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二(下)歷史復習提綱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八下P1)
1、時間:1949年9月
2、地點:北平。
3、主要內容:會議制定的《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選舉毛澤東為主席;確定國旗、國歌,北平改名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採用公元紀年。會議決議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下P2-3):開辟歷史新紀元。
1、時間: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
2、意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
1、時間: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2、意義:至此,全國領土基本解放。
四、土地改革(八下P11-12-13)
1、時間: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
2、重要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了;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五、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八下P17-18)
1、時間: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憲法》,
2、性質: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六、農業、手工業合作化運動(八下P20-21)
形式: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百分之九十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七、公私合營(八下P21)
1、形式: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
2、政策: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到來(八下P22)
1、時間: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
2、標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九、中共八大(八下P24):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時間:1956年,
2、地點:北京
3、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4、意義:「八大」為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十、文革的性質(八下P30-31-32-33)
1、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啟示:經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人們懂得,避免今後再發生類似的悲劇,必須保障和發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十一、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八下P35)
1、背景:粉碎「四人幫」以後,當時的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兩個凡是」的方針。這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
2、主要精神: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問題的唯一標准》,開始了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3、意義: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十二、十一屆三中全會(八下P36)
1、時間:1978年12月
2、全會內容: ①思想路線: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
②政治路線: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
③組織路線: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3、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的歷史轉折。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十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八下P39)
1、內容: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2、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明確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空前地調動了農民地生產積極性,解放、推動了農村生產力地發展,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十四、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局面的形成(八下P40)
1、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開始,引發了第一次沿海開放的高潮,1988年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2、對外開放局面的形成: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3、意義:深圳等經濟特區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證明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其成功為進一步擴大開發積累了經驗,它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層面上豐富了我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十五、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八下P45)
1、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實行改革開放。
2、改革開放後,針對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提出「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即鄧小平理論的提出)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5、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十六、中共十三大(八下P46)
1、時間: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
2、主要內容: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立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作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十七、鄧小平南巡講話(八下P46-47)
1、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對改革開放提出疑問,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姓「資」姓「社」問題,對黨的基本路線產生動搖。
2、主要精神: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特區姓社不姓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3、歷史意義:在關鍵時刻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從理論上回答了長期以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進一步解放了思想。不僅對當時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十八、中共十四大(八下P47):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時間:1992年
2、內容: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定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3、作用: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十九、中共十五大(八下P47)
1、時間:1997年
2、內容:江作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3、歷史意義: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二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八下P52)
1、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是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
2、定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少數民族在本民族聚居區建立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制度。(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3、作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對發揮各族人民當家做主的積極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十一、一國兩制(八下P56)
1、提出者:鄧小平
2、含義:「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國家的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香港、澳門和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3、作用:「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此構想首先是針對台灣問題提了出來,後成功地運用於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香港終於於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懷抱,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
二十二、香港、澳門回歸(八下P57-59)
1、1842年,香港島開始被英國割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所回歸的香港包括香港島、新界、九龍。)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去。
2、1553年,澳門被葡萄牙佔領,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3、意義: 港、澳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十三、對台基本方針(八下P61-62)
1、新中國成立後,明確提出要解放台灣。
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灣的思想。
3、改革開放以後,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創造性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
4、1990年台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中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這兩個組織是民間團體組織)。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
