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文家市歷史事件

文家市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4 21:41:52

『壹』 文家市決策的過程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但很快遭到失敗。9月17日,毛澤東下令各團向瀏陽文家市回撤退,決定在文家市裡仁學答校會師。9月19日,各路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到達文家市集中。毛澤東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討論部隊的行動方向問題。

他在會上正確地分析了敵強我弱和工農革命軍面臨的嚴重形勢,主張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部隊沿羅霄山脈南下,在農村實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會議否定余灑度「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9月20日,工農革命軍1500餘人集合在里仁學校草坪,毛澤東大手一揮「我們要改變方向,上山去。」部隊開始向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轉移。

(1)文家市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歸納:

在中共歷史上工作中心曾經發生過三次轉移,分別是:

第一次: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文家市決策)

第二次: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七屆二中全會或西柏坡會議)

第三次:工作中心由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十一屆三中全會)

『貳』 秋收起義中的文家市決策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在這重新制定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史稱文家市決策,在轉移的過程中進行了有名的三灣改編,這樣就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第二年,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此後,進入了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叄』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的籌建歷史

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會師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4日,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一里仁學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瀏陽縣人民委員會派李海量同志負責會師舊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1964年10月21曰,湖南省文化第一次撥款6200元,維修里仁學校。
1965年2月15日,在維修舊址中發現舊址牆頭石灰壁內原蘇維埃革命標語六處。
1966年4月,文家市區公所下文成立: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簡稱「文管會」並肩用印章。
1967年7月25曰,文家市區武裝部印發「關於保護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一一里仁學校的通告」,原里仁學校從會師舊址內搬遷至新里仁學校。
1969年1月1日,湘潭地區革命委員會發出成立「毛主席文家市革命活動紀念地建設指揮部」的通知,同時啟用印章; 隨後,省委書記華國鋒,省委副書記,省軍區司令員李振軍來文家市考察紀念館建設定點。
1969年3月9日,召開紀念館工程敬建動工誓師大會。
1969年4月18曰,湖南省委傳達中央文革批示「紀念工建設工程全部停工。並將原「毛主席在文家市革命活動紀念地建設指揮部」改為「毛主席革命紀念地文家市建設辦公室」,簡稱「紀建辦」。
1971年1 1月19曰,瀏陽縣革命委員會,瀏革發(71)80文件通知: 「毛主席革命紀念地文家市建設辦公室改名為「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
1972年,郭沫若同志為本館題寫館名。
1973年,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夫人來館參觀。
1974年1月1日起,湖南省委通知本館正式向國內外開放。同年接待國家副總理陳永貴以及郭鳳蓮一行來館參觀。
1976年11月省委宣傳部批復會師舊址戰土廚房,食堂復原陳列。
1977年5月,動工修建會師舊址圍牆,改建招待所。
1978年10月,上級撥款6萬元,維修舊址,次年11月維修結束。
1982年,省文物局撥款2萬元,維修前委會舊址,對標語巷牆頭標語進行防潮防脫落保護。
1983年5月「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改名為「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
目前,該館已經啟動擴建工程。2015年,秋收起義文家市紀念地將形成旅遊服務區、會師紀念區、風貌協調區與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三區一基地」的空間結構。擴建後的紀念館,將特別重視與遊客互動。比如,在「文家市大捷」項目中,遊客可以親身體驗戰士、醫生、軍需員等部隊不同角色所承擔的任務和職責。
擴建後,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面積將達300畝,比現在擴大15倍。

『肆』 在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在文家市作出了中國歷史具有深遠影響的決策,被稱之為「文家市決策」,你知道它的主

內容:放棄進攻敵人力量強大的城市地區;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原版因:中國共產黨建立時權間不長,自身實力弱小,不足以和力量強大的國民黨抗衡,如果硬碰硬,最終可能導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全軍覆沒;而中國農村國民黨的勢力薄弱,而佔中國人口多數的廣大農民在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下,革命的要求高,便於組織和調動。
影響:文家市決策促成了井岡山根據地的誕生,並最終促使黨走上了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

『伍』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的歷史沿革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創辦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名文華書院,原為一所古版老書權院。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為里仁學校。
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1964年,瀏陽市人民政府組織人員收集文物資料並派專職人員具體保護維修里仁學校。
1966年,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對外開放。
1968年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多次維修。
1977年,在舊址西側新建秋收起義紀念館,陳列大量有關秋收起義的史料,並負責舊址的保護。
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在舊址進行了毛澤東生平展覽。
2002年,舊址和紀念館實施了全面的維修和陳改版,運用聲、光、電、雕塑、繪畫、多媒體等多種現代成列手法,將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向觀眾進行了全新的展示。

