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材料一中西歐"擴張主義"開端於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西歐擴張主義開端於新航路的開辟。
1、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版,尋找著權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
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2、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密切的整體。
3、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經濟生活發生變化,從此使歐洲市場擴大,發展到世界范圍。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工業革命的開展,西方列強加緊對外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
『貳』 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中國7世紀唐朝的對外擴張影響力的典型事件
遠征東西兩突厥,滅高昌、收其地為州縣,滅高句麗和百濟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專與靺鞨、鐵屬勒、室韋、契丹等民族征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打敗日本)。
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國、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結果後來唐朝因安史之亂在軍事上全面收縮,中國的勢力從此退出中亞。(從此再也沒有涉足中亞)
『叄』 日本是在哪一歷史事件後強大起來的很快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金主主義道路
日本強抄大是民治微信,但襲是擴張是日俄戰爭。日本在擊敗俄國遠東軍,掌握了中國東北的控制權以後,才有了海外擴張的勇氣。日俄戰爭日本背後的金主是英國,在跟英國蜜月了一段時間以後,日本看到了大英帝國強大的財力和在海外擁有殖民地的好處,所以就埋下了日本想要擴張的思想。
順便提一下英國的海外,對外政策,英國是一個非常詭詐切聰明的國家,他永遠聯合歐洲的老二去打歐洲的老大,法國強盛要擴張,他就聯合俄國打法國,德國強盛,他就聯合法國打德國。俄羅斯強盛,他就聯合日本打俄國。由於羅馬帝國的教訓,所以英國人要的永遠都是穩定的地區局勢。甚至俄羅斯入侵阿富汗,也是英國人第一批出兵干預。英國之所以做的這么打,可以說美國也算是英國海外政策的「勝利」,英國是一個非常有「帝王之術」的國家。所以非常難聽、繞口的英格蘭方言,就成為了今天的世界通用語。
『肆』 16-18世紀對人性的,對世俗生活的嚮往和對財富的貪婪和對海外的擴張分別指哪兩大事件有什麼共同影
一個是新航路開辟。影響有好有壞。積極的:打破原先各自獨立的狀態,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消極的:發動了許多戰爭,使許多人受難。第二個。。。。。
『伍』 文藝復興導致的海外擴展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新航路的開辟,是指歐洲從15世紀開始,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陸上通道,從而使得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運動,而歷經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探索後,最終找到了通往亞洲的通道。新航路開辟運動影響重大,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後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
『陸』 論述日本對外擴張的歷史進程,
個人觀點:
原因:日本島地理條件惡劣,屬於不太適宜生存的,因此當地內人更加傾向容於掠奪(這是全世界都一樣的自然現象,糧產多的地方一般都小富即安不喜歡爭斗)。而中國這邊整個大陸(指中國+朝鮮半島,不是現在說的中國大陸)跟日本往來密切,使得日本可以看到大陸上的富庶,羨慕之餘自然想得到。
表現:日本總共擴張應該也就兩次吧,一次是明朝的時候出征朝鮮,如果當時明朝不派軍入朝作戰,估計也就打到中國境內了,畢竟朝鮮是肯定受不住中國的門戶的。第二次就是抗日戰爭。兩次都以朝鮮半島為跳板往大陸方向攻擊(也就這條路了還能怎麼樣)。但抗戰時期日本強大的海軍使得日本可以在中國境內作戰的同時分兵征服東南亞,最後還在太平洋上跟美國干仗。
結果:這就不用說了所到之處一地雞毛,各種征服最後全盤失敗。
『柒』 國外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3、南北戰爭
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4、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5、光榮革命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捌』 除了「9.11」事件後的全球擴張,美國史上還有哪3次戰略擴張。
美國全球戰略從開始來醞釀到正式形成,源經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支離破碎到系統完整、從軍事戰略到全球戰略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可分為醞釀、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戰後時期四個階段。這種階段性劃分的依據,是國際戰略力量對比消長變化的結果,更反映出美國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驅使下從本土擴張到海外擴張、從海外擴張到全球擴張的歷史進程。全球戰略是指大國調動和運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種手段,參與國際斗爭,維護和增強本國利益,實現國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一定意義上講,只有全球性大國才可能形成全球戰略。美國全球戰略大體上可分為醞釀(1783年到1898年)、初步形成(1898年至1945年)、正式形成(1945年到1990年)和冷戰後期(從冷戰結束迄今)四個階段。
『玖』 大航海時代中各個國家正發生什麼歷史事件
