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上學期歷史重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 A )1、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C )2、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
A、巴拿馬運河 B、京杭運河 C、隋朝大運河 D、蘇伊士運河
( D )3、唐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兩位統治者
A、善於用人,重視納諫 B、具有雄才大略治國安邦
C、善於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D、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願
( A )4、科舉制的殿試開始於
A、武則天時期 B、隋文帝時期 C、隋煬帝時期 D、唐玄宗時期
( B )5、我國封建社會歷時最長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漢 D、元朝
( A )6、下列內容是唐朝與國外友好交往的史實,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是
A、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國
C、高僧玄奘西遊天竺取經 D、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 D )7、下列關於「開元盛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出現於唐玄宗統治前期
B、史稱唐玄宗有貞觀遺風
C、這時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D、唐玄宗任用富於改革精神的房玄齡等人為相
( C )8、唐朝被稱為「詩仙」、「詩聖」和「畫聖」的是
①李白 ②閻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吳道子 ⑥柳公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C )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維 C、杜甫 D、白居易
(B)10、下列關於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吐蕃贊普上書唐皇帝說,吐蕃與唐朝已經「合同為一家」
D、唐玄宗冊封過回紇、南詔和粟末靺鞨的首領
(A )11、下列有關唐對外交往的正確敘述是
A、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
B、天竺參照漢字創制了文字,在社會上至今還保留著唐人的某些風尚
C、唐太宗時,鑒真應日本邀請,東渡日本
D、唐玄宗後期,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 B )12、隋唐時期開鑿的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
A、龍門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雲岡石窟 D、樂山大佛
( B )13、澶淵之盟簽訂雙方是
A、南宋與金 B、北宋與遼
C、南宋與西夏 D、北宋與西夏
(C)14、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和議」共同點的是
A、緩解了雙方的戰爭狀態
B、宋朝都需交納「歲幣」
C、導致了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觀上有利於雙方和平共處
( D )15、北宋、遼、夏、金四個政權從建立的時間排列順序是
A、北宋、遼、夏、金
B、遼、金、北宋、夏
C、北宋、遼、金、夏
D、遼、北宋、夏、金
( C )16、下列關於紙幣出現的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宋朝的造紙業發達
B、紙幣的製造比鐵錢製造方便
C、由於商業發展很快,攜帶鐵錢不方便
D、對外貿易中,對方不使用鐵錢
(A)17、下列關於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B、兩宋時,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得到推廣
C、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
D、宋朝時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 B)18、後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景德鎮興起於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C)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為
A、士大夫的提倡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D、農民的需要
( D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績是
A、滅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
( D )21、下列敘述與回族的形成有關的是
A、回族是漢族與畏兀兒人融合的結果
B、漢族與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結果
C、蒙古草原的統一
D、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中國後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融合的結果
(A )22、下列對唐都長安和北宋東京相同點敘述,不對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內大街小巷店鋪林立,熱鬧非凡
C、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著大量人口
( B )23、與北宋和南宋關系類似的政權是
A、西漢與東漢 B、西晉與東晉
C、唐朝與後唐 D、西魏與東魏
( B )24、我國歷史曾出現過幾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實現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統治者採取促進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
C、經濟繁榮,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
D、少數民族大量的內遷
(C )25、下列人物屬於古代蒙古族的傑出統治者的是
①完顏阿骨打 ②元昊 ③鐵木真 ④耶律阿保機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細推敲,准確填空(共15分)
26、從公元581年 隋 朝建立,到 907 年唐朝滅亡,是我國封建社會 繁榮 時期。
27、 隋煬帝 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殿試開始於 武則天 時期。
28、 唐玄宗 時,鑒真應日本邀請,東渡日本。
29、隋朝書法融合 南朝 的秀美和 北朝 的雄健,為唐代書法創新奠定了基礎。
30、宋朝時期,太湖流域的 蘇州 、 湖州 ,成為重要糧倉。
31、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 廣州 、 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 泉州 ,加以管理。
32、元朝時義大利旅行家 馬可?波羅 ,在元世祖來華,居住十幾年。他的《 馬可?波羅行紀 》,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三、情境再現,體會回答(本題1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
唐太宗貞觀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開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寶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請回答:
(1)從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現什麼趨勢?為什麼?
人口呈直線上升趨勢。經過貞觀之治,到唐玄宗時,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人口增長迅速。
(2)從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現何種趨勢?為什麼?
從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現下降趨勢。主要由於安史之亂,生產受到破壞。再之後的長期戰亂,戰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不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於中央對地方失控,使注冊的人數也日益減少。
(3)從上面材料人口變化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認識?
從唐朝人口上升與下降趨勢的變化中,我們認識到只要社會安定,生產發展,人口的增長就快。反之,人口增長緩慢或出現減少的趨勢。
34、閱讀下列材料:(本題13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佔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佔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江蘇)中又為東南根抵。語曰「蘇常熟,天下足」。
請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麼問題?
從材料看,唐代南方戶口增加,數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北方,農業迅速發展,國家賦稅仰仗南方。
(2)從材料上看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隨著南方經濟發展,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北方轉到南方。
(3)南方經濟發展原因是什麼?
