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04 19:58:32

①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第一課 史前時期的人類

1、在非洲南部地區發現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類已知的直系祖先。2、今天印度尼西亞境內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3、三大人種:黃、白、黑 (受到不同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4、母系氏族社會(女神該亞的傳說、婦女在氏族內起主導作用) 父系氏族社會(厄瑞忒斯的傳說、晚期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

第二課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國家
發源地
文明成果
備注

古代埃及
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木乃伊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倫
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
《漢穆拉比法典》
作用:法典維護私有制和社會秩序,地位:是訖今所知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恆河流域
種姓制度、佛教發源地
種姓:四大種姓 實質:古代印度社會的等級制度

佛教:產生時間 創始人 早期教義及評價 流傳

一、四大上古文明區(東方四大文明古國)

北非:尼羅河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 西亞: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公元前3000年)

南亞:印度河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 東亞:黃河流域 ——古中國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標志(法老陵墓)

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公元前1894年)

1、作用:維護私有制和社會秩序 2、地位:已知世界歷史上首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雅利安人)

1、四大種姓制度內容 2、實質:古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

婆羅門——宗教祭司(精神統治) 剎帝利——軍事貴族(世俗統治、國王)

吠 舍——自由民 (平民、商人) 首陀羅——土著居民(被征服、奴隸)

五、佛教

①背景: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列國紛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隨著經濟地位上升,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極力主張取消特權階層在種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權。

②創始人是釋迦牟尼。③早期倡導「眾生平等」。

④影響:力圖在宗教領域突破種姓間的嚴格界限,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它宣揚的是極樂世界的「平等」,對民眾產生了麻醉的消極作用。

第三課 希臘羅馬的上古文明

1、希臘:古代希臘的文明,最早起源於愛琴海及其周邊地區,以克里特島和希臘半島南部邁錫尼一帶為中心,統稱愛琴文明。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發達,伯里克利執政時民主政治發展到全盛。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特點:a、廣大公民直接參與(廣泛性),b、機構:公民大會(開放性),c、保障:法制嚴格、健全(規范性),d、范圍:僅限於成年男性公民(局限性)) 斯巴達(崇尚武力)

2、羅馬:發源於地中海中部義大利半島台伯河畔,後擴展至歐亞非三洲。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中國的春秋末期)。公元前3世紀統一義大利半島,開始大舉擴張。經過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羅馬人的內海」。公元前30年,屋大維建立帝國(大秦)。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經濟衰落、人民起義、蠻族進攻),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和上古歷史的結束。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

第五課 中古時代的東亞和西亞

1、東亞:日本七世紀,日本社會矛盾尖銳,政治混亂,645年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擁立孝德天皇,建年號「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頒布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2、西亞:阿拉伯帝國 6世紀前後,阿拉伯半島社會矛盾尖銳,秩序動盪,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7世紀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8世紀中葉,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首都巴格達盛極一時,有力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溝通。9世紀中葉後,帝國衰落,1258年蒙古騎兵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

世界三大宗教簡表

教派
起源地
創立時間
創始人
經典
教義

佛教
印度
公元前6世紀
釋迦牟尼
《金剛經》
倡導眾生平等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區
公元1世紀上半葉
耶穌
《聖經》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麥加
公元7世紀
穆罕默德
《古蘭經》
信仰真主安拉

第六課 中古時代的歐洲

1、封建等級制:公元8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進行「采邑改革」,此後,西歐形成了封建等級制。

2、天主教會:8世紀中期,基督教會通過「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教皇既是宗教領袖,又獲得了世俗權力,教會佔有大量土地,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意干涉別國的內政,控制著西歐的思想文化。

3、西歐城市:11世紀前後,西歐城市出現復興。法國的琅城起義要求獲得城市自治。城市的發展和商業貿易的興盛,使西歐於12世紀前後誕生了一批最早的大學。

第七課 戰爭與民族交往

1、希波戰爭:①原因:波斯帝國的軍事擴張,入侵希臘②主要戰役:公元前490年馬拉松戰役,希臘獲勝,後誕生了馬拉松賽跑運動。

2、亞歷山大東征: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家崛起,征服了希臘各邦。公元前334年,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征,10年間,先後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東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東征的影響 (見書) 3、羅馬征服地中海:(略) 4、地跨歐亞非大帝國 :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帝國 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 阿拉伯帝國 奧斯曼帝國

第8課 交流與文化傳播

1、馬可·波羅:13世紀到達中國的元朝。《馬可·波羅行紀》,被譽為「世界奇觀之書」,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大大開闊了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對後來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們也曾有所啟示。2、造紙術:西漢早期已使用大麻造的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751年,經過怛邏斯之戰,開始向西傳播。3、火葯:元代開始向外傳播。4、指南針:北宋時期用於航海,12世紀後期(南宋時期)經阿拉伯人之手傳往歐洲。5、印刷術:10世紀後輾轉傳至歐洲。6、阿拉伯數字:最早由印度人發明,經過阿拉伯人的吸收與改進,最終創制而成。

第9課 科學技術:

1、歷法:古埃及《太陽歷》是訖今所知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通用的公歷與之有直接淵源。

2、數學:毆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數學名著,被奉為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最負盛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傑出愛國者。發現的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為力學開辟道路。

第10課 文字和文學

1、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類最古老的文字。

2、《荷馬史詩》是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相傳由盲詩人荷馬所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3、戲劇

三大家悲劇: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 索福克勒斯|:「戲劇藝術的荷馬」歐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學家」

喜劇家:阿里斯托芬

4、《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故事集,不僅反映了阿拉伯地區的社會狀況,也折射出希臘、印度等諸多國家地區的風俗人情和社會生活,體現了各地區人民的文化交流。

② 九年級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專題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32頁)

考點29. 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1978年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說是歷史的偉大轉折?)

①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

②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③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3.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是什麼?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4.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 ①工作重心:經濟建設

②進入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③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

5.改革首先從農村展開,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稱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有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6.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什麼?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何作用?

它極大地激發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

8.開放首先從沿海地區推行。後來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9.對外開放目的作用是什麼?

目的: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

作用:①加快了我國發展步伐 ②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10.改革開放始於何時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1.改革開放的作用(意義)何在?(為什麼說是成功的?)

正是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也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綜合國力也顯著增強。

12.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它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

13.對我國對外開放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開始對外開放;

②2001年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考點30.了解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國外交事業基礎的時間和事件分別是什麼?

1953年,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意義:奠定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基礎。

4.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5.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6.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外政策又有了重大發展,提出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賦予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

7. 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內容是: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

8.新戰略提出的意義:賦予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中國外交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專題二.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34頁)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2.和平成為主題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冷戰結束後,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絕大多數國家都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普遍反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國際社會祁盼和平的呼聲不斷高漲,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

3.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4.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5.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世界持久和平

6.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題原因是什麼?

當今國際社會仍是一個貧富差距懸殊的世界,落後、貧困、危機、債務,捆擾著佔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7.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②恐怖主義。

8.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矛盾交織的產物。

9.恐怖主義的危害:給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帶來嚴重威脅。

10.當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11.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的表現是什麼?

超級大國倚仗其經濟、科技、軍事優勢,鼓吹「先發制人」和「預防性干預」,以爭奪和控制世界戰略要地和資源重地。

12.發展問題也稱南北問題。

造成當今世界發展問題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其他原因:①歷史上長期的殖民掠奪和統治(歷史原因)

②戰亂和不穩定

13.發展問題,突出表現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

14.解決南北問題根本途徑(對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其他途徑(對策):①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②維護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保持國內社會穩定。

15.建設和諧世界我國應奉行怎樣的內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

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作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專題三.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36頁------38頁)

考點34.了解我國人口現狀及對社會發展影響,理解計劃生育是我國基本國策

1..我國人口現狀:①人口數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質不高③人口老齡化

2.為此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3.計劃生育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4.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5.解決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控制嚴格控制人口數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提高人口素質

7.我國人口現狀對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總說:人口數量大、人口素質低、人口老齡化對自然、社會和經濟發展都會帶來沉重壓力。

分說:①人口數量大影響:使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少,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質偏低影響:增加了就業難度;環境意識薄弱,不僅開發利用資源的程度低,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人口老齡化影響:增加了養老、福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增加了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等,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壓力。

8.實現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社會健康發展有何意義?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減緩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緩解了人口過快增長給人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等帶來的壓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

考點35.了解我國的資源狀況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解決資源問題的措施

1.我國資源狀況如何?(除了總量豐富外,其他是我國的資源問題)

①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豐富的,但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

②資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資源的質量不高

④資源利用率低,破壞與浪費嚴重」

2.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豐富的,但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很少

3.自然資源特點:數量有限

4 資源利用中出現種種問題的危害: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短缺問題。

5.我國應對資源問題的措施有哪些?

