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譚紅色老區歷史事件

高譚紅色老區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6 21:14:00

A. 江西的革命故事

我們的賀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岩石鄉。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士來到三房院子,見一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裡。戰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你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請你開開門,我們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
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士見她屋內還有一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這間空房搭個鋪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於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有位戰士領著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鬍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後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士,在禾坪里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鬍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注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卧室內;」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裡,都要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裡的東西未經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一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鬍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個八字鬍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鬍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一邊看一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麼官,於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一個小戰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鬍子的是你們的什麼人?」小戰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後心裡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士們都規規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一位女戰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一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士:「你是哪個的老婆?」女戰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志的愛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煩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裡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你們,」女戰士說:「等打完仗以後,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生,有個戰士走到歐陽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對門)再三詢問是否有損壞和丟失的東西,雷青菊講:「只有一個木臉盆沒看到。」那個戰士不一會拿了一個銅臉盆對她說:「如果找不到就用這個臉盆,找到了就留做紀念,紅軍的紀律都是賀主席規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賀主席和戰士們走時,群眾都含著熱淚相送,戰士們
也不時地回頭,依依惜別。 『
幾十年過去了,歐陽香元沒有忘記當年的「賀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掛像時,一眼就認出了當年住在自己家裡的賀主席,高興地說:「你們看,我們的賀主席又回岩山來了,又到我們家裡來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軍團自從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的軍隊始終跟蹤他們、搜索他們,妄圖把他們消滅在長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從高沙開往花園的第六軍團,有的在李家渡一帶休整,有的在行進途中。戰士們雖然頭上都用樹枝、綠葉作了偽裝,但國民黨飛機還是發現了目標,喪心病狂的投下了6顆炸彈,20位戰士當場光榮犧牲,數十名戰士受傷。