南方社會相對穩定;人口增長,勞動力增加,特別是北方農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有利農業發展
。
四、活學活用,解答疑難(10分)
35、簡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績。
①吸收隋亡教訓,勤政愛民;②善於用人,重視納諫,聚集了不少人才;③沿用、完善隋朝的官制,對國家機構做了改革和整頓;④沿用隋朝的科舉制,以進士、明經兩科最為重要;⑤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經濟出現繁榮景象;⑥重視文化教育,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⑦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⑧促進了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總之,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總結其中五點以上者給滿分,其餘可酌情給分)
❷ 初一上學期期末歷史、地理、政治。生物知識點有哪些
初一上生物的期末總結資料(基因戰者整理)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 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時練習卷子的題目)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液泡:細胞液
7、 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期中考後內容(重點復習)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 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四、 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八、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九、 P65題3
十、 八大系統的名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 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養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 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筆記
2、 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 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 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看筆記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二、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一、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 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並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 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二、 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葯、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 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五、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
3、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4、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二、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 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 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 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 蒸騰作用的意義:
1、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一、 天竺葵的實驗
1、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2、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3、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二、 光合作用
1、 產生了澱粉等有機物
2、 並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 綠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 用來構建之物體
2、 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線粒體里進行
2、 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儲存的能量也被釋放,供生命活動需要。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光
無機物+水 ———— 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儲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植被覆蓋率低
2、 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❸ 初一上下學期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 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老師,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❹ 人教版初一上學期歷史期末復習提綱
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我國境內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遠古人類:
元謀人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雲南省元謀縣
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圖: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用火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徵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距今約3萬年 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人工取火
懂得愛美
死後埋葬 按血緣結合起來的氏族
第2 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兩個代表:
原始人類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生產活動 生產工具 住房 用具 穿著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約七千年 長江流域 浙江省餘姚市 種植水稻
飼養家畜 磨製石器耒耜耕地 干欄式房屋(水井) 製造陶器玉器樂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約五六千年
黃河流域 陝西
西安 種植粟和蔬菜,飼養豬狗;漁獵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雛形) 學會紡織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也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大汶口文化:出現貧富分化(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第3課 華夏之祖
一、為什麼中華民族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1、炎帝、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幹部分。
2、黃帝:人文初祖。建宮室,制衣裳,挖井,發明舟車。(嫘祖養蠶繅絲、倉頡造字、伶倫編樂譜)
二、禪讓制: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夏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陽城 禹 桀
商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幾次遷都,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 湯 紂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桀、紂殘暴失民心;商湯和武王仁義之舉得民心;任用賢人(伊尹、姜尚),聯合周邊小國。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2、夏朝設置了各種國家機構(包括政府機構、軍隊、刑法和監獄等)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鞏固統治)
內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封他們為諸侯。
②諸侯的義務: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意義: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農業、畜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銅鑄造的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分布廣。
二、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品種已基本完備。
三、奴隸的悲慘生活:這時的燦爛文明是以奴隸的悲慘生活為代價的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著名霸主:齊桓公(標志:葵丘會盟),晉文公(標志:城濮大戰勝利),楚莊王
2、齊桓公和晉文公成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麼?(改革: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整頓內政)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在晉楚爭霸中取得勝利。
3、影響: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但在爭霸戰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
二、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 本課相關成語:退避三舍、卧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注意是哪個戰爭中的)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一、經濟上
1、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牛耕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著名的都江堰:秦國蜀郡太守李冰 地點: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義: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二、政治上——商鞅變法
①時間: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展變法。
③目的: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以便在群雄爭霸中保持不敗地位。
④內容和影響:
內容
影響
獎勵耕戰
獎勵生產(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經濟發展,國富 總之,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制度,使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軍隊戰鬥力增強,兵強
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強中央集權
第8、9 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
一、文字的演變
時間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戰國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書、帛書
材料 龜甲、獸骨 青銅器 竹簡、絲帛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歷法、醫學和文學的成就
天文 古書記載的最早日食發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許多關於日食、月食的記載,經現代科學家驗證,都很可靠。
歷法 相傳夏朝就有歷法(夏歷),商朝的歷法更為完備
戰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
醫學 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沿用
文學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離騷》
音樂 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鍾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學派 時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內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論語》 政治思想——「仁」:「愛人」,「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知新。
戰國 孟子 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可持續利用資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戰國 莊子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家 戰國 墨子 」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
「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法家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孫武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 運用三家觀點解決問題:儒:說服教育;道:順其自然;法:嚴格的規定和有效的懲罰
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
一、 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陽 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義: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從此,統一始終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措施 影響
政治 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在我國沿用了兩千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經濟 統一貨幣、度量衡 對於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文化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 摧殘了文化,制約了人們的思想。
軍事 北築長城、開發南疆
(統一嶺南,修築靈渠) 秦朝疆域廣大,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 秦始皇評價:我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主(史實);但也有殘暴的一面(史實);總體功大於過。
★ 、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第11課 「伐無道,誅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賦稅(上交三分之二) ②嚴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殘暴(趙高「指鹿為馬」)
秦朝的暴政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陳勝吳廣起義(揭竿而起)
時間:公元前209年 起義地點:大澤鄉 經過:略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三、農民起義軍推翻秦朝
項羽: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劉邦: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關成語: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 故事:鴻門宴
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劉邦是漢高祖。
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一、文景之治(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稱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漢初的形勢:經濟蕭條、國家貧困。②總結秦朝亡於暴政的教訓。
2、措施:①注意發展農業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 ②提倡節約;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漢初分封的諸侯國還有相當的勢力 「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主父偃的建議) 諸侯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
思想
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他們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很不利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建議)
舉辦太學,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
儒家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這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四、東漢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陽 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第13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一、 治理黃河:西漢,武帝下令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農業的進步:西漢出現了犁壁(翻土碎土)、耬車(播種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絲織:使用提花機;染色技術也很高,絲綢得到外國人喜歡。
冶煉技術:東漢杜詩發明水排(治鐵工具),比歐洲早一千多年。鐵制兵器取代青銅兵器。
三、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漢武帝把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經濟大一統)商業的繁榮:東西二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專門的商業區:市。(但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
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習俗:過著游牧生活,逐水草遷徙。
2、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產的發展(畜牧業興旺發達;學會農耕,開始墾田種谷)
二、匈奴與漢朝的和戰
時間 西漢初年 漢武帝時期 漢元帝時期
形勢 經濟蕭條、國家貧困 經過文景之治,國力強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韓邪單於向漢朝稱臣
政策 和親: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匈奴,每年送給大量穀物和紡織品。 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漠北戰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騎兵年年揮師南下,和親沒有根本上解決匈奴的威脅 漠北之戰,匈奴受到沉重打擊,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 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比漢初的和親與漢元帝時期的和親,有什麼不同?
