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市下關區四十年來的變遷與發展(具體),急急急急,各位好漢拜託了。。。。。
下關區地處南京市城區西北部,瀕江依城,是南京市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自古水陸交通發達,路網系統較為完善,商業興盛。但是發展到今天,相比南京其它城區的發展,下關恐怕是發展最差的一個區。
歷史上下關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都落後於其它城區。省市級機關部門在下關好像沒有一個,所有的只能是下關區自己的黨政部門了。南京那麼多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在下關區竟然也沒有一所。大型企業,除了屈指可數的港務局、下關電廠、鐵路,也沒有一個其他像樣的企業。至於曾經熱鬧非凡的熱河路,現在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反倒比以前更加凄涼慘淡。
不過下關區倒是有些東西多,一是外來人員多,城鄉結合部嘛,租房便宜,私搭亂建管的人人也少,這樣集中了不少外來做小買賣的人員;二是破爛房屋多,登上大橋遠看,倒是高樓大廈,倘若鳥瞰下關,可就是貧民窟集中的地方,這些年雖然改造了一些,但與大規模的破爛不堪相比較,還是毫不起眼;三是失業下崗人員多,下關區畢竟沒有什麼企業,一些小型的企業大多關停並轉,下崗失業人員自然也多了起來,享受低保的人群在南京市各區算的上名列前茅。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倒也罷了,不知道這么多年,在南京大發展的同時,唯獨下關區的發展落後於其它區,這倒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幾年前,報紙上就說是開發南京的外灘,也就是把下關沿江近10公里的沿岸像上海的外灘一樣開發起來,但是N年過去了,下關沿江還是老樣子,不但沒有形成上海外灘的模式,連江邊原來的碼頭似乎也凍結了,到了門可羅雀的地步。
後來又聽說建立以建寧路市場一條街為龍頭的南京「第三商圈」,可是到現在,這條建寧路,除了車輛擁擠不堪,看不出什麼商業氣氛,金橋、銀橋、玉橋已成為南京著名的假貨和便宜貨的集散地,毫無品牌效應的顯現。
當然也有一些發展,華商會前搞了個歷史上有記無樓的閱江樓,修復了靜海寺,加上前些年建造的解放廣場和劉伯承廣場,算是有點樣子了。前幾年天價賣出的寶善街地皮也在動工之中,但是相比下關區那些老江口、東炮台、方家營等破爛不堪的滾地龍的改造,還稍稍閑慢了些,少了些,相信那些地方和城南不一樣,沒什麼名勝古跡需要保留。
建設「融古都特色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現代化江濱城市」的窗口性區域,是政府提出來的,但素有「金陵北大門」之稱的下關區被忽視了,倒是出乎意料。中山碼頭一條中山(北)路到新街口,曾經是那樣的繁華有名,現在再到鹽倉橋以北的中山北路,倒是感覺荒涼了不少,沒有商業氣氛,連城市的氣氛都看不出來。
南京的地鐵已經開始開工2號線了,按現在看來,即使開到5號線,恐怕也和下關無緣。南京的過江通道已經開通3條了,今後將開通至少10條,但依然沒有一條通道和下關區有緣。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每日1萬8千輛的通過能力,實際超負荷6萬輛的通過量,但沒有人考慮給她減負,也沒有人提過在其附近再建一橋為其分流。相反在離大橋很遠的地方建設了幾座橋梁, 4萬輛的通過能力,卻只有不足2萬輛的通過量。
實在搞不懂下關區怎麼會成為南京建設發展的遺忘角落,我本人住在鼓樓區的最北端,幾乎和下關區挨著,能夠明顯感到兩區之間的差異。除了建設上差異以外,下關區較差的環境,比如沒有較好的小學,也沒有較好的中學,以及破爛不堪的環境,在客觀上也造成下關區和他城區居民素質上的差異。但是南京有 10萬戶家庭,30萬人生活在下關區,他們有權要求得到改善和發展,和全市所有人一樣不要被遺忘。
2. 有誰知道南京下關這個名字因何得名啊
下關區地處南京市城區西北部,瀕江依城,是南京建設「融古都特色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現代化江濱城市」的窗口性區域,素有「金陵北大門」之稱。全區總面積30.9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4.29平方公里,長江水域面積6.62平方公里,沿江岸線近10公里。
全區共有戶籍居民 103638戶,293895人,其中:漢族人口佔98.1%,來自回、藏、蒙、水、布依、哈薩克、維吾爾、高山族等20個少數民族的人口佔1.9%。
全區轄有熱河南路、閱江樓、建寧路、寶塔橋、小市和幕府山等6個街道,轄有清江花苑、鹽大街、金川花苑、寶塔橋東街、河路道、五塘新村二段等62個社區。
下關區是南京市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自古水陸交通發達,路網系統較為完善,商業興盛,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是全國科普示範城區。近年來,以建寧路市場一條街為龍頭的南京「第三商圈」品牌效應逐步顯現,目前,全區正常運營的各類市場有71個,其中國家級大市場4個,全國百強農副產品市場1個,市場總營業面積達95.5萬平方米,市場成交額420億元。下關是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區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14個,著名的渡江勝利紀念碑和紀念館、靜海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江南水師學堂,以及國家4a級景區閱江樓等均坐落在下關。下關區業余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中國羽毛球協會羽毛球單項學校」,被譽為「羽毛球世界冠軍的搖籃」。
3. 關於南京的歷史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 ,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中國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
約7000-8000年前,出現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今棲霞地區已有農業文明產生。 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陶吳鄉咎廟等地,發現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4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4. 南京的歷史(熟悉歷史的朋友進來下)
中國第一城市 無從考證 尤其三國開始算起 更無法確定
所謂城市 就是「城專」和「市」
「城」指屬城牆 ,「市」指集市 從石器時代後期開始 生產力提高 人民有了多餘的勞動品,於是開始等價交換,這就是有了經濟活動。而從事經濟活動的地方就是「市」了,人們為了方便交易,逐漸朝著「市」的中心聚集 (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中心)
人多了,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為了保證交易不受到侵害,就開始有「城」了
最早的「城」就是籬笆築的牆,所以最早的當然無法考證
三國時期 已經有了很多堅固城牆的城市 所以第一也難以選出
解放後中國第一城市上海 是因為上海的經濟是全國最發達的,現在也是
