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考歷史選擇題考察知識點

高考歷史選擇題考察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27 07:58:23

㈠ 快高考了,文綜不怎麼樣,怎樣才能做好文綜選擇題和答好大題

文綜想要拿高分,過硬的選擇題能力不可少
練習最實用的方法就一個 大量的選擇題進行勾畫
但不是盲目進行
一,歷史方面,選擇題的考察主要是零碎知識點及基本史實判斷能力
建議:先找十五分近兩年的高考及各地一模二模三模的試卷(賣的地方很多)
找出一張白紙,在上面寫出你的答案,然後錯的,查書!這個很重要,有人說題海戰術不行,那是過於脫離課本的緣故!查書後會的,用紅筆在試卷上標記五角星,不會的標記三角形,去問老師,明白之後將三角形該為五角星。這是第一次做這份卷子,幾天後再做這份,由於上次你沒有在卷子上勾畫,因此並未標記出答案,可以在白紙上再將上次標記的做錯的題,再做一遍,若是還有為能做對的,就在拿到題目上繼續標記,如此,一份試卷做三遍後,你將會把選項能夠深刻記憶!如此的做完近兩年的高考及各地一模二模三模的試卷,你會對選擇題的敏銳度勝於你的老師!因為我就是這樣做的所以高考那年,在我們一中我的文綜成績是全校第二,第一的是市文科狀元,不可比擬。慚愧。

二,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就一個字背框架。例如;分析一個地區的農業環境,那麼你就將你們學校發的綜合復習書裡面關於農業那課,從那些方面分析,如氣候,土壤,水源,光照等,這些框架用你的方式背下來(可以用順口溜的形式)目的就一個記住就好,考試時直接套用就好。

自然地理,不要把它作為文科的東西學習,要向數學一樣來看。答案就是培養你的計算推斷能力,做好的捷徑就是將你做過的試題這一類的全部放在一起比較,自己歸納解題步驟!這個是關鍵,老師給你講懂了,不行!幾天時間你就忘了,自己總結的才是你的東西。最後,就是不懂的趕緊去問老師,要有不怕丟臉,不怕別人嘲笑的精神,要知道,等你上了好大學,那些笑你的人會因當初沒有像你一樣而後悔。

三,政治=經濟方面+政治方面+哲學方面 選擇還是要像歷史一樣做題 大題就要像人文地理一樣記憶框架!尤其是哲學。政治大題要看你分析問題的能力,只要回答時1.2.3....這樣條例清晰,就會一樣能到半數一樣的基本分,那就夠了,因為你的選擇要比別人強,大題別人再厲害,你一個選擇就解決它了。

最後,一句話,再最後的關頭一定要堅持住,須知,高考考的不全是知識,而是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不屈服的性格! 加油!你可以!

