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科特色班級布置

歷史學科特色班級布置

發布時間:2021-02-26 02:42:16

❶ 如何將歷史教學與學校特色相結合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越來越認識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對於學生掌握知識以及實際能力的提高相當重要。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對學生興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優化課堂結構,使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本文主要論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從而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伴隨著新課程、新標准、新課改、新理念的不斷出現,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在完成教學基本任務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鍛煉其學習技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中學歷史教師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一、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佔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其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有效教學關注學生需求與心理基礎,倡導尊重學生。因此,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實施有效教學,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才能真正地接近學生,使教師與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益,幫助學生輕松地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 教育學生全面理解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
當前在相當多的學生意識中都認為學習歷史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況且在相當多的省市中考考試科目中歷史都是開卷考試,並且分數也只有50分。這樣造成了更多的學生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更不感興趣,從而降低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因此我們必須教育學生正確理解歷史這門學科,了解其應用功能。歷史學科是人文科學,有其特殊性。正如法國的雷蒙-阿隆所言:「歷史科學不再是曾今存過的東西的完全再現,就象物理學並不是自然的再現一樣。歷史的最後目標,是構建一種人們將絕不會第二次看到的時間的獨特的序列——人類的多種社會和文化的變異。」 歷史科學是在掌握歷史事實的綜合及其聯系的基礎上,研究人類的社會發展過程。它既反映歷史發展過程的規律性,也反映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具體的繁復的現象的復雜性。作為中學歷史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和發展的經驗。培養學生根據歷史的經驗思考和認識現實問題。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歷史雖然不可再現,蛋可以引導學生從歷史經驗中得到教育,喚起他們對相似社會現象的感慨,能從歷史人物中學習到善惡美醜,形成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二) 緊扣課標結合教材創新教學設計
1.以學習為中心開展教學設計
【案例】歷史必修3「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一目的教學:教師用PPT展示「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的材料,引導學生閱讀後提出問題:「什麼是民主?」「為什麼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學生思考,教師作答。新文化運動的其餘內容「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與迷信」、「提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教學流程同上。
分析 : 這一教學過程看起來是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實際上沒有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其明顯的特徵是從知識本位出發,由教師包辦產生問題,是教師牽著學生走的問答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只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實現教師對知識的分層分步傳輸,直接體現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獨斷專行,無視學生主動進行智力勞動的需求,課堂內沒有形成立體、交叉的信息交流氛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多元性。
以學習為中心開展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是: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教學活動的主旋律,要保證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角色的恰當承擔。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學習上,包括適當的思維引領、策劃學習活動、提供相關學習途徑、明確成果交流評價機制等。學生不是被動地聽取知識訓導,而是積極地思考、獲取、交流、整合。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始終要將學生放在首位,首先考慮的是學生該做什麼、怎麼做,而不是教師教什麼、如何教。因此如果將案例1進行重新設計可以將學生按照新文化運動四個內容分成四個小組,各自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共同參與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閱讀教材、利用各自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優勢互補分析材料歸納基本內容,然後再討論與交流合作中尋求最佳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而教師也可以在充當聽眾的時刻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過程中針對學習的理解認識從中發現學生的不足與亮點,進而進行一定程度必要的深入分析引導加以補充與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
2.圍繞教學主題開展教學設計
在歷史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無論哪一版本教材一般一個單元就是《課程標准》中的一個專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把握單元主題,明確單元學習的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而每一單元下的每一節課都有一個中心,而這每課的中心則是單元主題落實的基礎,為單元主題服務。因此教師要結合單元主題把握和突出每節課的中心,圍繞主題開展整個教學活動。要准確的把握單元主題,就要學習和領會《課程標准》。只有明確了《課程標准》的要求,領會《課程標准》的意圖,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關鍵,把握教學本質,才能准確的把握單元主題和每一節課的中心,教學就能做到心中有數,輕重適當,高屋建瓴地駕馭教材,避免鬍子眉毛一把抓,事半功倍。如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這課的中心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導致天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這就應該以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為中心開展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師:歷史上的中國農民階級有何種特點呢?(此問學生雖然不能准確解答,但多少有一些感性認識,並且具有趣味性)我們先分析中國自然經濟的特點,從自然經濟出發來看中國農民階級的特點......
