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歷史是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紀錄,詮釋和研究。它內容豐富,涉及社會各個領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是一門包羅萬象的人文學科。
一. 一、認識歷史科的作用,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李世民說的一句話,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也曾說:「讀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見,學生學習歷史有很大的作用。從人類的歷史中,可以認識祖先的歷史,知曉民族的興衰,了解古今中外曾經發生的事件,吸取古代的經驗教訓,增長見識,認識社會,提高預見未來的悟性,陶冶一個人的情趣,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培養對自然、生命、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使學生繼承和弘揚人類文明的優秀傳統,吸取歷史智慧,認同民族文化,具備開放的世界意識,養成積極向上和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讓學生真正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為將來適應社會,解決社會問題奠定基礎。因此一定要使原來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歷史無用論思想徹底去掉,使他們自覺培養起對歷史的興趣。
二.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
1. 1、 利用提問方法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課程提問會對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刺激,一旦所提出的問題富有啟發性,就會引起學生鑽研教材,探討問題的興趣。比如在講「淝水之戰」前,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投鞭斷流」,「草木諧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然後提問:「同學們,這三個成語出自什麼歷史事件?其具體內容如何?」當教師提出這些問題後,往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於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有的學生在相互討論,有的學生在獨立思考,使課堂教學秩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朝著解決問題的目標前進。當學生正確地回答了提問後,會產生一種獲得新知識的振奮和解決問題的愉快,從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歷史的興趣。
2. 2、 利用對比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對比法就是用某些有共同聯系的史實來進行比較異同的方法。在歷史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對比法,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扎實,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上《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這節課時,講到日本明治維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一下中國歷史關於戊戌變法,然後比較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麼會取的成功,而中國的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們兩者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比較,學生加深了對日本歷史的認識,鞏固了已有的舊知識,也就提高了學習歷史的興趣。
3. 3、 利用分析方法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使學生形成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總體認識。例如,在講秦末農民戰爭的歷史意義,首先就需要對戰爭過程進行具體分析:第一個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號召人民為爭取生存而斗爭;第一次「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把斗爭鋒芒直指秦朝統治者;起義軍隊伍由開始的900人,發展到幾十萬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政權;第一次推翻了封建王朝。然後得出「秦末農民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創精神,在中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 通過這種分析,使教材有限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建立整體完整的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幫助學生重構歷史,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4. 4、 利用音像資料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音像資料包括錄音帶,照片,錄像帶,光碟等等。在歷史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重新利用音像手段,再現歷史現象產生的時間,地點,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感性認識。比如在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節的「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開國大典的盛況,然後播放開國大典的音像資料:毛澤東和朱德兩位偉人一前一後,沿著天安門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當林伯渠宣布開會後,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毛澤東庄嚴宣布:「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個洪亮的聲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國,震撼了全世界,開創了中國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紀。通過這些音像資料,再現了偉人的音容笑貌,這是最生動,最傳神,最真實的歷史,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歷史事實的記憶。
