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信息技術在歷史學科培訓

信息技術在歷史學科培訓

發布時間:2021-02-26 15:35:13

1. 信息技術怎樣在歷史教學起到優化作用的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信息量大、合成性強、交互性強等諸多的優點,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課程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於解決的問題。有利於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縮短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推進歷史探究性的學習活動;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歷史教學中創設歷史情境,形象生動地再現歷史,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
雖然信息技術運用於歷史教學這一舉措能夠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時候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本末倒置,喧賓奪主。有一位教師在上「冷戰中的對峙」一課時,把有關冷戰的所有的知識點都打在了課件上,包括背景、含義、表現、實質、影響等,以及每個知識點相應的圖片、文字、史料,還在課件里加入了四個視頻資料,這樣總共加起來這個課件達到了40多頁。由於教學目標不明確、容量過大,整堂課就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眼花繚亂根本無法跟上思路,這種喧賓奪主的做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這不是個別現象,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往往先選擇教學媒體,然後再去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就變得本末倒置了。
(2)畫蛇添足,生搬硬套。有的教師完全用現代信息技術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把可以在課本上找出的簡單問題堂而皇之地寫在投影上,把可以寫在黑板上的知識提綱也照搬照套到課件上,這樣的運用就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甚至有的教師還把與本節課不是十分貼切的資料也在課堂上展示,往往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學生在觀看完相關的資料之後,不知道用處何在,只是覺得挺熱鬧而已。教師的這種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往往使學生摸不到頭腦,甚至造成學生新的學習負擔。
(3)輕視抽象概括,忽視思維點撥。這是目前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中所遇到的最大的、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上的運用,目前還停留在簡單的演示或者是展示的層面上,缺乏加工和再創造,輕視抽象概括,忽視思維點撥。所用的資源不能和重點內容重點問題有效地結合起來,不能啟發思維,缺乏實效性。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老師沒有確立「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需要與課堂教學創造性地整合」這樣的一種教學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盲目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簡單化傾向,不考慮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學生的需求等等一些實際的情況。
二、解決的方法
(1)合理設計,層次分明。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的內容時,首先請同學結合屏幕投影的畫面來給大家講一下《九色鹿》的故事,然後老師介紹到:「這三幅美麗的圖畫就出自於敦煌257窟的精美壁畫,接下來請同學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敦煌的資料一起欣賞一段有關敦煌的視頻,邊看視頻邊思考敦煌的藝術價值是什麼。」視頻中豐富清晰的壁畫、悠揚的樂曲與適時的解說使學生體會到了敦煌的藝術魅力,感受到了古人的偉大創造,最後學生歸納為「敦煌藝術是隋唐藝術的一個縮影,是一座瑰麗的藝術寶庫」,「對敦煌藝術的研究現在已經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問」等。在這堂課中信息技術可以說是緊緊圍繞教學內容進行的,從看圖講故事到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以及進一步歸納得出敦煌的藝術價值,可以說做到了層次分明、結構清楚。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根據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全盤考慮,整體設計。無論是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圖像和音像的編輯和使用,都應當緊扣學習主題和重點內容,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效性。
(2)加工創造,突出重點。一位教師在完成「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的新課導入之後,介紹到蒙古族的生活習慣和我們漢族有一定的差別,在元朝以前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請學生看視頻。視頻介紹了蒙古族的發祥地、生活習慣、經濟發展狀況和各部落間的斗爭,是教師精選若干段視頻、圖片、背景音樂,根據教學要求進行重組加工,配以解說製作而成的。這種聲像並茂的歷史畫面不但能將大量的資料呈現給學生,營造出歷史氛圍,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在說明歷史事件、概念、史實時,材料集中,簡明准確,省時省力,使得教學節奏明快而緊湊,教師在課堂上也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從而顯著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當缺乏符合教學要求的資源的時候,教師應該有能力對資料進行搜集、篩選、重組和加工,使之更加符合教學要求,從而縮短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增進對知識的理解。
(3)有效互動,激發火花。由於沒有生活在科舉考試的那個年代,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科舉考試的形式,一位教師在「科舉制的創立」的課堂上製作了一個唐代科舉考試的搶答小游戲,在導入新課後首先進行考前熱身,讓學生帶著投影上有關隋唐科舉制內容的六個問題,認真仔細閱讀科舉制的誕生和完善兩個子目,然後教師結合課件向學生演示唐代科舉考試的過程。從投牒自薦到州縣考試再到省試和放榜,其中學生在州縣考試和省試的環節被老師分成兩大組對科舉制相關內容進行搶答,學生為了「中榜」積極應答,你追我趕,課堂氣氛非常熱烈。課上通過互動游戲創設歷史情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並尋找答案,既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師生共同參與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鞏固了所學的新知,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為下面進一步分析科舉制的影響作了一個非常有效的鋪墊。
教師更新教學技能,錘煉書本知識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教師需要把書本中沒有的故事、視頻、圖片創造性地搬上屏幕,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更需要把書本中的重點知識提煉出來,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更好地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創設的歷史情境中去感受所要學習的知識,並能牢牢地記在腦海中,變照本宣科為情境體驗,有效地實現人機「對話」,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協調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每種教學手段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自身的不足,信息技術雖然能夠變抽象為具體,但是它卻不能代替老師的語言、教態、板書的變化所傳遞給學生的知識信息和情感信息。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綜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實現它們的優勢互補,提升教學的整體功效。
其次,課件設計要考慮實用性原則,突出重點。課件一定要簡明清晰,文字編排不宜過長過密,字體也不能太小,版面不能過於花哨,視頻也不能太長,每一設計都要考慮到它實際操作時所應用的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最有效的信息,從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幫助師生在教學中突破重點。
第三,教學設計注意主體性原則,注意「留白」。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運用多媒體時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介入到學習過程中。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留出適當的「空白」,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通過積極思維來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總之,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加強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研究應以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效率為原則。教師應積極探索,揚長避短,使歷史學科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煥發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2.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中的作用

