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外國侵犯我國領土歷史事件

外國侵犯我國領土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7 16:52:01

1. 中國有多少領土還被外國侵佔著

中國領復土爭紛最多.分別有東海制,南海,中印邊境.中俄邊境,上世紀的越南自衛反擊戰也是因邊境問題而起.中國的海域有百分之五十約200萬平方公里,尚在爭議之中.東海是中日釣魚島之爭按照國際海洋法釣魚島在中國的大陸架之內 而南海更為復雜,分別與越南,非律兵等國相鄰.都是在爭議之中

2. 簡述近代歷史上外國佔領或割站中國領土的史事

《尼布楚條約》(中俄)
尼布楚條約(《尼布楚議界條約》)是清國和俄羅斯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歷史 上和西方國家簽定的真正的第一份條約。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
內容為:
①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 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②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③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
④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⑤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⑥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南京條約》(中英)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
中英《南京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 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 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5、中國徵收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應由兩國協商。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關於結束鴉片戰爭的條約。它是英國的 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英 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 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會。
危害:
1、破壞中國主權,使香港成為英國進一步侵華的基地;
2、是對中國人民的無恥掠奪,開創了侵略者勒索賠款的先例;
3、打開了我國東南沿海門戶,便利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
4、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
5、是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虎門條約》(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中英)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這使得中國的主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中國喪失了下列重要權利:
1.關稅自主權。雙方將海關稅則以兩國協定的方式規定下來,清朝政府也就從此承擔了相應的條約義務,從而在實際上喪失了單獨改變稅率的權力。
2.對英人的司法審判權。條約規定,遇有交涉詞訟,由英領事與中國官員會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處置,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領事官照辦。這就將在華 英人完全置於中國法律體系之外,置於中國司法審判權之外了。
3.片面最惠國待遇。條約規定"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說,英人可以享有今後清朝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中的一切權利。
4.英艦進泊通商口岸。條約規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國官船一隻在彼灣泊,以便將貨船上水手嚴行約束,該管事官(即英國領事)亦即藉以約束英商及屬國商 人。

《望廈條約》(中美五口貿易章程)(中美)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
主要內容:
1.協定關稅。條約規定:「倘中國日後欲將稅率變更,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此為中國近代史上損害中國經濟甚重的「協定關稅」之始。
2.擴大領事裁判權范圍。條約規定:中國國民與美國國民發生訴訟事件,美國國民由美國 領事等官員捉拿審訊,按照美國法律與慣例處理;美國國民在中國與別國國民發生爭議,「應聽兩造查照各本國所立條約辦理」,中國官員無權過問。由此,清朝對 美國國民的逮捕、審訊定罪、懲治的司法權力全部喪失。
3.侵犯中國的領海權。美國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清朝港口官員須「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國的美國商船,清朝無從統轄。
4.規定了12年後可以「修約」的條款。此外,條約還同樣規定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如果中國日後給他國以某種優惠,美國應一體均沾。
中美《望廈條約》是比中英《南京條約》、中英《虎門條約》及其附件更細致更完備的不平等條約。它是加在中國身上的又一道更為沉重的枷鎖,並成為爾後中法 《黃埔條約》及其他帝國主義列強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範本。

《黃埔條約》(中法)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
中法《黃埔條約》共36款,並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有:
1.法國人可以在五個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貿易,設立領事,停泊兵船等。對法國人的家產、財貨,中國政府負責保護,中國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國將來如改變海關稅則,應與法國「會同議允後,方可酌改」。
3.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法國人與中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之間發生訴訟,中國官員均不得過問。4.片面最惠國待遇。
5.法國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墳地,清政府有保護教堂的義務。
《黃埔條約》是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1858年5月
主要內容有:
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准留住。
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 線為界。
3.俄國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東北新定邊界地區准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並不納稅;新疆貿易除伊犁和塔爾巴哈台外,增闢喀什噶爾一口;恰克圖貿易,俄國商人可由恰克圖照舊到京。
俄北京條約》確認了中俄《璦琿條約》的效力,再次承認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以北領土的侵佔,並把《璦琿條約》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 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占。同時《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又為沙俄進一步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這個條約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
主要內容有:
1.向俄國增開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七處通商口岸,俄國兵船可在各口岸停泊;
2.擴大陸路通商,嗣後對俄國陸路通商人數、所帶貨物與資本,不加限制;
3.俄國得在各通商口岸設領;俄人若與中國人發生糾葛或其他事故,由兩國官員"會同辦理";俄人在華犯罪,按俄國法律受審;
4.俄國人得在內地傳教,中國方面不得禁止;
5.中國今後給予別國的一切政治、貿易及其他特權,"毋庸再議,即與俄國一律辦理施行";
6.由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
《中俄天津條約》是一個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不平等條約。通過該約,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力圖取得的沿海通商權利,並憑借最惠國待遇條款,一舉取得了 英、法、美等國日後在中國可能獲得的侵略權益。同時,該約為俄國以勘界為名進一步割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倘准 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
(2)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3)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
(4)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5)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
主要內容:
(1)英國公使得住北京,並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庄、登州、台灣(台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淡水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牛庄 口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2)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
(3)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 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
(6)中國給英國賠款銀四百萬兩;
(7)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 國待遇。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
主要內容:
(1)法國公使得住北京;
(2)增開瓊州、潮州、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並在各口設領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
(4)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 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
(5)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國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11月8日.
主要內容:
(1)海關聘用英人;
(2)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
(3)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點五,不再納厘金稅;
(4)允許鴉 片進口,每百斤納進口稅三十兩。從此,鴉片公開輸入,外貨充斥中國市場。

《璦琿條約》(中俄)
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
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 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
《璦琿條約》使中國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 害,而俄國卻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沙皇俄國將穆拉維約夫割占我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 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持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西北大片領土,都是這樣乾的。《璦琿條約》的 簽訂,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開了一個罪惡的先例。原屬中國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中、俄「共管」,這實際上不過是沙俄正式吞並這一 地區的過渡而已。

