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7年級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及答案

7年級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26 15:01:24

① 七年下歷史第一單元總結(詳細)

七年級歷史(下)學習資料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階段特徵: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民族和睦,外交頻繁,文化發達,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繁榮發展時期,被稱為隋唐盛世。

7年級下冊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考點:大運河的開通及作用 七下P4 能力要求:識記理解
一、隋朝的建立、統一和滅亡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隋實現重新統一的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的滅亡:暴政引起農民起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裡,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流通七省區:(略)
9、開通的作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動腦筋2 答: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運河。
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運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比一比答案:①今天的運河不經過洛陽②今天的運河北段已不通航,現正在逐步修通
★★.思考與判斷答案:①總的來說是好事,但只用一個「好」字或一個「壞」字來評論大運河的作用太簡單了。②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夠全面。不過,說是好事的,還是看到了問題的主要方面。③大運河開通後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但當時為開鑿大運河,的確是過度役使了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
★★.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
答: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很多,如統一南北,創立科舉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貢獻是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因而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發展,對後世影響深遠。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材料二《汴河懷古》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請思考:①你能將這兩首詩翻譯成現代文嗎?

②這兩首詩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們對大運河作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麼?答:同意皮日休的觀點:胡曾詩認識到大運河的開鑿加重人民負擔,成為隋亡的重要原因,皮日休對大運河開鑿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
③隋的滅亡與大運河是否有聯系?答:隋大運河對歷史的發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有聯系,開鑿大運河增加了當時人民的負擔。大運河開鑿後起到了加強南北聯系,鞏固國家統一的積極作用。
★★.唐代詩人胡曾在《汴水》詩中寫到:「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胡曾認為開運河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你認為胡曾說的正確嗎?你是如何看待大運河帶來的影響的?
答:胡曾的說法不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隋朝開鑿大運河動用了大量的勞動力,從而引發農民起義,這是導致隋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隋煬帝如果一心為民,懸崖勒馬,不巡遊江都、大興土木、三征高麗,隋朝還不至於走向滅亡。我認為隋朝開鑿大運河,盡管有消極的一面,但總的看來,其積極作用還不小: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鞏固統一有積極作用,對後世更是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
請回答:
(1) 材料中的「此河」是指哪一條河?
大運河。
(2)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同意(或不完全同意)。
(3)你認為隋煬帝修運河這一歷史事件是好事還是壞事?請說明理由。
我們應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待大運河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的經濟交流,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後世產生了深遠
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大運河是隋朝留給後人的珍貴財富,它的開通是件值得稱道的好事。但是隋煬帝為了開通大運河,征發了幾百萬民工,使無數人家破人亡,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破壞,從這個角度看,大運河的開通對隋朝百姓來說是個噩夢。
【】材料一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汴河懷古》
材料二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胡 曾
(1) 材料中的「長河」是指什麼河流?
隋朝大運河
(2) 這條河以哪兒為中心?南北分別到什麼地方?分為哪幾段?溝通了哪些水系?
大運河以洛阻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 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
(3) 兩首詩對此河的評價如何?
都認為這條河勞民傷財,是隋亡的主要原因。但第一首詩也承認了大運河在經濟方面給人民和社會帶來了益處。
★ ★.秦隋朝的共同點:
A.秦、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
B.秦、隋朝的各項制度,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C.秦、隋朝不惜民力,連年大興土木,勞師遠征。
D.秦、隋朝歷二世而亡。
選擇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現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陽 D.南京
[參考答案]C [08連雲港中考]第28題
【】古人評論隋朝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功能為
A.灌溉 B.泄洪 C.運輸 D.飲水
[參考答案]C[08鹽城中考]第5題
【】隋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繼往開來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 楊堅 B 李世民 C 武則天 D 朱元璋
[參考答案]A [08重慶畢業]第1題
(2008•浙江台州)10.中國古代史上實現從長期分裂走向統一的朝代有:B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② 七年級歷史第一單元的有關復習題

