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新聞提及歷史事件

新聞提及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6 22:53:43

❶ 有關歷史的新聞事件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❷ 誰知道歷史上由新聞界發生的大事,比如水門事件之類的……急求!!!!

1、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辦公室遭英國情報部門竊聽事件
2、英國駐比利時外交官被竊聽事件
3、密特朗涉嫌捲入非法監聽事件
4、美國的水門事件

❸ 新聞事件聯系歷史 一個事件,一個歷史知識點,最好是初中的

新聞事件:中國召開兩會
知識點「「兩會」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機構名稱,而回是對自1978年以來歷答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簡稱做「兩會」。從省級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協及人大的全體會議的會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兩會的名稱可以同時適用於全國及各省(市、自治區)。
兩會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X屆X次會議。根據中國憲法規定:「兩會」召開的意義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地方每年召開的人大和政協也稱為兩會,通常召開的時間比全國「兩會」時間要早。

❹ 關於歷史的新聞

歷史上那些走失的節日:上巳節宋代突然銷聲匿跡
發布時間: 2016-02-12 10:15:00 | 來源: 北京晨報 | 作者: 唐山 | 責任編輯: 閆景臻

宋代王懋在《野客叢書》中說:「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節為七日假,謂前三後四。」這,和今天截然不同。
中國歷史上,曾誕生過許多節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需注意三點:
首先,古代歷法變動極大,前後共出現過102個歷,「傳統節日」的具體日期其實並不相同。
其次,官方節日與民間節日迥異,後者多元豐富,但維持時間一般不長。
第三,傳統節日雖然大多會被安上一個傳說作為「起源」,比如「七夕節」的牛郎織女、「端午節」的屈原等,但實際考察,這些說法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代建構出來的。如果信以為真,就會發現中國「端午節」出現的時間居然比外國晚,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唐代節日為後代奠基
月日相同:元日(一月一) 青龍節(二月二) 上巳節(三月三) 端午節(五月五) 曬霉節(六月六) 七夕(七月七) 重陽(九月九)
月中: 上元節(一月十五) 中元節(七月十五) 中秋節(八月十五) 下元節(十月十五)
月首月尾:元日(一月一) 送窮節(一月晦日) 祭祖(十月一日) 除夕(十二月晦日)
外來節日: 浴佛節(四月八日) 臘八節(十二月八日)
可見,這些節日多與祭祀、信仰有關,許多曾入國家「祀典」,後為方便記憶,在日期上有所調整。上半年節日多於下半年,一是合於農時,二是臘月休息時間較多,無需再人為安排。
唐代是中國傳統節日形成的重要時期,從「華夏族」到「漢族」轉變的奠基階段正是在唐朝完成的,這給新民俗創生提供了空間,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談傳統節日流變,一般以唐朝為參照。
三大節合並成為清明節
對比唐朝,有幾個重要節日消失了。
首先是青龍節,又稱花朝節、中和節,唐德宗時確立為「三令節」之一(與正月初九、三月上巳並稱),節俗為食「太陽糕」(近似年糕),各家焚帛。宋代改為二月十二或十五,有撲蝶會和賞花等活動。可見,此節本意為迎春,宋代延遲有客觀原因,唐末氣溫明顯下降,致花期推遲,宋滅亡後氣溫進一步趨冷,故南方仍有花朝節,而北方將其附會為土地爺生日,因土地爺生日說法很多,此節漸被邊緣化,民間尚余「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次是寒食節與上巳節,寒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節日,源於祭祖,後附會以介子推的故事,最多時一個月不能動灶火,皇家派人專門監督。寒食期間只能食「寒具」,即饊子、環餅(近於焦圈)、粔粧(近於糖耳朵)之類。寒食對身體傷害太大,後壓縮成1天至3天。