★ 總結: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經濟、政治、軍事、思想)
★ 、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5、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第15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意義:了解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與西域各國進行友好政治經濟交往。
4、西域都護的設立:公元前60年(標志著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以主要運輸絲綢到西方而得名)
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
2、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一、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1. 紙的發明(時間:西漢早期) 2.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 3.造紙術的傳播
二、《九章算術》和地動儀
1、《九章算術》(總結了春秋戰國到東漢時期的數學成就)
2、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三、名醫輩出
1、華佗(神醫):麻醉葯劑「麻沸散」、「五禽戲」
2、張仲景(醫聖):《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 我國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發明和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華佗製成「麻沸散」;《九章算術》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還有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七位)
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一、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的傳入
①起源於古印度 ②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③東漢明帝時興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④教義:人死後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興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長的宗教 ②創始人:張陵 ③東漢時在民間興起
④教義:主張修身養性,煉制丹葯,以求長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馬遷和《史記》
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學成就:①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②成為後世紀傳體史書的典範
文學成就: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三、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泥土燒制,秦漢時期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第18課 三國鼎立
一、官渡之戰
形勢: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時間:公元200年 作戰雙方:袁紹VS曹操
結果: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二、赤壁之戰
形勢: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想要統一全國;南方劉備、孫權勢力有所發展。
時間:公元208年 作戰雙方:曹操VS孫劉聯軍
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三、三國鼎立的形成
國號 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魏 220年稱帝 洛陽 曹丕
漢 221年稱帝 成都 劉備
吳 222年稱王 建業 孫權
四、三國經濟的發展
魏國: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北方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蜀國:絲織業興旺,蜀錦行銷三國;
吳國:造船業發達,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現在的台灣),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第19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西晉的統一(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
①魏滅蜀;②265年,西晉代魏;(開國皇帝:司馬炎;都城:洛陽)③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
2、內遷的各族(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3、西晉的滅亡
原因:①統治集團腐朽,西晉皇族為爭奪皇位,混戰了十幾年,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②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
公元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力量滅亡了西晉。
二、淝水之戰
1、形勢:①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②北方:氐族人苻堅建立的前秦政權強大起來,統一了黃河流域。
2、時間:公元383年 作戰雙方:前秦VS東晉 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3、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
東晉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南遷人口,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原因)
③江南戰爭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2、表現:①大量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②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③農業技術的進步: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④小麥推廣到江南地區。
3、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
439年,在東北地區興起的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黃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漸成為大趨勢(孝文帝改革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21、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類別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貢獻
數學 南朝 祖沖之 《綴術》 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一千年。
農學 北朝 賈思勰 《齊民要術》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地理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 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書法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 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是「書聖」。
繪畫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石窟藝術 北朝 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要求記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建立時間、都城、開國君主)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 秦 西漢 東漢
❺ 初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考點
《歷史》七年級上冊復習要點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一、元謀人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發現於雲南元謀。
二、北京人
1、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
2、北京人已經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經會製造石制工具,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3、山頂洞人已經能夠人工取火。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黃河流域)
1、早期人類的定居地,稱為聚落。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社會群體,稱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
5、半坡聚落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結構:半地穴式。
二、河姆渡聚落(長江流域)
1、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聚落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結構:干欄式。干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第3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與黃帝
1、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2、炎帝,號稱神農氏,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
3、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等。
4、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堯舜「禪讓」
1、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禪讓」。(禪讓制)
三、大禹治水
禹採用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疏導)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稱為「大禹」。、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家天下」的夏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中國最早的國家),定都陽城。
3、夏啟繼承父位後,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二、商湯滅夏
1、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盤庚遷殷)。
2、盤庚遷殷後,商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三、武王伐紂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西周時期,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2、夏商西周社會以血緣親疏關系區分尊卑等級。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齊桓公稱霸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
2、春秋五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齊恆公任用管仲為相。
4、齊恆公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5、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舉行諸候盟會,正式成為中原霸主。
二、問鼎中原
1、楚國是南方的大國,向中原擴張,與晉國相遇,兩國在城濮交戰,晉國成為中原霸主。
2、楚莊王大舉北進,問鼎中原,在比打敗晉國,楚莊王升為霸主。
三、合縱連橫
1、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戰國時期。
2、戰國七雄指:齊、楚、秦、燕、趙、魏、韓等七國。
3、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稱為「合縱」;秦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一、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
1、西周時期,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千耦其耘」。
2、春秋時期,鐵制工具開始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領域,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史書上記載這一時期為在「公作則遲」。
二、商鞅變法與秦的崛起
1、公元前356年,秦國開始變法(商鞅變法)。
2、商鞅變法的目的:富國強兵
3、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4、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
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二、聞名於世的青銅器
1、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
2、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3、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銘文,也叫金文。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嗚
一、孔子
1、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禮」兩部分。
2、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的言論整理成《論語》
二、百家爭嗚
1、百家爭嗚: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涌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思想領域中百家爭嗚的局面。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諸子百家」。
2、掌握各學派名稱(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戰國時期):秦國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 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少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二、神奇的編鍾
1、 銅鍾是周期貴族在祭祀、宴會等活動中使用的樂器。
2、 編鍾:古代常把幾件銅鍾組合成一套,它們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稱為編鍾
。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一、「秦王掃六合」
1、 長平之戰(秦-趙):公元前260年,秦在長平之戰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有關成語:紙上談兵)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大一統)
3、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4、 秦統一的歷史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二、陳勝吳廣起義
3、 時間:公元前209年。
4、 地點:大澤鄉。
5、 起義過程中建立的政權:張楚政權。
6、 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
7、 相關成語: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三、楚漢戰爭(項羽—劉邦)
1、 鴻門宴
2、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一、廢分封,立郡縣(政治方面)
1、 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 在地方:建立郡縣制。郡的長官稱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
二、車同軌,書同文(經濟方面)
1、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2、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
3、 秦始皇規定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貨幣。
三、御匈奴,築長城(軍事方面)
1、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全長一萬余里。(秦長城是在燕、趙、秦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築起來的。)
四、焚書坑儒(思想方面)
1、 秦始皇採取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 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
二、削弱封國勢力,頒布「推恩令」。
1、 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
三、強化監察制度
1、 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 2、在地方,設立刺史(13個)。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中原王朝一匈奴的和戰關系
1、 秦始皇派蒙恬率30萬軍隊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
2、 西漢和親政策:昭君出塞
二、張騫通西域
1、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⑴、時間:公元前138年。
⑵、目的: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2、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3、 西域都護的設置:
⑴、時間:公元前60年。
⑵、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4、 絲綢之路(橫穿歐亞的陸上通道)
⑴、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
⑵、絲綢之路途經地方: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⑶、絲綢之路最後到達的地方:歐洲
⑷、為什麼稱之為絲綢之路?
