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是前蘇聯以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是前蘇聯以

發布時間:2021-02-26 16:07:02

1. 誰提出著名的文化歷史論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

文化歷史學派,指的是20世紀3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Lev S.Vygotsky,1896~1934)主張把歷史回研究作建立人類心理學的基本原答則,提出「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受社會規律的制約,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以及社會交互作用對認知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維果斯基的思想對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影響極大,他主要探討了思維和語言,兒童的學習,教學與發展的關系問題,維果斯基和A.H列昂節夫及A.P魯利亞共同組成了文化歷史學派,又稱「維列魯學派」。

2. 維果斯基社會理論的簡介

維果斯基社會理論
維果斯基,1896-1934,前蘇聯想心理學家,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創始人,他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一書是該學派的奠基之作,是「維列魯學派」(列昂節夫、魯利亞都)中的重要人物。

3.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啟示

1、社會歷史文化學派既鼓勵兒童自己解決問題,又強調成人或其他更有能力的同回伴的幫助。答這一觀點鼓勵我們相信孩子能解決大部分的生活難題。
2、社會文化歷史學派認為,游戲在兒童智力發展中的作用是積極的。游戲的價值是兒童在游戲中似乎在試圖超越他現有的行為水平。游戲促進兒童表徵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兒童意志行動的發展。因此,游戲可以創造學前兒童的「最近發展區」。這一觀點鼓勵我們要帶孩子多做游戲
3、社會文化歷史學派認為思維的發展並不是從自我中心思維開始的,而是現實的、實際的、有實效的思維。具有社會性!是後天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這個觀點鼓勵我們要為孩子創造最好的環境進行教育

4. 維果茨基的研究在教育中如何應用有哪些

維果茨基-教育上的應用

1. 架構 (scaffolding) 的步驟

維考斯基強調兒童從與一位比自己知識更淵博的人互動過程中建構其所處的社會所重視的智能。而成人在與兒童互動的過程中,會將其所處社會所重視的智能傳遞給兒童,此其為架構。在教學過程中,架構有六個步驟,分別是引入 (recruitment)、示範 (demonstration)、簡化作業 (simplifying the tasks)、維持參與 (maintaining participation)、給與回饋 (feedback)、及控制挫折感 (controlling frustration)等。

引入是指教師應先讓學生願意共同參與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只做一個旁觀者。當學生有意參與問題解決時,教師應先示範正確的問題解決方法。然後交由學生來解決。但必須先簡化問題,讓作業的難度對兒童而言不會太難,但也不可以太簡單而無挑戰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持續地主動參與思考解決問題。這包括適時地給學生回饋,不僅讓學生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也應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解題方式為何不正確。當然,如果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應再簡化問題,以控制學生的挫折感。
2. 互動式教學 (reciprocal teaching)
互動式教學也是維考斯基理論應用成功的一個例子。是由教師及學生分別扮演討論團體中領導者的角色。主要用於訓練閱讀成績低落的學生閱讀能力。首先由學生閱讀文章,然後由教師示範討論領導人。這位領導人的主要工作是提一些問題,以將文章做一摘要,或預測文章後續發展、或釐清學生錯誤觀念等。接著,教師選擇較簡單的文章,讓學生輪流擔任討論領導人的角色。此時,教師不主動介入,而只是在學生的討論走偏時,才介入。
3. 應用兒童私人語言 (自言自語,private speech)
根據維考斯基的理論,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私入語言,將它視為學生內化教師較成熟的問題解決方式的一個過程。甚至,當學生對問題解決方式尚未熟練時,可以鼓勵學生將其思考過程說出來,以協助自己解決問題。
維果茨基-維果茨基對心理科學的重要貢獻

1950年代以來,維果茨基在心理學界的知名度日益增大,他不僅被認為是20世紀俄羅斯心理學的一位關鍵人物,而且被選為20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有影響的100位心理學家之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心理學家37歲就英年早逝,從事心理學研究不過短短的10年時間,以他思想與成果的豐富性、獨到性、廣泛性以及其生命的短暫性而論,他創造了心理學歷史上的一個奇跡,被後人盛譽為「心理學的莫扎特」。