5、1995年初,江針對兩岸關系等新情況,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這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詳見P62)——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
二十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八下P72)
1、時間: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
2、提出者: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3、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作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
二十五、萬隆會議(八下P73)
1、時間:1955年
2、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3、特點: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4、內容: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5、作用:周恩來提出「求同存導」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二十六、中美聯合公報(八下P77)
1、1971年7月,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
2、1972年2月,美國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並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4、意義:中美兩國二十多年來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二十七、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八下P78)
1、時間: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
2、內容: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國的席位。
3、意義: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勝利。
二十八、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八下P79)
1、時間: 2001年(新世紀的第一年)
2、地點:中國上海
3、組織名稱:亞太經合組織(簡稱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4、會議的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出席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美國總統布希、俄羅斯總統普京等19位領導人。江宣讀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
5、意義: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二十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九下P99)
三十、兩彈一星(八下P85-86-87)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2、1964年6 月,我國設計的中近程地地導彈在進行飛行試驗成功。
3、1966年10月,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導彈點火發射,在預定的地點上空實現了核爆炸。
4、1970年,我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的國家)
5、作用:加強我國的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起自衛作用;同時也可以顯示中國強大的國防科學技術,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義。
三十一、袁隆平(八下P88)
1、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
2、主要貢獻:袁隆平從20世紀60年代起進行水稻良種的培育,經過多次雜交試驗和篩選,與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三十二、863計劃(八下P90)
1、時間:1986年3月
(四位老科學家聯合向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題為《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提出面對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中國應該不甘落後,要從現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資金和人力跟蹤新技術的發展進程。)
2、主要領域:國家制定了《863計劃綱要》,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及海洋高技術等技術,作為我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
B.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九章知識點歸納
電與磁
一 磁現象
1 物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
2 磁體上不同的部分磁性的強弱不同;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每一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在水平面內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時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其中指南的那端叫南極(即S極),指北的那端叫北極(即N極)。
3 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4 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磁化時相互接近的兩端總是異名磁極。
5 磁化後磁性很快消失的物質是軟磁性材料,適合做鐵心;磁化後磁性不容易消失的物質是硬磁性材料,適合做永久磁鐵。
二 磁場
1 磁場是存在於磁體周圍的一種特殊物質;它最基本的特性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2 磁場是有方向的,磁場中某點的方向與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相同。
3 磁感線是為了形象的描述磁場而引入的一種假想線;磁感線總是從磁體的北極發出,回到磁體的南極,磁感線上每一點的方向都與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同。
4 記住四種特殊的磁感線形狀。
三 電生磁
1 1820年4月,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即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奧斯特也因此成為發現電與磁之間關系的第一人。
2 奧斯特實驗可以說明:電流周圍有磁場,且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3 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通電螺線管,四指彎向電流的環繞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螺線管的北極
四 電磁鐵
1 電磁鐵是插入鐵心的螺線管。
2 電磁鐵的優點:電磁鐵磁性的有無可以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磁性的強弱可以由電流的大小來控制,磁極的方向可以由電流的方向來控制。
3 電磁鐵一般製成U型是為了讓兩個磁極同時吸引物體。
五電磁繼電器和揚聲器
電磁繼電器是有電磁鐵控制的開關,利用電磁繼電器可以實現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由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的工作電路;還可以實現自動控制和遠距離操作。
六 電動機
1 磁場對放入其中的通電導線有磁力的作用,磁力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和磁場的方向均有關,當電流方向改變,或者磁場方向改變時導體的受力方向都發生改變,當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都改變時,導體的受力方向不變。
2 直流電動機是根據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直流電動機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3 直流電動機中換向器的作用是:當線圈轉過平衡位置時,自動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
七 磁生電
1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成為發現磁生電的第一人。
2 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有電流產生的現象叫電磁感應。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導體運動方向都有關。
3 電磁感應現象的最直接應用就是發電機
4 直流發電機與直流電動機的區別:①原理不同②能量轉換不同③外電路不同
C. 初二下英語(人教版)第9單元的知識要點。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1. take a ride 兜風
2. take the subway
3. 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4.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5. a good place to practice your English
6. outside of China
7. end up 結束
8. take a holiday/vacation 度假
9. all year round 全年
10. such as 例如
11. a zoo called/named… 一個叫做……的動物園
12. ring the daytime 在白天
13. wake up 醒來
14. wake somebody up 喚醒/叫醒某人
15. have a great/nice/wonderful/great time 玩得高興
16. a wonderful place to take a holiday/to visit 一個度假/游覽的好地方
17.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一個講英語的國家
18. be asleep=fall asleep 睡著
19. go on a DISNEY cruise
20. travel to another province of China
21. the reasons for learning English
22. an exchange student
23. improve my listening skills
24. one….,the other..
25.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四分之三的人口是中國人(謂語動詞用復數形式)
26.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中國的人口是多少?(不用how much提問)
27.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1.3 billion 中國的人口是13億。(謂動詞用單形式)
本單元目標句型:
1. Me neither.
2.It』s fun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3.Disneyland is an amusement park, but we can also call it a theme park.
4.It has all the normal attractions you can find at an amusement park, but it also has a theme.
5.the roller coaster is themed with Disney characters.
6.You can see Disney characters walking around Disneyland all the time.
