『壹』 西漢時期趣味歷史故事,急需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內了秉承父命,光耀容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貳』 請問一下漢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王莽起義
『叄』 漢朝歷史大事件
白馬之圍
文景之治
張騫2次出使西域
漢武帝反擊匈奴(漠北戰役等)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
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
王莽篡權
光武中興
黃巾起義
『肆』 請給我列舉下漢朝比較有意思的事件戰爭,人物,宮闈,政治。
漢高祖被圍白登山
漢景帝七國之亂
漢武帝三征匈奴
『伍』 漢朝歷史故事
1、漢高祖劉邦「舍子保帥」
古人有典故「舍車保帥」,劉邦卻上演了一幕「舍子保帥」。劉邦逃亡時,兩個孩子和他乘同一輛車。眼看楚軍就要追上來了,劉邦心想孩子是個累贅。就順手把孩子推下車去。
大將夏侯嬰倒是心軟,又把兩個孩子給抱了上來。這一耽擱,楚軍更近了,劉邦又把孩子推了下去,夏侯嬰又下去撿回孩子。一來二去,劉邦怕再耽擱時間,便不再把孩子推下去了。
2、漢武帝劉徹愛打別人旗號出遊
漢武帝劉徹喜歡私自出遊,但總打著姐夫「平陽侯」的旗號,因為劉徹怕私自出遊會影響他的形象,於是就命人喊自己「平陽侯」,這樣一來,即使擾了民或者是禍害了鄉親,被罵的也是姐夫,而不是自己。
有時,劉徹踐踏了百姓的莊稼,百姓就指著劉徹的鼻子罵,劉徹不僅不會生氣,還感覺很好玩,因為這些罵人的話,他在皇宮里很少能聽到。
但是打著別人的旗號出遊也有被揭穿的時候。有一次,劉徹又帶著手下們出遊,把老百姓的莊稼糟蹋的不成樣。老百姓就叫了官兵,官兵們把劉徹一行人團團圍住准備教訓這個猖狂的惡少。劉徹無奈,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真相大白後,剛剛還飛揚跋扈的皇帝就灰溜溜的走了。
3、東方朔急智救女
有一年的元宵節,漢武帝觀燈,看到一群姑娘十分漂亮,他驚嘆道:「怎麼宮中沒有這樣漂亮的女孩子?」他決定要在民間征美女,便叫住一個小姑娘問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
漢武帝便下令徵集一千名十六歲的美女進宮。這事可嚇壞了東方朔,因為他的女兒就是十六歲的美女,他生怕女兒被徵集入宮,怎麼辦?
東方朔為了拯救自己的女兒,便關門想辦法。好個東方朔,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關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剋」的理論來,他把這套理論寫成黃歷,並對人宣傳說,他有一本天書。漢武帝問:「聽說你有一本天書,為什麼叫天書?」東方朔說:「天書,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書。」
漢武帝把天書翻開一看,原來是天干與地支相配的一種規則。開頭有一首小詩:「天賜警言,人間皆行。屬相相剋,違者斷魂。鼠羊一旦休,白馬怕青牛。虎蛇如刀錯,龍兔淚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漢武帝讓東方朔講解一下意思。
東方朔說:「天干與地支交叉配合紀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復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產生年份相配與相剋的年歲與生肖的序列。例如,屬兔的與龍相剋。」漢武帝說:「我要徵集十六歲少女進宮,是否相剋?」,東方朔回答道:「皇上是龍,十六歲少女屬兔,正好相剋。」於是,漢武帝便取消了徵集十六歲少女人宮的決定。
4、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年少的時候家裡貧寒,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宗耀祖,不幹農活,光閉門讀書。而大嫂卻對此很有意見,容不得他這樣,為了消弭兄嫂之間的矛盾,面對大嫂的一再羞辱,隱忍不發。
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離家出走,准備浪跡天涯,被哥哥追了回來。後來陳平又不計大嫂的前嫌,阻止哥哥休掉大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於有一天,一位老者慕名而來,願意免費收陳平為徒。陳平學成之後,輔佐漢高祖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鄭公風
鄭弘,東漢人,年輕的時候去山裡砍柴,撿到一隻裝飾的非常漂亮的箭。過了一會有人來尋,他就還給了人家。這個尋箭的不是個一般人,鄭弘一眼就看出來了。
所以他歸還這支箭的同時就跟那個神人說,若邪溪這個地方打柴不容易,來去都是頂風,不好走。我希望以後可以早晨刮南風,晚上刮北風,這樣就方便多了。後來此地風向果然如他所求,當地百姓都稱之為「鄭公風」,並以此指代「得神助之風」。
『陸』 請問下漢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漢:(-202—公元9年)
(1)定都長安,建立漢朝。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政策
(2)沿用(承襲)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國之亂」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減輕徭役、兵役,重農抑商;提倡節儉,「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與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加強對百官的監管,加強皇權。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學教育;長安設太學,地方辦官學;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養為後備官僚。
(6)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漢初「和親」換取北邊安寧,漢武帝武力反擊,基本解除北部邊患。「互市」
