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界對民國時期的劃分

歷史學界對民國時期的劃分

發布時間:2021-02-26 03:44:40

㈠ 中國近代歷史時期的劃分

中國近代歷史時期的劃分

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回 ,這一階段又分為:1840-1901太平天國答和義和團領導的農民階級革命;1901-1949資產階級革命。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新中國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的社會階段完成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直到現在,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拓展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歷史階段如何劃分

1、古代:170萬年前-1840年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近代:1840年-1949年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現代:1949至今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2)歷史學界對民國時期的劃分擴展閱讀

中國各歷史階段的劃分依據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主,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輔。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制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列強的侵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族獨立和解放,是劃分近代和現代的依據。

㈢ 民國歷史學界究竟有幾位堪稱"大師

要考察民國時期的歷史學有幾位大師,首先要弄明白當時史學界的基本狀況。內
現在的史學史專家大多數認為容民國時期的歷史學有三大流派。第一是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新史學流派,第二是以王國維、陳垣、陳寅恪、顧頡剛、胡適、傅斯年、錢穆為代表的新考證史學或曰實證主義史學流派,第三是以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和侯外廬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
另外也有一部分史學家認為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只有兩大流派,第一是史觀流派,第二是史料流派,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和梁啟超的新史學流派合並起來通稱為史觀流派。

㈣ 歷史的時代怎麼劃分,就是近代,現代那樣的

古代是鴉片戰爭以前,近代是鴉片戰爭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現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至今.

㈤ 史學界是怎樣劃分明朝歷史的三個階段的

前期,從明太祖立國到弘治時期,明帝國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明初小農社會支撐起來的國家機器較為穩定。政府掌握著龐大的社會經濟資源,如數量巨大的國有土地制度支撐下的衛所軍事體系,嚴格戶籍管理下的勞役制度,廣泛分布全國的小農經濟支撐下的稅賦制度等等。在此基礎上,明王朝能夠實現對全國乃至周遍民族勢力(除蒙古諸部外)的有效控制。雖然上層權力斗爭激烈,也曾出現過較大的危機,但是都無法撼動明朝的統治。這里要提一點,所謂的國家強盛指的是什麼?所謂的強盛國家,並不單指軍隊戰鬥力有多麼的強大,而是指綜合國家實力雄厚,可以支撐其長期戰爭,以中原王朝的體量,就算連戰連敗,耗也能把周邊國家和蠻族給耗死,更何況軍隊的戰鬥力都是在長期的軍事對抗中不斷積累起來的。所以明朝前期的強大正在於此。舉個例子,正統年間的三次麓川戰役,明軍打的並不好,但是憑借強大的國力,明朝可以將全國的資源源源不斷的投放到雲貴高原上,史籍上說「轉餉半天下」,「連年用兵,死者十七八,軍資爵賞不可勝計」就是這個道理,強大的持續續航能力,讓西南土司和思氏家族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前期的主要問題是上層勢力之間的權力斗爭。前期的政治主線,主要是太祖時期的皇權與功臣集團共享天下,到藍玉案之後以藩王為基礎的皇權獨大,建文初期明初國家問題的總爆發,靖難之役時期的功臣反彈,再度回到明初的皇權與功臣集團(換成靖難功臣)共享權力的格局下,最終引發土木之變。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恢復,以科舉制度為依託,以地方人才為來源的文官群體開始在政治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時期從正德到萬曆前期。這一時期是明朝國家由盛轉衰,統治策略不斷調整的時期,政治主線是改革引發的各類沖突和斗爭。從弘治時期開始,明朝政治制度的問題日益暴露,主要原因是國家控制的社會資源不斷流失,開始影響國家職能的發揮,從而影響到上層建築的穩定。並為了解決上述情況,明朝各階層自發開始對各類體制問題進行修整和思考。這一時期的主流是改革思潮,政治活動都是在改革的旗幟下進行的。也是這一時期,明朝的各項重要制度出現變化:軍事方面僱傭軍特色明顯的營伍制開始取代過去的衛所制;經濟層面,改革賦役制度,尋找高效的收稅制度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政治層面,以內閣—司禮監為中樞的雙線權力體系開始形成。(注意的是,明初內閣純屬顧問機構,是皇權決策排除功臣集團干擾的重要手段:皇帝通過挑選政治影響力大的文官進入內閣輔政,大臣藉由內閣資歷提升政治資本,逐步成為舉足輕重的閣部大臣。三楊、李賢、商輅到彭時,無一不是。而明中葉,因改革需要,內閣逐步成為以皇權為後盾,成為貫徹皇帝意志的中樞機構,開始對朝廷的大政方針發揮實質性的影響力,首輔的地位開始突顯出來,擁有了宰輔的地位。)另一個特色是推行改革的執政者與既得利益者的沖突不斷加劇,改革派自身的矛盾性日益暴露(一是改革對象的選擇性,不同出身的人,往往迴避自己所在的領域;二是中途退縮,當反對力量強大時,改革的力度就會放緩;三是沽名釣譽,借改革上位的現象層出不窮);社會層面,參與博弈的社會階層也越來越多,商人、縉紳地主、宦官、武將(非勛戚功臣)等等,都曾在政治舞台上顯赫一時。同時,市民階層的影響力都開始提升。社會文化方面,社會發展、非官方控制的財富增加導致享樂主義思潮開始興起,代表上述新興階層利益的思想也開始出現。意識形態領域,代表秩序的程朱理學不斷受到其他思潮的挑戰,社會價值取向更加活躍和復雜。這種背景下,才會出現正德、劉瑾、嘉靖、嚴嵩、徐階、海瑞、張居正這樣非常復雜的歷史人物形象。
第三個階段從張居正去世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這一時期,是明朝國家失去自我救治的可能,最終走向滅亡的時期。主要原因是既得利益集團排除改革阻撓,變的空前強大並最終瓦解明朝國家機器,造成社會資源重新分配,在職官僚、縉紳地主、高級宦官、宗室藩王、邊疆地區的高級武將、勛戚集團(包括外戚和功臣後裔)衛所軍事貴族均瘋狂的聚聯財富。表面上轟轟烈烈的嘉隆萬改革隨著張居正去世後被清算而戛然終止。改革已經失去了它賴以存在的時代背景,皇權不在推行改革,相應的內閣權力再次滑落,為制約內閣,科道系統被皇帝有意識的縱容和扶持,想成了晚明清流聲音巨大的情況。這一時期,上層社會日益腐朽,開啟末日狂歡模式,展開激烈的利益爭奪。其表現在因雞毛蒜皮的事件引發的政治沖突頻頻出現:爭國本、妖書案、梃擊、紅丸、移宮案。既得利益集團利用輿論混淆視聽,各種作秀、裝逼口號和人物層出不窮,不一而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東林黨、復社這一政治團體的活動。他們的行為最終導致明代社會政治環境的不斷惡化。明末社會矛盾激化引起動亂,底層民眾通過合法途徑解決自身問題的希望完全破滅,開始訴諸暴力,最後匯集成明末大起義,並將明代的既得利益集團連著明朝政權一體拔除,完成明清鼎革,其影響力直到清初還在繼續。