㈡ 高考 全國一卷理綜、化學選擇題都考察哪些知識點

鹼金屬,離子方程式,金屬化合物的轉換,鹵素,氧族元素等等,基本就是這些,太具體的我也說不清了啊

㈢ 高考文綜非選擇題連續兩年會重復考查相同知識點么

會的,現在的高考命題不強調對課本所有知識點的覆蓋,同一知識點連續幾年不考很正常,同樣一個知識點連續幾年都考查也正常。

㈣ 高考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轉載:
1.審題方法
能否認真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隨著命題技術的進步,選擇題的立體感和動態遷移感愈來愈強,迷惑性越來越大。因其答案的惟一性,一旦審題出現偏誤,就會導致全錯。認真審題,對選擇題尤為重要。
要根據選擇題的特點,採用立體式的審題方法,明確題意和要求。其具體要求是:
(1)讀懂背景材料。每組選擇題之前所出現的引導材料,是這組選擇題的共同情景材料,其與各試題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體系,試題也都是受背景調控的。背景對考生駕馭材料和選擇答案有著極強的提示作用和限製作用。要重視對背景的解讀,明確其時限和范圍及所考查的主旨等。
(2)明確題目結構。要仔細推敲題干,搞清題干中答題項。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是指答案包括的內容和項目,主幹語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
例: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於(97年高考題)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強
B.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C.各殖民地間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
D.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其中出現原因是答題項,主幹語是指「轉變」(即由分散的抗英斗爭到聯合一致的獨立戰爭),限定語有時間(17世紀-18世紀末)地點(北美)特點(分散到聯合一致)。
(3)搞清時空范圍。根據限定語,特別是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時限。搞清歷史現象的橫向、縱向的歷史空間和階段特徵,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
(4)搞清基本題型。選擇題也有自身特點,根據其特點,明胡題目的基本類型,再結合平時的學習和掌握,根據各題型的答題方法進行思考和把握。
(5)推敲備選項。對備選項要認真推敲。近年來,備選項的干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分析。通過比較,掌握知識之間的區別,明確選項與題乾的關系。
(6)明確理論觀點。選擇題大都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階級斗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觀點,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再進行論證和分析。
(7)明確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根據大文科的觀點,歷史往往與政治、地理、語文等學科聯系,要利用相關學科知識的互補性,作好答題的准備

㈤ 求12道高中歷史選擇題及詳解,謝謝!