『陸』 文家市的歷史傳說

相傳明代年間文姓聚居於此,逐步形成圩場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1995年撤區並鄉,轄原文家市區的文家市鎮和岩前鄉,鎮政府駐地為文家市集鎮。
藺相如的後代們
藺氏宗祠位於玉泉村泉塘組,S310省道旁邊,剛剛被列為長沙市第六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村民自稱藺相如的後代,藺代洪是藺相如九十代孫,他送給我一套《藺相如家譜》,洋洋灑灑四大卷,記錄著他們的祖先與後輩們遷徙繁衍的軌跡。在藺氏宗祠中廳大樑上高懸一塊「德妣相如」的大匾,是由清代李鴻章題贈一位叫藺樹釧的將軍。牆上有《藺相如頌歌》的歌詞曲譜,還有《藺氏家訓》,雲:「培植心田品行端正破除迷信奮志芸窗勤勞創業切忌游盪扶貧幫困和睦鄰鄉禁止賭博嚴懲竊攘爭訟酗酒四時謹防婚姻隨緣恩愛情長孝順父母教子有方」。玉泉村村支書藺玉根介紹說,這六十四字家訓,是他們宗祠所屬兩萬多名族人立身行事的准則,幾十年來沒有發生過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在社會治理中,宗族的力量發揮積極正面的作用。比如碰到田土山水和交通事故等農村常見的矛盾糾紛,只要族長出面做工作,當事人一般都會顧及家族體面,不會斤斤計較,最後都和諧化解。文家市面積只有148平方公里,但有祠堂(包括支祠堂)一百多座,這在周邊地區極為罕見,許多建築都有一兩百年的歷史,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冬至祭祖,清明掃墓,已成為他們這里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其中冬至祭祀活動沿用古禮,形式和內容和祭孔相似。人們在祭祀典禮上追念祖德,表彰先進,淳化心靈,凝聚人心。