《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
一八六四年十月七日。
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將其新疆地區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約四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俄國,今全境已歸哈薩克。條約簽署後,現代中國北部邊疆已大致成形,除中 國和外蒙古的邊界外。

《中英煙台條約》亦稱《滇案條約》
1876年(光緒二年)8月21日。李鴻章與威妥瑪在煙台正式開始談判,9月13日簽訂。
第一部分主要內容為:中國向英國償款銀20萬兩;中國派出使大臣帶國書前往英國,對滇案表示「惋惜」;雲南當局應與英 國所派官員商訂滇緬來往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以五年為限,英國派官員駐雲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英國仍保留由印度派員赴雲南之權。
第二部分實際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處理及官方交往兩方面,主要內容為:總理衙門應「照會各國駐京大臣」,請其會同該衙 門就通商口岸的中外會審案件議定劃一章程;「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使可派員前往「觀審」,「倘觀審之員以為辦理未 妥,可以逐細辯論」;中外交涉案件,被告為何國人,即向何國官員控告,由被告所屬國官員依本國法律審判。這些規定擴大了英國在華治外法權。
第三部分為「通商事務」,主要內容為: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慶、湖 口、沙市等處停泊起卸貨物;各口租界免收洋貨厘金;新舊通商口岸尚未劃定租界者都要「劃定界址」。此外,《另議專條》中規定英國可派探路隊由北京經甘肅、 青海或四川等地進入西藏,或由印度來藏。
《中英煙台條約》不僅按英國政府的意圖結束了滇案,而且英國由此實現了它十餘年來企圖在華擴大通商特權的願望,得到了入侵我國西南邊境(西藏和雲南)的所 謂「條約權利」。英國從《中英煙台條約》中奪得的各項在華權益,很快就被其他列強「一體均沾」。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
《改訂條約》,又因簽約地點在彼得堡,亦稱《彼得堡條約》。
主要內容是:
一、沙俄歸還被其強占的中國伊犁地區,而仍割去伊犁西部霍爾里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兩岸的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齋桑湖迤東一帶中俄邊界「有不妥之處」,要 兩國派員「勘改」。所有尚未設界碑的中俄各段邊界都要派員「勘定,安設界碑」,為沙俄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製造了依據。
二、賠款增至900萬盧布(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
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貿易,改「均不納費」為「暫不納稅」。
四、俄商只能到嘉峪關,免去到西安、漢口通商,僅許於肅州(甘肅嘉峪關市)和吐魯番兩地增設領事。
五、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其便」。
它仍是一個俄國通過武力威脅和外交訛詐逼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給西北邊務、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惡 果。

《中法新約》
1885年6月9日。李鴻章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丁•巴德諾在天津簽訂。
主要內容是:
①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②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
③日後中國修築鐵路,「 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
④ 此約簽字後6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⑤法軍退出台灣、澎湖。

《馬關條約》(中日)
1895年4月17日。中方代表為李鴻章和李經芳、日方代表為伊 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清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清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清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清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清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允許日本人在清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清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台灣澎湖內清國居民,兩年之內任便變賣產業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被視為日本臣民;
●條約批准後兩個月內,兩國派員赴台辦理移交手續。
●增闢通商口岸
《馬關條約》對中外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1)從中國方面看,①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②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2)對日本而言,得到巨額賠款和台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
(3)對遠東局勢來說,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承認日本控制朝鮮,便利了日本以朝鮮為跳 板,向中國東北擴張勢力。台灣、澎湖列島大片領土的割讓,迫使台灣和祖國隔離數十年,並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清政府為了償付巨額賠款,加緊搜刮人 民,還大量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新的通商口岸的開放和內河新航線的開辟,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的內地。外國資本家在中國 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民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歐美列強根據片面最惠國條款,也都享有條約規定的特權。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 一人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馬關條約》其歷史影響是極深遠的,帝國的覆亡,民國軍閥的形成和現在我們國家急待解決的台灣問題等等。很抱歉了解的實在太少,希望以後能得到些更深 的認識。《馬關條約》條款實在太苛就清政府而言,如賠償和財力損失是極大的。賠償的軍費達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 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另外,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也價值1億兩。巨額的賠款,使清政府不得 不靠舉借外債應付,列強則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轉折,對這古老的帝國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戰後列強勢力進一步的延伸到了中國同地,資本輸出成為了主要的侵略載體和銳利武器。干涉中國內政、踐踏中國主權的情況更為嚴重。外國教會勢力的為所欲為和 不法傳教士、教民肆無忌憚的為害地方,激起整個帝國廣泛的反抗。甲午戰後到處爆發反洋教、反貪官污吏的斗爭,其勢如烈火燎原。社會下層民眾為主的義和團反 帝愛國運動也轟轟烈烈的爆發了。盡管它以失敗告終,但它客觀上推動了清末社會的改革,並促使舊式的農民運動向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中世紀式的農民運動是 無法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中俄密約》
《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又稱《防禦同盟條約》。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
內容是﹕
日本如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以及朝鮮土地﹐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
非兩國共商﹐締約國一方不得單獨與敵方議和﹔
開戰時﹐中國所有口岸均准俄國兵船駛入﹔
為使俄國便於運輸部隊﹐中國允於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以達海參崴﹐該事交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經理﹔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都可通過該路運\送軍隊軍需 品﹔
此約自鐵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
俄國獲得了使西伯利亞大鐵路穿過中國領土直達海參崴的特權。《密約》的簽訂和築路權的攫取﹐為沙俄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國東北三省提供了各種方便﹐ 大大加強了沙俄在遠東爭奪霸權的地位。《中俄密約》是沙俄以不正當手段誘迫清政府簽訂的徹頭徹尾的強盜條約。它的簽訂,使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實際上把中國 東北變成了俄國的勢力范圍。這對於俄國將侵略矛頭進一步伸向華北及長江流域,進一步對清政府施加影響,爭奪遠東霸權,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條約》(中法)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11月16日。
條約共有7款,主要內容有:
1.中國允許將廣州灣租與法國,租期99年。
2.法國所租之地,全歸法國一國管轄,中國不得過問。法國可制定章程徵收進口船舶的入港費;可在租借地內駐扎軍隊,修築炮台及各種軍事設施。
3.中國船隻駛入廣州灣須向法國交納各項稅鈔。
4.法國有權修築自廣州灣至安鋪的鐵路,敷設電線。
根據這個條約,廣州灣實際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條約不僅使法國在中國西南增強了它的侵略勢力,而且使法國在香港附近地方建立了一個重要侵華基地,從而取得 了在華南同英國抗衡的有利地位,確立了法國在中國西南三省的勢力范圍。