下一星期5告訴你,我沒拿歷史書

③ 人教版七下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第1課:
1、581年,北周外戚 楊堅 奪取了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2、★ 隋煬帝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第2課
1、隋朝的統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經歷兩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實行暴政,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淵,都城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號貞觀,他在位期間,採取了許多鞏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採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訓;②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③注意「戒奢從簡」;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4、「房謀杜斷」指的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兩為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而當時最著名的諫臣是魏徵,唐太宗把他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她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6、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這段話唐太宗曾經引用過。這句話的意思是:
統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
也能把船打翻。這句話表明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第3課:
1、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在他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統治跟唐太宗的相似點有:善於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注意節儉等。
3、唐朝經濟繁榮表現在:
農業方面:①水利事業發達;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③新植物品種的出現(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江南成為種植水稻和茶葉的重要產地)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發達;②陶瓷業發達(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
商業方面: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1、科舉制的產生:①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誕生
2、科舉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③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3、★ 科舉制對隋唐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中宗時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3、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其首領被唐玄宗封為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4、六詔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後來南詔統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為雲南王。
第6課: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島;「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島;「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唐使」。
4、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兩國的友好和文化傳播作出重大的貢獻。
5、唐朝時,高僧玄奘西遊印度取經,並寫成《大唐西域記》。

第7課:
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 盛唐時期 詩歌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 「詩仙」
杜甫 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期 詩歌深刻放映歷史時代 「詩聖」
白居易 輝煌不在的唐中期 直如白話,通俗易懂

第8課:
1、唐朝著名書法家有:顏真卿和柳公權。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顏真卿,他自創「顏體」。柳公權自創「柳體」,後人把他們並稱為「顏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和吳道子。吳道子被後世稱為「畫聖」。
3、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因為裡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內容主要宣揚佛教。
很詳細了!

④ 七年級歷史上冊人教版1~7課知識點歸納,及地理第一章歸納.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他們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2、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前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他們的體質特徵:(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徵,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在生產生活方面:(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靠獵取動物、採集維持生活,能夠使用天然火);距今約(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在生產生活方面:(山頂人掌握了磨製和鑽孔技術,能製造有孔器物,能人工取火和用獸皮縫制衣服)。(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是我國的早期人類,都生活在舊石器時代。