維果茨基的一生短暫而輝煌,奮斗不止,創造不息。雖歷經滄桑,依然矢志不渝。由於出身與種族的原因,求學期間飽嘗辛酸;由於身體的原因,屢受疾病的困擾,幾度起死回生;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冷遇與旁落。所有這些坎坷與不幸,都被維果茨基化為科學探索的不竭動力。維果茨基的研究涉及到了哲學、歷史、文學評論、藝術、電影、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缺陷學、醫學等領域。他提出的文化歷史理論成為心理學寶庫中的珍品。

1、創立了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創建了文化歷史學派

文化歷史理論博大精深,其基本主張可以概括如下:人的心理活動是社會學習的結果,是文化和社會關系內化的結果;心理發展本質上是一個社會發生過程;文化是以神經心理系統的形式被內化的,形成了人的大腦的生理活動;高級神經活動是高級心理過程形成和發展的基礎;高級神經活動內化了從人類的文化活動與中介符號中引申出來的社會意義;社會活動與實踐活動促進了感覺運動格式的內化;高級心理機能的內化過程在本質上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文化歷史環境中,知覺、隨意注意、記憶、情緒、思維、語言、問題解決、行為等具有不同的形式。

維果茨基的高級心理機能歷史起源理論力圖證明,人的心理發展的源泉和決定因素是人類歷史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文化,這對消除把心理過程理解為精神內部固有屬性的唯心主義觀點,克服無視動物行為與人的心理活動的本質差異的自然主義傾向起了積極的作用。他最早將歷史主義原則引入了心理學,指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在低級心理機能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高級心理機能是歷史的產物。正如A.A.斯米爾諾夫所指出的:「正是歷史原則構成了他的全部理論的核心,維果茨基的主要功績和他在蘇聯心理學發展中所作的巨大貢獻,也就在於此。」(斯米爾諾夫,1984)

維果茨基以其淵博的學識、高深的科學素養、高尚的人格和非凡的創造力吸引了一批富有才華的青年學者集結在他的學術旗幟之下,形成了蘇俄心理學歷史上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學派——社會文化歷史學派。蘇俄不少成就卓著的心理學家如列昂捷夫、魯利亞、達維多夫、贊科夫等都是這個學派的重要成員。他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歷史發生問題,如列昂捷夫提出的活動理論、魯利亞創立的神經心理學、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形成的階段理論、埃利康寧與贊科夫等人進行的「教學與發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等都對蘇俄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倡導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的方法論

維果茨基不僅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學理論家與實驗者,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學方法論者。這就是說,維果茨基不僅致力於解決心理學發展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而且更為關注對心理學具有重大意義的哲學方法論問題,並將後者視為未來心理科學大廈的基石。維果茨基大力倡導的唯物辯證法,使心理學家在傳統方法之外找到了另一條研究人類心理的有效途徑。辯證方法的引用使心理學研究方法呈多元化態勢,為心理學家揭示人類心理的奧秘提供了新的視角。

3、影響了現代心理科學的發展

維果茨基提出的眾多概念和理論豐富了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寶庫,其理論研究涉及心理學的眾多領域,如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語言學、兒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維果茨基以其大膽獨特的思想影響並促進了上述各領域的研究,推動了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末,以布魯納為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將維果茨基的思想介紹到美國後,直接影響了建構主義領域中一個重要學術流派——社會建構主義學說的興起,從而引發了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
維果茨基-維果茨基心理學理論的主要局限

由於維果茨基短暫的一生充滿緊張的探索,不斷提出新的思想,急於建構自己的理論,更由於他英年早逝,未能像馮特、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一樣到晚年有足夠的時間對其早期理論作進一步的修改、補充與完善,因此,維果茨基的理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點,如有些詞語的使用缺乏准確性,有的假設未能用實驗證明,有的理論不夠完善。維果茨基思想的局限性突出體現為:其一,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早期也曾出現過自然主義的傾向。例如,他將低級心理機能與高級心理機能絕對對立起來,認為兒童的低級心理機能具有純遺傳的自然性質,它們不是以文化符號為中介的,因而沒有中介結構。後來,他對這一觀點作了重大的修改。其二,維果茨基把歷史主義原則引進心理學時,沒有分析社會形態的具體性質。脫離具體的社會形態談歷史,只能使歷史抽象化。其三,維果茨基過於武斷地認為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與有機體結構的生物變化無關。發展與變化是永無止境的,維果茨基把心理機能的自然發展過程與文化歷史發展過程兩者對立起來是沒有充分科學根據的。
維果茨基-維果茨基對西方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影響述評

