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各大歷史事件導火索

各大歷史事件導火索

發布時間:2021-02-26 16:25:32

『壹』 建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都有哪些

1950 抗美援朝
1951-1952 整風運動 「三反」「 五反」運動 社會主義版改造開權始
1953 一五計劃開始實施
1956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中共八大
1957-1958 整風運動 反右派斗爭擴大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
1959-1962 廬山會議 反右傾斗爭發動 三年自然災害 國民經濟嚴重困難
1962-1965 七千人大會 國民經濟調整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1976 十一屆三中全會 撥亂反正工作開始
1982 中共十二大
1987 中共十三大
1989 十三屆四中全會
1992 中共十四大
1997 中共十五大 香港回歸
1999 澳門回歸
2002 中共十六大
2007 中共十七大
2008 北京奧運會召開

『貳』 怎麼區分 <歷史>中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線>

樓主,給你復制個詳細點的根本原因與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等的區別
在我們日常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很多學生把歷史事件中的各種原因區分不清。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義和團運動失敗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等等,如果對事件各種原因的內涵和分類理解不清的話,在分析原因時往往就會無從下手,或把各種原因混為一談,使得做題的正確率非常低。下面就歷史事件原因的內涵及分類進行辯析和探討,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歷史事件原因的分類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徵,從事件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會有不同的原因。在日常的歷史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歷史事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指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源或者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最本質的原因,在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必然性的東西,在歷史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這種因素是一種歷史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反映著客觀歷史規律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階級本質及影響歷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個角度來分析和探討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我們在世界歷史教學中學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德意志的統一、日本的明治維新等內容時,就可以發現它們的根本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了,而原有的舊制度、老思想卻阻礙其快速發展,即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就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換言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引起這些國家發生社會變化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又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這些與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失敗的根本原因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這是從階級本質上來分析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所在的階級、政黨對於歷史事件不僅有深刻的影響,能延緩或加速歷史進程,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與根本原因相對應的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動,並直接促成其發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種表面現象,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是更加側重於事物發展的偶然性因素。如: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把中國變為它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則是因禁煙運動引起的中英之間的沖突,這只是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借口,屬於歷史事件發展的偶然性因素。
2、歷史事件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歷史事件的主觀原因是指個人、階級、政黨等主體意識方面的原因。客觀原因是指在人類的意識之外,不依賴人類的意識而存在的原因。是歷史進程特定的不可變動的因素。前者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因素;後者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歷史的發展變化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客觀原因是英國綜合國力強大。英國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科技領先、武器裝備精良,又建立了強大的近代化海軍,戰爭准備充分,戰勝清王朝是必然的,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客觀因素。清王朝政治、經濟、軍事全面落後則是其主觀原因。
一般來說,以一個人、一個階級、一個政黨、一個集團為主體的歷史事件多用主客觀原因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成敗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個主體的歷史事件不能運用這種方法。例如,在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時,因為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涉及到共產黨、國民黨等多個主體,無法確定哪個更是主觀原因,因而最好用內外因等其他的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
3、歷史事件中的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內在矛盾,是事物存在發展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要通過內因才能起到作用。一般來說,分析一個國家的社會變化時常常用內外因相融合的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如: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內因是封建經濟逐步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並初步發展;作為幕府統治基礎的中下級武士轉變為反對幕府統治的中堅力量;廣大勞動人民的反封建斗爭。外因是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入侵,使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又如:蘇聯解體的內因是由於蘇聯本身的陷入嚴重的政治經濟的泥潭,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和陰謀分裂活動則是它解體的外因。
4、歷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諸多原因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但這種主導因素有時不止一個,像內因、根本原因、主觀原因等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的稱之為「最主要的原因」,不屬於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了。不過一般的考試題目只問大家某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1)建立了以中共領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中共領導建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持久抗戰。(3)中共堅持實行全面抗戰路線。(4)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戰場的抗戰。(5)中國的抗戰得到愛國華僑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這些原因都應算是主要原因了,但第一條原因應是「最主要的原因」了。也可以說是根本原因吧。其他幾個原因自然就是「次要原因」。
總之, 在做歷史試卷中有關原因方面的問題時,一定不能教條和死板,不能公式化地去看待歷史事件,而要仔細研究和分析歷史事件中的原因是哪種類型的,然後再聯系具體的歷史事件的實際,去具體分析用哪種類型的原因解釋更恰當、更合理、更有說服力。只有把歷史知識活學活用,才能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對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的測試,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著重考查歷史現象的「主要原因」。
此類試題的題干用語多採用「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因為」、「最主要的是」、「主要是」、「主要是由於」等。(啟示:根本原因強調其「決定性、必然性」。主要原因強調其「重要性」。直接原因強調其「連續性」。)

『叄』 歷史事件的導火線

導火線,他是相對的,你說如果美有薩拉熱窩事件,哪他就會發生XXX事件,導火線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迫使他發生的,明白了嗎,一樓的觀點我也同意。

