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的大地震歷史上發生過幾次
3次
2. 福州的歷史
福州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當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為了閩越國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由此開始。從晉朝的八姓入閩到晚唐的王潮、王審知兄弟開閩,福州在中原漢人移民潮的長期推動下逐漸繁榮起來,福州民系也逐漸形成。「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國時期,福州成為了閩國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的黃金時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舉文教的重地、儒學重鎮,而福州的別稱「榕城」就來源於宋代福州城內遍植榕樹的景象。1276年南宋滅亡前夕,福州一度成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貿易復甦,福州作為重要海港,迎來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傳教士,也曾經歷嚴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為了南明隆武政權的首都。清末,福州進入了又一個黃金時期,隨著1844年福州開埠,以及之後洋務運動時期福建船政學堂等機構在此設立,福州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東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傳教的重要地點。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變時期,福州又成為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城。改革開放以後,福州經濟發展迅速,同時福州也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華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3. 福建重大歷史事件
·
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圖。元朝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作為地方政權機構,行中書省下設路、府、州、縣。
·
1280年,改福建路為福建、泉州、隆興三個行中書省,後來全部撤消。1321年,福建境內設八個路,均歸江浙行中書省管轄。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為福建設省的開始。
·
南宋時泉州與廣州並稱為全國兩大商港。元代掌握泉州軍政大權的蒲壽庚棄宋降元,使泉州港非不但沒有受到破壞,反而成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許多穆斯林從海上絲綢之路直接湧入泉州,在泉州修建了多座清真寺,由於伊斯蘭教過於興盛,以至不少漢人被融合而皈伊斯蘭教。當時不僅泉州,閩中、閩北也出現許多伊斯蘭教徒。天主教於元代傳入泉州,元代中國天主教僅有兩個教區,一個在泉州,另一個在北京。
·
1357年,亦思法杭人賽甫丁憑其所擁有的武裝和市舶的財源,夥同阿米里丁割據泉州,伺機北略興化、福州,妄圖建立"亦思法杭國"。1366年福建行省參政陳友定奉命討伐番寇,收復興化,攻克泉州,收復漳州,長達九年之久的亦思法杭兵亂遂告平息。
·
1367年,朱元璋在東南一帶擊敗方國珍,決定分水陸兩路向福建進軍。其中水路則由征南將軍湯和、副將廖永忠率舟由明州(今寧波)浮海取福州。不數日,湯和取得福州,派人招諭興化、漳州、泉州等地。1376年,明廷廢除行中書省機構,各省分別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以掌行政、司法、軍事大權,布政使司下領府、州、縣。
福建歷史事件
太長了,自己看
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hxlnx/2008-06/11/content_15747242_3.htm
4. 福州古代大事件
福州歷史大事
1.東冶港興起
【東冶港興起】東漢、三國時期,東冶港逐漸興起。東冶港在閩江口福州灣內,系天然良港。閩越王無諸創立閩越國,建都於東冶(今福州市),故名。它不僅與台灣、琉球有聯系,而且開辟了與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的海上貿易航線,成為中國最早的貿易港口之一。
5. 福州抗戰歷史!!!!
