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七下歷史一到三課知識點總結

七下歷史一到三課知識點總結

發布時間:2021-02-27 19:41:42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

大笨蛋

② 七下的歷史知識點總結~要有標題!!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於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穀物用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 發明了 。 3、距今約 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 、、 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 7、 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 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 , ,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 、和 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 、、和。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約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定都 。並組建 ,制定 ,設置 ,建立起 。 2、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強大。 3、約年,商部落首領 ,聯合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遷到 ,此後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 。 5、商代, 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 擊敗商朝軍隊,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 7、西周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各級貴族和平民可以從周王那裡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能轉讓和買賣。農業上已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比較普遍,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公元前770年, 遷都 ,歷史上稱為東周。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 ,稱為「授民授疆土」,。 2、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 ,, 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意義在於:(1)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 的作用。(2)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3)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4、夏商西周社會以 區分尊卑等級。 5、夏商西周時期, 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王和大小貴族擁有很多奴隸,奴隸主要來源於 和。 6、為了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夏商西周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 ,制定了嚴酷的 。 7、 配合暴力鎮壓,是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通過 的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起到維護等級制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時期。當時出現了 、、、、 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稱霸的是 。 2、 穩定內政以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公元前651年,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上,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軍在 打敗晉國,楚莊王跌升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 時期。晉國分裂成 、、 三個國家,與原有的 、、、 並稱「戰國七雄」。 5、 稱為「合縱」; 稱為「連橫」。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21:43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 」。 2、鐵器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 的發展。鐵梨鏵的出現,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 3、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全生產成為可能。 4、「」、「」,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 5、公元前356年, 開始變法。 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意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是指 。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 開始的。 3、 是銅、錫、鉛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1、 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兩部分。 2、「 」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3、「 」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5、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教得到發展的是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 論整理成《 》一書。 6、請簡述「百家爭鳴」。 7、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 」治國;法家強調用「 」加強統治;道家既反對「 」治,也反對「 」治,他們提出「 」。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兩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於灌溉、分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 稱為編鍾。 4、編鍾的出現表明 。 請簡述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世界范圍內,與秦漢帝國先後並存的主要有歐洲的 、西亞的 等古代國家。 與 的文明最為輝煌。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21:44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國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是:(1)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發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 請簡述秦始皇做一些什麼來發展經濟?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請簡述統一文字的意義。 4、秦國以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 5、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公元前 年, 稱帝,建立漢朝,定都 ,歷史上稱為西漢。 就是漢高祖。 2、漢武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他建議漢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請簡述什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漢武帝通過頒布「 」的方法削弱封國勢力,其巧妙之處在於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弱了諸侯王封國的勢力。 6、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設立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 ,稱為「十三州部」。 7、 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是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為開始的。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交通線,因 而得名。 4、請簡述「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意義。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21:53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西漢前期,人們從「 」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2、東漢時期, 在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後人將他改進的紙稱為「 紙」。 4、公元 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 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 》一書,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 」。 6、 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並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 」,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後人尊稱其為「 」。 7、《 》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其中 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其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1、佛教起源於 ,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佛教教義有利於 ,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引力。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道教產生於 ,他是 與 的結合。道教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3、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 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4、 撰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5、秦漢時期, 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6、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 ,生動展現出 。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率軍北渡黃河,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 。 3、填表題 戰役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結果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4、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③ ·七年級歷史下冊1——3課總結

1課:P3左下角一段,P4左上角一段,
2課:P7下面兩段,P8左上角兩段,P9左下角「內武則天是我國......女皇帝」一容句。
3課:P12下面黑字體一段,P13中間部分一段,P14「唐朝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一句,P15「唐朝的商業繁榮......市為繁華的商業區」一句

這3課我就是這么寫的,錯不了

④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1、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訓②輕徭薄賦③勤於政事④廉潔奉公⑤減輕農民賦稅勞役⑥戒奢從簡
⑦合並州縣⑧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房(房玄齡)謀杜(杜如晦)斷」,諫臣魏徵(鏡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訓,重視人民的力量,搞好君與民的關系,統治者要執政為民。
貞觀之治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居樂業。(此句話還可用於評價「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
2、開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的姚崇、宋璟等為宰相②重視地方吏治,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地方,親自考核縣令政績③戒奢從簡
3、科舉制的創立p17 (清朝1905年科舉制廢除)
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
隋煬帝——正式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設狀元。
武則天——設武舉和殿試。 唐朝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
唐玄宗——詩賦成為主要考試內容。
科舉制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③科舉制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促進了唐詩的發展。
4、(隋煬帝)京杭大運河的開通P4
開鑿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605年開始。
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
A.永濟渠B.通濟渠C.邗溝D.江南河E.涿郡F.餘杭G.洛陽

