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威海重大歷史事件

威海重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6 16:45:02

① 威海的時事熱點及歷史事件

阮仕林免去通山縣副縣長職務。
通山縣人民政府

② 威海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
市境為東夷之地,屬青州,有菜夷聚居。北齊天統四年(568年),設文登縣,
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
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
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
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
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今威海地域屬
之。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
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1987年6月15日,威
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台市的榮成、文登、乳
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
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
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③ 在山東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長勺之戰

長勺(sháo)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

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斗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

此次戰役是繼前685年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2、九合諸侯

九合諸侯,指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齊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墮三都

墮三都,春秋時期魯國孔子執政,墮毀三桓(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私邑事件。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派子路墮毀三都。三都即季孫氏的費邑(今山東費縣)、孟孫氏的郕邑(今山東寧陽)、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

起初,季孫斯和叔孫州仇、仲孫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勢力,也支持墮三都。叔孫氏先墮毀郈邑。

費邑宰公山弗擾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弗擾逃到齊國。

之後,郕邑宰公斂處父反對墮毀郕邑,使三桓開始反對墮三都。墮三都最終失敗,孔子不久之後,也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4、田單復國

中國戰國後期,齊將田單憑借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首先是齊宣王趁著燕國內亂,借口替燕國平亂,派兵攻佔薊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噲。噲的兒子燕昭王即位,為了報仇雪恥,於是招賢養士,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聯軍攻伐齊國,由於齊愍王驕傲殘暴,失去人心,樂毅在短短的六個月內,竟然攻佔了齊國七十幾座城池。

齊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將所殺,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地方。眼看齊國就要滅亡了,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出現了一位反攻復國的英雄,他以這兩座城池為根據地,善用各種謀略與戰術,一舉打敗燕兵,光復了故土。

5、宋江起義

宋江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其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南宋之後的一些野史,常記載宋江參與征方臘之事。但《東都事略·徽宗紀》將平宋江列在平方臘之後,《折可存墓誌》也稱折可存在平方臘之後,參與平宋江的戰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合諸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墮三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單復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江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勺之戰

④ 歷史:威海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史實

(一)強行租占

歷史背景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加速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進程。西方列強在加強對華經濟侵略的同時,加緊侵佔中國沿海重要港口,在華展開了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激烈競爭。這一時期,列強瓜分中國的矛頭首指華北。1898年德國在沙俄的支持下租占膠州灣,而沙俄隨即以抵制德國為借口租占旅順大連。同年,法國在華南強租廣州灣(現湛江港)。英國是最早侵華的資本主義國家,在華擁有的政治經濟權益最多。在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中,英國為維護其在華的政治、經濟壟斷地位,修改其對華的既有政策,決定租占威海衛和香港新界,以便北與沙俄對峙,南與德法抗衡。1898年3月7日,英國外交大臣巴爾福即要求其駐華公使想盡一切辦法取得租借威海衛的優先權。3月25日,英國政府正式訓令其駐華公使竇納樂不惜一切手段租占威海衛。由於山東已被劃為德國的勢力范圍,而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威海衛又由日本佔領,以監督清政府償付戰爭賠款。因此,英國在決定租占威海衛的同時,積極設法收買德、日兩國。對德國,於3月26日表示租占威海衛乃出於無奈,決不侵犯德國利益。此後又於4月20日正式聲明不修築威海衛至山東內地各處的鐵路,以此承認山東為德國的勢力范圍,因而得到了德對其侵略計劃的默認。日本則由於在東北的爭奪上與沙俄存在激烈的矛盾,因而也希望藉助英國的勢力牽制沙俄,當英國探詢其態度時立即表示同意。在分贓的基礎上與德、日兩國達成諒解後,英國更加肆無忌憚地推行其侵威計劃。

