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產生

歷史學產生

發布時間:2021-02-04 23:01:12

⑴ 基督教史學的產生及其特點

進入中世紀,西方進入了基督教廣泛傳播的時代,當時,基督教的史學思想影響廣泛。它打破了從前以世界作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為中心的世界史格局,開始致力於構築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包羅的在上帝目的下規劃的世界通史。在此基礎上,聖·奧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創立了他的世界史理論。在其所著《上帝之城》中,奧古斯丁認為天下地下具有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這兩座城原為一體,因為人類有罪,才分開成為兩種城,人類歷史終極目標就是到達上帝之城。在種觀念支配下,歷史的過程不再是人類的目的,而是上帝的目的的實踐。在奧古斯丁看來,人類是一個整體,整個為類朝著上帝規定的目標行進,所有民族無一例外地都加入這一行進過程。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歷史已不再是世界背景的記述,而是歷史探索的中心所在。中世紀的基督教編年史家致力於把奧古斯丁的兩城學說付諸構築世界歷史的實踐。奧古斯丁的弟子奧羅修斯(約公元380-420年)所著的《反世俗的歷史》,記述了自創世迄於公元410年的世界歷史。在世界史編纂史上,基督教史家創造一種統一的紀年法--基督教紀年方法。另外中世紀編年史家在具體敘述世界歷史時,普遍採用亞述-波斯-希臘-羅馬四大帝國的分期法,以後的神對羅馬帝國被視為羅馬帝國的繼續。

中世紀的史學被基督教思想體系和價值觀牢牢控制著。史學家幾乎全都是受過教育的又有時間來實現其雄心勃勃的虔誠的僧侶。他們總是將自己關在修道院的小屋裡以置身度外的冷眼用編年體的形式記述著世俗世界發生的各個大的政治事件,卻有如此的熱情來揭示上帝對人類歷史的主宰和支配力量,彷彿在譏笑世人竟然如此看不穿神的安排。在這充滿著神秘主義、經院哲學、僧侶理想的基督教神學史觀的指導下,中世紀的史學充滿了神跡、輕信和荒謬。但這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歷史資料。代表作品:格里哥利主教(Gregory of Tours,約公元538-594年)的《法蘭克人史》、義大利的僧侶保羅(Paul the Deacon約公元730-800年)的《倫巴第人史》、西班牙的主教伊斯多爾(Isdore 約公元560-636年)的《西哥特、汪達爾、蘇維匯諸王的歷史》、英國僧侶比德的《英國教會史》以及德意志的本尼狄克僧侶蘭伯特(Lambett von Herford,?-約1088年)的編年史。

⑵ 歷史上最早的學校是如何產生的

文字的發明,是兩河流域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有了文字,接著就產生了最早回的學校。答

烏魯克泥版文書主要是神廟經濟文書,也有學生使用的「課本」,如教學生朗讀單詞用的單詞讀音表。這證明至少在5500年之前,兩河流域就出現了正規的學校教育,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學校教育。不過,兩河流域的學校教育出現時間雖早,但發展比較緩慢,直到4500年前才形成教育網,系統地教育學生讀書、寫字。這時蘇美爾人使用的文字,也早已由原始文字發展為比較完美的楔形文字,並且有了音標。在蘇路帕克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大量的泥版學生課本。

⑶ 中國古代的史學發展過程

中國古代史學指先秦時期至鴉片戰爭(1840 年)以前的中國史學。

1起源編輯
中國古代史學追本溯源,萌發於古代先民對於遠古英雄人物的傳說。黃帝、蚩尤之戰是關於部落戰爭中的英雄人物的傳說,羿射九日、女媧補天是關於對自然災害進行斗爭中的英雄人物的傳說,禹善治水、稷善耕稼是關於在社會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的英雄人物的傳說,還有許多關於創造發明、祖先崇拜、血統承傳的傳說。這是在文字出現以前先民的原始歷史意識和歷史知識傳播的最初形式。