京杭大運河溝通的水系:由北向南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開通的歷史意義: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評價大運河的詩作:
唐 皮日休《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唐 胡曾《汴水》
千里長河一但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汴河懷古》:大家都說隋朝滅亡是因為京杭大運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運輸。如果沒有隋煬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績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觀點比較客觀,全面。
《汴水》: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奏響了隋朝滅亡的前奏。巡行的錦帆還沒落下部將叛變之事就發生了,煬帝更是沒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
《汴河懷古》較為正確,它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去評價大運河的開鑿,既看到了但是人們看到的消極面,又看到了當時人們沒有看到的積極面,將問題一分為二來看待.而《汴水》只是從消極方面去評價大運河。
5、隋唐對外友好往來:P30
唐朝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設計了唐招提寺,傳播了唐朝文化,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時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裡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寫成《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x疆地區的歷史和佛學典籍。
6、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P33
7、宋朝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史實P56
農業:唐宋時期,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宋朝時,水稻居糧食生產首位。
手工業:北宋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發展成著名瓷都。宋朝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商業:宋朝大都市開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臨安)。廣州和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紙幣的出現: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的產生,利於商業發展。
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P59紙幣圖識記,北宋稱為交子,南宋稱為會子)
8、宋朝社會風俗(P61--P64)
宋朝由於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陋習逐漸傳開。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以吃魚多。
宋朝交通發達,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詩里「邸店如雲屯」,就是形容旅店業的興旺。
宋代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城裡有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反映的節日是春節。
9、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蒙古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佔領臨安,南宋滅亡。P67
10、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將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傳播。比歐洲早400年。
指南針:戰國時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後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P73三幅圖要識記,右邊豎文字看看)
火葯: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的發明。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火槍、火箭、火炮等。11、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12、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
①戚繼光抗倭:(P96)明朝時,日本的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組成「戚家軍」開赴台州,九戰九捷,盪平浙江的倭寇。保衛了東南沿海邊疆,戚繼光是民族英雄。
戚繼光的話:「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②鄭成功收復台灣:(P104)1661年,鄭成功率領將士攻打盤踞台灣的荷蘭殖民者。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投降,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意義:鄭成功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鄭成功後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意義: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的內在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邊防。
鄭成功緻信荷蘭殖民長官揆一: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③雅克薩之戰: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為保衛祖國疆土,康熙帝命令軍隊兩次圍攻雅克薩,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中俄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談判,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P106
13、鄭和下西洋:P94
目的: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
過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先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偉大的航海家。以絲綢、瓷器換回各國的珠寶、香料、葯材。
歷史意義: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注意:鄭和下西洋和九年級所學的新航路開辟進行比較
14、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x藏:P110
①順治帝賜予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位佛教領袖「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②1727年清朝設駐藏大臣。後來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x藏事務。
③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金瓶掣簽制度)
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政府對x藏的管轄。
x疆:P111
①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②乾隆帝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x疆地區,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③土爾扈特部(蒙古族)不堪沙皇壓迫,在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x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15、「閉關鎖國」P118
清朝統治著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實行「閉關鎖國」只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管理經營海外貿易。
「閉關鎖國」影響:
①積極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②消極影響: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信: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6、北京城與明長城:P121
紫禁城(今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P122圖)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P122圖)
17、古代書法和繪畫
唐朝顏真卿(顏體),代表作《顏氏家廟碑》 並稱「顏筋柳骨」,見P39上圖
柳公權(柳體),《玄秘塔碑》
隋朝展子虔《游春圖》;唐朝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和《步輦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
宋朝畫家張擇端(濰坊人)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風景和繁華景象。
元代畫家趙孟頫,當時人們稱他的畫屬於「神品」,代表作《秋郊飲馬圖》 P80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明朝董其昌的書法有「顏(顏真卿)骨趙(趙孟頫)姿」之美。 P129
明末畫家徐渭善用潑墨《墨葡萄圖》

⑤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隋文帝實行了改革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制。

2、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分為三點四段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餘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隋、元兩朝大運河的南北起點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陽為中心,元朝南糧北運比隋朝更有優勢的理由:新開了兩段運河,運河從杭州直達北京(大都),還開辟了暢通的海道。

3、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隋朝時李春主持修趙州橋,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

4、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出現「貞觀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29年)。