現代信息來技術在歷史教學中具有源得天獨厚的優勢。不但能創造圖文並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境,還能擴大學生的感知空間,提高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還有利於營造歷史氛圍,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有利於創設問題情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有利於學生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其優越性不僅在於它的信息傳遞效率高、形象直觀,刺激興奮,便於視聽和接受。而且能有效地讓學生由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尋求者,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歷史學科的教學,也能使我們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甚至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夥伴。它要求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上,讓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據認知的需要來處理信息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不僅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和自由,促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此可見,在歷史教學中引進信息技術,的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不僅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也對傳統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是教學史上的一次革命。

3. 歷史課堂運用信息技術的優點有哪些

歷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巨大信息世界,中國有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史,世界歷史更為浩瀚無比。同時,歷史又涵蓋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政治、經濟、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人類對歷史的了解,主要依靠各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汗牛充棟的史籍。因此,歷史教師在日常備課、上課、進修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薄薄的一本教師教學用書是遠遠不夠的。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深化與發展,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也為歷史教學改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撐,即可以使歷史教學活動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象具體的表現教學內容;又可以改變以單一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傳統課堂教學。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推動歷史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拓寬教師和學生的歷史視野,必將呈現出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含義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教學手段。它包括:多媒體投影系統,多媒體互動式功能系統、信息網路與控制中樞系統及與之相適應的平台與教學課件。它是一種把超文體、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結合在一起,並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的技術。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點,使人們通過多個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提倡開放型歷史教學的今天,激活了課堂,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二、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優勢
(一)、 「一言堂」轉變為「大觀園」
教育家贊克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的求知慾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都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課堂改革的目標之一。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利用多媒體技術扮演好教師的角色,就能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動態的文字,動感的畫面以及優美的音樂,生動的解說,一幅幅歷史畫面生動地呈現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將學生帶入到歷史的氛圍當中。讓學生在其中認知歷史,感悟歷史,成為直接的觀察者和參與者。而現在各個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各種歷史資料片、歷史題材的電影和網路中大量的圖片、視頻短片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只要認真地加以收集、整理,恰當地運用,就可以變枯燥的歷史「一言堂」為生動的歷史「大觀園」。如在講紅軍長征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時充分利用歷史地圖,採用路線方向的移動、區域顏色閃爍、變色、圖片、視頻短片的插入等演示方式,使死地圖變活。有時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的興趣很高。對於現代的高中生來講,用老一套的方法講述他們熟悉的東西,學生肯定覺得枯燥無味,而多媒體教學恰恰克服了這一弊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課堂改革的目的。
(二)、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優化歷史課的教學
隨著教學教材的改革,現行歷史教材刪減了許多內容,同時補充了新知識。為了讓學生把握歷史的線索,老師往往會增加一部分課外知識。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一方面要教授新東西,另一方面還要補充舊知識,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大壓力。遇到這種情況,利用多媒體教學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信息技術代以媒體應用於教學,可以增加容量,擴充知識,有效地調控教學。以《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為例,歷史久遠,並且屬於世界史范疇,課本的描述偏向綱要性,同時知識也顯得更理論化,而缺乏易於理解的解釋性文字,這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也難於掌握到運用這方面的知識。教學中單靠課本提供的寥寥幾幅圖片及簡單的文字描述,會令本課教學十分單薄。按學生歷史基礎,在原來的教學手段之下,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這個時候利用多媒體輔助,引進更多的史實資料,有了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師可以轉變一下教學模式,將單調的課堂教學變成老師主導、學生參與,活潑的多媒體課程。
