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江西初一歷史知識點

江西初一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26 12:58:11

① 初一歷史考點

復習提綱 我們歷史老師給我們的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上冊)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名稱
距今
地點
特徵
地位

元謀人
170萬年
雲南元謀
打制石器、火的痕跡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北京人
70-20萬年
北京周口
打制石器、直立行走、手腳分工、天然火、群居
人類文化遺存最豐富的遺址

山頂洞人
1.8萬年
北京周口
打制石器、磨製及鑽孔技術、人工取火、氏族

想一想:火的使用對原始人類的生存和進化有什麼作用?

①照明,從而擴大生活領域;②禦寒;③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有利於攝取食物營養,促進人類體質,尤其是大腦的發展和健康;④驅逐野獸,增強人類自衛和狩獵能力。

自我測評:根據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比較兩者的區別。

名稱
前額
眉骨
顴骨
鼻子
嘴部
下巴

北京人
扁平
粗壯
高突
寬扁
前伸
後削

山頂洞人
飽滿
薄平
趨平
高挺
後縮
圓潤

知識點:①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和使用工具。②我國歷史最早可上溯到170萬年前。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流域
農業
房屋
生產工具
生活用具
備 注

半坡
約6000多年
陝西西安
黃河流域
粟、白菜、芥菜、家畜
半地穴式
磨製石器
彩陶
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河姆渡
約7000年
浙江餘姚
長江流域
水稻、家畜
干欄式
磨製石器骨器
黑陶
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已經會打井取水

大汶口
約4~5千年
山東大汶口
黃河流域

陶器 玉器
出現了私有財產,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比一比:打制石器與磨製石器有哪些不同?
①使用的時間不同:前者主要用於舊石器時代,而後者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特徵;②製作方法不同:前者只是將石塊打製成形,而後者是將打製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稜角;③勞動效用不同:前者粗糙難用,而後者精緻好用。

★議一議: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異同。

相同:都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都開始了農業生產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都是農耕文化。

不同:①所處地理環境不同,半坡位於黃河流域,河姆渡位於長江流域;②房屋結構不同,前者為半地穴式,後者為干欄式;③種植物品不同:前者種粟,後者種水稻;④陶器種類不同:前者為彩陶,後者為黑陶。

材料閱讀:想一想,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麼重大意義?

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知識點:①半坡居民用石斧、石鏟、石刀等收割莊稼。②河姆渡居民用骨耜耕地。③我過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上的刻畫符號。④新舊石器時代的區分在於是否使用磨製石器。

第3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一、 炎帝與黃帝: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

炎帝:神農氏 農耕、醫葯、陶器、集市

黃帝:宮室、車船、兵器、衣裳,手下發明文字、歷法、算術、音樂,妻子發明養蠶抽絲技術。

二、堯舜「禪讓」: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經歷堯舜禹三代,啟廢「禪讓」為「世襲」。

三、大禹治水:方法: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 精神:①變通:變堵塞為堵塞與疏通相結合;②創新:引洪水灌溉農田;③堅持不懈;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談古論今:為什麼中國人都自稱為「炎黃子孫」?

傳說時代,炎、黃二部族聯合打敗蚩尤,後二者發生「阪泉之戰」,之後逐漸走向聯合,形成後來華夏族的主體。華夏族有時漢族的前身,而漢族又構成今天我們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因此,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國家
建立時間
建立
都城
末代君主
國家特徵


前2070年

陽城

國家政權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獄);啟世襲。


前1600年

亳、殷

設管理各項事務的官員,龐大的軍隊,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西周
前1046年
武王
鎬京
幽王
土地歸周王所有,農作物品種增多,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有原始瓷器,使用瓦。

東周
前770年
平王
洛邑

犬戎攻破鎬京,平王東遷。

★想一想:世襲制與禪讓制有什麼區別?

王位世襲制是指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世襲王位(帝位),或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是一種「家天下」的制度,依血緣繼承。

議一議:從夏朝和商朝的滅亡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①統治者要勤於政事,愛護百姓,政策應該符合人民心願;用人應做到唯才是舉,廣納諫言。②荒淫無度,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原因:鞏固對周邊地區的控制

2.對象:貴族 功臣 先代貴族後裔

3.內容:①周王的分封 ----「授民授疆土」。②諸侯的義務:服從周王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必須定期朝覲、納貢、服役、共同御敵。

4.分封制的作用:鞏固了對周邊地區的控制,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過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二、貴族、平民與奴隸

見西周社會網路示意圖

三、 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夏商西周國家統治人民的主要手段)

1. 軍隊和刑法: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暴力手段

2. 禮儀教化:配合暴力鎮壓,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懷柔手段

3.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春秋五霸(前770-前476):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 齊桓公稱霸:葵丘盟會,確定了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2. 楚莊王問鼎中原: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退避三舍。

想一想:齊桓公為什麼能首先稱霸?①優越條件——山海漁鹽,經濟富裕;②雄厚實力——管仲改革,富國強兵;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二、戰國七雄(前475-前221):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1. 合縱: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2. 連橫:秦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看圖想一想:縱橫家為什麼提出「合縱」「連橫」策略?

從地域上來說,以韓趙魏為主從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條縱線,東抗齊或西抗秦,是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東西連成一條橫線,進攻其他弱國,是為連橫。縱橫家就是適應這種政治斗爭的需要而產生的。他們鼓吹依靠合縱連橫的活動來稱霸中原,或者建立「霸業」。

材料閱讀:結合課文,六國合縱抗秦的謀略為什麼沒有成功?

①秦國用賄賂、威脅的手法破壞合縱,各個擊破;②秦國採取「連橫」的策略打破了「合縱」;③五國間「朝秦暮楚」,立場不堅定。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一、 從千耦齊耘到個體農耕

1. 千耦齊耘:使用石器、骨器、木器和蚌器等生產工具時,由於生產力水平太低,人民只能採取集體耕作的方式,即「千耦齊耘」。

2. 個體農耕:春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工具取得明顯進步,個體農耕成為可能。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想一想:你怎麼理解史書上記載這一時期「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現象?

「公作」時勞動者沒有人身自由,被強制集體勞動,生產的收獲物全部上繳,因此他們沒有生產的積極性,而消極怠工;「分地」時勞動者個體耕作,能夠支配一部分自己的勞動,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因而勞動者生產積極性高。

二、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P42

★三、商鞅變法與秦的崛起

方面
具體措施
作用

經濟
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
富國

軍事
獎勵軍功。
強兵

政治
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加強中央集權

★關於商鞅變法:①成敗: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②結果:商鞅雖死,但變法成功。③意義:廢除了舊制度,國力增強,使秦國一躍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並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④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富有創新精神等。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一、甲骨文:商朝人將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卜辭」,所用的文字就叫做「甲骨文」。主要發現於「殷墟」。

甲骨文對研究商朝歷史的作用: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於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二、青銅器:銅、錫、鉛的合金。司母戊鼎的意義:①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②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和協同合作的精神;③折射出當時的強盛國力。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一、孔子

1. 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①仁:社會人群要互相敬愛、謙讓,和諧相處;②禮:人們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規范;③德:為政以德

2. 教育家:①創辦私學;②教育對象:有教無類;③教學方法:因材施教;④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⑤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

★二、百家爭鳴

★想一想: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①春秋戰國時期,生產立力飛速發展,鐵器牛耕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力。農業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和城鎮的興盛。

②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游說、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他們擁有各自立場,形成各派理論。

③各國諸侯為了稱霸,相互招攬人才。

④孔子創辦私學,為各種學說傳播提供了陣地。

學派
代表人物
時期
代表作或言論
政治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論語》
仁政

民貴君輕

孟子
戰國
《孟子》

墨家
墨子
戰國
《墨子》
「兼愛」」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老子》
順應自然

無為而治

莊子
戰國
《莊子》

法家
韓非子
戰國
《韓非子》
「法治」,中央集權

想一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同意孔子的說法嗎?為什麼?