3. 外國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事例

這個有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印度侵犯藏南,蘇聯製造的珍寶島事件

4. 在中國近代史上,我國受盡了西方列強的侵略,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

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沙皇俄國。

被俄國侵佔和強行從我國版圖上剝離的國土,僅根據不完全統計,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二分之一還要多!如果這些國土現在還在中國的版圖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就是中國而不是俄國。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清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清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與沙皇俄國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一七九零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沙皇俄國暗中吞並。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沙皇俄國侵並,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沙皇俄國並吞。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清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沙皇俄國侵佔,並逼迫腐敗無能的清王朝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清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沙皇俄國侵佔,事後逼清王朝簽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沙皇俄國逼清王朝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一八七六年(清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沙皇俄國吞並。

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被沙皇俄國逼迫清王朝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一八八三年(清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因沙皇俄國逼迫清王朝簽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公里土地,被沙皇俄國與英國瓜分。

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沙皇俄國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蘇聯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前蘇聯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國民黨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4)外國侵犯我國領土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俄羅斯把《璦琿條約》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占,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同時《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又為俄羅斯進一步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與中國簽訂的多個邊界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割去了中國1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相當於今天兩個法國與一個波蘭面積的總和。這個條約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5. 近代史上外國列強佔領或割佔中國領土的史實

《尼布楚條約》(中俄)
尼布楚條約(《尼布楚議界條約》)是清國和俄羅斯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歷史 上和西方國家簽定的真正的第一份條約。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
內容為:
①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 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②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③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
④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⑤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⑥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南京條約》(中英)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
中英《南京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 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 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5、中國徵收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應由兩國協商。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關於結束鴉片戰爭的條約。它是英國的 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英 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 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會。
危害:
1、破壞中國主權,使香港成為英國進一步侵華的基地;
2、是對中國人民的無恥掠奪,開創了侵略者勒索賠款的先例;
3、打開了我國東南沿海門戶,便利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
4、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
5、是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虎門條約》(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中英)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這使得中國的主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中國喪失了下列重要權利:
1.關稅自主權。雙方將海關稅則以兩國協定的方式規定下來,清朝政府也就從此承擔了相應的條約義務,從而在實際上喪失了單獨改變稅率的權力。
2.對英人的司法審判權。條約規定,遇有交涉詞訟,由英領事與中國官員會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處置,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領事官照辦。這就將在華 英人完全置於中國法律體系之外,置於中國司法審判權之外了。
3.片面最惠國待遇。條約規定"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說,英人可以享有今後清朝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中的一切權利。
4.英艦進泊通商口岸。條約規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國官船一隻在彼灣泊,以便將貨船上水手嚴行約束,該管事官(即英國領事)亦即藉以約束英商及屬國商 人。

《望廈條約》(中美五口貿易章程)(中美)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
主要內容:
1.協定關稅。條約規定:「倘中國日後欲將稅率變更,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此為中國近代史上損害中國經濟甚重的「協定關稅」之始。
2.擴大領事裁判權范圍。條約規定:中國國民與美國國民發生訴訟事件,美國國民由美國 領事等官員捉拿審訊,按照美國法律與慣例處理;美國國民在中國與別國國民發生爭議,「應聽兩造查照各本國所立條約辦理」,中國官員無權過問。由此,清朝對 美國國民的逮捕、審訊定罪、懲治的司法權力全部喪失。
3.侵犯中國的領海權。美國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清朝港口官員須「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國的美國商船,清朝無從統轄。
4.規定了12年後可以「修約」的條款。此外,條約還同樣規定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如果中國日後給他國以某種優惠,美國應一體均沾。
中美《望廈條約》是比中英《南京條約》、中英《虎門條約》及其附件更細致更完備的不平等條約。它是加在中國身上的又一道更為沉重的枷鎖,並成為爾後中法 《黃埔條約》及其他帝國主義列強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範本。