(三)、運用廣博的網上資源,,實現歷史與現實的生動結合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的發展。學生可在教師提供的教學網址上能夠直接閱讀原始的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學生可根據本人的學習水平自主地選擇學習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知識,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講什麼,全班學生都只能聽什麼,課本里有什麼,學生只能看什麼的被動學習局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記憶結論,而是更多地接觸到原始的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通過對原始材 料的閱讀、分析、運用,有助於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和歷史闡釋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逐漸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教授《抗日戰爭》一課時,課前安排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搜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並針對資料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們搜集到了圖片、視頻短片、民間故事等資料,我協助同學們把搜集到的資料製成課件,在課堂進行上展示,不僅形成了資源共享,更通過同學們搜集、思考、討論,充分利用眼、耳、腦、嘴多種感官的參與,加深對抗日戰爭的認識。同學們通過在多媒體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合作學習,獲得了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全面地參與學習過程,做到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從而學會了學習,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網路上學習時,要自行安排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調控學習進度,這些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媒體了解歷史與現實。將收集到的信息資料利用音頻、放映圖片等教學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重溫了歷史、拓展了視野,更受到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證明,只有多媒體教學能實現歷史與現實的握手,讓學生真正做到「學史鑒今」。
三、必須處理好的關系
盡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採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如上所述諸多優點,但那隻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手段,並非是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就能保證教學的成功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需要我們根據歷史教學的特點靈活地選擇教學手段。因此,要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必須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擺正教學手段和教學目標的關系。
任何手段都是為目的服務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必須服從於課時的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程的教學目標乃至服務於學生發展這一最高目標。因此緊緊為教學目標服務,在一定的教學目標、內容下,在教學計劃中對教學手段進行選擇,使某種媒體適應於某一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出它們的功能,達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要用的地方,則堅持不用,以免喧賓奪主,流於形式。所以,根據每堂課的目標需要來設計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是獲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關鍵。
(二)是明確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關系。
在教學系統中,包含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四個要素。作為整體的各個部分,它們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要保證手段的應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須研究系統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組合,不能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游離手段於教學內容之外。教學內容是動態的還是靜止的?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這些問題對教學手段的選擇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因此,選擇多媒體教學手段僅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夠的,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內容的需要進行選擇,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總之,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優點,不僅要有熟練的應用技術,還要在一定的現代化教育理論支撐下,正確處理好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關系。
四、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近年來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證明,將互聯網引入課堂,讓歷史學習聯上互聯網,對於歷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大學生的知識攝入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記憶,是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有效的途徑。但我們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歷史教學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方法多樣化,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
(二)、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完成教學活動的一種手段,不能喧賓奪主,主要還是要圍繞著教學實踐來選擇設計多媒體信息。
(三)、要以學生的知識接受和思維發展為運用信息技術的出發點,一切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
(四)、多媒體技術的選用與否要符合教學內容,要真正體現多媒體信息手段的使用價值。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改革還是一個新的課題,願眾多同仁共同探索,使之更加科學、完善,讓我們一起來共同促進中學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4. 如何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歷史教學中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專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屬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

5. 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起到什麼作用

激發學生興趣、

陶冶學生情操、

改進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6. 如何在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課程整

