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了解二戰歷史的朋友,在1938年11月的德國反猶太人的水晶之夜的行動中,那天晚上猶太人的傷亡情
事件中遇害的猶太人數目是不確定的,估計有91人死亡。大約3萬名16歲至60歲的猶太男子在自回己家裡答被捕,送往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估計死於集中營的,大約有2,000-2,500人,多數人在3個月內被釋放,但他們必須離開德國。事件之後,大約有10,000 個孩子被迫離開了父母和家庭,多數去了英國,只有1000人能再與父母重聚。
❷ 二戰時稱得上軍事家的有那幾位
1、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公歷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1.18),。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指揮了莫斯科會戰、列寧格勒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第聶伯河會戰、柏林會戰等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民族英雄。
2、埃爾溫·隆美爾(1891.11.15--1944.10.14)成名與北非,他率領非洲軍團與數倍於己的盟軍作戰,並取得了令人絢目的勝利,被譽為「沙漠之狐」,攻佔英軍北非要塞圖卜魯格後,晉升元帥軍銜。敗退於阿拉曼戰役後,被召回歐洲出任B集團軍群總司令,率部在西線與美英聯軍作戰。隆美爾元帥善於以裝甲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深入穿插,唯一的缺陷就是在大兵團作戰中沒有顯露出應有的才華,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相當優秀的軍事統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又鑒於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愛將,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稱為「二戰縱火犯」。在鐵血有很多戰友對其頂禮膜拜,也有很多人對其不屑一顧。這其實不奇怪,因為隆美爾本身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
3、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1887-1973),德國軍事家,德國陸軍元帥,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制定並指揮了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他個人提出閃擊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完成了史上最詭異的奇襲。蘇德戰爭爆發,率第56裝甲軍擔任北方集團軍群先鋒,隨後調任第11集團軍司令,轉戰克里米亞半島,攻陷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兩戰俘虜蘇軍43萬餘人,旋即晉升元帥軍銜,任頓河集團軍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幾乎憑借個人之力在東線與蘇軍作戰,戰功卓著,延緩了德國的滅亡,後因與希特勒戰略不一致被解職。曼施坦因元帥擅於指揮裝甲部隊大兵團作戰,性格堅韌,目光遠大,精於奇襲和強攻,是西方軍事專家公認的德國軍隊中最優秀的統帥,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他們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同時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也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如此,加上他們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4、伯納德·勞·蒙哥馬利(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地區率部與德、意軍隊激戰,挫敗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從而扭轉了北非的戰局。他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1943年,參加攻佔西西里和登陸義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蒙哥馬利生前曾幾次會見毛澤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講,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當中的聲威。
5、切斯特·威廉·尼米茲(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美國海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及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指揮美軍及盟軍對抗日軍進攻及其後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是美國最後一名逝世的海軍五星上將。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6、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古德里安的閃電戰,裝甲集群,不到一個月就滅了波蘭。一個月多就滅了法國,敦刻爾克大撤退要不是希特勒吃驚閃電戰的速度,以為有詐,不讓進攻,那33萬英法聯軍早就讓他給滅了。進攻法國時,他曾說「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放下武器從道路上滾開,免得擋路」。他是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關於裝甲兵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及閃電戰的戰術思想在德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論付諸實踐,所以,他有德國裝甲兵之父及閃擊英雄之稱。古德里安的理論在他所著的回憶錄《閃擊英雄》一書中有如下的敘述:「1929年我已確信,坦克單獨行動或協同步兵行動都不能取得決定性的成果。