同意。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知識、能力與品德可以讓他人學習、思考。孔子的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的主張和謙虛、好學的精神。

材料閱讀: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談談你對孔子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啟示我們在學習時,來不得半點虛偽,只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才有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一知半解或不懂裝懂,就得不到提高。

想一想:為什麼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

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的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需要;「法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一、都江堰:戰國時秦國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分水魚嘴:將江水自動分流為內江與外江,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分洪;飛沙堰:自動排洪和排沙;寶瓶口:自動控制引水量;內江之水通過寶瓶口引入支流,用來灌溉農田。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二、編鍾: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戰國編鍾

自我測評: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① 防洪、灌溉並舉,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②維護了生態平衡,保護了自然環境;③具有科學性,並代表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水利工程水平;④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類征服自然、協調與自然關系的成功典範。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一、秦為什麼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秦統一背景)?

①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②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基礎;③秦採用了有效的軍事策略——連橫,破壞了六國的合縱。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勢;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二、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三、秦的滅亡: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在大澤鄉起義。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義軍攻下陳,建立張楚政權。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前207年,劉邦攻取咸陽,秦亡。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

材料閱讀:你能回答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出的問題嗎(秦為什麼滅亡)?

秦朝的統治非常殘暴。廣大農民的徭役、兵役負擔沉重;刑法嚴酷;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秦朝的暴政使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在這種情況下,陳勝吳廣發動的起義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秦末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方面
措施
具體手段

政治
廢分封,立郡縣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經濟
車同軌,書同文
統一車輛形制;統一貨幣為秦半兩錢(圓形方孔錢);統一文字(小篆—隸書);統一度量衡。

軍事
北築長城、開發南疆
增補秦趙燕長城,東到遼東,西到臨洮,全長一萬余里。

思想文化
焚書坑儒
推行法家思想。

想一想:我國幅員遼闊,方言很多。如果沒有統一的文字,將會是什麼狀況?

①國家的政令無法統一;②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受到阻礙;③各地區人們交流困難或無法交流。

★自我測評:說一說郡縣制與分封制有什麼不同?

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官職是世襲的;而郡縣制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方面
措施
具體手段

政治
進一步削弱封國勢力
推恩令(主父偃)

政治
加強監察制度
中央司隸校尉,地方十三州部設刺史

思想
長安辦太學,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

背景:①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帶來了經濟繁榮,雄厚的物質基礎是客觀條件;②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觀條件;③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是其實現大一統的政治基礎。

影響:出現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與加強,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裡?P76

想一想: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獨尊儒術」有什麼異同?

不同:方式和結果不同,秦始皇採用粗暴的方式破壞了思想文化,並加速了秦的滅亡;而漢武帝以儒學為正統,促進了大一統的形成與鞏固。

相同:目的和實質相同,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都是文化專制主義的表現。

想一想:秦始皇與漢武帝的比較。

①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藩國勢力;③秦始皇設御史大夫監察百官,漢武帝在中央司隸校尉,地方十三州部設刺史強化監察制度;④秦始皇在對外關系方面,發動反擊戰爭,並為抵禦匈奴修築了長城,漢武帝發動了大規模戰爭,並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議一議:人們為什麼總把「秦皇漢武」並稱?

兩人都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重要君主,都採取了創新的制度來鞏固中央集權,這些制度對後世影響巨大,且對封建社會的歷史起了推動作用;「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徵,所以人們總把「秦皇漢武」並稱。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關系

歷史時期
關 系

戰國時期
匈奴興起,南下黃河流域掠奪

秦朝時期
蒙恬率大軍北伐匈奴,收復河套,並在那裡設縣

漢高祖時期
漢向匈奴和親,開放關市,以求安寧

漢武帝時期
衛青、霍去病率軍北擊匈奴,並在河西地區設郡

漢元帝時期
匈奴分裂,呼韓邪單於歸漢,並多次向漢提出和親

★ 一、張騫通西域:

時間及目的:①前138年,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②前119年,聯合烏孫夾擊匈奴。

自我測評:說一說張騫出使西域的作用。P82 ①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管理西域的基礎,使得中原王朝同西域各國的關系密切;②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 二、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後,開辟了一條從中國通往歐亞兩大洲的陸路通道。它的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

材料閱讀:有人說長城是封閉保守的象徵,有人認為長城在秦漢帝國向西開拓推進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你同意哪種觀點?

① 同意觀點一:因為長城的修築是一種消極被動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閉關鎖國的作用;同時長城把游牧區和農耕區隔開,阻礙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②同意觀點二:因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成為西漢在西域的政治軍事據點,成為中原先進經濟文化在西域的傳播站;向匈奴的進攻起了屏護作用,保證了漢朝同西域的交通暢通,所以說具有關鍵意義。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議一議: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發展有什麼貢獻?

①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於文化的傳播;②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造紙術後,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③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宗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原地區。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

道教:東漢後期,神仙方術與道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了道教。宣揚通過修身養性和煉丹服葯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說一說: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了怎樣一種精神風貌?

再現了當年秦國軍隊統一六國的宏大場面和威武雄姿,生動地表現了秦始皇的顯赫軍勢,展現了一種開拓進取的謹慎風貌。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 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①在政治上控制了漢獻帝,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②在用人方面招賢納士,唯才是舉、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③;經濟上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實力日益增強。

戰役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
結果

官渡之戰
200年
袁紹和曹操
曹操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 的 基 礎

赤壁之戰
208年
曹操和孫劉聯軍
曹操失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政權名稱
建國年代
創建者
都城(今名)


220年
曹丕
洛陽


221年
劉備
成都

222年
孫權
建業(南京)

想一想:東漢名士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你認為呢?

曹操戎馬一生,統一北方,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符合人民的願望,這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一面。當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兇殘、奸詐。但我們認為他統一北方之大業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們評價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自我測評: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①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逐漸形成了曹操和袁紹兩個對立的強大軍事集團。②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漸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③208年,曹操與孫劉聯軍決戰於赤壁,曹軍大敗,退守北方,無力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鞏固;劉備占據四川,並取得漢中。④220年,曹丕自稱皇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至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第21課 南方經濟發展

★發展原因:①南方戰亂較少,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淝水之戰東晉的勝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發展進程沒有被打斷。②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③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④南方一些統治者實行了一些有利於生產的政策。⑤江南地區自然條件的優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條件優越。

方面
表現

農業
①水利工程;②土地得到開墾;③水稻小麥得到推廣,實行麥稻兼作,五嶺則種雙季稻;④湖田、牛耕、綠肥、糞肥等先進技術

手工業
①紡織業:蜀錦、設立專門機構管理;②冶鑄業:灌鋼法;③制瓷業:青瓷;④造船業:技術發達,遠航(230年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即今天的台灣;東晉到達波斯一帶)

商業
初步發展,城市繁榮(建康城人口達到百萬)

★第22課 北方民族匯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為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①遷都洛陽②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漢語、用漢姓、與漢人通婚。

★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使落後的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到了中原漢族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促進了各民族的了解。

想一想:你怎樣看待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使落後的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到了中原漢族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了解。

科教文成就

領域
時間
人物
成就
價值

水利
秦國
李冰父子
都江堰
P54

音樂
戰國
曾侯
編鍾
P56

史學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書典範;黃帝到漢武帝約3000年。P93

造紙
西漢
人民
早期的紙
積漂絮成絮片P86

造紙
東漢
蔡倫
蔡侯紙
對世界文明有偉大貢獻P86

醫學
東漢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醫聖」;《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P87