第2課 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存1、我們已知的原始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河姆渡遺址)是我國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半坡居民)是我國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半坡遺址)是我國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農耕文化遺址。2、河姆渡居民距今約(7000)年前,他們使用骨、木、石質及陶質工具;他們在湖泊和沼澤邊種植(水稻),他們飼養水牛、豬和狗等家畜,採集和漁獵在他們生活中仍佔有重要地位,他們最早製成(陶質)小船,他們最早住(木頭建造)的木房子; 半坡居民距今約(6000)年前,生活在(陝西西安),他們廣泛使用(磨製石器),他們種植粟、麻和蔬菜,他們飼養豬、狗、羊、牛、雞等家畜和家禽,他們用麻(紡織麻布),他們能製造各式各樣的(陶器),他們住(半地穴式房子)。3、(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沒有掌握磨製技術,(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製技術。區分"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於(工具是靠打制還是磨製而來),(磨製)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點。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特點: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類型(稻作農業和旱作農業)。
第3課 遠古的傳說1、大約(4000)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黃帝)領導的部落;東方最強大的部落是(蚩尤)領導的部落。2、炎帝姓(姜),人稱(神農氏),他的貢獻有:製作耒耜,教民耕種,發明陶器,發現治病的葯物;黃帝姓(姬),號軒轅氏,他的貢獻有:創制歷法,指導人們根據季節變化播種、收割,發明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發明銅器、車船。黃炎部落是(華夏族)的主幹,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祖先,炎帝陵在(湖南),黃帝陵在(陝西)。3、(黃帝)以後很久,(堯)擔任了部落聯盟首領,(堯)老的時候,部落首領們推舉了(賢能)的(舜)任首領,(舜)後是(禹)任首領。(堯、舜、禹)相繼接替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是經過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實現的,歷史上稱這一制度為("禪讓"),即民主推選有才能的人任首領的制度。堯舜以禪讓的辦法推選賢能,是取最公道的制度。4、大禹治水讓人感動,他臨危不懼,不怕艱難困苦,以天下利益為重,為民謀利益,開拓創新,講求方法等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第4課 夏朝和商朝1、(夏)朝是我國第一個王朝,約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紀,由(禹)建立,禹的兒子(啟)繼承了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後,標志(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最後一個王是(夏舛)。2、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在(鳴條)(今河南封丘)大敗夏舛,滅亡(夏)朝,建立(商)朝,約(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穩定下來。商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南抵(長江),北達(遼河)一帶。商朝的(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已很發達。商朝統治500多年,最後一個王是(紂)王,很殘暴,自焚而死。
第5課 西周的興亡1、商朝後期,地處涇水、渭水流域的(周)族逐漸發展起來,約(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在(牧野)大敗商軍,滅亡(商)朝,建立(周)朝,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2、周武王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為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分封制的對象: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一制度歷史上稱為(分封制)。一共封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等,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為諸候)。山東稱為齊魯大地與(分封制)有關。各國的國君擁戴周王為(天子)。3、西周末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都尖銳起來。(周幽王)在位時,各種矛盾空前激化。(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4、(前841)年,即共和元年,我國歷史開始有了確切紀年。
第6課 春秋爭霸1、(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從此我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指(前770年-前476年)。2、春秋爭霸的原因:①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已出現嚴重危機;②一些諸候國強大起來;③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3、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齊國能夠在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地理優勢:位於今天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實行改革,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4、齊桓公稱霸的標志是(葵丘會盟),晉楚軍隊(城濮之戰)後,晉文公稱霸,相關的成語是(退避三舍),楚莊王稱霸相關的成語是(一鳴驚人),楚王野心很大,相關事件是(問鼎中原),吳王闔閭任用著名軍事家(孫武)改革內政,加強軍隊,成為第四個稱霸者,越王勾踐不怕吃苦,(卧薪嘗膽),在逆境中拼搏奮斗,堅持不懈,終於成為春秋的最後一個霸主。5、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禮樂征伐自諸候出"。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說明王權衰落,周王不能控制和指揮諸候,而強大的諸候實際上取代了周王發號施令,控制和指揮其它的諸候。)
第7課 戰國爭雄1、戰國,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春秋之後,我國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戰國七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都城分別是(臨淄、郢、薊、鄭、邯鄲、大梁、咸陽)。2、戰國時期,(鐵)兵器出現,(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著名的軍事家有前354年齊軍"圍魏救趙"的(孫臏),前260年秦"長平之戰"以少勝多的(白起)。3、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構成嚴重威脅。齊、楚、燕、韓、趙、魏有"合眾勢以攻一強",史稱"合縱", "合縱"的傑出人物是齊國的(蘇秦);秦國為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的聯盟,於是採用了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史稱"連橫" ,"連橫"的傑出人物是秦國的(張儀)。