①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②跨區域調配,是解決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調」和「西氣東輸」等

③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制軌道

6.「開源」是指什麼?

「開源」指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資源開發的范圍。

7.節流: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

8.開源與節流關鍵在於:科學技術。

9.解決資源問題,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什麼?

開源 (「嫦娥一號」 「神七」發射目的之一)

10.科學技術在資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學技術,可用可再生資源代替非可再生資源。

②利用科學技術,可以發掘新資源、研製新材料。

③利用科學技術,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

11.資源問題的出現有何危害?

資源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

12.在資源問題上青少年應做到什麼?

①樹立人均觀念和 節約觀點,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②遵守資源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同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③做到節水、節電、節地,不吃野生動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體行動)

考點36.了解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解決環境問題對策

(1)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人與環境的關系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1.環境問題可以分為哪兩類?

生態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2.中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廢氣 、廢水及固體廢氣物污染

4. 環境問題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危害是什麼?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5.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6.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

①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地位)

②保護環境的主要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我國的環保方針),決不重蹈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具體行動:

在生態建設方面:①針對一些地區風沙肆虐、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大規模的防護林工程建設

②把防治荒漠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大力開展治沙工作

③還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退耕還牧等工程,恢復自然環境本來面貌。

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點治理大江大河的水體污染

②治理重工業地區和城市的大氣污染。

7.在環境問題上,青少年應做到什麼?

①提高環境意識和環境法制意識,積極宣傳環保。

②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③做到愛護花木,植樹種草,拒絕在街頭、露天燒烤,不焚燒廢棄物,不亂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做)

考點37.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PRED四者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一個相互作用、 相互依賴的整體。

2.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關鍵因素。

人口因素是關鍵因素的原因: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資源短缺;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也逐漸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了環境污染,終會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見人口數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資源、環境、經濟發展及社會變動等一系列的變化。

3.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地位、作用)。人類與自然資源是休戚與共的關系。(關系)

4.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位、作用)

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協調時,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平衡的,人類生活、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就比較優越;否則,就會制約人類的生活、生存和發展。

5.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6.可持續發展中人類應樹立的意識是什麼?(對人類有何要求?)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要求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標准,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人類應該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不損害他人和後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發展。

7.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 含義: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 含義: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 含義:許多區域性的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的問題,要求

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於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

8.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正在從觀念走向實踐

①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

②不僅積極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且踴躍參加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該戰略從觀念走向實踐,我國具體所作的兩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青少年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並通過自己的行動,為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9.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國應怎麼辦?

①在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兩類社會)

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10.文明發展道路是怎樣的?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專題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區域經濟(40頁)

考點38.知道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

1.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通過價格 傳遞的信號,指揮著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時的改變他們的計劃,自發的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即市場調節)

2.看得見的手指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看不見的手」時要注意什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自覺利用「看不見的手」,才能使經濟健康地發展。

4.宏觀調控有何作用?(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政府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宏觀調控,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點,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5.市場機制有何作用?

能夠自動組織、協調全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到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

6.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它自發的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

考點39.理解區域經濟發展中「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原則

1..我國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兩地之間)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本地)

2.為什麼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

3.怎樣因地制宜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首先應怎樣?)

發展區域經濟,首先應分析地區發展的條件 ,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才能使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4.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大力開展貿易活動作用何在?

背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每個區域都會有自己的資源特點和名優產品,貿易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作用:應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大力開展貿易活動,可以使人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業,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豐富的產品。

5.我國各種資源區域分布是怎樣的?

①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有發展能源工業的優勢條件;

②東部地區工業和交通的基礎好,人才、技術、資金雄厚,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氣濕潤、水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是魚米之鄉。

④北方降水量較少、空氣較乾燥、水資源較少,適於發展旱作農業。

專題五.生活在國際社會

考點40.了解當今國際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

1.當今國際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什麼?

①經濟全球化 ②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現為: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義)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

過程怎樣:全球化的過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過程。

4.文化多樣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傳播的基礎,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是世界充滿活力和不斷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考點41.知道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我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山西:平遙古城、雲岡石窟,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重慶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甘肅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河南殷墟,廣東開平碉樓及村落。

考點42.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作用

1.歐盟:是當今世界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

影響:它的崛起有利於世界走向多極化

2.聯合國

定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當今多極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規則的地方。

面對世界多極化在制定國際關系規則方面,聯合國最具 廣泛性,權威性

3. 聯合國的歷史由來:

①聯合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產物。

②1945年,中、蘇、美、英等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制憲會議,〈〈聯合國憲章〉〉於1945年10月24日生效。這一天成為聯合國的誕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個會員國。

4.聯合國的誕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聯合國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6.聯合國的原則是什麼?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等。

7.聯合國發揮了什麼作用?

和平方面: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

發展方面:促進各國社會經濟發展

8.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地位)。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為聯合國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如何作貢獻)

9.世界貿易組織

①定義:「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游戲規則」,就是目前世界

市場上應用最廣泛、最具權威性的規則。

②有人把世界貿易組織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③其基本職能: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④.世界貿易組織作用是什麼?

它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進口關稅的水平,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序進行。

10.中國於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1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有何影響?

加入WTO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也給中國政府和人民帶來重大的責任和挑戰。(既有利又有弊)

③ 跪求九年級上教版歷史與社會全一冊的復習提綱以及會考到的地圖

九年級政治復習提綱

第1單元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責任

第1課 公平、正義——人們永恆的追求

我們嚮往公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義:公平是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要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到的利益。2、公平對於合作的主要作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主要條件,失去公平合作就難以維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二、公平有利於社會穩定 1、社會公平的主要表現:社會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並使每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應得的利益。2、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作用:(1)能促使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於社會合作的不斷延續。(2)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3)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3、如何維護社會公平:(1)不僅要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會成員的努力。(2)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等,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

為正義高歌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義和非正義行為 1、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的區分標准:凡是有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利於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反之就是非正義行為。2、正義制度就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程序。3、制度的正義性在於它的規則和程序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而制定的。4、沒有正義制度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5、正義行為應得到政府、社會及人們的支持和贊揚。非正義行為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當權益,必然遭到道德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

二、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首先要有強烈的規則意識。(2)要堅持正義的標准。(3)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4)要鄙視和制止非正義行為,機智勇敢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第2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責任對於你我他

一、有承諾就有責任 1、承諾有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有了承諾就有了責任。2、責任是對於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二、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1、責任隨人所處的社會關系的變化而發生改變。2、認清自己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責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種社會角色,擔負起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面對責任的選擇

一、承擔責任意味著什麼 1、承擔責任有什麼影響:(1)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影響自己一的興趣和愛好(2)要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甚至可能影響健康(3)可能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損失(4)危險和危急時刻還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聲明。2、承擔責任的重要意義:(1)能促使自己的成長和發展(2)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能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3)才能贏得被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4)才能獲得自尊和自信,增長才幹,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贊譽。

二、不承擔責任有什麼後果 1、不承擔責任、不履行義務會給個人、他人和社會都帶來種種不良後果2、一個對他人和社會不負責人的人實際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譴責,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對他人或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還有受到法律制裁,遺憾終身。

讓社會投給我贊成票

一、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1、認識自己應負的各種責任,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2、從我、從現在,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負責任的習慣。3、學會在不同面前進行選擇,分清責任的主次和輕重緩急,科學安排,學會統籌兼顧,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二、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 1、社會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維護良好秩序的有力武器。2、每個成員都有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

