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陝西歷史博物館各展廳特色
1、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2、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3、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4、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5、大唐遺寶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6、馬文化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如《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1)陽曲歷史博物館介紹擴展閱讀:
部分館藏文物:
1、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2、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B. 歷史博物館物品介紹
中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1912年籌建。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5年 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開放。 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機構,收藏文物共32萬多件,珍本圖書1000多種。其中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順三年銅銃,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中國通史陳列」是該館的基本陳列。陳列從170萬年前的原始群時代起,至公元1840年止,按照社會發展分期,又按中國歷史朝代排列,分為原始社會部分、奴隸社會部分和封建社會部分,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文物9000餘件。通過陳列,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歷史比較全面的發展過程。 原始社會館陳列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等材料。有10萬年前的丁村人階段的人類化石,還有2萬年前山頂洞人的頭骨化石、石器和骨針;1萬年前到6000年前的石鏃。骨鏃和陶制、石制的網墜;黃河流域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粟粒,長江流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粒,以及石鐮和石鏟、陶器、玉器等。奴隸社會館陳列有青銅工具和青銅禮器和商代原始瓷尊等。封建社會館陳列有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統一度量衡的有關文物和鐵制生產工具等。陳列品中還有許多典籍、契約、地圖、畫像、手札等,介紹了中國歷史上許多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經歷和成就。 中國歷史博物館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每年觀眾超過百萬人次。「中國古代文明展覽」曾赴義大利、南斯拉夫展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曾赴日本展出。 該館出版有《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中國歷史博物館》、《簡明中國歷史圖冊》、《中國古代史常識(專題部分)》、《中國歷史教學參考掛圖》(歷史地圖)、《中國近代史參考圖錄》等書著、圖錄。
記得採納啊
C. 歷史博物館有幾個展館介紹的是什麼
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南海學園。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0日前稱歷史內文物美術館,1958年起得美國亞容洲協會等資助,增建館舍,1961年畫廊正式落成啟用。現有館藏文物八萬余件,以出土文物為主,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袍服等類,均為1956年以來當局部門及社會各界捐贈。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將歷史文物宣揚到海外,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設有固定性館藏展覽、特展、一般性書畫及其它展覽,台灣島內外巡迴展覽,並設有機場畫廊。曾任館長有包遵彭、何浩天等。 現任館長為黃光男。
D. 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歷史博物館抄,指提供歷史、動態、文物藏品、文物照片和專業書籍介紹的博物館。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在中國大陸,歷史博物館有時也被認為是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稱,在台灣省台北市另有博物館名為「歷史博物館」。
E.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簡介
陝西歷史博物館(Shaanxi
History
Museum),是位於陝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專型博物館。籌建於屬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陝西歷史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藏品成為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是「4A」級旅遊
http://ke..com/view/753236.htm
F.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介紹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素有「給我一天,還你萬年」之稱。
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號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陝西省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因此西安也成為了全國十佳旅遊城市。