林則徐禁毒:
「截流」與「絕源」
我想,林則徐如果不是走到禁煙運動的風口浪尖上,他不一定會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舉世聞名的民族英雄。
其實,林則徐對禁煙斗爭的認識,也是漸進發展、逐步深化的。早期,他看到鴉片充斥、白銀大量外流心痛不已,「自鴉片盛行之後……其為厲於國計民生,尤為發指」。他曾暗訪江南商市,了解到商品交易總額減半,是鴉片大量傾銷的緣故。於是,在言官黃爵滋上疏嚴禁鴉片後,他慷慨陳詞:「故臣愚以為必須中外臣工,並力一心,誓除此害,國家理財大計,此時正一轉機也。」可見,林則徐此時是以為國「理財」為出發點的,他與清朝嚴禁派「詳內而略外、先治己而後治人」的主張不謀而合,因而,他提出了「必以重治吸食者為先」的禁毒方針。
顯然,林則徐此時禁毒的認識存在局限性。他只看到我國白銀大量外流的事實,對鴉片加速官員隊伍的腐敗、對臣工軍民精神與肉體的摧殘的嚴重性估計不足;而且,他認為鴉片泛濫只是英國和中國奸商所為,與英國統治者無系,因而看不到更可怕的災難在後頭,那就是英國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向外傾銷商品、擴張市場。所以,才有「詳內而略外」、「必以重治吸食者為先」的禁毒意識,採取以「截流」為主的禁毒方針。
隨著禁毒實踐的深入,鴉片禍害極大地震撼了林則徐。他看到,許多官吏、士子、兵丁爭先恐後吸食鴉片,暗裡明裡收受賄賂,支持鴉片走私與販售,官場作風與社會風氣江河日下;普通百姓大量吸毒,骨瘦如柴、不能勞作,加上精神頹廢不思進取幾近廢人,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因吸毒傾家盪產賣兒賣女人亡家散比比皆是,慘不忍睹,於是,他上書大聲呼籲:「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此時,他已意識到,禁毒是關乎國家續絕民族存亡的頭等大事。這是他禁毒思想的飛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通過江蘇、湖廣禁毒的實踐,認識到,僅僅收繳煙槍與鴉片,嚴治吸食者,是禁而不止、禁而不絕的,必須千方百計斷絕鴉片的來源,「以斷絕鴉片為首務」。因此,他用「絕源」代替以往的「截流」的禁毒方針,把中國人民反抗鴉片侵略的禁煙運動推上了正軌,推向了轟轟烈烈的高潮。
林則徐禁毒的實踐,不但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而且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對今天的禁毒斗爭,我們仍可從林則徐那裡得到許多啟迪。我國目前禁毒形勢依然嚴峻。除了全國目前有70多萬吸毒者成為現實的社會問題,更有世界眾多制毒販毒集團和個人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因此,我們要堅持林則徐「絕源」的禁毒方針,以斷絕毒品來源為首務。一方面,要聯合世界正義的力量,把毒品拒於國門之外;另一方面,要堅決打擊國內利用高科技生產毒品的團伙和個人,從源頭上切斷毒品與吸毒者的聯系。當然,我們以「絕源」為主,並不能忽視「截流」的工作。對70多萬吸毒者,我們要區別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手段、技術、葯品和思想教育工作方法,進行施救和療治,促使他們幡然悔悟、戒掉毒癮、走向新生。此外,我們要善籌良策,加大禁毒宣傳教育力度,讓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知毒畏毒、遠離毒品,爭做禁毒的宣傳模範。○文振
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
1944年9月29日,日軍佔領連江縣城,並由潘渡攻入大小北嶺,繼而進犯福州。時任海軍馬尾要塞、閩江江防司令李世甲率馬尾要塞司令部所屬的海軍陸戰隊第三營(營長王傳修)佔領鼓嶺鄉恩頂村嶺頭門陣地,指揮部設在恩頂村,並以一個連留守鼓嶺,作為嶺頭門右側衛;另以教導隊佔領附近山口,作為嶺頭門左側衛。30日拂曉戰斗全線展開,因嶺頭門地勢險要,海軍陸戰隊進行頑強抵抗,日軍連續數日的進攻均未得逞。戰斗中三營九連連長陳崇智身負重傷,數十名官兵傷亡。10月1日,海軍陸戰隊第四團團長戴錫余率海軍陸戰隊第二營(營長陳昌同)增援嶺頭門,鞏固了陣地。此期間,八十師的三個團在大北嶺與日軍進行英勇戰斗,二三八團副團長許祖義負傷,二三九團某營長陣亡。
日軍第二次佔領福州達260多天,堅守嶺頭門的海軍陸戰隊經數天戰斗後,突破日軍圍攻,經福州東郊上鋪、溪口,轉向魁岐渡林浦江,進入南台島,再從閩江右岸撤至閩侯甘蔗等地。因撤離嶺頭門時間匆忙,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由官兵或民眾就地草草掩埋。日軍撤退後,海軍陸戰隊有關人員重上嶺頭門,雇當地農民收集烈士遺骸並集中埋於嶺頭門內,李世甲為其撰寫碑文。
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在嶺頭門古石磴路邊,「文革」期間烈士墓遭破壞,墓碑被移作他用,後遺失(一說被毀,一說被埋於恩頂村前池塘中)。20世紀90年代修登雲公路時,烈士墓被公路推下的泥石掩埋。2001年,筆者與登雲村書記原潮冰一起到恩頂村調查,實地踏看烈士墓和嶺頭門遺存的戰壕、炮位。筆者認為,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是一重要的文物單位,建議登雲村村委會給予修復。在原潮冰書記的主持下,登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集資數十萬元修復了烈士墓。修復工程是先挖去覆蓋在墳墓上的大量泥石,清理出一座直徑4.5米的磚砌墓葬,並在原墓址後側砌石駁岸,以防後上側的公路滑坡再次掩埋烈士墓,又在墓前砌一堵駁岸,使墓台與墓埕面積達400多平方米。