第8課 商鞅變法1、戰國時期,社會主要政治特點是("亂")和("變")。"亂"是指戰爭不斷,爭霸兼並戰爭不休止,如晉楚城濮之戰,泌之戰,秦趙長平之戰,合縱與連橫等。變是指變法,如商鞅變法等。2、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是(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3、秦孝公為何重用商鞅進行變法?(①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都看不起秦國,連會盟都很少讓它參加;②魏軍渡過黃河佔領秦國大片土地,秦國無力還擊;③秦孝公即位後,深感落後就要挨打,被他國鄙視是莫大的恥辱,於是決心改革內政,變法圖強。商鞅又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才,所以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4、商鞅變法的時間:(前356年)。 商鞅變法的內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挖掉土地原有的標志、疆界,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②重農抑商。凡是努力從事農業,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為獎勵。禁止棄農經商。凡是因棄農經商或懶惰貧困的人,要罰做奴隸(此條最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③獎勵軍功。是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人,不論出身,按功勞大小,賞給爵位或官職,賜給土地和房宅。貴族及其後代沒有軍功,就不能獲得爵位和享受特權。 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全國高31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⑤嚴明法令。公布法律,編制戶口,實行連坐法,使百姓相互監督。商鞅變法的作用(或影響):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變法,舊制度廢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了;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戰國後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兩大水利工程。商鞅變法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第9課 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指的是(滅六國,統一全國)。秦統一全國的背景:①戰國末年,秦國實力已遠遠超過東方六國;②統一天下的時機已經成熟;③秦王嬴政執掌大權以後,制定了克敵制勝的策略。2、秦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秦滅六國的時間:前230年-前221年。秦統一全國的時間是(前221)年,統一後的都城在(咸陽),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3、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①自稱"始皇帝",秦始皇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採納的是李斯的建議),全面推行郡縣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這樣,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起來。 4、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度量衡;②統一貨幣;③統一文字。秦統一後的貨幣是(秦半兩錢),秦統一貨幣後有利於貨幣的流通和管理,也方便統治階級賦稅的徵收和貿易的往來。 秦統一後的文字是(小篆),後來,書寫更為方便的(隸書)字體也逐漸流行起來。 秦朝的殘暴表現:焚書坑儒,繁重的賦稅、兵役、徭役,嚴酷的刑罰等。從總體上簡要簡要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他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維護和鞏固其封建統治。所以我認為就其皇帝一生,功過很明晰,但功大於過。)
第10課 秦末農民起義
1、秦的暴政表現在("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這也是採納李斯的建議造成的;繁重的賦稅、兵役、徭役,嚴酷的刑罰等)。 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2、秦末農民起義:時間是(前209)年, 地點是(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 領導人是(陳勝、吳廣), 建立政權的地點是(陳), 稱王的是(陳勝), 政權名稱是(張楚), 結果是(吳廣被部下殺死,陳勝被車夫害死,起義失敗)。 歷史意義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民政權;首次提出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解放口號。) 3、陳勝、吳廣犧牲後,起義仍在繼續。(項羽)、(劉邦)的隊伍強大起來,後來(項羽)率領的起義軍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著名成語是(破釜沉舟),(前207)年,秦朝滅亡
第11課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1、(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都城在(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前202年-9年),(東漢)都城在(洛陽)(25年-220年)。過幾十年的恢復和發展,(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漢朝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在位(53)年,即(前140年-前87年)。2、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在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理由是(董仲舒認為,上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兒子,萬物要一統於上天,國家要一統於皇帝。如果允許各家演說同時存在,必然要攪亂人們的思想,妨礙"大一統"的實現。)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措施: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在都城長安興辦太學,讓博士主持教學,招收"弟子員"。這是漢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採取的措施。 漢武帝在政治上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各候王的勢力,最後也達到了目的。 漢武帝在經濟上(整理財政),他規定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這些措施的作用:大大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漢武帝在軍事上開疆拓土,設置("河西四郡"),管轄從今(甘肅)(河西走廊)至(玉門關)一帶遼闊地區。重新設置郡縣,加強對(五嶺)以南廣大地區(包括海南島)的管轄。把("西南夷")地區納入漢王朝的直接統治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成為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的大帝國。 西漢時的"西南夷"指的是今四川南部和西部、貴州、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地區。
第12課 張騫通西域