當時年僅12歲的王康元正趕著牛回家,一位紅軍戰士見狀,急忙跑過去,屍把將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他。王康元安然無恙,而那位戰士卻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後,深為紅軍戰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為了報答紅軍戰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險同李明生、劉大炳等20多個貧苦農民一道,將烈士的遺體安葬在蛇形山一塊空地上。但紅軍走後不久,一些土豪劣紳心懷鬼胎煽動說,「紅軍葬的地方是『風水寶地』,是李家渡的『龍脈』所在。現在『龍脈』挖斷了,『龍神』不安,只有把紅軍的屍體挖出來,丟到河裡去,才能保住『龍脈』,恢復『風水』。」為了粉碎土豪劣紳的陰謀詭計,貧苦農民鄧成竹等人連夜將紅軍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濤滾滾的長嶺界,周圍栽上蒼松翠柏。被紅軍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節去烈士墓前祭掃。1972年他擔任西中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積極倡議並在公社黨委的領導下,帶領本大隊和李家渡的幹部群眾,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豎起一塊烈士紀念碑,刻上「長征烈士之墓」六個大宇,兩側刻有兩副對聯,一副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另一副是「繼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縣委和縣政府已將烈士墓做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
十年來,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經常去墓前瞻仰、憑吊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討還血淚債
舊社會的廣大農民,飽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掙扎在死亡線上。紅軍打擊土豪劣紳,為貧苦農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們的真誠擁護。
岩山鄉沙坊院子有個土豪叫付升庭,長有一臉麻子,為人專橫殘忍,欺壓窮人,群眾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兇殘如虎,群眾稱他們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備修新屋,找來新化方師傅給他燒磚瓦。可憐方師傅辛辛苦苦一場,不但未得分文工錢,還要倒貼伙食。一氣之下他推倒磚瓦垛子,滿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參加了紅軍。12月19日,部隊在岩山宿營,他
把當年在付家的遭遇和當地農民受付家欺壓的情況,向部隊首長做了匯報,首長同意他帶三名戰士去找升麻子算帳。他們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備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眾聽說紅軍抓住了作惡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紛紛向紅軍首長揭發升麻於的罪惡。首長派出一位戰士領著貧苦農民到升麻子家裡,打開了付家的糧倉,把糧食分給了群眾。第二天紅軍離開岩山時,把升麻子
押到綏寧縣李熙橋處決。
紅軍第六軍團在石江處決了一貫包攬訴訟、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鎮壓了高沙鎮街上被稱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惡霸、土匪袁寬:將石背鄉的土豪財主尹成哉、花園鄉罪大惡極的鄧星芳、拒絕給紅軍派糧的反動保長鄧陳卓三人,押到綏寧縣武陽處決。廣大群眾拍手稱快,感謝紅軍為自己伸了冤,討還了血淚債。
軍民魚水情
紅軍到洞口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與地方反動勢力製造了很多謠言,不少農民躲進山裡。紅軍以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解除了群眾的顧慮,很快,大家都回來為紅軍戰士解決吃住問題,十分親熱。
開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門都關得緊緊的,後聽到紅軍戰士親切地喊:「老鄉們不要怕,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會拿你們的東西,如果你們有什麼吃的就賣給我們一點,我們照價付錢。」有些人從門縫中看到紅軍戰士規規矩矩,蹲在街上,誰也不去敲店門。於是有的就拿出煮熱的紅薯放門口賣,戰士們不講價,說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傳開後,店門都開了,能吃的東西都擺出來了,附近群眾家裡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賣。有幾位戰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輕聲說:「大娘,天氣太冷,今晚上我們想到你家裡避避風寒。」大娘滿臉笑容表示歡迎,戰士們放下背包,就動手打掃衛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見幾個戰士在燈下擺著白布比劃,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腳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婦喊來一起幫忙,母女倆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雙布襪子,正好每人一雙。第二天戰士們臨走時再三向林大娘道謝,送給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兩個圓瓷缸作為紀念。
紅軍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感動了群眾,廣大農民群眾從各個方面關心、愛護紅軍。石江縫紉師傅邱國才與其他11位師傅一起,連夜趕制軍帽120頂。紅軍給他們每人一塊銀元,他們心情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湊成一首詩:「紅軍來到石江鎮,痛打土豪和劣紳,財主心怕膽又驚,窮人精神大振奮,軍民連夜作軍帽,同心協力殺敵人。」花園馬家院子鄧大媽同兒媳曾冬娥在山邊土裡鋤草,聽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聲,鄧大媽立即放下鋤頭去山中尋找。果然發現一個約20歲年紀、頭帶八角帽的紅軍戰士(瀏陽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額頭,好燙手,又見他右腳傷口已開始流膿。她心想不能讓親人在野外活活凍死、痛死、餓死,一定要想辦法救他。她喊來兒媳一起扶著傷員回到家裡,讓他躺在兒媳床上,兒媳拿出丈夫的藍布舊衣服給他換上。大媽告訴傷員安心養傷,如發現有外人來就裝啞巴,要兒媳認他是自己的丈夫(兒媳的丈夫在貴州做挑夫)。安排好後,大媽每天上山采葯,精心護理,一周後戰士的傷基本治好,他告訴大媽要去趕部隊。臨走那天,天剛亮大媽就起床為他准備好路上吃的東西。戰士對大媽說:「大媽,你就是我的親娘,我一定永遠記住你的恩情,革命勝利了,我一定來看望你老人家。」戀戀不舍,揮手告別。