7、阿爾貝特·凱瑟林元帥(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德國空軍元帥,南線、西線德軍總司令。凱瑟林元帥二戰初期任第1航空隊司令並進攻波蘭,不久任第2航空隊司令,轉戰比利時、法國、大不列顛,1040年7月,因戰功顯著越級晉升元帥軍銜。蘇德戰爭爆發,他率第2航空隊參加閃擊蘇聯,對中路集團軍群的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不久升任德軍南線總司令,一個空軍元帥擔任戰線總司令是極其少見的,他在義大利組織防禦,成功遏止盟軍攻勢長達一年之久,直接導致盟軍不得不選擇從諾曼底登陸。安奇奧抗登陸戰、古斯塔夫防禦戰是其經典之作。戰後他在義大利的對手亞歷山大元帥專門寫信要求紐論堡不要審判他,一個空軍統帥能得到敵人陸軍元帥的尊重,不敢說絕後,至少是空前的,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陸軍和空軍兩者精通的優秀統帥。
8、哈羅德·亞歷山大(1891—1969),英國元帥。二戰爆發時擔任英軍第1步兵師師長,敦克爾刻大撤退中初次顯露頭角,升任第1軍軍長,在德軍的保衛下,沉著應戰,節節抵抗,順利組織大批英軍撤回大不列顛。不久升任英軍遠東戰區司令,策劃指揮了阿拉曼戰役、突尼西亞戰役。北非勝利之後,出任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率部進行西西里戰役和義大利戰役,直接導致義大利無條件投降。亞歷山大元帥是英軍中少有的幾個優秀統帥之一。因指揮突尼西亞戰役獲勝而被封為「突尼西亞的亞歷山大勛爵」。
9、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 羅科索夫斯基在蘇德戰爭中顯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先後參加了斯摩棱斯克交戰(1941),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東普魯士、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諸戰役。在莫斯科會戰中,羅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以縱深反坦克防禦,高度積極而機動地對付敵人的坦克突擊;反攻時,為擴張戰果,在集團軍內建立2個快速集群,把正面突擊同迂迴包圍巧妙結合起來。他在准備和實施戰役時,創造性地運用蘇聯軍事學術的重要原則,果斷地集中兵力兵器於主要突擊方向,大膽地機動預備隊,始終顧及敵人的強弱兩個方面,擯棄作戰中的陳規舊套。羅科索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會戰時,他在反攻階段,協同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部隊,突破敵人防禦,後又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地帶包圍敵集團33萬人,並於1943年初率頓河方面軍部隊殲滅這一集團。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他指揮中央方面軍在抗擊德軍進攻和在爾後反攻中粉碎敵奧廖爾集團作戰中,顯示了軍事藝術。他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組織實施的1943年7月5日的炮火反准備,以及同年8月底方面軍實施兵力兵器由謝夫斯克向格盧霍夫方向的機動。1944年在「巴格拉季昂」戰役中,羅科索夫斯基又定下的具有獨創的決心,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部隊實施兩次強大的向心突擊,並以輝煌的勝利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1945年在東普魯士、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諸戰役中,羅科索夫斯基為切斷和粉碎敵強大的戰役戰略集團而不斷增強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突擊力量,這些作戰已成為他在衛國戰爭時期的光輝範例。
10、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1900.—1976),蘇聯軍事家,二戰蘇軍空軍總司令,蘇聯空軍第一個元帥,第一個主帥,兩次蘇聯英雄(1945.4.17,1945.9.8),世界上最出色的戰術空軍指揮官之一。諾維科夫空軍主帥,二戰蘇聯空軍最高司令,他重建了大戰初期幾乎被毀掉的蘇聯空軍,使之成為一支高效率的打擊力量。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三次榮獲列寧勛章。衛國戰爭初期,任北方面軍空軍司令。他具有良好的軍事素養和很強的組織能力,善於領導方面軍航空兵的戰斗活動。所領導的方面軍航空兵飛行員在列寧格勒作戰中,表現出高超的技能和無比的勇敢精神。1942—1943年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主管空軍。1943年5月至戰爭結束任蘇軍空軍司令。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解放北高加索、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波蘭諸戰役中,在強攻柯尼斯堡作戰及柏林戰役和粉碎日本關東軍作戰中,作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代表,成功地協調了數個方面軍的航空兵的戰斗行動。
11、山本五十六元帥(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日本帝國海軍軍官,第26及27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策劃了偷襲珍珠港的著名戰役,發動太平洋戰爭。戰死時為海軍大將軍銜,死後被追贈元帥稱號。
12、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880年12月31日 - 1959年10月16日),美國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他於1901年畢業於弗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任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1933年上任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❸ 一個二戰前後的義大利哲學教育家,是誰有什麼事跡急!