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得出結論:中國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和落後性(保守、自私、分散等),革命性促使農民階級不斷斗爭,而落後性導致農民階級在斗爭的過程中無法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作為指導,而自私性和分散性導致農民在受到殘酷的壓迫後奮起反抗,但在斗爭中取得一點成績和利益後便開始降低自身的革命性,轉而滿足於眼前的利益,更加無法團結起來繼續斗爭分散性漸強。接著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與材料再次分析歸納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的表現,找出其失敗的原因。
3.富於創新性的教學設計
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於創新,大膽設計。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對不同的課型進行設計,要勇於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不斷探索。首先,歷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型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例如對新授課課型可採取導入新課、課文探究、自我測評、課文總結、課外活動等過程。對活動課則可在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動過程、活動評價與總結等幾方面進行設計。其次,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科內和學科間的綜合。在學科內要注意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即在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後知識間廣泛聯系。例如:在設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一課時,在正確處理歷史課與文化課的矛盾與交織;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與交織;歷史人物與歷史環境的矛盾與交織這三方面的關系,就會使教學既有新授課的特點,又有文化史部分教學共性特點。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如將歷史和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綜合。此外,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增強歷史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根據現有條件合理的設計。
4.與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開展教學設計
歷史源於現實和生活,但高於現實和生活,更具有一定的指導功能。生活中處處可以體現歷史,是歷史的最初表現形式,而現實生活周圍的歷史遺跡或者是人文故事則是歷史的典型表現形式。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和事件則可以用歷史來解釋和分析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現實,指導現實生活。與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開展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一是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將歷史教學延伸到當代。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多角度、多層面的展示歷史,促進學生時代感和歷史責任感的形成。這首先就要求教師具有時代感,充分的關注現實生活,關注國內外事件與時政熱點,縱橫古今,貫通中外,思維時刻保持開放與活躍,從歷史的理論世界中走到歷史的現實狀態中。二是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歷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經驗的結合,從而增強歷史的親切感。當教學內容本身時代感、現實感很強的時候,學生自然會感到有迫切了解的願望從而產生興趣,作為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歷史課堂走向生活,從書本走向社會。最終培養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世界人才,共和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案例】歷史必修2《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一節教學時,某教師是這樣進行的:先提出問題「什麼是經濟全球化?」並從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說明了其表現,之後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原因,重點分析了WTO的推動作用。最後也提出了問題「中國加入WTO後,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讓學生討論。
分析:從課堂教學結構來看,這節課安排是合理的,教學也是圍繞主題而開展的。但經濟全球化本身是時代感很強的話題,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感受和體驗也比較多,教學時不應該就書本而論書本。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歷史學生身邊和學生本身具有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體驗來感受那些是屬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並舉出實例也可以深印象。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化難為易從最基本的現象去體會全球化,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後可以試著讓學生從中找到一些全球化帶來的利弊從而引入到理解中國在加入WTO後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這樣則既輕松又合理易於理解記憶。
通過以上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最終是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這就需教師考慮到各種情況來加強教學設計的可操作性。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設計時應注意到:首先教學設計目標要明確具體可行,不要定得過高過空。要根據《歷史課程標准》和學生所學教材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其次,教學設計也必須充分考慮師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避免不足,彌補不足,設計出個性化的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初中生可多用講解、談話、探究、體驗等方法,高中生則可多用討論、研究發現法等,但也不能機械化,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最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需考慮到所處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是否符合實際。由於歷史學看看內容的多樣性、復雜性,教師在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詳略有當、統籌規劃,真正將教學設計落到實處。
(三)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再現或創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形成歷史表象,掌握歷史知識,並通過具體場景的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當屬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教學以其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歷史教學中可以應用的資料很多,如人物事物圖片,影音資料等。多媒體的直觀性可視性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給學生以如臨其境的感覺,變抽象的語言表述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一種參與的意向,因此是創設教學情境的一個有效方法,同樣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力手段。
