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淮安市十大歷史事件

淮安市十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6 22:41:21

⑴ 江蘇淮安的歷史

江蘇淮安的歷史;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⑵ 春秋戰國時期的淮安曾是列強必爭之地,在歷史上有過十大名人,都有誰

開國總理周恩來

· 大軍事家韓信

· 西漢辭賦家枚乘

· 北宋詩人張耒

· 巾幗英雄梁紅玉

· 畫壇奇士龔開

· 布衣皇帝朱元璋

· 小說家吳承恩

· 經學大師閻若璩

· 攝影大師郎靜山

詩人畫家邊壽民

· 詳情介紹;
(一)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這是中國傳統京劇里最為經典的一出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之一韓信是淮安人,在淮安遊玩,肯定就會聽到許多有關韓信的故事。當初韓信輔佐漢高祖劉邦以弱小的兵力最終戰勝強大的項羽的軍隊,尤其是烏江一役,讓西楚霸王項羽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後不得不自吻烏江,上演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轟動凄慘的「霸王別姬」一幕。韓信為建立長達三百年的漢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因此歷史上有關韓信的傳說很多,而淮安韓信的歷史遺址眾多,有韓信釣魚台、韓信祠、漂母祠、胯下橋和「漢淮陰侯韓信故里碑」等,韓侯故里就有兩處,分別在楚州區和碼頭鎮。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孤兒韓信靠釣魚換錢來維持生活,卻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有一個屠夫當眾羞辱欺負韓信,要韓信從其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為了不吃眼前虧,只得在眾目睽睽之下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有名的「跨下之辱」的故事,現在的淮安楚州區還留有「跨下橋」和「跨下橋街」,以紀念這位少時曾遭受奇恥大辱的大將軍。
(二)吳承恩
吳承恩自幼擅長繪畫、書法,一生多才多藝。然而科舉極為不利,至中年始為歲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他的經歷,和後來的清代《聊齋志異》的作者浦松齡的經歷頗有幾分相似,都是憤世嫉俗的一代大文人。孩提時代,吳承恩就喜歡聽家鄉的淮河水神及僧伽大聖等故事,中年後,開始將唐僧西遊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典、民間故事,淮安地方掌故等,在其書房中日夜撰寫,終創作成百回本小說《西遊記》。此書一問世,即被譽為「四大奇書」之一,成為世界文壇瑰寶,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吳承恩的書房朴實而靜謐,木質雕花門窗古樸自然,桌上燈燭依舊,筆墨硯台擺放有序,似乎大師剛才還在伏案疾書,只是寫累了才去後花園散步去了。顧目四盼,大師就是在這間書房裡,寫出了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正直而調皮的孫猴子悟空、憨厚逗人的豬八戒、老實聽話的沙和尚,還有那和藹慈祥而又屢屢被妖精所騙的唐僧師傅。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從大師的筆下栩栩而出,吳承恩也應此而流芳百世。
(三)關天培
關天培 1781年1月8日生於淮安。民族英雄關天培是林則徐查禁鴉片的得力助手,1841年鴉片戰爭中殉身虎門,是我國最早為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而英勇犧性的高級將領。在今天的關忠節公祠內,人們還可領略到當年關天培的虎威雄姿。

(四)周恩來
淮安市楚州區附馬巷7號,一座掩藏在小巷深處的狹長院落就是總理出身時所在的地方。他在這里生活了整整12年,在淮安這個小城度過了他那時對家和對國家充滿憂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周恩來故居共有東西相連的32間房屋,房子都不算大,均是那時蘇北典型的青磚小瓦木結構平房,看上去非常樸素和自然。院子也不算大,不多一點兒的花草樹木點綴其中,又顯得雅緻而清新,可以想像,童年時的周恩來是如何進出於這些房屋之中,又是怎樣徜徉於花草樹木之下,看到故居里這些樸素的景緻,不免會讓人想起總理那親切而慈祥的笑容來。
總理是一代儒將,這和周恩來的繼母陳氏給他的早期啟蒙教育有一定的關系。周恩來由繼母陳氏哺育長大。陳氏善詩文書畫,為人淳樸厚道,總理在她的悉心關愛下,懂得了最初做人的道理,這樣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在總理的成長道路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雖然沒有像岳母那樣給岳飛背上剌上精忠報國的字,可是她的諄諄教導,卻是給幼小的周恩來留下了忠心愛國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信念。