三、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1、服務、奉獻社會的最有條件做到的就是服務和建設自己所在的社區。2、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好形式。3、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內心需要。

第2單元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

第3課騰飛的中國巨龍

感受共和國的巨變

一、百姓生活大變遷(1)人們飲食講營養,穿戴講漂亮,住房講寬敞,連小車也進入尋常百姓家。(2)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讀書看報,影視歌舞,運動健身。(3)人民生活實現由貧窮到溫飽,在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表現在: 1、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北京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再奪佳績)。2、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突飛猛進。3、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重大成績,國地位日益提高。

黨是我們的領路人

一、執政興國圖偉業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2、中國共產黨成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力量,根本原因是源於她的先進性,表現在:①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③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她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3、中國共產黨為我國勾畫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二、旗幟引領前進路 1、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是不斷指引我們前進的旗幟。3、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必須始終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

第4課 全面共同富裕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現階段,我國主要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幾種經濟成分。2、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3、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4、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5、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於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6、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1、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①是由我國社會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②實行這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有利於促進我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③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3、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4、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准(三個有利於):①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③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

一、分配製度的新變化 1、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是——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好處——有利於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機製作用,極大的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二、誠實勞動 合法致富 1、共同富裕——就是允許並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2、致富要靠勤勞和智慧,要通過合法正當的方式。3、我國法律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打擊和取締非法收入。

第5課 人民當家作主

一年一度人代會

一、陽春三月看人大 1、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2、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3、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授予他們分別行使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4、政府、法院、檢察院必須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接受它的監督。5、人大和政府、法院、檢察院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它們的根本目標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

二、代表人民行使權力 1、人大代表能夠代表人民意願①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②人民代表對人民負責。③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監督。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力的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形式。4、青少年要熱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獨具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

一、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我國已建立起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2、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合作是我們事業勝利的基本保證。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 1、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2、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依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自主的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內部事務。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妥善的解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自主權利,使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進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5、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維護民族關系?

第3單元關注國家的發展

第6課 走強國富民之路

發展是硬道理

一、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黨的基本路線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2、基本路線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3、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二、「一個中心」是關鍵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經濟、政治、國防、教育等,而經濟建設是這個系統工程的核心工程。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從並服務於經濟建設。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4、為什麼發展是我國當前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1)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2)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3)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4)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離不開發展。(5)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發展。

講述春天的故事

一、改革——社會發展的動力 1、改革的時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閘門。2、改革的領域:改革開放由農村到城市,由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3、改革的必要性: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體制上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經濟組織失去了應有的活力,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4、改革的成績:通過改革①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 ②、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③使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國家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

實際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5、舉身邊的事例說明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什麼。6、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改革: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也會涉及許多人的切身利益。為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主人翁的姿態正確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正確對待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二、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1、對外開放的有效方式: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國外承包工程、辦企業等。2、對外開放的兩種基本途徑——「引進來」和「走出去」。3、對外開放的必要性(或為什麼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向世界。②我國隨雖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但資金短缺、技術和管理落後。③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緊跟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4、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外開放: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需要我們以更積極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當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青少年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做好充分准備。

第7課 走科教興國之路

時代的選擇

一、科教興則國興 1、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②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③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國家的興衰成敗。2、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科技的發展,關鍵在人才②人才的培養主要在教育③。③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國家的興衰成敗。

二、面對競爭與差距 1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性和緊迫性:①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國面臨日趨6激烈的國際競爭②我國科技教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從整體上看,科技和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③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時代的正確選擇。2、科教興國戰略的主要含義:就是在整個國家的發展中,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創新是關鍵

一、科技創新 趕超一流 1、科技創新的重大作用和意義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科技創新是我國趕超發達國家的關鍵2、我國實施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①長遠的規劃(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科技攻關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973計劃、863計劃…).②重要措施(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大幅度加大科技的投入…)

二、教育創新 人才蔚出 1、教育創新的必要性:①從科技創新與教育創新的關系來說,教育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②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改變我國教育落後的面貌,提高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2、我國教育改革的措施:①大力發展基礎教育②構建教育立交橋③實施素質教育 3、從現在做起,爭當創新型人才(要轉變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第8課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可持續發展——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存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1、人口問題(1)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2)其他特點: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3)人口問題的負面影響:A、給資源和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B、就業壓力越來越大C、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D、影響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資源問題:(1)既是資源大國又是資源小國,資源相對短缺。(2)嚴峻性:資源相對短缺,需求量不斷增加,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3、環境問題:(1)基本狀況: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

二、可持續發展是正確選擇 1、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人口增長過快,對物質資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大,造成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而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又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生存也發展。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就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其內涵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們在行動

一、計劃生育好1、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4、實行計劃生育利國利民,是每個公民的光榮職責,也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

二、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 1、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的又一項基本國策。2、為了貫徹落實這一基本國策,我國制定了保護環境和資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採取了一系列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重大措施。3、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初見成效: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控制,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步伐加快,部分地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公民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進一步增強。4、青少年應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我們青少年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第9課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耀中華

一、五千年文明熔鑄民族魂 1、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奮斗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熔鑄了偉大的民族精神。2、中國共產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3、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史上,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 1、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2、民族精神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精神動力。3、我們為什麼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①從經濟的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②從應對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的角度來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③從抵禦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來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一、在文化建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其重要的任務。2、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②必須充分挖掘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③必須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營養。④要堅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二、火炬在我們手中 1、青少年應怎樣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積極的態度自覺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積極參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實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http://hi..com/ddf23/blog/item/224135e8a4452738b80e2dfa.html

④ 九年級上冊思想品德復習提綱(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人教版)

九年級《思想品德》知識點歸類復習
一、「主體」、「主要」、「主角」、「主導力量」類
1、我國「一國兩制」中的國家主體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是公有制。我國分配製度的主體是按勞分配。
3、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4、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科學技術。
5、我們參與經濟生活的主要表現於日常生活的消費和理財。
6、我國經濟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國有經濟。
二、「基本」類
1、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我國的基本國策有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
3、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4、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5、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
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7、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8、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是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9、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P37
10、我國環境的基本狀況: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11、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12、「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13、我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和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P36
14、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執法)。
三、「基礎」類
1、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我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四項基本原則。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
4、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和科學。
5、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是教育。
6、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自然資源。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基礎是工農聯盟。
8、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處於基礎地位的是物質文明的發展。
9、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是憲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憲法
四、「根本」類
1、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充滿生機和活力。(P38)
3、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項基本原則;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4、中國發展的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是教育。
6、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是發展科技、教育。
7、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8、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9、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是憲法。 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憲法。 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是憲法。
10、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有國家性質、根本制度、國家根本任務、基本經濟制度等。
11、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共同富裕。
12、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13、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是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14、提升廣大人民的綜合素質和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的根本是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
15、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16、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17、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18、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五、「本質」、「實質」、「性質」類
1、我國改革的實質(性質):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發展問題。
3、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是:共同富裕。
4、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義社會。
六、「最」類
1、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
2、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責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5、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為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6、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
7、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8、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權威的是:憲法。
9、最能考驗公民責任意識的是:國家處在危難時刻。
七、「集中」、「集中體現」類:
1、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不言代價與回報地履行責任。
2、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4、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科學技術。
5、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三峽移民精神等。
6、體現共同富裕原則的經濟成分:集體經濟。
7、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
八、「決定」類
1、決定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事業是:教育。 決定人們一生命運的事業是:教育。
2、實現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條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3、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科技創新能力。
4、我國實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是: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
5、我國實行的分配製度的決定因素是:基本經濟制度。
九、「制度」類
1、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我國的分配製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6、我國的兩種制度指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
十、「核心」、「中心」類
1、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2、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3、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 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5、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十一、「關鍵」類
1、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是:少生。
2、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者。
3、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的是:國有經濟。
十二、「目的」、「目標」
1、基本路線確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3、在實際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發展。
4、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5、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教材P114「六個更加」。
6、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實現最高理想(共產主義)。
十三、「原則」、「原因」類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管理。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3、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發展兩岸關系的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5、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6、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集體主義。
7、中華文明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斷,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類
1、兩種制度的前提是:一個中國。 2、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穩定。 3、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證」、「保障」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四項基本原則。
2、物質文明發展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質文明發展的精神(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5、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十六、「重要」、「重點」類
1、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2、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3、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4、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所有制。
5、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是:依法行政。
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經濟。
8、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誠實守信。
9、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增強自身實力
十七、帶有「一」的知識點:
1、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一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
十八、帶有「二(兩)」的知識點:
1、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2、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3、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4、公有制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5、「兩種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
十九、帶有「三」的知識點: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個代表:中共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會主義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三個原因或表現: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國情的三個方面: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P50、P53、P59。
5、實行計劃生育的三個有利於: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現狀的三個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7、控制人口數量的三個具體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9、三步走戰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鄉」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城市「創三優」:創建優美環境、建立優良秩序、搞好優質服務
11、發展先進文化的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2、公有制經濟的三種成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13、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14、新型民族關系的三個特點: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
15、維護民族團結的「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