醫學
東漢
華佗
麻沸散 針灸 外科
神醫;「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P87

數學
東漢
人民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P87

數學
南朝
祖沖之
圓周率
小數點以後第七位,比歐洲早1000年 P117

農業
北朝
賈思勰
<齊民要術>
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P117

地理
北朝
酈道元
<水經注>
優秀的地理學 史學 文學著作P118

書法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
行書 「書聖」P121

繪畫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
「以形寫神」 注重點睛傳神和表現人物特徵P122

雕塑
秦朝
人民
秦兵馬俑
步兵、車兵、騎兵組成P94

雕塑
北魏
人民
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P123

② 初一下歷史考點

初一下學期歷史總復習資料
第2課
1.618年,貴族 建立 朝,定都 ,他就是唐高祖。
2.626年, 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貞觀」,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其統治期間的盛世局面,史稱為 。
3.唐朝,前後上諫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人是 。
4.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 制。這三省指 、 、 ,其中尚書省下設有 ,分管具體政務。
5.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
第3課
1.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 ,她改唐為 ,在她統治期間,史稱 。
2.武則天為提高親信的地位,改變姓氏排列,把《貞觀氏族志》改為 。
3. 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 。
4.唐朝農業生產技術得到提高, 和 灌溉技術的發明、使用,促進了土地開發,增加了糧食產量。
5.唐朝最強盛時,疆域東至 ,西迄 ,北達 ,南抵 。
第4課
1.隋唐時期選拔官吏的制度,稱為 ,這種制度是以 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2.隋唐的科舉考試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 和 ,而當時人們推重 科。
3.唐人物質生活豐富多彩,在飲食方面, 習俗當時風靡全國,而在出行方面,主要靠 出行。
4.唐代從習俗風尚到思想文化都體現出 和 的特點,展示了博大開放、匯納百川與充滿創新活力的時代特色。
第6課
1.唐代中日之間的交流盛況空前,當時日本多次派往中國進行交流的使團叫 。
2.唐朝高僧 為了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更是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
3.唐代高僧 ,為了求取佛經精義,毅然西行前往佛教聖地 。
4. 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
5.唐代,既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第7課
1.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 、 、 、 。
2.唐朝初年,人們從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啟示,發明了 。當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印製的 。
3.唐初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葯學家 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的 配方記錄下來。
4.唐朝末年,火葯開始運用於 。最初用火葯製造的武器叫 。
5.隋朝時由 著名工匠設計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第12課
1.「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兩宋時期, 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並且當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已從 轉移到 。
2.宋代由於推廣優質水稻品種 ,使得水稻逐漸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
3.宋代,人們把煤稱為 ,並且煤的開采量居世界第一。同時在金屬冶煉中, 和 不論質量還是產量,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宋朝中國陶瓷製作精美,暢銷世界各國,因此中國被為「 」。
5. 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第13課
1.宋代的統治階層主要包括 、 、 ;而被統治階層包括「四民」,指 、 、 、 。
2.宋朝開國後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 人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
3.宋朝政府將居住在城鎮的非農業人戶編定為 ,依據擁有房屋等財產的多少分為十等,單獨管理,他們成為城市居民的主體。
4.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娛樂場所叫 ,宋代城市風行的類似現代足球的運動,稱為 。
第14課
1.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的人是 ,後來他被蒙古貴族推舉為蒙古族的最高領袖,尊稱為 ,建立了 政權。
2.1271年, 改國號為元,建立 ,定都 ,他就是歷史上的元世祖。
3.忽必烈即位之後大力推行以採用 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首先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建
立 制度,在中央設立 ,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則設立 ;同時他還推行 政策,專門設立管理農業的機構 ,還命人編寫一書 ,來發展農業。
4.元朝建立後,蒙古貴族實行 政策,把各族人分為 等,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5.元朝時,中外交流的發展,促使了一個新的民族的形成,即 。
6.元朝統治者接受中原先進文化,提倡 ,在中央設立專門學習儒家經典的學校 。
第15課
1.北宋時期,平民 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這要比歐洲早 年。
2.宋代人們發明的辨別方向的儀器叫 ,它主要運用到於 。
3.我國在唐代就發明了火葯, 廣泛運用於軍事方面。
4.元代最著名的棉紡織家是 ,她從 族人民那裡學會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5.元朝時,江南棉紡織業的中心是 ,當時人們使用的衣被原料主要是 。
第16課
1.北宋史學家 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 。
2.兩宋時期傑出的詞人主要有 、 、 。
3.北宋詞人 開創了豪放派的詞風,
他的代表作有 和 。
4.生活於兩宋之交的婉約派女詞人是 ,
她的代表作有 和 。
5.南宋偉大詞人 詞風慷慨激昂,豪邁悲涼,充滿憂國憂民的愛國豪情,他的代表作有 和 。
6.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 。在元雜劇作家中最負盛名的是 ,他的代表作是悲劇 。
第18課
1.朱元璋奪取政權後,對功臣嚴加防範,並大開殺戒,其中波及面最廣的的是 ,同時還廢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 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揮。
2.明朝為了加強專制皇權,設立了「廠衛」特務機構,這個「廠」指的是在明成祖時設立的 ,而「衛」指的是明太祖時設立的 。
3.為了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朱元璋還設立 制度,在殿堂上任意杖打大臣。
4.清朝為了加強皇權,在 皇帝時期,中央設立了 。
5.明朝沿用科舉制選拔官吏。政府規定考試內容只許在 范圍內命題。文體叫做 。
6.明清時期,為了加強對人民思想控制,在思想領域里大興 ,實行文化專制統治。
第20課
1.1690年,在 的支持下, 借口進攻內蒙古,發叛亂動。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清朝 皇帝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大敗叛軍。
2.18世紀中期,清朝又平定了 貴族 兄弟的叛亂,重新統一了新疆。
3.西藏喇嘛教首領 於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的接見和冊封。後來, 皇帝又冊封了另外一位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此後,歷代達賴和班禪都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4.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 ,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5.乾隆皇帝時期,制定了有關喇嘛教活佛轉世人選的 制度。
6.清朝皇帝接見少數民族的地方是 ,它被稱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第21課
1.明代, 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此後明清都把 作為都城。
2.明清時期的皇宮——紫禁城,現在稱為 。
3.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廷建築群是 。
4.為了防備 騎兵南下侵擾,明朝先後花了二百年的時間修築長城。明長城東起 ,西至 ,全長六千多千米,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第22課
1.明代傑出的醫葯學家 ,寫了一本總結性的葯物學著作 ,它被譽為「東方醫學葯典」。
2.明代科學家 編寫的 著作,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3.中國四大名著指的是 、 、 、 。
4.《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 小說,它的作者是 ;《西遊記》是一部 小說,它的作者是 ;《水滸傳》是以農民起義為題材創作而成的,它的作者是 ;《紅樓夢》的作者是 ,它通過描寫 和 的愛情悲劇來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
5.明朝中後期,出現了以市井小民為主人公,描摹世態人情的 文學。
第23課
1.明代,明政府曾先後 次派 下西洋。
其中最遠到達的地方是 和 一帶。
2.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採取 政策,這種政策主要表現在對 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第24課
1.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恢復,國力空前強盛,史稱 。
2.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出現在 。
3.19世紀初,在英國推行罪惡的 貿易後,清政府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機。

參考答案:
第2課 1.李淵,唐,長安。2.李世民,唐太宗,「貞觀之治」。3.魏徵。4.「三省六部」,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5.《唐律疏義》。
第3課 1.武則天,周,「貞觀遺風」。2.《姓氏錄》。3.唐玄宗,「開元盛世」。
4.曲轅犁,筒車。5.安東,安西,蒙古高原,南海。
第4課 1.科舉制,才能。2.明經,進士,進士。3.飲茶,騎馬。4.胡漢交融,中西貫通。
第6課 1.遣唐使。2.鑒真。3.玄奘,天竺。4.玄奘。5.長安。
第7課 1.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2.雕版印刷術,《金剛經》3.孫思邈,火葯。4.軍事,火箭(飛火)5.李春,趙州橋。
第12課 1.太湖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2.占城稻。3.石炭,銅,鐵。4.「瓷之國」
5.北宋,「交子」。
第13課 1.皇室、官僚、地主,士、農、工、商。2.士。3.坊郭戶。4.瓦舍,蹴鞠
第14課 1.鐵木真,「成吉思汗」,蒙古。2.忽必烈,元朝,大都。3.漢法,行省,中書省
行中書省;重農,司農司,《農桑輯要》。4.民族歧視和壓迫,四。5.回族。
6.儒學,國子學。
第15課 1.畢升,活字印刷術,四百多。2.指南針(羅盤針),航海。3.北宋。4.黃道婆,黎。5.松江地區,棉布。
第16課 1.司馬光,《資治通鑒》。2.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4.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5.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6.元曲,關漢卿,《竇娥冤》。
第18課 1.「胡藍之獄」,宰相。2.東廠,錦衣衛。3.廷杖。4.雍正,軍機處。
5.四書五經,八股文。6.文字獄。
第20課 1.沙俄,葛爾丹,康熙。2.回部,大小和卓。3.五世達賴,康熙。4.駐藏大臣。
5.「金瓶制簽」。6.避暑山莊。
第21課 1.明成祖,北京。2.故宮。3.故宮。4.蒙古,鴨綠江,嘉峪關。
第22課 1.李時珍,《本草綱目》。2.宋應星,《天工開物》。
3.《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4.長篇歷史,羅貫中;施耐庵;長篇神話,吳承恩;曹雪芹,賈寶玉,林黛玉。5.世俗。
第23課 1.七,鄭和,非洲東海岸,紅海。2.閉關,貿易。
第24課 1.「康乾盛世」。2.明中後期。3.鴉片。