⑶ 淮安的歷史文化

淮安,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夏商周時期,市境為「淮夷」、「徐夷」聚居地。春秋戰國時期,既有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淮系年表•序言》稱包括市境在內的古淮河中下游地區「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成為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國所有。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始置縣邑有淮陰(治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治今盱眙縣城東北)、東陽(治今盱眙縣馬壩東南)。西漢年間,市境大體屬臨淮郡,又增置淮浦(治今漣水縣西)、射陽(治今淮安區東南)、富陵(治今洪澤湖中)等縣。東漢分屬下邳國和廣陵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建置紊亂,隸屬多變,今市區碼頭鎮、淮城鎮其時均為軍事要塞,多設州郡治所,為邊帥駐節之地。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南齊永明七年(489),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建置也較穩定,大抵淮北屬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北淮河對岸),淮南屬楚州(治今淮安區淮城),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楚州、泗州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全國性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市境先屬淮南路,分屬楚州、泗州;後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路,市境屬淮南東路。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為雙方反復爭奪,建置亦復紊亂多變。

元代,境內先後置淮東安撫司、淮東總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區淮城鎮)。淮安路轄境包括今蘇北地區大部和皖北一部。

明清時期,境內置淮安府。明代淮安府轄山陽、清河、安東、鹽城、桃源、宿遷、沭陽、睢寧、贛榆、邳州、海州,計9縣2州,范圍包括今蘇北五市絕大部分地域。

其間,還有漕運總督、南河總督駐節淮安。漕運總督還經常兼巡撫江淮,節制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轄范圍包括今江蘇、安徽二省的長江以北廣大地區。清末,一度設立江淮行省,淮安是江淮巡撫駐節之所,即省會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道署設今清浦區),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

由於處在敵後環境,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政區變化很大,頭緒繁多,大抵分屬淮海區、鹽阜區、淮南區、淮北區。

抗戰勝利後至1946年9月的一年間,淮安是華中解放區的中心、蘇皖邊區的首府,時蘇皖邊區南界長江、北界隴海鐵路、東至黃海、西至裕溪口一線,橫跨蘇皖豫魯四省之境,轄53個舊縣。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新中國成立後,淮陰專區先屬蘇北行政區,後屬江蘇省。

經過1950年6月、1954年8月、1954年12月、1971年3月的幾次區劃調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轄宿遷、沭陽、灌南、泗洪、泗陽、漣水、淮陰、淮安、洪澤、盱眙、金湖11個縣和清河、清浦兩區,原轄縣灌雲劃歸連雲港市。

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4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2012年2月23日,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2016年,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合並更名為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淮安市洪澤區。至此,淮安市下轄4區3縣: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

(3)淮安市十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淮安市地形西高東低,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外,全市以平原為主體,地勢平坦。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沭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9條河流縱貫橫穿。

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湖泊面積佔11.39%,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

⑷ 淮安史上有那幾位名人

1、韓信

韓信(-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

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卻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後經蕭何保舉拜為大將,而韓信也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又平定了魏國。之後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在劉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同時派人降服了燕國。

之後派兵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騎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後奪去韓信兵馬命其拿下齊國, 之後韓信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韓信開始進攻楚國,項羽被迫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 劉邦聽從張良、陳平的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反被項羽擊敗。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自刎。

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之後被人誣告貶為淮陰侯。 後呂後與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2、吳承恩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2004年,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政府決定在山上茶庵處建立了吳承恩紀念館和在山下山門處建樹其石雕座像,用來紀念他。