強行佔領 在與德日等國加緊勾結的同時,英國於1898年3月15日從香港調遣軍艦10餘艘前往煙台,圖謀在日軍撤離後搶先佔領威海衛,以武力為後盾逼迫清政府就範,以達到其租借目的。5月7日,清政府對日賠款在倫敦全部付清。5月9日,駐威日軍主力開始撤出威海衛。5月21日,清政府派員接收威海衛和劉公島。英國則於5月19日和22日委派接收大員率「水仙花」號和「敏捷」號戰艦侵入威海衛,並在日軍的協助下佔領日軍退出的營房、炮台、基地及所租用的土地。5月23日,中日交接事宜完畢,日8軍撤出威海衛和劉公島。5月24日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日,英軍選擇該日在黃島 舉行了佔領儀式。當天下午1時30分,「水仙花」號指揮官耐皮爾率領海軍陸戰隊士兵登上劉公島並進占黃島。英方接收專員金霍爾和駐芝罘港領事霍普金斯在英國駐華公使館武官布朗、敏捷號艦長史密斯.多倫的陪同下來到設於黃島炮台下的儀式現場。清政府委派的辦理威海衛事宜委員山東侯補道嚴道洪、管帶復濟兵船前游擊林穎啟也隨同前往。金霍爾宣讀佔領宣言後,英國國旗開始冉冉升起,當旗幟飄揚到桅頂時,樂隊奏起了英國國歌,英軍舉槍致敬。隨後,儀式在一片「女王萬歲」的狂呼中收場。至此,英軍完成了對威海衛和劉公島的軍事佔領。

逼簽租約 3月28日,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衛的要求,聲稱:俄以旅順為軍港,則對中國異常危險,惟以威海衛租與英國,足以制俄之跋扈。但清政府以威海衛尚在日軍佔領之下為由予以拒絕。竇納樂隨即於3月31日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諜:如果得不到確切消息,事情將交由英駐華海軍司令辦理。清政府被迫於4月3日同意其租借要求,並於4月20日委派慶親王奕匡、刑部尚書廖壽恆與英使舉行談判。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衛專條》在北京簽字。中方簽字代表是奕匡、廖壽恆,英方簽字代表是竇納樂。《專條》規定:將威海衛及附近海面租與英國,租期與俄佔旅順大連之期相同,英國有權在沿海一帶築炮台、駐軍隊等。中國所保留的權利是:軍隊仍可進入;威海衛城由中國管理,原駐城內的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中國兵艦仍可使用威海水面。此後,中英雙方派員於1900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17日將東起大嵐頭村東北海濱、西至馬山嘴、南至草廟子以里除威海衛城以外的738.15平方公里的區域劃為租借區,當時區內人口約為12萬。由此,英國在華北奪得了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而清政府的防禦能力則遭到進一步削弱。

(二)武裝抗英

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能夠使昏庸腐朽的清政府為之屈服,但是具有高度愛國主義精神的威海人民是不可辱的。在英租威海衛的三十二年裡,面對侵略者的武力進犯和殖民統治,富有保家衛國傳統的威海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抗爭。

抗英集會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內地蓬勃興起。威海姜南庄村秀才崔壽山深受鼓舞。為抗英衛國,他聯絡同村谷輝庭、萊海村董紹亮、於家夼村叢志范等人,招募訓練團民並籌集資金購買軍火,組織秘密武裝,准備發動武裝抗英運動。1900年3月26日,崔壽山組織群眾四、五千人在張村慈聖寺舉行抗英集會。殖民政府得知消息後,立即派英軍上校鮑爾率軍趕到現場進行鎮壓,強令群眾繳械解散。但與會群眾並未被武力威脅所嚇倒,雙方相持達1個小時。英軍立即當場審訊崔壽山、谷輝庭。崔壽山臨危不懼,拍案而起,歷數英國侵華的累累惡行,直言組織團民武裝即為驅逐英人出境。鮑爾惱羞成怒,下令將二人押往威海衛。會場頓時群情激憤、劍拔弩張。為保護群眾,崔壽山挺身而出,和張雨、董紹亮二人被英軍關押到劉公島監獄。在獄中,面對英國殖民當局高官厚祿的收買,他絕食抗議,堅貞不屈。與此同時,獄外群眾掀起了大規模的援救活動,英軍懼怕引起更大的反抗斗爭,一個月後將其釋放。籌建團民武裝和慈聖寺集會以英雄的氣概和不屈的鬥志,表明了威海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吹響了威海人民武裝抗英的第一聲號角。此後不久就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反勘界斗爭。