1、漢朝時,西域指的是(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和(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廣義的西域也包括(蔥嶺)以西更廣闊的地區。2、張騫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的原因:(西漢前期,匈奴控制著西域。匈奴貴州殘酷地壓迫和掠奪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騎兵不時南下,威脅西漢都城長安的安全。)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失敗的原因:(當時,大月氏人的生活已經安定下來,日子過得不錯,不願再和遠在東方的匈奴作戰。)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聯絡烏孫),給匈奴以更沉重的打擊。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是(前138年,前126年回到長安); 長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間是(前119年,前115年回到長安)。 3、張騫出使西域的積極作用:張騫通西域,勾通了內地與西域的聯系,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應學習張騫的什麼精神?(張騫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外交家和探險家。我們應學習他敢於冒險的大無畏精神;學習他為了祖國利益不怕犧牲生命的高尚品德;我們應學習他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4、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的原因:(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的時間:(前60年) 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內地精美的絲綢和鐵器等產品,先進的鐵器製作和打井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駿馬、瓜果、蔬菜、音樂、舞蹈和魔術等傳入內地。) 西域都護是在什麼情況下設置的?(A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B西域和內地人員商旅往來增多;C西漢在西域的政治、軍事活動加強。) 設置西域都護的意義:(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管轄) 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5、漢武帝在加強內地與今天新疆地區聯系方面有什麼成就?(在外交方面主要是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對西域的了解和溝通。) 從總體上簡要概括評價漢武帝。(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西漢成為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的大帝國,漢朝進入鼎盛時期。)
第13課 兩漢時期的對外交流
1、一條以(長安)為起點的一條重要商路,經過區(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在這條高路上,漢朝向外輸出的主要是(絲綢),所以叫絲綢之路。西漢時,以(成都)為起點的"南方絲綢之路"實際已經形成。形成的原因:(A地理位置決定的;B經濟政治文化地位決定的;C產業特點決定的。)2、(朝鮮)是中國唇齒相依的近鄰,近數十年間,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漢代文物,其中有(蜀郡)製造的漆器。這些事實都可以證明漢朝的經濟和文化對朝鮮有重要的影響。 (日本)是中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中日效有悠久歷史。57年,日本列島南部的倭奴國派使臣來到洛陽,與東漢王朝"通好"。東漢政府接待了來使,(漢光武帝)贈給("漢委奴國王")金印一牧。3、(97)年,正在西域的東漢官員(班超)派部屬(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甘英到達(條支海)(今波斯灣)後沒有繼續前行,作用:但(他了解了沿途及歐洲的一些情況,擴大了中國人的視野)。 (166)年,一批大秦人從海路來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4、尋訪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旅遊的黃金線路之一。假如你是"絲綢之路"上的導游,你將如何向遊客描述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之路很早就傳到國外。張騫出使西域以後,中國和外界的陸上貿易往來有了很大發展。以長安為起點的一條重要商路,經過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在這條商路上,中國向外輸出的主要是絲綢,所以叫做"絲綢之路"。)5、簡述兩漢時期中朝兩國的友好交往。(①漢朝時,一些中國人從海上或渡過鴨綠江到朝鮮半島,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在國中去的工匠的幫助下,當地人掌握了鐵器鑄造技術。②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漢代文物,其中有蜀郡製造的漆器。)
第14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在軍閥混戰中,著名的有(袁紹)、(曹操)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曹操),提出"惟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是(曹操)。2、官渡之戰的時間是(200)年,地點在(官渡)(今何南中牟北),交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取勝原因是(曹操善於用人,戰略戰術正確),官渡之戰的意義或影響是(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曹操在(官渡之戰)中,親率精兵偷襲(烏巢),把袁紹的糧草燒得一干二凈,為取勝奠定了基礎。3、曹操為什麼能夠基本統一北方?(答:一是政治謀略得當,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是重視人才,"惟才是舉";三是重視發展經濟,實行屯田;四是軍事才能出眾,戰略戰術得當,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4、赤壁之戰的時間是(208)年,地點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交戰雙方是(曹操)和(孫權、齊備聯軍),交戰的原因是(曹操想統一全國)。曹操失敗原因是(A、孫權、齊備一方:組成聯軍,戰略得當;採用火攻,戰術得當;利用氣候,地理條件等。 B、曹操一方:客觀原因是官兵來自北方,不習慣水戰,水土不服;主觀原因是因實力強大而驕傲自滿,鬆懈輕敵,戰術失誤),赤壁之戰的意義或影響是(曹操、孫權和齊備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兵力損失大半,率殘兵敗將從(華容)小路狼狽逃走。(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5、魏、蜀、吳的建立:(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兒子(曹丕)脅迫(漢獻帝)退位,自己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魏),建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歷史上叫做(蜀漢)或(蜀);(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至此,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6、簡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官渡之戰-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的局面實際形成;魏、蜀、吳三國建立-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7、蜀國建立後,(劉備)率大軍伐(吳),蜀軍慘敗,劉備死於(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縣境內),諸葛亮擔任治蜀任務後,主動改善與吳國的關系,有力地制約了魏國,使三國鼎立局面得以維持。8、看《三國鼎立形勢圖》,記住三國的位置、都城和戰場位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5ba570100a8vt.html
http://e.dbw.cn/system/2007/02/27/050714371.shtml
http://www.gzkg.net/news/show.aspx?id=1491&cid=295
http://bbs.pep.com.cn/thread-263992-1-1.html