《黃埔條約》(中法)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
中法《黃埔條約》共36款,並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有:
1.法國人可以在五個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貿易,設立領事,停泊兵船等。對法國人的家產、財貨,中國政府負責保護,中國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國將來如改變海關稅則,應與法國「會同議允後,方可酌改」。
3.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法國人與中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之間發生訴訟,中國官員均不得過問。4.片面最惠國待遇。
5.法國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墳地,清政府有保護教堂的義務。
《黃埔條約》是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1858年5月
主要內容有:
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准留住。
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 線為界。
3.俄國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東北新定邊界地區准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並不納稅;新疆貿易除伊犁和塔爾巴哈台外,增闢喀什噶爾一口;恰克圖貿易,俄國商人可由恰克圖照舊到京。
俄北京條約》確認了中俄《璦琿條約》的效力,再次承認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以北領土的侵佔,並把《璦琿條約》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 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占。同時《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又為沙俄進一步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這個條約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
主要內容有:
1.向俄國增開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台南)、瓊州七處通商口岸,俄國兵船可在各口岸停泊;
2.擴大陸路通商,嗣後對俄國陸路通商人數、所帶貨物與資本,不加限制;
3.俄國得在各通商口岸設領;俄人若與中國人發生糾葛或其他事故,由兩國官員"會同辦理";俄人在華犯罪,按俄國法律受審;
4.俄國人得在內地傳教,中國方面不得禁止;
5.中國今後給予別國的一切政治、貿易及其他特權,"毋庸再議,即與俄國一律辦理施行";
6.由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
《中俄天津條約》是一個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不平等條約。通過該約,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力圖取得的沿海通商權利,並憑借最惠國待遇條款,一舉取得了 英、法、美等國日後在中國可能獲得的侵略權益。同時,該約為俄國以勘界為名進一步割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倘准 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
(2)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3)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
(4)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5)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
主要內容:
(1)英國公使得住北京,並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庄、登州、台灣(台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淡水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牛庄 口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
(2)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
(3)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 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
(6)中國給英國賠款銀四百萬兩;
(7)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 國待遇。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
主要內容:
(1)法國公使得住北京;
(2)增開瓊州、潮州、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在煙台,潮州口岸設在汕頭),並在各口設領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
(4)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 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
(5)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國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
1858年(咸豐八年)11月8日.
主要內容:
(1)海關聘用英人;
(2)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
(3)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點五,不再納厘金稅;
(4)允許鴉 片進口,每百斤納進口稅三十兩。從此,鴉片公開輸入,外貨充斥中國市場。

《璦琿條約》(中俄)
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
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 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
《璦琿條約》使中國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 害,而俄國卻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沙皇俄國將穆拉維約夫割占我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 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持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西北大片領土,都是這樣乾的。《璦琿條約》的 簽訂,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開了一個罪惡的先例。原屬中國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中、俄「共管」,這實際上不過是沙俄正式吞並這一 地區的過渡而已。

《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
一八六四年十月七日。
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將其新疆地區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約四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俄國,今全境已歸哈薩克。條約簽署後,現代中國北部邊疆已大致成形,除中 國和外蒙古的邊界外。

《中英煙台條約》亦稱《滇案條約》
1876年(光緒二年)8月21日。李鴻章與威妥瑪在煙台正式開始談判,9月13日簽訂。
第一部分主要內容為:中國向英國償款銀20萬兩;中國派出使大臣帶國書前往英國,對滇案表示「惋惜」;雲南當局應與英 國所派官員商訂滇緬來往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以五年為限,英國派官員駐雲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英國仍保留由印度派員赴雲南之權。
第二部分實際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處理及官方交往兩方面,主要內容為:總理衙門應「照會各國駐京大臣」,請其會同該衙 門就通商口岸的中外會審案件議定劃一章程;「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使可派員前往「觀審」,「倘觀審之員以為辦理未 妥,可以逐細辯論」;中外交涉案件,被告為何國人,即向何國官員控告,由被告所屬國官員依本國法律審判。這些規定擴大了英國在華治外法權。
第三部分為「通商事務」,主要內容為: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慶、湖 口、沙市等處停泊起卸貨物;各口租界免收洋貨厘金;新舊通商口岸尚未劃定租界者都要「劃定界址」。此外,《另議專條》中規定英國可派探路隊由北京經甘肅、 青海或四川等地進入西藏,或由印度來藏。
《中英煙台條約》不僅按英國政府的意圖結束了滇案,而且英國由此實現了它十餘年來企圖在華擴大通商特權的願望,得到了入侵我國西南邊境(西藏和雲南)的所 謂「條約權利」。英國從《中英煙台條約》中奪得的各項在華權益,很快就被其他列強「一體均沾」。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
《改訂條約》,又因簽約地點在彼得堡,亦稱《彼得堡條約》。
主要內容是:
一、沙俄歸還被其強占的中國伊犁地區,而仍割去伊犁西部霍爾里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兩岸的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齋桑湖迤東一帶中俄邊界「有不妥之處」,要 兩國派員「勘改」。所有尚未設界碑的中俄各段邊界都要派員「勘定,安設界碑」,為沙俄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製造了依據。
二、賠款增至900萬盧布(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
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貿易,改「均不納費」為「暫不納稅」。
四、俄商只能到嘉峪關,免去到西安、漢口通商,僅許於肅州(甘肅嘉峪關市)和吐魯番兩地增設領事。
五、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其便」。
它仍是一個俄國通過武力威脅和外交訛詐逼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給西北邊務、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惡 果。

《中法新約》
1885年6月9日。李鴻章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丁•巴德諾在天津簽訂。
主要內容是:
①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②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
③日後中國修築鐵路,「 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
④ 此約簽字後6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⑤法軍退出台灣、澎湖。