首先上海在長江口,是中國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其次靠近海邊,又是中國對外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上海的機場是中國最大的機場、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機場之一; 上海又是全國南北鐵路、公路的樞紐。上海集眾多優勢於一身,至少近幾十年仍然是中國第一城市
5. 南京歷史!!!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七大古都之一,與北京、安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
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前南京就是古人類聚居之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天南京的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紀以來,先後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史稱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共10個朝代和政權在南京建都立國,留下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范蠡築越城
【范蠡築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城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0.94平方公里。後稱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有確切年代可考的軍事性質的古城,被公認為南京城市的開端。�
孫權定都建業
【孫權定都建業】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孫權將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蘇鎮江)遷至秣陵(今南京秣陵關一帶),次年在楚國金陵邑城址修建石頭城,以資守御,並取"建功立業"之意改稱秣陵為建業。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呼聲中,遷都建業,開創了南京建都的歷史。孫權以其兄孫策的長沙桓王故府為皇宮,規劃並建造了周長約11公里的建業都城。�
南唐立國金陵
【南唐立國金陵】五代十國時期,群雄割據。金陵最初隸屬建都廣陵的楊吳政權的勢力范圍。徐溫死後,徐知誥繼任金陵府尹,操縱楊吳朝政。933年,徐知誥採納謀士宋齊丘建議,欲將楊吳遷都金陵,於是修繕金陵府治為皇宮。935年,楊吳皇帝封徐知誥為齊王,次年,以金陵府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37年,徐知誥廢楊吳皇帝自立,建立齊國,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939年,復姓李,更名?,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南唐都城周長約19.35公里,貫秦淮河於城中。西據石頭 牽��鋨紫慮?今大中橋),南接長干山崗(今中華門),北止玄武橋(今北門橋)。歷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國亡。�
明初建都南京
【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紅巾軍領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備。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慶路,改名應天府,並多次聽取謀士陶安、馮國用、葉兌等人關於建都的建議。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立為吳王,吳王府便設在應天。1366年,改築應天府城,作新宮於鍾山之陽。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詔,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兩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北京,改京師為南京,為留都。�
建築世界第一大城
【建築世界第一大城】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而築成的南京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築成。周長約33676米,連同瓮城全長37140米,開13個城門,上設垛口13000餘個、窩鋪200餘座。明南京城牆的長度大大超過周長29500米的法國巴黎城,成為世界第一大城。雖遭600多年的風雨兵火,現尚存21351米,仍為國內城市中最長的城牆。�
簽訂《南京條約》
【簽訂《南京條約》】1839年6月3~25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協助下,在虎門海灘銷毀英、美等國商人上繳的鴉片2萬余箱,震動了全世界。為了保護臭名遠揚的鴉片走私貿易,1840年2月20日,英國派遣義律等率領由40餘艘艦船和40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悍然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將戰火引向中國沿海。1841年4月30日,英國內閣不滿足義律與清朝欽差大臣琦善談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廣州談判、擴大侵略戰爭的決議,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經驗的璞鼎查接替義律。1842年6月,英國由印度增派的援軍抵達中國沿海後,璞鼎查率領的英軍避實擊虛,發動"揚子江戰役"。6月16日,英軍攻佔吳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和兩江總督牛鑒,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並於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康華麗"號戰艦上,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共13款,其主要內容是:割讓香港,使香港淪為英國殖民統治,並成為英國進一步侵略中國及遠東的基地;補償鴉片煙費與水陸軍費,數目相當於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3,中國人民從此所受壓迫更甚;喪失關稅自主權;允許英國人寄居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的封建大門開始被打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決定揮戈金陵。3月8日洪秀全率50萬水陸大軍兵臨金陵城下。3月19日,攻陷金陵城,從而完成了據金陵為根本、進而完成進軍江南的戰略任務。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國農民政權。隨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1864年7月9日,清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孫中山創建民國