B. 1927年,中國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

1月日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收歸國有。 同日,廣州的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漢口爆發反英怒潮。1月3日漢口爆發「一·三」事件,中國政府宣布收回漢口英租界。1月7日——中國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

2月6日龍雲發動雲南政變。2月12日翁文灝首次提出「燕山運動」的概念。2月18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失敗。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3月24日 南京事件。佔領南京的國民革命軍攻擊外國機構,打死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文懷恩等人,英美軍艦炮擊南京城。鎮江英領事將鎮江英租界管理權交還中國。3月31日康有為在青島去世。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4月18日 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4月27日 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

5月5日馮玉祥出師潼關,直系軍閥覆沒。5月1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到會代表60餘人,代表團員5萬多人。會議選出新的團中央局,任弼時當選為書記。

7月3日 台灣爆發了「第一次中壢事件」。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8月7日 中共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8月25日 武漢政府宣布遷都南京,並改組「國民政府」。

9月9日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

12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發動廣州起義。

C. 廣東省江門市紅色革命歷史,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事跡有哪些,求解答啊!!

中共新會支部、中共江門支部、新會縣總工會舊址紀念雕塑牆所在地原為江門水南祖廟(又稱「三丫祖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905年改為水南學堂。1924年冬,中共新會支部成立,陳日光任書記,共有黨員6名,該支部機關初時設在會城,後遷來此處。這是五邑地區首批成立的中共支部之一。1925年6月,新會縣總工會成立,呂棠任縣總工會委員長,陳日光任顧問,會址也設於此。1926年8月黨組織進行了調整,9月底在江門增設中共江門支部,書記為葉季壯。中共江門支部駐地也在此,新會支部遷回會城。後來,因年久失修,水南祖廟大部分建築已塌壞。清末,陳垣祖父始建陳寧遠堂,多次擴建,有12間民居(12宅)、書館、太和堂、游泳池、自來水塔、花園、涼亭等建築。陳寧遠堂為江門目前少有的清代私家莊園,具有較高歷史價值。2002年,陳垣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陳垣是一位大史學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一生從事教學74年,教過私塾、小學、中學、大學。自1926年至1971年,陳垣先後出任輔仁大學、北京師大校長達45年。任大學校長期間,他為祖國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才,桃李滿天下。他還是一位熾烈的愛國者,青年時代就投身反帝反清斗爭,一生與時俱進,1959年,以79歲的高齡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D. 紅岩中江姐的故事

1、故事敘述的是只有十歲的江姐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於她身材天生矮小,夠不到高大的機器,只能坐在特製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頭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歲那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叛徒出賣,江姐被捕。

2、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

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後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3、在審訊室里,敵人惡如豺狼,他們用盡了各種酷刑,也不能動搖江姐的革命意志。敵人用特製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間,雙手緊握筷子的兩頭來回猛夾,邊夾邊惡狠狠的說:「你說不說,不說就把你吊起來!」這時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4、1943年4月,黨組織派23歲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黨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通信聯絡。他們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實際上還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關心江竹筠的安全。

為了躲避重慶特務的跟蹤,翌年,老彭讓她報考成都的四川大學——那裡號稱民主堡壘,比較安全。江竹筠只讀過一年高中,卻向老彭保證:「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願意拚命!」經過3個月的復習,她終於考上了四川大學,老彭則經常以丈夫的名義去看望並布置工作。

5、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筠學會了俄語,並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後,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

6、1947年秋,彭詠梧、江竹筠夫婦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東打游擊。翌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這一情景,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出鎮定。此後,她繼續戰斗在川東的門戶萬縣。

7、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

8、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個難友出獄的機會,事先用竹簽蘸著棉花灰對水調成的「墨汁」,給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哥哥江竹安寫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話,雲兒(指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

(4)高譚紅色老區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1949)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按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1940年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後經組織安排考入四川大學。

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1947 年,與丈夫彭詠梧一起到萬縣組織下川武裝起義。1948年1月,彭詠梧不幸犧牲,她謝絕了黨組織的照顧,堅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進報事件被叛徒出賣,在萬縣被捕,後與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鈞、唐篡陶、黃紹輝、李明輝、黃玉清、陳繼賢、雷震一起轉押渣滓洞看守所。

徐遠舉和張界多次對她進行拷問,使用竹筷子夾手指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被獄中難友稱贊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陳丹墀、何雪松、蔡夢慰等組織了對江姐的慰問活動,與李青林、李其芬、曾紫霞等憑著對林清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的記憶,組織女牢難友學習,討論,並積極進行獄中策反工作,參加獄中追悼會和春節聯歡會。

E. 中國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1、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江家灣人,中國共產黨地下時期重慶地區組織的重要人物,為中國共產黨追認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被關押於位於重慶的國民政府軍統渣滓洞集中營,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軍統所要的中共地下黨情報;1949年11月14日,重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重重包圍之際,被國民政府軍統於渣滓洞監獄所殺並毀屍。