上巳歷史亦悠久,周代即有,是日需赴水邊清洗,《論語》中「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即是上巳風俗,杜甫有「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名句,晉代著名的蘭亭之會即發生在上巳節。
但到了宋代,上巳節突然銷聲匿跡,因上巳、清明、寒食三節日期相近,內涵沖突。上巳重狂歡,寒食重祭祖,清明重健康,唐高宗時便曾下詔批評:「寒食上墓,復為歡樂,坐對松檟,曾無戚容。」隨著大唐盛極而衰,禮教壓迫漸重,三節合一後,上巳因素漸被滌盪,寒食因素一家獨大,清明遂成了掃墓節。
「冬至大如年」不適合現代人
許多傳統節日的消失,與生產方式改變相關。
首先是六月六,宋代稱天貺節,貺,意同賜,傳說是大禹和玄武真君的生日,應為附會,因上古不慶生,恐遭人厭勝,唐玄宗將自己生日定為千秋節,開風氣之先,但直到清代,皇帝生日的「萬壽節」都是假日子,真實情況絕不泄露。天貺節受歡迎,因六月六是傳統夏閑,可准備秋冬衣物,隨著農耕技術改變,夏閑時間改變,此節漸失存在基礎。
此外如伏日、冬至等節氣,伏日即入伏第一天,又稱禳毒節,在秦漢時期是民間兩大節之一,需聚飲歌舞,此節唐代在嶺南仍很重要。冬至又稱冬節,從周代到秦代,冬至曾作為一年之首,漢代冬至官方放假,官場互「拜冬」,唐宋時在此日祭天,南宋「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古人認為「冬至大如年」,但這顯然與現代人生活節奏難以匹配。
說法太亂,影響傳承
與正式節日相比,民間節日更易消失。
比如人日,即元月初七,傳說是女媧造人之日,魏晉時極盛,婦女出門多佩戴一種名為「人勝」的頭飾,近於今天的剪紙,但多用金箔製成,傳說此節漢代已有,理由是東方朔《占書》中有「七日佔人,八日佔谷」說,但此書文字鄙俗,應為偽作,「人日」可能起於晉,唐後即衰。
再比如「燕九節」,即元月十九日,傳說丘處機不願為官,於此日自宮,故稱「閹九」,此節清末在北京仍極盛,人們清晨在白雲觀附近尋找相貌清秀如女孩的男童,指為丘處機轉世。
中元節(鬼節)和下元節則是1949年以後才衰微的,因包含燒法船、燒包裹等「封建迷信」活動。
民間節日欠缺規范,不利於長期傳承,以財神為例,有端木賜、關公、趙公明、火神祝融、范蠡、管仲、白圭、比干、財帛星君、李詭祖、五路財神、天官大帝、劉海、和合二仙、沈萬三、韓信等說法,祭祀時間各異,誰也說服不了誰。
傳統節日不是「吃節」
傳統節日此生彼滅,屬正常現象,但清末社會日漸貧困化,節日走向單調,此後權力對社會干預能力空前增強,致傳統節日數量不斷減少,內容趨同,給人留下錯誤印象,似乎農耕民族的節日都是「吃節」。
傳統節日內涵極其豐富,只是在相當時期,相關話題被列入禁忌,只有「吃」相對自由,使其主導了話語權。但事實上,春節吃餃子、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並非節日最主要內容。
對傳統節日認識,應避免這樣的誤區:看到破壞後的結果,便以為它過去也如此,過分貶低,或抱定枯枝敗葉,附會以過於新奇、拔高的解釋,無來由地產生依賴情緒。
從歷史上看,傳統節日一直在消亡,但也在不斷創造與再生,所以保護的作用有限,推陳出新更有價值。
唐山/文
2月11日的, 望採納。

❺ 求中央台新聞聯播的歷史事件

1958年5月1月,由北京台試播全國性的新聞節目。1958年9月2日,該節目定名為電視新聞。1970年,開始回加強新聞供稿答能力。1978年,製作片頭動畫,改名新聞聯播。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播,時長20分鍾,為新聞中影像加配音。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改名中央電視台。1978年年底,新聞聯播首次面對觀眾,趙忠祥為第一代播音主持。1980年,之前央視的國際新聞節目並入新聞聯播,定播出時長為30分鍾。1980年7月7日,新聞聯播之後開始播出天氣預報。1981年,決定各省市電視台有義務轉播央視新聞聯播。1982年9月1日,中央規定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由晚上8點提前至晚上7點。1984年,女主播盧靜實踐微笑播報,反映良好。1988年3月15日,增加片頭音樂,至今未改。同時,播音員增加到2人,並在節目結束後,打出編輯人員名單。1989年,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不該播的內容,導致兩名主播離開崗位。