《馬關條約》(中日)
1895年4月17日。中方代表為李鴻章和李經芳、日方代表為伊 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清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清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清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清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清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允許日本人在清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清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台灣澎湖內清國居民,兩年之內任便變賣產業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被視為日本臣民;
●條約批准後兩個月內,兩國派員赴台辦理移交手續。
●增闢通商口岸
《馬關條約》對中外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1)從中國方面看,①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②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2)對日本而言,得到巨額賠款和台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
(3)對遠東局勢來說,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承認日本控制朝鮮,便利了日本以朝鮮為跳 板,向中國東北擴張勢力。台灣、澎湖列島大片領土的割讓,迫使台灣和祖國隔離數十年,並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清政府為了償付巨額賠款,加緊搜刮人 民,還大量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新的通商口岸的開放和內河新航線的開辟,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的內地。外國資本家在中國 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民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歐美列強根據片面最惠國條款,也都享有條約規定的特權。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 一人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馬關條約》其歷史影響是極深遠的,帝國的覆亡,民國軍閥的形成和現在我們國家急待解決的台灣問題等等。很抱歉了解的實在太少,希望以後能得到些更深 的認識。《馬關條約》條款實在太苛就清政府而言,如賠償和財力損失是極大的。賠償的軍費達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 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另外,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也價值1億兩。巨額的賠款,使清政府不得 不靠舉借外債應付,列強則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轉折,對這古老的帝國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戰後列強勢力進一步的延伸到了中國同地,資本輸出成為了主要的侵略載體和銳利武器。干涉中國內政、踐踏中國主權的情況更為嚴重。外國教會勢力的為所欲為和 不法傳教士、教民肆無忌憚的為害地方,激起整個帝國廣泛的反抗。甲午戰後到處爆發反洋教、反貪官污吏的斗爭,其勢如烈火燎原。社會下層民眾為主的義和團反 帝愛國運動也轟轟烈烈的爆發了。盡管它以失敗告終,但它客觀上推動了清末社會的改革,並促使舊式的農民運動向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中世紀式的農民運動是 無法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中俄密約》
《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又稱《防禦同盟條約》。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
內容是﹕
日本如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以及朝鮮土地﹐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
非兩國共商﹐締約國一方不得單獨與敵方議和﹔
開戰時﹐中國所有口岸均准俄國兵船駛入﹔
為使俄國便於運輸部隊﹐中國允於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以達海參崴﹐該事交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經理﹔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都可通過該路運\送軍隊軍需 品﹔
此約自鐵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
俄國獲得了使西伯利亞大鐵路穿過中國領土直達海參崴的特權。《密約》的簽訂和築路權的攫取﹐為沙俄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國東北三省提供了各種方便﹐ 大大加強了沙俄在遠東爭奪霸權的地位。《中俄密約》是沙俄以不正當手段誘迫清政府簽訂的徹頭徹尾的強盜條約。它的簽訂,使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實際上把中國 東北變成了俄國的勢力范圍。這對於俄國將侵略矛頭進一步伸向華北及長江流域,進一步對清政府施加影響,爭奪遠東霸權,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條約》(中法)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11月16日。
條約共有7款,主要內容有:
1.中國允許將廣州灣租與法國,租期99年。
2.法國所租之地,全歸法國一國管轄,中國不得過問。法國可制定章程徵收進口船舶的入港費;可在租借地內駐扎軍隊,修築炮台及各種軍事設施。
3.中國船隻駛入廣州灣須向法國交納各項稅鈔。
4.法國有權修築自廣州灣至安鋪的鐵路,敷設電線。
根據這個條約,廣州灣實際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條約不僅使法國在中國西南增強了它的侵略勢力,而且使法國在香港附近地方建立了一個重要侵華基地,從而取得 了在華南同英國抗衡的有利地位,確立了法國在中國西南三省的勢力范圍。

《辛丑條約》(英、美、日、俄、法、德、意、奧、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
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有:
1.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 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敘 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
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
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辛丑條約》的簽訂,給中國造成了嚴重危害:
一、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勒索;為支付這筆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二、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於軍隊的控制之下,便 於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三、按照條約規定,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幫凶。
四、該設外務部的規定,便於清政府能夠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確立了清政 府為資本主義列強的忠實走狗的地位,從此,清政府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特點:
第一、懲罰對象主要是中國人民。
列強要求賠款4億5千萬兩,當時中國人口4億5千萬,用意是要每個中國人都要向他們交1兩白銀的「罰金」,藉此懲罰、侮辱所有的中國人;發生過反帝斗 爭的城鎮,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第二、沒有割地等相關條款。
帝國主義很想瓜分中國,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極也是實行瓜分的有利時機,但由於帝國主義各國矛盾錯綜復雜,更由於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們不得不暫時放 棄了對中國領土的割占要求。
第三、既維護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又加以嚴格控制。
此條約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但絲毫未涉及處置慈禧太後。相反,繼續推行「以華治 華」的策略,確立清政府繼續充當他們在華的代理人。
第四、使中國長期陷入被動狀態
此條約中白銀4.5億兩的數字已然天價,中國顯然不可能一次性還清,所以,這些銀兩總共分39年才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白銀,翻了一倍多,也使得 中國在後來的幾十年中的經濟跌入低谷。
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又從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條約》規定,以海關稅及鹽稅作為償還賠款之用,但這兩 項稅收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項財政收入。控制海關就基本上能夠左右中國財政。列強在北京強行劃定的「使館區」,由各國派兵保護。以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成了 清朝的太上皇。將大沽炮台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台「一律削平」。准許各國派兵駐扎在北京和山海關鐵路沿線12個戰略要地。隨時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這 樣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條約》是列強加給中國的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嚴重危害。列強勒索的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衰敗;外國軍隊長期駐扎在中 國的戰略要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設置使館區,以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開始凌駕於清政府之上;改變清政府外交機構的地位,更加強了列強 向中國勒索、發號施令的權利;禁止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的「工具」。《辛丑條約》的訂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影響:
辛丑條約的影響《辛丑條約》是列強加給中國的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勒索了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衰敗;外國軍隊長期駐扎在中國的戰略 要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設置特殊性質的使館區,以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開始凌駕於清政府之上;改變清政府外交機構的地位,更加強了列 強向中國勒索、發號施令的權利;嚴厲「懲凶」以及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極大地損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企圖永遠奴役中 國人民。這個條約的訂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也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代理人。同時中國的先進分子也開始放棄對清政 府所報有的幻想,以「驅除韃虜」為目標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

6. 外國曾經侵佔中國多少領地

南海問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是不可爭辯的。從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迄今,我國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周邊國家侵佔和分割,資源遭到大量掠奪。這些國家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其中越、菲、馬3國還對島礁進行軍事佔領,印度尼西亞則霸佔部分海域。加上中國和台灣,目前6國7方在南沙群島形成對峙和角逐局面。到1991年底,除我軍控制的6個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外,其他44個島瞧分別被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侵佔。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也是南沙爭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擴張野心最大,對我國構成的威脅也最大。