維果茨基是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所創立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奠定了前蘇聯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基礎。從六十年代開始,他的理論逐漸進入西方心理學領地,並對西方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西方心理學自1879年誕生以來,一直以實證主義、現象學作為哲學基礎,注重拋開社會文化背景的人的研究,致使西方心理學呈現出明顯的自然科學色彩。前蘇聯心理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體系,不論在哲學基礎上,還是在理論上都與西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由此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兩大陣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西方心理學和蘇聯心理學處於隔絕狀態。但近年來,西方心理學發展出現了新的走向,開始逐漸由自然主義的心理科學觀向社會文化的心理科學觀轉變。維果茨基的心理學思想也逐漸進入西方的心理學領地,並逐漸形成了世界性的維果茨基研究熱潮。
維果茨基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是在他去世後的二十年以後才開始發生的,其標志為他的《思維和語言》一書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1962年)。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未,維果茨基對西方的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產生了十分廣泛而強烈的影響。我們可以將這種影響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後期):西方心理學界初步了解維果茨基的心理學思想階段,其標志為維果茨基的《思維和語言》於1962年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S. Bruner)為之撰寫了序言。
第二階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產生廣泛影響階段。其標志為維果茨基的一系列著作和被譯成英文,以《社會的思維》1978年翻譯出版為標志。而後,《思維和語言》於1986年再版,並逐漸出現了一系列關於維果茨基的研究論文。這些論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工具"在認知發展中的作用、"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作為自我調節工具的內部言語問題以及在兒童思維中的科學概念等。所有這些都表明維果茨基的思想已經在西方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
第三階段(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對維果茨基研究的深化階段。在此階段,研究者不但對維果茨基的心理學思想感興趣,同時從歷史的角度研究維果茨基,把視野擴展到維果茨基的個人生活及其時代背景與其心理學思想的聯系。如在九十年代出版了一些關於維果茨基的著作,如《維果茨基:革命的心理學家》、《理解維果茨基:對綜合體的探討》、《維果茨基與教育:社會歷史心理學的教學含義與應用》等。同時,實證性研究逐漸增多,研究緊緊圍繞維果茨基的社會性建構的思想。
到目前為止,維果茨基的理論在心理學及教育學界的影響已被公認,並形成了世界性的維果茨基研究熱潮。維果茨基熱的產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維果茨基之所以對美國心理學產生了如此廣泛的影響,主要是由於美國的心理學家被社會影響及維果茨基自己對社會影響的重要性的一再強調所吸引。西方學者普遍認為,維果茨基與其他任何心理學家比,都更重視大的社會環境和小的社會環境影響之間的關系;更強調文化和歷史的社會因素和個人特點的關系。維果茨基關於社會文化對兒童心理的影響的觀點,打破了在西方人心目中長期占統治地位的個人主義的思想,使他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而且也解決了用他們固有的觀念所難以解釋的一些實際問題,使西方對維果茨基的興趣越來越濃;其次,由於維果茨基和皮亞傑是同時代的心理學家,並有一些相同的研究領域,如思維和語言、建構的思想等;同時,在二者的理論中又有較大的差異,如關於自我言語問題、建構的社會性問題等,也是維果茨基基熱的一個主要原因。第三,五十年代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天,對美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使美國人發現蘇聯基礎教育的進步,繼而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受命負責整個教育改革,而布魯納對維果茨基的理論是十分贊賞的。第四,維果茨基思想受到如此重視還有大的社會背景,即隨著社會發展進入後現代社會,後現代主義開始對心理學產生影響。皮克林(John Pichering)博士為《心理文化論要》寫的序言中,引用了布魯納(1990),埃德曼(Edelman 1992)的觀點:"心理學並未置身於後現代境況之外,它的注意力從個體的認知結構轉向了文化的過程,文化的過程出現於個體之間,並創造了每一個體的個體認知結構。近年對心理學的批評,以其不同的方式強調了這樣的需要,即在其生物的和文化的背景中去考慮心理生活,使過分強調內在認知機制的學科重新得以平衡"。由此可見,維果茨基在西方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既有其理論科學性的一面,也是西方心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所致。

