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永年縣的歷史文化
太極拳
永年縣廣府鎮,誕生了楊式、武式太極拳,並派生出吳式和孫回式太極拳。楊式答太極拳: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永年廣府鎮南關人楊露(祿)禪(1799——1872)所創,已歷傳五代,迄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武式太極拳: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為武禹襄(武河清)所創,已歷傳五代,迄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
抬花桌
永年臨洺關抬花桌是一種具有燕趙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舞蹈文化樣式,融民間工藝製作、抬舞、吹奏、打擊等於一體,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永年縣的臨洺關鎮六道街,興始於唐代初期。 臨洺關香腸
源於清朝末年,永年「驢肉香腸」正是選用精驢肉,剁成肉沫,加綠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貴作科用老湯調製成的糊狀,灌入驢腸衣內,紮成小捆,經高溫蒸煮滅菌,最後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驢肉香腸」又稱「驢灌腸」。
永年酥魚
永年酥魚,產品已銷至冀、魯、豫、京、津等地區。
永年大蒜
永年大蒜的特點是蒜頭大,皮薄、瓣肥、肉細、味美,辣中帶甜,蒜泥汁多,且粘稠不幹。
Ⅱ 永年的歷史沿革
永年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豐富,人才薈萃,乃廣平郡之望地,戰國時期,趙國建西陽城做為王侯和群臣聚會的地方。隋末,夏王竇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廣府)駐城建都,永年城為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謂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商賈雲集,富饒中原」之美譽,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類早期文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建都的廣府古城;有以自薦而揚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築,與趙州橋結構媲美的古文物弘濟橋;西漢朱山石刻;燕趙第一境觀音閣;千年不枯的黑龍潭和神奇待探的紅魚寺,古代學府清暉書院, 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就誕生在這里。連續十一屆中國永年太極拳聯誼會,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太極社團及數萬名太極愛好者建立了聯系。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屬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見於史載的名字為「曲梁」,春秋時為晉國曲梁邑。《左傳》記載:「(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六月癸卯,晉國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
戰國時期屬趙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屬邯鄲郡。 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武安郡廢,屬廣平郡。隋煬帝楊廣即位,為避其諱,改廣年為永年,為武安郡治。大業三年(607年)罷洺州,改名武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為洺州(治所今廣府城),屬河北道。武德二年(619年),隋末農民起義軍夏王竇建德攻陷洺州,建都於此,並築萬春宮。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廷平定竇建德亂,置山東道行台於洺州,武德五年(622年)罷行台,置洺州大總管府,同年,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亦定都洺州,武德六年(623年),罷洺州大總管府。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廣平郡屬為河北道屬。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洺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屬邯鄲督察專員公署。1958年,縣城由廣府鎮遷至臨洺關鎮至今,屬邯鄲地區專署。1993年6月19日,邯鄲地、市合並,永年縣歸邯鄲市至今。
永年之域,歷史可謂久遠。若從建邑曲梁城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六百多的歷史;若從隋仁壽元年(601年)改縣名為永年起始,亦有近一千四百年的歷史。此地作為明清時期的府治達五百四十五年之久。永年及廣平府的悠久歷史可見一斑。
歷史地名流傳
永年自古即由曲梁、廣年、易陽(臨洺縣)三縣分分合合。自西漢置縣至隋朝定名永年,後到明清時期的廣平府,直至民國初廢府留縣,歷史幾經分合,名雖易,而地不變。所以了解曲梁、廣年、易陽三縣的歷史沿革,對於正確理解永年及廣平府的歷史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1、曲梁縣
曲梁縣,其地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西漢元康二年(前64年)封平干頃王子劉敬為曲梁安侯,置曲梁侯國,治今廣府城。後為縣,屬廣平國。新莽時改稱直梁。東漢後復名曲梁,屬魏郡。三國黃初二年(221年)改屬廣平郡,曲梁為郡治。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省廣年縣入,改名廣年為郡治,屬廣平郡,隋初,稱廣年,屬廣平郡。煬帝楊廣即位避其諱,改稱永年,為武安郡治。唐宋以後,或稱州,或稱路,或稱府,名屢改,而治永年一直未變。
2、廣年縣
廣年縣,西漢時在今永年縣中部置,治所在今永年廣府鎮西北之故城村,屬廣平郡、廣平國。新莽時改名富昌縣。東漢復名廣年。西晉永嘉後廢。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復置。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移治曲梁,並改曲梁為廣年,即今廣府城,屬廣平郡,為郡治。 註:據《地理志》韻編及《後漢·注》雲:廣年故城在縣西北。清《廣平府志》載:「廣年故城在縣(廣平府)東北(今故城村)。漢置縣,北齊曲梁並入廣年縣,並移治曲梁城(廣平府),而此城逐廢。」1976年,邢台一帶發生地震,廣年故城區域亦地裂下陷呈城池形狀。
3、易陽縣
易陽縣,西漢時在今永年縣西部置,故城在今臨洺關西之西陽城鄉(包括西陽城、東陽城、南陽城、北陽城和戴庄),屬趙國。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省入邯鄲縣。尋復置。建義初(528年)為易陽郡治。天平初(534年)易陽郡廢,易陽縣改屬魏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屬襄國郡。北周復屬魏郡。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屬洺州。開皇六年(586年)改易陽縣為邯鄲縣。開皇十年(590年)改為臨洺縣,唐為臨洺縣,屬洺州武安郡。宋熙寧六年(1073年)改臨洺縣為鎮入永年縣。
Ⅲ 河北省永年縣的來歷
永年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豐富,人才薈萃,乃廣平郡之望地回,戰國時期答,趙國就在西陽城建造信宮,做為王侯和群臣聚會的地方。隋末,夏王竇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廣府)駐城建都,永年城為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謂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商賈雲集,富饒中原」之美譽,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類早期文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建都的廣府古城 永年縣
;有以自薦而揚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築,與趙州橋結構媲美的古文物弘濟橋;西漢朱山石刻;燕趙第一境觀音閣;千年不枯的黑龍潭和神奇待探的紅魚寺,古代學府清暉書院, 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就誕生在這里。連續十一屆中國永年太極拳聯誼會,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太極社團及數萬名太極愛好者建立了聯系。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屬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見於史載的名字為「曲梁」,春秋時為晉國曲梁邑。《左傳》記載:「(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六月癸卯,晉國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
戰國時期屬趙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屬邯鄲郡。
Ⅳ 抗戰時期有哪些靈異事件
抗戰時期,中原大地的一件靈異事件!