克羅奇的美學思想和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學說在全世界知識界產生過廣泛影響。他生活的年代不是像其他哲學家那麼遙遠,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他還健在。一八六六年他出生在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和撰寫新科學的另一位義大利著名美學家維科是同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以大無畏的勇氣,發表反法西斯宣言,旗幟鮮明地反對墨索里尼政權,因而被撤掉教育部長的職務,這和另一位德國學者哲學家存在與時間的作者海德格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與國家社會黨沆瀣一氣,在希特勒上台後繼續當他的大學校長和教授,寫他的哲學著作,可是歷史污點卻始終如影隨形,至今難以抹掉。
克羅齊在哲學上被認為屬於新黑格爾派,他曾研究過推崇黑格爾辨證法思想,當年是青年黑格爾派的馬克思所寫的哲學著作,三十歲以前他熱衷於馬克思主義學說,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了解黑格爾,但是後來他感覺馬克思學說工具主義太重,因此對馬克思持批評態度。在美學領域克羅齊堅持直覺即表現和形像思維,接受和發展了維科的學說。克羅齊著述豐富,出版過美學,邏輯學和實踐活動的哲學等著作。勤奮的中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早年翻譯出版了中文版美學一書。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國學術界的美學論戰和學術討論,多以大批判的態度指斥克羅齊美學思想,話語文字間硝煙彌漫火葯味很濃,缺少平心靜氣的公平態度,論題因而被曲解,目標因而被偷換,學術討論慌腔走板,不得要領。試想至今對什麼是美都沒有一個普遍共識的定義,何以強求某一學派窮盡真理?可以說任何美學理論和學說在實踐中都不是也不可能成為機械工程的三視圖和說明書,也不是現成的計算公式,因為生活中永遠不會有一套現成完整美學理論解決每一個個人對美的具體感受,這種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因而對美學家的學說只能採取對待美術博物館講解員的態度,當講到應當如何欣賞某一幅畫的時候,只能姑且聽之。這就是說,康德也好,黑格爾也罷,他們的美學思想對我們來說僅僅是參考而已。畫美人肖像並不必然從眼睛開始落筆,先畫嘴角也可以,大膽落筆,小心收拾,殊途同歸。不然的話,為什麼一部美學史非要把古今所有美學思想流派都羅列出來呢?這種說法不是懷疑論,而是科學上講的模糊理論和測不定原理在藝術哲學方面的應用。如此看來就沒有必要說克羅齊的美學思想是帝國主義時期的頹廢哲學表現。因為國內學術討論中誤讀和錯誤解識人雲亦雲居多,既不懂義大利語,又沒有閱讀克羅齊全部哲學和文學理論著作,只有一本朱光潛美學原理譯本。
克羅奇晚年對其觀點也有反思和修正,正像維根斯坦後來改變早年一些看法一樣。過去中國教科書一直以蘇聯的官方意識形態作為藍本,政治上採取所謂一邊倒政策,在視覺造型藝術方面印象派以後的所有西方現代藝術流派被戴上帝國主義頹廢藝術的帽子。現在的情形是蘇聯已經解體,因為它剝奪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違背人性和自然本性,早就喪失了存在的理由,而所謂頹廢的現代和當代藝術作為藝術家們調色板和筆下的共同語言,在全世界范圍內生機勃勃開花結果。
克羅齊分析精神現象的哲學和美學書籍繼續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出版。黑格爾寫過一部精神現象學,後來胡塞爾的理論被稱為現象學,他的學生海德格和法國哲學家薩特的學說被稱作存在主義哲學。克羅齊也從研究精神活動開始。他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哲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他認為精神活動分為認識和實踐,前者從直覺開始到概念形成終止,後者從經濟活動開始到道德活動為止,美與不美和直覺有關,善與惡和道德相聯。克羅齊認為直覺就是表現就是藝術,任何人都有直覺,任何人都可以是藝術家。藝術活動不是精神貴族和少數人的專利。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人都可以閱讀小說觀賞戲劇參觀美展對藝術品欣賞品評的道理。這種基本能力是與創造心靈的溝通。藝術包括創造和鑒賞統一的兩個方面,創造力不同凡響是因為鑒賞力高超,兩者互為因果。這些說法在西方達達派的現代藝術實踐和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廣泛接受和發展得到印證。尤其是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都是直覺表現主觀情感,表達一瞬間的靈感和意念,所謂提筆畫竹,意在筆先,事實上一部分藝術家對復雜技能的掌握,完全是專業訓練的結果,就是我們說的下了真功夫和浸淫其間的結果。譬如一個人畫油畫和另一個人畫油畫,作品的差別是兩個人的差別,而不是人與神的差別。只要執著進取任何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大藝術家大文學家大科學家,所謂進我所進也止我所止也,天才並沒有長著三頭六臂。人們離不開直覺也就離不開藝術活動,人既是人就必有幾分是藝術家,克羅齊認為普通人和大藝術家之間只有量的差別,沒有本質區分,因為都用直覺。人天生是詩人,捻斷數根須,方得一句詩,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靈感。如果人類中一小部分人是藝術家,而大部分人沒有同樣和類似藝術感覺和體驗,小部分藝術家的作品就不會被大部分人欣賞接受。曲高和寡與陽春白雪和者蓋寡的說法和美食中川菜粵菜菜系區別是針對不同地區口味是一個道理,這種差別是相對的,因為喜歡清淡的也會品嘗麻辣的,隨著見識的擴大和閱歷的增加,也可以從傳統概念中解放出來,欣賞新奇的現代藝術。過去康德把審美趣味或鑒賞力同天才對立起來,以為創造憑借天才,而欣賞只須鑒賞力。克羅齊破解了這一迷信,創造須借鑒賞力,鑒賞和審美過程也是再創造。下里巴人也可以欣賞陽春白雪,中國人也看得懂莎士比亞。不過克羅齊是這樣說的,要了解但丁,我們就必須把自己提高到但丁的水平。朱光潛認為這在美學思想發展史上是一個新的貢獻。
❹ 二戰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領袖都有誰(外國的)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 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43年,參加攻佔西西里和登陸義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蒙哥馬利生前曾幾次會見毛澤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講,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當中的聲威。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俄文: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2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被俄羅斯人民尊稱為「蘇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埃爾溫·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又鑒於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愛將,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稱為「二戰縱火犯」。