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卻嚴謹

歷史學卻嚴謹

發布時間:2021-02-26 14:21:10

1. 中國史學自古就有什麼的優良傳統和嚴謹治吏的優良作風

中國史學自古就有(以人為本)的優良傳統和(嚴謹治史)的優良學風。

2. 歷史上治學嚴謹的例子。

讀書時,老師講歷史課--《十六國春秋》,其中有許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國人的名字一樣,非常難記,因而記人名便成為當時歷史課的一隻「攔路虎」。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一天,郭沫若約了一位要好的同學躲進一間陰暗的自修室里,兩人苦讀硬記,進行比賽,直到把整本歷史課本一字一句背得滾瓜爛熟才走出屋子。
在後來的日子裡,即使在年假期間,郭沫若都手不釋卷,天天苦讀。有一年年假期間,他把太史公司馬遷寫的《史記》,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並一篇一篇地進行分析、校訂和評價,在旁邊寫下批註,連《伯夷列傳》里有一句被歷代注家解釋錯了的話,他都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並加以校正。對其中一些精闢言論和難得的資料,郭沫若視為珍貴財寶,不惜時間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筆把它抄錄下來,放在案頭,隨時翻閱學習。
郭沫若一生寫了不少詩詞和文章,論著宏富。但他從事著述有個習慣,就是從來不讓旁人代為抄寫,一律都是自己動手。即使到了晚年,在他年近80高齡撰寫《李白與杜甫》這部研究性著作時,因視力減退,有人提議讓別人代抄,可他仍然不同意。他的不少書都是前後幾次易稿,全都是他親自逐字逐句地反復進行斟酌、錘煉、修改和抄寫而成的。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從小刻苦學習,成了著名的學者。
1950年2月,華羅庚帶著全家悄然登上一條不大的郵船,離開生活了4年的美國。當他踏上祖國土地的時候,電波播送了他的《告美國同學的公開信》。信中激情洋溢地寫道:「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
華羅庚又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數學系主任。不久,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百倍珍惜黨和國家為科學研究提供的大好時光。他白天拄著拐杖到學校講課,晚上以案板當書桌,在燈下從事數學研究,常常寫作到深夜。有時,為了求證一個問題,他常常深夜從床上爬起,順手拿起床頭的報紙,在四周的空白處進行演算和論證。在他的屋裡,桌上、床上、地上,到處都堆滿了演算稿紙。他用毅力與勤奮,編織出成功和榮譽。

3. 這個法律不都需要嚴謹嗎聽北大史學家說封建社會定義和時代在史學界爭議很大,很多史學家不用封建社會

我們先釐清幾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什麼叫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指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狀態,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常用的學術名詞。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中國古籍有「封建」一詞,意思是「封國土、建諸侯」。唐朝柳宗元寫有《封建論》,將夏、商、周、漢四個朝代認定為「封建」。顯然,「封建社會」中的「封建」二字,是借用的這個詞。但按西方學者的說法,自漢代七王之亂之後,中國就沒有封建社會了。而且「封建」二字的本意是符合西方學者的觀點的。因為七王之亂之後,沒有異姓王,經過推恩令,也再沒有獨立軍政大權的屬地了,真正做到了一統。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古代的封建社會》一章中說,中國從脫離奴隸制度進到封建制度,「這個封建制度,自周秦以來一直延續了三千年左右」,「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根據中國大陸史學界的認定,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封建制度結束的標志。
這種中西方史學概念的差異其實很多,因為我們在翻譯的時候,擇其重點而翻譯,並不強調完全一致。feudal society所以就這么被翻譯為封建社會了。
許多西方及中國大陸史家並不認為中國有過嚴格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分封制度),或者認為中國封建制僅限秦始皇於周朝甚至西周時期(分封制概念)。但根據馬克思主義史學(原本,馬克思本人曾聲明馬克思主義史學僅適用於西歐,不適用其他國家文明社會,但其後的列寧、斯大林等人將這一史學的適用性推向全世界)。
結論就是,在中國,「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個不同的對象∶第一是指中國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國從古代延續到近代的「封建社會」,久訟不已的中國何時進入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為何長期延續等問題即由此而來;第三是指歐洲中世紀的一種社會制度,它常被看作是各種封建社會的參照原型。
由於這幾十年的歷史教育都是採取的「第二種概念」即3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說,所以法律文書為了從眾,畢竟是中國國內法典,面對人群主要是國人,而採取這種概念。並不是法律文書不嚴謹,而是針對受眾做了適合性說辭。

4. 這句話誰說的理論使人堅定,哲學使人深邃,歷史使人明智,科學使人嚴謹,……

應該是 弗蘭西斯.培根說的

5. 歷史學領域有哪些笑話

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有一些特定的笑話,歷史領域也是如此,下面就來列舉幾個我覺得在歷史領域中比較有意思的笑話。