5. 精神分析學派,認知心理學派,社會文化歷史學派他們之間共同點是什麼

共同特點:

游戲的年齡發展水平展現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特點。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是許多心理學派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階段性體現心理發展的水平,其意義在於揭示發展過程中的質的差異。

研究發展的階段性可以用多種指標來說明差異的狀況。上述三種心理學派都不約而同地分析了游戲的年齡階段狀況,將游戲水平及其方式作為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判別指標。

在精神分析學派那裡,弗洛伊德的五個心理發展階段分別對應了五種游戲。通過典型的五種游戲展現兒童的心理特點:母嬰游戲是口唇期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認知發展學派中心理發展與游戲的對應關系是最為清晰明確的。

在皮亞傑看來,感覺運動階段對應機能性游戲、前運算階段對應象徵性游戲、具體運算階段對應規則游戲。通過這三種游戲展現兒童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雖不像精神分析學派和認知發展學派那樣,有明確的心理發展階段劃分,但在艾里康寧那裡還是涉及到發展階段問題。

他認為,游戲的三階段,即掌握物品的習慣用法到最初動作的發展再到動作的進一步概括化,展現了兒童心理發展從具體到抽象、從擺弄和操作物品的動作轉向模仿人的活動、體會相互之間的關系。

(5)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是前蘇聯以擴展閱讀

1、精神分析學派:

要解決的矛盾是本我與超我不平衡問題,需要自我的積極作用。自我的作用發揮得好,則個體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反之,則郁悶,失常。精神分析學派的研究者認為,游戲能夠幫助自我不斷獲得強有力的能力,調整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平衡,並使平衡能夠保持下去。

因為游戲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幫助內化社會規范,及時反映變化,並在假想的情境中實踐與體會。所以,游戲豐滿了自我,對解決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有特殊的意義。

2、認知發展理論:

要解決的是適應問題,適應要求同化作用與順應作用相等,但往往由於主體的發展,客體的復雜、多樣,對等的狀態常常短暫、難以維持久遠。要麼同化作用大於順應,要麼順應作用大於同化,不適應隨時發生,帶來的是情感的失落。

皮亞傑將同化作用大於順應的思維方式,稱作游戲,可見在認知發展心理學派這里,游戲本來就是與心理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游戲通過反映客觀現實,構建認知結構,逐步適應,滿足情感需要。

3、社會文化歷史學派:

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最大限度地實現由低級心理機能向高級心理機能的轉化。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受社會文化歷史的制約,活動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產生、發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在學習前期他們確定了游戲在其中的意義,這是因為,孩子在游戲中創造了一種想像的情境,這種想像的情境以一種簡縮的方式再現真實的社會生活,並通過游戲,試圖超越他現有的水平,逐步地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從而使心理活動的隨意機能得以提高。