7.These are huge boats that also have the Disney theme. You can take a ride on the boat for several days, and you sleep and eat on board.
8.There are also many attractions on board just like any other Disneyland.
9.The boat rides all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10.It is just so much fun in Disneyland.
11.Here』s what two of our students said about our school.
12.When I was a young girl,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traveling, and I decided that the best way to do this was to become a flight attendant .
13.I discover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 was to speak English well, so I studied English at the Hilltop Language School for five years before I became a flight attendant.
14.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
15.It』s all I have ever wanted to be.
16.However, I know that I have to improve my English, so I have started taking lessons at the school.
17.Maybe when I leave school I』ll think about becoming an English teacher rather than a tour guide.
18.What other job is he thinking of doing?
19.You can rent bicycles at the amusement park.
20.For many Chinese tourists, this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take a holiday.
21.Maybe you fear that you won』t be able to find anything to eat in a foreign country.
22.However, if you 『re feeling brave, Singapore is an excellent place to try new food.
23.If you go to see lions, tigers, or foxes ring the daytime, they』ll probably a asleep.
24.One great thing about Singapore is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this is because the island is so close to the equator. So you can choose to go whenever you like—spring, summer, or winter.
現在完成時句型舉例:
1.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你曾經去過游樂園嗎?Yes, I have./ No, I haven』t.
2.I have never been there. Me neither=Neither have I. 我也沒有.
3.Where is he? He has gone to the Beijing.
4.How long has he been in Beijing? (不能用come/arrive)
5.I』ve n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我從沒去過水族館.
6.I have been a student here for a year. 我成為這的學生有一年了. (不能用become)
=I became a student here a year ago.
7.He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不能用die)=he died two years ago.
8.I have been a teacher since ten years ago(for ten years.) (不能用become)
9.I have just/ever/already/never seen the movie.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man before?
本單元語法講解
現在完成時
1.現在完成時態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本時態標志詞:
already (「已經」,用於肯定句中,放在have /has之後或句尾);
yet (「仍然」「還」,用於疑問句或否定句的句尾)
just(「剛剛」,放在have /has之後);
before(「以前」,放在句尾);
ever(「曾經」,放在have /has之後)
never (「從沒有」,在have /has之後)
例句:
1.Our teacher has just left.
2.We have studied English already.
3.I have not finished the homework yet.
4.He has never been to Beijing before.
2.某個動作從過去已經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有可能持續到將來.動作的持續性要通過一段時間來表示一段時間的表達方法有兩種:
for: +一段時間 for a year for two weeks for three years
Since +過去的某一時刻, since nine since last week
Since +一般過去時態的時間狀語從句 since you came ; since you got home.
注意:結束性動詞不能和表示一段時間的時間狀語連用,但是它們可以轉換成相應的延續性動詞.
1.直接用延續性動詞
buy– have;catch(get) a cold –have a cold;borrow—keep;become—be;put on-- wear
2.轉換成be+名詞
join the army – be a soldier;join the Party –be a Party member;
go to school– be a student
3轉換成be+形容詞或副詞
die—be dead;finish – be over;begin—be on;leave—be away ; fall sleep – be asleep close – be closed come to/ go to/arrive at(in)+某地—be in(at) +某地
4.轉換成 be+介詞短語go to school– be in school ; get up_ be up;
現在完成時態常見標志詞
1.already(已經), just(剛剛), never(從未/從沒有), ever(曾經), yet(仍然/還), before(以前(句尾時)
2.since+點時刻或從句; for+段時間; how long(疑問句中用來提問since/for短語的)
3.so far;till now;by now(到目前為止;迄今)
4.recently近來 in the past/last+段時間 在過去的幾年中
5.once(一次),twice,three(four…) times
6.It is the+最高級+n.+ (that) sb.have ever done
例:What』s the best gift you have ever received? 你曾收到的最好禮物是什麼?
好好消化吧,祝你成功!
D. 八上歷史中考復習指導第九單元復習表格
八年級上歷史期末復習材料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爆發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結束:1860年,10月奕忻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侵佔中國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6、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4、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1901年9月,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
內容: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3、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
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
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2、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後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P39自我測評答案)
經濟:發展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時間:1905年8月。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
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背景:書P45(小字部分)
興起的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宣傳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兩面大旗:民主和科學
代表人物: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明確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P49自我測評)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論》,提出文學改良「八不主義」,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擊封建禮教。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 反對專制;提倡科學, 反對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是中國近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和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後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2、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它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3、1898年戊戌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4、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40年代,照相術傳入中國.