2.由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歷史是對人物活動及重大歷史事件的記敘,其自身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學習過程中引用歷史故事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同時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學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課中的公民參政情況時,可以對學生講解「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這一故事,通過對雅典公民帕帕迪行使公民權利的見聞和遭遇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人民主權的概念和輪番而治的體現,同時也能讓學生體味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在講《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一課時可以用「酎金奪爵」和「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來說明漢武帝和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類似的故事數不勝數,如可以用「南門立木」的故事來說明商鞅變法成功的秘訣、用「卧薪嘗膽」的故事來表明越王立志雪恥的決心、用「三顧茅廬」的故事來說明劉備愛惜人才最終使其占據西南一席之地等等。通過故事架橋,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興趣,同時完成了知識的傳授,何樂而不為?
3.通過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導入新課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是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形成為核心,滲透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導入比尋設計和安排得當,使學生在首因效應的影響下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設疑、製造懸念導入法或直觀導入法,也可以是故事導入、開門見山、直接破題等。
4. 創設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興趣
古人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人們要想深入了解和認識事物,就必須親身參與、體驗。同樣,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也需要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加,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同步完成了自主學習,可謂一舉兩得。
歷史活動的組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如讓學生編演歷史劇本、歷史知識搶答競賽、歷史謎語競猜、開展辯論會等。就學生感興趣而又存在爭議的人物或事件組織辯論會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如在《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一課中涉及到對秦始皇功過的評論問題,秦始皇作為歷史上統一中國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過歷代都有人評說,當時有人稱贊說「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晉朝有人指責他「殺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贄則說:「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在就這個問題組織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大多積極參與但意見不一:有些同學側重於對秦始皇歷史功績的肯定,認為他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割據混戰,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因此應該給予肯定;也有些同學側重於對秦始皇的批判,認為他殘暴,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徭役害得民不聊生,焚書坑儒又嚴重摧殘了文化禁錮了思想,因此應對他持否定態度。辯論過程很激烈也出現了不少亮點,既增強了學生興趣有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知水平。對歷史上沒有定論的人物,同學們比較感興趣,設計討論課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觀點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很好的途徑。不論學生在辯論中給出哪種觀點,只要言之有理言直有據即可,辯論後教師要進行講評,將正反方的論據進行綜述,使之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信息系統,反饋給學生。
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對歷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對民族命運的關切,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啟迪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 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豐富歷史課堂教學
1.強化課程意識,深入挖掘歷史教材
課程意識是教師執行課程標准,落實課堂教學設計的內驅力。教師的課程意識需要以一定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基礎為先決條件,深入挖掘教材是強化教師課程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深入挖掘教材則是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的基礎。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教學的基礎。對教科書的開發和整合利用,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可以試教學效果大增。特別是本次課程改革實現了教材的多樣化,按照相同的課程標准,可以採用不同的教材版本,這就促使教師一定要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合理使用教材,強化教研和校本意識。
2.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教學資源
隨著社會的進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歷史學習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豐富的信息來源這是時代的新產物並很快發展成為歷史課程的新資源。 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及一些歷史音像圖像資料來豐富歷史教學內容、再現歷史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拓寬課堂形式、啟迪學生思考、強化重點、簡化難點等。通過網路,學生可以訪問世界各地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圖書館等,充分利用有效歷史資源級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使歷史不僅僅局限於課堂、學校,而是朝著更廣闊的空間發展。當然這些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和手段,是不能根本上取代教師地位的。實際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實際和自身特點採取適當的多媒體、網路手段等為教學錦上添花。
3.有效開發社區課程資源,了解身邊的「歷史」
要想充分利用歷史課程資源,校外尤其是我們身邊社區的歷史資源不容忽視,這些資源包括:社區圖書館、資料室、博物館、網路資源、社區歷史遺跡、紀念館、歷史人物或故事等。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課程資源更具有豐富性、生動性和現實性的特點。但長期以來教師把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而忽視了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甚至不願主動開拓各種潛在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各種歷史資源,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其情操,還可以激發其學習歷史的興趣更加了解身邊的人或事,培養學生細心觀察事物、體驗人生的好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短暫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地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其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在於:要有對歷史學科的正確認識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結合課程標准切實可行的創新教學設計;培養並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良好興趣與積極性;還需要加強對課堂內外學校與社會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來豐富歷史課堂教學。

