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博物館里有什麼著名文物
1、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
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
2、大盂鼎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先後為當地鄉紳郭氏、縣令周廣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蔭等所有,1951年潘氏後人潘達於女士將其捐贈予上海博物館,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而另一尊同為盂所鑄之鼎,形制略小,習稱「小盂鼎」,器上銘文涉及西周與鬼方之間的戰事,但此器在輾轉收藏的過程中已不見蹤跡,僅於著錄中保存銘文拓本。
3、三星塔拉玉龍
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新石器時代很多遺址中都發現有類似龍形的遺存,或為蚌塑,或為彩繪,或為雕塑。關於龍的原型,研究者們提出過各種假說,如蛇、鱷魚、蜥蜴、魚、鯢、馬、牛、豬、鹿、熊、虎、蠶、蠐螬、松樹、雲、閃電等等。
4、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外表呈紅色,作直壁平底圓筒狀。陶缸外壁有彩繪一幅。畫面左側為一隻站立的白鸛,通身潔白,圓眼、長嘴、昂首挺立。鸛嘴上銜著一條大魚,也全身塗白,並用黑線條清晰描繪出魚身的輪廓。
畫面右側豎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編織物纏繞並刻劃符號等。白鸛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鸛身微微後仰,頭頸高揚。魚眼則畫得很小,身體僵直,魚鰭低垂,毫無掙扎反抗之勢,與白鸛在神態上形成強烈的反差。
5、子龍鼎
子龍鼎,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雲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饕餮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貳』 國家博物館有哪十大鎮館寶物
1、鴞(音銷)尊: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2、四羊方尊:商晚期青銅鑄的貯酒器。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是我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為塊范法澆鑄,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 3、匽(音演)侯盂:西周時期的器物,出土於遼寧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整體器具造型莊重,顯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貴。 4、大盂(音余)鼎:周康王時器,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歧山縣,鼎腹內記載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經驗,為史學家所重視。 5、琱(音雕)生簋(音鬼):周宣王時期器物,早年出土於陝西,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6、龍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紋飾的主題為「虎口銜人」,意義深刻,此器也是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 7、銅冰鑒: 戰國時期器物,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可使酒涼。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冰箱,是一個構思精巧,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青銅器物,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部分採用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8、虢(音國)季子白盤:是西周宣王時期青銅禮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底部有銘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環獸首兩個,腹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帶紋,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 9、曾仲斿(音劉)父壺:為春秋時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 10、司母戊鼎:為商後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的代表作,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
滿意請採納
『叄』 國家博物館最值得看的是啥
後母戊鼎、四羊方尊、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人面魚紋陶盆、虎紋石磬都挺內值得看的。
3、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證明了中國先民很早就成功掌握了點、線、面的藝術表現方法和繪畫法則,整個器皿和構圖展示出一種較強的民族時代精神與藝術魅力。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不但施彩,而且構圖復雜,在題材選擇與畫面構思上都強調了圖案自身的獨立性。一般認為此陶缸應該是氏族首領的葬具。
『肆』 中國歷史博物館主要藏品是什麼
中國歷史博物館(名稱存在於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是中國的一所重要的博物館專。2003年,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重組屬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內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後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順三年銅銃,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館建成後,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量的傳世和出土文物精品。現有文物藏品30餘萬件, 其中一級文物2000多件,文物照片10多萬張, 圖書館藏專業書籍20多萬冊。
『伍』 誰知道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1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第一號。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閻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畫鸛鳥叼魚及石斧。中國的石器時代圖畫極其罕見,而這幅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史前圖畫,價值無可估量。
2 陶鷹鼎,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993年洛桑申奧展覽會七件代表中國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國史前雕塑的代表作。這個陶鷹鼎威武雄壯,鷹胸為鼎腹,器口開於鷹背,鷹的雙足和尾部為鼎足,後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是中國史前文物中絕無僅有的神品。
3 後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製,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於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裡,終於熬過了八年抗戰。戰後大鼎被運到南京,由於太重,沒被運到台灣。1959年轉交國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寧鄉,抗戰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後才被修復,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5 利簋,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簋為盛放黍稻之用,常與鼎組合使用,是重要禮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銅器,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記載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獲勝,取得了政權,是唯一跟武王伐紂直接相關的歷史實物,價值無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7 虢季子白盤,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盤為水器,此盤為先秦最大銅盤,堪稱西周青銅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圓角長方形,盤內底部鑄有銘文8行110字,通篇用韻,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此盤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被劉銘傳發現,當時是一個馬槽,後來劉家後人將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後捐獻給國家。