越南:

越南對我國南沙群島的侵略始於前南越西貢政權。西貢偽政權在1956至1971年期間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島,並發表對南沙擁有主權的聲明;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後侵佔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沙島)、景宏島、南威島和安波沙洲,並派軍駐守;1975年2月14日發表的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越南與中國雙萬在南沙群島的歸屬問題上本來並不存在爭議,在1974年以前,越南方面無論在政府的聲明、照會中,還是在報刊、地圖和教科書中,都正式承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可是自1974年後,越南自食其言,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1975年4月越南在解放西貢的同時,佔領了原西貢政權占據的南沙6個島嶼;5月越南報紙刊登越南全國地圖,把我國南沙群島劃人其版圖,並改名為「長沙群島」。1982年12月,成立「長沙縣」,劃歸同奈省管轄;後又劃歸慶和省。越南還於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先後發表白皮書,聲稱對我國西沙和南沙兩群島擁有全部主權。其論據主要有兩個:一是1933年以後法國殖民當局和南越西貢政權侵佔中國南沙群島的「國家繼承」,二是一些越南「古籍資料」。

從1975年4月至1991年11月,越南先後共侵佔南沙島礁27個。它聲稱擁有南沙全部海域。迄今,越南巳完成對南沙島礁的軍事控制部署;加強所佔島礁的基礎建設,增強島礁防禦作戰能力同時加緊對油氣資源的掠奪。

菲律賓:

早在1946年,菲律賓就對南沙群島提出過主權要求。1956年菲「探險家」到南沙一些島礁活動,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8年6月11日,菲總統簽發159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歸菲所有。其主要論據是:這部分島嶼原為「無主島嶼」;這些島嶼離菲最近,對菲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菲在1970年至1980年期間採取軍事行動先後侵佔了馬歡島、南鑰島、中亞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8個島礁。目前,菲已在所佔島礁上修建了兩個小型空軍基地,將3個島礁建成陸軍基地,並改善所佔島礁設施,提高島礁的防禦能力。菲政府還相繼單方面宣布了一些海洋立法,規定200海里經濟專屬區,將我國南沙東部41萬平方公裏海域劃入其領海.

馬來西亞:

1978年馬來西亞派一支小型艦隊到南沙群島南端的部分島礁活動,並樹立「主權碑」。1979年馬出版新地圖,將上述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198O年馬政府單方面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從1983年到1986年,馬先後侵佔了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還在6個島礁上豎立了「主權碑」.
馬侵佔和分割南沙島礁和海域,主要借口是這些小島位於馬來西亞的大陸架上和領土內,其主權符合1958年日內瓦公約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汶萊:

汶萊對南沙問題所持的觀點和立場,主要是圍繞馬來西亞的主權要求展開的。1981年汶萊對馬來西亞1979年新版地圖所確定的兩國間的大陸架分界線提出了責問和抗議。汶萊認為,兩國間大陸架分界線的確定應採取「中線原則」。汶萊已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並發行了標明海域管轄范圍的新地圖。汶萊聲稱對南沙群島島鏈西南端的路易莎(即我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

汶萊是對我南沙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而唯一未派兵進占的國家,但對掠奪南沙油氣資源不甘人後,目前已開油田 9個,氣田5個,年產原油700多萬噸,天然氣90億立方米,並擬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雖然沒有侵佔我國南沙島礁,但從1966年以來在海上劃分「協議開發區」,侵入南沙海域5萬平方公里。1969年10月印尼與馬來西亞簽訂大陸架協定,侵吞5萬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198O年3月印尼單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企圖進進一步侵佔南沙海域和掠奪油氣資源。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與祖國大陸,在南沙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語言。台灣當局認為.南沙和西沙群島與東沙、中沙群島一並,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只是30年代法國佔領後,才出現主權爭端。台灣主要從史料記載和當地的遺跡文物、南中國海本身的定名以及一些島的的定名、官方聲明擁有主權的先後、部隊進駐的時間、管轄時間等方法論證南海諸島屬中國所有。

近來,台灣輿論界發表社論,認為兩岸今後要努力確保中國在南海諸島的固有主權,還強調兩岸合作開發海域石油資源,強化雙方「對外的海權主張

南海西北隅,北部灣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富饒美麗的海島。這座海島,我國50年代以前發行的地圖上標名為夜鶯島,後來的地圖則標稱白龍尾島。 然而,這個海島卻本應有其更加生動、更加真正的名稱---- 浮水洲島。

我國廣西、廣東、海南的漁民和沿海居民均稱該島為浮水洲島。廣西沿岸有半島及半島上的村鎮名白龍尾,是防城各族自治縣濱海地區一個十分古老的地名。廣西、廣東、海南的漁民和沿海居民,只知道沿岸有白龍尾半島、白龍尾村鎮,海灣中有浮水洲島、夜鶯島,而不知有什麼白龍尾島。

浮水洲,地勢低平,孤懸於煙波浩渺的北部灣中心。千百年來,中國漁民在以該島為中心的北部灣漁場勞動、生息。風雨雲霧,日月晦明,該島總在中國漁人的視野里,浮水洲因之得名。

1955年7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該島,到1957年3月交給越南。這期間,該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儋縣,設立有「儋縣人民政府浮水洲辦事處」,區級行政單位。同時設立有黨的基層組織「中共儋縣委員會浮水洲工作委員會」和駐軍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分區浮水洲守備大隊」。銀行、供銷社、小學校、漁農生產合作社等,均使用浮水洲名稱。

廣西、廣東、海南漁民有時也稱該島為海寶島。該島近岸淺海寬闊,且為片礁海底,盛產鮑魚,被稱為海鮑島,音轉而為海寶島,可以說是浮水洲島的一個別號。夜鶯島則是明、清以來,乃至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同建國初期,官方圖書對該島的稱謂。