4、馬應元

馬應元(1912—1945),山西武鄉馬家莊村人。1940年參加抗日游擊小組,秋季加入民兵組織,配合八路軍打游擊。他槍法嫻熟,曾一槍致敵二命,擊斃敵戰馬一匹,成為聞名全縣的民兵射擊手。

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馬家莊民兵指導員。在反「清剿」、反「蠶食」斗爭中,帶領馬家莊民兵隊搞偵察、報敵情、除漢奸、捉舌頭、埋地雷、打伏擊、繳武器、截物資,多次奪回日軍搶去的耕畜羊群和日偽種的蔬菜等。

1943年敵占蟠龍後,任蟠武線飛行射擊爆炸組組長。在漳河兩岸,運用「麻雀」戰術殲敵小股部隊,配合八路軍夜襲段村敵據點,又用「地雷加冷槍」等游擊戰術,打了許多勝仗。5月反「掃盪」中,一次布雷13處,炸死炸傷日軍90餘人,繳獲步槍11支,子彈500多發。

1944年11月出席了晉冀魯豫邊區群英大會,獎給上書「日夜出擊蟠武線,飛行爆炸顯神威」錦旗一面,被譽為民兵殺敵英雄。1945年元月,在本村突圍戰斗中落入敵手,最後敵人抓來其母親和妻子勸其投降,均被拒絕,終被敵秘密殺害,年僅24歲。

5、程仲一

1938年1月,中共五寨縣委成立,程仲一任宣傳部長。3月,五寨淪陷後,率縣抗日動員委員會和抗敵自衛隊配合八路軍一二○師一部襲擊駐城日軍,迫使日軍撤離五寨縣城。1939年1月,與王庭弼、白如冰等率晉西北抗日動員委員會部分幹部轉入大青山,開辟抗日游擊根據地。

曾率當地游擊隊配合八路軍騎兵支隊消滅歸(綏)涼(城)一帶土匪武裝,為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奠定基礎。同年秋,任綏東專署專員,率綏東武工隊三下豐東,開辟豐東抗日游擊根據地。1940年,調任綏中專署專員。

1941年冬,率專署游擊隊奇襲三道營火車站,斃傷日軍站長以下敵偽官兵多名,繳獲20餘支槍和大批彈葯。1943年秋調任綏南專署專員,帶領武工隊在崞縣窯子、三道溝、公雞咀一帶與敵作戰中連戰連捷。1944年2月10日晨,為漢奸出賣,被日軍重兵合圍於涼城縣郭木匠溝一帶。為掩護其他人員突圍犧牲。時年28歲。

F. 尋訪紅色足跡為題的作文

八月上旬時,我們小組組織了「紅色足跡之旅」,我們制定好計劃,上午去一大會址,中午吃完飯後再去上海博物館進行參觀。
中共一大會址,它既是建築,也有一段不尋常的往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實。從此,中國站了起來,中國給別人的印象煥然一新。在一大會址內,我們看見了模擬的會議室。它不大,但發人深思。裡面的人栩栩如生。最顯眼的仍是毛澤東,我們彷彿看見了他們在激烈地討論。長桌,圓凳,茶幾和花瓶,一切都重現在我們眼中。我們贊嘆了,不僅贊嘆做工之精美,還贊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上午我們還去了一個地方,那也是石庫門似的房子。我們穿過一座座民居,彷彿也感受到了過去人民的生活。進入那屋子,我們四處拍照參觀。我們還在五星紅旗前拍了集體照。在館內,我們讀到了許多烈士的名字。我們計算他們的年齡。最小的一個36歲就逝世了,我們為他們感到惋惜。而同時,我們也被一個關於烈士的視頻吸引了。我們了解到了烈士的事跡,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在我們吃完飯後,我們打了兩部車前往上海博物館。它與市政府大廈遙遙相對,是一座十分美觀的建築。上海博物館可謂人山人海。我們去了二樓的陳列室。它有四個專題陳列:青銅器,陶瓷器,書畫以及古代雕刻。我們幸運地遇見一個解說員。我們見到了古代人的面具,矛以及廁所的門把手。我們興致勃勃地繼續參觀。幾乎把館內所有的展品都看了個遍。只不過第四層和第五層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去。我們可既是大飽耳福,又是大飽眼福啊!
這次紅色之旅,讓我們全組人都受益非淺。我們感悟到了紅色,體會了紅色!
-----------------