(因為中國精美的絲綢是這條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
⑸、絲綢之路經濟交流的主要商品:
西傳:絲織品,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中國)
東來:毛皮、汗血馬、瓜果,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一、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1、 造紙術發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簡和帛做書寫材料。
2、 西漢前期,人們發明了造紙術。(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3、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蔡倫改進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4、 公元3-4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二、「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
1、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2、 華佗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並成功施行了開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被人們譽為「神醫」。
三、《九章算術》
1、《九章算術》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還總結出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
2、《九章算術》的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3、《周髀算經》(西漢),率先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約500年。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東來和道教興起
1、佛教
⑴、佛教起源於古印度。
⑵、佛教在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⑶、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⑷、佛教教義:佛教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認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來世得到幸福。
⑸、東漢末年,佛教在民間流傳開來。
2、道教
⑴、道教產生於東漢時期,是中國本土的宗教。
⑵、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儒、佛、道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二、司馬遷與《史記》
1、 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 《史記》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威武雄壯的地下軍陣
1、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統一北方
1、在軍閥混戰中,曹操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
2、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二、三國鼎立
1、208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2、赤壁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3、 三國鼎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一、人口南遷
1、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
2、 西漢時,全國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黃河流域。
3、 北方人口開始南遷的原因:為了躲避戰亂。
4、 北方移民南下後,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部分移民到達嶺南一帶。
5、 相關成語:祖逖----聞雞起舞
二、淝水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1、 東晉(勝)—前秦(敗)。
2、 相關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 農業:在江南地區普遍實行麥稻兼作,五嶺以南則種雙季稻。
2、 絲織業:三國時期,蜀錦。
3、 冶鑄業:發明灌鋼法。
4、 制瓷業:青瓷。
5、 城市:建康。
6、 230年,孫權還派人(衛溫)航海到達夷洲。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一、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
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合稱「五胡」。
二、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1、 鮮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國,定都平城,史稱北魏。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⑴、遷都洛陽(從平城遷到洛陽)。
⑵、實行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等。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一、祖沖之和圓周率
1、祖沖之----南朝著名的科學家。
2、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的人。比歐洲人早了約1000年。(圓周率的數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
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 賈思勰----北魏和東魏時期的著名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一書。
2、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三、酈道元和《水經注》
1、 酈道元----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主要著作《水經注》
2、 從《水經注》中,我們得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資源的國家。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一、「書聖」王羲之
1、 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代表作有《蘭亭序》。
2、 王羲之的書法,有「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美稱。
3、 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二、顧愷之和繪畫
1、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繪畫方面,藝術成就最高的是東晉人顧愷之。
2、 顧愷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作品以人物畫為主)
三、石窟藝術
1、 石窟藝術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發展起來的。
2、 著名石窟藝術: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❻ 初一上學期歷史期末復習資料!!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見《課課練》127頁)。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規定我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始於秦朝。
3、秦朝興建的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工程是靈渠。
1、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4、秦始皇為了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鞏固統治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 1、徭役繁重 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
暴政 2、賦稅嚴重 引發農民起義 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3、刑法殘酷 起義失敗
4、秦二世更加殘暴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3、劉邦進逼咸陽,秦朝滅亡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時間是公元前209年。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我也是初一的,我在網上查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初一上半學期歷史重點會考什麼
一、 選擇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C】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元謀人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B】
A印度B中國C埃及D伊拉克
3\下列關於北京人的表述,其中正確的是【D】
A約生活在一萬八千年前B模樣基本同現代人一樣
C使用骨針逢制衣服D已會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種
4、「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中的「軒轅」是指【C】
A蚩尤B舜C黃帝D炎帝
5、我國長江流域的原始農耕居民的代表是【A】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6、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B】
A水稻B粟C小麥D玉米
7、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遊,就近你還能【A】
A參觀半坡遺址B參觀河姆渡遺址C參觀大汶口遺址D 參觀北京人遺址
8、下列原始居民能建造干欄式房屋的是【B】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9、為方便飲水,下列古代居民已開挖水井的是【D】
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0、在山頂洞人的洞穴里,發現骨針。下列推斷不科學的是 【C】
A已掌握磨光技術B已掌握鑽孔技術C會縫制服D會捕魚
11、被後人稱為人文初祖的是【B】
A炎帝B黃帝C堯D舜
12、下列人物中不是通過禪讓製成為首領的是【D】
A堯B舜C禹D啟
13、禹建立了夏朝,下面說法錯誤的是【C】
A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B我國的原始社會結束了
C禪讓制正式廢除了D這是我國奴隸社會開始的標志
14、北京人適應自然的能力增強的顯著特徵是【D】
A手腳分工明顯B過著群居生活C製造和任命使用工具D使用火
15.河姆渡氏族與半坡氏族,在糧食培育、牲畜飼養的品種方面以及住房建築結構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別 B.自然條件的差別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時代不同
16..商朝時期經濟繁榮,農業生產發達,主要依靠 【C】
A.生產工具的改進B.良好的自然環境C.先進的奴隸制生產方式 D.農作物品種多
17.牧野之戰的性質是 【C】
A.周和商兩個國家間的民族戰爭B.周和商兩個國家爭當霸主的戰爭C.平民和奴隸反對商朝統治的戰爭D.奴隸主貴族領導的推翻暴君統治的戰爭
18.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是【C】
A.廢井田,開阡陌B.獎勵耕戰C.建立縣制D.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
二、 填空
1、領導人民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禹】
2、與黃帝部落結成聯盟,打敗蚩尤部落的是【炎帝】
3、被譽為「人文初祖」的是【皇帝】
4、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的是【舜】
初一歷史期末考試復習提綱 2005-12
一、 填空題
1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 山頂洞人是我國遠古人類中最早以血緣關系結合成生活集體的,並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約四五千年時,黃帝和炎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他們後來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4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從此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