『柒』 文家市的革命歷史

概括
1927年9月1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三團會師文家市,前委和師部駐扎在里仁學校。當晚,在里仁學校後棟教室,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果斷的否定了繼續攻打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保存和蓄積革命力量。從此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歷史
文家市人民歷來有熱愛祖國、心憂天下之傳統,早在19世紀初,即有陳紹休、陳紹常等走出山區看世界,遠赴長沙乃至漂流法國等地求學,並參加了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的新民學會,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1917年,陳紹休等邀請毛澤東來到文家市作社會調查,從此,文家市便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大革命時期,文家市人民積極支援北伐斗爭,文家市子弟踴躍參加北伐軍,其中不少人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9月19號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進行了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會師」,擎起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面紅旗,並從這里走向井岡山,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劃時代的革命道路,邁出了中國革命成功關鍵的第一步。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領一軍團來到文家市,並在高升嶺、九峰寺等地巧妙設伏,全殲白匪戴斗垣旅,敵軍上自旅長下至馬夫一個也沒跑掉。取得了紅一軍團戰史上第一次全殲敵人一個整旅的輝煌戰線。「文家市大捷」成為我黨、我軍初建時期毛澤東軍事天才的一次重大實踐,為紅一方面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文家市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出了成百上千的優秀兒女,涌現出了孫發力、陳紹常、陳紹休以及瀏南紅軍游擊隊隊長藺常璋等著名革命先烈。從這里走出的楊勇以其英勇善戰而成為我黨我軍著名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黨的總書記的胡耀邦也曾在文家市就讀,並在文家市共產黨員陳世喬等的教育、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至今仍保存在劉家祠堂、河口大屋等地的大量紅軍標語和傳唱在民間的《春鑼詞》等即是當年文家市轟轟烈烈革命斗爭的歷史見證。 文家市,瀏陽市南部地處湘贛邊界的一個小鎮,距省城長沙100多公里。喜愛自駕游的人們,從長沙開車至此僅需2個多小時。
「走進黨史事件紀念地」記者5月9日來到文家市,翻閱這幅血與火的歷史畫卷,觸摸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在這里,亮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紅旗
這個叫做「市」的小鎮,相傳明代開始文姓聚居於此,逐步形成墟場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曾3次來過文家市的青年毛澤東,因母親姓文,把這個親切而溫暖的地方,稱為自己的「外婆」家。
與一些知名的紅色景點比,文家市秋收起義會師紀念館少了幾分人頭攢動的熱鬧,多了一份略顯冷清的寧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每年來的參觀者並不是太多,跟其在外面響亮的名頭比,顯得有些不符。
但看現在的情形,你無法想像時間回溯到84年前,這里曾經聲震全國!
1927年9月9日,34歲的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槍炮震天,旌旗獵獵。起義部隊一鼓作氣向西挺進,目標直取省城長沙。
部隊途中受挫,前委會只得臨時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
9月19日,3路起義部隊集結文家市。在這里,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鮮艷的鐮刀鐵錘紅旗!
當晚,前敵委員會在里仁學校召開會議,作出了一個事關中國革命前途的重大決定:根據敵強我弱的情勢,改變攻打長沙計劃,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地。
自此,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明大道。這里,也成了中國革命的戰略轉折點。文家市點燃的「星星之火」,最終在全國形成了「燎原之勢」。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走進紀念館的大廳右側,毛澤東這首《西江月﹒秋收起義》頓時躍入眼簾。一段血與火的歷史,在革命浪漫主義詩人的筆下,演繹得那樣氣勢磅礴與盪氣回腸。
文家市會師舊址就在紀念館邊的里仁學校。
學校建於1841年。初名為文華書院,1912年更名為里仁學校。盡管經歷了100多年風雨剝蝕,但在我們眼中仍然氣勢不改。
據里仁學校校志記載,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張國燾、羅章龍等曾在這里執教。1926年,校長陳世喬在這里建立了文家市第一個共產黨支部,領導當地的革命斗爭……
現在的里仁學校經過了翻修,外觀整潔氣派。校門口還可見到那個年代留下來的一些標語,大多寫於1927年到1930年間。「建立工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紅軍萬歲」……今天,仍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年此地的風雲際會。
那一晚,紅色火焰避免了被撲滅的命運
大成殿,是里仁學校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單元。
殿內孔子牌位居於其中,讓人嗅到一縷來自歷史深處的書香。
但是,里仁學校令人矚目,並非僅僅緣於此。
記者隨著講解員穿過幾道門,進入一個有些隱蔽的小院里。4間房子一線排開,從外到里,依次住過楊立三、毛澤東、盧德銘、余灑度等秋收起義的指揮員和參與者。
小院天井裡有一棵石榴樹。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這棵石榴樹100多年來只開花,不結果;唯獨毛澤東辭世的1976年,結了一個拳頭大果子。
傳說聽起來總給人以神秘之感,不過卻遠遠抵不過歷史歲月的動人傳奇。
1927年,9月19日晚,在里仁學校後棟的一間教室里,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決定秋收起義部隊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
會議一開始,大家就圍繞起義10天來的戰斗情況,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了。在討論下一步「全軍進軍的方向」這一中心議題時,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師長余灑度與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意見完全不一致。余灑度認為應繼續攻打長沙。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革命暫時處於低潮的形勢後認為,再攻打反動力量強大的省城長沙,無疑是「雞蛋碰石頭」。他力主實施戰略退卻,退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退到湘粵贛3省邊境去,堅持農村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經過耐心說服,毛澤東主張得到了總指揮盧德銘等大多數前委委員的支持。
對於當晚爭論的結果,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中國革命由此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發展道路。
弱小的紅色火焰,在那一晚避免了被撲滅的命運!
海倫·斯諾是首位訪問文家市會師舊址的外國記者。她寫道: 「在文家市這所學校里,人們能感覺到深邃的毛澤東神話。正是在湖南瀏陽這所古老的宗祠里,毛澤東於1927年召集了一千名英勇青少年,把他們武裝起來,他們的武器主要是紅纓槍和紅色思想。這個會議投票通過繼續蔑視一切上帝、所有的地主、所有的反革命勢力——向客家人聚居的綠林——井岡山根據地進軍。」
盡管研究者認為這段話存在著幾處顯而易見的錯誤,但她對中國革命發展道路戰略性轉折的描述,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1927年9月20日,嘹亮的軍號聲將1500多名工農革命軍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學校的操場上。毛澤東站在操坪前的台階上,面對著工農革命軍戰士大聲說:這次秋收起義雖然受了一點挫折,但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反動派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團結得緊,繼續勇敢地戰斗,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講到這里,毛澤東打了個比喻:「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但只要我們團結緊、打仗勇,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的!」
中國有句老話,萬事開頭難,要革命就不能怕困難,只要我們咬咬牙,挺過這一關,革命總有出頭的一天!
說到這里,戰士們拚命地鼓起了巴掌,一股籠罩在這支隊伍頭上的迷霧霎時被吹散。
如今93歲的文家市居民張榮甫,那時還是個不到10歲的孩子。
老人回憶,1927年9月20日上午,秋收起義部隊的戰士在里仁學校操坪集合,「他們幾乎把草坪都站滿了,毛澤東身著普通老藍布農民服裝,打著綁腿,腳穿草鞋,站在操坪前的台階上講話。」我可是從門縫中擠進去聽的。「
其實,還有兩個10歲的學生伢子與夥伴們趴在操坪院子的牆頭上,也看到了這難忘的一幕,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帶著濃重湘潭口音的激情動員。
這兩個細伢子,一個就是後來擔任過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另一個就是英勇善戰的開國上將楊勇。
這應該不是後人演繹的一段傳奇。除正式出版的黨史研究資料有這一記載外,還有更有說服力的佐證材料。
胡耀邦、楊勇,這兩個表兄弟當時就在里仁學校上學。
2008年,紀念館工作人員在江西發現了一張珍貴的照片——1929年裡仁學校學生集體照。學生正是坐在秋收起義部隊召開動員大會的那個操坪里。其中,一個坐在中間穿白衣服的小男孩,就是14歲的胡耀邦;他身邊穿著黑色衣服的個頭稍高的小男孩,就是楊勇。
里仁學校的操坪,是一塊四五百平方米的草地,鬱郁青青。文家市鎮初一學生劉海燕,自小生活在文家市鎮,她對里仁學校由好奇到想了解,由了解到想親近。當記者問起海燕對里仁學校發生的什麼事情印象最深時,小姑娘脫口而出:「胡耀邦求學和毛主席講小石子砸爛大水缸的故事。」
文家市,一個在中國革命史上註定是要濃墨重彩書寫一筆的小鎮。
據紀念館館長譚慶啟介紹,在1930年的文家市大捷遺址的高升嶺上,當年工農革命軍挖掘的戰壕依然完整存在,繞著山頭足足有好幾圈;楊勇故居等革命遺址也保存完好;《秋收起義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他們,都在訴說著這個小鎮的歷史榮光。
今天的文家市也在繼續講述著動人的傳奇。昔日革命老區,已一躍為經濟強鎮,2005年財稅收入就已過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過億元鄉鎮,在全國革命老區首樹「億元鄉鎮」的紅色標桿,至2010年,財政收入已連續10年領跑瀏陽市各鄉鎮。
邊陲小鎮,在書寫著新的歷史!