無論在博物館的建築、內部設施或陳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都堪稱中國博物館之最。這座由我國著名女建築師張錦秋設計的建築,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反映一個博大、輝煌的時代風貌,既體現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氣勢,又兼收並蓄傳統園林和民居的設計手法。主題建築整體採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創造了一個庄嚴、質朴、宏偉,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氛的現代空間環境。
這里館藏文物多達37萬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除了常規陳列外,館內還經常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G.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什麼介紹最好有文章的介紹的
陝西歷史博物館素有「給我一天,還你萬年」之稱。
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91號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陝西省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因此西安也成為了全國十佳旅遊城市。
無論在博物館的建築、內部設施或陳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都堪稱中國博物館之最。這座由我國著名女建築師張錦秋設計的建築,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反映一個博大、輝煌的時代風貌,既體現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氣勢,又兼收並蓄傳統園林和民居的設計手法。主題建築整體採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創造了一個庄嚴、質朴、宏偉,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氛的現代空間環境。
這里館藏文物多達37萬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除了常規陳列外,館內還經常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H. 山西博物館的介紹
山西博物院位於抄太原市濱河西襲路,直屬於山西省文物局,副廳級建制。博物院佔地面積168畝,建築面積51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0000平方米,庫區面積12000平方米。前身為山西省博物館,是我國建館時間較早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之一。山西博物院由主樓和四座角樓構成主體建築,主樓地上四層地下一層,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徵豐收吉祥;四座角樓分別為臨時展廳、多功能報告廳、文研樓和行政樓。博物院保藏了社會徵集、捐贈和出土文物共計10餘萬件,包括反映史前文化、夏文化、殷商北部的方國文化、晉文化、北朝民族融合文化、宋金戲曲文化、明清晉商文化的文物精品以及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文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珍貴文物。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它緊緊抓住山西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亮點」重點展示,並打破傳統陳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廣受贊譽的陳列風格。
謝謝
I. 陽曲縣為什麼被評為文化旅遊大縣
境內1處國家級、88處省市縣級文物
陽曲縣歷經初選、復選和大眾網路報紙投票的推選與專家評審。憑借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從三百多個候選旅遊縣市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
今年以來,山西省陽曲縣委、縣政府在全力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基地、新型工業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生態養老基地、全域旅遊示範地,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風氣正、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美麗陽曲的進程中,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重點工作和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原先旅遊產業十分薄弱的情況下高起點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先後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2500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陽曲縣始建於西漢,地處山西中部,扼守著山西省會太原的北大門,史稱「三晉首邑」,縣城距省城23公里。全縣總面積207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總面積的1/3,全縣轄4鎮6鄉117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15萬,其中農業人口11.4萬。
陽曲縣地理位置優越。境內北同蒲鐵路、1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大西高鐵縱貫南北,石太高速客運專線、太陽高速和314省道橫穿東西,特別是陽興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車,大幅縮短了陽曲與省城的空間距離,從太原到陽曲僅需20分鍾左右的車程。
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園區建設,網電、天然氣等工業基礎要素齊全,目前已形成以城晉驛為核心的總部園區、以東鋁為核心的小微企業創業園區、以大盂為核心的工業園區,成為太原民營區和高新區「異地拓展」的首選地、太原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在全省經濟普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陽曲縣域經濟逆勢上揚,「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5.98億元,增長9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23億元,增長14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91億元,增長287%;服務業增加值43.37億元,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7億元,增長113.1%。第一二三產比重達到15.8:53.6:30.6,服務業取得長足發展;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7.76億元,增長13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十一五」末的12105元增加到20160元,增長6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895元增加到7078元,增長81.7%。