3、關天培

關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號滋圃,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清朝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

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自指揮,盡管守軍人數低於對方數倍,面對英軍猛攻,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朝廷追謚為忠節,加封振威將軍。

4、陳騫

陳騫(qiān)(201年-281年12月22日,一作211年—291年),字休淵。臨淮東陽(今安徽天長) 人。曹魏司徒陳矯之子,西晉開國功臣。

自幼為人朴實穩重,頗有智謀。初為尚書郎,歷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內均以良好治績聞名。後被征為相國司馬、長史,再遷御史中丞、再遷尚書,獲封安國亭侯。

又以尚書行征蜀將軍,擊破蜀漢軍。諸葛誕叛亂時,再以尚書為安東將軍,率軍將其討平。事後,拜持節、都督淮北諸軍事,再遷安東將軍,進爵廣陵侯,再轉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

先後轉都督江南諸軍事及荊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封郯侯。西晉建立後,遷車騎將軍,封高平郡公。後遷侍中、大將軍,出為都督揚州諸軍事、假黃鉞。

累升為太尉、大司馬,晚年屢請遜位,於咸寧三年(278年)入朝。太康二年(281年),陳騫去世,年八十一,追贈太傅,謚號「武」。

5、羅振玉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永豐鄉人,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頗有貢獻,參與開拓中國的現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的考究、倡導古明器研究。

⑸ 江蘇省淮安市簡史

1 兩淮簡史
兩淮簡史

東夷文

兩淮乃淮陰與淮安的共稱,兩地同處淮河下游,語言相近、民風相通,歷史上曾多次合並又分置,筆者試圖通過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史料(以二十四史為主)對兩淮的歷史進行一些簡單的說明,並與大家共同探討與學習一下兩淮的歷史。

兩淮地區最早設立的行政區是秦朝所置的淮陰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始設淮陰縣,初屬泗水郡後屬東海郡,淮陰縣治所設在甘羅城(在今碼頭鎮東北一里許,相傳為秦上卿甘羅所築)。

公元前201年劉邦設射陽侯國,曾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有功的項伯被封為射陽侯,封地在淮陰縣境東南,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國除。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淮陰縣又析置射陽縣,是為淮安建縣之始。

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改制,改淮陰縣為嘉信縣,改射陽縣為臨淮亭。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恢復舊縣名。

三國時曹魏置盱眙為臨淮郡治,並移廣陵郡治於淮陰(今淮陰縣碼頭鎮),廢射陽縣(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後又廢)。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41年)廣陵郡還治今揚州,分置山陽郡,並設山陽縣,郡治山陽城。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又僑立兗州,治淮陰,齊又更名為北兗州。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東魏改北兗州置淮州,又分置淮陰郡,州、郡皆治懷恩縣(又淮恩縣,後周改為壽張縣),淮州領盱眙、山陽、淮陰、陽平四郡。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淮州為楚州,改淮陰郡為淮陰縣,改山陽郡為山陽縣,州治淮陰縣。開皇十二年楚州移治山陽縣。大業初年(公元605-610年)廢楚州改屬江都郡,淮陰縣並入山陽縣,不久又劃出,以後如此並劃數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東楚州,州治山陽縣,轄山陽、安宜、鹽城三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東楚州復改名為楚州,增轄盱眙縣。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分山陽縣復置淮陰縣。天寶元年改楚州為淮陰郡,乾元元年再稱楚州。後唐長興二年(公元931年)楊溥改楚州為順化軍,不久恢復舊稱。