道頭襲敵 1900年4月25日,中英雙方勘界專員在英軍武裝護衛下自西向東勘劃界址,埋設界牌。4月28日,英軍埋完25塊界碑之後,中方勘界官員李希傑、嚴道洪、林穎啟來到界外的東道頭村駐扎,英軍則在離道頭三英里的太薄山腳下安營。當天晚上,600多名群眾圍困東道頭村中方官員駐地,聲討李希傑等人的賣國行為,阻止其外出劃界。與此同時,近千名群眾將英軍營地圍得水瀉不通,高呼口號,抗議英國的侵略行為,要求英國人撤出威海衛。英軍當即逮捕了6名群眾,此舉不僅沒能達到驅散群眾的目的,反而使聚眾人員越來越多,第二天便達到2000多人。英軍被迫將逮捕的6名群眾釋放,但聚眾的人群仍不肯散去,勘界無法進行。英軍隨即從威海衛調集大批援軍解圍。5月4日,英軍首領鮑爾、帕恩羅斯在英軍的護衛下進行單方面的強行勘界,在太薄山營地留下以華特索尼中尉為首的30餘名士兵駐守,准備為被困的中方官員解困。5月6日拂曉,華特索尼軍營遭到了由西武林村於冠敬、馬景山、孫家灘村孫義清、草廟子村楊希亭和徐家疃村於漸海等人組織的2000多名群眾的武裝襲擊。激戰中,武裝群眾的土槍土炮一齊向英666665軍營地開火,以華特索尼中尉為首的30餘名英兵到處躲藏,四處開槍,有10名群眾在戰斗中英勇犧牲。

垛山激戰 5月4日傍晚,東去勘界的英軍來到垛山腳下的臨泉河套扎營。江家口村武秀才劉荊山、圈於家村於仁山和南虎口村徐仁山等人得知消息後,立即於5月5日以雞毛信聯系周圍群眾前往碑口廟匯合。隨後便帶領村民1500多人直奔英軍營地。下午2時30分,當群眾趕到離英軍營地1/4英里遠的地方時,與15名勘界歸來的英軍相遇。劉荊山隨即指揮群眾用石塊、鋤頭、鐵杴等猛擊英軍。英軍少校帕恩羅斯當場被打成重傷,4名士兵也被打倒在地,激戰中劉荊山等19人壯烈犧牲。圍擊群眾遭到英軍增援部隊的鎮壓。

在威海人民與侵略者進行殊死搏鬥時,清政府卻超然局外,袖手旁觀。5月9日,山東巡撫袁世凱從煙台調集400名清兵前往威海衛解救李希傑等人,而對群眾派兵打擊英軍的要求置之不理。隨後,又在威海各重要關卡散發布告,對群眾的抗英義舉嚴加訓斥,強令百姓「查照條約、自保身家」。英軍則對群眾的武裝反抗膽戰心驚,勘界被迫中止數日,直到5月15日才重新開始。對威海人民反勘界斗爭,殖民當局始終懷疑是由威海衛城裡的中國當局鼓動起來的。因此,當消息傳到香港後,港英當局即以此為借口要求將九龍城附屬於香港,理由是城裡中國官員的存在與香港的防衛不協調。

威海人民的武裝抗英斗爭是威海近代史上光輝的一頁。盡管由於武器裝備差,缺乏作戰經驗,這場斗爭最終未能取得成功。但抗英鬥士們前仆後繼的獻身精神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他們的英雄業績還在當地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成為鼓舞後人奮發向上、建設家園、振興中華的一面光輝旗幟。