為了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們大學生在了解國情中堅定理想的信念,在服務社會中彰顯人生的價值、在實踐學習中增長才幹,進一步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調查研究能力.我們通過尋訪紅色足跡,了解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警醒我們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有像革命先輩一樣不怕困難的勇氣,有像革命先輩一樣堅持自己正確信念的決心,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信念,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科學的社會主義發展觀,應該在服務社會中彰顯自己的價值。

劉牧英老人的家住在臨沂市沂南縣張庄鎮,而張庄鎮在抗日戰爭年代處於敵我爭奪的一個要塞地帶,所以劉牧英老人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激流,敵人的殘暴,和我八路軍戰士的英勇奮戰。

戰爭年代,劉牧英老人和其他村民一起積極投身我八路軍根據地的後勤工作,為前線隊伍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物資,盡管條件十分艱苦,還要面臨敵人的多次掃盪,但村民們以民族大義為重,不畏艱險,頑強斗爭,為我八路軍的前線戰斗提供了有效的後備支援。

當時,我八路軍某部戰後醫院因敵人掃盪,不得已面臨被迫轉移的境地。醫院里有位醫生剛剛產下一名女孩,在如此緊張的形式之下,為不拖累自己,影響了工作,這位醫生決定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託付給當地的村民。可是,由於敵人的多次未交掃盪,村名手中的糧食就連自己的家人都養活不起,更何況再添加一人,誰來照顧這名戰火中出生的嬰兒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就在此時,劉牧英老人站了出來,毅然擔負起照顧革命後代的艱難任務。老人一家的生活和其他家庭一樣,都非常艱苦,後來老人的大兒子又出生了,一下子照顧兩個本該身處襁褓之中的兒女,讓老人的生活更加艱辛。但是,老人並沒有抱怨什麼,為了贏取黨和祖國的偉大勝利,再大的犧牲,老人也義無反顧。敵人來了,老人一手領著年齡稍大的女兒,身上還背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還得時刻注意著敵人的攻擊,傷了哪一個,老人也不願意。 就這樣,老人在戰火燃燒的歲月里堅持了下來,後來,女兒差不多六歲的時候,被她的親生父母接走,雖然離開了劉牧英老人的紅色家庭,但她的根卻深深扎在了沂蒙山區的每一寸紅色土地。

時至今日,老人當初撫養的女兒每年都會來到沂蒙老區看望老人,說到這里老人特別欣慰,直誇現在生活的好,感謝黨和祖國為人民所做的一切。歲月的苦澀沒有讓老人倒下,相信等待劉牧英老人的一定會是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 濃濃恩情造就紅色沂蒙魂 在與我們的交談中,劉牧英老人講到了許多那麼多八路軍先輩們的地方,我們真想每一個地方都去看看,去感受一下八路軍先輩們往日抗戰的艱苦與戰爭的激烈,以及感受一下他們在那槍林彈雨中的生活。 那時的戰爭環境非常緊張,敵人更是相當的殘暴,每次進村掃盪都會把老百姓的糧食掏空,禍害村民。據老人講,有一次老人在家正忙著,聽見外面傳來熙熙攘攘的嘈雜聲,等到她趴到牆頭一看,外面來了一群鬼子,把老人可嚇壞了,幸好及時發現,老人帶著孩子急忙從後牆逃走,躲開了鬼子。這算是老人經歷的最為驚險的一次了,直到今天說起這件事,老人還是特別後怕。

劉牧英老人與她的家人在和我們的交談中,一邊點頭一邊稱贊八路軍好。不管老少,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八路軍在那個古老的山村一代被一代人的傳頌了下去,人們愛戴八路軍,聽老人講,八路軍戰士在那裡中轉休息,睡的是軍民的屋門外,不管刮風下雨,吃的是軍隊的干糧,不拿走居民的一分一毫,鐵一樣的紀律,鐵一樣的組織,成就了抗戰的勝利,造就了偉大的沂蒙精神。