宋紹興五年(公元1131年),廢淮陰縣為鎮,六年復為淮陰縣。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改山陽縣為淮安縣,並升為淮安軍。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亡,宋又改淮安軍為淮安州。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復置淮安軍,僅轄五河縣一縣(泗州之五河口)。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置清河軍,僅轄清河縣一縣(泗州之清河口)。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淮安,同年設淮東安撫司,司治淮安縣。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安東州降元,以南宋山陽縣之馬羅軍寨置山陽縣。至元十三年,淮安州降元,改設淮安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淮東安撫司設淮安總管府,領山陽、鹽城、淮安、淮陰、新城、清河(清河軍,至元十五年改清河軍為清河縣)、桃園七縣。至元二十年,升淮安總管府為淮安府路,並淮安、新城、淮陰三縣入山陽縣,轄山陽、鹽城、清河、桃園四縣。

明改淮安路為淮安府,治山陽縣,轄山陽、清河、鹽城、安東、桃園、沭陽六縣,海州、邳州二州。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平江伯陳瑄疏浚沙河,由淮安管家湖至鴨陳口入淮,起名清江浦。

清承明制,淮安仍名為淮安府,治山陽縣,轄山陽、清河、鹽城、安東、阜寧、桃園六縣。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移清河縣治清江浦,後清江浦又為淮揚道治所,江北提督、總兵駐地。

民國建立後廢除府制,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清河縣改名淮陰縣,山陽縣改名為淮安縣,江蘇全省劃為五道,淮陰縣為淮揚道治駐地。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淮揚道廢。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934——1937年)淮陰縣為淮陰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9月新四軍分別攻克兩淮,在清江浦建立清江市,為蘇皖邊區政府駐地,在淮城鎮建立淮城市(該市始隸屬於淮安縣,後升為縣級市,受轄於鹽阜地區)。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年底第二次解放兩淮,成立兩淮市,政府駐清江浦,軍區駐淮城。不久廢除,兩淮復稱淮陰縣與淮安縣,淮陰縣屬淮陰專區(駐沭陽縣),淮安縣屬鹽城專區。

建國後1951年以淮陰縣城設立清江市,1952年淮陰專署遷駐於此。1954年淮安縣從鹽城專區劃歸淮陰專區。1958年8月清江市、淮陰縣合稱淮陰市。1964年市縣分置,復置清江市與淮陰縣。1970年為淮陰地區行政公署駐地。1971年淮陰縣駐地由清江市市區遷至淮陰縣王營鎮。1983年地改市,清江市更名為淮陰市,升省轄市,下轄清河、清浦兩區。1987年撤銷淮安縣,設立縣級淮安市。

2000年12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撤銷縣級淮安市,設立淮安市楚州區,撤銷淮陰縣,設立淮安市淮陰區,自此三淮揭開了歷史新的篇章。

⑹ 對淮安市當地的歷史傳說你都知道多少

1.丁集有個浪石村,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經過此處遇雷暴雨淋濕了衣服,等太陽出來了把衣內服晾在一塊石頭人,容淮陰人把晾讀浪,所以叫浪石
2.漁溝有個騾馬街,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下榻漁溝,因為蚊子多,乾隆很煩躁,呵罵蚊子死遠點,然後騾馬街的蚊子就比別的地方少很多
3.漁溝跟三樹交界有一條砂鹼堆又稱隋煬堆,再不搶救就快絕跡了,據說是當年隋煬帝到江南遊玩,京杭運河由閘口向西不通,一般都是舍舟登陸,只有隋煬帝還要坐船,地方官員為烏紗帽用小米鋪在官道上,把放在上面用民夫拉著往前走
4.漁溝楊廟過去小學所在地過去是個廟宇,廟門前有口古井,據說古時候有個小和尚凌晨去挑水,離奇失蹤了,井旁只剩下扁擔和水桶,後來一直鬧鬼,沒辦法廟里把井填了

⑺ 淮安的歷史事件

大家回答有些雜,有名的有影響的就幾個吧。首推我們的偉大周總理,為我們的祖國付出很多。其次是關天培,愛國將士,捐軀國難。這是主要的。文化名人其次:《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老殘游記》作者劉鶚 ,漢賦大家枚乘、枚皋 ,等等。再其次是歷史名人,如漢朝大將軍韓信 ,宋朝女英雄梁紅玉 。因為後兩者帶給淮安的是商業利益:旅遊。而前者帶來的則是一種民族方面的發展動力。