【孫中山創建民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地普遍響應,有24個省宣布獨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來領導全國的革命運動。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在經歷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後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熱烈歡迎。12月27日,黃興乘專車去南京,當晚在江蘇咨議局召開各省代表會議,提出3項議案,即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元、政府組織形式採用總統制,獲得會議通過。12月29日上午9時,17省代表開會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選舉以每省1票為原則,孫中山得16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上午10時,孫中山乘坐專車離開南京,前往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當晚10時,在總統府內舉行了庄嚴簡朴的就職典禮,由徐紹楨擔任司儀。典禮開始時,鳴禮炮21響。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頌詞。孫中山宣讀《臨時大總統誓詞》,並發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宣告中華民國成立。《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提出,臨時政府任務是"盡掃專制之流毒,確立共和",實現民族統一,領土統一,軍政統一,內治統一,財政統一。臨時政府通告全國採用陽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滅與延續2000餘年帝制的終結。但政權遭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聯合進攻,很快夭折。袁世凱於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挾孫中山於13日提出辭呈,並迫使臨時參議院於15日選舉他為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職,許多同盟會領導人"下野",政權落入軍閥袁世凱手中。�
建設紫金山天文台
【建設紫金山天文台】1929年,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籌建中央天文台,台址選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1934年9月1日建成,後稱紫金山天文台。這是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台,曾有"遠東第一台"之稱。�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於4月15日在南京召開了"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李石曾、陳果夫等參加會議,因武漢方面無人參加,到會委員不足半數,故只作為預備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民政府",於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新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伍朝樞為外交部長,王寵惠為司法部長,並於次日公布"清黨令",通緝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動家共10079人。專門組織清黨委員會,以進行大規模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清黨"。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漢、南京、北京三個政權鼎立的局面。�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在長達6周的時間里,對南京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其中遭日軍集體屠殺並毀屍滅跡者15萬人以上,被害總人數達30萬人以上。在瘋狂屠殺的同時,日軍對中國婦女進行了野獸般的姦淫,很多婦女被蹂躪後又慘遭槍殺、刀戳和毀屍。在佔領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在南京市內,發生了兩萬起左右的強奸事件。日軍到處縱火焚燒,被毀房屋達全城1/3以上。無數的住宅、商店、倉庫被日軍劫掠一空後,再付之一炬。外僑財產也未倖免。1947年3月10日,日本戰犯谷壽夫被中國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4月26日槍決;1948年11月4日,日本戰犯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2月22日執行。罪魁禍首雖然受到了應有懲罰,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國人民認罪。�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4月20日,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被國民政府拒絕,國共和談破裂。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當天夜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按預定部署,在上自九江、下至江陰的千里江防線上,發動渡江戰役。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自安徽蕪湖西面荻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由西南向東南迂迴到南京的側背;同日,突破江陰要塞,對南京形成鉗形攻勢。4月21日,佔領了南京江北的江浦縣城,次日又攻佔浦口、浦鎮。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佔領國民黨統治中國22年的首都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執政地位。�毛澤東寫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不朽詩篇:「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建設南京長江大橋
【建設南京長江大橋】1949年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多次有在南京、浦口之間架橋之議。1930年鐵道部美國顧問、橋梁專家華林爾曾作嘗試,但終未提出任何具體建議。1936年與1946年兩度計劃建橋,均因技術難度大、財政無力負擔而作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務院於1956年批准鐵道部進行南京長江大橋的勘測設計,1959年6月完成定測。9月,國務院通過建橋設計方案。1960年1月正式開工,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建成通車。橋長6772米,鋪設長鋼軌雙線,最大坡度為4‰。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通車,橋長4588米,路面寬15米。全橋造價2.87億元,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全部採用國產材料的鐵路、公路兩用橋,其建橋技術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