2、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
3、1912年,孫中山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剪辮令,要求剪去辮子,做中華民國的新國民; 還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官員之間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為男士在正式場合首選的服裝。孫中山創制的中山裝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服裝.在女士服飾方面,高領服裝逐漸流行,它是現代中式旗袍的雛形。
第13課 偉大的開端
時間:1919年5月4日;性質:反帝反封建
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兩個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後期6月5日)
1、五四運動 斗爭方式:學生罷課(前期)、工人罷工(後期)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結果: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精神: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共的誕生(標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開)
一大的內容 : 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 ;黨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黨的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黨的機構: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一大的意義: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第14課 國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創建時間:1924年;地點:廣州黃埔
領導機構: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性質: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
目的: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特點: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並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革命精神。
貢獻: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時間:1926年7月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主戰場:湖南、湖北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3、北伐戰爭 先鋒:第四軍葉挺獨立團,被稱為「鐵軍」。
性質: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
4、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時間:1927年4月18日 ;成立地點:南京;
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
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時間: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
領導: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
1、八一南昌起義 結果:一部轉移到廣東海陸豐地區,一部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湘南。
意義:南昌起義是中共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它在中共黨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期。
創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失敗,轉軍井岡山。
2、革命搖籃井岡山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毛澤東
地位: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創立意義:是中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毛澤東與朱德-----工農紅軍第四軍。
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實行戰略轉移。
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重 遵義會議:1935年1月;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大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
3、長征 事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
件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
意義:這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傳奇性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17課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局部抗戰的開始)
1、九一八事變(時間:1931年9月18日。)
經過: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所為,以此為借口,炮擊東北軍北大營,攻佔沈陽。
蔣介石的態度:採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張學良及其東北軍入關。
結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
2、《義勇軍進行曲》: 作曲:聶耳 ;作詞:田漢
時間:1936年12月12日
發起人及其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中共主張: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談判。
3、西安事變 結果: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意義: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全面抗戰開始)
1、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2、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軍用六周的時間屠殺中國軍民達30萬人以上。
3、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答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4、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第19課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全民族抗戰的表現)
1、中國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者著名戰役簡表
戰役名稱 時間 指揮者 意義
國民黨 台兒庄戰役 1938年 李宗仁 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鼓舞了抗戰士氣
共產黨 百團大戰 1940年 彭德懷 主動抗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冼星海:1939年《黃河大合唱》----鼓舞抗戰
2、各種志士 徐悲鴻:創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畫作----《愚公移山》《奔馬圖》
侯德榜:1940年聯合制鹼法(侯氏制鹼法),為抗戰時期民族工業作出貢獻
第20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召開背景:抗戰即將勝利;國民黨搶奪抗戰勝利果實;
召開時間:1945年4月;召開地點:陝西延安
1、 中共七大 ①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②制定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
③通過新黨章,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④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使黨在組織上空前團 結。
意義:七大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准備了條件。
促使日本 1945年8月美國向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
投降的原因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
中國軍民大反攻(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投降:1945年8月15日。
2、日本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的意義:抗戰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戰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3、台灣光復:1945年10月25日
第22課 全面內戰的爆發
1、 重慶談判 談判時間、地點:1945年8月、重慶。
談判的結果:1945年10月10日簽訂《會談紀要》(《雙十協定》)
談判未解決的內容: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爆發的標志: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2、全面內戰的爆發 中共作戰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中共作戰戰術:運動戰。
結果: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第23課 走向戰略進攻
時間:1947年3月
中共方針:誘敵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轉戰陝北,指揮全國各戰場作戰
轉戰陝北 轉戰陝北的作用及意義: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西北野戰部隊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經過五個月連續作戰,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
2、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4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打響孟良崮戰役,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時間:1947年6月
3、戰略反攻的開始 部隊: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
標志: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爭進攻的序幕)
第24課 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1、大決戰(三大戰役):
戰役名稱
內容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官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鄧小平、陳毅
粟裕、譚震林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
作戰部隊 東北解放軍 中原、華東解放軍 東北、華北解放軍
作戰戰術 關門打狗 中間突破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關鍵地點 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戰役發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雙堆集、陳官莊 張家口、天津
戰果 解放東北;第一次人數上占優勢 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為渡江作戰奠定基礎 基本上解放華北地區
E. 初二下冊歷史內容歸納 詳細點
這是北師大版的,版本不對可再追問,先發一半,太多了
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北師大版)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籌建新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P1) (一)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二)內容:1、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臨時憲法 (1)新中國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