⑤ 七舉而降威海指哪一歷史事件

屈居而降,威海指哪一歷史事件歷史事件是當時發生在威海的,你查一下威海的當地日誌就知道了。

⑥ 威海的歷史故事700--3000字

劉公島在威海城區東部,威海灣口中央。據舊志記載,元代名劉島,亦名劉家島。大約在明代始名劉公島。關於劉公島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在數百年以前,有一條來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風,狂風捲起巨浪,無情地撲向商船。船上的人們奮力地與風浪搏鬥,祈望能找到一處可以躲避風浪的地方。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沒有陸地,也不見島嶼,到哪裡去找可以避風的地方呢?人們失望了,紛紛禱告蒼天保佑。但無濟於事,風越來越猛,浪越來越大,船在風浪中顛簸,一會兒被掀到浪峰之上,一會兒又被拋入浪谷之中……就這樣,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幾天幾夜過去了,風浪仍不見停息。船上的桅桿被風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樹葉在海面上漂浮。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沒有了,艄公們筋疲力盡,垂頭喪氣地倚在艙板上,任憑船隻隨波逐流。天色又漸漸地黑了,月亮漸漸升了起來,只見天海間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風浪依舊在夜幕中呼嘯著。
突然,在絕望中,不知是誰驚叫一聲:「看,前面有火光!」眾人忙起身尋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點微小的火光閃爍,在風浪中時隱時現。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眾人頓時精神抖擻,忘記了飢餓和疲勞,拼力將船向著火光劃去。漸漸地,火光近了,隱隱約約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個島嶼,那火光就在島上閃爍。終於船靠岸了,艄公們下船尋著火光走去,不一會兒,看見前面有一棟房屋,窗前亮著燈光。艄公們急忙上前敲門。片刻,門開了,一位老翁出現在門口。眾人一邊打躬作揖,一邊訴說他們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捨一些茶飯。老翁爽快地答應,並呼一位老媼出來與眾人相見。眾人隨老兩口進屋後,發現屋子裡雖不算寬敞,卻十分古樸可親。老翁一面安排眾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媼生火做飯。只見老媼從裡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後倒進鍋里。眾人見了,心裡在嘀咕:「區區一碗米,怎能解眾人之飢?」艄公們雖然飢腸轆轆,卻又難於啟齒。不一會兒,飯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飯。大家隨吃隨盛,飽餐一頓,鍋里的飯卻不見減少。眾人心裡暗暗稱奇,但也不便詢問。
飯後,艄公們感激不盡,向前拜謝道:「救命之恩,永誌不忘。不知此為何地,老丈貴姓?」老翁笑答道:「此為劉家島,老朽姓劉。」說罷,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贈,並送他們回船休息。
次日天明,風息浪小,紅日高照。艄公們又上島取水,尋遍全島,卻不見昨夜的那棟房屋,也不見老翁老媼的身影。但見島上樹木蔥蘢,鳥語花香。眾人這才醒悟,皆曰:「我們大福,遇到神仙了。」
後來,這條船再次經過這里。艄公們又上島尋找,島上依然是樹木蔥蘢,鳥語花香,但仍不見老翁老媼和那棟房屋。為了紀念劉公劉母的救命之恩,眾艄公集資在島上修了一座劉公廟,廟內祀劉公劉母泥塑雙象,以表示紀念之情。劉公廟建成後,來往的艄公船夫們每經此地,必上島進廟祈禱。從此,劉公廟的名聲越來越大,該島也逐漸被稱為劉公島了。

⑦ 威海的來歷和傳說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夷之地,屬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齊天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 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
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 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台市的榮成、文登、 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傳說在很早以前的時候,威海是一個被視為仙界的地方,這里山水奇麗,風景入畫,住著很多的神仙.閑來無事的時候,神仙們會聚在一起,乘雲踏浪到海上垂釣極為美味的仙物,吃了能增加道行,修煉功力,,常人吃了有如百神護體,可以青春不老,脫凡胎而成仙體.於是歷朝歷代眾多夢想長命延年,天界為仙的人,都不遠萬里紛紛前來尋求不老仙方和仙物.那就是威海灰刺參.所以威海灰刺參便具備了極品海參的品質,以及很多的神奇的食補食療功效.
劉公島為什麼叫了這么個名字呢?相傳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東漢末年劉氏皇族的一支人,不堪曹魏政權的迫害,遷居島上避難;一是與民間流傳的劉公劉母的故事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南方北上的商船突遇狂風襲擊,數日不見陸地,糧食淡水都用光了,人們絕望了,只好聽天由命地隨波逐流。一天夜裡,一個水手無意中忽然發現前面有火光,便興奮的大叫起來:「有救了,有救了!」他們知道有火必有人,有人就有救了。這一線希望馬上激起了人們的力量,他們拚命地向火光方向劃船,終於看清前面是一海島,有一位老人站在岸邊,手舉火把為他們引路。船靠了岸,船上的人們跳進淺水,撲向岸邊,一個個先後栽倒在沙灘上。老人把他們背到自己的草屋子裡,介紹說:「我姓劉,大家叫我劉公好了。」劉公的老伴也是位和善的老人,只見她抓了一把米放到鍋里,一會兒就煮熟了。十幾個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又一碗,鍋里的飯始終不見少,船民們恍然大悟:這是遇到救命神仙了,忙跪下磕頭。等抬起頭來,劉公夫婦已不見了。第二天打聽島上的居民,他們也說劉公劉母經常做這樣的善事。後來這些人為了感謝劉公夫婦的救命之恩,聯合島上的居民在島上修建了劉公劉母祠,並把此島取名叫劉公島。