③ 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重點

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標志性事件歸納
1 、 1840年,英國借口虎門銷煙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1842年與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主權遭破壞、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瓦解,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中國近代史開始。
2 、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次年,日本與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投資設廠等,中國主權和封建經濟進一步遭破壞,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等,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 、 19世紀 6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創辦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使中國近代化邁開第一步。
5 、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等上書,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6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7 、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宣傳民主與科學,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
8 、 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運動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這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9 、 1921年 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通過了中共的第一個黨綱,標志中共誕生,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10 、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標志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將獨立領導中國革命。 1927年 8月 1日,中共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由於大城市敵人力量強大,毛澤東決定將革命方向轉向農村,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1 、紅軍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12 、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共從全民族利益出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蔣介石答應聯共抗日,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3 、 1937年 7月 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中華民族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國共兩黨將共同抗日。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山西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山東台兒庄大捷,是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 1940年,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天皇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這是中國 100多年來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14 、中國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 1946年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把戰場引向國統區,開辟大別山根據地,標志著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 1948年—— 1949年,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勝利,共消滅和改變國民黨軍隊 150多萬人,標志著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 1949年 4月,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 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八年級歷史(上)知識點歸納
一、侵略與抗掙
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左宗棠收復新疆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世紀,清王朝逐漸衰敗,而英國因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鴉片戰爭的原因),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帶來巨大危害。為了維護清王朝統治和中華民族的利益,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英美商人的鴉片110多萬千克,在廣州虎門海灘銷毀。
2、借口禁煙,英國於1840年6月挑起鴉片戰爭。(過程:廣州挑釁→攻陷定海→直逼天津→佔領香港島→英艦開抵南京江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3、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聯軍於1856年挑起第二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火燒了圓明園。
5、在近代,沙俄通過與中國簽定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共奪取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6、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亞浩罕國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國出兵侵佔伊犁。中國西北邊疆出現了危機。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復新疆。1881年,中俄簽定《伊犁條約》收回伊犁。
7、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入侵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經過:1894年日本在豐島附近襲擊清軍,戰爭爆發→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鄧世昌犧牲)→遼東戰役(大連、旅順失陷)→威海衛戰役(1895年,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8、1895年,中日簽定《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9、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通過投資設廠、開礦築路、增設銀行,加緊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矛盾激化,這樣促成了反抗意識的強化,下層民眾組織「義和團」進行「反洋教」斗爭,帝國主義借口,於1900年6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從大沽進犯→攻佔天津(義和團抵抗)→攻佔北京(第二次燒殺搶掠北京城)。結果清戰敗,於1901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近代化探索
洋務運動
百日維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1、19世紀60至90年代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的統治,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前期口號:自強→興辦一批軍用工業 後期口號:求富→興辦一批民用工業。 認識:洋務運動採用西方科學技術,興辦筋近代工礦企業,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主義的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但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2、甲午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為了救亡圖存,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⑴開端:公車上書 1895年,北京,光緒帝在位,康有為、梁啟超領導。導火線:《馬關條約》的簽訂。意義:揭開了唯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⑵發展:創報刊、立學會、建團體、辦學堂。⑶高潮: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標志:開始,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結束,慈禧太後發動戊戌政變。⑷性質: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一次資產階級救亡圖存的愛國政治運動,是這個近代史是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3、辛亥革命 ⑴ 興起: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 ⑵ 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⑶ 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頒布了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⑷ 評價:性質 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成功: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失敗:沒有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4、清王朝被推翻後,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因此,興起了以檢討中國傳統文化、引進新思想為主要目標的新文化運動。標志:陳獨秀1915年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陣地:《新青年》;北京大學;口號:民主、科學。 代表:陳獨秀 、胡適、李大釗、魯迅。 地位: 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評價: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引導人們同封建專制和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斗爭,打破了傳統的精神枷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五四運動 中共一大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紅軍長征 井岡山會師
1、1919年為制裁一戰德、奧戰敗國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英、美、法等國召開了「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派代表參加了會議,但會上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導火線) →五四運動(時間:1919年5月4日 地點:北京轉移到上海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主力:前期 學生; 後期 無產階級 結果及表現: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意義:它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一運動(性質)無產階級在運動中登上歷史舞台,表現出偉大的力量。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起到了領導作用。它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了推動作用。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標志)
2、1927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後移至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標志著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3、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國進入國民革命時期。1924年,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為北伐戰爭創造了條件。
4、北伐戰爭
主要對象 : 吳佩孚、 路線:分三路 江西
孫傳芳、 福建
張作霖 湖南、湖北(主戰場)
在北伐中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屢破強敵,為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北伐軍不到半年,便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初,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
5、隨著形勢的發展,革命統一戰線內部矛盾和斗爭日益尖銳,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國民黨分化為左右兩派,右派公開破壞國共合作。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製造了「四一二」政變,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製造了「七一五」政變,至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國民革命失敗。不久,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並,史稱「寧漢合流」,標志著國民黨專制統治的建立。
6、國民革命失敗後,共產黨獨立領導了革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7、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漢口),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領導 攻打大城市長沙失敗,轉向農村,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毛井岡山會師→井岡山根據地很快進入全盛時期。
8、革命的發展和隊伍的壯大令國民黨恐慌,蔣介石調集重兵進行「圍剿」,共產黨領導紅軍進行反「圍剿」。由於「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路線及主要事件: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沖破四道封鎖線→向貴州進軍→解放遵義 1935年1月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四渡赤水河→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早地→陝北會師 1935年10月→三大主力軍會師 甘肅會寧)
四、抗日戰爭
九一八事變 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 台兒庄戰役
南京大屠殺 百團大戰
中共七大
1、1929年,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社會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日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日戰爭開始)。面對日軍的入侵,蔣介石採用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亡。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只要矛盾,中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九一八事變後,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決定停止進攻紅軍,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楊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並通電全國,要求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後,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了「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重大戰役:凇滬會戰(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百團打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第一次最大規模戰役。
3、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入南京城後,進行血腥的大屠殺,殺害我中國居民30多萬人,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4、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開七大,中心任務是動員和領導人民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新中國。1945年8月,美軍進逼日本本土,並投擲了兩枚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日本駐中國東北的軍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發動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五、解放戰爭
重慶談判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1、 抗戰勝利後,中國面臨兩種命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陰謀發動內戰;國民黨以和平談判作掩護,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為了爭取和平,揭破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策略,毛澤東在周恩來、等的陪同下赴重慶談判,結果國共簽定《雙十協定》。但不久國民黨撕毀協定,於1946年6月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2、 2、1947年,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後,又發動了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彭德懷指揮西北解放軍採用「蘑菇」戰術,取得了青化砭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
3、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
4、 1948年秋,人民解放軍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先後開展遼沈、淮海、平津大戰役。1949年4月21日又開展渡江戰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人民解放戰爭勝利。(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④ 誰能幫幫找找初一的歷史復習提綱