5.5、 利用歷史故事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歷史課是枯燥無趣的,不願意學習的課,學習起來就成為一些歷史事件的簡單機械的背誦,這樣就大大禁錮了歷史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如果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歷史知識就會變得真實而生動,從而使歷史課變得趣味盎然。例如在上《藍色的地中海文明》這節課時,可以補充羅馬建城的傳說——「母狼乳嬰的故事」。 傳說古希臘特洛伊戰爭中的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稱陷落後,來到了義大利中部一個叫作「拉丁」的地方居住下來。埃涅阿斯的後人在這里建了一座城市,並成為了這里的國王。當王位傳到努米托爾時發生了內訌,他的弟弟阿穆留斯篡奪了王位。為絕後患,阿穆留斯下令殺死了努米托爾的兒子,並強迫他的女兒西爾維婭去當祭司。依據規定,祭司是不能結婚的。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瑪爾斯相愛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阿穆留斯得知此事,下令把這對雙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兄弟倆被沖上了岸,被一隻母狼用奶水養活。此後,這對雙胞胎兄弟被路過的牧羊人收養,分別被取名為「羅慕路」和「勒莫」。兄弟倆長大後,重新奪回了王位,並在當初他們被遺棄的台伯河邊建了一座新城。但是兄弟二人在用誰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吵,最後羅慕路殺死弟弟,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舉行了城市奠基儀式:羅慕路把一對公牛和母牛套在犁上,趕著他們繞著帕拉丁山犁出了一道深溝,到預定開設城門的地方,羅慕路把犁頭抬起,城市的輪廓就這樣確定下來了。羅慕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羅馬由此立國。通過這種歷史故事的補充,可以營造「寓教於樂」的氛圍,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和充滿興趣的學習中獲得知識。
以上這些培養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是我在多年歷史教學中的體會。然而教無定法,今後我將在這方面多做探索,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更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2. 怎樣提高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初看歷史教科書外,還有什麼方法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和個人興趣有關。。 不得不承認人還是分不同種類版的,不喜歡歷史就是不權喜歡。。 從小就沒有這種對歷史的興趣是很難記住歷史的。。 如果要後天慢慢養成是很困難的~ 這樣,你可以先去找些不是正史的書,比如某些重大的事件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看到這些會讓你想更深一步的了解這段歷史、 對於你這樣的女生,可以看一下皇帝的後宮情況啦,等等。。 給分啊。、、。
3. 怎樣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近幾年來,歷史考題發生了很大變化:題量大,知識面涵蓋廣,知識點運用靈活性強,大多問題要求聯系時政熱點,史論結合。如果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則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對歷史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很難駕馭學生,改進教學方法,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成績的提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提高歷史學科成績,興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觀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優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現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運用什麼戰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略大決戰階段,然後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淮海戰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役——「瓮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後小組討論;三大戰役為什麼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役為什麼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後採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顯著。
3.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並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的故事情節通過影視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並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採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庄公為什麼會先後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見,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4. 怎樣對歷史學科感興趣
其實吧。。我覺得看史書。很無聊的。捧著那麼一大本。。資治通鑒啊。。。什麼。。
後來么專。。我屬就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開始了解歷史。。。。比如。。我看了本古代的四大美女。。。清楚了。。唐玄宗那段歷史。。。看了。。清宮十二妃。。。了解清朝的。。。然後。。。看了。很多古往的才女。。李清照啊。。。朱淑真啊。。。或者是。。班婕妤。。。了解了。很多歷史。。。拂開紅顏的塵土。觀摩歷史。。我覺得這方法挺好的。。不知道適不適合你。。。
5. 如何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一、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歷史目的 興趣產生於需要。高中歷史教學不只是表現在學生會考、高考的需要,更應從歷史的時代功能中發現其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正如2002年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中指出,歷史教學的目的在於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更主要的是形成歷史使命感,培養國際意識,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歷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格教育,以德育人,以史育人,是歷史教育進行民族自尊心和健全的國民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徑。