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復旦大學名字的來歷
復旦大學名字源自於《尚書大傳·虞夏傳》中國:「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祥雲燦爛,聚集彌漫在天空。日月的光輝,日復一日)。」「復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復旦兮(日復一日)」,表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奮。
復旦公學的創立,與震旦學院有不少淵源,取名「復旦」,既有恢復震旦之意,又有自強不息之意。
1903年馬相伯先生創建了震旦學院;1905年震旦學院因外籍傳教士南從周篡奪校政發生學潮,130名學生憤然離校,擁戴馬相伯另立新校;退學學生公推於右任、葉仲裕等7人為幹事,商議新校創建辦法。
1905年,馬相伯、葉仲裕等邀請熱心教育事業的嚴復、張謇、熊希齡等28人為校董,籌集復旦建校資金。兩江總督周馥撥銀1萬兩,並借吳淞提督衙門為臨時校舍。
1905年6月29日(農歷五月廿七),原震旦學院教師於《時報》登載《震旦學院退學師生公白》,是為「復旦」校名之始。是年中秋節翌日(公歷9月14日),民辦官助的復旦公學正式開學。從1912年至1916年,復旦公學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15人,中學畢業生150人。1915年,學校在江灣購地,以建校舍、恢弘規模。
1949年秋,奉教育部指示,上海私立暨南大學新聞系並入復旦大學新聞系;1950年9月,復旦大學生物系海洋組並入山東大學;1951年,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並入交通大學,教育系並入新成立的華東師范大學。
1952年,復旦大學列名第一批進行院系調整的高等院校。由十餘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並組成的新復旦,匯聚了江、浙、皖、滬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學者,成為一所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從此躋身全國一流名校之列。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立新的復旦大學,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優勢學科從「文理並進」發展成為文理醫「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1)上海復旦大學重要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學校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是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高校之一,也是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同時亦是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和中國C9聯盟成員。
學校形成了文理醫三足鼎立的學科格局,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復旦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㈡ 近年來得重大歷史事件。
我知道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餘下的網上看到:
1103年3月24日 南宋傑出的軍事將領岳飛出生
1420年3月24日 唐賽兒領導白蓮教起義
1603年3月24日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逝世
1839年3月24日 義律潛入廣州破壞禁煙
1885年3月24日 鎮南關大捷
1893年3月24日 德國天文學家沃爾特·巴德出生
1896年3月24日 俄國波波夫表演無線電通信成功
1905年3月24日 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逝世
1914年3月24日 西姆拉會議,英國與西藏擅自劃定中印邊界
1919年3月24日 北京發起工讀互助團
1921年3月24日 陳獨秀在廣東活動建黨
1927年3月24日 「南京慘案」發生國民黨政府卻向屠殺者道歉、賠款
1927年3月24日 北伐軍佔領南京
1927年3月24日 英美在南京製造「三·二四」慘案
1932年3月24日 中日正式開始淞滬停戰談判
1934年3月24日 美國許諾給菲律賓以自由
193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三人軍事小組成立,毛澤東獲紅軍指揮權
1935年3月24日 梅蘭芳在蘇聯演出大獲成功
1938年3月24日 日本通過《國家總動員法》
1938年3月24日 蔣介石抵達徐州視察台兒庄作戰
1941年3月24日 新四軍副軍長項英遇害
1949年3月24日 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55年3月24日 中國第一隻手錶在津誕生
1958年3月24日 美國當紅歌星貓王穿上軍裝
1971年3月24日 南越入侵寮國的企圖宣告失敗
1972年3月24日 英國強迫北愛爾蘭接受其直接統治
1977年3月24日 葉劍英要求軍隊澄清十個問題
1980年3月24日 《克萊默夫婦》獲第5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
1980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命名首批「經濟特區」
1980年3月24日 蘇州市與義大利威尼斯市結為友好城市
1986年3月24日 利比亞引發美國軍事沖突
1990年3月24日 美國王安電腦公司創始人王安逝世
1992年3月24日 列寧格勒核電站發生放射性泄漏事故
1994年3月24日 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專家考證墓主為西漢大數學家張蒼
1995年3月24日 「人民友好使者」李約瑟博士逝世
1995年3月24日 英國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李約瑟逝世
1997年3月24日 北京大唐發電公司成為首家在倫敦上市的中國公司