⑧ 煙台有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回弼士在煙台創答辦了張裕釀酒公司,聘奧地利駐煙台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台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李東山興建鍾廠,同年,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鍾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煙台創造和打破了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煙台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1868年,煙台海關即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外使文件,這是中國近代郵政的萌芽;1879年,清政府議決在北京、天津、煙台、牛庄(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這就是中國近代郵政之先聲了。
這件事與盛宣懷有關。因為中國近代郵政是隨洋務運動而產生的,而盛宣懷是洋務運動的最重要的干將,他作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在此前兩年曾為談判《煙台條約》到過煙台。十年後又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芝罘)監督長駐煙台,六年後才離任。

⑨ 威海的歷史故事

威海的歷史故事:

1、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今市境先屬齊郡,後屬膠東郡,為腄縣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之罘,立石頌秦德焉。秦之腄縣,設治於今煙台市福山區境內,以東別無他縣。

2、西漢時期:

境內屬青州東萊郡地。《漢書·地理志》東萊郡注謂高帝置。師古說故萊子國也。東萊郡治在今萊州市,領縣十七,今市境內置有不夜縣、昌陽縣、育犁縣。是為境內有縣級政區建置之始。

3、東漢時期:

東漢初省並不夜、育犁二縣,境內仍屬青州東萊郡。郡治由今萊州市遷至今龍口市黃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區塔山北麓出土長貴亭侯龜鈕銅印,其形制為東漢遺物。亭是縣屬行政單位。可知,東漢時,今市區一帶曾是昌陽縣長貴亭侯的封地。

4、東晉時期:

後趙在牟平縣析置東牟郡東牟縣,今市境北部屬之,郡治、縣治均在今煙台市牟平區。境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5、唐代:

境內為河南道登州地,設文登縣。唐代,登州幾經置廢。武德四年析東萊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貞觀元年廢。

如意元年又以萊州之牟平、黃縣、文登復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龍三年徙治蓬萊。天寶元年又廢,改置東牟郡。

乾元元年,又改稱東牟郡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析文登縣西境,於東牟故城置牟平縣,至清雍正十三年的一千餘年間,境西南部一直屬牟平縣,其餘屬文登縣。

⑩ 跪求威海歷代的歷史人物和偉事

孫萬林(威海歷史名人) 叢禾生(威海歷史名人) 鄧世昌(威海歷史名人) 王士任回(威海歷史名人) 劉衡三答(威海歷史名人) 劉荊山(威海歷史名人) 丁汝昌(威海歷史名人) 畢懋第(威海歷史名人) 畢樹棠(威海歷史名人) 於 鏞(威海歷史名人) 劉步蟾(威海歷史名人) 陶 易(威海歷史名人) 王 悅(威海歷史名人) 李 璞(威海歷史名人) 谷生琰(威海歷史名人) 畢懋第(威海歷史名人) 戚延齡(威海歷史名人) 孫竹庭(威海歷史名人) 陶 易(威海歷史名人) 李 標(威海歷史名人) 黃承宗(威海歷史名人) 於 鏞(威海歷史名人) 王士任(威海歷史名人)

膠東起義(威海歷史事件) 劉公島起義(威海歷史事件) 英國強租威海衛(威海歷史事件) 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威海歷史事件) 威海衛之戰(威海歷史事件) 英國強租威海衛(威海歷史事件) 威海衛之戰(威海歷史事件) 劉公島起義(威海歷史事件) 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威海歷史事件)

閱讀全文

與威海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