⑤ 人教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第一冊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展殖民掠奪,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新生貴族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掌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意義
: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1689年,為限制國王權利,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b.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為限制國王的權利,確定議會的大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後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就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3.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英國採用海盜方式,在海上進行搶劫活動.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法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來剋星頓的槍聲和美國獨立
a.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b. 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c. 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d. 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e.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f. 意義:
1.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總統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它同時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5.攻佔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6.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1年6月,奧地利和普魯士採取軍事行動,幫助路易十六鎮壓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統治,,9月,法國軍隊也把外國軍隊趕出國境,並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後,法國政局動盪,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聯盟,擴張法國勢力.對外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地區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敲響了帝國的喪鍾;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1814年反法盟軍開進巴黎,帝國滅亡.
7.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場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革命,,它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棉紡織業.
進程
a.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等機器相繼問世;80年代,水利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
b.機械師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氣機,1785年,這種蒸氣機被用來帶動紡織機器,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c.蒸氣機的使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誕生.d.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8.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
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c.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
9.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論研究同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聯系在一起,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意義:使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0.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北部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南部實行大種植園經濟,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雙方在關稅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的矛盾不可調和.
意義:
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後狀態使俄國成為近代強國,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它實際上是一場封建農奴主推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作用: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1861年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奴制的阻礙,發展極其緩慢.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它實際上是一場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12.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
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世界歷史》第二冊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成就:
a.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的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和煤炭構成了三大能源.
b.新機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德國的西門子創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了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
c.新的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 19世紀中期,發明了有線電報;19世紀晚期,有線電話和無限電報也研製成功.
影響:
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途徑.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晚期,隨著生產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其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國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裝備落後和過分依賴殖民地,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生產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竭力進行武裝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大量封建殘余的存在,仍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和主要成員
同盟國集團:
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參加到協約國一方)
協約國集團:
英國,法國,俄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西線三大戰役
1914年6月底,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西線三大戰役:
交戰雙方是英法和德國,分別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5.美國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大戰爆發時,美國利用中立的地位與交戰國做生意,通過出售軍火,提供貸款,大發橫財,國力大增.1917年,在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時候,美國加入協約國,終於參戰了.美國的參戰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財力方面,使協約國受益極大.
一戰性質:
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
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

⑥ 求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1978年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說是歷史的偉大轉折?)
①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
②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③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3.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是什麼?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4.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 ①工作重心:經濟建設
②進入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③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
5.改革首先從農村展開,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稱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有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6.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什麼?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何作用?
它極大地激發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
8.開放首先從沿海地區推行。後來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9.對外開放目的作用是什麼?
目的: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
作用:①加快了我國發展步伐 ②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10.改革開放始於何時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1.改革開放的作用(意義)何在?(為什麼說是成功的?)
正是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也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綜合國力也顯著增強。
12.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它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
13.對我國對外開放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開始對外開放;
②2001年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考點30.了解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國外交事業基礎的時間和事件分別是什麼?
1953年,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意義:奠定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基礎。
4.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5.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6.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外政策又有了重大發展,提出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賦予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
7. 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內容是: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
8.新戰略提出的意義:賦予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中國外交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專題二.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34頁)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2.和平成為主題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冷戰結束後,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絕大多數國家都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普遍反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國際社會祁盼和平的呼聲不斷高漲,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
3.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4.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5.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世界持久和平

6.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題原因是什麼?
當今國際社會仍是一個貧富差距懸殊的世界,落後、貧困、危機、債務,捆擾著佔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7.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②恐怖主義。
8.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矛盾交織的產物。
9.恐怖主義的危害:給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帶來嚴重威脅。
10.當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11.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的表現是什麼?
超級大國倚仗其經濟、科技、軍事優勢,鼓吹「先發制人」和「預防性干預」,以爭奪和控制世界戰略要地和資源重地。
12.發展問題也稱南北問題。
造成當今世界發展問題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其他原因:①歷史上長期的殖民掠奪和統治(歷史原因)
②戰亂和不穩定
13.發展問題,突出表現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
14.解決南北問題根本途徑(對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其他途徑(對策):①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②維護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保持國內社會穩定。
15.建設和諧世界我國應奉行怎樣的內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
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作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專題三.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36頁------38頁)

考點34.了解我國人口現狀及對社會發展影響,理解計劃生育是我國基本國策
1..我國人口現狀:①人口數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質不高③人口老齡化
2.為此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3.計劃生育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4.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5.解決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控制嚴格控制人口數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提高人口素質
7.我國人口現狀對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總說:人口數量大、人口素質低、人口老齡化對自然、社會和經濟發展都會帶來沉重壓力。
分說:①人口數量大影響:使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少,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質偏低影響:增加了就業難度;環境意識薄弱,不僅開發利用資源的程度低,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人口老齡化影響:增加了養老、福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增加了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等,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壓力。
8.實現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社會健康發展有何意義?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減緩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緩解了人口過快增長給人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等帶來的壓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

考點35.了解我國的資源狀況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解決資源問題的措施

1.我國資源狀況如何?(除了總量豐富外,其他是我國的資源問題)
①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豐富的,但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
②資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資源的質量不高

④資源利用率低,破壞與浪費嚴重」

2.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豐富的,但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很少
3.自然資源特點:數量有限
4 資源利用中出現種種問題的危害: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短缺問題。
5.我國應對資源問題的措施有哪些?
①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②跨區域調配,是解決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調」和「西氣東輸」等
③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制軌道
6.「開源」是指什麼?
「開源」指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資源開發的范圍。
7.節流: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
8.開源與節流關鍵在於:科學技術。

9.解決資源問題,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什麼?
開源 (「嫦娥一號」 「神七」發射目的之一)
10.科學技術在資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學技術,可用可再生資源代替非可再生資源。
②利用科學技術,可以發掘新資源、研製新材料。
③利用科學技術,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
11.資源問題的出現有何危害?
資源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
12.在資源問題上青少年應做到什麼?
①樹立人均觀念和 節約觀點,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②遵守資源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同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③做到節水、節電、節地,不吃野生動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體行動)

考點36.了解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解決環境問題對策

(1)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人與環境的關系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1.環境問題可以分為哪兩類?
生態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2.中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廢氣 、廢水及固體廢氣物污染
4. 環境問題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危害是什麼?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5.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6.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
①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地位)
②保護環境的主要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我國的環保方針),決不重蹈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具體行動:
在生態建設方面:①針對一些地區風沙肆虐、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大規模的防護林工程建設
②把防治荒漠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大力開展治沙工作
③還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退耕還牧等工程,恢復自然環境本來面貌。
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點治理大江大河的水體污染
②治理重工業地區和城市的大氣污染。
7.在環境問題上,青少年應做到什麼?
①提高環境意識和環境法制意識,積極宣傳環保。
②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③做到愛護花木,植樹種草,拒絕在街頭、露天燒烤,不焚燒廢棄物,不亂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做)