㈥ 民國歷史時間劃分 民國時期可被分成幾部分,依據是什麼

兩部分 第一部分時間很短暫 中華民國 以1912.1.1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為開始 到當年專4月份袁世凱篡位屬結束 第二部分是北洋軍閥時期 以1912.4袁世凱篡位開始 到1927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投奔蔣介石結束

㈦ 世界史中古代和近現代的界限是如何劃分的

19世紀中葉,這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基本到來的歷史時刻。

第一,工業革命在歐美主要國家完成或迅速發展,使得西方大工業生產力向全球傳播,世界市場已經基本上形成。

第二,西方的機制工業品,已經傾銷到世界大部分落後國家和地區,亞、非、拉的許多國家開始產生或初步地發展了自己的近代資本主義經濟,這樣,除了亞、非一些地區外,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世界近代史的歷史階段,已經基本到來。

19世紀末,這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完全到來的歷史時刻。

第一,經過第二次產業革命,西方的大工業生產力已完全具備向世界各地傳播的能力,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已開始進入新質的發展階段。

第二,資本輸出已經具有了重要意義,它「加速了最落後的國家裡的資本主義發展」,全球大部分落後國家均已進入了近代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歷史時期。

第三,到19世紀末,世界被瓜分完畢,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已經形成,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世界近代史階段,也完全到來。

(7)歷史學界對民國時期的劃分擴展閱讀:

這種觀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歐洲近代上限視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於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兩個上限之間,必然會有一個「時間差」,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

世界近代史到來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產業革命極其大工業生產力向全球范圍傳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由於這一切,佔世界人口80%的亞、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紀進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階段。

從而,以往歐美范圍的區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紀擴展成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15世紀的下半葉,是歐洲從中世紀到近代史的轉變期,到16世紀初,歐洲即正式進入近代史階段,但直到18世紀末,整個世界並未進入近代史階段,這一時期,實際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來的准備期。因為,

第一,以1640年的英國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這既是對馬克思的一種誤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種表現。馬克思在闡述英法革命的意義時,明確將英國和法國革命稱作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第二,從17世紀起,世界上進入近代史階段的區域有所擴大,但這種擴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

第三,從16世紀到18世紀,是歐洲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和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工場手工業,因其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所以不可能,也沒有被歐洲各國在其掠奪性的國際貿易中帶到世界各地。

㈧ 民國時期史學界如何定位元清這兩段歷史

元朝不算,蒙古拒絕漢化,只懂屠殺,徹底將中華民族變成了劣等種族
清朝完全接受了漢化洗腦,算正統王朝

㈨ 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如何劃分

3個階段,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3、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9)歷史學界對民國時期的劃分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㈩ 中國史學界何時才能對「中國古代歷史時期劃分」達成共識

現在我們社會上普遍接受的中國歷史時期劃分是郭沫若根據馬克思五段論搞出來的,但專這些屬年來史學界有好多異議。其實,並不不適於中國歷史,對於一個有5000多年有史籍記載的文化體系來說,一個後人借鑒外國人的說法認為想定的模式怎麼能說得清楚呢?還是參見《24史》好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界對民國時期的劃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