❻ 關於新聞史上經典事件或者人物的演講好的加分

法蒂瑪事件
人選原因:最著名的群體目擊UFO事件,它被疑為集體性幻覺。
星級評定:***
1917年5月13日中午,在葡萄牙的一座名叫法蒂瑪的小村鎮中,三位小牧童呂西、雅森特和弗朗索瓦(均在10歲以下)與一棵櫟樹上出現的一位漂亮無比的女人談了話。這位夫人叫他們從現在起一直到10月13日為止,每月13日按同一時間到櫟樹邊來,她有話要說。在此後的見面中,在場的一些目擊者所見到的惟一現象就是每到那時,太陽都變得非常暗淡,但他們(除這些牧童外)並沒有見到櫟樹上有人。
在7月13日那次目擊後,呂西就告訴了人們說那位夫人告訴他10月13日要給大家「顯靈」;而9月13日這位夫人又囑咐呂西,讓她告訴大家,下月她要做出點奇跡來讓人們看看。
果然,10月13日那天,令人永難忘懷的壯麗情景出現了。這天下著雨,天陰沉沉的,總數不低於7萬的人冒著大雨聚集到了法蒂瑪村。中午時分,呂西告訴大家可以收起傘了,雖然天還下著大雨,但人們還是聽了呂西的勸告收起了雨具。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人們收起了雨具後,雨突然停了,太陽沖破了烏雲露出頭來。然而和前幾次一樣,太陽的光卻十分暗淡。
此時,雲層分開,露出一個輝煌的如珍珠般的旋轉著的圓盤。它放射出彩色的光芒,並且以典型的「落葉運動」般地掉了下來。眾人以為是太陽從天堂落下,就紛紛跪倒在地。然而,圓盤又升了起來,並消失在太陽里。此時,人們身上被雨淋濕的衣服和被雨水浸濕的土地竟然完全乾了。

❼ 為什麼新聞經常提的都是中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

自比美日,哪壺不開提哪壺,來顯示自己欣欣向榮局面,只從有利自己一面講,從不介紹事件由來歷史背景,但凡不管哪國只是以個人名義說的話,都要盡量冠以他是代表其國家說的話,我們都在中國長大一個人發言有屁用根本不代表國家和人民立場,但是CCTV但凡只有美日誰誰說那麼一句對我們不利的話那麼就是基本認證這個人連同他國家都對中國有威脅,就好比日本雜志提威脅論,人家日本個把專家雜志說一下,這種東西換在別的國家根本不會上中央台,但是我們這里中央台要給以糾正是在太抬舉他人了,新聞應該多報時事政治,因為在很多開放的國家電視台多半是商業的不像我們國家CCTV就有10幾個台必須統一政府口徑,人家那邊商業電視台就是博好看能夠扣動人心有收視率才能得到收入繼續辦它當然必須要有極其強烈的新聞要素,但是中國很喜歡講這種事情而且喜歡反復講,但凡是越南反華已經在我們島嶼上建基地踢足球他很少在CCTV上說看來CCTV也為了要收視率不扯美日可能沒人看,所以顯示我們中央台極不專業而且中國新聞太帶人情味,動動就送溫暖現實是殘酷的你送了多少,演出來只不過冰山一角但是CCTV認為演出來就是全部處處政府都在送溫暖而且很及時,往往不能接受現實是殘酷事實!