考點37.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PRED四者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一個相互作用、 相互依賴的整體。
2.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關鍵因素。
人口因素是關鍵因素的原因: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資源短缺;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也逐漸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了環境污染,終會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見人口數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資源、環境、經濟發展及社會變動等一系列的變化。
3.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地位、作用)。人類與自然資源是休戚與共的關系。(關系)
4.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位、作用)
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協調時,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平衡的,人類生活、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就比較優越;否則,就會制約人類的生活、生存和發展。
5.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6.可持續發展中人類應樹立的意識是什麼?(對人類有何要求?)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要求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標准,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人類應該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不損害他人和後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發展。
7.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 含義: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 含義: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 含義:許多區域性的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的問題,要求
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於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
8.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正在從觀念走向實踐
①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
②不僅積極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且踴躍參加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該戰略從觀念走向實踐,我國具體所作的兩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青少年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並通過自己的行動,為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9.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國應怎麼辦?
①在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兩類社會)
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10.文明發展道路是怎樣的?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專題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區域經濟(40頁)

考點38.知道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
1.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通過價格 傳遞的信號,指揮著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時的改變他們的計劃,自發的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即市場調節)
2.看得見的手指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看不見的手」時要注意什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自覺利用「看不見的手」,才能使經濟健康地發展。
4.宏觀調控有何作用?(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政府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宏觀調控,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點,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5.市場機制有何作用?
能夠自動組織、協調全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到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
6.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它自發的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

考點39.理解區域經濟發展中「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原則

1..我國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兩地之間)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本地)
2.為什麼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
3.怎樣因地制宜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首先應怎樣?)
發展區域經濟,首先應分析地區發展的條件 ,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才能使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4.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大力開展貿易活動作用何在?
背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每個區域都會有自己的資源特點和名優產品,貿易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作用:應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大力開展貿易活動,可以使人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業,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豐富的產品。
5.我國各種資源區域分布是怎樣的?
①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有發展能源工業的優勢條件;
②東部地區工業和交通的基礎好,人才、技術、資金雄厚,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氣濕潤、水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是魚米之鄉。
④北方降水量較少、空氣較乾燥、水資源較少,適於發展旱作農業。

專題五.生活在國際社會

考點40.了解當今國際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
1.當今國際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什麼?
①經濟全球化 ②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現為: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義)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
過程怎樣:全球化的過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過程。
4.文化多樣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傳播的基礎,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是世界充滿活力和不斷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考點41.知道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我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山西:平遙古城、雲岡石窟,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重慶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甘肅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河南殷墟,廣東開平碉樓及村落。

考點42.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作用

1.歐盟:是當今世界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
影響:它的崛起有利於世界走向多極化
2.聯合國
定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當今多極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規則的地方。
面對世界多極化在制定國際關系規則方面,聯合國最具 廣泛性,權威性
3. 聯合國的歷史由來:
①聯合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產物。
②1945年,中、蘇、美、英等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制憲會議,〈〈聯合國憲章〉〉於1945年10月24日生效。這一天成為聯合國的誕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個會員國。
4.聯合國的誕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聯合國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6.聯合國的原則是什麼?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等。
7.聯合國發揮了什麼作用?
和平方面: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
發展方面:促進各國社會經濟發展
8.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地位)。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為聯合國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如何作貢獻)
9.世界貿易組織
①定義:「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游戲規則」,就是目前世界
市場上應用最廣泛、最具權威性的規則。
②有人把世界貿易組織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③其基本職能: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④.世界貿易組織作用是什麼?
它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進口關稅的水平,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序進行。
10.中國於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1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有何影響?
加入WTO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也給中國政府和人民帶來重大的責任和挑戰。(既有利又有弊)

