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初二上冊誰有復習資料
哪個版本的啊
初二歷史復習提綱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破鷚懷?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
❷ 求一份九年級上期(四川版)的歷史復習提綱、急用!願完整詳細!
1、世界最早的人類是非洲的南方古猿,它的出現距今約三四百萬年。
2、「完全形成的人」分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3、世界三大人種是黃種、白種和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4、人類最初經歷的是原始社會。
5、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國王權力的象徵。古埃及誕生於尼羅河。
6、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被稱為兩河流域。在這里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
7、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8、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將社會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吠舍、首陀羅。
9、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
10、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11、在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
12、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
13、羅馬與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
14、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取代羅馬共和國,屋大維成為實際上的皇帝。
15、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結束。
16、7世紀中期(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實行大化改新。
17、大化改新是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學習中國隋唐的先進制度。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18、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19、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許多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法蘭克王國。
20、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這次改革後,歐洲形成了嚴格的封建等級級制度。
21、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2、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市民階級形成。其中,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23、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
24、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主要有兩種方式:暴力沖突與和平往來。
25、馬拉松長跑源於希波戰爭。希波戰爭是早期東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沖突。
26、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27、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28、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給被征服的人民帶來災難。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29、我國古代稱羅馬帝國為大秦,中國的絲綢之路最遠可到達大秦。
30、連接亞歐的重要通道是「絲綢之路」。
31、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流。
32、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創造的,阿拉伯人將其改造並傳播到世界各地。
33、13世紀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元朝大都,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
34、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了17年,著有《馬可?波羅行紀》一書,該書後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的憧憬和嚮往。
35、古埃及人創造了象形文字。
36、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37、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眾生平等,因果報應,忍耐順從
基督教1世紀耶穌(傳說中)巴勒斯坦地區《聖經》忍受苦難
伊斯蘭教7世紀初穆罕默德麥加《古蘭經》信仰和順從唯一的真主「安拉」
38、古希臘的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39、《荷馬史詩》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所作,它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它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40、《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41、《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
42、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
43、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
❸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
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
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❹ 七年級上冊四川教育版歷史的復習資料及知識點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1、 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3、 北京人還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
4、 北京人往往幾十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5、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6、 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
7、 山頂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和別的原始人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他們死後還要埋葬。
8、 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9、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10、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他們已經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還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11、 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用骨制箭頭、漁叉、漁鉤等打獵捕魚。
12、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們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陶器上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有些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
13、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 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成為日後的華夏族。
15、 相傳,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還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
16、 原始社會時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歷史上叫做「禪讓」。
17、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18、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19、 約公元前1600前,湯戰勝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20、 公元前1046年,周商雙方在牧野大戰,商軍倒戈,周軍攻入商都,商紂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史稱西周。
21、 為了鞏固統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開發了邊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作用)。
22、 公元771年,西周滅亡。
23、 在原始社會未期,我國已經出現青銅器,到了夏朝,青銅器的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
24、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25、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6、 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牧業已相當發達,後代稱為「五穀「(稻、黍、粟、麥、豆)的農作物,商周時已經齊備。
27、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們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8、 春秋五霸的兩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文公、楚莊王。
2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30、 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爭戰而得名。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1、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2、 晉文公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城濮大戰中,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3、 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公晉國,稍後齊國大夫四氏,取代原來的國君,並建立田氏齊國,這樣就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的局面。
34、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35、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
一、商鞅變法: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是孔子說的,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文化上的貢獻: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置: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十二、赤壁之戰: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十三、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這是台灣與內地的最早記錄。)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十五、數學成就: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近1000年。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期末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把正確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題1分,共20分)
1.根據目前考古發掘,我國境內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是
A.北京人 B.藍田人 C.元謀人 D.丁村人
2.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是
A.堯 B.舜 C.禹 D.鯀
3.戰國時期的孟子屬於
A.儒家 B.法家 C.縱橫家 D.道家
4.海外華人常自稱是「炎黃子孫」是因為
A.中國人善於想像 B.華夏族是由黃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華民族的銳意進取精神 D.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
5.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嘗到香噴噴的米飯
A.北京周口店 B.陝西半坡村
C.山東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6.下列著作中,體現了「依法治國」主張的著作是
A.《莊子》 B.《論語》 C.《韓非子》 D.《道德經》
7.絲綢之路是聞名世界的東西方交通要道,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它開創於
A.戰國 B.秦朝 C.西漢 D.東漢
8.河南省南陽市區有一著名景點——「醫聖祠」,紀念的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這位醫學家是
A.李時珍 B.張仲景 C.華佗 D.扁鵲
9.下列各項中,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
A.淝水之戰 B.官渡之戰
C.長平之戰 D.赤壁之戰
10.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下列哪一朝代
A.商朝 B.夏朝 C.春秋 D.戰國
11.魏晉南北朝時,江南地區得以開發,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北人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
C.南方統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12.下列成語與項羽有關的是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背水一戰 ④聞雞起舞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13.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作者是
A.司馬遷 B.司馬光
C.班固 D.班超
14.下列歷史事件不可能被寫入《史記》的是
A.晉楚城濮之戰 B.秦始皇「焚書坑儒」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
15.我們的近鄰山東臨沂有著燦爛的人文景觀,城內的「洗硯池」「曬書台」等遺址,
留下了東晉「書聖」的不朽作品。這位書聖是
A.王獻之 B.顧愷之
C.王羲之 D.柳公權
16.青銅器是哪三種金屬的合金?