1997年3月24日 全國人大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
1998年3月24日 北京一尊最古老的佛教石雕被盜
1998年3月24日 陳景潤論文手稿被革命博物館收藏
1998年3月24日 復旦大學分離和克隆人類重要基因27個並獲得知識產權
1999年3月24日 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
2008年3月24日 不丹國王凱薩爾願放棄王權 還政於民
2008年3月24日 北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在希臘古奧林匹亞遺址舉行贊同0| 評論
㈢ 復旦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我只想到陳果,畢竟是網紅。但是聽到關於她負面消息居多,嗯,各方面的,我保持中立態度,因為消息這個有可能是加工過度了。對於她的課程我沒聽過,在網上被安利過,可惜真的聽不大下去了,可能覺得有些雞湯吧,我這個人又不大愛喝雞湯。但是有的時候人生艱難,適度喝喝雞湯可以幫你過得舒服些,感覺人生還有希望,那雞湯其實就是還不錯的~
㈣ 1905年的中國歷史發生一些什麼重要的事
日俄戰爭的結束、抵制美貨運動、革命黨人成立同盟會、廢除科舉、袁世凱練成北洋新軍等。
一、1905年1月1日日俄戰爭:駐守旅順的俄軍向日軍投降。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滿洲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日俄戰爭以俄國的失敗、日本的慘勝而告終,戰爭暴露了俄國的弊端,導致了俄國1905年革命的爆發,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本經過戰爭跨入列強的行列。這次戰爭地區跨度極大,橫跨整個西伯利亞。許多高科技發明被應用於戰爭。
二、1905年8月20日 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正式成立同盟會。
1905年7月,在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牽線下,孫中山返回日本東京,倡導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20日,在東京赤坂區頭山滿提供的民宅二樓榻榻米房,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合並而成),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等任庶務;
其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為其總理,黃興為副總理。會上通過了孫中山起草的《中國同盟會宣言》、《中國同盟會對外宣言》以及由黃興等起草的會章。會章共30條,以後經過修改、成為24條。當天,還選舉了總部的主要幹部。孫中山被一致推選為中國同盟會總理。黃興被推為負責執行部的庶務。中國同盟會的本部設在日本東京。
三、廢科舉興學校
1905年8月31日,由直隸總督袁世凱領銜,盛京將軍趙爾巽、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周馥、兩廣總督岑春煊、湖南巡撫端方等一批地方開明重臣聯名會奏,請清廷痛下決心,廢除科舉取士制度。
在客觀局勢的壓力和眾多重臣的推動下,清廷終於下定決心,在眾大臣上奏僅僅兩天後,即1905年9月6日發布了停廢科舉的上諭:「諭袁世凱奏請立停科舉以廣學校並妥籌辦法一折……欲廣學堂必先停科舉等語,所陳不為無見。著即於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四、抵制美貨運動
1904年底,《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款》,不平等條約期滿。中國人民特別是旅美華僑強烈要求廢除條約。在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改約要求。但美國政府悍然拒絕,蠻橫無理地要求續約,抵制美貨運動,由此激發起來。1905年運動正式爆發。但是隨著清政府的不斷鎮壓,運動10月後漸漸平息。
五、袁世凱練成北洋新軍
1905年5月,北洋六鎮新軍全部練成,共計兵額近7萬人。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派長蘆鹽運使胡橘芬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聘德國人為教官,有步隊3000人、炮隊1000人、馬隊250人、工程隊500人。12月8日,榮祿決定改派袁世凱到小站督練新建陸軍。袁世凱接任後,將「定武軍」進行擴編,加募步隊2000人、馬隊250人,湊足7000人;並陸續加聘德國譯員至10餘人。
這支新軍完全按照德國營制、操典進行訓練,用新式武器裝備,擁有步、騎、炮、工程、輜重等兵種;各級軍官大多由武備學堂畢業生充任;對新兵的招募,按照西方國家的入伍要求,有年齡、體格及識字程度等規定。鎮壓義和團時,新軍擴充到1.7萬人。
1903年袁世凱任練兵處會辦大臣,新軍大加擴充。日俄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建議在全國成立新軍36鎮。他先將北洋「左」、「右」兩鎮募足兵員,正式成立北洋軍第一鎮、第二鎮,派王英楷、吳長純分任統制,隨後又將巡警營擴編為第三鎮,派段祺瑞統制。又將原來的武衛右軍、南洋自強軍編成北洋第四鎮、第五鎮,派王士珍、吳長純分任統制。1905年5月14日,「京旗常備軍」也擴編成鎮,以鳳山為統制。至此,北洋新軍六鎮練成。
㈤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出軌事件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出軌事件
主要過錯在徐沖,婚內出軌、在《情況說明》中又不敢公開承認。通過此事,認識了徐沖的真實面目。
㈥ 復旦大學事件
2010年12月,以復旦大學學生為主的18名上海驢友黃山遇險,致營救民警張寧海內不慎墜亡,復旦學容生脫險後不談哀悼殉職民警、不承認錯誤推卸責任等表現不佳,導致網路上層出不窮爆出「內情」,讓復旦大學深陷「黃山門」