6. 歷史學派的各國學派

德國歷史學派的先驅為李斯特。此後羅雪爾將以薩維尼(1779~1861)為代表的法學研究中的歷史方法,應用到經濟學方面,奠定了這一學派的基礎。繼之有希爾德布蘭德(1812~1878)和克尼斯(1821~1898),形成了舊歷史學派。1870年後,由於工人運動和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在舊歷史學派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為首的新歷史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倫塔諾(1844~1931)和A.瓦格納(1835~1917)。20世紀初期從內部批判歷史學派,並促進歷史學派的解體的主要人物有韋貝爾(1864~1920)和桑巴特。
19世紀前半葉,英國完成了產業革命,獲得了世界工廠的地位。A.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學說代表了英國產業資本的利益,而德國還處在封建割據的農業國階段,為了發展德國本國的工業,對來自英國的工業品,必須採取保護貿易政策,並在意識形態上對抗英國的斯密理論。李斯特在《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1841)一書中指責英國古典經濟學不強調經濟生活中國民有機體的重要,是「世界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經濟學。他的國民經濟學則強調經濟生活中的國民性和歷史發展階段的特徵。他反對古典學派的抽象、演繹的自然主義的方法,而主張運用從歷史實際情況出發的具體的實證的歷史主義的方法。在經濟理論方面,李斯特提出發展國民生產力的理論,批判斯密的單純「交換價值」的理論。在經濟政策上則主張採取國民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李斯特的這種歷史主義的經濟發展階段論,形成了德國歷史學派的傳統和基本特徵。 美國歷史學派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創始人為人類學家F.博厄斯,這一學派主要盛行於1890年至1930年,但其觀點和方法一直影響到當代美國民族學界。該派以實證主義為其方法論的哲學基礎,主張對具體的文化現象進行詳細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張過早地作理論概括。他們宣稱人類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重建人類發展的歷史;(2)決定歷史現象的類型和它們的歷程;(3)探討文化變遷的動力。19世紀末,正值進化學派和傳播學派針鋒相對之際。博厄斯對兩派學說均持批評態度,但其批評的重點是摩爾根和進化學派。
這一學派以實證論和經驗論為基礎、強調對具體事實的描述和記錄,認為這是「歷史的方法」,而堅決反對摩爾根所作的理論概括,認為他的理論體系是「思辨的方法」,完全不可取。
R.H.羅維所著《初民社會》 (1920)是批評摩爾根的代表作。歷史學派也批評傳播學派、尤其反對「埃及中心說』。然而,他們同樣把文比看作是超社會的,否認文化發展的普遍規津、所提出的概念「文化區」、「文化叢」與傳播學派的「文化圈」、「文化層」雖形式不同,實質卻相去不遠。他們認為可將文比分解到最小單位、即「文化持質」,若干文化特質結合構成一個文化叢、與之相適應的地域即「文化區」。
他認為民族學家研究文化應該從文化特質人手。標准文化特質多的地方為文化區中心,屬於獨創;文化特質少的地方為外圍,屬於傳播。博厄斯及其許多追隨者具有鮮明的反種族主義立場、並從科學上論證了種族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曾為反對歐美中心主義和種族壓迫進行了堅決斗爭。

7. 心理學社會文化歷史學說的代表人物是誰

社會文化歷史復學派在制蘇聯形成的以Л.С.維戈茨基、Α.Н.列昂節夫和Α.Р.魯利亞為首的心理學派別,也稱為維列魯學派.蘇聯許多心理學家如:Π.Я.加爾佩林、Β.Β.達維多夫、Л.Β.贊科夫、Α.Β.扎波羅熱茨、Π.И.津琴科以及Д.Β.埃利科寧等都是這個學派的重要成員.