摘要:高效課堂教學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本文提出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來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讓信息技術服務於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教學 初中 「軟」環境 「硬」環境
高效課堂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潮流,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給予革新、提升和深化。為了進一步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德興市教育局把2010年確定為「高效課堂建設年」,在全市中小學深入開展「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隨著這股高效課堂改革之風襲卷開來,我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從事教學十一年,也積極投入到「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中去。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隨著信息技術學科的開設,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術作為每個人學習和認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由此可見,打造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是當務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提高課堂效率,在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中構建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是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共同探討的課題。下面我將從「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 一、打造「軟」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一)、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
由於信息技術課程不是主要考試科目,是副課,許多學生和家長不是很重視,在學生眼裡,信息技術課就是他們玩游戲、上網沖浪的時刻,在他們的心 中,或許想當然地就有這樣的一個等式,那就是「信息技術課=上網+玩游戲」。這個等式顯然是不成立的,上網和玩游戲只是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知識來創新學習、輔助學習的能力。要想實現這個教學目標,首先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他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要讓學生明確,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准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終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新課改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為落實新課改的培育目標,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轉變觀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課是必修課,管理上要正規起來,一旦教學管理層面不重視,學生就很容易把它當作休閑課、玩耍課,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也變得很難了。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素質的培養是各門學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各科學科的教學內容可以不一樣,但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點上不存在差別。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三)、創新授課模式,活用教學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興趣的信息資源,再現真實的情景,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良好氛圍中自主、積極地學習,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眼界,增強了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慾望。比如:在教學《Excel2003的函數計算》一節時,以「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求一組考試成績數據的總分、平均分為開始來導入新課,師生之間開展計算競賽,使學生親身體驗電腦計算的奇特,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帶著熾熱的追求和老師競賽時的演示去自主探索利用電子表格進行公式計算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教無定法,但教定要有法」。這是各科教學必須遵守的一個通用原則。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能力,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Excel2003的公式》一課,課程的要求是讓學生懂得利用Excel2003的公式計算日常工作的各種報表,教育學生要公正、准確地做好各種報表;不要弄虛作假,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使學生逐漸體會到「學有所用」的快樂。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演示和講授相結合的方法,中間穿插任務驅動、賞識教育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發現的樂趣。 (四)、運用評價激勵,培養創新意識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用激勵式評價,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加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於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總之,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打造高效課堂。

7.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的融合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加之每年中考題型的不斷創新,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授課的拓展面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們拋棄,大部分的教師都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更新著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平時的教學探究,在不斷的摸索和交流之中,大家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教學理念,就是在我們的教學課堂中不斷地把信息技術融入進去,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能力,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一、讓信息技術展現一個不同時代的歷史,讓歷史畫面走進我們的歷史課堂
因為所任學科的特殊性,需要把學生帶入不同歷史時代去看歷史現象,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就體現在這里,如果教師一味地去用語言介紹歷史及其時代的特點,那樣課堂就顯得索然無味,平鋪直敘,學生會覺得課堂缺乏一定的活力,進而產生厭倦的情緒,對於歷史學科的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這樣課堂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但當我把信息技術引進了課堂,當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把歷史過程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件通過多媒體的作用展示出來後,學生會主動地融入歷史事件,他們會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的背景和那個時代給歷史進程所帶來的巨大作用。不久前,我講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的時候,由於教材所展示的內容比較少,所以我就特意製作了一個本課的教學課件,把電影《甲午風雲》的片段融入課件,當把影片打開後,學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影片之中了,他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影片,當影片把歷史重現的時候,把課本中簡單的歷史過程充實了,豐富了。當影片播放完後,我和學生一起結合課本中的內容,一起來學習本課,學生們比從前的課堂中活躍了很多,而且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積極地配合老師,並且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學生們也能分析得十分透徹,省去了教師費力的講解。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歷史教學課例,教師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上可以游刃有餘地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點,當然,鮮活地教學模式,也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會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真正的讓教與學融為一體,而且,在不斷的互助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在不斷地積累,他們的眼界不斷拓寬,內心得到很好的充實,讓歷史課堂在一種和諧快樂中不斷得到升華。
二、正確對待網路信息技術,讓優勢充分涌流
網路新新技術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它博大與精深,它把知識無限的拓展。但這樣廣闊的領域需要我們仔細去甄別,不是所有的網路資源都可以幫助我們,雖然網路資源在我們的教學中源源不斷的注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但作為優秀教育工作者來說,就應該懂得如何去識別它,多媒體教學給了我們展示自己的平台,給了我們盡情發揮的舞台。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不是我們的課堂從頭到尾都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些東西是過猶不及的,如果一味使用多媒體教學,反而使我們變得十分懶散,而且造成許多知識不能傳授給學生,造成課堂活躍了,知識少了,學到的東西變少了,所以,關於網路信息技術還需要我們正確對待,我們應該利用它們的優勢,把更多的東西展示出來,而不是只單純地依賴它們,課堂效果反而會不好。
網路給我們帶來五花八門的東西,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教學需要豐富多彩,需要生動而吸引人,網路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東西,但更需要我們作為教師去幫助學生分清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沒有用的,學生的思想中充滿了新鮮與奇特,清晰地認識網路信息技術的利大於弊,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去幫助他們從網路技術中融入更多新鮮的因素,讓課堂變得多彩。
教育是成才之路,是我們祖國發展的未來,提高教育水平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21世紀作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就在教育的創新,當然教育的創新有很多種方式,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把信息技術融入我們的課堂,融入我們的教學,其實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創新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會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呂曉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歷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教育信息化,2004(08).
2.何成剛.歷史課程改革的人文取向分析――歷史課程改革解讀之一.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Z1).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在歷史學科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