⑦ 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要點```急```

九年級歷史上冊
一、填空題:
1、西歐文藝復興起端於義大利,是一場資產階級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西歐文藝復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2、最早進行新航路開辟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傑出航海家有發現美洲的哥倫布、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一周的 和麥哲倫是探索新航路的開拓者。新航路的開辟在經濟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條件。
3、西歐宗教改革由馬丁。路德 揭開序幕。宗教改革的實質是早期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的社會政治斗爭,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4、因為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英國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重要領導人物是克倫威爾,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政體。
5、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社會經濟發展,1775年4月,列剋星敦槍聲標志美國獨立戰爭開始;1776 年7月4日,由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正式宣告美國獨立;在華盛頓領導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是1787年制定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它規定: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總統 ,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依據憲法,華盛頓當選為聯邦政府首任總統。
7、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大革命綱領性的文件是《人權宣言》,巴黎人民舉行了3次起義將革命不斷推向高潮;1799年11月,拿破崙政變上台,1804年5月,建立資產階級君主制國家——拿破崙帝國(即法蘭西第一帝國),他制定《拿破崙法典 》,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並為其他國家制定民法典提供範本,1815年,帝國覆亡。
8、工業革命於18世紀下半葉率先從英國開始,它是用機器生產系統地取代手工勞動的過程。工業革命首先在棉紡織行業中發生;阿克萊特因最早開辦機器紡紗廠而被譽為「近代工廠之父」;瓦特改良蒸汽機,研製出聯動式蒸汽機,是工業革命中最重大的技術發明;科爾特發明「攪煉和碾壓法」,使英國鋼鐵生產居世界最前列;斯蒂芬森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工業革命使英國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
9、19世紀三四十年代,各國工人斗爭日益具有組織性和自覺性;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撰寫《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歷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府是誕生於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敗後,鮑狄埃創作了一首革命詩篇《國際歌》。
10、持續了400多年的黑奴貿易是人類歷史上悲慘恥辱的一頁;16世紀上半葉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征服;1810—1826年,拉丁美洲人民掀起獨立運動,西蒙。玻利瓦爾被許多南美國家尊為「解放者」。
11、1757年開始,印度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57年印度爆發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義,1859年底起義失敗,其中 成為印度人民歌頌的民族女英雄。
12、獨立後的美國,存在北方各州的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和南方各蓄奴州的 種植園奴隸制 的矛盾,奴隸制的存廢成為矛盾的焦點;林肯當選為總統成為美國內戰的導火線;1861年南方挑起內戰;《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制》扭轉北方不利的戰局;內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是葛底斯堡戰役;1865年4月,美國內戰以南方同盟軍勝利而結束。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13、19世紀上半葉,俄國農奴制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因此,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實行 改革,廢除農奴制,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 資產階級改革,使俄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14、19世紀中期,美國率先打開日本大門;面對幕府的專制統治和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倒幕派通過內戰推翻德川幕府;之後,日本進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措施,史稱「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15、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神曲》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問答題
1、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影響:
答:(1)、 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海外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
(2)、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的封閉和孤立狀態,把舊大陸與新大陸聯系在一起,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
2、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
答:(1)、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歐美各國先後實現工業化,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3)、英國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意義:
(1)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這是英國革命對歐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響;
(2)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4、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
答:(1)、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障礙。(2)、推動歐洲、拉美革命。
5、法國大革命的意義:
答:(1)、法國大革命是一次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它是一次歐洲
范圍的革命,推動了歐洲各國的反封建斗爭,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6、日本明治維新改革的內容和意義:
答:內容:
(1)、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3)、文化: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努力發展教育。
影響: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並強大起來,但這次改革並不徹底,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殘余。
1. 評價拿破崙:
答:著名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1)、他執政時,採取了一系列維護和鞏固資產階級統治,幫助和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制定《民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資產階級的勝利,廢除了 封建特權,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各資產階級國家的民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他執政時的對外戰爭,打擊了各國舊的封建統治,傳播了革命思想,但也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財富,帶有侵略性。
1. 評價華盛頓:
答: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他廉潔奉公,不居功,不戀權,不斂財的高尚品質,以身作則,為美國政府官員樹立了一個為官清廉的光輝榜樣。
(1)、他臨危受命擔任大陸軍總司令,不畏艱險,領導大陸軍和殖民地人民,堅持武裝反英斗爭,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2)、他堅持共和制,反對君主制,主持制定了美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憲法,組建了第一屆聯邦政府,鞏固了獨立戰爭的勝利成果。
(3)、他堅持任期制,反對終身制,在第二屆總統任期屆滿後,拒絕第三次出任總統,開創美國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先例。
9、評價克倫威爾:
答:(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建立資產階級軍隊,領導和指揮軍隊打敗王黨軍;領導人民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2)、軍事獨裁者。解散長期議會,就任護國主,把護國主由終身制改為世襲制,共和國名存實亡,為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鋪平了道路。
10、評價林肯:
答:(1)、內戰期間,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戰局,加速了北方軍事勝利的進程。
(2)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列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11、結合所學知識,評議哥倫布遠航美洲與鄭和下西洋對歷史發展產生的不同影響。
答:鄭和下西洋影響:
哥倫布遠航美洲影響:第一,哥倫布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兩個原來相互孤立、隔絕的大陸聯系起來的人。他的遠航促進了新舊大陸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第二,哥倫布遠航美洲,加速了歐洲封建社會的滅亡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沒有新大陸的資源,沒有印第安人、黑人奴隸般的勞動,歐洲不可能沖破中古時代的黑暗,也沒有後來的工業革命。
九年級歷史下冊
1、填空題:
1、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歐美國家興起一場以電機、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策源地是美國 和德國。
2、德國工程師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885年德國工程師本茨和戴姆勒成功地將內燃機用於驅動車輛。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造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
3、填表:
國家 貢獻 代表作
牛頓 英國 經典力學體系
達爾文 英國 生物進化論 《物種起源》
愛因斯坦 德國 相對論
莎士比亞 英國 《哈姆雷特》
托爾斯泰 俄國 《安娜……》
凡•高 荷蘭 《向日葵》
貝多芬 德國 《英雄交響樂》
德萊塞 美國 《美國人的悲劇》
畢加索 法國 《向日葵》
4、填表:
國家 主張 代表作
伏爾泰 法國 自然權利說,開明君主說
孟德斯鳩 法國 三權分立說
盧梭 法國 天賦人權說
5、18世紀在歐洲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中心。伏爾泰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
6、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同盟國和英、法、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而爆發的世界大戰。從作戰雙方來說,總體上說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最後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7、一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決定著歐洲整個戰局形勢的是西線戰場。一戰前帝國主義國家爭奪的焦點是巴爾干半島。
8、列舉一戰中的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
9、俄國十月革命的時間是1917年,領導是列寧,首先爆發的城市是彼德格勒。
10、蘇聯基本實現農業集體化是在1932年。
11、《凡爾塞和約》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地區的權益全部移交給日本,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概,引發「五四」。
12、「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條約是《九國公約》。
13、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首先發生於美國,導火線是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暴跌。
14、羅斯福新政從整頓銀行開始,基礎和核心是《國家產業復興法》 。
15、二戰之前,英法對德國的侵略行為採取綏靖政策,慕尼黑會議是此政策的頂點。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德國閃擊波蘭。
16、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二戰全面擴大。二戰的轉折點是中途島海戰、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
17、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行動是諾曼底登陸。
18、二戰期間,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標志是《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
19、列舉二戰中的戰役: 、 、 、 、……
20、亞洲四小龍:韓國、日本、香港、台灣
21、1960年,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被稱為非洲獨立年。1990年,西南非
納米比亞宣告獨立,標志著殖民體系在非洲最終崩潰。
22、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志著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開始。美蘇冷戰終結的標志是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的重點地區是歐洲。
23、20世紀40年代,人類歷史上發生了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它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
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首先興起於美國。
24、1957年,蘇聯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開創了人類向宇宙空間進軍的新紀元。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堆首先誕生於美國。
25、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取代關貿總協定。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運河主權。
二、問答題:
1、「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是一次令人發指的浩劫,但客觀上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某些推動作用。」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觀點;也有人認為這種觀點符合歷史發展的辨證過程。請對這一學術爭論談談你的看法。
答:第一次世界大戰確實是一場浩劫,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進程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引發一系列革命運動和戰後解放運動,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反過來由此推出戰爭促進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從而肯定戰爭的結論。
2、結合具體的歷史史實,簡述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答:主要內容:整頓金融、復興工業(《國家產業復興法》)、復興農業(《農業調整法》)、試圖抑制巨富。
意義:羅斯福新政實施後,緩和經濟大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在實施「以工代賑」的過程中,興建了很多市政設施和公共工程,既有利於日後經濟發展,也能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羅斯福新政還注意改善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經濟與社會地位,緩和了社會階級矛盾。羅斯福新政不僅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而且為其他國家實施國家干預經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更多的國家走上了國家干預經濟的道路。
3、從日本、韓國、新加坡發展的史實中,人們能夠得到什麼啟示?
答:(1)、堅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經濟競爭更多地表現為科學技術實力競爭。
(2)、要加強同外國的科技合作,大膽地引進海外人才,密切關注世界科技發展最新動態。同時要花大力氣消化吸收外來的先進科技。在吸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特色。
(3)、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迅速發展對外貿易,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
4、一戰的影響。
答:(1)、戰爭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和破壞。(2)、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了一系列革命運動,俄國十月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資本主義列強的戰略戰局。歐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開始動搖,美國和日本迅速崛起。(4)、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5、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
答:(1)、俄國十月革命是帝國主義時代第一次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2)、它打破了資本主義體系一統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3)、它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到新的階段。
6、在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上,巴以雙方的極端勢力都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的立場,用以牙還牙、以暴對暴的極端方法來制服對方,並向下一代灌輸民族復仇主義的思想,你認為這樣做會產生什麼後果,正確的立場和方法應該是什麼?
答:從戰爭中東事態發展來看,中東地區的戰爭與和平,同雙方的極端做法有一定聯系。每當一方或雙方提出極端的口號,採取極端的行動,想壓服對方時,雙方的矛盾就會尖銳起來,導致戰爭爆發,而當一方採取理智的態度,作出和平嘗試時,雙方的矛盾就會緩和,沖突漸趨平息。巴以雙方極端勢力的做法,只會加劇矛盾,使沖突一輪一輪地升級,永無休止。正確的立場和方法應該是認識到,雙方都不可能用武力達到目的,只有相互承認對方的生存權利,懷著和平的願望處理各種問題,才有可能為自己爭得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產生雙贏的結局。
7、中國為什麼要加入世貿?加入世貿給我國社會與個人帶來了什麼影響?
答:(1)、中國需要世貿組織。發展中國家若不想長期落後、被動挨打,就必須順應潮流,積極融入經濟。加入WTO,中國不僅有分享經濟全球化成果的權利,還能夠參加制定有關的「游戲規則」,在建立國際經濟秩序中把握主動權,並且可以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在國際貿易戰中占據有利地位。這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重大政治經濟行動。世貿組織也需要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值均居世界前列。
(2)、帶來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從社會來看,入世既推動了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又對中國構成挑戰,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如失業。從個人來看,入世後人們享受到部分物美價廉的外國產品,包括各種水果、農產品、汽車等。同時,在部分行業中工作的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8、關於人口、資源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世界上一直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可預測的未來,人口增長會超出地球供應能力,人類將面臨飢餓和能源枯竭,並窒息於自身排出的煙霧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其潛在的資源非常多,而且隨著科學的發展,還會找到新的資源,因此,為地球確定一個人口的極限,是毫無意義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在這個問題上,不能過於悲觀或過於樂觀。人類不斷地遇到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也會不斷地提出新的解決方法,包括控制自身數量的增長,一般不會達到自身毀滅的程度。同時,由於地球空間的有限性,水源、空氣等資源也是有限的,人類數量過快增長,也會遭到自然界的懲罰。
9、二戰後西歐國家走向聯合的目的有:振興經濟;抗衡蘇聯東歐;擺脫美國控制。
10、二戰影響:(1)、前所未有的災難。(2)、摧毀了法西斯主義、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3)、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民族運動發展。(4)、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壯大。
(5)、客觀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⑧ 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新版復習提綱

答:第一單元 20世紀初的世界與中國 第一課 世界的格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1、後版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上對外擴張之路:
(1)原因:發端於19世紀晚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向人類展示了新的發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創新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2)表現:①美國 ②日本 ③德國:德國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願望最為強烈。20世紀初德國成為僅次於英國的歐洲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但此時它比英國、法國搶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權界殖民體系確立:到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其中法國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統治。 3、歐洲列強的軍備競爭: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奪取霸權的過程中,歐洲列強的矛盾日益尖銳,彼此間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爭。
(2)表現:德國和英國的海軍競賽引人注目。

⑨ 跪求九年級上教版歷史與社會全一冊的復習提綱以及會考到的地圖...