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了求知的大門,端正了學習態度的心理定勢,為今後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教學中本人通過親切和藹的體態語言,設身處地的課堂提問,朋友式的交流,潤滑了學生的心田。在課外活動中,也經常參與學生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融洽了師生的情感,同時又了解了學生學習動態。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從來無孰優孰劣之分,關鍵在於能否實現教學目的。教師教學風格、個性就體現在所選教法上。只有人的現代化,才能實現歷史教學的現代化。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紀,伴著革故鼎新的課程改革步伐,教師應順 應潮流,乘勢而上,努力轉變教學理念。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爭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新穎有趣的導語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好一節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能注意聽講,他們才有可能連續認真地聽下去。否則,學習效果必然受到影響。作為教師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應有準確把握,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導語。以教學重難點為引線,通過一個笑話,一個以動作,一種社會現象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生注意焦點,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如上《三國鼎立》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先播放一曲《滾滾長江東流水》音樂,就可以把學生的思維馬上帶入一個氣勢磅礴,刀光劍影的三國紛爭歷史畫面中,也為上好本節內容、理解本課教材埋下了良好的伏筆,製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如上《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一課時,可先講一段「袁世凱為何會稱皇帝的傳說」,學生則在故事中感受到袁世凱稱帝的可笑,必遭人民的反對;或在講《19世紀中後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這課時教師激情朗讀一首:「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詩句,這樣學生就會在詩情畫意中懷著好奇心一步一步漸入佳景。2、把握課程的難易程度課程的難易程度要與不同學生的水平相適宜。程度太難,學生學不會,沒有成就感,就不會有興趣學習,成績越差,學習越沒興趣,形成惡性循環。對此教師應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如講中國近代史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兩個概念非常抽象,對於學生講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結合鴉片戰爭前後中國政治、經濟史實的變化自然地引出。鴉片戰爭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領土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一個國家的主權部分不能自主了。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從經濟上看,鴉片戰爭前,中國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同時資本主義因素發展起來,既存在封建經濟,又有資本主義經濟,這就是「半封建」,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當然,教學時適當增加難度也可以刺激智力發展,刺激是大腦發展的營養,它可以增加學生的智力負荷,驅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引發學習興趣。反之,程度太易,平談無味,唾手可得,學習也沒有興趣。因此,教師在利用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的同時,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挖掘學生的"潛在水平",讓他們在摘取果子時有 "跳一跳"的感覺,做到難而有趣。 3、培養學生敢於提問、質疑,增進學生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要求特別強烈」。如果忽視之,「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 本人十分注意在課堂內外讓學生提問、質疑,並且比賽誰提的問題有價值。學生們也十分歡迎這一點,參與的熱情非常高,學生的思維也常常在這時候迸發出絢爛的火花。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總是讓那些不提問題的同學回答,以期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對於學生發表的不同見解,即使是錯誤的,我也不簡單否定,而是陳述我的意見,讓大家比較、鑒別、判斷;對於學生的意見,無則加勉,有則公開糾正,不怕丟面子;也有答不出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總是下來查資料或請教同行再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復,決不搪塞。如上《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有的學生提出:拜上帝教是不是邪教?我首先高度肯定了學生所提問題質量高和勇於探索精神,接著細心地解答了學生,使學生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如有的學生對電視劇中的紀曉嵐、李鴻章、孫中山等人的行為也提出了個人的見解,為此我也耐心細致地與學生們共同探討。通過學生的提問、質疑,使教與學得到了及時的反饋,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培養了他們探究教材的積極性,尤其是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4、運用諧音記憶方法,減輕學生負擔,增加學習興趣。 諧音記憶法,是藉助相同或相近的讀音,變單一枯燥的歷史內容為具體生動親近的語言,從而迅速巧妙牢記某一知識點的一種快捷簡便的歷史學習方法。它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琅琅上口,立竿見影。記憶一些歷史知識既快又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讓學生掌握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內容中的五處通商口岸:福州、廈門、上海、寧波、廣州,則可用諧音記憶為:「上(上海)下(廈門)服(福州)您(寧波)管(廣州)。」學生在一片笑聲中很快就可以把這個知識點給記牢了。又如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封五王: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可用諧音記憶法形象記憶為:「東西南北翼,楊肖馬(馮)尾(韋)失(石)。」可見,諧音記憶法能將樂學速記融為一體,還可以開拓智能、陶冶志趣。 在復習課中,採取這種方式也特別有效。