在鐵血有很多戰友對其頂禮膜拜,也有很多人對其不屑一顧。這其實不奇怪,因為隆美爾本身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 山本五十六 日本帝國海軍軍官,第26及27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策劃了偷襲珍珠港的著名戰役,發動太平洋戰爭。戰死時為海軍大將軍銜,死後被追贈元帥稱號。後有多部影片描寫他的經歷。太平洋戰爭的標志性人物,日本海軍中最著名的提督,號稱太平洋之鷲 ,優秀的行政官僚,大膽的賭徒。航空制勝論的過渡性人物。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 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七十九歲)美國第34任總統(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美軍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他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是美國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美國著名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出生於阿肯色州(Arkansas)小石城(Little Rock)的陸軍軍營,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勛章。1903年,自西點軍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一百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後被任命為少尉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美軍第四十二師師長,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從軍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在西南太平洋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佔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944年,因為戰功卓著,晉升為五星上將。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GeorgeSmithPatton)(1885.11.11~1945.12.21),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SmithPatton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一軍人世家。1903年進入弗吉尼亞軍校。1904年進入西點軍校。在第一學年,巴頓因外語、數學成績 較差,留級一年。1909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作為J.J.潘興的副官參加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1917年隨美國遠征軍赴法參戰。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一個裝甲旅。1918年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1919年回國後在坦克訓練中心工作。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 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戰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 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美國著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1950)。1893年2月12日,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生於密蘇里州克拉克。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獲陸軍少尉銜。1918-1924年先後在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西點軍校任教,後在步兵學校、指揮和參謀學校進修。1934年畢業於華盛頓陸軍作戰學院。1939-1943年先後任作戰部助理部長、步兵學校校長、第28裝甲師師長、第二兵團司令兼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戰地顧問,曾參加北非戰役、西西里戰役。1944年任第1軍軍長,1945年升陸軍上將,同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曾在法、比、荷、盧、德作戰,1945-1947年任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局長。1948-1949年任陸軍參謀長。1950年升陸軍五星上將。1949-1953年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51年5月在國會就侵朝戰爭作證時,承認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1981年4月8日逝世。著有《一個士兵的故事》一書。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軍事家,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期間指揮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著名戰役,人稱「海上騎士」。1945年9月2日他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由於他戰功彪炳,對海軍有巨大貢獻,美國海軍將尼米茲去世後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高速公路:Nimitz Hwy。 尼米茲在海軍生涯初期,擔任過驅逐艦和潛艇指揮官,在指揮潛艇的實踐中,提出用柴油發動機代替汽油發動機的設想。經刻苦鑽研,他成為潛艇動力專家,晉升海軍少校軍銜。進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深造期間,尼米茲和同事們一起探索以航母為核心的圓形戰斗編隊,並在畢業後的實踐中加以完善。這種圓形戰斗編隊成為二戰期間美國標準的航空母艦編隊隊形。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後,他制定了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積小勝為大勝,重振美軍士氣的戰略方針。