初一下學期歷史總復習資料
(主要知識點歸納)
1.主要朝代建立情況
朝代 建立者 稱號 都城
隋 楊堅 隋文帝 長安
唐 李淵 唐高祖 長安(今西安)
元 忽必烈 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明 朱元璋 明太祖 應天、北京
清 皇太極 北京
2.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時期創設,包括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有六部。
科 舉 制:隋朝創設,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時科舉考試主要科目有明經科和進士科。
行 省 制度:元朝創設,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
廠衛特務機構:明朝設立,主要有明太祖設的「錦衣衛」和明成祖設的「東廠」。
八 股 取士:明朝的科舉制度,考試范圍在「四書五經」,文章稱「八股文」,對讀書人危害甚巨。
軍 機 處:清朝雍正皇帝設立,主要是為了加強皇權。
3.著名盛世及皇帝 貞觀之治:唐太宗 貞觀遺風:武則天
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4..宋代三大詞人及代表作 蘇 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5.四大發明: 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6..四大名著及作者 《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
7.人物與成就 李春:趙州橋 畢升:活字印刷術 孫思邈:記載火葯配方 司馬光:《資治通鑒》關漢卿:《竇娥冤》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鄭 和:七次下西洋
8.中國之最
 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武則天
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單孔大石橋是趙州橋
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
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開始於隋朝
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在唐末
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唐律疏議》
 第一次把火葯配方記錄下來的人是孫思邈
 指南針開始應用於航海是在宋代
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的交子。
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鑒》
 最早的指南儀器是戰國的司南
 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畢升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 少數民族回族開始形成於元朝
 我國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省級行政區劃開始於元朝
 世界上最早進行的遠洋航行是鄭和下西洋
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 有中國古典小說顛峰之稱的小說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 修建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長城是明長城
 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是故宮
 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開始於明朝中後期

初一上學期歷史復習資料
(歷年初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考試題)
一.選擇題
1.以下不屬於隋朝滅亡的原因的是
A隋煬帝的殘暴驕奢 B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C農民起義的打擊 D老天爺不助隋朝
2.唐太宗時,敢於直言進諫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齡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徵
3.武則天統治時期,最值得我們肯定的是
①大力發展生產 ②加強武氏家族的統治 ③重用有才能的人 ④重用酷吏,打擊政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現在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時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5.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時候創造的 ①耬車 ②翻車 ③曲轅犁 ④筒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6.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蕭太後 B慈禧太後 C武則天 D文成公主
7.創立於隋朝,為以後各朝代相繼沿用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舉制 C內閣制 D丞相制
8.隋唐時期政府實行科舉考試主要是為了
A樹立皇帝的威信 B選拔門第不高而有才華的人參政
C加強對教育的管理 D禁止貴族做官
9.唐朝時稱印度半島為
A印度 B波斯 C高麗 D天竺
10.唐朝時西行到天竺的歷史人物
A鑒真 B玄奘 C唐僧 D孫悟空
11. 唐代盛行騎乘之風,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
A.騎馬 B.肩輿 C.騎驢 D.驛驢
12.著名的趙州橋建於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秦朝
13.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大唐西域記》 B《水經注》 C《金剛經》 D《佛經》
14.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上是在
A東漢 B宋朝 C隋朝 D唐朝
15.武則天稱帝在哪一個王朝期間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6.下列封建社會的盛世局面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①貞觀之治 ②康乾盛世 ③開元盛世 ④貞觀遺風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7.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A《秦律》 B《隋律》 C《唐律疏律》 D《明律》
18.下列哪項不是唐朝至宋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戰亂較少 B北方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C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自然災害頻繁
19.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
A交子 B會子 C票子 D金元券
20.生活在北宋時期東京的居民除用木柴做燃料外,還可能用
A焦碳 B木炭 C石炭(煤炭) D石油氣
21.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
A居民區 B小店鋪 C官府 D娛樂場所
22.行省制度即今地方行政區劃——省的前身產生於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3.元朝時,在我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滿族
24.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其目的是
A發展農業生產 B加強民族融合 C有效統治全國 D實現國家的統一
25.元朝時期最著名的紡織家是
A李時珍 B黃道婆 C沈括 D王安石
26.元朝時期棉紡織業的中心在
A浙江 B江南 C松江 D廣州
27.元朝著名紡織家黃道婆紡織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 B纖維 C蠶絲 D麻
28.元朝在中央設置的中書省職能相當於唐朝的
A.尚書省 B.吏部 C.門下省 D.中書省
29.如果你想查閱唐朝的歷史,你可翻閱
A《史記》 B《資治通鑒》 C《春秋》 D《左傳》
30.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主編者是
A司馬光 B司馬遷 C蘇軾 D韓愈
31.下列人物不屬於宋代詞人的是
A辛棄疾 B蘇軾 C李清照 D白居易
32.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
A杭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33.下列有關元朝民族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處於分裂狀態,受到女真族的壓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的統一局面,對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政策帶有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性質
34.明朝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加強的重要表現是
A行省制度確立 B三省六部制創立 C科舉制度確立 D廠衛等特務機構建立
35.明朝時期的特務機構有 ①北廠 ②錦衣衛 ③東廠 ④軍機處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明朝時期仍沿用科舉制選拔官吏,叫八股取士,這種制度
A 鼓勵讀書人追求實際學問 B敗壞學風,敗壞人才
C是對隋唐時期科舉制不足之處的修正 D激勵考生開拓進取
37.中國歷史上的所謂的「文字獄」就是
A不準寫文章 B以文字或言論治罪 C抄襲別人的文章 D玩文字游戲
38. 「班禪額爾德尼」是清初統治者授予哪一個少數民族首領的封號
A回族 B藏族 C壯族 D滿族
39.明朝修建長城的原因是
A防禦匈奴 B防禦蒙古騎兵 C旅遊觀光 D保衛都城北京
40.《本草綱目》是一部
A葯物學著作 B畜牧業著作 C宗教著作 D農書
41.被稱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的是
A《農政全書》 B《齊民要術》 C《夢溪筆談》 D《天工開物》
42.明清時期科技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①文化專制 ②受到西方侵略 ③閉關鎖國 ④鴉片貿易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3.明朝時我國最偉大的航海家是
A戚繼光 B吳承恩 C徐霞客 D鄭和
44.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
A禁絕一切中國的對外貿易 B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C關閉國門,斷絕人員往來 D一慨排斥西方事物
45.清朝統治者實行的閉關政策對中國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正確的評價是
A有百利而無一害 B危害甚巨 C無害無利 D利大於弊
46.清朝出現的「康乾盛世」與下列哪一個帝王有關
A順治 B乾隆 C道光 D光緒
47.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出現於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8.歷史上的東廠和錦衣衛出現於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9.李時珍是一位
A醫葯學家 B地質學家 C數學家 D天文學家
50.明朝時期仍沿用科舉制,但規定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並以「八股文」作答,這主要是為了
A鼓勵讀書人追求真才實學 B嚴格考試制度 C培養封建統治的忠實奴僕 D弘揚中國古代文化
5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 ①南洋 ②印度洋 ③紅海沿岸 ④非洲東海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近代活躍在東莞地區的東江縱隊是一支
A民樂隊 B軍樂隊 C文藝隊 D抗日軍隊
53.東莞升格為地級市是在哪一年
A1982 B1985 C1988 D1990
54.民國初年編修《東莞縣志》的人是
A謝志光 B王炳耀 C鄧植儀 D陳伯陶
55.東莞運河開鑿於1957年,曾經對東莞的經濟發展起過重要作用。你認為現在的運河最突出的問題是
A河道太窄 B河道彎曲 C水量太小 D污染嚴重
56.東莞現在是
A省級市 B地級市 C縣級市 D區級市
57.東江縱隊成立時其司令員是
A王作蕘 B尹林平 C曾生 D姚永光
二.填空題
1. 唐太宗統治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史稱 ;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史稱 ;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稱 ;清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史稱 。
2. 唐朝有二位著名的僧人: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的是 ,西遊天竺取經的是 。
3. 中國的四大發明指的是----------------、-------------------、----------------------、----------------------------。
4. 宋代從國外引進的優良水稻品種叫--------------------,當時居糧食產量首位的是--------------------。
5. 寫出任意兩位少數民族的傑出領袖:----------------------、-------------------------------。
6. 北宋時期,平民 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印刷術。
7. 唐太宗是 族的傑出代表,成吉思汗是 族的傑出代表。
8. 趙州橋建於 朝,紫禁城建於 朝。隋朝以後的朝代是 ,明朝以後的朝代是 。
9. 明清皇帝居住的皇宮,現在稱為 。明長城東起 ,西至 ,全長六千多米。
10. 明朝沿用科舉制選拔官吏。政府規定考試內容只許在 范圍內命題。文體叫做 。
11. 中國四大名著是指 、 、 、 。
12. 描寫孫悟空這個可愛形象的小說是 ,描寫梁山好漢的小說是 。
13. 1961年到 年,東莞人外逃 的現象非常嚴重。1978年,我市第一間來料加工企業 手袋廠成立。
14. 近代東莞最有名的書院是石龍的 。我國最早提出使用標點符號的是東莞人 。祖籍東莞石排的 是世界著名的腫瘤專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附:參考答案)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C C B B D B A A C D B B C D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C C B C A A B A D C A D B B B B B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D B D B B B C C A C B D C D D B C
二.1.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康乾盛世。2.鑒真,玄奘。3.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4.占城稻,水稻。5.鐵木真,忽必烈等。 6.畢升,活字。7.漢,蒙古。8.唐,明;唐朝,清朝。
9.故宮;鴨綠江,嘉峪關。10.四書五經,八股文。11.《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12.《西遊記》,《水滸傳》。13.1962,香港;太平。14.龍溪書院;王炳耀;王以敦。