(2)新中國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政府主席
3、大會確定:國旗為五星紅旗;代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首都為北京;採用公元紀年。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三)作用: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好准備工作。 二、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的標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2、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二)大典盛況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毛澤東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54門禮炮齊響28響:54門象徵參加第一屆政協會議的54個民族[或參加第一屆政協的54個政治團體,或五四運動],28響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28個春秋) (三)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勝利,標志著中國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簽定和平協議,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拉薩,西藏和平解放。
第2課 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
一、土地改革(P9)
1、標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
2、結果: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了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參閱P9「土改」的相關圖)
3、作用(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美國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並越過中朝邊境,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為保家衛國(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開赴朝鮮,抗美援朝。(參閱P10「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圖) 2、英雄人物:黃繼光(為了掩護戰友前進,他用身軀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邱少雲(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戰友的安全,在大火燒身的情況下,邱少雲嚴守潛伏紀律,直至壯烈犧牲) 稱號:最可愛的人
3、結束: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的簽定
4、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5、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革命主義精神等)
第3課 新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一、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P15)(參閱P1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書影」圖)
1、會議名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54年9月北京;
2、憲法內容: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性質: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4、選舉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二、外交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P16)
(1)提出:1953年12月我國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談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
(2)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影響: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亞非萬隆會議: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舉行的國際會議,主要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 第4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書P20)
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一五計劃:(時間:1953---1957年)
三、結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四、評價
1、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危害(影響):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生產處於半停產或停產狀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嚴重摧殘,阻滯了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國民經濟損失約5000億元。
3、教訓: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後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對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的階級矛盾有科學客觀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設,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領導。 第8課 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1)1964年10月:原子彈(參閱P42「原子彈爆炸成功」圖) (2)1966年10月:導彈,實現導彈和原子彈的結合。
(3)1967年:氫彈(成為第四個能夠自己研製氫彈的國家) (4)1970年: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參閱P43「東方紅1號」圖) (5)1949年:海軍和空軍
(6)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地地戰略導彈部隊、海軍潛地戰略導彈部隊、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通常被成為「二炮」的部隊是導彈部隊)
(7)「兩彈一星」精神(P45每課一得):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
第9課 新中 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聯合國(參閱P47「中國代表團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圖):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登上國際政治舞台,為實現聯合國憲章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各國友好合作、促進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現在,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雙方開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定上海《中美聯合公報》,認為要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霸權主義的威脅,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改變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參見P49「歷史性的握手」圖) 第10課 學習探究(二)
「鐵人」王進喜 、「兩彈元勛」鄧稼先、「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的好乾部」焦裕祿:好戰士雷鋒。我們應向他們學習、愛國主義精神、為社會主義奮斗的精神、艱苦創業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第11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P59)(1978年12月,北京)—— 改革開放的開始
1、內容: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2、意義: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共和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聯系歌〈春天的故事〉)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開始,最早在安徽、四川兩省) 1、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進行——包產到戶
1)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內容: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
(3)成就:一田(克拉瑪依油田)、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三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飛機製造廠、鞍山鋼鐵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鐵路[集二、寶成、鷹廈])。(參閱書P21「第一個五年成就示意圖」)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國出現農業合作化高潮。
2、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3、概況: 改造的內容 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 改造的途徑
走合作化道路
從加工訂貨為主逐步向公私合營過渡 結果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發展速度迅猛,工作過於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第5課 學習探究(一)
1、民族區域自治是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P26)
2、5個民族自治區,最早成立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區。(參閱書P28「自治區成立時間表」)
第6課 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P31)
1、主要內容: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規定了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 2、地位:成為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誤(P32)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2、失誤的表現
(1)1958年大躍進: 標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 大煉鋼鐵運動
(2)人民公社化運動: 特點: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辦公共食堂 3、失誤的結果:是黨在探索過程中的嚴重失誤,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4、失誤的原因: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對國情沒有認識清楚,急於求成,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5、經驗教訓:經濟發展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多積累發展經濟的經驗。
三、國民經濟復甦:1961年,國民經濟調整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2年底開始復甦
第7課 「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1966—1976年)(P37-39) 一、發動
1、原因:毛澤東錯誤地分析了階級斗爭的形勢。
2、導火線:1965年《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發表》 3、開始標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澤東《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矛頭指向劉少奇、鄧小平。 二、經過