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02年被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6. 福州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在它的西側有一條與南街平行的古街叫南後街。歷史上福州先民以南後街為小中回軸,西邊建答三個坊,東邊建七條巷。在這坊巷間,歷代福州人建起了一片住宅,這便是名揚中外的「三坊七巷」街區。原佔地40.2公頃,歷來是福州官紳富豪和文化人的聚居地,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街區。這里至今保留了明清時代民居和園林建築百餘座,包括了名人故居和典型民居,歷代文化名人曾在這里生活過。在它的民俗民風里潛藏著中原漢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的印記。街區的中軸線南後街還是一條獨具文化品味的商貿街。它們都帶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烙印和地域文化的胎記,探討三坊七巷文化是研究福州文化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
7. 福州歷史
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福州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劃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屬的5區2市6縣通行,今寧德地區所轄的2市5縣也能聽懂。在閩東方言區之外的浙江省泰順縣、平陽縣、蒼南縣部分鄉鎮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於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話為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其底層應當是古閩越族的語言。魏、晉之前的早期移民帶來古吳語和古楚語,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地留存於福州話中。
福州近現代名人輩出,有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文學家高士其、數學家陳景潤、國府主席林森、文學家鄭振鐸,化學家侯德榜,文學家冰心,華僑領袖黃乃裳等,舉不勝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市標——「三山一水」雕塑: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榕樹: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這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相傳,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這株榕樹。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之分。花色有紅白兩種,以白花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於製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
民間工藝品——「福州三寶」、「榕城三絕」: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
軟木畫,以質地松軟的栓樹皮為材料,經手工精雕巧鏤,製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圖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紙傘,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品種繁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觀賞效果。
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
牛角梳,造型美觀,結實耐用,溫潤而不掛發,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界獨樹一幟,在海內外素有盛名。閩菜之首佛跳牆,原料珍貴,製作講究,湯濃味厚。雞湯氽海蚌,製法獨特,湯清味醇,清新靚麗,號稱百菜之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香芋鴨等福州名菜也獨具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原料分類,可分為米類、粉類、澱粉類、乾果類、肉類和海鮮類等,尤以米、豆、糖為主要原料的最為著名。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大酒店的「太極芋泥」,安泰樓、美食園的「鼎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民俗演變於交替中