(7)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目的、歷史意義(結果和作用有三點):A (了解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漢朝與西域各國從此建立了友好關系,交往日趨頻繁;B -60,設置西域都護府,從此西域(新疆)正式歸入西漢版圖。C 開通了絲綢之路。(西域都護府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西域:玉門關、陽關,西域≥新疆
(8)經營南方:浙、福建、兩廣和西南(少數民族)
東漢(25-221)光武帝劉秀
(1)定都洛陽,建立東漢 「光武中興」
(2)中期以後,宦官與外戚專權;末年,豪強割據,名存實亡。
經歷七代皇帝太後:王政君
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她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後之一。其身居後位(包含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時間長達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僅次於清朝的孝惠章皇後(64年)。一生經歷七朝(存疑)歷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誤信王莽,終於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柒』 列舉漢朝時期的五個歷史故事
白登之圍: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系。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蘇武留胡節不辱:蘇武,字子卿,人,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昭君出塞: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出使羅布泊西南的鄯善國(今新疆東南部),當時匈奴也在極力爭取鄯善王。班超剛到鄯善國,國王非常禮待班超,但幾日後突然冷淡下來。班超認識到「必有匈奴使者來」而導致了鄯善王猶疑,後用計得到了確實的消息。因與同伴36人開會說:「我等在絕域,欲立大功;而匈奴使者僅來了幾天,國王就開始冷淡我們。若將我們送與匈奴,將難於活命」,並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之」。當夜班超帶領手下在匈奴使者帳放火鳴鼓,致使對方驚亂。班超親手格殺3人,吏兵斬殺30多人,其餘百餘人均被燒死。班超次日將匈奴使者首級展示予鄯善王,震撼其國人,鄯善國遂歸順漢室。
馮媛當熊:建昭年間,元帝到虎圈觀看斗獸,後宮都坐在一旁。一頭熊逃出虎圈,攀上檻欄要跑到殿上來。左右的貴人像傅昭儀等都嚇跑了,馮倢伃卻徑直走上前去,擋住了熊,站在那兒,左右侍衛殺掉了熊。元帝問道:「人們都又驚又怕,你為什麼上前擋住熊?」倢伃回答說:「猛獸抓到人後就會停下來,我怕熊走到陛下那裹,所以用身體擋住了它。」元帝非常感慨,因此對馮倢伃倍加敬重,而傅昭儀等人很是慚愧。
『捌』 關於漢朝的有趣的歷史,還有文物古跡
徐州漢文化景區由原獅子山楚王陵和漢兵馬俑博物館整合擴建而成,位於版徐州市區權東部,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佔地1400畝,囊括了被稱為「漢代三絕」的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集中展現了兩漢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准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閑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玖』 漢朝的重大事件有什麼
漢朝(前202[1]—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亦有以西漢與東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漢代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帝姓劉而稱「劉漢」。前202年高祖劉邦建漢,定都長安。文景之治後,漢武帝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業。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萬國來朝。漢朝時期,許多人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5]西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7000萬之多。[6]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漢朝是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前202年[10]-公元9年)、東漢(25年-220年)。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
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至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的廣袤國土,奠定了今日中華的版圖。漢宣帝時期,鄭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漢,大破車世國,驅逐匈奴在西域勢力,設置西域都府,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南匈奴降漢,北匈奴單於被陳湯斬殺於康居,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解決了匈奴問題。到了東漢時期,在大將竇憲的打擊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歐洲。基本徹底解決了困擾漢朝的匈奴邊境問題。之後東漢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