第一單元 人類文明的開端

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

生活的時間:三四百萬年前 地區:非洲 代表:少女「露西」

早期猿人智人與晚期猿人智人(完全形成中的人)

進化階段
主 要 代 表

猿人
早期
坦尚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

晚期
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2.世界人種形成

形成時期:晚期智人階段

區分依據:體貌特徵

三大人種: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

人種形成原因:自然地理環境不同等多種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3.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主要區別

母系氏族社會:①由於群婚的緣故,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形成了以母系血緣為紐帶的穩固的集團;②財產公有,生產和分配都以集體為基礎。

父系氏族社會:①婚姻關系相對固定,人們「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逐漸取代婦女在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形成了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穩固的集團;②生產力發展,私有財產出現。

4.三大文明古國

國家
地域
時 間
首都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孟斐斯

古巴比倫
兩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巴比倫

古印度
印度和恆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華氏城

5.《漢謨拉比法典》

背景:公元前18世紀,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性質(目的):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

歷史地位:現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6.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雅典在伯利克里時期達到全盛時期

原因:是伯利克里的改革。

改革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探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表現:

政治上
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視教育,人才輩出

7.羅馬共和國

①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

②公元前2世紀,羅馬打敗迦太基(布匿戰爭),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

③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④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

8.識記古埃及金字塔圖

9.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書11面的表格,自己掌握)

第二單元 亞洲和歐洲的封建社會

1.大化改新

時間和實施者: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改革派領袖:中臣鐮足

內容:

政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意義: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2.622年(7世紀),默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3.查理·馬特實行采邑制,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在此基礎上形成。

4.羅馬教廷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

基督教是西歐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

5.拜占庭帝國衰敗的原因和啟示(理解層次 很重要)

①國內因素:a.長期的軍事擴張,導致國庫空虛,財盡民窮;

b.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c.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

②國際因素:13世紀西方軍隊的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啟示: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 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

第三單元 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1.希波戰爭的結果:希臘徹底戰勝波斯軍隊;客觀上促成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征戰的結果:都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客觀上促進了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傳播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此段僅供閱讀,不需掌握)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對世界產生的影響: A. 從帝國的疆域來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文明: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從兩河流域文明派生出來的猶太文明、波斯文明等。B. 這些文明同屬於亞歷山大帝國管轄的好處: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被打通。因此,伴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到希臘文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

3.六大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前6世紀 波斯帝國 前4世紀 亞歷山大帝國 前27年 羅馬帝國

6世紀 拜占庭帝國 7世紀 阿拉伯帝國 13世紀末 奧斯曼土耳其

4.『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

發明者: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

傳播者:阿拉伯人加以改造並傳播到世界各地。故稱為「阿拉伯數字」

5.馬可波羅來華史實

1271年啟程,17歲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職。在中國生活17年,由海路返回義大利。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後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嚮往。

6.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①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叫做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埃及象形文字對以後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

②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

③腓尼基文字對字母文字的影響:古代腓尼基人對人 類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8.三大宗教

名稱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蘭 教

產時間
公元前6世紀
1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時期]
7世紀初

發源地
古代印度地區
中東的巴勒斯坦一帶
阿拉伯半島[麥加]

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

[釋迦牟尼]
猶太人
穆罕默德

經典
《佛經》
《聖經》
《古蘭經》

9. 古代文學、科學、建築成就

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阿拉伯的《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貢獻是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發明螺旋式水車,用來灌溉和排水。

東方著名建築麥加大清真寺和西方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最突出的特點為「高、直、尖」,麥加大清真寺最突出的特點是「大而高」,而它們重要的相同點則都是宗教聖地。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聖地。巴黎聖母院是天主教教堂。

第四單元 步入近代

1. 文藝復興

①背景:14世紀前後,義大利興起了手工工場,開始產生新生的資產階級,他們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中的幸福。最早興起於義大利的根本原因是義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②指導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③實質:文藝復興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教會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

④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的一位詩人。他創作的《神曲》,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

達·芬奇:義大利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文學巨匠。代表作《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

⑤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理解層次)

2.新航路的開辟(要求掌握地圖,注意結合地圖復習)

①原因和條件:

根本原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

直接原因:《馬可波羅行紀》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和對黃金的追求。

有利條件:指南針的應用、造船業的發展、地圓學說的出現、世界地圖的繪制。

②開辟新航路的時間、人物、到達地點、國家。

時間
人物
國家
航線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亞士
葡萄牙
西歐—好望角
葡萄牙

1492
哥倫布
義大利
西歐—美洲
西班牙

1497—1498
達迦馬
葡萄牙
西歐—好望角—印度
葡萄牙

1519—1522
麥哲倫
葡萄牙
環球航行
西班牙

③新航路開辟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新航路開辟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理解層次)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導火線: 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標志: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

重要事件:1645年克倫威爾率議會軍在納西比擊潰王軍主力。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完成標志:1688年光榮革命(1688年宮廷政變)

重要文件: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史意義和影響:

① 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②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③開辟了世界資產階級革命新時代,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4.美國獨立戰爭

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殖民者壓迫北美人民。

導火線: 波士頓傾茶事件

開始標志: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

轉折點: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結束標志: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性質:既是一次民族解放運動,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重要文獻:

① 發表 《獨立宣言》 時間:1776.7.4 意義:標志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① 制定 《1787年憲法》

內容: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司法權。)

意義: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美國獨立戰爭歷史影響:

① 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最重要的意義)

② 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但南方保留了黑人奴隸制殘余。

③ 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世界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原因:

①是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戰爭; ②廣大人民積極參加革命;

③華盛頓具有傑出軍事才能,起重要領導作用;④得到法國等國家的軍事援助。

5.評價華盛頓(運用層次 很重要 背下來)

①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者和美國的第一任總統。

②主要功績:

a.他推動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實現了美國的獨立。被譽為「美國國父」。

b.他堅持共和制,主持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c.他拒絕參加第三屆總統競選,從而確立了美國總統的任期制,否決了總統終身制。6.法國大革命

開始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重大事件: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路易十六被腿上斷頭台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雅各賓派(代表是羅伯斯庇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重要文獻: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主要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歷史意義: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歷史意義:

①是一次規模大、范圍廣、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世界意義)

③推動了歐洲各國的反封建斗爭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世界意義)

7.拿破崙帝國的建立

建立:1804年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了《拿破崙法典》。

性 質:資產階級軍事帝國,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實行資產階級軍事專政

滅亡原因:侵略擴張引起歐洲人民的廣泛反抗。

帝國衰亡轉折點:1812年法國遠征俄國的戰爭失敗。

拿破崙失敗的重要戰役:萊比錫戰役、滑鐵盧戰役。

附:

一、重要圖片

1.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書10面

2.印度的種姓制度 書11面

3.公元前2500年亞非文明古國地圖 書12面

4.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 書29面

5. 三種古代文字圖 書49面

6.新航路的開辟 書62面

二、綜合題的出題預測(出題可能結合圖片和材料)

1. 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的主要方式:暴力沖突和和平往來。請各舉出2個例子。

2.古代奴隸制民主政治和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古代希臘奴隸制民主政治:雅典在伯利克里時期達到全盛時期

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英國的君主立憲和美國的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3. 英、美、法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重要時間地點、重大戰役、重要人物、文獻、影響等)

4.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重要時間地點、人物及貢獻、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等等

⑩ 求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專題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頁)

考點29. 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1978年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說是歷史的偉大轉折?)

①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

②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③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3.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是什麼?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4.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 ①工作重心:經濟建設

②進入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③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

5.改革首先從農村展開,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稱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有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6.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什麼?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何作用?

它極大地激發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

8.開放首先從沿海地區推行。後來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9.對外開放目的作用是什麼?