⑤ 初一歷史的考點……跪求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初一歷史下復習提綱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朝的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589年,隋滅陳,統一南北。(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死,隋朝滅亡。)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間隋文帝的統治措施: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勵精圖治,提倡節儉。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史稱「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目的:為遊玩江都,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派人開鑿了大運河。路線: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意義: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崇尚節儉;任用賢才(房玄齡謀杜如晦斷)、虛心納諫(魏徵)。表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武則天: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稱其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答: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1)任用賢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儉) 表現: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或「開元之治」。
二、唐朝經濟
1、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①城市布局: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②人口:百萬人。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階段 人物 貢獻 影響
科舉制的創立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1、改善了用人制度:門弟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風氣盛行。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也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科舉制的完善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直到清朝末年才廢除)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唐代民族關系處理)
民族 祖先 首領 生活
區域 方式(各親、冊封) 意義
藏族 吐番 松贊干布贊普 青藏高原一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密切了唐番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尺帶珠丹贊普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維吾爾族 回紇
(鶻) 懷仁可汗 甘肅新疆一帶,色楞格河流域 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懷仁可汗」 雙方關系友好,經濟和商業繁榮
靺鞨 渤海郡王 東北松花江、黑龍江 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渤海郡王」 面積不斷擴大,人口增多,與內地貿易往來頻繁,經濟文化水平提高,有「海東盛國」之稱
彝族白族 六詔居民 雲南王 雲南蒼山洱海 唐玄宗封首領為「雲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實現了統一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一、唐與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
2、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方式:①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②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2、表現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遊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後,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新 課標 第 一 網
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比較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統治方法 勤於政事,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和徭役,重用賢才,虛心納諫。 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國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視地方吏治,中央優秀官員到地方任職,燒毀珠玉錦綉,提倡節儉,發展農業生產。
統治美稱 貞觀之治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開元盛世,開元之治
科舉制 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開創殿試和武舉 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對外交往 玄藏西遊 鑒真東渡
民族關系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任用賢才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駱賓王 姚崇
名言名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自古皆貴中華,賤狄夷,朕獨愛之如一。
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領奉為「天可汗」。歌舞《秦王破陣樂》 參與編創《霓裳羽衣舞》
第7、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或雄渾或沉鬱,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2、繪畫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 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人 都城
契丹(遼) 契丹 10世紀初(916年)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1038年) 李元昊 興慶
金 女真 12世紀初期(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 後遷到中都
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宋代的和約
和約 簽定雙方 內容 意義
澶淵之盟 北宋-遼 遼軍撤兵,宋給遼歲幣 遼宋之間保持很長時期的和平局面
南宋-西夏 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宋夏邊界貿易興旺,西夏設、譯漢文書,汲取中原文化
南宋-金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歲幣,雙方以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 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3)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衣:各級官員服色有嚴格規定,百姓只穿黑白兩色衣服。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時南方人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住:百姓住房多為低矮茅屋,貴族宅第宏麗,前堂後寢,兩側有耳房和偏院。
4、行:宋代缺馬,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出門乘轎,士大夫一般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和「勾欄」:東京城內的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瓦子」。瓦子中圈出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它們的出現是宋朝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的結果。
2、宋代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掛年畫、貼「桃符」、守歲等。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蒙古的興起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召開蒙古貴族大會,被推舉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出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2、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北方農業得以恢復和發展。為了便利南糧北運,他下令開鑿兩段新運河,與原有的運河連同,使糧船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規模空前的海運。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的《馬克?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4、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台灣)。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轄地
地方:行中書省 台灣和澎湖列島地區——澎湖巡檢司。
廣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⑥ 初一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誰能回答我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

2、開鑿的目的:①遊玩江都; ②加強南北交通; 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完善階段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

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民族
活動地區
與唐朝的關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紇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

靺鞨
東北
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車書本一家」。
滿族

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遣唐使

2、鑒真東渡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三、玄奘西遊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

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10世紀初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李元昊
興慶


女真
12世紀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後遷到中都

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

(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2)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衣:宋初崇尚節儉;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食: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吃魚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車,驢車;乘轎,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

2、節日: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時間:1271年 都城:大都 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1)漕運

(2)海運

3、繁華的大都

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成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大都為中心,元朝的對外往來十分頻繁。

4、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轄地

地方:行中書省 台灣和澎湖列島地區——澎湖巡檢司。

廣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1、漢族外遷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葯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葯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葯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世紀,火葯及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鑒》——「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敘事范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鑒》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

詞人
代表作品
風格

婉約派
李清照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

辛棄疾

4、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最優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5、繪畫

(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

6、書法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明朝的建立

時間:1368年 都城:應天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軍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二、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

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獄

都指揮使司(都司)——掌軍政

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2、特務統治

錦衣衛成立於洪武年間,由皇帝親自主持,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偵緝官員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約束,可直接實行緝捕。

3、八股取士

命題范圍:四書五經。

答題要求: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能有個人見解。

文體:「八股文」。

三、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難之役

4、明成祖強化君權

(1)1421年,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設特務機構——東廠。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一、鄭和下西洋

1、 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鄭和

時間
1405—1433

次數
7次

人數
27000多人

船數
200多艘

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設備
羅盤針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抗倭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1)戚繼光進行的抗倭斗爭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事業,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2)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後,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滿洲的興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屬奴兒干都司管轄

(2)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1636年 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都城:盛京

2、 山海關大戰和清軍入關

附表:滿洲發展的歷史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完顏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後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皇太極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

(1)雍正帝時設立

2、文字獄

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2)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一、鄭成功收復台灣

1、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台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台灣(1662年)

3、清朝設置台灣府(1684年)

二、雅克薩之戰

1、沙俄侵佔雅克薩和尼布楚

2、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2)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一、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1)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

(2)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3)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雍正時)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

1、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乾隆時期)

2、設置伊犁將軍(乾隆時期)

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三、土爾扈特重返祖國

1、土爾扈特西遷伏爾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錫領導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爾喀什湖

西伯利亞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蔥嶺

太平洋

南海諸島

台灣及其附屬島嶼

喜馬拉雅山

清政府鞏固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

雅克薩之戰

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清朝中央政府

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設置駐藏大臣

鄭成功收復台灣

清朝設置台灣府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第21、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

1、明北京城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

作者
著作
價值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業網路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三、古典小說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明朝中期
《西遊記》
吳承恩
唐僧取經的故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清朝
《紅樓夢》
曹雪芹

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四、戲劇的繁榮

1、明朝後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

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

五、書畫的成就

1、書法:

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

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徐渭:善於潑墨

「揚州八怪」

⑦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

2、開鑿的目的:①遊玩江都; ②加強南北交通; 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完善階段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

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民族
活動地區
與唐朝的關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紇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

靺鞨
東北
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車書本一家」。
滿族

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遣唐使

2、鑒真東渡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三、玄奘西遊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

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10世紀初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李元昊
興慶


女真
12世紀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後遷到中都

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

(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2)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衣:宋初崇尚節儉;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食: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吃魚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車,驢車;乘轎,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

2、節日: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時間:1271年 都城:大都 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1)漕運

(2)海運

3、繁華的大都

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成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大都為中心,元朝的對外往來十分頻繁。

4、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轄地

地方:行中書省 台灣和澎湖列島地區——澎湖巡檢司。

廣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1、漢族外遷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葯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葯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葯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世紀,火葯及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鑒》——「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敘事范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鑒》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

詞人
代表作品
風格

婉約派
李清照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

辛棄疾

4、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最優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5、繪畫