❷ 200分!!班級布置 要有創意 還要個性, 急!!

你好!我也是班干,班級的建設都是我組織的。例如出黑板報、德內育欄、學習欄、藝容術欄、口號等

黑板報的字最好用一些醒目的立體藝術字作標題,正文可以用行楷(或楷體),注意圖案不要過大,過多,字也不要過密,這樣會顯得復雜,不好看。
條幅:放飛你的心靈,播撒你的希望
自信是你成功的基石,沉著是你飛翔的翅膀。
放飛理想,激情的投入學習中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等等名言都可以,但要簡潔。
口號:百舸爭流志向遠,千帆競發我為先。
(或學習激情我們高,文體活動我們強。)

不知道你班的情況,但我的這些也是想了很久的了,希望能幫上你。相信你是一個好班干,努力!!
祝你馬到成功!

❸ 創建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活動應該怎麼安排

一、指導思想: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一種風尚、一種文化傳統,一種行為方式,它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班級集體同學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我將以精神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營造濃厚的班級人文氣氛,努力創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既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級文化體系,建設富有特色的和諧班級。

二、總體目標

讓班級充滿青春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形成健康、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暖的家是我們班一個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級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擺放,牆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實際上就是一種靜態文化。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提高班級凝聚力。建設健康高雅的班級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學習,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

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衛生角與圖書角。要求:用具歸類擺放,整齊,垃圾分類存放,貼環保標語;圖書角掛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書籍供學生閱讀。

②用好 「張貼欄」,主要用於規范張貼學生操行統計表、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制度等內容。

③清理學生課桌,盡量做到統一、整齊、整潔,清除課桌文化(指在課桌上亂刻畫)。

④可以在課桌右邊統一張貼上「目標文化」,學生的書籍擺放要整齊,講桌桌面及裡面的清潔衛生。

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張貼(懸掛)國旗,兩側或下面貼班訓。要求能夠體現班級特色、個性。

⑥教室後面黑板的一邊設置一個板塊是: 「智慧人生」,每天一位學生寫上三兩句名言或自己的人生心得或是 「班級寄語」,每天一位學生寫上自己對班級同學最想說的一句話,加強學生間的了解交流。內容要求學生每周摘錄,有專人負責對內容定期檢查。

⑦後門與窗戶之間的牆壁可貼學生的書法、美術作品或優秀的文章等,鼓勵學生,也能增添班級文化氣息。

❹ 一句話概括歷史學科特色

「歷史不是一位主人而是一位老師,它充滿了邪惡,它只對那些在歷史中選擇實例的自由人訴說它的真相」.(阿克頓《自由與權力》)
★歷史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亞
★歷史好比一艘船,裝載著現代人的記憶駛往未來 [英] 史蒂芬•斯賓得
★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德]赫爾巴特
★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馬克思
★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恩格斯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義大利]克羅齊
★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法]馬克•布洛赫 ……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唐太宗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司馬光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連橫
★歷史睡了,時間醒著;世界睡了,你們醒著~洛夫
「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王充)
「明鏡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家語》)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龔自珍)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龔自珍)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司馬光)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宋神宗)
「欲求超勝,必須會通.」(徐光啟)
「敘述數千年來各種族所以盛衰興亡之故也,是歷史之精神也」.(梁啟超)
「歷史不是叫我們哭的,也不是叫我們笑的,乃是叫我們明白他的.」(陳衡哲)
「歷史感的培養並非總是局限於歷史本身,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關當今的知識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為直接地幫助我們了解過去.」(布洛赫)