目的: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

作用:①加快了我國發展步伐 ②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10.改革開放始於何時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1.改革開放的作用(意義)何在?(為什麼說是成功的?)

正是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也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綜合國力也顯著增強。

12.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它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

13.對我國對外開放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開始對外開放;

②2001年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考點30.了解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國外交事業基礎的時間和事件分別是什麼?

1953年,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意義:奠定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基礎。

4.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5.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6.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外政策又有了重大發展,提出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賦予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

7. 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內容是: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

8.新戰略提出的意義:賦予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中國外交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專題二.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34頁)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2.和平成為主題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冷戰結束後,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絕大多數國家都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普遍反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國際社會祁盼和平的呼聲不斷高漲,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

3.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4.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5.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世界持久和平

6.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題原因是什麼?

當今國際社會仍是一個貧富差距懸殊的世界,落後、貧困、危機、債務,捆擾著佔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7.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②恐怖主義。

8.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矛盾交織的產物。

9.恐怖主義的危害:給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帶來嚴重威脅。

10.當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11.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的表現是什麼?

超級大國倚仗其經濟、科技、軍事優勢,鼓吹「先發制人」和「預防性干預」,以爭奪和控制世界戰略要地和資源重地。

12.發展問題也稱南北問題。

造成當今世界發展問題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其他原因:①歷史上長期的殖民掠奪和統治(歷史原因)

②戰亂和不穩定

13.發展問題,突出表現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

14.解決南北問題根本途徑(對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其他途徑(對策):①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②維護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保持國內社會穩定。

15.建設和諧世界我國應奉行怎樣的內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

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作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專題三.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36頁------38頁)

考點34.了解我國人口現狀及對社會發展影響,理解計劃生育是我國基本國策

1..我國人口現狀:①人口數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質不高③人口老齡化

2.為此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3.計劃生育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4.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5.解決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控制嚴格控制人口數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提高人口素質

7.我國人口現狀對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總說:人口數量大、人口素質低、人口老齡化對自然、社會和經濟發展都會帶來沉重壓力。

分說:①人口數量大影響:使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少,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加重就業壓力,使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質偏低影響:增加了就業難度;環境意識薄弱,不僅開發利用資源的程度低,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人口老齡化影響:增加了養老、福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增加了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等,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壓力。

8.實現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社會健康發展有何意義?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減緩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緩解了人口過快增長給人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等帶來的壓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

考點35.了解我國的資源狀況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解決資源問題的措施

1.我國資源狀況如何?(除了總量豐富外,其他是我國的資源問題)

①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豐富的,但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

②資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資源的質量不高

④資源利用率低,破壞與浪費嚴重」

2.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豐富的,但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很少

3.自然資源特點:數量有限

4 資源利用中出現種種問題的危害: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短缺問題。

5.我國應對資源問題的措施有哪些?

①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②跨區域調配,是解決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調」和「西氣東輸」等

③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制軌道

6.「開源」是指什麼?

「開源」指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資源開發的范圍。

7.節流: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

8.開源與節流關鍵在於:科學技術。

9.解決資源問題,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什麼?

開源 (「嫦娥一號」 「神七」發射目的之一)

10.科學技術在資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學技術,可用可再生資源代替非可再生資源。

②利用科學技術,可以發掘新資源、研製新材料。

③利用科學技術,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

11.資源問題的出現有何危害?

資源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

12.在資源問題上青少年應做到什麼?

①樹立人均觀念和 節約觀點,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②遵守資源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同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③做到節水、節電、節地,不吃野生動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體行動)

考點36.了解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解決環境問題對策

(1)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人與環境的關系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1.環境問題可以分為哪兩類?

生態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2.中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廢氣 、廢水及固體廢氣物污染

4. 環境問題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危害是什麼?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5.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6.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

①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地位)

②保護環境的主要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我國的環保方針),決不重蹈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具體行動:

在生態建設方面:①針對一些地區風沙肆虐、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大規模的防護林工程建設

②把防治荒漠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大力開展治沙工作

③還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退耕還牧等工程,恢復自然環境本來面貌。

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點治理大江大河的水體污染

②治理重工業地區和城市的大氣污染。

7.在環境問題上,青少年應做到什麼?

①提高環境意識和環境法制意識,積極宣傳環保。

②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③做到愛護花木,植樹種草,拒絕在街頭、露天燒烤,不焚燒廢棄物,不亂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做)

考點37.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PRED四者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一個相互作用、 相互依賴的整體。

2.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關鍵因素。

人口因素是關鍵因素的原因: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資源短缺;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也逐漸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了環境污染,終會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見人口數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資源、環境、經濟發展及社會變動等一系列的變化。

3.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地位、作用)。人類與自然資源是休戚與共的關系。(關系)

4.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位、作用)

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協調時,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平衡的,人類生活、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就比較優越;否則,就會制約人類的生活、生存和發展。

5.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6.可持續發展中人類應樹立的意識是什麼?(對人類有何要求?)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要求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標准,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人類應該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不損害他人和後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發展。

7.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 含義: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 含義: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 含義:許多區域性的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的問題,要求

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於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

8.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正在從觀念走向實踐

①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

②不僅積極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且踴躍參加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該戰略從觀念走向實踐,我國具體所作的兩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正從觀念走向實踐。青少年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並通過自己的行動,為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9.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國應怎麼辦?

①在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兩類社會)

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10.文明發展道路是怎樣的?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專題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區域經濟(40頁)

考點38.知道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

1.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通過價格 傳遞的信號,指揮著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時的改變他們的計劃,自發的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即市場調節)

2.看得見的手指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看不見的手」時要注意什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自覺利用「看不見的手」,才能使經濟健康地發展。

4.宏觀調控有何作用?(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政府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宏觀調控,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點,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5.市場機制有何作用?

能夠自動組織、協調全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到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

6.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它自發的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

考點39.理解區域經濟發展中「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原則

1..我國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兩地之間)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本地)

2.為什麼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

3.怎樣因地制宜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首先應怎樣?)

發展區域經濟,首先應分析地區發展的條件 ,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才能使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4.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大力開展貿易活動作用何在?

背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每個區域都會有自己的資源特點和名優產品,貿易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作用:應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大力開展貿易活動,可以使人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業,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豐富的產品。

5.我國各種資源區域分布是怎樣的?

①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有發展能源工業的優勢條件;

②東部地區工業和交通的基礎好,人才、技術、資金雄厚,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氣濕潤、水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是魚米之鄉。

④北方降水量較少、空氣較乾燥、水資源較少,適於發展旱作農業。

專題五.生活在國際社會

考點40.了解當今國際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

1.當今國際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什麼?

①經濟全球化 ②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現為: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義)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

過程怎樣:全球化的過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過程。

4.文化多樣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傳播的基礎,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是世界充滿活力和不斷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考點41.知道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我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山西:平遙古城、雲岡石窟,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重慶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甘肅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河南殷墟,廣東開平碉樓及村落。

考點42.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作用

1.歐盟:是當今世界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

影響:它的崛起有利於世界走向多極化

2.聯合國

定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當今多極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規則的地方。

面對世界多極化在制定國際關系規則方面,聯合國最具 廣泛性,權威性

3. 聯合國的歷史由來:

①聯合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產物。

②1945年,中、蘇、美、英等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制憲會議,〈〈聯合國憲章〉〉於1945年10月24日生效。這一天成為聯合國的誕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個會員國。

4.聯合國的誕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聯合國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6.聯合國的原則是什麼?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等。

7.聯合國發揮了什麼作用?

和平方面: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

發展方面:促進各國社會經濟發展

8.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地位)。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為聯合國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如何作貢獻)

9.世界貿易組織

①定義:「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游戲規則」,就是目前世界

市場上應用最廣泛、最具權威性的規則。

②有人把世界貿易組織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③其基本職能: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④.世界貿易組織作用是什麼?

它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進口關稅的水平,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序進行。

10.中國於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1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有何影響?

加入WTO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也給中國政府和人民帶來重大的責任和挑戰。(既有利又有弊)

閱讀全文

與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