千百年來流行於民間的風尚、習俗,基本反映出福州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傳統習慣、道德規范和精神風貌,是閩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志。從歷史沿革的脈絡看,福州風俗繼承古越文化的遺風,大量接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受到宗教特別是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到了近現代吸收融匯海外文化習俗。
在福州傳統時令節俗中,迎春、迎年等生動體現了古越遺風的履痕;而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以及婚喪壽慶傳統風俗中的合婚、定聘等和信仰民風中的關公誕、迎城隍、魁星誕、土地誕、魯班誕等則明顯來自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州民間對海上女神林默娘(即馬祖,俗呼馬祖)和對陸上女神陳靖姑(即臨水太後陳夫人,俗呼臨水奶)的崇拜和信仰,說明道教對福州民俗影響之深,尤其是數百年來在民間被尊為婦女、兒童保護神的臨水奶,幾乎深入到民間的家家戶戶。
信仰民風中的觀音誕、地藏王誕等等則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滲透。佛、道兩教在福州民俗中間付受到信徒們的崇奉,往往一案同供佛、道兩神位。相對而言,伊斯蘭教對福州的習俗影響較小。
近代以來,在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則生動地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我們一方面繼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遺產,一方面 又為下一代人創造新的民俗文化。加上當今包括民俗文化在內的 各種文化空前活躍,新舊民俗交替也不斷產生。我們福州也不例外。比如:太平蛋越吃越小。因鴨蛋與 「壓亂」 諧音,故福州人 稱它為 「太平蛋」 。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小,面對宴席中的 龐然大物 太平蛋,感到 愛莫能吞 。為此,廚師們絞盡腦汁,最終以鵪鶉蛋、鴿蛋代之,這樣既細雅, 又有原意,逐漸成為一種新俗。況且鵪鶉與安全諧音,頗有意義,很快被群眾接受。
泊來節入侵傳統節。近年來,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 等進口節 大有成為都市新潮之勢。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 「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 拗九節」 卻漸漸被「 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 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此外,情人節、聖誕節也在入侵之中。最近福州大飯店擬在今年「七月七夕」 搞中國傳統情人節活動,不知是否能逮住情人們的心。
「長一位」要轉正 。在傳統的宴會上,最長輩者要坐「長一位」。以舊民居廳中(前廳)擺八仙(桌)宴為例,靠左邊的為一桌,一桌左邊靠里的為一桌一位,即「長一位」,只有年最長、輩份最大者才有資格坐。但現在「長一位」 轉正了。不論什麼樣的居所,也不論八仙桌還是圓桌,凡居中一桌面對門口的當中一位為最大位 。坐最大位者,一為主人,二為職務最高者,三為貴賓中的「頭人」 ;按年齡、輩份坐「最大位」 的,只有家宴和鄉俗活動才有。從左邊一桌一位轉到當中的「 中」 一位 ,讓年輕人容易理解,當然就要一轉到底了。
回扣取代酒包。福州傳統宴會有「 挾酒包」 的習俗,即設宴者除讓賓客吃得又飽又醉(福州俗)外,還讓你帶一大包酒包回去,讓父母或妻兒共享,這在食品匱乏的年代是很有意義的。 但在 有錢日日節(福州俗語)的今天,酒包成了赴宴的累贅,帶回去也沒人吃,只好倒掉。為此人們想出許多改革的辦法,先以鋁桶、保溫瓶等代替酒包,弄得常赴宴者家裡此類酒包成災。但酒包之俗又不可廢,無奈之下,只好以現金回扣代之。現在赴婚慶喜宴,你送了大紅包,東家回你小紅包,內有10元、30 元不等,客人免了舊酒包的拖累,又有了可裝入口袋的「 酒包」,何樂而不為? 凡此種種,許多新民俗正在代替舊民俗,出現了新舊民俗互相交替、同時存在的局面,其中不乏帶有革新意義的內容。
8. 福州有過哪些輝煌的歷史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來會城市,福自建省第一大城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建城已有兩千兩百餘年,長期以來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秦時稱福州為閩中(此時泉州廈門還不見蹤影),宋元明時期福州位列十大城市,清朝時福州曾是閩浙總督府駐地,此時福州管轄福建、浙江以及後期加入的台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東南沿海門戶城市,近代以來,五口通商、福州船政、馬尾造船廠、福建水師、閩系海軍更是讓福州名聞中外,林則徐、冰心、林徽因、沈葆楨等名人更是與福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經濟發展迅猛,曾經一度追平南京,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機,福建被當做備戰一線,除了特區廈門之外,整個福建的發展陷入低迷,直到今天福州還沒有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