❺ 怎麼布置教室才好看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認真布置好教室,對學生的文化學習和品德陶冶,都將起一定的作用。布置教室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室布置的基本要求是:熱情撲實、美觀大方、整齊清潔。因此,應力求牆白地平,幾凈窗明,內容引人,形式生動,物有定處,別類分明。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教育作用,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從這環境中,受到激勵,更愛學習,更愛班集體。
二、布置次數,一般每學期一次就可以了,但也可以根據重大節日、教育活動等進行更換。可依據教育的中心,適量張貼標語、宣傳畫、名人語錄、格言等。但數量不宜過多,色彩淡雅而鮮明,不宜對比太強烈,過分渲染。
三、張貼、陳列物應主要擺在教室的後方(如「學習園地」、「競賽圖表」、「衛生角」等等)正面牆壁,黑板四周,切勿張貼、陳列一些太顯眼的東西,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四、各種張貼或懸掛物,不僅要求端正,也要注意高矮適中,即底邊與一般學生的視平線等高(指站立著)。還必須牢固結實,穩妥安全。
五、教室內的常備用具和學生常帶之物,如雨具、小黑板、清掃工具等,應分類集中,放之有序,眉目清楚,避免雜亂現象。
六、布置工作,班主任不要包辦代替,最好在教師的指 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

❻ 如何創建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包括方案 內容}的說明 總結 活動安排

一、指導思想: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一種風尚、一種文化傳統,一種行為方式,它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班級集體同學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我將以精神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營造濃厚的班級人文氣氛,努力創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既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級文化體系,建設富有特色的和諧班級。

二、總體目標

讓班級充滿青春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形成健康、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暖的家是我們班一個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級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擺放,牆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實際上就是一種靜態文化。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提高班級凝聚力。建設健康高雅的班級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學習,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

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衛生角與圖書角。要求:用具歸類擺放,整齊,垃圾分類存放,貼環保標語;圖書角掛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書籍供學生閱讀。

②用好 「張貼欄」,主要用於規范張貼學生操行統計表、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制度等內容。

③清理學生課桌,盡量做到統一、整齊、整潔,清除課桌文化(指在課桌上亂刻畫)。

④可以在課桌右邊統一張貼上「目標文化」,學生的書籍擺放要整齊,講桌桌面及裡面的清潔衛生。

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張貼(懸掛)國旗,兩側或下面貼班訓。要求能夠體現班級特色、個性。

⑥教室後面黑板的一邊設置一個板塊是: 「智慧人生」,每天一位學生寫上三兩句名言或自己的人生心得或是 「班級寄語」,每天一位學生寫上自己對班級同學最想說的一句話,加強學生間的了解交流。內容要求學生每周摘錄,有專人負責對內容定期檢查。