淮安
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

淮安歷史上英才輩出,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里,此外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也是在淮安長期定居期間創作了《老殘游記》這一名作。

淮安不僅人傑地靈,而且風景優美,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跡。境內的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風光,為淮安新世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淮安概況

區號:0517

郵編:223000

位置:位於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萬。

區劃: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安原名淮陰,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淮安市是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古往今來一直是軍事要地。2005年開始通了火車,告別了蘇北一直沒有火車的歷史。

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 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
清浦區 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承德南路66號。
楚州區 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 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 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 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 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 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

淮安市概述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北接連雲港,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鄰安徽省,西連宿遷市。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

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著名的"下草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是潛運樞紐、鹽運要沖,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答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帽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寬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包括淮陰卷煙廠等10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50戶重點企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煙草為主體並具有一定基礎的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水運河道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⑻ 淮安近代史

明清時期境內置淮安府,府治於山陽縣(今楚州淮城)。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境西北清江浦鎮也隨之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淮安城(今楚州)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淮安區)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李一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建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江蘇省新型的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總督漕運部院(位於淮安市淮安區)
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入連雲港市。
2001年江蘇省淮陰市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即原地級淮陰市、原縣級淮安市、原淮陰縣融為一體),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因重名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江蘇省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年,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改回淮安之名,設淮安區。
至此今天的淮安市轄清河、清浦、淮陰、淮安四區和漣水、洪澤、盱眙、金湖四縣。

⑼ 江蘇淮安十大歷史名人

1、周恩來

周恩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

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後來是黨的前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2、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3、梁紅玉

梁紅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伎。

梁紅玉英姿颯爽,紅妝披掛,揮動金山戰鼓,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大敗金兀術,並圍困金兵於黃天盪達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華夏,威揚夷狄。

後來韓世忠、岳飛、劉俊三路北伐,梁紅玉隨率一女兵隊伍,屢敗金人、屢立奇功。而「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也由此而起。

4、鮑照

鮑照(約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漢族,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5、劉承規

劉承規(949年—1012年),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跡,值得人們重視。

6、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歷時7年,在晚年時寫就經典著作《西遊記》,後貧老以終。代表作品有《西遊記》、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射陽集》、《春秋列傳序》等。

7、陳嬰

陳 嬰(?—公元前183年),秦末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 )人,初任縣令史,為人誠實而謹慎。為反-秦統治,東陽少年殺縣令,打算立陳嬰為王。陳嬰之母阻止作罷。後率眾投奔項梁,共立熊心為楚懷王,陳嬰任上柱國,封五縣;後投靠劉邦,封堂邑侯。

8、周渭

周渭,字兆師,唐代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先後於公元779年、780年獲進士榜榜眼和武舉第一名。周渭是為數不多的涉足文武雙科舉的進士之一。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儲榜進士第二人(即為榜眼)。該科進士20 人。知貢舉:禮部侍郎潘炎。試題為《寅賓出日賦》和《花發上林苑詩》。周渭答卷《寅賓出日賦》今存於《文苑英華》。

9、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清朝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積功提升,曾任蘇凇鎮總兵,署江南提督。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訓練水師,加強海防,屢挫英國侵略軍的挑釁。

1841年2月,英艦攻虎門,遂率部死守橫檔、永安、靖遠諸炮台,25日,英軍從橫檔登陸。他在靖遠炮台奮力抗敵,血透衣襟,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有《籌海初集》。

10、步騭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最初避難江東,孫權統事後,召步騭為主記。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

孫權稱帝,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去世。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

⑽ 你知道有哪些關於淮安的傳說

漣水五島公園,傳說孫悟空大鬧天空回花果山路上,吃的仙桃核掉落至漣水境內,形成五個島,後得名五島湖!

閱讀全文

與淮安市十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