通過「珊瑚海之戰」、「中途島一役」的勝利,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面,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❺ 二戰著名人物 及事跡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卒於柏林。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三帝國元首兼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早年曾因暴動入獄,並在獄中寫下《我的奮斗》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並奧地利,反猶和獨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帝國大廈縱火案"打擊異己黨派。1934年8月1日德國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限的權力,並命令所有軍隊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即獨裁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執政期間的德國被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泥潭,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動性的群眾運動而獲得下層民眾的支持。 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極端民族保守主義的。他和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並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蘇聯等國家。 國內方面,他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在國內建立沖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於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德國以及其佔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它人種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戰爭方面,希特勒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空軍支援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當天夜裡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30日15時30分,希特勒夫婦雙雙自殺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
朱可夫(Zhukov,Georgy Konstantinovich),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1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的兩人之一。朱可夫生於卡盧加州斯特列爾科夫卡村一貧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學徒,並於1915年應召進入沙俄軍隊騎兵團。一戰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戰勇敢兩次獲得聖喬治十字勛章,並被提升為軍士。十月革命後他加入了布爾什維克。1918-1920年他參加了俄國國內戰爭。1923年朱可夫成為團長。1930年升為旅長。他是新的裝甲戰爭理論的熱心支持者,並且他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對紀律的嚴格要求也給他帶來了名氣。1937到1939年斯大林對軍隊進行了清洗,裝甲戰的倡導者圖哈切夫斯基被槍斃,其他很多軍事將領也入獄,朱可夫卻幸運的逃過了的清洗,並且繼續升職。關於這一情況,一般認為是朱可夫的騎兵背景幫助他逃過一劫,當時的蘇聯元帥中,騎兵出身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1938年日本軍隊在有蘇聯駐軍的蒙古國和日本扶植建立的滿洲國邊境製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邊境,組織對日軍事部署。1939年5月諾門罕戰役爆發,在朱可夫指揮下,蘇聯軍隊大量使用裝甲兵,進行閃電戰似的立體機動作戰,最終合圍日軍,取得勝利。這一戰役由於遠離歐洲主戰場,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這一戰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棄了北進的意圖,而將主要用兵方向定在東南亞,使得蘇聯在二戰中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朱可夫因在這次戰役中的傑出指揮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將軍銜,隨後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在總參謀長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務是提出防禦德國攻擊的計劃。隨著原蘇聯的秘密檔案的解密,某些歷史學家認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發制人的進攻德國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決了。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蘇軍潰敗。朱可夫簽署了要求蘇聯紅軍立即組織反擊的命令,但沒有效果。德軍長驅直入後,重點進攻基輔。朱可夫經過判斷,提出應該撤出基輔,避免被德軍合圍而引起更大損失。他的這一觀點和直率的性格使他與斯大林發生沖突,被任命為預備軍司令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總參謀長。朱可夫在預備軍司令員任上組織了葉利尼亞反擊戰穩定了當地的戰線。9月列寧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為大本營代表,前往列寧格勒,從此開始了他各地協調指揮的序幕,也因此被稱為「消防隊長」。朱可夫到達列寧格勒之後,通過自己堅強的意志帶動下屬,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進行重點防禦與反擊,穩定住了防線。10月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朱可夫調回莫斯科代替鐵木辛哥組織莫斯科保衛戰。12月保衛戰結束,德軍退出莫斯科周邊地區。1942年夏季,斯大林、鐵木辛哥不顧朱可夫反對,強行發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結果損失慘重,約50官兵被俘,德軍前出至頓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統帥,並作為大本營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線。