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年雜志》是《新青年》的前身嗎
是的 《青年雜志抄》改名為《新青年》襲出版
1916年9月1日,《青年雜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陳獨秀在改刊後的《新青年》第一期上發表《新青年》一文,號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標準是:生理上身體強壯;心理上是"斬盡滌絕做官發財思想",而"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以自力創造幸福,而"不以個人幸福損害國家社會"。 李大釗發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給中國帶來的危害,並強調要寄希望於"青春中國之再生";號召青年"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文明,為人類造幸福"。
《青年雜志》自第2卷(1916年9 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陳獨秀著文駁斥康有為"定孔教為國教"論10月1日,陳獨秀針對康有為一意要把孔教訂為國教的論調,在《新青年》二卷二號上發表《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一文。
《新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宣傳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新青年》在後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
許多高級共產黨員(如毛澤東)都受到過《新青年》的影響。
《新青年》在五四時期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對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的影響巨大而久遠。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各種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後通過《新青年》傳入或興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後登上政治歷史舞台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許多革命運動,追根溯源,也都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發端的;中國人的現代化意識、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後發生急劇變化的。當代中國的物質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建設,幾乎是在實踐和完成五四先驅的未竟之業。五四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塑造了現代中國,也影響著當代中國。可以說,《新青年》雜志在中國現代社會轉型中起著重要的精神橋梁作用。
《新青年》雜志創刊的時代,正值辛亥革命失敗之後,中國文化正由以封建專制為主體的舊文化向以近代民主政治為主體的新文化轉型。《新青年》雜志激勵現代中國實現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現代科技、現代教育、現代文藝、現代傳媒在內的現代文化的重大轉型,推進了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並為其他方面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崇尚科學,提倡創新意識是《新青年》編輯群體的重要思想觀念之一。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章認為,「文明進化之社會,其學說之興廢,恆時時視其社會之生活狀態為變遷。」(註: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新青年》第2卷第4號。)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既不要被古代的先賢「所拘囚」,也不要被近代的聖人「所支配」。要發揚《新青年》倡導的民族創新精神,提倡的學術開放意識,「一勿尊聖,二勿尊古,三勿尊國」。廣采博納,吸取其精華,營造現代化建設的良好時代氛圍。《新青年》推進了思想解放和人們觀念現代轉型的進程。李大釗認為,中國封建文化中那種安於現狀,因循依賴,空想虛玄,尋求世外解脫的種種觀念,愈來愈與社會的進步不相容,應該學習西方先進文化中的創新竟智,崇尚科學,重視現實,講求實效等與現代化相適應的新觀念。陳獨秀則認為,民主、科學是現代社會前進的兩大機軸,應擯棄舊的落後的官本位文化觀念,樹立振興實業的現代意識。《新青年》倡導的現代化意識激勵著先進的中國人通過以民主、科學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武器的偉大思想解放運動,實現了由封建思想統治到以馬克思主義為主流的現代思想的重大飛躍。《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更新與飛速發展的社會現實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走自己的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新青年》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和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激勵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實現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到民族獨立和現代民主的重大歷史嬗變,推進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歷史進程。《新青年》倡導的進取意識、競爭意識和趕超精神,促進和加速了現代中國社會的轉型。陳獨秀呼籲「當急起直追」(註:陳獨秀:《敬告青年》,《青年雜志》第1卷第1號。)。李大釗則指出,「正如人家已達壯年,我們尚在幼稚;人家已走遠了幾千萬里,我們尚在初步。在這種形勢之下,要想存立,適應這種共同生活,恐非取兼程並力社會共管的組織,不能有成。」(註:李大釗:《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李大釗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頁。)李大釗、李達等主張以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來縮短中國與西方先進工業國家的差距。
《新青年》對現代中國社會的轉型有著多方位、多層次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現代、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現代化進程中,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蒙受和正在繼續蒙受《新青年》雜志的鼓舞和鼓勵。《新青年》描述的「理想的新時代新社會,是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註:《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號。)這樣一個理想的新時代新社會的轉型已經基本實現。在新的社會基礎上覺醒,不斷解放思想,深刻領悟五四時期先進中國人確立的救亡、啟蒙、科學、民主、社會主義等時代主題的當今意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C. 《新青年》雜志是誰創辦的
《新青年》雜志是陳獨秀創辦的。
《新青年》是綜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初名為《青年雜志》。陳獨秀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號改名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學、文學、教育、法律、倫理等廣闊領域向封建意識形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後期的《新青年》介紹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
(3)青年雜志是哪個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對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
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導了整整一代人。同時陳獨秀還是是五四運動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那麼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
陳獨秀一生一心為公,光明磊落,絲毫不搞陰謀詭計,不以權謀私,即使在艱苦困頓的晚年,他不接受敵人的饋贈,表現出一個革命者的剛強骨氣和高尚人格。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生毫不妥協,堅決地揭露和批判舊制度、舊思想、舊文化和社會種種弊病,代表了社會良心,為後人做出了傑出的表率。
D. 新青年雜志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新文化運動。
E. 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歷史事件中的著名雜志.並簡要評價這一歷史事件
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孫中山毅然發動武裝反袁的「二次革命」。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堅持反袁武裝斗爭。1915年5月,袁世凱為了讓日本支持復辟帝制,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嚴重損害中國權益的「二十一條」要求。
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凱准備「登極」前一周,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宣布獨立,很快形成席捲半個中國的護國運動。
1916年袁世凱稱帝敗亡之後,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在形式上的統一也維持不住了,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這種局面形成的深刻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主要是地方性的農業經濟而沒有形成統一的資本主義市場,另一方面是由於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採取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裂剝削政策。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後,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在這種局面下,孫中山舉起了「護法」的旗幟,1917年9月,在廣州成立以孫中山為大元帥的護法軍政府,並出師北伐。
護法運動失敗後,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經陷入絕境,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再也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前進了。
1840--1919年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都不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舊式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道路,並不適應中國革命的現實國情,無法為近代中國革命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南和實踐指南,無法指引近代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二次北伐,指北伐戰爭的第二階段。1928年,國民黨領袖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發動對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戰爭。因國民政府自稱這次戰爭是第一次北伐戰爭的繼續,故稱這次戰爭為「二次北伐」。1928年4月7日,蔣介石在徐州誓師北伐。在擊敗軍閥張宗昌後,奉系張作霖被迫撤回東北,途中被炸死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中華民國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
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二次北伐
F. 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歷史事件中的著名雜志
《新青年復》是在20世紀20年代制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原名《青年雜志》,第二捲起改稱《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創刊號至1926年7月終刊共出9卷54號。由陳獨秀在上海創立,群益書社發行。該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科學(「賽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學。——常識文學篇。
G. 陳獨秀發表的《新青年》推動了那些歷史事件的發生
成都秀發表的《新青年》推動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那麼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
H. 新青年是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新文化運動,新青年是主要陣地
I. 青年雜志反應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標志新文化運動開始。後改名為新青年。
J. 時務報,新青年,民報分別與哪些歷史事件有關
時務報、民報、新青年都代表了一定階級的利益,是階級利益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