5 禹死後,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相傳,禹把都城建在陽城。
6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軍在牧野大敗商軍,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8 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後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時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12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通過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13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14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15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16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8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商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19 相傳夏朝時期就有了歷法,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
20 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21 戰國末期楚國人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他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孫武寫的《孫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秦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4 秦朝的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6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27 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後期,國家的糧倉豐滿,府庫里的銅錢多的用不完,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29 漢武帝派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2 東漢張衡製造了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33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前者製成麻醉葯劑「麻沸散」,編了醫學體操「五禽戲」。後者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他的創始人一是張陵。
35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6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國時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38 266年,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
40 南朝的祖沖之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41 北朝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42 東晉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被後人稱為「書聖」。
43 東晉的顧愷之一生創作的畫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44 北朝時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藝術。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滅亡,算一算,它持續了14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滅亡,它持續了210年;東漢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滅亡,它持續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紀50年代;125年是2世紀20年代;1311年是14世紀初;1994年是20世紀90年代,又叫20世紀末。
47 從考古資料上看,無錫已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48吳國的開創者是泰伯,發祥地是無錫梅里。
49 無錫地名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50 唐代無錫縣令敬澄在惠山開鑿了惠山泉,陸羽的《茶經》品評它為天下第二泉。
51無錫東林書院的著名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 連線搭配
河姆渡遺址 陝西西安 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半坡遺址 山東泰安 干欄式房屋
大汶口遺址 浙江餘姚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四、填表題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愛 《論語》
道家 老子 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道德經》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 《墨子》
法家 韓非 提倡法治 《韓非子》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五、 列舉題
1、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戰;208年,赤壁之戰;383年,淝水之戰。
2、無錫的土特產(8個):答:無錫水蜜桃、清水麵筋、大浮楊梅、馬山芋頭、太湖白魚、惠山蠶豆、金剛肚臍、雪浪貢茶
六、 材料分析題:
1、「伐無道;誅暴秦」。
請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無道」,有哪些具體表現?
答: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
②先後起義「伐無道,誅暴秦」的分別是哪些人?
答:陳勝、吳廣、項羽、劉邦。
③結果如何?
答:秦朝被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
2、「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亡(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請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現在歷史上的哪一個事件之後? 答:昭君出塞
②這件事發生在哪個皇帝時期?答:漢元帝
③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國民族關系的趨勢是什麼?
答:我國民族關系友好交流佔主導,民族融合是主流。
七、 問答題
1、P79頁動腦筋;
2、P112頁動腦筋;
3、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打造今天的「絲綢之路」,請提出你自己的設想。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
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起義失敗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❽ 初一上學期歷史復習提綱
1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 山頂洞人是我國遠古人類中最早以血緣關系結合成生活集體的,並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約四五千年時,黃帝和炎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他們後來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4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從此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
5 禹死後,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相傳,禹把都城建在陽城。
6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軍在牧野大敗商軍,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8 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後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時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12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通過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13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14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15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16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8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商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19 相傳夏朝時期就有了歷法,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
20 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21 戰國末期楚國人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他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孫武寫的《孫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秦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4 秦朝的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6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27 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後期,國家的糧倉豐滿,府庫里的銅錢多的用不完,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29 漢武帝派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2 東漢張衡製造了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33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前者製成麻醉葯劑「麻沸散」,編了醫學體操「五禽戲」。後者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他的創始人一是張陵。
35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6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國時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38 266年,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
40 南朝的祖沖之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41 北朝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42 東晉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被後人稱為「書聖」。