8 九龍九鳳冠,明代。明神宗(萬曆皇帝)孝靖王皇後鳳冠。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出土於定陵。帽胎以漆竹紮成,覆蓋以絲帛面料,鳳冠正面飾以九條等大的騰雲金龍,均口銜珍珠寶石做成的珠滴,與九龍對應的是八隻同樣口銜珠滴的金鳳,加上鳳冠後側正中的一條金鳳,一共是九龍九鳳。這件鳳冠上嵌有寶石百餘顆,珍珠五千多粒,華麗貴重之極。
9 太平天國玉璽,清代。國博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館,裡面都是近現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現代文物中各選了一個代表。這個洪秀全的玉璽是中國歷代農民戰爭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首當其沖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均刻著精緻丹鳳朝陽的圖案,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長、寬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和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該璽在天京陷落後被曾國藩得到,一直藏於軍機處,解放後歸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10 開國大典油畫。中國現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國家文物局規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師之一。此畫曾被多次修改,見證了建國初期的歷史。1955年,高崗集團被清算,於是高崗的原位以一盆鮮花代替。文革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批鬥致死,於是在油畫上也被抹去,換成了董必武。1979年,畫家閻振鐸受命,另畫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繼續對外展示。而記載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原畫,則成了國博現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國博新館開館前從未對外展示過。
『陸』 國家博物館中被稱為國寶的十大文物有哪些
1.鴞尊此鴞尊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四羊方尊為商晚期青銅鑄的貯酒器。1938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是我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為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3. 匽侯盂西周時期的器物,出土於遼寧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整體器具造型莊重,顯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貴。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4.大盂鼎三足圓鼎,周康王時器,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歧山縣,鼎腹內記載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經驗,為史學家所重視。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5.琱生簋周宣王時期器物,早年出土於陝西,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6.龍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紋飾的主題為「虎口銜人」,意義深刻,此器也是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7.銅冰鑒銅冰鑒為戰國時期器物,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是一件雙層的器皿,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可使酒涼。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冰箱,是一個構思精巧,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青銅器物,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部分採用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8.虢季子白盤是西周宣王時期青銅禮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底部有銘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環獸首兩個,腹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帶紋,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9.曾仲斿父壺為春秋時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10.司母戊鼎為商後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的代表作,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院。
『柒』 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器館有哪些展品
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周 大盂鼎
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傳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省郿縣,在1951年潘達於先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 婦好青銅鴞尊
婦好青銅鴞尊於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是中國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周頌壺
頌壺為西周時期的盛酒器,青銅禮器中的壺自商至春秋、戰國,一脈沿續,製作未曾中斷過。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周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盤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兩只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
乳丁紋青銅方鼎於1974年出土於河南鄭州杜嶺,是目前已發現的商代前期青銅器中體積最大的。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婦好青銅三聯甗
婦好青銅三聯甗於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是目前所見到的惟一的這種復合炊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捌』 中國國家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的區別在哪
1、級別不同:首都博物館是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內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容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地理位置不同:首都博物館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
3、建築面積不同: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
4、珍藏品數量和規模不同:首都博物館常設展覽藏品數量為5622件,展館有地上五層、地下二層。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
『玖』 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開館時間:9:00-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票務信息:提供簡訊、網路、團體預約服務。成府路口西站乘坐690路前門站下車,再步行800米左右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