白龍尾島名稱是前法帝國主義印支殖民當局,於本世紀30年代侵略該島時的所謂命名。越語名稱漢字寫做「白龍尾?」,「?」即法語島嶼「le」的對音。法帝印支當局和越南某些人在南海諸島問題上,慣於施展移花接木、冒名頂替的詭計,他們曾經將越南近岸歷史上的地名「黃沙群島」、「長沙群島」移花接木到我國的西沙群路和南沙群島。在這里,他們又將廣西白龍尾半島的地名冒名頂替到浮水洲頭上,企圖混淆視聽。

浮水洲島座落於北緯20』01』,東經107』42』,西北距越南海防港,東南距海南八所港均為70海里。島呈橢園形,東西長軸4.5公里,南北長軸2.1公里,而積約5平方公里。島西、南部為平坦沙質土地.東北部為山嶺,最高點海拔53米,平坦部分已辟為耕地,山嶺部分則為茂草。近岸為廣闊的岩礁底淺海,是鮑魚、海參等海珍品生物棲息地。淺海以外,則是富饒的拖網漁場,盛產紅魚、魷魚、石斑魚等名貴魚類。

島上居民在1954年法帝勾結國民黨殘匪劫遷之前為135戶,518人(男262人,女256人),1955年解放時,有居民64戶,249人(男127人,女122人)。居民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講儋州(海南儋縣)話。老年民民多是本世紀初從海南儋縣遷來的。定居日久,許多居民已是本島出生。島民分住在兩個村莊,大村名「浮水洲襯」,小村名「公司村」。島民生計以近岸漁業為主,用極簡陋的工具,裸體潛水采捕鮑魚、海參,加工成干品,銷往中國內地,換取糧食及其他日用品。也經營農業,全島共有耕地500餘畝,種植旱稻、蕃薯、高粱、豆類、蔬菜、西瓜等,糧食不能自給。1931年,儋縣蒲公才、蒲文江、陳有德等熱心實業的人士,曾集資成立開發公司,在該島大規模種植西瓜,這正是「公司村」得名的由來。可惜,後因法帝侵略及抗日戰爭爆發,公司業務未能開展。

歷史上,廣東潮州、海南儋州和文昌縣的邊民,一直把該島作為鮑魚生產甚地,每年6月一8月,數百人上島生產,采捕鮑魚,就地加工成干品運銷內地。近代中國人上島定居的歷史,有據可考的也在百年以上。1955年解放時,島上有廟宇一座,奉祀天妃娘娘和伏波將軍。天妃娘娘是中國漁民海上保平安的神祉;伏波將軍是中國東漢王朝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馬援。廟內有鐵鍾一口,系光緒三年(1877年)所鑄,首事人是海南文昌縣人符建明、符懷積等。

毫無疑問,除中國人外,從來不曾有過任何別的國家和民族的人民在該島定居過。30年代法帝侵略該島前,越南的漁業活動,也不曾到過該島和周圍水域。

30年代初期.法帝侵略我同南沙、西沙群島,同時也把魔爪伸向浮水洲島,當時曾受到中國輿論及政府的強烈反對。1937年,中國忙於抗日戰爭,無暇他顧,法帝向該島派兵,並非法委任里長統治。1943年,日軍派人統治該島。1946年法帝卷土重來。1950年海南解放,國民黨儋縣黨、政、軍、特40餘人逃上該島,並以該島為某地騷擾大陸和海南。1954年,關於印支和平的日內瓦會議達成協議,越南敵對雙方以北緯17度線為界分別集結,法帝勾結國民黨駐島殘余,於l 954年8月劫持島民71戶、269人到南越。

1988年4月25日,越南政府公布了一份外交部文件,題為「黃沙、長沙群島和國際法」。文中提到白龍尾島,說:「在抗法戰爭中,越南軍隊於1949年趕走了國民黨軍隊,解放了竹山(中國領土),之後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樣本著上述精神……越南請中國幫助管理北部灣的白龍尾島,並於1957年收回。」越南外交部在其為侵略中國南海諸島辯解的文件里,把竹山與白龍尾島相提並論,實在不倫不類。竹山位於北侖河口中國一側,中國漢族聚集地,是根據中法關於中越邊界的有關條約明文規定的中國領土。白龍尾島,自古由中國人開發,中國人定居,遠離越南海岸,有關條約及外交文件也查不到任何根據規定是越南領土。

越南提出該島屬於越南,狡猾的理由大致有二:其一是該島位於東經108線以西;其而便是所渭「實際有效的統治。」然而從歷史事實及國際法原則來看,這兩條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 108。03』經線源自1887年《中法續議界務專條》法文本第三款,是從「巴黎子午線以東l05。43』」換算來的。該款中文本則是依據地物點確定的一段很短的南北線。不論中文本、法文本,都很明確,這段南北線是中法勘定粵(當時屆於廣東省欽州)越邊界條約中劃分北侖河口附近沿岸島嶼的歸屬線,這段線位於中越邊界線的東端,呈南北走向。越南慣於在108。03』線上做文章,1982年11月越南政府在其「領海基線聲明」中又一次公開把這條線說成是l 887年中法界約規定的北部灣海上邊界,這是謊言。事實是北部灣海界沒有劃分,而且,108。03』線是北侖河口附近近岸島嶼歸屬線,僅具局部性質,不具有確定浮水洲島地位的法律效力。

「實際統治」更屬荒謬。1937年至l 954的年,法帝國主義借中國抗戰和內戰的時機,侵佔該島,委任中國人做里長,統治中國人。法帝侵略越南,也侵略中國,侵略不能構成主權,法帝侵略中國領土更不能構成獨立越南的主權。

越南得隴望蜀,得寸進尺,在大肆侵佔我國南沙群島的同時,在北部灣,它依託白龍尾島,對北部灣大面積海域和陸架提出主權要求,抓扣我漁民,破壞我數十萬漁民的生計。在此情況下,為白龍尾島正名,實有必要。 B、東海問題。