43 東晉的顧愷之一生創作的畫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44 北朝時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藝術。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滅亡,算一算,它持續了14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滅亡,它持續了210年;東漢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滅亡,它持續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紀50年代;125年是2世紀20年代;1311年是14世紀初;1994年是20世紀90年代,又叫20世紀末。
47 從考古資料上看,無錫已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48吳國的開創者是泰伯,發祥地是無錫梅里。
49 無錫地名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50 唐代無錫縣令敬澄在惠山開鑿了惠山泉,陸羽的《茶經》品評它為天下第二泉。
51無錫東林書院的著名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❾ 初一上學期歷史期末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復習
1.各知識點梳理:
⑴我的家在哪裡
①構成社區的要素:相對固定的區域、一定數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P6
②地圖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種。
「一般定向法」是地圖上普遍採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定向法」是在特定條件下所採用的方法,它的畫法有多種,但必須標注出正北方向。
「經緯網定向法」是最准確的定向方法。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與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B.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又叫做「縮尺」。地圖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種表示形式。
線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
文字式。例如,「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千米」 。
數字式。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圖包括的實地范圍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地圖包括的實地范圍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單位的換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圖例和注記: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叫圖例;地圖上用作說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數字,叫做注記。
③社區的主要功能: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種多樣的社區 P10-13
①社區的主要類型:功能社區、自然社區、行政社區。
②社區的差異:社區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規模不同;二是特色各異,包括城鄉之間及城市內部之間的差異。
③社區間的聯系:不同區域間的聯系不僅表現在物產方面,還表現在經濟、文化、信息等各個方面。
⑶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P14-17
①常見地圖:
政區圖:按制圖區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區圖、大洲政區圖、國家政區圖和地區政區圖等。
地形圖:常見的地形圖有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
旅遊圖:向人們提供旅遊項目、旅遊景點數量和特徵、交通線路、旅遊服務設施等信息。
②讀圖步驟:
首先看比例尺和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詳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然後概略地了解整個地區的一般特徵;
最後分要素、地區詳細閱讀。
2.具體事例點撥:
⑴請仔細觀察,然後完成下列表格。
數字式 線段式 文字式
1:250000
0 10 20千米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
⑵把下列社區與其相對應的類型用線連接起來
農村
生活小區 功能社區
街道
城市 自然社區
大學區
農場
高科技園
縣 行政社區
工業區
⑶請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地圖。
杭州的小光准備暑假到西安去旅遊 旅遊景區圖
小紅想找摩納哥的位置 世界政區圖
小靜向同學介紹黃山的主要景點 中國交通旅遊圖
第二單元復習
1、地球上海洋占據了71%,而陸地只佔據了29%。P20
2、地球中面積廣大的陸地是大陸,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是歐亞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是島嶼。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三面環水,一面與大陸相連的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請掌握世界七大洲的面積大小順序和在地圖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都在東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在東西半球各一半。亞洲、歐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極洲在南半球。非洲則剛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請掌握世界四大洋的面積大小和在地圖上的位置。要求在紙上能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明確洋與洲之間的位置。如被歐洲、北美洲、亞洲所包圍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經度最廣的是北冰洋和南極洲。
5、請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峽名稱及它們的位置。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英吉利海峽、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台灣海峽、瓊州海峽、黑海海峽。
6、請掌握世界上洲與洲之間的分界線、洋與洋之間的分界線。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分界線。(閱讀課後圖冊)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之間。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亞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長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河是尼羅河(非洲)。
8、世界氣候 P25
緯度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大致在南北緯30ο之間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乾旱少雨,甚至幾年不下雨
大致在南、北緯30-40度之間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 夏季乾旱炎熱,冬季溫和多雨
南北緯40-60度之間 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變化大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濕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小
南北極圈附近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極地附近 極地氣候 終年嚴寒,皆為冬季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氣候 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
9、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圖中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島、中國和非洲、歐洲的氣候類型。P25-26
10、自然環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氣候兩個要素構成,組成了世界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11、氣候的主要兩個要素是氣溫和降水。植物和動物對當地的氣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氣候類型區中的動物)
12、請掌握亞洲的主要地形區。P29
13、中國的位置是:位於北半球、東半球。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帶,小部分位於低緯度帶;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位於亞洲的東部,東西跨經度達62度,南北跨緯度達50度。瀕臨太平洋,背靠歐亞大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海陸兼備。這種地理位置的優點是:見書本P41頁。
14、世界三大人種是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是白色人種。南北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屬於黃色人種。世界人種分布的特點: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請掌握三大人種的特點)P30
15、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國旗和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都位於歐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是梵蒂岡。
16、國界線范圍內的鄰陸、鄰水、鄰海和鄰空,總稱領土。世界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順序請掌握。P32
17、世界上可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其中整個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絕大部分的亞洲的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日本。P33
18、世界上國與國之間要互相聯系和交往,共同解決世界問題。採取的措施可從國際法律、經濟(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有關方面來回答。(請說出幾個世界組織的名稱及主要的情況)P33-34
19、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東經160度和西經20度來劃分的。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赤道來劃分。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的代號是E,西經的代號是W,北緯的代號是N,南緯的代號是S。經線和緯線是互相垂直的,經線的形狀是半圓,而緯線的形狀是圓或點。判斷經緯網中的東西經度的方法是從左到右,度數在不斷減小的是西經,度數在不斷增加的是東經。而南北緯線的判斷則是從下往上,度數在不斷減小的是南緯,度數在不斷增加的是北緯。
20、地球每轉10需要4分鍾,即轉150需要1小時,我國東西之間跨經度達62度,則東西之間時間相差4個小時多。其中0度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是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世界上又把西經7.5度——東經7.5度之間的地區叫零時區(中時區),向東可以劃分為11個半時區,向西也可以劃分為11個半時區,加起來正好是24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時間相差1個小時。英國倫敦為零時區,北京為東八區(中國時區相差4個時區)。東京為東九區。
21、高中低緯度帶的劃分和地球上五帶的劃分請掌握。由此來練習掌握地球上的某一個點的位置。(給出某一個點的經緯度,判斷它位於什麼半球,什麼緯度帶,什麼溫度帶)P36
第三單元復習
1、我國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與歐洲面積最接近).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我國的四個端點是:最東端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最北端是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P40