陽曲縣文化底蘊濃厚,被命名為「中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全縣有文物保護單位57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唐朝被封為「汾陽王」的郭子儀、武則天時期兩度為相的狄仁傑以及傅山、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書寫者馬文蔚等眾
多歷史名人均出自本地,紅峗山、板寺山、小五台山山清水秀,青龍古鎮、狼孟故城、三軫古堡儒風古韻,天門關、石嶺關、赤塘關虎踞龍盤,懸泉寺、三藏寺、不二寺秘境通幽。
立足於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優勢,該縣祭出幾記旅遊業發展的重拳——
一是多方發力,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先後在省城太原舉辦了陽曲縣鄉村旅遊推介會暨旅遊項目招商會、陽曲縣旅遊推介暨項目招商會、陽曲縣首屆特色農產品展銷暨旅遊產品推介會,並利用「5·19中國旅遊日」在全縣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還邀請山西科技貝竹通有限公司對「就近陽曲縣,旅遊更方便」旅遊線路進行系列宣傳,由山西旅遊頻道、《發展導報》、山西新聞網、太原新聞網等媒體進行宣傳,在太原新聞廣播《龍城旅遊》欄目中播出「陽曲縣旅遊產業發展」專題節目,在太原電視台《天天美食》欄目宣傳了全縣主要旅遊點的美食和地方美食,在《山西工人報》、《太原日報》分別整版刊登了題為《晉陽首邑,魅力陽曲》、《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拓寬精準脫貧新途徑》,向外界展示了該縣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二是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並由北京九鼎創意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編制了《陽曲縣全域旅遊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已完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申報工作;在全縣成立了19家旅遊分公司,舉辦了業務培訓;對鄉村旅遊接待中心建設項目、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家客棧整合項目開始組織立項;在全縣計劃打造300戶扶貧客棧,運行模式是「縣旅遊總公司+鄉村分公司+貧困戶」,統一規劃,統一指導,統一包裝,統一投資,統一運行;完成了吉祥崗灣10戶扶貧客棧及吉家崗、店子底旅遊扶貧廁所4座,國慶節已對外開放,收益良好,每戶最低收入1800元。
三是推進了山西綠色動力有限公司投資10.5個億的北小店旅遊文化體育項目,編制了規劃、可研,啟動了立項工作。
四是推進了投資3個億的兒童嘉年華項目,已成立了項目指揮部,正編制規劃和注冊公司。
五是全縣10個鄉鎮在今年國慶期間均分別成功舉辦了旅遊推介會,推出6條旅遊線路:青龍古鎮-三郎洞、三藏寺-西門庄園-青龍古鎮、阪寺山-青草坡鄉村莊園-青龍古鎮、紅峗山-東黃水鎮吉家崗(吉祥港灣)-青龍古
鎮、青龍古鎮-宏旺農庄-大美楊興、卧龍灣生態園-店子底-青龍古鎮。
目前,陽曲縣共建成1個國家4A級旅遊景點、1個「全國休閑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市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山西最美鄉村」和75戶「農家樂」鄉村旅遊接待點、8家旅遊社門市部及20餘處成型景點,包括青龍古鎮、陽曲歷史博物館、阪寺山、安陽山莊、宏旺生態、青草坡鄉村莊園、西門庄園、香檳壹號、卧龍灣生態觀光園、嘉豪山莊、龍王溝生態園、汾河二庫、懸泉寺、吉家崗、店子底等。其中,青龍古鎮被評為「全國傳統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銳景區」,青草坡鄉村莊園被評為國家級「旅遊示範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嘉豪山莊、香檳壹號為市級」「農業旅遊示範點」,陽曲賓館被命名為「三星級賓館飯店」。
陽曲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勇介紹,該縣已經確立了「產業圍繞旅遊轉、產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十三五」期間,將瞄準「打造省城北花園」目標,圍繞「黃土風情游」、「名鎮古村游」、「戶外騎行游」、「美麗鄉村游」、「宗教文化游」、「經典紅色游」,依託區位交通、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資源稟賦,不斷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推進旅遊品牌創建,實現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特別是要以鄉村旅遊為脫貧攻堅重要產業,以成功入選「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為契機,以楊興河文化旅遊綜合產業帶為龍頭,以青龍古鎮、華夏文明主題公園為旗艦,以紅峗山、懸泉寺、阪寺山、三郎洞等精品線路為支撐,以青草坡鄉村莊園、龍王溝生態園、卧龍灣生態園、西門庄園、香檳壹號等生態農庄為基礎,以鋪天蓋地、星羅棋布的農家樂、扶貧客棧為輻射,傾力打造「一帶、兩線、六區、多點」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形成太原北部重要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促進全縣新型業態整合發展。到2020年,全縣計劃發展30個宜居宜業宜游鄉村、300戶農家樂院落,同時抓好旅遊產品包裝,啟動「互聯網+旅遊」宣傳模式,著力打造促進旅遊業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推進旅遊產業開發與升級,努力使遊客人數達到500萬人,旅遊總收入突破1.5億元,解決周邊剩餘勞動力3000餘人,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使鄉村旅遊成為全縣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