兩漢王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兩漢時期開疆拓土,國力強盛,人口眾多,西漢全盛時達到六千萬人口,這是漢朝人口最鼎盛的時期,之後連年戰亂,到了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人口驟降,經過東漢一朝的逐漸恢復,東漢後期人口增至五千六百萬,基本達到了西漢時期的水平。兩漢時期的人口數量直到宋英宗時期才再次超過。
兩漢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文化科學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今,「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幾千年的統治思想,並且最早開始在京師長安設太學,並且開始儒學中的經學,東漢光武帝時期太學生一度多達三萬。漢明帝時期,佛教東渡首次來到中國,在洛陽營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我國第一部漢譯佛教經典是在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張道陵創立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辟絲綢之路,使中國和中亞、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張騫曾經到達大宛(錫爾河上游東面)、大月氏(阿姆河中部)、康居(錫爾河下游及其以北)等國。張騫的副使還到達過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國。以後漢武帝的使者還到達奄蔡(黑海以北)、條支(敘利亞),武帝時期漢朝使節最遠越過羅馬帝國,到達犁軒(羅馬帝國附屬國,今天的埃及亞歷山大城),這是漢朝到達的最遠國家,直接和歐洲非洲進行了聯通。中亞、西亞等國也派遣使者到西漢訪問和通商。公元73年,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中國的首次直接交往。漢光武帝時期,日本國使臣首次來中國,漢光武皇帝冊封日本漢倭奴國金印,漢明帝永平年間,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等等
謝謝
望採納!
『拾』 中國歷史上的有趣事件有哪些
1、梁啟超妙作咸魚詩
梁啟超九歲那年,他的祖父梁維清帶著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經江門前往廣州參加考試,這個還是梁啟超第一次離開家鄉。
當時滿船的人都是准備應試的趕考的書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討論學問和誇耀才學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飯,剛好吃的是白米飯和蒸咸魚,有一個考生就提議以咸魚為題進行吟詩或作對。
其實用咸魚入詩入對,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因為咸魚雖然是廣東人飯桌上的名菜,但畢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話說:「進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說的仍然是臭,並且是與「入芝蘭之室」相對著的。
話題一出,當時滿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難倒了,大家紛紛都在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梁啟超稍停片刻,便當眾吟誦:「太公垂釣後,膠鬲舉鹽初」。在座的人聽了,都不約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後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約而同地稱贊他的詩做得十分切題,風格典雅,詩意濃郁,而且適當地運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句。
到後來有人討論到梁啟超的時候,就有這樣戲言:「廣東咸魚從此得翻身了,入風流儒雅的一類了」,這個可能都是從梁啟超作咸魚詩中得到的。
2、林則徐拒賄拾遺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是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
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里現出一個紅包。包里是一隻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林則徐當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
3、昭君「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4、紀曉嵐求診
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葯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上聯為:"膏可吃,葯可吃,膏葯不可吃"。
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妙哉!「
5、金屋藏嬌
武帝幼時,他的姑姑館陶長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阿姣許配給他,便半開玩笑的去徵求他的意見,童稚的劉徹當場答曰:「好!若得阿姣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長公主大悅,遂力勸景帝促成這了樁婚事。這就是「金屋藏嬌」一詞的來歷。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劉徹這次極到位的回答一方面使他從此贏得了長公主強有力的政治支持,另一方面也註定了西漢王朝未來幾十年的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