『捌』 與三灣,文家市有關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三灣改編

『玖』 文家市歷史

看是不是這個內?容
http://www.sortol.com/knowledge/310/.html

『拾』 文家市的風土人情

文家市地處吳楚邊界,其民間文化博採了吳楚文化之長,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有戲專劇、山歌屬、春鑼、武術等。其中比較出名的為戲劇。文家市的戲劇主要劇種為採茶戲,表演形式通常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男的手拿扁擔、鋤頭等勞動工具,女的手持花扇、竹籃、雨傘、茶具等,邊歌邊唱,演唱的內容是茶農勞動的全過程,從種茶、採茶、到制茶和賣茶,有時還穿插民間傳說、故事等,融匯了其他民歌和舞蹈語匯,表演者有時也增加到數人至十多人,伴奏樂器有二胡、笛子、嗩吶和大鑼、大鈸等,演出時間主要在正月間,元宵節是高潮,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清末民初,新劇種話劇也在文家市萌芽。教育界名士彭芝蓀善醫會畫,更喜操琴弄笛唱戲曲。辛亥革命成功後,他從上海看到了國外剛傳來的新劇(話劇)後,為之傾倒,悉心請教,回來後就聚友成立戲社,邀曾羽丞、曾省三、楊富襄及族弟彭少龍等十多人參加,在家中搭台唱戲,自娛自樂地唱開來,後來發展為為文家市化狀演出團,在瀏陽播下了話劇的種子,揭開了話劇在瀏陽演出的序幕。

閱讀全文

與文家市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