6、曲轅犁和筒車的出現,表明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改進。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水,次第下傾於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現於唐朝。

7、唐朝疆域,東到大海,西達鹹海,東北至外興安嶺以北和庫頁島,南及南海。

8、唐太宗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擁護被北方各族稱為「天可汗」。

9、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六詔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親。他們為促進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拉薩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進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關系。

11、中日交往歷史悠久,早在漢朝時就有往來。唐朝時,中日往來頻繁,日本先後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時期東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他6次東渡日本,最後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遊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3、755年,唐朝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後來,其部將史思明繼續進行叛亂,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危害:使北方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14、隋唐時期,最傑出的醫葯學家是孫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對我國的醫葯學發展影響巨大。後人尊稱孫思邈為「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難》和《望廬山瀑布》等;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別》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長恨歌》和《琵琶行》。

⑥ 七年級下冊歷史1-----4的知識點總結!急需!

第一課 知識點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北周末年,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他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朝的統一)589年,隋軍南下,滅掉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知識點二: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了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大運河的概況)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場2000多千米。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第二課 知識點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滅亡)(1)原因: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終於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陷於瓦解。(2)滅亡情況: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知識點二:「貞觀之治」
1.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傜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於政事,善聽正確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才能鞏固。
2.(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1)經濟: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同時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2)政治: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3)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表現:唐太宗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段大事的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他還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魏徵前後向他進諫兩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諫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
知識點三:女皇武則天
1.(從皇後到皇帝)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他本是唐高宗的太後,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2.(武則天的統治)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
3.(武則天統治的影響)武則天統治時,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第三課 知識點一:開元之治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1)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當宰相,「勵精為治」。(2)唐玄宗尤其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並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3)開元初年,唐玄宗還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綉,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決心。
2.(「開元之治」)唐玄宗採取的一系列改革,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
知識點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1)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唐太宗時期,在農業方面共修建了四十多出水利工程。(2)農耕技術的發展。農耕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南方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栽培,產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一年兩熟耕作已經出現。(3)蔬菜新品種的傳入。如蔬菜有許多新品種,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4)茶葉的種植。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范圍盛行。(5)農業工具的改進。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成曲轅犁,還製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6)那時人們積極抗旱,治理蝗災,抗拒天災的能力增強了。
2.(手工業方面)(1)絲織業:絲製品的花色品種很多,絲織技術高超。(2)陶瓷業: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刑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
3.(商業方面)(1)唐朝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2)長安街: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市為繁華的商業區。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長安城裡人口上百萬,還雲集著邊疆各族和世界各國的人。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做國際性的大城市。
4.(「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知識點三:唐朝的衰亡
1.(唐朝日趨衰亡的原因)(1)唐玄宗統治後期,漸漸貪圖享樂,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2)唐玄宗還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亂,導致以邊將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安史之亂」。(3)公元9世紀後期,爆發了唐末農民大起義。
2.(唐朝衰亡)公元9世紀後期,唐朝瓦解。907年,唐朝滅亡。

第四課 知識點一:科舉制的誕生
1.(科舉制度在隋朝產生的背景)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
2.(科技制度在隋朝創立的過程)(1)為改變魏晉以來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他令各州推薦人才,參加考試,合格的可以做官。(2)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3.(科舉制度的作用)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利也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知識點二:科舉制的完善
1. 唐朝科舉制逐步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
2.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
知識點三:科舉制的影響
(1)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使處於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能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政治地位,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3)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以上都是本人自己打的,希望能採納,謝謝!

⑦ 求七年級下冊歷史1-3課知識點總結急急急

唐朝的建立: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貞觀之治:唐太宗注重專總結歷屬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崇尚節儉;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女皇武則天:武則天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稱其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⑧ 人教版九上歷史一到三課知識的歸納