3、要求掌握中國的14個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六個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P40-41
4、我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我國的兩大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
5、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第二級是縣、市、區、自治縣等。第三級是鄉、鎮、街道。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有34個行政區劃。P42-43
6、要求熟記我國34個行政區劃的全稱、簡稱、省級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圖上的位置和它們的形狀。P42-43
7、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南的省區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區是黑龍江,最西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東的省區是黑龍江。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8個)。鄰省最多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和陝西省。浙江省的鄰省是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新疆。
8、2000年我國的人口已達12.9億,約佔世界的22%。我國的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是世界的3倍。P44
9、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是黑河——騰沖。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P45
10、我國民族有56個,其中少數民族是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廣西壯族。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18個,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9個。
11、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人口多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而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東北的邊疆地區。P45-46
12、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區是雲南省。少數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話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回族」。
13、五個自治區的少數民族要求掌握,並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節日、服裝、信仰的宗教。
14、我國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國地形的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逐級降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15、我國的氣候類型有五種: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我國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各地氣候差異顯著。P50
16、請掌握我國主要的地形區及它們的特點。並明確它們在哪一級階梯中。P48-49
17、正由於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所以影響到我國的氣候東部降水量比西部豐富,東部氣溫比西要溫暖。也影響到我國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東流。
18、正由於我國的氣候復雜多樣,影響到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可以在我國種植。
19、請掌握我國氣候的分布。尤其是舟山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舟山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為主。
20、夏季風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夏季風可以帶來豐沛的降水,而且是氣溫較高的時期。所以季風區與世界同緯度相比,氣候比較濕潤;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它會給我們帶來洪澇或乾旱這樣的自然災害。P51
21、掌握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性質、風向、發源地。P50
2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這線以東為季風區,以西為非季風區。
23、黃河 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徵
各段 范圍 水文特徵
上游
巴顏喀拉山北麓——
內蒙古河口鎮 1、上源段:水量小、水清流緩2、峽谷段:水流急、峽谷多、水能豐富、水量大增3、河套段:水量減少、水利工程發達。
中游 內蒙古河口鎮——河南孟津 水量大,河水洶涌,泥沙大量流失
下游
河南孟津——黃河入海口 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地上河。
24、如何治理黃河?關鍵在於治沙 P54
(1)、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修築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黃淤灌」。
(3)、在上、中游幹流上興建一系列如: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三門峽等水利樞紐工程,初步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等效益。
25、黃河、長江比較
項目 長 江 黃 河
源頭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顏喀拉山北麓
入海 東海 渤海
幹流長度 6300千米 第一大河 5400千米 第二長河
流經省區 青、川、藏、滇、渝、鄂、
湘、贛、皖、蘇、滬(11個) 青、川、甘、寧、內蒙古、
晉、陝、豫、魯(9個)
水系形狀 「之」字形 巨大的「幾」字
上、中、下各段劃分 源頭——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頭——內蒙古河口鎮——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
中游:漢江、湘江、贛江 上游:洮河、湟水
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工程 上游:二灘、三峽、葛洲壩
中游:丹江口(漢水) 上游: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
中游:三門峽、小浪底
26、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是內河航運中運輸量最大的河流。有「黃金水道」之稱。P55
27、長江流經的主要地形單元有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P48
28、防洪是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樹木。
29、著名的水利樞紐工程有:黃河小浪底(黃河的中游),長江三峽工程(全國最大的),及長江的葛洲壩(兩個都位於長江的上游)
30、我國南方與北方的范圍:東部季風區,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
31、南、北方兩地的差異:P60-61
比較項目 南方 北方
一月均溫
(高於或低於0℃) 高於0℃ 低於0℃
年均降水量
(大於或小於800毫米) 大於800毫米 小於800毫米
土地類型 水田 旱地
主要農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 小麥、玉米、甜菜、花生
人們的主食 米飯 麵食
建築風格 「人字形」屋頂,多敞口 平頂居多,多封閉、嚴實
32、我國東部和西部的范圍:西部地區為5個自治區,1個直轄市,6個省。請掌握哪些省區屬於西部。P62
33、東部和西部各自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優勢:P63
東部: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大,管理經驗豐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西部: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可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4、游歷華夏(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
鐵路:運量大,速度較快,運費較低,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公路:機動靈活,速度較快,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水運:運量大,運費便宜,速度較慢,受天氣條件影響較大;
航空:運量小,速度快,運價高;
管道運輸:運量大,運費低,安全可靠,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35、請把南北差異的情況運用到具體的人們的生活生產中去。
特別要注意的知識點:
1、俄羅斯與印度同我們中國各有兩段邊界是相連的。
2、中國有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
3、在34個省級行政區中,新疆的面積最大,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是跨經度最多的省區;甘肅省鄰三個自治區(新疆,內蒙古、寧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我國領土的最東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龍江省;長江和黃河都流經的省區是青海和四川;長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經的省是湖北省;
4、容易使我們記錯的幾個簡稱:山西省-晉-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閩-福州;江西省-贛-南昌;河南省-豫-鄭州;湖北省-鄂-武漢;湖南省-湘-長沙;廣東省-粵-廣州;貴州省-貴或黔-貴陽;雲南省-雲或滇-昆明;陝西省-陝或秦-西安;
5、我國的重要的幾條地理分界線:
中國的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一線;中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風底斯山一線;中國的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中國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中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6、世界人種分布的特點: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中國人口分布的特點:人口分布不均勻,東密西疏;中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7、沿北緯32度線,從西向東,我們能看到: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橫斷山、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這條線是我國最典型的地勢三階分布)。P49
8、造成中國氣候南北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的影響;造成中國降水東西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的影響。
9、造成同緯度的兩個地方(如中國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亞的阿拉伯半島)氣候、降水的差異是兩地海陸位置的不同及受季風的影響.P51
第四單元復習
1.各知識點梳理:
⑴家住平原P70-73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及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特點:
湄南河平原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氣候高溫多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水稻生產主要靠人力完成;村莊內傳統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為主,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人們崇尚」穀神」」稻母」等神靈,能夠團結互助,關愛弱者,以共度難關.