老人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在戰火中出生的,後來入了伍,也親身經歷了戰爭你年代的艱苦和殘酷,並向我們講述了很多發生在當地的革命故事。再後來,另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當了兵。老人希望家裡的紅色精神能代代相傳。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長談,我們劉牧英老人那裡聽到了很多發生的抗戰時期的革命故事,也了解到了很多發生在沂蒙老區人民身上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經歷,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們與劉牧英老人拍照留念,結束了我們的拜訪。

看著這腳下的土地,彷彿看見了革命先輩們以前走過的風風雨雨,那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每一個故事,對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經驗,一次教訓,一種刻苦銘心的記憶。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我們會用我們的熱情去感悟,去聆聽革命先輩們留下每一寸足跡。看著眼前的山山水水,我們感受到了那些革命先輩們的奉獻和犧牲的激情歲月,我們彷彿身臨其境,看見了那些先輩們正將燃燒著的革命火焰交給我們。星火相傳,我們一定會從革命先輩們那裡擔負起新的更具挑戰性的歷史使命。

我們的黨在一步步壯大,一步步發展,每一次的實踐,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回顧都是在汲取歷史留給我們的經驗。中國在發展,經過了那最艱難的歲月,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邁得更穩,邁得更快,不管前面是荊棘還是懸崖,我們在那些革命先輩們的洗禮下,必將更加的勇敢,更加的堅強。

還記得奧運的精彩,汶川的悲壯,世博的盛大,黨和人民空前的團結,那時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力量的強大,我們正在強盛,我們正在崛起,這些我們都應該感謝黨的領導,感謝在黨的歷史上有過貢獻的人們,革命先輩給了我們一個榜樣,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正在經歷著我們最寶貴的時光,我們應用我們的激情去點亮我們未來的路,應用我們的熱情去開拓我們美好的明天!

G.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H. 1916年到1927年間中國發生的歷史事件

中國1927年到1928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1927年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月7日,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3月2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4月14日,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4月27日,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4月28日,李大釗在北平英勇就義。5月21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8月1日,周恩來等發動南昌起義。 8月7日,我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9月9日,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12月11日,張太雷等發動廣州起義。 二、1928年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月,方誌敏等發動弋陽、橫峰起義。4月28日,朱德帶領的南昌起義軍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4月底,劉志丹等發動渭華起義。5月3日,日軍悍然發動「濟南慘案」,外交官蔡公時以下五千中國民眾被殺。5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6月3日,張作霖下令奉軍退出關外。6月4日,日本關東軍製造「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後身亡。6月18日,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蘇聯莫斯科召開。7月7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告廢除中外不平等條約。7月22日,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10月5日,毛澤東發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易幟。

