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學難學嗎
現在想學什麼都簡單,但要學好都很難
答主大學歷史系小透明 說一點感受吧
大一大二入門,是混日子還是自己讀書,成績都沒太大影響,考前老師劃重點,點燈熬夜背一下就好了。大三大四才是真正拉開距離的時候,知識累積和努力程度跟成績是成正比的,雖然成績不是唯一的評判標准,但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學歷史學,成績高的不一定學的好,但沒有深厚的積累和獨到的見解,分數一定不會高。
咳,有點偏題,說回歷史學
學歷史就像繪畫,靠大量積累。一個練手上的功夫,一個練閱讀力、理解力、概括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基於歷史的客觀的世界觀,使人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世界和人類社會。
可以說,歷史學不僅是研究歷史事件的學科,更是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
說的有點太空了,其實平常具體學習上升不到這個高度的,不可能看到一個事件就說,它對人類對世界有什麼影響。這只是個大方向
歷史說難不難,學過通史之後,憑喜好選擇一個研究的方向,找資料,讀史料,你從中看出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逐漸會發現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每一刻發生的事都不一樣,這一瞬間就是下一瞬間的歷史,無數個時刻匯聚,最後竟然會成為一股洪流,推動一場巨大的變革,被人們所銘記,這就是歷史。
而過去的千年中,還有許多待發掘,待研究的人事物,他們也是歷史,更是歷史工作者的責任。為了弄清這些問題,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一生。
所以歷史說難也難。
總之搞學術,老師們會教你要「沉下去」,要耐得住寂寞,要多讀書,讀好書。
所以題主如果想走這條路,有愛好是前提,重要的還是有恆心。
希望能幫到你~
『貳』 歷史系的出路
可以當老師,這是比較好的出路。喜歡歷史和研究歷史是兩碼事,現在的歷史領域已經研究的很透徹了,學術潛力不大。
『叄』 文科有害啊! 歷史教人學壞心機,政 治研究透了有危險,宗教和哲學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包含著兩面性的。不可否認,文科有其特有的局限性,理專科同樣存在。
你是理工屬類的,不學點辯證法,也是無法搞科學研究的,科學不是走極端,走極端,一棍子打死,應用在理工類研究上,是出不了研究成果的。
理科類研究的最高層次恰恰是哲學。
『肆』 歷史學的價值和功能
歷史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和積極影響上。歷史學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特徵。
歷史學具有的鼓舞、教育的作用,能振奮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歷史實踐表明,一個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強精神,是這一民族自我保存、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動力與源泉。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堪稱民族脊樑的偉人,他們的精神力量永遠鼓舞著後人振奮向前。
歷史學以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為對象,其他各社會科學雖然也都是研究人類社會的,但它們是從某一側面、某一視角對社會進行考察、探討。
歷史學探究與敘述的是整個社會的歷史,探索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的復雜聯系,尋找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相互作用的歷史發展過程。因此,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較,歷史學表現出綜合性與整體性特徵。
(4)歷史學透了擴展閱讀:
古代時候的歷史學: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隨著封建民主制度發展,到晉朝不僅設立官方專業的著作省,也有了專門負責著作、修史的高級官員,同時允許民間修史。官史和私史並存,體現官方立場和人民立場的史學觀也逐漸形成。後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相對客觀、准確的歷史著作作為正史,代表官方史學。
史學名詞可能始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石勒稱王之年——東晉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在當時和其後一個半世紀間,並未對它的內涵作出明確的解說。
但是,史學擺脫對經學的依附地位,並與傳統的經、律兩學鼎足而立,成為官學中一個完全獨立的部門,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上還是極具重要意義的。後來它有了編纂學、文獻學的內容;至清代乾嘉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史學以歷史敘述技巧和歷史認識方法等內容。
『伍』 如果想把歷史學的很好很透,應買什麼書
請參考我回答的這個問題:http://..com/question/37636175.html
裡面說得比較詳細了,就是順序有些問題,那天回比較倉促,也有部分沒有說到答。應當先看嚴先生的《治史三書》,然後讀錢賓四先生的《國史大綱》,然後是柴德賡先生的《史籍舉要》。另外山根幸夫的《中國國史研究入門》也很不錯。
補充:中國歷史的話,上面提到的也應該不錯了。另外也確實要看你的時期,最好你能決定你到底要做哪一段。另外學歷史,對經學和小學的功底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最好樓主您能對自己有些規劃。
『陸』 誰知道歷史學不好怎麼辦
切忌死記硬背!