⑤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測試B卷
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把正確選項填在後面的括弧內。)
1.某考古興趣小組為了探尋原始人類的遺跡,在專家指導下發掘出一些遠古遺物,你認為最能說明這是原始人類遺跡的應該是( )
A.兩顆門齒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魚類化石 D.幾件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
2. 在北京人得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燼堆,並且,它們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區。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斷是( )
A. 北京人會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會使用火,還會保存火種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腳分工明顯 D. 北京人會製造和使用工具
3.從猿進化到人,要經歷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作用於這一過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發展 C.語言的產生 D.勞動
4. 考古工作者在山頂洞人居住過的洞穴里發現了魚骨和海蚶殼,這說明( )
A.山頂洞人生活在海邊 B.山頂洞人與海邊漁民交換
C.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頂洞人不僅採集、狩獵,還掌握了捕捉水生動物的本領
5.在山頂洞人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根骨針。這說明( )
○1已經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2能夠縫制衣物○3有了愛美觀念 ○4產生了宗教觀念
A. ○1○2○3 B. ○1○3○4 C. ○1○2○4 D. ○1○2○3○4
6.從長相和智力水平來看,與現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
7.右圖陶胚上的魚紋圖案和當時原始居民生活的關系是( )
A. 說明原始居民把魚當做圖騰來崇拜
B. 說明人們已經會養殖魚類
C. 說明人們已經學會馴化家畜
D. 說明人們通過捕魚來增補食物
8 .距今約6000年前,活動在黃河流域一帶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是( )。
A.小麥 B.米飯 C.小米 D.玉米
9.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的情節是( )
A.種植水稻 B.飼養豬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製農具石斧
10.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穀」、「黃帝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
A.農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話傳說 D.游牧文明
11.導致下圖中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
12.我國下列古文化遺址中,其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
A.北京人遺址B.河姆渡文化遺址
C.半坡文化遺址D.大汶口文化遺址
13.隨著氏族聚落時代原始農業的出現,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
A.「竭澤而漁」成為主要生產方式 B.開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緣關系組成生活集體 D.促進了家畜飼養業的產生
14.下列關於氏族聚落時代生產生活狀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已經懂得了飼養家禽家畜 B.開始從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欄式房屋
15.通過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情況。其主要判斷依據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隨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隨葬品中是否有磨製石器等生產工具 D.隨葬品的多少
16.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發明醫葯,成為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業的創始人的是( )
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
17.2009年4月4日,陜西省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大院舉行「己丑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來自全國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同胞萬余名炎黃子孫匯聚橋山,你認為他們拜謁黃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為那裡的風光特別的美麗
C.因為傳說中黃帝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
D.因為黃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18.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禮4月20日在浙江紹興舉行,150餘位大禹後裔代表和2000餘名海內外華人共同追念華夏聖祖的治水功績。傳說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認為應該是( )
A.黃河 B.長江 C.淮河 D.岷江
19. 民主一直是人類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私有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等級制
20.考古學家在半坡遺址發掘出了船形彩陶壺。下列表述中與此無關的是( )
A.當時的制陶技術已十分高超 B.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造船技術
C.船已經作為了交通工具 D.當時已出現了文字萌芽
二.判斷改錯題(共計10分) 下列說法是正確的請打「√」,是錯誤的請打「×」,並說明理由
(1).北京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2).會不會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半坡原始居民已經挖掘水井,用水比以前方便了。()
(4).河姆渡原始居民開始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現象,這在半坡遺址的墓葬中可以證明。()
(5).大禹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組合列舉題(本題6分)