歷史選擇題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礎,但個別題目很讓學生頭疼,尤其是在經過篩選只剩下兩個選項時,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往往無從下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對付難題的六種方法。
一、排除法。這是解題時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個干擾選項。排除的依據有以下三類:
⑴待選項本身的表述與歷史史實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錯誤或有部分錯誤。
[例1]、(2002年高考全國文綜卷)二戰後,聯合國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聯合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宣告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的國際組織
B. 《聯合國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聯合國的構想
C. 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採取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行動的機構
D. 除政治外,聯合國的活動范圍還涉及經濟文化等領域
該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聯合國這個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要求精確到位,難度一般。A項本身錯,符合其特徵的應是一戰後成立的國聯;B項本身錯,聯合國構想的提出應在雅爾塔會議上;C項本身錯,符合其特徵的應是聯合國安理會。所以D為正確答案。
[例2]、(2002年高考廣東卷)下列關於國際聯盟及其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美國是常任理事國之一
B. 德國一度成為會員國
C. 國聯調查團公開支持日本侵佔中國東北
D. 沒有對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進行制裁
該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國聯這個重要知識點的精確掌握,難度不大。國聯成立後,美國並未加入,即A項本身錯;它對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表面上是反對的,即C項本身錯;對侵略衣索比亞的義大利也進行了一定的制裁,即D項本身錯;而在英美的扶植下,德國一度成為會員國。所以正確答案為B.
⑵待選項本身表述正確,但與題干不符,可細分為時間不符、地點不符、性質不符。這類題本身不難,但稍一馬虎就會弄錯。
[例3]、(2002年高考上海卷)列寧認為。既然俄國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麼就「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為此而採取的政策是
A. 新經濟政策
B.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 工業化政策
D. 農業集體化政策
該題屬材料選擇題。先把材料讀懂,然後綜合分析。既然要利用資本主義,則B明顯不符(性質不符)。而C和D是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時間和性質都不符)。所以只有A是正確答案。
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組合式選擇題中,巧用排除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例4]、(99年高考全國卷)瓦德西說「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主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這表明列強
①瓜分中國的計劃破產
②已放棄滅亡中國的企圖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華治華
④看到了中國人民的不屈鬥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可知,②的表述明顯錯誤,帝國主義時刻妄想滅亡中國。則首先排除B和D。而③的表述正確,以華治華是侵略者常用的手段,所以正確答案為C.
[例5]、(99年高考全國卷)《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產工具,從而使生產關系,從而使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革命化」;「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鄉村從屬於城市」;「使未開比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國家」,等等,得出這些結論所依據的事實包括:
①資本原始積累②資產階級革命③海外擴張④工業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據馬克思關於殖民者作用的「雙重使命」的理論分析,工業革命和海外擴張肯定有題干所述積極作用,則排除A和B,而資本原始積累盡管有血腥和殘酷的一面,但也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正確答案為D.
二、轉化法或翻譯法。此法引進數學思維,意在化曲為直、化濁為清從而化難為易,尤其適於那些乍一看與所學知識關聯太少甚至毫無關聯的題目。操作程序為:首先抓住關鍵字詞,認真分析題干及題肢所給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然後在自己的知識庫里迅速搜索與之相關的信息,化未知為已知。最後鎖定相關知識點再經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答案。本法的實質是知識的遷移,即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因為高考題,無論客觀題還是主觀題,必然是教材上某一歷史時期、某一具體事件的顯形反映或隱性折射。
[例6]、(2002年高考上海卷)19世紀中葉,德國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國人曾經「自下而上乾的事」。這個事的實質是
A. 建立地主與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B. 為近代化掃除障礙
C. 對外殖民獲得相當的成功
D. 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解答該題分兩步。首先翻譯出「事」的含義,這是關鍵。19世紀中葉德國人自上而下地完成的事必然是國家的統一。而法國人同一時期 「自下而上乾的事」肯定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它們的「事」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第二步則只需「對號入座」,去找它的實質即可。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障礙,只有B項符合,其餘的都是現象。
[例7]、(上海高考卷)下列4本書中記載「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糧,民間漸次廣種」一語的,只能是
A、《史記.食貨志》 B、《夢溪筆談》
C、《齊民要術》 D、《農政全書》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從外國引進的農作物,那麼只有明朝及以後的相關著作中才能有記載。則題干相當於「下列4本書哪本是明朝或以後的著作」,從而答案迎刃而解(D)。
[例8]、今天的桂林與長沙之間,歷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開通於
A、戰果 B、秦朝 C、西漢 D、隋朝
本題既考察了歷史與地理的綜合,又要運用遷移思維,難度較大。首先「化今為古」——桂林與長沙之間水路交通必然要通過湘江和灕江,古稱分別為湘水和離水。則題干轉化為「連接湘水和離水的水利工程最早開通於哪個時期」,答案很明顯是秦朝修築的靈渠。
三、包含法。此法引進數學思維。但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所有待選項都符合題干之意,而且它們之間存在一個與多個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則那個包含其它的待選項必是最佳答案。此法運用得當,可大大提高解題效率。
[例9]、(2002年高考上海卷)英、法這兩個昔日戰場上的盟友卻在巴黎和會上怒目相對,甚至以退會相威脅,兩國的矛盾焦點是
A. 遠東與太平洋利益之爭
B. 國聯的組織方式和控制權之爭
C. 海軍軍備和其比例之爭
D. 歐洲大陸均勢與霸權政策之爭
通過綜合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英法之間當時的矛盾。但歐洲大陸霸權及世界殖民霸權之爭是其核心的矛盾,它決定和包含了其他三對矛盾。所以選D.
[例10]、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於
A. 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抗意識增加
B. 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C. 各殖民地之間初步形成統一市場
D. 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出現轉變的原因,但「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明顯包含了其它三個原因,所以D是正確答案。
[例11]、(2002年全國高考文綜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 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
C. 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 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目的,但「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明顯包含了其它三個目的,由此確定C是正確答案。
四、反證法。此法引進數學思維,多用於常規方法不能判斷的某一個或幾個選項。即在正面思考無法取得突破時,進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尤其適合否定式選擇題。
[例12]、(2000年全國高考普通卷)歐亞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時,其中各國都
A. 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B. 已建立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
C. 面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任務
D. 已完成農村中的社會主義改造
本題如果直接作選,學生按直覺推斷很容易錯選A。因為教材沒有說明除蘇聯、中國外當時的其它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是否是無產階級專政(事實上當時很多東歐國家是多黨聯合執政——此項考察明顯超綱)。但如果反向考慮,先排除不符合的,則可輕松作答。首先很容易排除B和D,A項難以判斷,先跳過。認真分析C項可知,它符合當時所有12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史實。即為正確答案。

㈥ 【高考】您好,我是高三文科生,文綜選擇題總錯很多,尤其是歷史,不知怎麼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

歷史:

對於文綜歷史部分來說,針對今年提綱來說有幾大新的變化:不拘泥於某一版本的教材,不拘泥於某一標准等。對於學生具備的考試的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要求包括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所以想得高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課本基礎知識必須要扎實。特別是小知識點,近幾年高考的命題很多就來源於課本的小字部分或者是附加知識。而往往所考的知識就是這部分知識所在的那一課或者是那一頁的知識點。第二,就是掌握好了基礎的知識還要求必須要建立起完美的知識框架,因為答題的時候我們想的不是某一個知識點而是整個知識體系。第三,答歷史試題必須具備一定的答題技巧,比如說讓你分析某一事件的歷史背景,歷史條件,原因,作用影響的時候要記得最起碼要從三個方面去分析:就是結合這一歷史事件的歷史時間或者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這幾方面去分析。第四,答歷史試題,還要記住,歷史試題的答案來源有兩到三部分:一,就是通過材料所分析出的課本知識點,二,就是題目所要求的結合材料知識,所以一份完整的歷史答案是:課本+材料(切記:材料一定不要照抄)。第五,近幾年高考試題對主觀能力題的考察有所加強,對於這樣的題,答案沒有固定的標准。但是有所要求:一,觀點必須明確,二,理由(論據)必須充分完整,足以說明支持你的觀點。這部分題是高考中最容易的分數。第六,對於陌生材料,超出課本大綱的題,不要慌。這部分題有訣竅:看它的題目,一般都是:請依據材料。。。這部分題呢,它的答案就來源於材料,這樣的題就是要求你對材料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用概括和創新的話術來把答案根據分數逐進列出即可!
解答論述題。論述題靈活多樣,很難分出明確的類型來制定相應的對策。歷史論述題,有以下幾點需要大家注意。一個是現在的歷史大題,論述題很少連篇累牘地鋪陳史實,史料論述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要有相應的史實來支持這個觀點,這個史實的選擇要選擇最具典型意義的,因為同類的史實可能接觸很多,不可能把同類的史實都作為論據反映在卷面上,就應該選擇最典型的史實。另外要論從史出,觀點和史實不能分家,觀點是觀點,史實是史實不行,回答一道大題,應該有一個總體設計的思路,用哪個理論貫穿回答這個問題的全過程,而不要把論點和論據分家。最後要進行歷史闡釋。這是歷史學科能力的集中體現,就連再認、再現歷史知識和材料處理兩項要求,也離不開歷史闡釋能力的參與。

㈦ 距離高考一個月,歷史選擇題要怎麼提高呢,基本知識點都知道,但是一做題就錯很多

歷史選擇題,首先一定要審清楚題目,然後再仔細看四個答案,因為答案基本上都比較相似,所以一定要認真選擇

㈧ 高考歷史各題主要考察哪一時期

這個具體要考察哪27還要看老師怎麼出題

㈨ 誰有高考歷史重要考點、經常考點,大題啊,答題模式啊

不論哪個省份的高考,歷史,作為文科綜合里的一個科目,回答問題的套路都是一樣的。
選擇題不用說了吧,這個需要你自己的記憶能力來支撐來完成,當然還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高考歷史的學習,可以根據其特殊情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進行。高考歷史的特殊就在於它不僅僅是歷史的學習,而是高考歷史的學習,在這里必須注意到「高考」這個字眼,既然是考試,那就要用對付考試的方法來學習歷史。
總的來說,高考歷史的學習特點是:復習上小處著手,答題上大處著眼。也就是平時的學習要點滴積累,將教材吃透;而在考試的題目上,要從整個教材的高度去思考考試題,當然,考中國古代史的題目肯定不會涉及世界近現代史(也不排除出題的老頭把中國古代史與世界近現代史結合起來),作為高考生要學會思考,但更重要的是善於思考靈活思考。
不要迷信什麼重點、常考點、答題模式,這些都是末,捨本逐末是不可取的。如果你們的老師是高明的老師,就不會這么教你們應對高考。
送你三句話:死記活用,先死後活。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多動手總結,把教材看破,看爛看的散了頁,隨便一個知識點你能夠直接把教材拿出來一下子翻到有這個知識點的那一頁。
想考清華北大人大復旦浙大的把這三點做透徹了;想考985、211的,做到前兩點;想考2本的,做到第一點。想讀專科的,不用那麼賣力復習歷史了!

㈩ 高考歷史選擇題有幾個考點

不同地區教材不一樣,范圍也不一樣,這個問題太籠統了

閱讀全文

與高考歷史選擇題考察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