1、紅衛兵運動----造反派奪權到武鬥;形成林彪(1971年墜機死亡)和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
2、最大冤案:劉少奇案。
三、結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四、評價
1、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危害(影響):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生產處於半停產或停產狀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嚴重摧殘,阻滯了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國民經濟損失約5000億元。
3、教訓: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後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對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的階級矛盾有科學客觀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設,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領導。 第8課 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1)1964年10月:原子彈(參閱P42「原子彈爆炸成功」圖) (2)1966年10月:導彈,實現導彈和原子彈的結合。
(3)1967年:氫彈(成為第四個能夠自己研製氫彈的國家) (4)1970年: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參閱P43「東方紅1號」圖) (5)1949年:海軍和空軍
(6)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地地戰略導彈部隊、海軍潛地戰略導彈部隊、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通常被成為「二炮」的部隊是導彈部隊)
(7)「兩彈一星」精神(P45每課一得):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
第9課 新中 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聯合國(參閱P47「中國代表團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圖):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登上國際政治舞台,為實現聯合國憲章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各國友好合作、促進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現在,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雙方開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定上海《中美聯合公報》,認為要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霸權主義的威脅,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改變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參見P49「歷史性的握手」圖) 第10課 學習探究(二)
「鐵人」王進喜 、「兩彈元勛」鄧稼先、「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的好乾部」焦裕祿:好戰士雷鋒。我們應向他們學習、愛國主義精神、為社會主義奮斗的精神、艱苦創業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F.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歷史抄上冊復習提綱
第1課鴉片戰爭的烽煙
1、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到廣州禁煙.
2、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3、1840年6月,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1)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2)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3)割讓香港島給英國;(4)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5.愛國知識分子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就是向外國學習,長技就是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制夷就是抵抗外國侵略,使中國富強。
第6課近代工業的興起
6.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G. 初二下冊歷史復習提綱(人教版新課標)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是:(1)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國歌和首都。(4)決定採用公元紀年。(5)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國歌的原名叫《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曲創作於1935年
3、祖國大陸的統一的標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西藏和平解放的時間是1951年。1951年四月底,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到達北京。
5、「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美國的侵略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6、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司令員是彭德懷。
7、我國地主階級徹底消滅於1952年底。
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全國土地改革逐步展開,1953年,土地改革在大陸基本完成。
9、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1950年10月,彭德懷司令員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共同抵抗侵略者。
10、1953年7月,美國被迫同朝中方面在板門店簽定《朝鮮停戰協議》。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2)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階段。
(3)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4)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
(5)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6)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12、抗美援朝的意義:(1)打亂了帝國主義擴大勢力的戰略部署。
(2)捍衛了亞洲與世界和平。保衛了國家的獨立。
(3)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
(4)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
(5)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3、新中國鞏固權力與統治的措施:(1)收復西藏。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4)鎮壓反革命運動。
14、鎮壓反革命運動的意義: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戰爭,保障了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15.(附):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50—1953:土地改革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3—1957: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由於舊中國的經濟十分落後,工業基礎極端薄弱,仍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工業發展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所以有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實行
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1)以蘇聯幫助建設的156個建設單位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2)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
(3)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
(4)繼續進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穩步增長。
3、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4年,南昌飛機廠製造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1956年,中國汽車工業的源頭—長春第一製造廠成立,並生產出第一輛國產汽車。
4、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意義:使中國基礎工業實力大力增強,農業、交通運輸業、科技、教育、衛生、文藝等事業都得了較大的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
5、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6、三大改造包括:對農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改造。
7、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8、意義:這條總路線規劃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雄偉目標,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盡快改善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狀況的普遍願望。
9、大躍進的意義:「大躍進」運動嚴重違反了經濟發展規律,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後果。各部門經濟關系嚴重失調、人力物力大量浪費,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10、大公社成立時間為1958年七月,公社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公」。
11、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毛澤東對國內外的形勢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12、文化大革命的標志:(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通過。
(2)8月,通過《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13、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飛機叛逃,到蒙古飛機墜毀。
14、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
15.(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6月,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個歷史問題》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1986年9月
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1996年10月,作出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個重問題的決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1982年9月,鄧小平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確立「三步走」戰略,定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路線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科學地概括「鄧小平理論」,確立它的領導地位,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中共十五大:1997年7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將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命名為「鄧小平理論」。確立它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三單元:偉大的轉折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