首先我要確定一個概念,就是歷史領域的笑話不能等同於各種歷史段子,雖然說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搞笑段子,但是歷史領域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嚴謹的,如果能夠稱之為是笑話了,那肯定是有了很大的問題,才能那麼說。


我覺得歷史領域中的笑話越少越好,因為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嚴謹需要諸多考察的。

6. 歷史學為什麼重要

我相信來大部份的人對歷史的自認知,是從電視裡面學到的。

但其實電視里的東西,是經過多重加工的。

為了更迎合大眾口味,什麼人都要加段愛情故事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還有人比我們更慘。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古代有那麼多聰明的人。

歷史能給我們心靈上的安慰,就好像有人在跟我們說,跟他們比你遇到的事都不算事。

歷史能開啟我們的智慧,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前人早已經歷過,我們何不向他們學習。

為什麼有的人提起某個國家,會湧起心裡最深沉的痛,而有的人卻 無動於衷。

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發展方向,而過去才是我們的起源。一個連起源都不知道的人,他真的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嗎?

前人為了讓歷史流傳下來,甚至不顧生死。我相信能讓一些人連死都不怕的東西,一定是很重要,很寶貴的東西。

7. 你有哪些比較嚴謹又容易看的文學歷史書推薦

《新唐書》,北宋宋祁、歐陽修等著。本書的產生,直接源於宋仁宗認為《舊唐回書》「紀次無法、詳答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於是下令重修。 《新唐書》一個顯著特點,是他的語言清新質朴,這當然與歐陽修這位唐宋八大家分不開。同時,它有不少體例創新之處,如第一次寫入了《兵志》、《選舉志》等體例。 燕過紫禁城認為,成書於太平時代的《新唐書》,是對誕生於亂世的《舊唐書》的一次改革,精神面貌大不相同。但孰優孰劣,並不能下定論。

8. 如何看待「中國史不是歷史學」這一事件

1、首先,掌握一些系統的歷史知識、史學理論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憑興趣,「跟著感覺走」,讀了再多的書,看了再多《百家講壇》中的歷史講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歷史,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的東西。
那麼,怎樣掌握基本的系統歷史知識和史學理論?你可以根據你已有的基礎,選擇比較權威的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點功夫來啃。為什麼要先讀權威的通史著作,因為它的作者治學嚴謹,寫的書史料翔實,論述、論證比較科學,會啟迪你如何正確地觀察、分析問題,這就讓你初步學習到基本的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加上它們是通史,這就使你的歷史知識不會是支離破碎的,而是系統的有規律的東西。有些新潮的年輕人會說,那些「公認的、權威的」歷史著作保守,觀點不新。是有這種情況,但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才是最值得學的,至於觀點、結論本來就不可能永久不變的,否則歷史學就不會發展了,就不是一門科學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時,為了張弛結合,也為了培養興趣,可結合閱讀些既生動又嚴肅通俗歷史著作。這些科普型的歷史著作必須是公認的、久經檢驗的,如過去吳晗編的「歷史小叢書」以及以後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學者最好不要迷於一些不負責任的嘩眾取寵的歷史書,例如大量充斥於書店的什麼什麼「大帝」的書。也不要迷信外國歷史學家的著作,它們當中即使質量較好較權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為中心的,對東方包括中國歷史或者有成見、偏見,或者並不真的了解中國歷史。當然,看看人家是怎麼看世界看中國還是有好處的,我只是說:不要迷信,不要人雲亦雲,其實對自己中國人寫的書也一樣。
3、爭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學好中國古代史,像《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古代史學名著都沒有接觸,只是讀後人寫的歷史書,實在太不夠了。當然,你不想把歷史當作自己的專業,讀多讀少要根據你的時間和精力,但有可能讀多點是有好處的,至少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會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胡謅。
4、把讀歷史與觀察世界和國內的時事政治結合起來,能從歷史找根源的就去找,這樣學習就更有實際用處了。

9. 史記是嚴謹的史書嗎

後人願意相信它是部嚴謹的史書。
歷史通常會通過文字材料和考古資料來相互印證內,當然也會通過各種容史書相互印證,出現得比較多的事件會被認為是「史實」。而《史記》更大程度上其實是一部人物傳記,其中還涉及各類神話傳說,可信性有多高我相信大家心裡有數,司馬遷的遭遇再悲慘也無法證明他的話有多正確。
因為同時代沒有更為詳盡的如《史記》一般的歷史書,所以只能說我們更願意相信《史記》所記載的是真實的,再深究下去也不會有結果。

10. 為什麼說歷史學是科學而非藝術

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版做出結論權」。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科學要發現人所未知的事實,並以此為依據,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的空想。而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
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事實,不會因為我們的觀點或我們的任何舉措而有所改變,歷史是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空想。所以歷史學作為研究歷史的一門學科,也應該是科學,而非藝術。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卻嚴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