I. 文家市的革命歷史

概括
1927年9月1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三團會師文家市,前委和師部駐扎在里仁學校。當晚,在里仁學校後棟教室,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果斷的否定了繼續攻打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保存和蓄積革命力量。從此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歷史
文家市人民歷來有熱愛祖國、心憂天下之傳統,早在19世紀初,即有陳紹休、陳紹常等走出山區看世界,遠赴長沙乃至漂流法國等地求學,並參加了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的新民學會,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1917年,陳紹休等邀請毛澤東來到文家市作社會調查,從此,文家市便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大革命時期,文家市人民積極支援北伐斗爭,文家市子弟踴躍參加北伐軍,其中不少人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9月19號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進行了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會師」,擎起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面紅旗,並從這里走向井岡山,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劃時代的革命道路,邁出了中國革命成功關鍵的第一步。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領一軍團來到文家市,並在高升嶺、九峰寺等地巧妙設伏,全殲白匪戴斗垣旅,敵軍上自旅長下至馬夫一個也沒跑掉。取得了紅一軍團戰史上第一次全殲敵人一個整旅的輝煌戰線。「文家市大捷」成為我黨、我軍初建時期毛澤東軍事天才的一次重大實踐,為紅一方面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文家市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出了成百上千的優秀兒女,涌現出了孫發力、陳紹常、陳紹休以及瀏南紅軍游擊隊隊長藺常璋等著名革命先烈。從這里走出的楊勇以其英勇善戰而成為我黨我軍著名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黨的總書記的胡耀邦也曾在文家市就讀,並在文家市共產黨員陳世喬等的教育、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至今仍保存在劉家祠堂、河口大屋等地的大量紅軍標語和傳唱在民間的《春鑼詞》等即是當年文家市轟轟烈烈革命斗爭的歷史見證。 文家市,瀏陽市南部地處湘贛邊界的一個小鎮,距省城長沙100多公里。喜愛自駕游的人們,從長沙開車至此僅需2個多小時。
「走進黨史事件紀念地」記者5月9日來到文家市,翻閱這幅血與火的歷史畫卷,觸摸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在這里,亮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紅旗
這個叫做「市」的小鎮,相傳明代開始文姓聚居於此,逐步形成墟場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曾3次來過文家市的青年毛澤東,因母親姓文,把這個親切而溫暖的地方,稱為自己的「外婆」家。
與一些知名的紅色景點比,文家市秋收起義會師紀念館少了幾分人頭攢動的熱鬧,多了一份略顯冷清的寧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每年來的參觀者並不是太多,跟其在外面響亮的名頭比,顯得有些不符。
但看現在的情形,你無法想像時間回溯到84年前,這里曾經聲震全國!
1927年9月9日,34歲的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槍炮震天,旌旗獵獵。起義部隊一鼓作氣向西挺進,目標直取省城長沙。
部隊途中受挫,前委會只得臨時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
9月19日,3路起義部隊集結文家市。在這里,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鮮艷的鐮刀鐵錘紅旗!
當晚,前敵委員會在里仁學校召開會議,作出了一個事關中國革命前途的重大決定:根據敵強我弱的情勢,改變攻打長沙計劃,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地。
自此,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明大道。這里,也成了中國革命的戰略轉折點。文家市點燃的「星星之火」,最終在全國形成了「燎原之勢」。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走進紀念館的大廳右側,毛澤東這首《西江月﹒秋收起義》頓時躍入眼簾。一段血與火的歷史,在革命浪漫主義詩人的筆下,演繹得那樣氣勢磅礴與盪氣回腸。
文家市會師舊址就在紀念館邊的里仁學校。
學校建於1841年。初名為文華書院,1912年更名為里仁學校。盡管經歷了100多年風雨剝蝕,但在我們眼中仍然氣勢不改。
據里仁學校校志記載,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張國燾、羅章龍等曾在這里執教。1926年,校長陳世喬在這里建立了文家市第一個共產黨支部,領導當地的革命斗爭……
現在的里仁學校經過了翻修,外觀整潔氣派。校門口還可見到那個年代留下來的一些標語,大多寫於1927年到1930年間。「建立工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紅軍萬歲」……今天,仍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年此地的風雲際會。
那一晚,紅色火焰避免了被撲滅的命運