當年,日軍一共向老君台打了13發炮彈,卻沒有一發爆炸!
河南省鹿邑縣明道宮內的老君台,為鹿邑獨有的一大景觀。老君台,是老子設壇傳道、講學的地方。始建於漢代,盛於唐代,多次毀於兵亂。經過歷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歷史。
在老君台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別用日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刻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祝願世界人類的和平。」方柱的創意來自梅川太郎,一個70年前侵華日軍的炮手。該碑立於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一共向老君台打了13發炮彈,卻沒有一枚爆炸。梅川太郎等人,為了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願全人類和平,特立此「謝罪和平碑
1938年的農歷五月,豫東大地已經進入了初夏。初四這天,上午9點多鍾,侵華日軍從安徽毫州向西進軍,行軍至鹿邑縣城東邊的營子寨村時,就在離城牆三華里的地方停了下來。瞭望鹿邑縣城,看到有兩個高大的建築。左邊的,是縣城城牆的東南角樓——奎星樓,右邊的,是供奉著太上老君的老君台。日軍誤以為它們是國民政府的抗戰工事,就命令架起迫擊炮,先攻擊這兩個高大的目標。
梅川太郎受命發炮,第一炮擊中了左側的奎星樓,將奎星樓整個炸得粉碎。梅川太郎開始掉轉炮口,對准右側那個更為高大的建築。一炮打了出去,沒有聽到爆炸聲,兩炮打了出去,還是沒有動靜。一連打了12發,一顆都沒有爆炸。
進軍中國以來,梅川太郎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現象,身邊的日軍個個感到納悶。這時,指揮官氣急敗壞,自己操起炮筒,對著老君台又發射了第13炮彈。炮彈發射出去後,大家都支愣著耳朵,傾聽來自遠方的那一聲巨響。結果又是出乎他們的意料,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指揮官驚呆了!整個隊伍驚呆了!個個嚇得呆若木雞。
老君台大殿東牆、東偏殿後牆和柏樹上共中炮彈12發,有一發打在了老君台的西側。其中有兩發炮彈穿透大殿山牆,一發卡在了大殿內西邊的梁架上,一發落在了老君像前的神龕上。當時大殿後邊還有兩間小殿,是老君煉丹房,房內存放了滿滿一屋子的黑色炸葯。這些炮彈,如果有一發爆炸,引起炸葯爆炸,其後果不堪設想。
為何日軍威力十足的炮彈在老君台前就蔫了,沒動靜了呢?此時,日軍見射向老君台的13發炮彈一發未炸,甚為驚奇,於是就集結部隊向老君台撲去。當這隊日軍走進明道宮,爬上老君台,看到台上大殿里供奉著「太上老君」,整個日軍隊伍嘩然,一個個張口結舌,目瞪口呆!梅川太郎更是張大了嘴巴,一句話也說不來。繼而,全體日軍便不約而同,齊刷刷地跪倒,匍匐在大殿門前,磕頭作揖。並口中念念有詞,請求「老君爺」寬恕自己「向老君台開炮」的罪行,並請求太上老君保佑自己能平安回國。
「日軍炮擊鹿邑老君台,13發炮彈一發未炸」。這一消息不脛而走,遠近皆知,人皆稱奇。在日軍成立維持會和日偽縣政府期間,日軍派了一個班的兵力在老君台駐守護衛。這段時間里,鹿邑人可以參觀、可以叩拜。
80年代初期,當年的侵華日軍梅川太郎來到中國後,特意向有關部門提出要到老子故里觀光游覽。這位日本老人在隨從人員的攙扶下,步履蹣跚地爬上老君台台頂,虔誠地跪在大殿里的老君像前,念念有詞,拜了又拜。
後來這位日本老人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當年用迫擊炮轟擊老君台的炮手,並極其誠懇地向陪同他們的中方人員再三道歉,並向中方陪同及自己的隨行人員一五一十地講述了當年所發生的一切。
此後的幾年時間,梅川太郎成為了鹿邑縣的常客,時不時來為老子上幾柱香,叩幾個頭。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最後一次來到鹿邑,和他的戰友,把從日本空運來的白色方柱日式和平碑,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前。並在老君像前長跪不起,虔誠謝罪,祈禱中日永無戰爭,全世界人民永久和平。據說立碑謝罪後,不久,梅川太郎就與世長辭。
說起這段故事,還有一個插曲,就是梅川太郎打了12發炮彈,他的指揮官打了1發炮彈,一共是13發。可是,在日軍成立的維持會人員撿炮彈的時候,只發現了12發,參與這個工作的鹿邑人羅永年記得十分清楚。當他看到梅川太郎在回憶錄里寫到是13發時,羅永年感到很蹊蹺,第十三發炮彈到底哪去了?