8. 心理發展觀的維果理論

在發展心理學史上,維果斯基(Л.С.Выготски,1896—1934)的思想,獨樹一幟,不僅被俄國,而且被西方心理學界所推崇,1992年11月,在莫斯科還召開了維果斯基心理學思想的國際討論會。維果斯基是前蘇聯(俄國)的心理學家,他主要研究兒童心理和教育心理,著重探討思維與言語、教學與發展的關系問題。
他和魯利亞(А.Р.Лурия)、列昂節夫(А.Н.Леонтьев)一道從20年代開始研究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歷史發生問題。後來得到了心理發展的社會文化—歷史理論的名稱,形成了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又稱「維列魯」學派(蘇聯稱為трик.а,意思是三人在一起)。維果斯基是這個學派的創始人。這個由維果斯基、列昂節夫、魯利亞為首所形成的心理學派,是當代俄國最大的一個心理學派別。後來有許多心理學家,例如Л.И.欽琴科、Л.Я.加里培林、Л.В.贊可夫、А.В.查包羅塞茨、Д.В.艾利康寧和В.В.達維多夫等,都是這個學派的重要成員。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國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維果斯基在心理的種系發展和個體發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別是他關於人類心理的社會起源的學說,關於兒童心理發展對教育、教學的依賴關系的學說,作了較深入的探討。
第一,他創立了如前所說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用以解釋人類心理本質上與動物不同的那些高級的心理機能。
維果斯基認為,由於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適應方式,即物質生產的間接的方式,而不象動物一樣是以身體的直接方式來適應自然。在人的工具生產中凝結著人類的間接經驗,即社會文化知識經驗,這就使人類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再受生物進化規律所制約,而受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所制約。
當然,工具本身並不屬於心理的領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結構,只是由於這種間接的「物質生產的工具」,就導致在人類的心理上出現了「精神生產的工具」,即人類社會所特有的語言和符號。生產工具和語言符號的類似性就在於它們使間接的心理活動得以產生和發展。所不同的是,生產工具指向於外部,他引起客體的變化,符號指向於內部,它不引起客體的變化,而是影響人的行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為是相互聯系的,因為人在改造自然時也改變著人的自身的性質。
第二,他探討了「發展」的實質,提出其文化—歷史的發展觀。
維果斯基認為就心理學家看來,發展是指心理的發展。所謂心理的發展就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是在環境與教育影響下,在低級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的心理機能的轉化過程。
心理機能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標志是什麼?維果斯基歸納為四個方面的表現:1.心理活動的隨意機能;2.心理活動的抽象—概括機能,也就是說各種機能由於思維(主要是指抽象邏輯思維)的參與而高級化;3.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系不斷地變化、組合,形成間接的、以符號或詞為中介的心理結構;4.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心理機能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原因是什麼?維果斯基強調了三點:一是起源於社會文化—歷史的發展,是受社會規律所制約的。二是從個體發展來看,兒童在與成人交往過程中通過掌握高級的心理機能的工具──語言、符號這一中介環節,使其在低級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形成了各種新質的心理機能。三是高級的心理機能是不斷內化的結果。
由此可見,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觀,是與他的文化—歷史發展觀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強調,心理發展的高級機能是人類物質產生過程中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文化—歷史發展的產物;強調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並為這個變化過程確定了一系列的指標。
第三,他提出了教學與發展,特別是教學與智力發展的關系的思想。
在教學與發展的關繫上,維果斯基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最近發展區」思想;一個是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一個是關於學習的最佳期限問題。
維果斯基認為,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這是指由於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的結果而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樣在智力活動中,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獨立活動之間可能有差異,由於教學,而在別人的幫助下消除這種差異,這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動力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
根據上述思想,維果斯基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這是他對教學與發展關系問題的最主要的理論。也就是說,教學「可以定義為人為的發展」,教學決定著智力的發展,這種決定作用既表現在智力發展的內容、水平和智力活動的特點上,也表現在智力發展的速度上。
怎樣發揮教學的最大作用,維果斯基強調了「學習的最佳期限」。如果脫離了學習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齡,從發展的觀點看來都是不利的,它會造成兒童智力發展的障礙。因此,開始某一種教學,必須以成熟與發育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必須首先建立在正在開始形成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走在心理機能形成的前面。
第四,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過程,提出了「內化」學說。
在兒童思維發生學的研究中,國際不少心理學家提出了外部動作「內化」為智力活動的理論。維果斯基是「內化」學說最早推出人之一。他指出,教學的最重要的特徵便是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這一事實,也就是教學激起與推動學生一系列內部的發展過程。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學而掌握全人類的經驗內化為兒童自身的內部財富。維果斯基的內化學說的基礎是他的工具理論。他認為,人類的精神生產工具或「心理工具」,如上所述,就是各種符號。運用符號就使心理活動得到根本改造,這種改造轉化不僅在人類發展中,而且也在個體的發展中進行著。學生早年還不能使用語言這個工具來組織自己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的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隨意的、低級的、自然的」。只有掌握語言這個工具,才能轉化為「間接的和隨意的、高級的、社會歷史的」心理技能。新的高級的社會歷史的心理活動形式,首先是作為外部形式的活動而形成的,以後才「內化」,轉化為內部活動才能「默默地」「在頭腦中進行」。

9. 學前兒童游戲論簡答題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游戲理論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1.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基本觀點
2.維果茨基的游戲學說
3.艾里康寧的游戲學說
4.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對游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實踐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是前蘇聯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