一般認為他和華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劃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但也有研究者認為這段時間朱可夫主要策劃維亞濟馬方向的無果的攻擊行動,而在他的回憶錄中搶奪華西列夫斯基的功勞。1943年他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庫爾斯克戰役。而前線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則回憶說朱可夫並未參與庫爾斯克戰役的決策,他的作用被大大誇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組織了代號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1945年作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率軍攻克柏林,於5月8日深夜主持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並代表蘇聯簽字。戰後,由於戰功顯赫和自身性格的缺點,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駐德蘇軍司令,朱可夫就任蘇聯陸軍總司令。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責,被派到遠離莫斯科的敖德薩軍區任司令員,後來又貶到戰略位置更加次要的烏拉爾二級軍區任司令員。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隨即去世,所以無從證實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參與逮捕貝利亞的行動,因此成為國防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1956年朱可夫負責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計劃。1957年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布爾加寧等人發生矛盾,後者在主席團會議上要求赫魯曉夫辭職,赫魯曉夫要求召開黨中央全體會議。朱可夫支持赫魯曉夫,派軍用飛機將所有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並做了有力的發言指責莫洛托夫等人參與斯大林的清洗運動,從而鞏固了赫魯曉夫的位置。赫魯曉夫隨之感覺朱可夫的威脅,趁朱可夫出訪之機將他架空,在他回國後以「波拿巴主義者」的莫須有罪名——即圖哈切夫斯基冤案同一名稱的罪名——解除了朱可夫的國防部長職務。赫魯曉夫下台後,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閑居的朱可夫著有《回憶與思考》、《在保衛首都的戰斗中》、《庫爾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軍事著作,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許多著名戰役,並闡述他的軍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朱可夫在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獲得過四次蘇聯英雄稱號(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這在蘇聯歷史上僅有兩人(另一人是對勛章有執著狂的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同時也是獲得兩次勝利勛章的三個人之一(其他兩人是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還獲得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圖瓦共和國「共和國」勛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1969),榮譽武器1件,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
隆美爾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埃爾溫·隆美爾(1891-1944)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十一月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任警衛連連長。從1919年起,他歷任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等職。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師師長,參加了對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作戰經過作了詳細的日記,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後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依據。隆美爾出生在德國南部海登姆市一個中學校長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後從軍,入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連長,先後獲得3枚十字勛章。一戰後,歷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因著有《步兵進攻》一書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視。1938年調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曾陪同希待勒巡視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作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贈給《我的奮斗》一書。5~6月間,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裝甲第7師沖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時,接著是阿拉斯、索姆,最後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之為「魔鬼之師」。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義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里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的結論。於是他便改變「固守防線」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並被晉升為元帥。後來,德軍主力被牽制在蘇德戰場,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線,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停止進攻而在阿萊曼進行防守。