首先跟題主明確一下所謂"大航海時代"的時間范圍,個人認為應該是指奧斯曼土耳其人佔領君士旦丁堡前後的15世紀中葉到三十年戰爭結束以及查理一世掉腦袋的17世紀中葉,一共兩百年時間. 不管叫」地理大發現」也好,按照日本人」大航海時代」的稱呼也好,這個時代毋庸置疑是以西歐國家的遠洋航海作為主軸的。正因為有了歐洲人的航海,才使得原本互相孤立的各人類文明區域第一次完整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真正的」全球史」這個概念。依靠著大航海時代,歐洲的技術,最典型的包括火器被傳播到了世界的不同角落,影響了不同地方的文明進程,改變了很多區域文明的政治格局;而反過來,來自不同區域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又不斷地輸入歐洲,大大拓寬歐洲人的思想視野,給近代的思想文明提供養分;對於缺乏文字記錄的諸多土著社會來說,他們真正的歷史更應該算是從大航海時代才開始的,因為有了歐洲探險家的各種一手記錄和資料進行佐證,他們的歷史才真正被其他地方的人所准確了解。
應該說這個時代是一個融合與沖突激烈交織的變革時代。
在西歐,印刷術的發明以及人文主義的興起加快了知識傳播的效率,締造了各國文化繁榮的基礎,為後來歐洲在自然科學上的突飛猛進打下了基礎;專制王權的興起,宗教改革以及海外擴張帶來的物價革命,無不沖擊著舊有的中世紀傳統社會,使各國在組織架構和軍事技術也有新的突破。最後的三十年戰爭可是這些變革成果的一次檢閱場,結果是奠定了今天國際主權法理的基礎。
東歐主要是圍繞著莫斯科公國的興起,以及與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還有占據南俄受奧斯曼土耳其支持的克里米亞汗國之間的三方博弈為主線。對今天的俄羅斯、波蘭以及烏克蘭三國來說,這段時期的歷史仍然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俄羅斯在北亞的大擴張始於此時,波蘭度過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黃金時代,烏克蘭的民族意識也算是在這個時候誕生(赫梅爾尼茨基起義)
中近東地區則毫無疑問見證了奧斯曼帝國從崛起到走下坡路的整段歷史。從攻佔君士旦丁堡,統一安納托利亞,征服埃及·漢志,東侵波斯、橫掃東南歐的意氣風發,到後宮主朝,禁衛軍政變,地方貝伊反亂的每況愈下,奧斯曼帝國對今天土耳其以及巴爾干、中東的政治局勢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印度則見證了另一個與奧斯曼帝國齊名的伊斯蘭火葯帝國「莫卧兒」的崛起。一個來自中亞的帖木兒後裔政權將伊斯蘭勢力和波斯文化推進到了除德干高原以南和東北阿薩姆以外的幾乎整個次大陸。直至今日,莫卧兒時期的藝術在印度的文化史上仍然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大城王國與緬甸東吁王朝間的相愛相殺,至今是泰國王室影視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在海島東南亞上,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兩個穆斯林國家,實際上也都是在16世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壓力下才完成與伊斯蘭教的整合。
中亞地區雖然在蒙古帝國瓦解以及新航路開辟的沖擊下步入衰落,但群雄割據的分裂狀態卻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中亞地區的民族成分基礎。今天的哈薩克、烏茲別克的基礎版圖,可以說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的(賈尼別克和克烈汗的北遷,昔班尼汗對河中地區的入侵)。卡爾梅克人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大規模地遷徙至欽察地區。
對於日本,精彩紛呈的戰國時代如今是日本歷史文化對外輸出的絕佳招牌,也是日本從中世轉向近世的關鍵時期。在戰國時代之前,日本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一個地理性名詞,而在戰國時代之後,經過戰亂對社會架構的重新整合以及西方軍事技術和文化的傳入使這個東海島國第一次有了動員舉國之力渡海侵佔鄰國的能力。
在北美,印第安人與英國移民的早期交往至今仍被很多白左所津津樂道,阿爾岡琴公主波卡洪塔斯簡直成了白左眼中的聖母典範。至於「五月花號」公約是今天世界哪個超級大國的立國精神之本,想必是不需要多說了。
在中南美洲,阿茲特克和印加兩個原住民政權分別在西班牙入侵前的一個世紀時間完成了從小小城邦擴張為大帝國的過程。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這兩個美洲輝煌文明的代表,其實在大航海時代前都還只是眾多毫不起眼的小王國中的一個。他們在這個時期極速走向興盛,又在西班牙征服者的打擊下極速般地土崩瓦解。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蘇丹的桑海帝國和中南美的兩大土著帝國一樣,恰好在大航海時代經歷了從極盛到衰亡的過程。這個依靠強大的騎兵和河運艦隊控制幾乎整個尼日地區貿易中心的黑人帝國,卻在少數攜帶先進火器的摩洛哥遠征軍的面前原形畢露;東蘇丹的古基督教王國阿比西尼亞與非洲之角的穆斯林勢力的長期戰亂,導致奧羅莫人的大規模趁虛北遷,成了今天衣索比亞的第二大民族。
即使是在與歐洲航海者還只有零星接觸的大洋洲土著王國,也分別迎來各自歷史的關鍵時期,比如湯加王國的二元-三元政治體制的確立,建造著名人工島遺跡「南馬杜爾」的邵德雷爾王朝的覆滅,以及與塔希提間保持渡航的「Late Voyaging Era」結束之後致力發展本土文化的夏威夷王國。
最後當然要說一下我天朝。眾所周知這個時候中國正是在明王朝的統治之下,而明朝同樣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轉型期,主要包括城鎮手工業和商品經濟貨幣化的進一步大發展,出版印刷業的興盛帶來的世俗文化繁榮,以及與西方勢力的首次接觸而產生的「西學東漸」之風,都是明代歷史發展的重要標志。相比前代,明朝有著遠遠豐富得多的大量史料,能夠讓我們更加容易地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從很多細節中品味樂趣。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對於「古代中國」這個名詞的大部分印象,其實最早都來源於明代。
要在一篇回答里說清這兩百年間各個國家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是很困難的,所以鄙人在這里只是簡單列舉了一下各不同文明區域的歷史脈絡大概因為大航海時代而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總之,相比前代,人類世界很多原本孤立而模糊的區域文明從此開始有了清晰的歷史輪廓;而相比後代,更多不同的區域文明正處在各自傳統歷史的轉折點或者巔峰。這是一個多元交匯,使「全球史」這個名詞開始真正有意義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