謎底終於在2002年被揭開。由於數日陰雨連綿,老君台西南角被雨水泡塌了。河南省文物局所屬的古建築施工隊應邀對老君台進行修繕。他們在清理廢墟的時候,從裡面又發現了一顆銹跡斑斑的炮彈。原來,這枚炮彈鑽進了台體的泥土裡,一藏就是60多年。
由於腐蝕嚴重,不便保管,便移交給縣武裝部去引爆。誰也沒有想到,一枚70年前的炮彈,爆炸的威力依然強勁。至今仍留有引爆這枚炸彈的錄像資料。這一發現,正應了梅川太郎所說的「13發」之數。
據《鹿邑縣志》記載,當年守城官兵的彈葯庫就設在老君台上,如果13發炮彈之中的任何一發爆炸,觸發了彈葯庫,整個鹿邑東城就會被夷為平地、變成焦土,老百姓死傷就會十分慘重。
除了神,誰有那麼大的能力能讓13枚威力強大的炮彈給蔫了呢?
Ⅳ 永年的歷史性事件有哪些
我怎麼知道
Ⅵ 兇手胡永年現狀
肯定已經改名換姓了,找到這人渣和他的後代,弄死他
Ⅶ 永年發生靈異事件你知道嗎
故宮里晚上老有鬼抬著轎走動
Ⅷ 永年和南宮的故事
永年和抄南宮的友誼由來已久襲,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永年一個賣蒜的,南宮一個賣姜的,同時在異地做著自己的生意,有一天,下起了大雪,兩個人只好將裝蒜和裝姜手推車推到一個四壁透風的破廟里被雪,有誰能想到,這雪一下就是七天,二人在廟里做不成買賣暫些不說,主要是這肚子餓的實在是受不了了,所以,永年賣蒜的就開始用香爐加雪煮大蒜吃,而南宮那位賣姜的也就煮姜吃,結果越煮姜越辣,不能吃。就在這時候,永年賣蒜的就主動請南宮賣姜的,一塊兒吃煮蒜,暫度飢寒。就這樣,二人度日如年,七天後,雪終於不下了,一車蒜也吃完了。要不是這車子大蒜,二人非餓死無疑。事後,南宮賣姜的為了感謝永年賣蒜的,結成了親戚。就這樣,一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故事一致流傳至今。一、明朝年間,兩縣縣令是親家,關系非常好。但是,因嫌對方辦事磨嘰,所以戲稱對方二蘑。
二、當年在根治海河的時候,兩縣工地、窩棚緊挨著,當時南宮人伙食較好,經常大方給永年人吃的東西,而永年人不惜體力,常幫助南宮人幹活,兩縣人建立了深深的友誼。但在對方眼裡都是磨磨唧唧的形象,所以見了面不用喊名字,喊二蘑更親。
Ⅸ 永年的歷史名人
永年王盤庄人來,世以業農,自歲得麥萬石,鄉人稱萬石王家,金末元初曾兩次入財佐軍以救永年,元世祖以王磐參議李亶圖謀不軌有功,召拜翰林直學士,同修國史出為真定,順德等路宣慰使,李除貪暴。郡人以安,磐性剛毅,有文才,為官有惠政,官至右丞相,追封「洺國公」,謚號「文忠」;盧大中:永年劉營人,明進士、歷任輝縣知縣、武城令,南京工部侍郎,加太子太保;李慶嗣:永年名州人,少舉進士不第,棄而學醫,著有《傷寒纂類》、《傷寒論》、《針經》等書;申佳允:永年人,崇禎四年進士,授議封知縣。杜秉彝:永年南護駕村人,嘉靖二十年進士,授無為州知州,一時稱治。胡景桂:永年廣府人,清光緒九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監察院御史,歷任陝甘學政,山東按察司。
Ⅹ 永年縣最早的歷史記錄
http://ke..com/view/54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