1942年11月,隆美爾以其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萊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29輛坦克,終因寡不敵眾而慘遭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奉召回德國大本營。同年7月,調任駐北義大利的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陸軍「B」集團軍群在法國組織防禦,指揮抵抗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德國發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爾受到株連。1944年10月14日,由於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輛小轎車中服毒自盡,而對外宣布的消息,則是「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
丘吉爾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丘吉爾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是上世紀末英國的傑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里內閣的財政大臣。祖先的豐功偉績、父輩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榮耀和政治傳統,無疑對丘吉爾的一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他成長為英國一代名相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他們為丘吉爾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奮斗目標,也培育了他對祖國的歷史責任感,成為丘吉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業的強大驅動力。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面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他年輕時駐軍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裡有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歷史和哲學著作」。自那以後,丘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萊基、馬爾薩斯、達爾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人」。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發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195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一生中多次經歷的議員競選中,在議會的辯論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時刻,發表了許多富於技巧而且打動人心的演講,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准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S·席瓦茲院士在頒獎詞中還說,「丘吉爾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從未有過一位領袖人物能兩樣兼備而且如此傑出。」 的確,為丘吉爾樹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的不僅是他的作品和演講,而且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的光輝業績。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當選為議員,曾多次在內閣中擔任要職。他經歷了許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撓的努力,從不畏懼的鬥志戰勝艱難險阻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登上了光輝的頂峰,在英國處於歷史危機的嚴峻關頭,成為眾望所歸的政治領袖。連他政治上的對手也說:「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人們不能不喜歡他,他的才能與朝氣是無與倫比的。」在通向勝利的漫長歲月里,丘吉爾在其演講中多次發出戰斗到底的誓言,表達了英國人民的心聲。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丘吉爾在世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的集中象徵。《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還值得注意的是,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聯關系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贊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准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著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系。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
蒙哥馬利 1、伯納德·勞·蒙哥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出生在倫敦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的一個 牧師家庭。1901年 14歲時才正式上學,文化成績低劣,但體育成績極棒。1907年奇跡般地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 12月畢業後,加入了駐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團,當一名少尉排長。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曾負重傷,差點送命。1918年大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一級參謀。 1920年1月,蒙哥馬利跨進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大門,同年12月畢業後,參加過愛爾蘭戰爭。1926年1月,被調回參謀學院任教官。 1930年,陸軍部選派他擔任步兵教令的重編工作。1934年被任命為奎達參謀學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韋維爾的賞識。