如學生在復習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侵佔我國北方領土其中1858年通過中俄《瑗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領土,成為割佔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我就引導學生用「我爸(58年)最(割佔領土最多)愛(瑗)東北(條約內容)軍(琿)」進行記憶;又如對「戊戌六君子」的記憶,我用了一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兩楊(楊銳、楊深秀)柳(劉光第)仗義看(康廣仁)靈(林旭)堂(譚嗣同)」。這樣不僅培養了興趣,且能把學生的想像力引入一個廣闊新奇的世界。達到復習的較佳狀態。5、編演歷史劇是激發興趣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多方激發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 ,應強化歷史教學的實踐性,把歷史知識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會興趣盎然,在實踐中真正提高能力。如在上《三國鼎立》這一課中,教師指導學生演編「三顧茅廬」一段,學生那維妙維肖的表演,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這種全新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一改過去教師照本宣科的傳統教法,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自然就來了興趣,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躍躍欲試。"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能按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努力創造更多的表演機會,那麼歷史教學不愁沒有學生歡迎,我們離教育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同時,好奇好勝是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一個老師的教學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斷更新和變化,就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新的控求活動,保持與發展旺盛的求知慾。因此,我總是要求自己不斷「求新」、「求異」,爭取每節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由於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保持、鞏固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 四、運用知識的效果激勵學生教學評估是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發端於動機,伴隨著行動過程,落實在行動結果的滿足上。這就是說,學生學習有願望、有行動,但行動結果沒有滿足感,難以產生興趣。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某種啟迪,受到了教益,學到了真本領,及時受到全體師生的肯定、贊賞、表揚和鼓勵,就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熱情。學習的內部誘因得到了正強化,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業評價中,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毫不吝嗇的表揚學生,更應注重在作業批改或單元練習上給予一小段文字式的鼓勵性評價,它將更能激發學生自覺地奮起揚蹄。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中學生的頭腦中,生動形象的東西仍占激起其大腦興奮的主導地位,這種學習心理特點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重視趣味性。「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慾擺在首位」。興趣作為一種教學中的必要手段,它不僅能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智慧,增進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藉助這一能動的開發、傳導智力的作用,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尊重歷史 的客觀規律,正確樹立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從而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跨越世紀的歷史教師,咀嚼過兩千年仁德治國禮儀之邦的滋養,秉承著中華數千年文化底蘊的熏染,接受了當今世界先進文化信息的浸育,理當勇於探索,為新時期教育基礎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結束語:興趣培養是古往今來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教育原則,更是當今課程改革中教師理念轉變的首要因素。對中學歷史教學現狀而言,主要落實於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方法和手段中,並延伸到課堂內外。本人雖針對學生實際做了一些嘗試,得到了一點收獲,但自覺還遠遠未達到滿意的效果。若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並在教學中更多使用現代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必能增添學生無窮的學習樂趣。
6. 我對歷史課一點興趣都沒有,高中內容也太多了根本記不下來啊,怎麼辦呢
你好,您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先通讀一遍,順一遍,看看有沒有完專全不能理解的地方,屬有疑問的地方。然後開始背,可以聯系課本上的圖片,聯系自己的理解,聯系你看過的其他書籍和電視劇什麼的加深記憶和理解。背的時候可以在紙上寫寫畫畫,加深記憶。有空可以去優能中學教育的高考提高歷史班去再拔高一下。之後把自己頭腦中比較亂的知識點通過自己的方式形成一連串的知識點,自己根據時間順序也好根據國別順序也好,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
7. 怎麼才能提高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啊
你知道嘛復?所有的科目里我最喜歡的制就是歷史了,而且考試都可以考90分以上呢『我高一了』
為什麼呢?我就覺得研究以前的東西恨有味道,我會想像要是我能改變歷史,那麼現在的教科書說不定要變了呢?
就像看《尋秦記》那樣的感覺不是恨好嘛??你可以想想要是我是誰誰誰~說不定會怎樣呢?
還有不是說劉邦一趟如廁,改變中國的歷史嘛??
所以呢~~你就試試看吧,說不定可以喜歡呢~~
8. 怎樣培養對歷史這們學科的興趣吖~~
最簡單的就是看書
那些歷史名人傳記
還有那些發人深思的小故事
如《孟母三遷》等
還有就是看些資料
歷史太豐富了
一下子說不完
只有自己去看
9. 如何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蘊涵了豐富的知識內涵。我非常喜歡學習歷史,它讓我知道了從古至今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時候當大家談論有關歷史的話題時,我感覺自己無所不知,同學們的問題都難不到我。你要問我為什麼這么喜歡歷史,答案只有一個:我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興趣從何而來呢?