時間 事件
211年 孫權將政治中心從京口遷到南京改名建業
212年 孫權在石頭山築石頭城作水軍基地
229年 孫權在武昌稱帝不久遷都建業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
280年 晉軍攻佔石頭城孫皓投降東吳滅亡
313年 改建鄴為建康
317年 東晉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劉裕稱帝改國號為東晉滅亡
589年 隋軍攻佔建康,陳後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毀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詩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為江南京再次成為首都
943年 南唐開國皇帝駕奔,葬於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寧府,後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廟(今夫子廟)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寧知府,開始實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楊邦義堅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飛與金兵大戰牛頭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設東、西織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築應天府城,南京為明朝首都
1376年 開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雞籠山觀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鄭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來南京訪問
我國古代最大一部網路全書—《永樂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為南都,改京師為南京
1431年 報恩寺琉璃寶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滅亡。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
1688年 孔尙任來南京寫《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關江面英艦「康華麗」號上簽定《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6年 天京事變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1865年 李鴻章創建金陵機器局
1881年 南洋官電局創辦
1886年 馬林診所開設,南京開始有西醫院
1894年 興建南京第一條馬路
1895年 金陵機器局工人大罷工。
清政府創辦南京第一所新式學校——江南水師學堂
1896年 譚嗣同在南京著《仁學》,推動維新
1897年 南京郵局設立
1898年 魯迅在南京就讀
南京第一所高等學校——江南高等學堂設立
1900年 南京創辦磁石式電話通訊
1911年11月 徐紹楨發動起義
12月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華民國成立,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孫中山為總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反對民族壓迫 ,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黃興在南京獨立討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學生6000餘人在小營操場召開國恥紀念會
1923年 南京萬餘人舉行國民請願大會
1927年 國民革命軍功課南京,英、等國炮轟南京地鐵製造南京慘案
1927年3月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蔣介石政權)
1929年6月 孫中山先生靈柩抵京,安葬於中山陵
1937年11月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為陪都
12月13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南京淪陷
1940年3月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國軍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 「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舉行
1946年5月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戰犯谷壽夫在南京被槍決
1948年4月 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為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
6. 概述南京的歷史
范蠡築越城
【范蠡築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城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0.94平方公里。後稱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有確切年代可考的軍事性質的古城,被公認為南京城市的開端。�
孫權定都建業
【孫權定都建業】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孫權將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蘇鎮江)遷至秣陵(今南京秣陵關一帶),次年在楚國金陵邑城址修建石頭城,以資守御,並取"建功立業"之意改稱秣陵為建業。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呼聲中,遷都建業,開創了南京建都的歷史。孫權以其兄孫策的長沙桓王故府為皇宮,規劃並建造了周長約11公里的建業都城。�
南唐立國金陵
【南唐立國金陵】五代十國時期,群雄割據。金陵最初隸屬建都廣陵的楊吳政權的勢力范圍。徐溫死後,徐知誥繼任金陵府尹,操縱楊吳朝政。933年,徐知誥採納謀士宋齊丘建議,欲將楊吳遷都金陵,於是修繕金陵府治為皇宮。935年,楊吳皇帝封徐知誥為齊王,次年,以金陵府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37年,徐知誥廢楊吳皇帝自立,建立齊國,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939年,復姓李,更名?,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南唐都城周長約19.35公里,貫秦淮河於城中。西據石頭 牽��鋨紫慮?今大中橋),南接長干山崗(今中華門),北止玄武橋(今北門橋)。歷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國亡。�
明初建都南京
【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紅巾軍領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備。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慶路,改名應天府,並多次聽取謀士陶安、馮國用、葉兌等人關於建都的建議。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立為吳王,吳王府便設在應天。1366年,改築應天府城,作新宮於鍾山之陽。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詔,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兩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北京,改京師為南京,為留都。�
建築世界第一大城
【建築世界第一大城】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而築成的南京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築成。周長約33676米,連同瓮城全長37140米,開13個城門,上設垛口13000餘個、窩鋪200餘座。明南京城牆的長度大大超過周長29500米的法國巴黎城,成為世界第一大城。雖遭600多年的風雨兵火,現尚存21351米,仍為國內城市中最長的城牆。�
簽訂《南京條約》
【簽訂《南京條約》】1839年6月3~25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協助下,在虎門海灘銷毀英、美等國商人上繳的鴉片2萬余箱,震動了全世界。為了保護臭名遠揚的鴉片走私貿易,1840年2月20日,英國派遣義律等率領由40餘艘艦船和40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悍然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將戰火引向中國沿海。1841年4月30日,英國內閣不滿足義律與清朝欽差大臣琦善談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廣州談判、擴大侵略戰爭的決議,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經驗的璞鼎查接替義律。1842年6月,英國由印度增派的援軍抵達中國沿海後,璞鼎查率領的英軍避實擊虛,發動"揚子江戰役"。6月16日,英軍攻佔吳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和兩江總督牛鑒,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並於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康華麗"號戰艦上,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共13款,其主要內容是:割讓香港,使香港淪為英國殖民統治,並成為英國進一步侵略中國及遠東的基地;補償鴉片煙費與水陸軍費,數目相當於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3,中國人民從此所受壓迫更甚;喪失關稅自主權;允許英國人寄居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的封建大門開始被打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決定揮戈金陵。3月8日洪秀全率50萬水陸大軍兵臨金陵城下。3月19日,攻陷金陵城,從而完成了據金陵為根本、進而完成進軍江南的戰略任務。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國農民政權。隨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1864年7月9日,清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孫中山創建民國
【孫中山創建民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地普遍響應,有24個省宣布獨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來領導全國的革命運動。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在經歷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後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熱烈歡迎。12月27日,黃興乘專車去南京,當晚在江蘇咨議局召開各省代表會議,提出3項議案,即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元、政府組織形式採用總統制,獲得會議通過。12月29日上午9時,17省代表開會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選舉以每省1票為原則,孫中山得16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上午10時,孫中山乘坐專車離開南京,前往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當晚10時,在總統府內舉行了庄嚴簡朴的就職典禮,由徐紹楨擔任司儀。典禮開始時,鳴禮炮21響。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頌詞。孫中山宣讀《臨時大總統誓詞》,並發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宣告中華民國成立。《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提出,臨時政府任務是"盡掃專制之流毒,確立共和",實現民族統一,領土統一,軍政統一,內治統一,財政統一。臨時政府通告全國採用陽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滅與延續2000餘年帝制的終結。但政權遭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聯合進攻,很快夭折。袁世凱於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挾孫中山於13日提出辭呈,並迫使臨時參議院於15日選舉他為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職,許多同盟會領導人"下野",政權落入軍閥袁世凱手中。�
建設紫金山天文台