1938年 10月任駐巴勒斯坦第8師師長,參與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暴動,被晉升為少將。1939年8 月,調回國內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遠征軍第3師師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 3師隨同英遠征軍橫跨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1940年 5月,德軍閃擊西歐時,他與法、比軍隊並肩作戰,後被迫隨英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1941年先後任 第5軍、第12軍軍長。12月又升任東南軍區司令,負責選拔、調整、 培養各級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軍事素質。 1942年 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擊 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在英軍瀕臨崩潰之際,丘吉爾於 8月命他接任第 8集團軍司令,與隆美爾對陣。他臨危受命後,經過一段時間准備,於10~11月間向德軍發動了阿萊曼戰役,一舉擊潰隆美爾非洲軍團,扭轉了北非戰局。隨後,又揮師乘勝追擊,協同美軍將 德、意軍隊圍殲於突尼西亞。他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 1943年7月,他率英軍在西西里登陸。9~12月,協同美軍實施義大利戰役,進軍義大利半島。1944年1月,調任盟軍第 21集團軍群司令兼地面部隊司令,參與諾曼底登陸戰役的計劃制定工作。1944年6月,參與指揮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爾後,率英、加軍隊轉戰法、比、荷、德。同年 9月,晉升為陸軍元帥。1945年開始向德國北部腹地挺進,於 5月進入丹麥,並在那裡接受了駐德國西北部的全部德軍的投降。德國投降後,蒙哥馬利出任盟國管制委員會英方代表和盟軍聯合統帥部副統帥。1946~1948年,任英帝國總參謀長,封子爵。1948年任西歐聯盟常設防禦組織主席,1951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副總司令。1958年秋退休。1976年3月25日病逝於倫敦,終年89歲。 著有《蒙哥馬利回憶錄》等。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d Dan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國第34任總統,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在美軍歷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出生地:德克薩斯州丹尼森市逝世地:堪薩斯州葛底斯堡弗農山農場安葬地:堪薩斯州阿比林城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歐洲盟軍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美國第34屆總統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瑪麗·-吉瓦尼·杜德著作:《遠征歐洲》、《受命變革》、《締造和平》、《悠閑的話》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與他們見解不同得人都稱作共產黨的極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們其餘的人都是殘酷的貪財牟利之徒的極右分子。」
❻ 主角是德國二戰的歷史學家意外重生成為希特勒的小說
怎麼沒有重生到義大利的,當義大利元首踏德國拒美國抗蘇聯,這才是好小說
❼ 二戰對歷史有過貢獻的人有哪些
著名的記者有: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夫人海倫·斯諾、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萊、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哈里森·福爾曼、傑克,貝爾登、西奧多·懷特(自修德),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岡瑟·斯坦因,德國記者漢斯·希伯等。他們歷盡辛勞訪問延安和抗日根據地,忠實報道中國軍民抗戰 情況,揭露日寇的殘暴罪行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行徑,在國內外產生廣泛的影響。在華開展醫療活動的國際友人,有姓名和事跡可考者達38人。其中加拿大美國醫療隊有白求恩(加)、帕森斯(美)大夫和瓊·尤恩(加)護士;印度援華醫療隊有愛德華(隊長)、巴蘇華、柯盛華、木克華、卓克華(後木克華、卓克華較早回國);國際紅十字醫療隊,有德國的貝爾、白樂夫、顧泰爾、馬庫斯、王道,波蘭的傅拉都、戎格曼、甘理安及夫人、陶維德,奧地利的富華德、嚴斐德、肯特,羅馬尼亞的揚固、何讓道及夫人,捷克的何理格、基什,保加利亞的甘揚道,匈牙利的沈恩,蘇聯的何樂經,英國的高田宜等;單獨來華或已在中國就地參加醫療工作的有美國的馬海德,加拿大的布朗、麥克盧爾、哈利生,紐西蘭的霍爾,奧地利的傅萊,朝鮮的方禹館等人。他們或到前方診治傷病員,或協助訓練醫務人員,或參與籌設醫療機構,都在多方面做出頗大成績。
參加戰斗的包括戰斗員、指揮員及軍事觀察家等來到中國。在戰斗人員中,有以庫里申科為首的蘇聯志願飛行員大隊(連同技術人員700人,犧牲200人)(20),以羅伯特·山德爾、傑克·紐寇克為隊長的美軍駐華空軍人員(犧牲而有姓名可考者數十人);(21)在指揮人員中,有參加晉冀抗戰後被我軍授銜的原越南籍將領洪水,有美國政府派遣出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兼中緬、印美軍司令的史迪威;在軍事觀察人員中有抗戰時期來華的美軍陸戰隊的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有抗戰後期駐延安考察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多姆凱、戴維斯等。他們置身實際戰斗,或浴血奮戰,或擔任軍事指揮,或進行軍事觀察,對增加抗戰實力以及幫助國外了解中國共產黨。增強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協同作戰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❽ 二戰歷史中有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這樣的人嗎
你腦子沒事吧,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不就都是二戰的么?
❾ 法國二戰史學者亨利·米歇爾怎樣譯述中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作用
中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作用就是成功拖住了三分之二的日本帝國陸軍,大大減輕美國人壓力,並且在四川修建B29機場,供其B29早期轟炸日本本土。
❿ 二戰歷史上「十大罪人」有那幾位請便說說他們分別的罪行
東條英機、日本天皇、土原肥賢二、墨索里尼、希特勒、崗村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