⑦後門與窗戶之間的牆壁可貼學生的書法、美術作品或優秀的文章等,鼓勵學生,也能增添班級文化氣息。

❼ 如何有效地創建特色班級

一、實行小幹部競選制,努力培養學生現代意識
俗話說:「群雁高飛頭雁領。」小幹部的素質與能力,對班級工作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使學生能夠積極進取,勇於拼搏,我把競爭機制引入班級,實行小幹部競選制,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小幹部競選採取自薦、講演、選票三結合的方式進行。對競選產生的班幹部,同學們心服口服。小幹部們朝氣蓬勃地進行工作,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人人有崗,個個有責,既協助了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又鍛煉了學生的才幹。
教育的一種重要目標是培養一個人的信念。如果我們整天忙忙碌碌的,卻並沒有真正將目光投向每一個孩子,那麼,我們就不能說「自己已盡了全力」。說不定,由於我們的一個忽視,孩子心頭剛剛燃起的火焰就熄滅了;說不定,由於我們的一次粗心,孩子內心那扇開啟自信的窗戶就永遠關閉了。因此,在給小幹部們提供施展他們才能的平台時,我還關注每一個孩子,不冷落班級里任何一棵「小草」,給予信任,給予機會,這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職責。哪個地方得不到陽光的照耀,哪個地方就會有陰影。我們應該把師愛的陽光灑向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二、給學生以廣泛的空間,讓其獲得成功感
在班級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要尊重理解他們,寬厚真誠對待他們,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敢想敢說,質疑問難,有自己的見地。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做到三個「大」,即發言大膽,說話大聲,態度大方;四個「於」,即樂於讀說,勤於思考,善於質疑,長於評論。讓學生在恬靜而緊張、寬松而熱烈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在活動中,尊重學生的意願,按自由選擇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積極的發展。如:開展班隊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表現主題,能畫的布置黑板報,能唱的唱一首歌,能跳的跳一個舞,能講的講一個故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和發展自己的才能。
張可星是個可愛的男孩:眉清目秀,性格文靜,尤其擅長語言表達,作文在班裡數一數二。但是他「能文」卻「不善武」,體育是他的弱項,因此,每逢體育競賽或干力氣活,他常常只能默默「觀戰」。
又要開運動會了,按慣例班裡先進行各個項目的報名。教室里場面熱烈,學生們三五成群地湊在一塊兒商量著,有的嚷嚷要報3個項目,有的抱怨名額不夠,有的迫不及待地把名字寫上報名單,唧唧喳喳,好不熱鬧!只有張可星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坐在座位上,像一棵被冷落的「小草」。
晚上,張可星媽媽打電話來了解張可星的近況,並懇求我能給他一次上陣參賽的機會,讓他體驗一下為集體榮譽努力拚搏的滋味。她還說,一直都沒有參加過學校運動會的比賽,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種打擊。電話擱下,我陷入了沉思。
我覺得家長的話言之有理,應該給張可星一個機會,能否得到名次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要揚起一個孩子自信的風帆,給他一次參與、表現的機會,這樣的經歷或許會影響到他的一生。第二天,我就鼓動全班同學幫助張可星,給他一次機會。經過大家的商量,李燁大度地讓出了實心球比賽的一個名額,張可星終於如願以償可以參加運動會了!
他十分珍惜這個機會,天天回家刻苦練習,文弱的他竟然在運動會上得了個第6名!他用實際行動感謝了同學們對他的愛,自己也獲得了莫大的成功感。
三、改革評估標准,增強評價的情感性
以往有的教師喜歡表揚班乾和成績優秀的學生。即使這些學生犯了錯誤,批評起來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生怕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其實這樣下去,只能助長他們的驕嬌二氣,使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越發脆弱,變成說不得、碰不得,更別談什麼提高和發展了。我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到這點,首先強調班乾的帶頭作用,表示班干犯錯一樣要批評,決不留情面。學生們聽了以後,也覺得老師沒有袒護誰,班級工作就容易開展了。小班干們也明白了肩上的責任,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工作的責任心增強了,能虛心地接受批評和教育,聽取他人的意見,發展的潛力也更大了。對待後進生,我不歧視、不放棄,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通過家訪,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尋求家長的配合,平時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如我班樂建琴同學上課很少舉手發言,有一次她舉手了,我讓她回答,她就說的很好,我便鼓勵她:「偶爾一次課堂發言,就這樣恰到好處,多多練習一定更加精彩。」以後她舉手次數多了,學習也積極了。這樣的評價,既打動了學生的心弦,又贏得了學生的信賴。
及時鼓勵,多給予贊賞,這是孩子們最需要的東西。很多孩子缺乏學習興趣,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這是令許多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奧蘇貝爾說,學習動機與學習之間是辨證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絕非是一種單向型的關系。假如孩子沒有動機,最好的辦法是盡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使他學懂學會,嘗到甜頭,就能強化下一步的學習勁頭。「嘗到甜頭」,其實就是讓孩子體驗成功,獲得成就感,激發他的自我效能動機--自信心,使他相信自己也能學習好, 從而使他產生進一步學好的願望,並付諸於行動。孩子需要家長與老師的肯定與表揚,他才會有成就感、價值感。孩子就是孩子,成功了需要鼓勵,失敗了也需要鼓勵;大成功應該表揚,小成功也應該表揚。今天,我們應樹立「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新觀念,多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多幾句誇獎、贊美之詞,讓我們的學生從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四.因人而異,施以適當適度的「懲罰」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懲罰,不是體罰,更不是傷害和心理虐待,它是教育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可以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理由很簡單,--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後果。
任何一個教育行為的目的是促進教育對象的優化發展。雖然我們對孩子們所施加的影響不能改變一切,但能有所效果,就應該去做。班級里出現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難的是如何將每一次偶發事件轉化成教育孩子們成長的機會。人最終要靠自己改變自己,所以不管班級里發生什麼事情,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我們都應當讓每個孩子懂得並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做對了,贈快樂於他人,自己也體會滿足的感覺;做錯了,自己品嘗苦果,慢慢領悟是非善惡之道。班級是少年兒童社會化過程最基本的中介體,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們在這個「小社會」里發生的事,就是將來他們在「大社會」中要碰到的事情。因此,我們應該以超常的耐心對待大大小小的事件,以細致的心靈撫平他們的憤怒、傷心,以巧妙的辦法懲罰他們童真的過錯。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長大的。一個人道德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與不安會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此時獲得的寬容與諒解可能使他終生難忘。所以不能總是「速戰速決」--來幾次暴風驟雨般的批評,也不能依賴於打「短平快」--一發現「風吹草動」就「快刀斬亂麻」。有時,寬容是一劑良葯。在充分明理的情況下,在信任了解的基礎上,給孩子留一點空間,讓孩子保留一點自尊,這是給花兒重新綻放的機會,是沃土,是營養。這樣做,才是真正合格的園丁!誠然,懲罰是一種高難度的教育技巧,是一把雙刃劍,方式不當會傷人,必須因人而異,適當適度,必須以尊重學生為前提。