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內容包括:(1)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3)增選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
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1)新中國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2)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成為開創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4、四項基本原則包括:(1)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3)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4)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5、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6、家庭聯產承包制是指包干到戶、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
7、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意義:使生產者在勞動和經營方面獲得了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權,把他們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緊密結合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8、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9、198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試辦經濟特區。1988年,海南島也成為了經濟特區。
10、1984年,我國對外開放了14個港口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
11、政治協商制度的作用:發揮了人民當家作主和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使民主有了保障。
1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1979年以來,國家完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制度。、
13、1982年,憲法賦予公民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14、1986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79年7月,全國人大通過並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5、1985年,中小學開設了法制課。
16、在城市和農村設立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是擴大基層民主的重要措施。
17、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8、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見第四項),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概括說,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9、南方談話的「三個有利於」:(1)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2)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力。(3)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叫鄧小平理論。
21、鄧小平理論的意義:它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22、中共十四大的內容:確立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領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
23、如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答:「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1. 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一律平等。
2. 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在國家統一的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利,由當地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
3. 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實現了各民族的平等,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證了少數民族享有廣泛的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和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
4. 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措施:(1)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
(2)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抽調內地幹部支援建設。
5.
自治區
成立時間
首府
內蒙古自治區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55年10月
烏魯木齊
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8年3月
南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
銀川
西藏自治區
1965年9月
拉薩
6一國兩制的內容:在祖國統一的領導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7. 一國兩制的意義:(1)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
(2)充分考慮了台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
(3)有利於台灣、澳門、香港的長期穩定。
(4)有利於祖國的統一和民族振興。
(5)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1.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成立,是華東軍區海軍。
2.1949年8月,組建了空軍第一個飛行中隊。
3.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成立。
4.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成立。
5.中國是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6.今天的人民海軍擁有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海軍陸戰隊。
7.人民空軍包括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
8.1984年國慶大閱兵,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次亮相。
9.1953年底,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2)互不侵犯。
(3)互不幹涉內政。
(4)平等互惠。
(5)和平共處。
10.1955年4月,亞非29個國家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亞非會議,稱萬隆會議。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
11.亞非會議的意義:周恩來在會議上表現出高超的外交藝術,為中國贏得了聲譽和朋友,打開了新中國同亞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
12.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同時將台灣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的意義:這是我國外交工作的一項重大勝利。重返聯合國,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在更廣闊的國際舞台上,為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各國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14.1979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本月底,在上海簽定《中美聯合公報》。
15.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6.2001年6月,中國和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意義:各成員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不斷增強,在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鞏固地區安全與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7.2001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會議通過了《上海共識》。意義:這次會議是至今在中國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第六單元:科技文化和社會生活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國核導彈試驗成功。
3、1967年,我國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顆氫彈。
4、1970年4月,我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5、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環繞地球14周後,在蒙古安全落地。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第三個完全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6、1973年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培育出被譽為「東方魔稻」的粘型雜交水稻,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7、1986年3月,在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的建議下,我國提出了「863計劃」
8、1986年我國頒布並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0年我國基本實施了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的策略。
9、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鄧小平為景山學校的題詞
10、1989年10月,我國實施「希望工程」。
11、1977年冬,恢復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廢除的高考制度。
12、1999年,我國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3、1956年,我國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繁榮。
14、「雙百」方針的成果:《林海雪原》、《紅岩》、《青春之歌》、《創業史》、《紅旗譜》、《將軍三步曲》、《雷鋒之歌》。
15、1995年,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促進了群眾的體育活動。
16、1956年,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打破最輕級雙手挺舉世界紀錄,是我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人。
17、1959年,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容國團奪得男子單打冠軍,是我國第一個世界冠軍。
18、1981—1986年,中國女排發揚「團結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成為了世界第一支取的「五連冠」的女子排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