『肆』 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根本原因、標志、性質、導火線

1、器物之變(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它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對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但是,由於洋務運動並沒有從根本是變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著各種消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雖然這次自救運動失敗了,但是因它而產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受過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為接下來的中國革命奠定了基礎。

2、制度之變:A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意義: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①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②它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走向強大,從而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人民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③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資產階級接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B、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築權,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發保路運動。1911年10月10日,武漢地區的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動武昌起義,接著各省紛紛響應,因為1911年為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歷史意義
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2、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思想之變: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國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4、風尚之變:新文化運動 為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並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伍』 中國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原始社會
約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80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陝西藍田一帶
約20——7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000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時期
奴隸社會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約公元前21世紀禹傳子啟夏朝建立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元年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封建社會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1718年綠林赤眉起義爆發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東漢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官渡之戰
208年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國建立
221年蜀國建立
222年吳國建立
263年魏滅蜀
265年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晉滅吳
316年匈奴兵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東晉建立
383年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開始
485年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結束
589年隋統一南北方南朝結束
605年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隋末農民戰爭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並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亂
780年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王安石變法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蒙古滅西夏
1234年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元滅南宋
1351年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軍攻佔大都元亡
明初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6世紀中期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1581年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軍入關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51686年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昭莫多戰役
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維吾爾貴族大和卓小和卓發動叛亂
1771年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陸』 列舉從1840到1949年的十大歷史事件,並闡述入選理由

1.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2.美國南北戰爭: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3.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改革落後的
封建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同時,日本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但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舊日本時代的封建殘余。後來,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躋身於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
4.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5.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它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毀了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基督教東部教會國家沙皇俄國、地處歐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國家德意志帝國、地處歐洲中部和巴爾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國奧匈帝國等歐洲古老的封建帝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戰爭後期,地處歐洲東部邊陲的俄國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戰後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6.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
(1)經濟上的調整惡化國際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提高關稅,實行貨幣貶值等。這些做法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國際關系也日趨惡化。
(2)引發政治危機: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曠日持久,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開始泛濫,資本主義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
7.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對美國及當時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它「不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經濟危機,還曾造成戰後美國經濟長期上升的總趨勢。所以說,它延長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生命。這就是『新政』的根本作用。」(二)如果說「新政」不能永遠克服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那是對的。但如果說新政對克服大蕭條完全不起作用,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最起碼我們可以說新政對擺脫大蕭條危機起了最直接的作用。(三)新政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把希特勒的法西斯專政同羅斯福的新政改良等量齊觀,視為一丘之貉,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四)由於新政的實施使美國迅速恢復了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揮了「民主國家兵工廠」的重要作用。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五)新政的實施為壟斷資產階級維護資本主義的統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戰後歷屆美國政府,在80年代以前在新的條件下基本上繼承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採取了不同重點和形式的國家干預經濟、調節生產,緩和矛盾等反危機措施。新政開創的福利國家措施至今不失為鞏固壟斷資本統治的重要手段。
8.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並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決心翻過6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歷史這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及其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33]
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戰爭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33]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我只能找到8大事件,其他的我都認為不能入選。

『柒』 求一個動詞,形容以前的歷史事件成為後來事件的引爆的導火索

埋伏筆,做鋪墊

『捌』 中國近代史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鴉片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標志:①年6月,英軍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標志著鴉片戰爭的開始。②1842年8月,英軍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標志著鴉片戰爭結束。
2、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引起了中國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開始擔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是中國境內第一塊租界出現的標志。
4、第二次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這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入到內地。
5、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六個標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③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④西征和東征的勝利,標志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⑤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上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⑥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標志著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
7、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為《馬關條約》的內容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侵略中國的新階段和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的形成。因為該政策在承認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強不同程度地贊同,使得列強在中國空前激烈的爭奪,暫時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2.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4.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經徹底變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建立。20世紀初,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為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奠定了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6.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此以後,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袖、統一的綱領和統一的組織領導。
7.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同時又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8.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五四運動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五四運動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玖』 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鴉片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標志:①1840年6月,英軍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標志著鴉片戰爭的開始。②年8月,英軍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標志著鴉片戰爭結束。
2、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引起了中國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開始擔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是中國境內第一塊租界出現的標志。
4、第二次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這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入到內地。
5、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六個標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③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④西征和東征的勝利,標志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⑤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上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⑥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標志著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
7、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為《馬關條約》的內容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侵略中國的新階段和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的形成。因為該政策在承認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強不同程度地贊同,使得列強在中國空前激烈的爭奪,暫時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2.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4.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經徹底變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建立。20世紀初,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為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奠定了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6.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此以後,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袖、統一的綱領和統一的組織領導。
7.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同時又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8.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五四運動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五四運動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各大歷史事件導火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