【建設紫金山天文台】1929年,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籌建中央天文台,台址選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1934年9月1日建成,後稱紫金山天文台。這是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台,曾有"遠東第一台"之稱。�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於4月15日在南京召開了"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李石曾、陳果夫等參加會議,因武漢方面無人參加,到會委員不足半數,故只作為預備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民政府",於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新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伍朝樞為外交部長,王寵惠為司法部長,並於次日公布"清黨令",通緝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動家共10079人。專門組織清黨委員會,以進行大規模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清黨"。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漢、南京、北京三個政權鼎立的局面。�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在長達6周的時間里,對南京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其中遭日軍集體屠殺並毀屍滅跡者15萬人以上,被害總人數達30萬人以上。在瘋狂屠殺的同時,日軍對中國婦女進行了野獸般的姦淫,很多婦女被蹂躪後又慘遭槍殺、刀戳和毀屍。在佔領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在南京市內,發生了兩萬起左右的強奸事件。日軍到處縱火焚燒,被毀房屋達全城1/3以上。無數的住宅、商店、倉庫被日軍劫掠一空後,再付之一炬。外僑財產也未倖免。1947年3月10日,日本戰犯谷壽夫被中國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4月26日槍決;1948年11月4日,日本戰犯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2月22日執行。罪魁禍首雖然受到了應有懲罰,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國人民認罪。�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4月20日,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被國民政府拒絕,國共和談破裂。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當天夜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按預定部署,在上自九江、下至江陰的千里江防線上,發動渡江戰役。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自安徽蕪湖西面荻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由西南向東南迂迴到南京的側背;同日,突破江陰要塞,對南京形成鉗形攻勢。4月21日,佔領了南京江北的江浦縣城,次日又攻佔浦口、浦鎮。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佔領國民黨統治中國22年的首都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執政地位。�
建設南京長江大橋
【建設南京長江大橋】1949年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多次有在南京、浦口之間架橋之議。1930年鐵道部美國顧問、橋梁專家華林爾曾作嘗試,但終未提出任何具體建議。1936年與1946年兩度計劃建橋,均因技術難度大、財政無力負擔而作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務院於1956年批准鐵道部進行南京長江大橋的勘測設計,1959年6月完成定測。9月,國務院通過建橋設計方案。1960年1月正式開工,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建成通車。橋長6772米,鋪設長鋼軌雙線,最大坡度為4‰。同年12月29日公路橋通車,橋長4588米,路面寬15米。全橋造價2.87億元,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全部採用國產材料的鐵路、公路兩用橋,其建橋技術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
時間 事件
211年 孫權將政治中心從京口遷到南京改名建業
212年 孫權在石頭山築石頭城作水軍基地
229年 孫權在武昌稱帝不久遷都建業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
280年 晉軍攻佔石頭城孫皓投降東吳滅亡
313年 改建鄴為建康
317年 東晉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劉裕稱帝改國號為東晉滅亡
589年 隋軍攻佔建康,陳後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毀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詩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為江南京再次成為首都
943年 南唐開國皇帝駕奔,葬於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寧府,後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廟(今夫子廟)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寧知府,開始實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楊邦義堅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飛與金兵大戰牛頭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設東、西織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築應天府城,南京為明朝首都
1376年 開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雞籠山觀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鄭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來南京訪問
我國古代最大一部網路全書—《永樂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為南都,改京師為南京
1431年 報恩寺琉璃寶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滅亡。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
1688年 孔尙任來南京寫《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關江面英艦「康華麗」號上簽定《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6年 天京事變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1865年 李鴻章創建金陵機器局
1881年 南洋官電局創辦
1886年 馬林診所開設,南京開始有西醫院
1894年 興建南京第一條馬路
1895年 金陵機器局工人大罷工。
清政府創辦南京第一所新式學校——江南水師學堂