2產生
殷、周時期出現了甲骨文和金文,有了簡單的文字記載,為史學的產生提供了必要條件。中國古代史學從最早的官文書《尚書》和史詩即《詩經》中的《雅》《頌》出現為萌芽起,歷二千餘年,經過5 個發展時期,取得了世所罕見的成就。1.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產生。《尚書》中的《盤庚》《牧誓》等篇記載了殷、周時期的一些重大史事,《雅》《頌》反映周室東遷前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情況和有關封國、征伐、農事等活動,它們與金文記載都表現出明確的歷史意識。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國史」發展起來,稱「春秋」、「檮杌」、「乘」,均編年紀事。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為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開私人撰史的先河。戰國時期私人撰史逐漸增多,《左傳》和《國語》是記述春秋史事的,《戰國策》和《戰國縱橫家書》是記述戰國史事的,《竹書紀年》和《世本》是記述遠古至當世史事的通史,政治形勢走向統一的趨勢在史書中多有反映。

3確立
秦漢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確立。政治上的大一統局面,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歷史巨著《史記》和《漢書》,前者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後者為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們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基礎。西漢初年諸家史論和東漢末年荀悅撰寫的第一部斷代編年史《漢紀》,也是這個時期的重要史學成果。

4發展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三國志》、《後漢書》、《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周書》、《北齊書》、《隋書》、《南史》、《北史》等 13 部「正史」的編撰,是這個時期史學的重大成就。它們佔了《廿四史》的半數以上。劉知幾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史學評論著作《史通》(唐中宗景龍四年,即公元 710 年),杜佑寫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制體通史《通典》(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即公元 801 年),擴大了歷史撰述的領域。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家史、家傳、譜牒、域外史等,都有很大發展,史書的數量、種類和體裁也都明顯的增加。

5完善
五代宋元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繼續發展。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鄭樵的《通志》、馬端臨的《文獻通考》,代表了編年、紀傳、典制三種體裁的通史撰述的新成就;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是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傑作。《舊唐書》、《舊五代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等 7 部「正史」的編撰,以及對於當代歷史文獻的整理,也都反映出史學繼續發展的勢頭。5.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嬗變。李贄的《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顧炎武的《日知錄》,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宋論》,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章學誠的《文史通義》等,是這個時期的史學名作。對於歷史文獻的考訂、整理、校勘和對於古史的考信,王鳴盛、錢大昕、趙翼、阮元、崔述等,是為名家。封建正宗史學思想仍居統治地位,同時出現了批判和揭露封建專制主義的進步思想。

歷史學的定義

史,這個詞彙早在甲骨文時代就已經產生了,象形的是判事的巫師或者版判事的吏員,《說文》權詮釋道:「史,記事者也,從又,執中,中正也。」。所以,在中國古代,「史」與「事、吏」的詞義是相通的,帶有倫理學(含自然倫理原則和社會倫理原則)的價值判斷涵義。
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誕生之前,一般從廣義上來界定歷史學,即對史學的定義與對歷史的定義往往是同一的,很少有人對兩者進行嚴格的概念上的區分。英語中「歷史學」和「歷史」是同一個詞:History。根據第四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History第一義項即指「歷史學」——對過去事件的研究;第二義項才是「歷史」——過去的事件,尤指從整體意義上來認識的過去事件;第三義項實際上是從第一義項中引申出來的——對過去事件的系統敘述。可見,「歷史學」和「歷史」是其本義。在西方歷史學家對歷史學的定義或解說中,History具體所指為何,一般應視具體的文本語境而定。

⑸ 理學產生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分別是什麼

理學形成抄
歷史原因
魏晉南北朝以來,儒道佛相互融合,儒學地位受到挑戰。唐宋儒學家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儒學復興運動興起。
現實原因
在宋明儒學家看來,以往的這些論證要麼是「不備」,要麼是「不明」。而且,東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動盪也使人們懷疑它的權威性,儒家思想的大一統並沒有使天下統一。