(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

6、書法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明朝的建立

時間:1368年 都城:應天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軍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二、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

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獄

都指揮使司(都司)——掌軍政

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2、特務統治

錦衣衛成立於洪武年間,由皇帝親自主持,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偵緝官員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約束,可直接實行緝捕。

3、八股取士

命題范圍:四書五經。

答題要求: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能有個人見解。

文體:「八股文」。

三、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難之役

4、明成祖強化君權

(1)1421年,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設特務機構——東廠。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一、鄭和下西洋

1、 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鄭和

時間
1405—1433

次數
7次

人數
27000多人

船數
200多艘

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設備
羅盤針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抗倭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1)戚繼光進行的抗倭斗爭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事業,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2)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後,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滿洲的興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屬奴兒干都司管轄

(2)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1636年 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都城:盛京

2、 山海關大戰和清軍入關

附表:滿洲發展的歷史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完顏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後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皇太極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

(1)雍正帝時設立

2、文字獄

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2)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一、鄭成功收復台灣

1、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台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台灣(1662年)

3、清朝設置台灣府(1684年)

二、雅克薩之戰

1、沙俄侵佔雅克薩和尼布楚

2、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2)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一、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1)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

(2)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3)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雍正時)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

1、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乾隆時期)

2、設置伊犁將軍(乾隆時期)

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三、土爾扈特重返祖國

1、土爾扈特西遷伏爾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錫領導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爾喀什湖

西伯利亞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蔥嶺

太平洋

南海諸島

台灣及其附屬島嶼

喜馬拉雅山

清政府鞏固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

雅克薩之戰

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清朝中央政府

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設置駐藏大臣

鄭成功收復台灣

清朝設置台灣府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第21、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

1、明北京城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

作者
著作
價值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業網路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三、古典小說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明朝中期
《西遊記》
吳承恩
唐僧取經的故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清朝
《紅樓夢》
曹雪芹

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四、戲劇的繁榮

1、明朝後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

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

五、書畫的成就

1、書法:

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

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徐渭:善於潑墨

「揚州八怪」

⑧ 初一上冊歷史復習資料

七年級上歷社期末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里
1、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 含義 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比例尺計算中要注意單位間的換算)
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 數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線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分子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則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與表示地區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細的關系 在相同圖幅情況小,地圖表示的地區范圍愈小,反映的內容愈詳細,則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地圖表示的地區范圍愈大,反映的內容愈簡單,則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種表示方法 指向標定方向

N 經緯網定方向(地理坐標)
300N
00 (赤道)
300S
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N
W E

S
圖例和注記 常用圖例(P8圖1-4)

2、社區
社區的概念 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比較密切的交往。這樣一個社會生活的共同體,通常被稱做社區。
社區的組成 居委會、商店、醫院、郵局、學校等
社區的功能 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區的類型 功能社區 自然社區 行政社區
社區類型 圍繞人的不同的社會活動形成的區域 自然形成的社會生活區域 以行政管理范圍來確定的區域
舉例 工業區、商業區、生活小區、高科技園區、大學區等 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 街道、鄉、鎮、縣、市等
社區的差異 社區的規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區的特色各異,城鄉差距顯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內,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區。
社區間的相互聯系 由於各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各區域之間就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其實,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不僅限於物產方面,還包括經濟、文化、技術和人才等各個方面。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的世界
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圖)
海陸分布 地球總面積陸地佔29℅,海洋佔71℅
陸地 陸地分為大陸和島嶼
大洲 大陸與其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積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圖2-4)
大洲位置分布特點 除南極洲外,兩兩南北對稱分布。
大洲間的分界線(P21圖2-4) 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 亞非分界線 南北美洲分界線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
運河、海峽、山脈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 白令海峽
溝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紅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峽
(P23圖2-7、2-8) 重要海峽 地理位置 溝通的海洋
馬六甲海峽 東南亞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羅陀海峽 歐、非之間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麥哲倫海峽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島嶼之最 最大的島 最大的半島 最大的群島
格陵蘭島 阿拉伯半島 馬來群島
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陸地上的水的來源;海洋中豐富的資源;陸地空間的擴大;海上交通等,處處體現了海洋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世界主要地形類型及主要地形區(世界地形圖)(P48圖3-11)
地形類型 海拔
高度 主要地形特徵 世界主要地形區 中國主要地形區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脈絡分明 阿特拉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烏拉爾山脈、大分水嶺、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寬廣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區 印度平原、恆河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邊緣處比較陡峭 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蓋亞那高原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丘陵 多5000米以下 坡度和緩,連綿起伏 東南丘陵
盆地 沒一定標准 四周高,中間低 剛果盆地 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3、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徵(P25圖2-11)(P50圖3-14、圖3-15)
氣溫帶 氣候類型 主要特徵 分布主要地區 典型動植物 注意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很潮濕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等 大象、
猩猩 不同類型氣候的差異主要表表現在氣溫和降水的不同
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 熱帶雨林兩側 長頸鹿、斑馬
熱帶季風氣候 高溫多雨 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海南島 甘蔗、橡膠、油棕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炎熱,很少下雨,十分乾燥 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駱駝、鴕鳥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溫暖,夏季經常下雨,冬季比較乾燥 我國南方、南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等地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夏天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溫帶 溫帶海洋氣候 夏天比較涼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較多,比較潮濕 西歐、北美和南美洲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溫暖,冬天較冷 我國東北、華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及朝鮮半島 梅花鹿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很冷,夏天較熱,全年降水較少 我國西北地區、蒙古、西伯利亞
寒帶 極地氣候(包括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全年都很寒冷,積雪不會融化 北冰洋沿岸、南極大陸、格陵蘭島內陸地區 馴鹿、
北極熊、南極企鵝
高原高山氣候 氣候寒冷,很多地方終年冰雪覆蓋 我國青藏高寒地區 氂牛

4、季風氣候(P26圖2-13)
類型 方向 中國季風源地 季風方向 性質(特點) 主要分布地區
夏季風 海洋→大陸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風 溫暖濕潤 東亞、南亞和東南亞
冬季風 大陸→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亞 偏北風 寒冷乾燥
季風氣候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
功勞(利) 氣候濕潤,適應人類生存;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森林的生長;豐沛的雨水補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 寶貴的水資源。
危害(弊) 造成了洪水或乾旱(由於季風的不穩定性,所以當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易造成洪水;而當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造成乾旱。)
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氣候→(生長)不同的植物→(養育)不同的動物→(構成)不同的自然景觀
6、世界人種的分布(P30圖2-22)
人種 外貌特徵 主要分布地區
白色人種
(歐羅巴人種) 膚色白,頭發彎曲而金黃鼻樑高,嘴唇薄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的南部(印度人),亞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黃色人種
(蒙古利亞人種) 黃色皮膚,烏黑通直的頭發,臉龐扁平。 東亞和東南亞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
黑色人種
(尼格羅人種) 皮膚黝黑,頭發烏黑捲曲,臉龐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區
7.國家和地區
國家的象徵 國旗和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徵
領土面積排列前六位國家
名次 1 2 3 4 5 6
國家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 巴西 澳大利亞
領土面積 1700平方千米 997萬平方千米 960萬平方千米 937平方千米 854平方千米 769平方千米
所屬大洲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華 北京 華盛頓 巴西利亞 堪培拉
發達或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
按經濟發展水平分為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主要分布地區 歐洲、北美洲、大洋州、亞洲的日本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國家列舉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中國、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奈及利亞
國界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疆域界線。三種劃分類型:山脈、河流和經緯線
領土 國界線范圍內的領陸、領水、領海和領空,總稱領土。
國際組織 聯合國(U-N)、世界綠色和平組織、歐盟(EU)、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成員國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8、經線和緯線
比較點 經線 緯線
定義 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長度 每一條經線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條緯線長度都不等,赤道最長,到兩極逐漸縮短成點;就全球而言,緯度相同的線,長度相等。
圓弧狀況 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組成一個經線圈;且每一個經線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關系 所有經線都能相交於南北兩極 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區分 經度 緯度
9、經度和緯度
比較點 經度 緯度
定義 兩面角,即該點所在的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線平面角間的夾角。 線面角,即該點的法線與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
度數起點線 00經線(本初子午線) 00緯線(赤道)
劃分方法 以0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劃分1800 以00緯線為界,向南向北各劃分900
0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 00緯線以北為北緯度,00緯線以南為南緯度
代號 東經(E)、西經(W) 南緯(S)、北緯(N)
分布規律 東經度的度數愈向東愈大,
西經度的度數愈向西愈大。 北緯的度數愈向北愈大,
南緯的度數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劃分 以200W、1600E組成的經線圈劃分 以赤道為界劃分
200W以東,1600E以西為東半球,
200W以西,1600E以東為西半球。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
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 00—300
中緯度 300—600
高緯度 600—900
五帶的劃分 北極圈以北地區 北寒帶 900N—66.50N
北極圈和北回歸線之間 北溫帶 23.50N—66.50N
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 23.50N—23.50S
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南溫帶 23.50S—66.50S
南極圈以南地區 南寒帶 66.50S—900S
10、中國的地理位置(P37圖2-32)
南/北半球 東/西半球 緯度帶 五帶 時差(經度每隔150,時間相差1小時。)
北半球 東半球 中緯度 北溫帶 中國東西大約跨越600,大約相差4小時