(1)圖A的名稱是 ,出土於 遺址;
圖B的名稱是 ,出土於 遺址。
(2)由圖得知,原始農耕時代陶器主要有兩種,即 和
四、配伍選擇題(6分)
1.請將相應內容的字母填在括弧里
A.會用骨針縫制衣服 ()舜
B.生活簡朴,克己愛民 ()半坡原始居民
C.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堯
D.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 ()山頂洞人
E.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禹
F.領導人民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子等。……」 ——歷史教科書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韓非子》
閱讀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的環境下,北京人只有過什麼樣的生活?

(2)材料二證明了什麼?它所證明的事實有什麼意義?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什麼重大變化?從什麼人生活的時代開始出現這種現象?

2.請閱讀《禮記.禮運》中的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1)材料一中的「選賢與能」反映了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什麼制度?這種制度對當今社會有什麼借鑒意義?(4分)

(2)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為禮」講的是什麼制度?這種制度是從誰開始?(3分)

(3)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的過渡,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請你結合史實發表自己的見解。(3分)

六、活動與探究題(本題18分)
1.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一個友好國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團要到中國實地考察,請你當一名小導游,向我們的客人一一介紹我們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們將考察哪些遠古人類的遺址?

⑵第二站是陝西西安,在西安歷史博物館里,他們欣賞了許多從當地原始居民遺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這個原始居民遺址的名稱嗎?出土的石器與彩陶與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麼關系呢?

⑶第三站是陝西黃陵縣,在這里,他們集體祭奠和敬拜中華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華文明的始祖是誰嗎?傳說中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有哪些?

(4)您能說出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幾項世界性的貢獻嗎?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A C D C C A C B B D D B A A C D
二.判斷改錯題(共計10分) 下列說法是正確的請打「√」,是錯誤的請打「×」,並說明理由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2)√(3)×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挖掘水井(4)×大汶口原始居民開始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現象(5)×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黃帝
三、組合列舉題(本題6分)
(1)刻畫豬紋黑陶缽;魚紋彩陶盆;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
(2)黑陶;彩陶
四、配伍選擇題(6分)
1.請將相應內容的字母填在括弧里
A.會用骨針縫制衣服 (C)舜
B.生活簡朴,克己愛民 (D)半坡原始居民
C.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B)堯
D.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 (A)山頂洞人
E.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F)禹
F.領導人民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E)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1)群居生活(2分)
(2)北京人也會使用天然火(2分),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2分)。
(3)當時的原始居民已會人工取火(2分),從山頂洞人開始(2分)。
2.(1)禪讓制。用人要發揚民主,重視賢人;做事要持之以恆,應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幹部;要以天下為己任,選拔人才應以德才兼備為標准。(4分,只要回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2)世襲制。啟。(3分)
(3)我認為是歷史的一種進步。雖然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出現了剝削制度,但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進步,主要看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3分,只要回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六、活動與探究題(本題18分)
1.⑴北京人遺址和山頂洞人遺址。(4分)
⑵半坡遺址。(2分)從出土的石器看,半坡人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用石器開墾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從出土的彩陶看,半坡人會製造色彩鮮艷的彩陶,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美麗圖案,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4分)
⑶中華文明的始祖是黃帝。(1分)傳說中,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屬下倉頡發明文字,伶倫編出樂譜。(3分)
(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6分)

⑥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知識點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

2、開鑿的目的:①遊玩江都; ②加強南北交通; 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完善階段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

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民族
活動地區
與唐朝的關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紇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

靺鞨
東北
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車書本一家」。
滿族

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遣唐使

2、鑒真東渡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三、玄奘西遊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

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閱讀全文

與7年級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