⑹ 歷史學的價值和功能

歷史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和積極影響上。歷史學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特徵。

歷史學具有的鼓舞、教育的作用,能振奮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歷史實踐表明,一個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強精神,是這一民族自我保存、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動力與源泉。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堪稱民族脊樑的偉人,他們的精神力量永遠鼓舞著後人振奮向前。

歷史學以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為對象,其他各社會科學雖然也都是研究人類社會的,但它們是從某一側面、某一視角對社會進行考察、探討。

歷史學探究與敘述的是整個社會的歷史,探索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的復雜聯系,尋找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相互作用的歷史發展過程。因此,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較,歷史學表現出綜合性與整體性特徵。

(6)歷史學產生擴展閱讀:

古代時候的歷史學: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隨著封建民主制度發展,到晉朝不僅設立官方專業的著作省,也有了專門負責著作、修史的高級官員,同時允許民間修史。官史和私史並存,體現官方立場和人民立場的史學觀也逐漸形成。後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相對客觀、准確的歷史著作作為正史,代表官方史學。

史學名詞可能始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石勒稱王之年——東晉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在當時和其後一個半世紀間,並未對它的內涵作出明確的解說。

但是,史學擺脫對經學的依附地位,並與傳統的經、律兩學鼎足而立,成為官學中一個完全獨立的部門,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上還是極具重要意義的。後來它有了編纂學、文獻學的內容;至清代乾嘉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史學以歷史敘述技巧和歷史認識方法等內容。

⑺ 後現代主義歷史學的產生背景

科技和理性的極端發展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科技和理性的負面效應得以充分展現正是藉助了自然科學的建立,西方資本主義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把科技推向了極端。資產階級一方面依靠科技建立了龐大的工業生產體系,推動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把科技和理性變成了獲得私利和殖民掠奪的工具。從而使國內的危機和矛盾不斷激化,也加深了各資本主義國家瓜分世界市場中的不平衡狀況,最終導致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兩次大戰中,被現代科技武器滅絕的生命達到7000多萬。不僅如此,科技和戰爭之間還陷入了一種惡性發展之中,把科技和理性、西方社會和西方人推向了更加片面化、極端化和畸形化的困境。
人淪落為理性和機器的奴隸:科技本是為人造福的,理性本是人高於動物的本質特徵之一,然而,社會歷史和現實卻使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對立面:理性變成了純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變成了部分人掠奪他人的御用工具;人道和人權也服從於工具理性,人從理性的主體和人道主義服務的中心對象的位置淪落為工具理性和機器的奴隸。這使得人們不得不用懷疑的眼光重新審視科技理性。
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矛盾加劇,人們的生存狀態更加惡化:隨著西方社會的發展,管理和生產的高度機械化、科學化,社會生產和管理變成了更為龐大、嚴密和無情的機器體系,人成了這個龐大機器的一個部件,人們的生活、消費、思想觀念完全商業化了,並且為商業廣告、大眾傳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體性、選擇性,成為「單面人」(馬爾庫塞語),由工人和學生舉行的遊行示威時有發生,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斷激化。西方人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後,又不得不感嘆「人也死了」!
資本主義對自然的破壞越演越烈,威脅著人們生存的自然家園。:隨著工業的發展,一方面,人們受利益驅動大量開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資源幾近枯竭;另一方面,大工業又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和氣體,排放到自然界,進一步惡化了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環境。自然界是人類的家園,是人的「無機身體」(馬克思語)。環境的惡化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本身。這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和反思。
來源:等到滿山紅葉時的博客

⑻ 歷史學主要學什麼

歷史學不是歷史!我是學歷史的,大學,一般大學對歷史上的某些東西,尤其是內近現代的東西是諱容言的!歷史學是服從國家政治需要的一種學科,但是你到了大學可以自己讀一些史學上的專著,自己去感知真實的歷史!!歷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⑼ 歷史學的起源是什麼在什麼時候產生的

只能說你提出這個問題來,證明你的水平很高!!!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產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