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世界古代史部分
第一單元:人類起源與上古文明
一:史前時期的人類:
1、原始人類的出現:
(1)、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出土於非洲。
(2)、南方古猿是人類巳知的直系祖先。
(3)、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4)、最早的猿人化石是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人化石。
2、三大人種的形成:
(1)、世界三大人種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2)三大人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那種「白種人是天然的優等民族,而有色人種是天然的劣等民族」的觀點是錯誤的。
3、氏族社會:
(1)、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進入氏族社會。
(2)、氏族社會分為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社會中,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人們的血緣按母親來維系,人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3)、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使婦女在生產中取代男子佔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晚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貧富分化,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原始社會走向解體。
二: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1、金字塔:
(1)、亞非上古四大文明:埃及、兩河流域、印度、中國。(四大文明古國是: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
(2)、古埃及奴隸制國家出現於前3100年,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階級社會的地區之一。
(3)、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法老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是古埃及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2、《漢謨拉比法典》:
(1)、兩河流域文明的開始:前3000年興起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後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
(2)、《漢謨拉比法典》:①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②是一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③是迄今所知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3、種姓制度:(1)、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於印度河流域,後擴展至恆河流域。(2)、雅利安人南侵入印度並建立眾多的雅利安人國家。
(3)、古印度的種姓制度:①分為第一種姓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宗教大權,是精神統治階級);第二種姓剎帝利(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軍事大權,是世俗統治階級);第三種姓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第四種姓首陀羅(被征服地區的居民)。②實質:是古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
4、佛教的產生:
(1)、原因:人們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不滿,社會矛盾尖銳。
(2)、①時間:前6世紀;②地點:古印度;③創始人:喬答摩·悉達多,又名釋迦牟尼。④早期教義:倡導眾生平等。作用:有利於打破四大種姓間的嚴格界限;但極樂世界的平等,也產生了麻醉民眾的消極作用。⑤對外傳播:前3世紀,主要向東亞和東南亞傳播。小結:1、教材P15課外學史:《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自由民(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其目的是保護奴隸主貴族的權勢和私有財產,調整自由民的內部關系。從法理的角度看:它雖然保留了同態復仇的陋習,但強調了證據的重要性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為何亞非四大上古文明會誕生於大河流域?這給我們留下什麼啟示?(這是因為大河流域氣候濕潤、水源充足、土地平整肥沃,灌溉便利、交通運輸便利,為以農業和畜牧業為基礎的上古文明的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啟示:人類的活動離不開自然環境的影響,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應保護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希臘羅馬的上古文明:
1、雅典的民主政治:
(1)、希臘文明的起源:前2000年左右,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為中心的愛琴文明。
(2)、奴隸制城邦的興起:前8—6世紀,典型代表是雅典(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政治著名)和斯巴達(崇尚武力)。
(3)、雅典的民主政治:①在伯里克里時代發展至全盛時期。②核心:廣大公民直接參與。③作用:為公民創造了廣泛的參政機會,激發了公民的自由、開拓精神,推動了雅典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後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④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僅限於成年男性自由公民。2、羅馬的興衰:
(1)、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前509年,由奴隸主貴族元老院選舉執政官執政,實質是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共和國。
(2)、布匿戰爭:前3—2世紀羅馬共和國同迦太基帝國之間的戰爭。
(3)、羅馬帝國的建立:時間:前30年;建立者:屋大維。
(4)、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前2世紀,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海。
(5)、羅馬帝國的分裂:395年,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又名拜占廷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6)、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和上古歷史的結束。
(7)、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於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存在了1058年。
3、早期基督教:
(1)、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地區;人物:耶穌。
(2)、教義: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間衣食互濟,患難相恤,正義必勝;逆來順受,精神懺悔,希冀來世等宿命論思想。
(3)、392年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
第二單元:中古歐亞文明
五、中古時代的東亞和西亞:
1、大化改新:
(1)、原因:
①內因:社會階級矛盾尖銳,統治階級內訌和下層平民的反抗。
②外因:受到中國隋唐先進文化的影響。
(2)、時間、領導人物:646年;孝德天皇。
(3)、仿效中國隋唐的先進制度。
(4)、作用: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這場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2、伊斯蘭教的興起:
(1)、原因:①七世紀阿拉伯半島處於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交替時期,社會階級矛盾尖銳。②外族長期入侵,社會秩序動盪。