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1、我國遼闊疆域(P40圖3-1)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最北端 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最東端 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15個陸上相鄰國家 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尼伯爾、錫金、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逆時針方向)
6個隔海相望國家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我國的海陸位置 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
瀕臨的海洋 太平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主要島嶼 台灣島(中國最大的島)、海南島(中國第二大島)
疆域優勢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其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這一地區氣候濕潤,有利於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利於發展海洋事業。中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此外,幅員遼闊的國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中國社會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從海陸疆域方面來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處 中美:海陸兼備(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中國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
英國:島國 蒙古:內陸國家
2、行政區劃
三級行政區劃 全國行政區域基本上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23個省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即省會或首府)P43、 P42圖3-3
3、我國人口分布現狀(圖冊P22)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12.9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勻。黑河—騰沖線(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以東即東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騰沖線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較稀少。
4、我國民族分布現狀(圖冊P23)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漢族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1%,而其餘55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的邊疆地區。
5、我國地形的特點(圖冊P24)
地形種類多樣;山區面積廣大,要佔全國總面積的3/2;地勢特點: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6、三級階梯(圖冊P24)
平均海拔 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單元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 1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7、比較黃河、長江(P53 、P54)
比較點 黃河P53 長江P54
發源地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長 5400多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6300千米(中國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東省) 東海(上海市)
流經的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華北高原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流經的省級行政區 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9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貴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12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
上、中、下游的劃分 上、中游的分界點:河口(內蒙古自治區),中下游分界點: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陝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礱江、岷江、烏江、湘江(洞庭湖)、漢江、贛江(鄱陽湖)
主要景觀 「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開封附近的「懸河」、壺口瀑布、「塞上江南」——寧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漢港、著名峽谷——虎跳峽、三峽工程
作用 灌溉、發電 灌溉、發電、航運(黃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嚴重,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黃河下游斷流、乾旱、「地上懸河」 長江流域降水豐沛,幹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原因 人類過度利用自然,濫用自然,造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惡化。 季風氣候帶來的弊端。人們不合理地佔用河道、圍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帶發生嚴重水災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為雙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修建水庫,使治沙和防洪並舉,也是治黃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樹木、裁彎取直、分洪蓄洪、開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歷史地位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發祥地。

8、我國南北差異
區 域

內 容 習慣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大體上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嶺—淮河以北) 南方(秦嶺—淮河以南)
生活習慣差異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風、散熱、防雨
飲食習慣 喜吃麵食 喜吃米飯
交通工具 陸路交通 公路、鐵路和水運
氣候差異 氣溫差異 氣溫帶 溫帶氣候,比較乾燥 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比較濕潤
1月均溫 低於00 c(<00c) 高於00 c(>00c)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
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南北溫差不大,全國普遍高溫
降水差異 年降水量 少於800毫米(<800mm) 多於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規律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農業生產差異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主要經濟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膠、油棕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內河航運的差異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於航運 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結冰,便於航運
地形 南方地區多丘陵 北方地區多平原
主要能源資源的差異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水資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水資源豐富
10、中國主要的旅遊資源(圖冊P30-31)
華北地區 北京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華東地區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安徽黃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灣日月潭、江蘇蘇州園林、山東泰山
華南地區 廣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區 四川樂山大佛、四川九寨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雲南麗江古城
西北地區 新疆天山天池、甘肅敦煌莫高窟、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華中地區 長江山峽、湖南武陵源
11、如何設計一條科學、合理的旅遊線路?
答:旅遊線路的設計要全面考慮旅行的目的、行程時間、交通情況、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
12、中國主要鐵路線
主要鐵路線 線路走向
京九線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龍
京廣線 北京—鄭州—武漢—株州—廣州
京滬線 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線 北京—沈陽—哈爾濱
隴海線 連雲港—鄭州—西安—蘭州
蘭新線 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9、我國東西部差異(P62圖3-28)
東部 西部

⑨ 給我一份初一歷史期中考復習資料

初一歷史 復習資料(主要知識點歸納)

上學期

1.主要國家建立情況
國家 建立時間 建立者 亡國者 都城
夏 前2070年 禹 桀 陽城
商 前1600年 湯 紂 亳、殷
西周 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鎬京
秦 前221年 嬴政 咸陽
西漢 前206年 劉邦 長安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蜀 221年 劉備 成都
吳 222年 孫權 建業
2.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禪讓制:原始社會首領產生方式; 王位世襲制:從夏禹傳子啟開始
分封制:西周開始; 中央集權制:秦朝開創,包括皇帝制、三公制、郡縣制。
3.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4.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5.稱號與人物
神農氏:炎帝; 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 大禹:禹
醫聖:張仲景; 神醫:華佗; 書聖:王羲之
6.人物與成就
李冰:都江堰 張騫:出使西域 蔡倫:改進造紙術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華佗:麻沸散 司馬遷:《史記》 祖沖之:圓周率 賈思勰:《齊民要術》
酈道元:《水經注》 王羲之:《蘭亭序》 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7.戰國時期主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道家:莊子 法家:韓非子
8.中國之最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夏朝
春秋諸侯爭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
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西周時的司母戊鼎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戰國時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秦朝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黃帝
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開始於秦朝
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開始於西漢
絲綢之路最早開通於西漢
紙最早發明於西漢
最早發明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的人是華佗
記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算方法的書籍是《九章算術》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司馬遷寫的《史記》
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7位的人是祖沖之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是賈思勰編的《齊民要術》
東晉南北朝時,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下學期

1.主要朝代建立情況
朝代 隋 唐 元 明 清
建立者 楊堅 李淵 忽必烈 朱元璋 皇太極
稱號 隋文帝 唐高祖 元世祖 明太祖
都城 長安 長安(今西安) 大都(今北京) 應天、北京 北京
2.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時期創設,包括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有六部。
科 舉 制:隋朝創設,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時科舉考試主要科目有明經科和進士科。
行 省 制度:元朝創設,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
廠衛特務機構:明朝設立,主要有明太祖設的「錦衣衛」和明成祖設的「東廠」。
八 股 取士:明朝的科舉制度,考試范圍在「四書五經」,文章稱「八股文」,對讀書人危害甚巨。
軍 機 處:清朝雍正皇帝設立,主要是為了加強皇權。
3.著名盛世及皇帝 貞觀之治:唐太宗 貞觀遺風:武則天
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4..宋代三大詞人及代表作 蘇 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5.四大發明: 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6..四大名著及作者 《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
7.人物與成就 李春:趙州橋 畢升:活字印刷術 孫思邈:記載火葯配方 司馬光:《資治通鑒》關漢卿:《竇娥冤》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鄭 和:七次下西洋
8.中國之最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則天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單孔大石橋是趙州橋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開始於隋朝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在唐末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唐律疏議》
第一次把火葯配方記錄下來的人是孫思邈
指南針開始應用於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的交子。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鑒》
最早的指南儀器是戰國的司南
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畢升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少數民族回族開始形成於元朝
我國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省級行政區劃開始於元朝
世界上最早進行的遠洋航行是鄭和下西洋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有中國古典小說顛峰之稱的小說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修建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長城是明長城
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是故宮
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開始於明朝中後期

閱讀全文

與江西初一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