②美國中部平原農場的生活圖景:
A.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
B.勞動人手不多。
C.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
D.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③湄南河平原和美國中部平原的差異:
內容 泰國湄南河平原 美國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 北美洲中部
人口密度 密集 分散
主要農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大豆等
農業生產方式 精耕細作 機械化作業
生活水平 較低 較高
⑵與山為鄰P74-77
①天山山體從山麓到山頂不同的自然景觀:
從山麓到山頂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闊葉林——針葉林)、草地、雪山。P74
②元陽縣發展水稻生產的有利條件:
A.元陽縣位於哀牢山區,這里一年四季都有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蒸騰升空,形成雲雨,常年不斷的雨水,為水稻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合理的引水渠道,使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灌溉了層層疊疊的梯田。
③盧卡索的旅遊業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
有利方面:A.人們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了外出打工的辛勞;B.能有較高的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C.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不利方面:A.盲目和過度開發旅遊資源,造成旅遊區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B.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影響到該地區長遠的發展。
⑶傍水而居P78-83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發展情況:
農村百姓進行交易活動的場所、貨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頻繁、交易人數的增多、商品的豐富——出現店鋪、街道、簡單的手工作坊——出現以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為生的人——出現小城鎮。
②與過去相比,大魚島漁村的生產、生活變化情況:
生產方面的變化:A.由單一捕撈到人工養殖、耕海牧魚;B.由木製帆船到機動漁輪;C.由簡陋漁具到新式網具;D.由個體打魚到漁業集團公司的大規模生產;E.由對水產單一腌制到冷藏、加工多樣化;F.由只能在近海捕撈到中海、遠洋捕魚。
生產的變化帶來漁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面的變化:A.由低矮的平房到漁民新村;B.由生活的貧窮到幸福美滿。
③義大利如何因水而生、而興、而美、而危,如何因水再興。
⑷草原人家P83-86
①澳大利亞成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原因和表現:
原因A.澳大利亞地勢平坦、開闊、乾旱、草原面積廣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前提條件。
B自流井多,地下水資源豐富,解決了牲畜的引用水。
C動物具有古老性,使羊群缺乏大型野獸的襲擊。
表現A.羊比人多。羊的數量多年來一直在1億只以上,澳大利亞全國人口只有1700萬,平均每人擁有羊6隻以上。
B羊毛量大質優。羊毛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②內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略)P84-85
⑸乾旱的寶地P87-89
①坎兒井的構造及優點:
坎兒井的構造:由豎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坎兒井的優點:
A.減少強烈的水分蒸發,節約水資源;
B.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證水質優良;
C.沒有陽光暴曬,水溫較低,是最佳的「清涼劑」;
D.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動力。
②絲綢之路的荒廢對現代綠洲農業的發展的啟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科技採用滴灌等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③絲路明珠和石油寶庫的異同
不同點 絲路明珠 石油寶庫
位置 中國西北部 阿拉伯半島
主要特點 綠洲農業帶來財富 石油資源帶來財富
解決水問題的措施 坎兒井 修建節水灌溉設備、海水淡化廠
農產品 葡萄、哈密瓜、小麥 椰棗、小麥、水稻
相同點 ①氣候乾旱、沙漠多、缺水 ②積極利用和改造環境,使其成為寶地
⑹文明中心——城市P90-95
①國際大都市應具備的條件
應該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交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經濟地位;科學技術比較發達;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國際聲譽和良好的國際形象。
②上海成為國際大都市已具備的條件:
上海位於長江的入海口,處在中國海岸線的中部,東臨太平洋,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城市,對外貿易和交流極為方便,其遠洋運輸業連接著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上海具備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優越的先天條件;歷代上海人民的不懈努力,使上海這座城市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和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在此設立辦事處,上海是中國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城市。上海證券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日益成熟,上海證券大廈成為我國金融業的標志性建築。
③築波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城市建設必須以人為本,為人們的安全、便利著想,要讓人們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所以應該千方百計地改善城市的環境,充實城市的文化生活,營造和睦友善的社區氛圍等。
④巴黎獲得「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美譽的原因:
因為巴黎的藝術是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去的,漫遊巴黎的人隨時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無處不在的藝術氣息。正是巴黎人對藝術的熱愛、欣賞、接納、傳承,才使各種藝術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無論在何時,都能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
⑺來自家鄉的報告
①描述家鄉的基本點:
基本自然地理特點,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等。
經濟特點:如主要的物產及其分布。
人文特點:如歷史沿革、名勝古跡、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具體事例點撥:
事例一: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條件有很多相似之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橫卧在長江中下游的兩岸,是我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這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稻田魚塘遍野,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緩的山丘。由於地處亞熱帶,又深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
(1)如果你是生活在這里的農民,你會選擇種植哪種農作物?為什麼?
(2)你認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湄南河平原地區的人們有哪些相似之處?
點撥:(1)選擇種植水稻。因為這里地處亞熱帶,又受季風影響,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分充足;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有利於灌溉和排澇;人口密集,有大量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的勞動力。所有這一切,都為水稻的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
(2)都以精耕細作的水稻生產為核心;生產水平都普遍較低,靠人工勞作來完成,因而人口分布都比較密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能團結互助,互相幫助和協作勞動;民居中的屋頂都是「人」字結構;都以稻米為主食;都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事例二:連線題:
烏鎮
威尼斯 水鄉古鎮
周庄 耕海牧漁
大魚島村 水上都市
紹興
舟山
事例三:小王在學習了本單元的知識後決定對自己的家鄉展開一次調查,以了解本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及其顯著變化。為此他選擇了一個調查題目:××服裝業的發展。
他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也許有了你的幫助,小王會進行一次成功的社會調查。
要全面地了解當地的服裝業的發展,他需要做的是:
(1)他可以調查當地人文環境的哪些方面?
(2)他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獲取文字資料?
(3)他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實地狀況?
(4)除此之外,他還可能從哪些方面收集資料?
點撥:
(1)服裝發展的歷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文化對服裝發展的影響等。
(2)上圖書館、上網、報刊、去相關部門。
(3)進行實地調查、訪問服裝業內人士、參觀服裝工廠等。
(4)參觀當地的服裝博物館、進行問卷調查、參加當地的服裝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