㈦ 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中秋節正式開學,是第一所由中國人通過民間集資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復旦」二字由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選定當時西北奇才於右任先生的建議,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一百多年來,復旦大學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然而「復旦」二字卻深深地鐫刻進了一代又一代復旦人的心中。2005年是復旦大學的百年校慶。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賀信中稱復旦大學是「由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私立大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參加校慶大會並致詞。國家郵政總局發行復旦百年校慶紀念郵票,這是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後我國第二次為一所大學百年校慶發行郵票。2006年,「復旦」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7年,「復旦」商標(包括「復旦」二字和圖形標識)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教育類),復旦因此成為繼清華之後,中國第二所獲此殊榮的高校。東京大學只接收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並由該大學校長推薦的學生到本校就讀大學院碩士課程及專業學位課程,給予ADK中國育英基金獎學金,其主要目的在於協助培養中國各個領域的下一代領導人材。 復旦大學經歷逾百年的沿革。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 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學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到1949年學校已設立文、理、法、商、農五院20多個系(科)。魯迅、郭沫若、鄒韜奮、老舍、竺可楨、馬寅初等著名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1950年高校初步進行院系調整,復旦大學的海洋系並入山東大學;上海暨南大學的文、法、商三院,同濟大學的文、法兩院,以及浙江大學、英士大學的部分系科並入復旦大學。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復旦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農學院調出,分別成立了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和沈陽農學院(即沈陽農業大學);而華東地區的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學院、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中國新聞專科學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關系科並入復旦大學。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尤其是通過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設,以及「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點建設,復旦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一所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成立新的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創建於1927年,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建院時定名為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59年被中央指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進一步拓寬了復旦大學的學科結構,為綜合性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㈧ 復旦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20萬平方米。
復旦大學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復旦大學是中國首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單位之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
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0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9個。
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在全國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過三個「率先」。1923年,從金陵大學畢業的文學學士蔡樂生,進入復旦大學心理學院為研究生,標志著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的開始,這在國人所辦的高等學校中是首開先河的。
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復旦大學率先在全國公開招收研究生,從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計招收、培養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復旦大學又在全國最早恢復研究生招生。
㈨ 上海復旦大學的由來、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20萬平方米。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的重要成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