❽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歷史學科的特點:

一是傳統課題持續受到關注。如史官制度、歷史編纂學、官方史學、私家史學、正史、野史等依然受到關注,一直不乏重要研究文章。但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課題的研究並非一循舊章,而是有許多新的見解。

二是研究視角更加多元化。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中國史學史研究,尤其注重思想、思潮、學派等。如把史學家群體以地域、時期、思想等分成流派,對乾嘉學派、浙東史學派、戰國策派、疑古派、食貨派、南高史地學派等都進行了深入研究。

三是研究對象涵蓋古今,尤以近代為主。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對中國近代史學的研究已超過對中國古代史學的關注,從整體上研究中國近代史學的著作就有十餘部,關於具體史家、史著的研究則更多。同時,還出現了以一個時期為范圍的選題,如五四時期的史學、抗戰時期的史學、延安時期的史學等。

四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後來居上。近年來,關於侯外廬、郭沫若、翦伯贊、範文瀾、吳晗等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傳記陸續出版,這些史學家的著作也重新出版。憑借蔚為大觀的學術成就,中國史學史學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史學史研究機構不斷增加,專業期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學術交流也在不斷加強。

(8)歷史學科特色班級布置擴展閱讀:

歷史學科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行政/後勤

行政/後勤部門就是協助好上級行政領導施政行政。

就業方向二:編輯/文案/作家

據估算,目前我國擁有網路編輯人員近300萬,而傳統媒體有編輯記者75萬人,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從數量上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同時,當下網路編輯的學科背景與六年 前相比,也有了顯著的變化。

2000年以前,有著計算機學科背景的編輯成為各大網站的主力軍,但自2000年以後,網路媒體競爭逐漸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被視為網站發展的「聖經」,有著社會科學背景的編輯逐漸占據主流,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進入網路大潮。

從2004年開始,網路媒體從業人員與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進行大輪換,網站人力資源結構也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既有新聞、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財經、歷史、外語等專業的人員。

就業方向三:市場/公關/品牌策劃

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是企業的好幫手。

在企業文化方面,歷史學專業的知識和品牌的策劃有異曲同工的微妙相同點,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本專業畢業生具備豐厚的文化積淀。

就業方向四:學術/科研

隨著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徵,知識勞動和知識要素正在成為按勞分配的主要依據;

知識所依附的主要對象,即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責任重、貢獻大的人,收入明顯提高,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與一般勞動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場供需調節過程中日漸擴大,科研事業單位中集聚著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科研事業單位的薪酬制度也處於快速變革之中。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科特色班級布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