把各個歷史事件向串珠子一樣同過時間這個線連接起來。每個事件的發生都是由另一個事件引起的,同樣也會產生下一個事件。用這種方式,把每個事件都穿在一起,只要記住一個事件,其餘的就都回浮現出來。
1.列年份,根據年份記事件,尋找事件之間的聯系。
2.列事件,根據事件記地點、人物。
3.列人物,根據人物記年份,他或她在哪年哪年有重大事情發生。
環環相扣,這樣會好記一些。
學好一門課,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知識在腦子里,心裡,織成一個網!橫豎交叉,繁而不亂。例如你所說的歷史,第一部要熟讀課本,較熟地掌握課本內容;第二步就要自己理出一個線索。書中的知識是摻雜在一起的,需要你來理順,這也是所謂的「把書讀薄」。例如列一張大表,以年代為線索的,把每一年發生的事細致地按時間排列。在列一張表,以國家為線索,把一個國家多少年來發生的事排列,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來。這樣你就編出了一個網,豎線是時間,橫線是國家。每次背時先按時間線路背一遍,再按國家線路背一遍(當然這樣整個背一遍需要幾天),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已能融會貫通,別人怎末問都沒問題,因為在你腦子里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脈絡。其實這即可謂總結歸納。我還要告訴你,想學好一門課,不要求多求難,先好好把書吃透,如果有興趣再看其他相關書籍,因為一來課本是多少老師多年來總結出來的,就是針對學生的難度和廣度;二來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太多,並且正史野史你恐怕難以辨別,即便是正史單太細的史書你不需要看。「亂投醫」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其他可也一樣,有些可能需要多些線索,即除了橫豎線外可能還要織條斜線,但只要脈絡形成了,一來你背起來更科學,二來你掌握得更全面,可以融會貫通。
我認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你要對歷史課有興趣你才會主動地去學,不要抱著一種如果不考歷史我才不去學的心理。興趣是種很微妙的東西,你有了興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識點記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領悟在歷史現象背後所蘊涵著的歷史規律,能得心應手地分析歷史問題;如若反之,無異於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苦苦煎熬,但卻煉不出火眼金睛。
那對於本來沒有興趣的同學,這個興趣這么培養呢?首先你要試著擺正你的心態,不要老是抵觸。如果這樣,神也救不了你。然後,想想你以前看過的歷史劇,讓歷史好一點的同學,甚至可以找歷史老師,讓他們從歷史角度來談談這個歷史劇,你就會發現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你能發現歷史並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東西。最後,你再認認真真地去聽幾節歷史課,你就發現了我們學校的歷史老師上課都還不賴。雖然我不能保證你能愛上歷史,但我起碼相信你對歷史課已經產生興趣了。
當然,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學認為學歷史要訣就是背,錯了。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基於課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個方便你理解的歷史結構。其實這也很簡單。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對於這個話題,我暫時只能想到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歷史學習的道路上走好。
『柒』 學了歷史專業後,現在感覺怎麼樣
我很喜歡歷史,初中高中那會歷史基本滿分,但是高考擇業時由於家庭原因讀的法律,家長說歷史不好就業,法律可以報考很多工作,當時小也沒主見就選擇了法律!當然,現在的工作和法律也沒什麼關系!不過工作之後越發喜歡歷史,工作之餘買了套大學歷史專業的書籍(九本的那個),就當自學了!去年考了一次南大歷史中國近現代史系的研究生,父母問我考上去吧?我說,沒學歷史專業是我一生的遺憾,我必須得把遺憾補上,通過考研檢測一下自己的歷史實力,就算考上我也許不會去,畢竟現在的工作還可以,工資也不錯!記得去年查成績時,南大300分的歷史題我考了245分,由於英語長達十年沒學所以差很多,政治竟然考了65分!看到自己歷史專業245時,竟然哭了,哭的一塌糊塗,我給我媽說,我給自己曾經的青春畫上了完美的句號!現在想想,那時考研歷史時竟然可以學到凌晨兩點,畢竟白天在辦公室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學,有時想想,太可惜,我這么好的歷史天賦竟然沒讀歷史專業,更沒有為國家歷史做貢獻!唉,命!我覺得學歷史的人最好的前途就是一直讀、一直讀,讀到博士,然後憑實力留校(當然也得靠關系),然後再把自己的經驗傳給後人!其實,現在我也沒遺憾了,至少自學了大學本科歷史,開考了一次南大歷史系研究生,至於夢想,以後讓兒子考吧,呵呵!
『捌』 歷史學得好有什麼用以後可以做什麼
1:泡妞。在你滔滔不絕邏輯嚴謹的歷史講述中,她會徹底愛上你。
2:做內小說的素材。歷史是真實的容,你可以從中吸取養分,構建很多故事在你的小說中。
3:可以跟兒子孫子講故事,增加他們的知識面。
4:可以打發時間。
5:有可能發現一種新的眼光,比如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就是他研究歷史十幾年總結出來的。
總結:歷史,是一門用途很多,但是不能立即見效的學問
太贊同395423755的看法了,建議你把他設為最佳答案哦!
『玖』 誰的歷史沒有學透
每一個人。
歷史學透是什麼概念?
誰敢說學透?
『拾』 如何讀透歷史
讀透啊,讀透就要下一番苦功夫了。首先要對歷史有些興趣,比較喜歡吧,專不然會堅持不下去的屬。開始的時候可以先看看科普類的歷史書籍,就是比較概略但是從有人開始就開始講的歷史,對各個時期的發展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可以研讀專門為某朝某代做記述的史書了。當然在讀這些書的時候可能還覺得不夠透徹就可以看看那個朝代的文學家或是評論家的一些文章,或是一些野史,雖然不能直面記述歷史,但是對這個朝代的了解就會立體一些,也更趨近於樓主的讀透的意思。不過,不知道樓主的歷史是指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世界史應該也可以用這個方式去了解和加深。
由此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工程,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啊~而且這是個積累的過程,一時半會可能還看不出什麼顯著的成效,不要為此灰心喪氣噢~
另外,現在一些史學家史學界的文章也可以看看做參考吧,電視歷史劇就不推薦了,不過可能樓主看了史書再來看電視劇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對電視劇里頻繁出現的BUG而懶怠去看了。
以上,希望對樓主有幫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