一、歷史故事激發濃厚興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時間最長最重要的老師。在我剛進入懵懂時代,聽到最多的是父母講述的歷史故事,什麼「孟母三遷」、「精忠報國」、「緹縈救父」、「桃園三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這些歷史故事不僅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也引發了我對歷史的極大興趣。
二、課外書籍開闊視野。上學後我就養成了閱讀歷史書籍的習慣,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籍,這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而且所學的知識更不會忘記,同時還增強了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春秋戰國的爭霸與紛爭時,充分利用了當地文化的優勢。齊國古都臨淄歷史久遠,名人名勝燦若繁星,特別是以古人名字和典故命名的道路,如:桓公路、晏嬰路、太公路、管仲路、聞韶路、稷下路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名勝古跡:管仲博物館、太公湖、封神宮、殉馬坑、戰車博物館等。此外還有很多的歷史成語、歷史典故及歷史故事,什麼管鮑之交、圍魏救趙、破釜沉舟、卧薪嘗膽等。這樣既記住了知識點,還擴大了知識面。從此之後,每學一篇課文,我都聯系當地歷史,和同學一起找與本課有關的歷史成語、典故、故事,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大知識面。
三、旅遊能夠陶冶情操。大家知道歷史課本上的知識是平面的,記憶也是容易淡忘的。如果有條件我們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感受一下,就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說到紅軍長征,會想起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但如果真的去四川看大渡河,去貴州看遵義,去革命聖地延安去參觀毛主席曾住過的窯洞,感同身受,會更加激發我們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
四、游戲蘊涵極大魅力。現在是信息化的社會,許多孩子喜歡甚至迷戀游戲,把孩子和游戲隔絕已經成為不可能,我們的家長有的談游戲色變,其實大可不必,當然我們玩游戲時不要沉迷其中,要善於在游戲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有許多游戲包含大量的歷史知識和信息,如《三國》、《大話西遊》等。我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了有關東漢末年的歷史背景,了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了解了諸葛孔明的智慧和才能,了解到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這個過程是我們動快樂學習的過程,因為游戲深深吸引了我們,濃厚的興趣會讓人留連忘返。
五、交流溝通帶來樂趣。人們之間需要溝通,我們學生也不例外。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有深厚的歷史功底,歷史典故、成語信手拈來,就可以使彼此的溝通輕松自然,給對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比如我們說到一個人怎麼樣願意做某事,就可以用「周瑜打黃蓋」這樣的典故,說一件事,條件基本到位就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些典故都會大大改善溝通的效果,從而督促我們學習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
六、歷史地圖啟迪探索。一幅幅歷史地圖,就是一條條歷史長河,它蘊涵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看到那些山川、河流,我就想探究它們的歷史變遷;看到一個一個的地名,我就想了解它們古今的變化;如:西漢的都城長安指今天陝西西安;東漢的東京是洛陽,北宋的東京就是今天的開封等等。這些都讓我有了濃厚的興趣。
七、歌謠口訣開啟記憶。歷史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是: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地點、時間、意義等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難記、易忘,而發生的事件距離現實生活又很遙遠,學習起來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而一些歷史口訣或者歌謠卻能幫助我們簡化記憶。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禍端。美俄為幫凶,二次鴉片戰。沙俄割領土,東北和西北,一百五十萬。廣西太平軍,領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斃華爾,千古美名揚。這樣的方法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多向老師、同學請教類似的歷史口訣或者歌謠,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歷史學習成績,
總之,歷史的學習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我們的勤奮,需要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珍惜學習歷史的機會,努力吸收沉澱歷史營養,站在歷史的肩膀上開拓美好未來。
10. 如何培養歷史學科的興趣
不知道你的年齡哦,如果是自己想培養歷史學科的興趣,就讓自己每天看一點開始,比如,看一頁書或者看一集某個歷史朝代的歷史劇等,告訴自己,我要培養興趣,我就積累一點點,如果是為了讓孩子對歷史感興趣,那就以提問的方式:比如,今天想起來秦始皇那個大皇帝了,他是啥樣的人?或者說,孩子,你學歷史了,春秋戰國經歷了多久?你給我講講,或者和孩子一起聊歷史故事等,你試試,看情況,咱們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