1896年 譚嗣同在南京著《仁學》,推動維新
1897年 南京郵局設立
1898年 魯迅在南京就讀
南京第一所高等學校——江南高等學堂設立
1900年 南京創辦磁石式電話通訊
1911年11月 徐紹楨發動起義
12月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華民國成立,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黃興在南京獨立討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學生6000餘人在小營操場召開國恥紀念會
1923年 南京萬餘人舉行國民請願大會
1927年 國民革命軍功課南京,英、等國炮轟南京地鐵製造南京慘案
1927年3月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29年6月 孫中山先生靈柩抵京,安葬於中山陵
1937年11月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為陪都
12月13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南京淪陷
1940年3月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國軍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 「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舉行
1946年5月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戰犯谷壽夫在南京被槍決
1948年4月 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為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
7. 下關的歷史沿革
唐開元十六年抄(728),南詔(即蒙舍詔)王皮羅閣(697~748)統一六詔(蒙睶、越析、浪穹、鄧賧、施浪、蒙舍 ),建南詔國,徙治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西)。 大歷十四年(779)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為鞏固防戍,在通道南北兩端築關,北稱上關(又名龍首關、河首關),南稱下關(又名龍尾關、河尾關),兩關相距百里,互為犄角,拱衛都城。唐天復二年(902),南詔為鄭買嗣所滅,先後建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937),白族首領段思平自石城(今曲靖市西北)起兵,攻克下關,占羊苴咩城,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宋寶祐二年(1254),為蒙古忽必烈所滅。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將藍玉、沐英率師進軍大理,酋長段世扼下關以守,明軍巧用上、下兩關地形,出奇兵,佔下關,克大理。
8. 南京市下關區有些什麼歷史文化典故
下關區的歷史文化,最先讓人想起的恐怕便是明城牆。全長公里的明城牆目前遺存的城牆段落還有22公里,無論從保留的長度還是33公里的總長來說,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城牆帶,文化、學術價值不可估量。
台城、月牙湖、中華門、閱江樓、小桃園、東西干長巷等城牆保護工作陸續完成後,明城牆外側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在城牆保留的段落之間、城牆和城河之間,一片片秀麗的風光與獨具歷史厚重感的城牆相互輝映,和遺址公園風光帶一起,在城牆外側形成近30公里的綠環。
明城牆的保護只是一個縮影。天妃宮、靜海寺、閱江樓……這些歷史優秀的文化瑰寶在下關人精心的呵護下得到傳承和發揚。下關區秉承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正闊步邁向「文化大區」。
如閱江樓景區,瀕臨長江,內有閱江樓、古炮台、孫中山閱江處、靜海寺等30餘處歷史遺跡,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又如獅子山,原名盧龍山,高78米,周長2公里,有「獅嶺雄觀」之美譽,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曾在盧龍山以8萬軍隊大敗陳友諒40萬人馬,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朱元璋稱帝後,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在山頂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閱江樓於2001年改建並對外開放,高52米,共7層,具備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余,令人心曠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盡收眼底。
這樣的歷史瑰寶在下關區不是一處兩處,智慧的下關人民認識到,也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在大刀闊斧創建濱江新城的同時,傳承並發揚了優秀的文化傳統。
豐富的歷史資源,讓今天的下關散發著充分的歷史韻味。總體看來,下關區有六大文化資源優勢。第一,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目前下關境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省級文保單位11個,市級文保單位1個,區級文保單位6個。下關是鄭和航海的始發地和歸宿地,明城牆、靜海寺、天妃宮、江南水師學堂、渡江勝利紀念館、南京鐵路西站等一批歷史文化遺存是南京「六朝古都」風雨滄桑的縮影。
第二,文化旅遊資源優勢。下關有9.8公里的長江岸線,4公里的明城牆、外秦淮河景觀帶、幕燕風光帶、靜海寺、天妃宮歷史景區,閱江樓、綉球公園、小桃園等下關文化旅遊資源。隨著沿江開發戰略的實施,下關電廠、南京鐵路西站搬遷等城市發展重大機遇的到來,一批新的文化旅遊資源將進一步形成。
第三,文化產業資源優勢。下關區文化市場日漸繁榮,娛樂消費增幅較快,下關區現有大小400多個文化市場經營企業,從業人員3000多人。
第四,特色文化資源優勢。下關區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依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特色文化品牌,媽祖文化、鄭和航海文化等一批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已經形成。
第五,群眾文化資源優勢。下關區有近20個市民廣場,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群眾文化骨幹隊伍不斷壯大。以媽祖文化藝術節、閱江樓文化藝術節、社區文化藝術節等為代表的節慶活動為地區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大餐。
第六,人文資源優勢。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下關區涌現了以袁金良為代表的富有時代精神、體現下關文化內涵的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構築了下關區人文資源的核心優勢。
9. 南京的歷史是怎樣詳細介紹一下!
南京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