大成殿,是里仁學校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單元。
殿內孔子牌位居於其中,讓人嗅到一縷來自歷史深處的書香。
但是,里仁學校令人矚目,並非僅僅緣於此。
記者隨著講解員穿過幾道門,進入一個有些隱蔽的小院里。4間房子一線排開,從外到里,依次住過楊立三、毛澤東、盧德銘、余灑度等秋收起義的指揮員和參與者。
小院天井裡有一棵石榴樹。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這棵石榴樹100多年來只開花,不結果;唯獨毛澤東辭世的1976年,結了一個拳頭大果子。
傳說聽起來總給人以神秘之感,不過卻遠遠抵不過歷史歲月的動人傳奇。
1927年,9月19日晚,在里仁學校後棟的一間教室里,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決定秋收起義部隊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
會議一開始,大家就圍繞起義10天來的戰斗情況,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了。在討論下一步「全軍進軍的方向」這一中心議題時,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師長余灑度與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意見完全不一致。余灑度認為應繼續攻打長沙。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革命暫時處於低潮的形勢後認為,再攻打反動力量強大的省城長沙,無疑是「雞蛋碰石頭」。他力主實施戰略退卻,退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退到湘粵贛3省邊境去,堅持農村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經過耐心說服,毛澤東主張得到了總指揮盧德銘等大多數前委委員的支持。
對於當晚爭論的結果,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中國革命由此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發展道路。
弱小的紅色火焰,在那一晚避免了被撲滅的命運!
海倫·斯諾是首位訪問文家市會師舊址的外國記者。她寫道: 「在文家市這所學校里,人們能感覺到深邃的毛澤東神話。正是在湖南瀏陽這所古老的宗祠里,毛澤東於1927年召集了一千名英勇青少年,把他們武裝起來,他們的武器主要是紅纓槍和紅色思想。這個會議投票通過繼續蔑視一切上帝、所有的地主、所有的反革命勢力——向客家人聚居的綠林——井岡山根據地進軍。」
盡管研究者認為這段話存在著幾處顯而易見的錯誤,但她對中國革命發展道路戰略性轉折的描述,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1927年9月20日,嘹亮的軍號聲將1500多名工農革命軍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學校的操場上。毛澤東站在操坪前的台階上,面對著工農革命軍戰士大聲說:這次秋收起義雖然受了一點挫折,但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反動派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團結得緊,繼續勇敢地戰斗,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講到這里,毛澤東打了個比喻:「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但只要我們團結緊、打仗勇,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的!」
中國有句老話,萬事開頭難,要革命就不能怕困難,只要我們咬咬牙,挺過這一關,革命總有出頭的一天!
說到這里,戰士們拚命地鼓起了巴掌,一股籠罩在這支隊伍頭上的迷霧霎時被吹散。
如今93歲的文家市居民張榮甫,那時還是個不到10歲的孩子。
老人回憶,1927年9月20日上午,秋收起義部隊的戰士在里仁學校操坪集合,「他們幾乎把草坪都站滿了,毛澤東身著普通老藍布農民服裝,打著綁腿,腳穿草鞋,站在操坪前的台階上講話。」我可是從門縫中擠進去聽的。「
其實,還有兩個10歲的學生伢子與夥伴們趴在操坪院子的牆頭上,也看到了這難忘的一幕,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帶著濃重湘潭口音的激情動員。
這兩個細伢子,一個就是後來擔任過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另一個就是英勇善戰的開國上將楊勇。
這應該不是後人演繹的一段傳奇。除正式出版的黨史研究資料有這一記載外,還有更有說服力的佐證材料。
胡耀邦、楊勇,這兩個表兄弟當時就在里仁學校上學。
2008年,紀念館工作人員在江西發現了一張珍貴的照片——1929年裡仁學校學生集體照。學生正是坐在秋收起義部隊召開動員大會的那個操坪里。其中,一個坐在中間穿白衣服的小男孩,就是14歲的胡耀邦;他身邊穿著黑色衣服的個頭稍高的小男孩,就是楊勇。
里仁學校的操坪,是一塊四五百平方米的草地,鬱郁青青。文家市鎮初一學生劉海燕,自小生活在文家市鎮,她對里仁學校由好奇到想了解,由了解到想親近。當記者問起海燕對里仁學校發生的什麼事情印象最深時,小姑娘脫口而出:「胡耀邦求學和毛主席講小石子砸爛大水缸的故事。」
文家市,一個在中國革命史上註定是要濃墨重彩書寫一筆的小鎮。
據紀念館館長譚慶啟介紹,在1930年的文家市大捷遺址的高升嶺上,當年工農革命軍挖掘的戰壕依然完整存在,繞著山頭足足有好幾圈;楊勇故居等革命遺址也保存完好;《秋收起義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他們,都在訴說著這個小鎮的歷史榮光。
今天的文家市也在繼續講述著動人的傳奇。昔日革命老區,已一躍為經濟強鎮,2005年財稅收入就已過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過億元鄉鎮,在全國革命老區首樹「億元鄉鎮」的紅色標桿,至2010年,財政收入已連續10年領跑瀏陽市各鄉鎮。
邊陲小鎮,在書寫著新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高譚紅色老區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