❽ 新聞報道歷史事件八國聯軍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美利堅合眾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8日,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征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
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❾ 中國新聞法無法出台與哪次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我國古代關於新聞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現新聞法規的國家。只是,我國現代新聞法的產生要比西方發達國家至少晚一兩個世紀。
1、封建社會時期,實行「言禁」「書禁」「報禁」制度;
2、中華民國時期,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用《臨時約法》對新聞事業加以管理,並頒布《出版法》、《新聞電報章程》、《著作權法》、《管理新聞營業條例》、《報紙法案》等;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在新聞宣傳方面,提出「黨化新聞界」、「以黨治報」的指導方針。並頒布了《出版法》、《修正出版法》、《新聞記者法》、《指導黨報條例》、《審查刊物條例》、《新聞檢查標准》、《戰時新聞禁載標准》、《修正出版法》、《新聞記者法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法令、條例。形成了以「黨治高於法治」為特點,以「新聞統制」為核心的新聞法律制度。
3、社會主義時期,在革命戰爭時期,在有關的憲法和綱領中對新聞事業進行管理;新中國成立後,新聞法發展曲折。於建國幾年內頒布《關於發布中央政府及其所屬各機關重要新聞的暫行辦法》、《關於發布公安新聞的規定》等。此後,由於受到「左」的錯誤的影響、干擾乃至破壞,新聞法制建設遭破壞。「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法制建設陷入停頓甚至是嚴重倒退的狀態。在改革開放後,《廣告法》《著作權法》等解決了「無法可依」的局面。以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層面的新聞立法最為活躍。新聞法制建設穩步發展。,同時存在問題。值得期待的是,根據《新聞出版業2000年及2010年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建設成一《出版法》、《新聞法》、《著作權法》為主體及與其配套的新聞出版法規體系。

❿ 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十條。(關於歷史社會的)

[國內] 台灣失業率降至4.18%(2012-01-30 19:15:45)[國際] 緬甸總統訪問新加坡期待加深雙邊合作(2012-01-30 19:04:47)[國內] 中方已就日方擬對釣魚島附屬島礁命名提出交涉(2012-01-30 19:00:19)[國內] 監測顯示渤海逾1.7萬平方公裏海面被海冰覆蓋(2012-01-30 19:00:19)[國內] 中國駐蘇丹使館工作組協助解救被劫中國工人(2012-01-30 18:38:36)[國際] 普京稱俄羅斯需實現經濟多元化(2012-01-30 18:37:27)[國內] 外交部回應日方擬對釣魚島附屬島嶼命名(2012-01-30 18:35:17)[國內] 柳州加強監管力保瓶裝水價穩貨足(2012-01-30 18:35:00)[國際]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強調要重新認識歷史(2012-01-30 18:31:16)[國際] 菲律賓去年經濟增速下滑至3.7%(2012-01-30 18:25:15)[國內] 中國駐蘇丹使館派4人工作組協助營救被劫工人(2012-01-30 18:13:00)[國際] 巴基斯坦男子因試圖販毒被沙特當局斬首(2012-01-30 18:06:00)[國際] 秘魯太平洋沿岸發生6.3級地震 致約60人受輕傷(2012-01-30 18:03:00)[國際] 韓國執政黨欲更名應對「賄選門」危機(2012-01-30 18:01:06)[國內] 新華調查:「農葯廢渣鹽」是如何流向餐桌的?(2012-01-30 17:59:00)[國內] 工信部:「十二五」末僅保留一家原生汞冶煉企業(2012-01-30 17:58:40)[國際] 泰國南部兩起襲擊事件致死4人(2012-01-30 17:58:00)[國內] 央行:去年房地產貸款少增7704億元(2012-01-30 17:58:00)[國際] 俄羅斯杜馬主席稱「橙色革命」在俄毫無前景(2012-01-30 17:48:27)[國際] 印尼1月發現登革熱感染者118人其中8人死亡(2012-01-30 17:38:44)[國際] 蘇格蘭民族黨領導人稱獨立後國家仍屬英國(2012-01-30 17:37:38)[國內] 廣州將實施階梯式水價(2012-01-30 17:36:00)[國際] 全球多家銀行與互聯網企業聯手打擊垃圾郵件(2012-01-30 17:27:22)[國際] 普京發表競選經濟綱領 鼓勵私有化進程(2012-01-30 17:23:44)[國內] 水利部部長:去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達3452億元(2012-01-30 17:21:46)[國內] 蘇丹方面否認部分被劫中國工人獲救(2012-01-30 17:19:51)[國內] 福建立法禁建污染飲用水源項目(2012-01-30 17:19:18)[國內] 廣州將全面實施階梯式水價(2012-01-30 17:19:00)[國際] 美國鋼鐵廠工會號召煉鋼工人准備舉行大罷工(2012-01-30 17:18:22)[國內] 河南高院:法官收紅包一律先免職再調查處理

閱讀全文

與新聞提及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