(2)、時間:7世紀。地點:阿拉伯半島。創始人:穆罕默德。經典:《古蘭經》。
2、阿拉伯帝國:形成於8世紀中期,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1258年被蒙古騎兵滅亡。小結:大化改新後的日本與中國隋唐時代的行政體系有何異同之處?(相同點:都設有處理日常事務的中央行政管理機構,即中國的六部和日本的八省;地方行政實行分級管理,中國的為州、縣,日本的為國、郡、里。不同點:中國的中央行政機構由三省組成,且各有分工,而日本只有太政宮總理政務;日本另設神祗宮,管宗教祭祀和彈下台專職監察,而中國無。
六、中古時代的歐洲:
1、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
(1)、西歐封建制度的特點是:封建等級制度。
(2)、封建等級制度形成的時間、標志:8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的「采邑改革」。
(3)、等級名稱:國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各封建主只能依次從屬,不能直接管轄。即「我的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2、羅馬的天主教廷:
(1)、教皇國的形成:時間:8世紀中期。標志:丕平獻土。
(2)、在西歐的封建社會中,羅馬天主教皇處於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因為:在西歐封建社會中,教皇既是宗教領袖又獲得世俗權力。他扮演著仲裁者的角色,任意干涉各國內政;佔有大量土地;控制了西歐的思想文化。
3、西歐城市的復興:
(1)興起的時間、原因:11世紀。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工商業的發展。
(2)影響:經濟方面:促進了手工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政治方面:城市居民展開了爭取自治權的斗爭,如法國的琅城;教育文化方面:推動了學校教育和文化交流,誕生了最早的一批大學。
4、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拜占廷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存在的時間為476—1453年。
(2)、拜占廷帝國衰落的原因:①自身的守舊和固步自封。②周邊民族的軍事進攻。③統治集團內部的斗爭激烈。主要原因是①。對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只有豁達開放,保持進取,才會不斷繁榮。若封閉守舊,就會落伍、衰敗。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不斷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借鑒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建設創新型國家。
(3)、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更名為伊斯坦布爾。
第三單元:文明的沖撞與融合
七:戰爭與民族交往:
1、希波戰爭:
(1)、戰爭雙方:希臘和波斯。時間:前5世紀。人物:大流士一世。
(2)、結果:希臘聯軍取勝。
(3)、奧林匹克運動之重要項目馬拉松長跑來歷於希波戰爭中的馬拉松戰役。(4)、影響:希波戰爭的勝利,促進了希臘社會經濟的文化藝術的發展,使雅曲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大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其民主政治也得以充分發展。
2、亞歷山大東征:
(1)、馬其頓王國的興起:前4世紀。
(2)、亞歷山大東征:前334—前324。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其疆域包括今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約旦、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塔吉克、烏茲別克、巴基斯坦等。
(3)、影響: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使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獲得了直接交流與融合的機會。
3、羅馬征服地中海:
(1)、前3—2世紀羅馬征服了義大利半島、迦太基、馬其頓、西班牙、希臘和西亞的部分地區,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2)、影響:促進了羅馬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海外貿易的進一步擴大;羅馬境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活躍起來;羅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傳播開來。小結:如何認識古代世界的戰爭?(古代世界大規模的戰爭一方面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大帝國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爭也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特別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交融。
八、交流與文化傳播:
1、馬可·波羅來華:
(1)、馬可·波羅:義大利威尼斯人,於13世紀來到中國的元朝。馬可·波羅元朝時歐亞之旅得以成行的原因:
①之前聯系歐亞之間的陸路通道—絲綢之路巳暢通。
②連接東亞、東南亞、西亞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安全暢通。
③橫貫歐亞大陸的蒙古大汗國實行開放政策,有利於東西方人員的往來。
(2)、《馬可·波羅行紀》記載了馬可·波羅在東方奇異的經歷和廣博的見聞,被譽為「世界奇觀之書」。影響:該書向西方社會展現了瑰麗迷人的東方文明,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大大開闊了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對後來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們也曾有所啟示。
2、中國四大發明的外傳:
(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指: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印刷術。指南針的西傳有利於航海事業的發展,為西歐航海家們的遠洋航行和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條件;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西傳促進了歐洲科技文化的發展;火葯的西傳,引起軍事作戰方式的變革,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起了重要作用。
(2)、造紙術的開始西傳:唐朝同阿拉伯帝國751年的怛邏斯之戰。
(3)、火葯的外傳:蒙古遠征的過程中傳至中亞、西亞和歐洲。
(4)、指南針:於12世紀後期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
(5)、印刷術的外傳:10世紀後。
(6)、四大發明外傳的作用:對人類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3、(1)、阿拉伯數字:指0—9的十年數字元號,它由古印度人發明,經阿拉伯人的吸收與改進,並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後由歐洲傳至世界各地,故稱為阿拉伯數字。
(2)、它大大便利了商業貿易活動,直接促進了數學和整個自然科學的進步。

小結:對照唐、元時期中國造紙術和火葯等西傳(東學西傳)和晚清時期西學東漸、列強挾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的歷史。你有何感想?(唐元時我國的科技文化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而歐洲相對落後,東學主要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傳至歐洲。而明清以來,由於社會制度的腐朽落後和長期的閉關政策,使中國落後於世界,列強用戰爭的方式打開中國大門,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客觀上也促使西學東漸。這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必須向先進學習。新時期我們要不斷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善於學習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並加以創新,發展,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閱讀全文

與七下歷史一到三課知識點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