A.銅、鐵、鉛 B.銅、銀、鉛
C.金、銀、銅 D.銅、錫、鉛
17.下面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A.祖沖之 B.蔡倫 C.賈思勰 D.顧愷之
18.三國時期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關系,加速西南地區開發的著名人物是
A.曹操 B.周瑜 C.諸葛亮 D.孫權
1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語出
A.司馬遷 B.曹操 C.曹丕 D.曹植
20.佛教傳入我國後,很快受到封建統治者的積極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貴族信奉佛教
B.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D.對封建國家統治人民有利
二、非選擇題(每小題10分 共30分)
21、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有許多位帝王為中國歷史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產生巨大影響。以下二位就是其中的代表。
秦始皇 漢武帝
回答下列問題:
(1)列舉秦始皇為中國歷史發展所做出巨大貢獻?(3分)
(2)列舉漢武帝為中國歷史發展所做出巨大貢獻?(3分)
(3)以上兩位人物中,你更欣賞誰?說一說你的理由。(字數50字左右,4分)
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經濟上推行均田制,使游牧為主的鮮卑族變為農民;政治上遷都洛陽、實行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設立三長制,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文化和風俗習慣上全面接受漢族先進文化,移風易俗。
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出自歷史上哪次改革?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麼?(4分)
(2)材料二出自歷史上哪次改革?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麼?(4分)
(3)這兩次改革有何相同點?請任寫出一點。(2分)
2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蝟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
材料二:今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果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諸葛亮
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的「亂世」指的是什麼?「先帝」指的是誰?(2分)
(2)寫出描述劉備多次拜訪諸葛亮這一史實的成語。(1分)
(3)材料二中的「天子」指的是誰?從材料看,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什麼建議?這個建議是否正確?舉例說明。(4分)
(4)小亮同學是個三國迷,他很想利用假期時間多了解三國史,請你告訴他通過哪些途徑去了解這部分歷史?(至少寫出三點,共3分)
初一歷史參考答案
一、選擇
1-5CCABD 6-10CCBCA 11-15BAADC 16-20DBCBD
二非選擇題:
21、秦始皇: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修建長城等;漢武帝:在位時期西漢處於鼎盛時期,建立大一統國家、派衛青等大敗匈奴、廢半兩錢,鑄造五銖錢、治理黃河等等;本小問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22、商鞅變法,作用是為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奠定了經濟基礎;孝文帝改革;作用是鞏固了政權,加速了民族大融合;兩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結果都取得了成功等等。
23、東漢末年 劉備;三顧茅廬;漢獻帝 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曹 正確 赤壁之戰;查閱書籍 詢問歷史教師 參觀歷史博物館 實地參觀考察等
❺ 九年級上歷史復習提綱(四川教育版)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
❻ 八年級上冊歷史提綱 四川出版社的
初二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決定了新中國的國家象徵有: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北京,採用公元紀年為紀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門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2、國旗的象徵意義是:紅色象徵革命,大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小五角星象徵各行各業革命人民,小星圍著大星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重要文件簡稱《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國內意義)
(2)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國際意義)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大陸獲得統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是:使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實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
8.1950年,中國出兵朝鮮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
9.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所以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10、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地主、富農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12.「土改」過程:①1950—1952年底,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點: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 「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
16.通過「一五計劃」,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17.1954年9月一屆人大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於人民。這部憲法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8.三大改造的實施辦法:①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即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②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由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按當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實現了和平過渡,這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創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時間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0.三大改造的意義: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大會指出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2、1958年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3.「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的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左」錯誤的做法(或現象)有:「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的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於是他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目的是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25、文化大革命的領導機構是:「中央文革小組」
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兩個反革命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的標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1976年),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27.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思想界展開了一場大討論。它的起因是: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方針。②它的結果是得出: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③它的意義是: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以後的撥亂反正工作掃清了障礙,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打開改革開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備。
28.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的內容有:①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9.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卡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0.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
3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32.國企改革內容有:①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
33.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對小型企業採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
3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對外開放也開始起步,逐步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大致過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後增設海南經濟特區)第二步,建立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後增設上海浦東開發區)第四部,內地。
35、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進行的,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後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36.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過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鄧小平理論寫入了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7、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四項基本原則」的原因: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必須堅持」是: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前提。
38、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並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後又實施西部大開發。
39、在國家的統一問題上,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1984年,中英兩國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87年,中葡兩國政府也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40、「一國兩制」的含義: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指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國家裡,以祖國統一為前提,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台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41、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意義: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42、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了解決台灣問題提出的方針:A. 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台灣; B. 20世紀50 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灣的思想; C. 改革開放以後: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並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1992年,台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3年,兩會舉行「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4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是——華東軍區海軍,目前,我國海軍部隊有: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57年,中國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戰略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核反擊。
44、新中國建立後,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蘇聯是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國家。
45、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是: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46、1955年,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這是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萬隆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47、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49、1972年,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50、2001年,我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中國迄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即APEC會議)。
51、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1966年,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1973年,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稱為「東方魔稻」的秈型雜交水稻,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52、為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我國提出了「863計劃」,在《863計劃綱要》里,選擇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有: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海洋技術共八個領域。
53、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黨和政府尤其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1986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到2000年,全國基本上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並要求實施素質教育。
54、1956年,中國在文學藝術方面提出了「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學藝術有了巨大發展。在體育事業上,從乒乓球隊開始,中國的運動員走出國門,贏得了世界的瞻目;從射擊運動起,中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不斷奪得金牌,連連刷新世界紀錄。1990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舉辦了亞洲運動會,2008年,中國將舉辦世界奧林匹克運動。
❼ 初2歷史上冊知識點麻煩說一下
上這個網站看看,還有相應專的題型:屬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16/13/5171166_1016226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