蘇岩礁
蘇岩礁(Suyan Rock), 位於東經125°10′45″、北緯32°7′42″
蘇岩即江蘇外海之岩石、海礁之意,其附近還有虎皮礁和鴨礁。
該礁石實際上在低潮時仍處在水面以下,離海面最淺處達4.6米。該地位於公海水域,屬於中國東海大陸架,屬於中國專屬經濟區內

==歷史==
中國東海是中國歷史傳統水域,西方各國稱之為 EAST CHINA SEA (東中國海)即為一例證,蘇岩附近海域是我國魯、蘇、浙、閩、台五省漁民自古以來活動的漁場,長江口漁場和舟山漁場是我固有海區,近代以來包括日、韓無一國家對此提出過異議。中國沿海漁民數千年前即在大海上俯視此一礁岩,還構思出許多神話故事,如東海仙山、東海龍宮、蓬萊仙島等,至今江浙沿海還流傳著許多民間故事與蘇岩有關;

《山海經●大荒東經卷十四》(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當中有記載,「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蘇山。」這里稍有古文基礎的朋友就很容易看出,這里所說的蘇山正是蘇岩,而處於東海深處也互相符合。岩在古文里也可以當小山解釋,比如七星岩又叫七星山。猗天應是倚天之通假,解釋不是高而是「天邊」的意思,大荒指人跡罕至的地方。
[[1880-1890]]我國自組建北洋水師,海圖即明確標明有東海蘇岩,比韓國早一百年。
[[1949年]]後東海艦隊對蘇岩進行了勘察

[[1963年]]中國首條自行製造的萬噸輪[[越進號]]由於計算錯誤在蘇岩地區觸礁,當時誤以為是受魚雷攻擊成為國際事件,在[[周恩來]]領導下進行了仔細的調查證明是在蘇岩觸礁。這也證明至少在1963年中國海圖上已經詳細記錄了蘇岩位置和名稱。隋唐以來日本、高麗循海路來中原進貢的使臣和留學生,以及唐、宋、明、清歷代東渡扶桑的中華人士均曾目睹過蘇岩,並留下了文獻記載,歷史古籍確認蘇岩屬中國無誤。清末民初地質學、地理學進步以後,更證實了蘇岩位於東海大陸架上,是中國大陸在海底的一部分,它位於中國領海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是中國領土,外國無權在蘇岩礁上建築前進基地,更無權在其周邊海域開採石油,霸佔該島礁就是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7. 中國被外國侵略的歷史,如鴉片戰爭

1 鴉片戰爭
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並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2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條約,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 中法戰爭
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並成功奪回諒山,導致茹費里政權垮台。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4 第一次中日戰爭
清國戰敗,向日本求和,簽下《馬關條約》。這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並由於獲得台灣殖民地取得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改變了東亞地區由英國和俄國對立和爭霸的原有格局,導致1902年的英日聯盟及1904年的日俄開戰。

5 庚子事變
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後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遼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沖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日俄沖突等變化。

6 日俄戰爭
俄日戰爭最直接的後果是日本對南滿(中國東北南部)的控制及穩固對朝鮮的統治。 關東州租借地(旅順、大連)以及東清鐵路長春以南段(後來的南滿鐵路)均由日本控制,「關東軍」在內滿洲開始駐扎。
俄國的失敗,導致發生了1905年俄國革命,使其停止在遠東的擴張計劃,集中精力在歐洲發展,與法、英等國結盟,最終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至1917年經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被推翻,成立了蘇俄。
7 青島戰役

日英聯軍於這場戰役中獲勝,佔領青島。

8 第二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自1842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全面勝利的戰爭。

中國以2000萬人的犧牲,拖住日本陸軍在亞洲和太平洋的進攻,從而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情況,也減少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區的壓力,從而使美國能大量派兵往歐洲戰場及保證了同盟國在西線的勝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經歷了八年的抗戰後,國共兩黨的軍事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抗日戰爭對於日後國共內戰的結果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深刻影響了中國戰後的發展。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8. 外國侵略中國成功後,注意是成功後!是不是中國的歷史,這片領土的名

說對了一半,名稱是變了,但歷史變不了,歷史還是中國,最後也還是中國。因為侵略者總歸要被趕走的。如元朝、清朝。

9. 列舉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中國的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10. 關於西方國家對我國的侵略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國門~~~中國就不會出現第一批改革運動著
任然和天朝上國自居~~~~~~這樣到20世紀中國可能還是在滿洲韃子統治下的封建社會

從歷史客觀角度來說中國被西方侵略是必不可免的,在豪強的時代一個自閉落後的國家想不被侵略都難。說中國是屈從很不和邏輯,實際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格局雖然是豪強爭霸但是也是很開放與有好的。

因為西方世界都在尋求社會改革,所以在爭霸的同事也存在無私的交流。在被武力敲開國門後19世紀中期日本和中國都向西方派遣了考察團和留學生,日本人從西方學到了體制和制度,中國從西方買進了堅船利炮。結果到19世紀末日本通過體制和制度的改革成為了東方唯一的資本帝國,中國卻是用堅船利炮打造了一個亞洲第一的紙老虎。結果日本和中國交戰後擁有硬體優勢的中國失敗了。

日本的留學生回國後很快受到重用成為軍政界的新星,中國的留學生回國後除雖然在朝廷里謀到了不高不低職位~但大多被官場的黑暗所腐蝕~其餘的違背腐蝕的則成為了中國第一代實業家在商界大展拳腳。

19~20世紀中國的國際地位之低,完全是自己的原因自滿和莫名其妙的自富。
同樣的日本就中國最好的例子,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承認自己的失敗,即使明知道失敗了還是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後越敗越多敗到不可手勢。

閱讀全文

與外國侵犯我國領土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