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建築歷史學會

建築歷史學會

發布時間:2021-02-25 21:21:09

1.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的第一屆委員會成立

時間:1979年
成立地點:杭州
掛靠單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情報所歷史內室
主任委員:單士元容
副主任委員:劉致平 龍非了 莫宗江 陳從周 羅哲文 汪之力 劉祥禎 楊鴻勛 潘谷西 袁鏡身
委 員:單士元 龍慶忠 劉致平 劉祥禎 汪之力 陳從周 羅哲文 楊鴻勛 莫宗江 袁鏡身 潘谷西 程敬琪
屠舜耕 於倬雲 汪季琦 汪菊淵 祁英濤 杜仙洲 余鳴謙 李竹君 吳煥加 陳志華 樓慶西 吳夢麟
張馭寰 傅守謙 陸元鼎 葉啟燊 白佐民 邵俊義 劉先覺 郭湖生 孫儒澗 馮建逵 何修齡 李方嵐
孟繁興 羅小未 喻維國 路秉傑 孫大章 傅熹年 趙立瀛 侯幼彬 張家泰 陶逸鍾 張開濟 鄭孝燮
李夢白 楊道明 張祖剛

2. 中國建築學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建築學會原名「中國建築工程學會」,1951年10月開始籌備,1953年10月23~27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宣告成立。第一屆理事長為周榮鑫,副理事長為梁思成、楊廷寶,秘書長為汪季琦。
1955年7月,中國建築工程學會改名為中國建築學會。
1957年2月,中國建築學會在北京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第二屆理事長為周榮鑫,副理事長為梁思成、楊廷寶、賈震、趙深,秘書長為汪季琦。
1961年12月在廣東省湛江市舉行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第三屆理事長為楊春茂,副理事長為梁思成、楊廷寶、趙深、王大鈞、林克明,秘書長為劉雲鶴。1966年 3月在陝西省延安市舉行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第四屆理事長為閻子祥,副理事長為梁思成、楊廷寶、王希甫、劉向道、沈勃、周厚、林克明、花怡庚、金甌卜、趙深,秘書長為花怡庚(兼)。會後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會停止活動。
1980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第五屆理事長為楊廷寶,副理事長為閻子祥、陳植、金甌卜、汪季琦、戴念慈、王華彬、張開濟、何廣乾、佘畯南、任震英,秘書長為金甌卜(兼)。
1983年11月南京市集會紀念建會30周年,並改革了以往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理事的辦法,直接召開了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議。第六屆理事長為戴念慈,副理事長為閻子祥、許溶烈、王華彬、吳良鏞,秘書長為龔德順。

3. 建築歷史復習指導 趙曉峰 是哪個學校的

趙曉峰副教授:天津大學建築學博士,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及傳統建築文化青年專家,內中國建容築歷史學會理事,河北省文物局特聘專家,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者團成員。主要涉獵的學術領域為中國古典園林、先秦建築歷史與文化、燕趙地域性傳統建築文化以及東西方建築文化比較研究。
主持或參與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禪佛文化與清代皇家園林藝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3年)、「明代中都鳳陽城及其帝陵建築研究」(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項目,2000年)、「河北省民間藝術及歷史文化研究」(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4年)、「河北地域性古建築文化系列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7年)、「河北地區國家重點文保建築歷史文化與保護利用研究」(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07年)、「河北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利用研究」(河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7年)等。目前,已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40餘篇。

4.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的介紹

在中國建築學會成立伊始,梁思成先生就提議建立一個「建築史學組」,認為它是「建築學」這一學術團體所必不可少的。

5. 請問大家,學習建築歷史有什麼意義 我是建築專業的。

有啊,不同國家民族的建築歷史也是一部具象的文化歷史,現代回社會並非都是水泥鋼答筋堆砌而成的標準式建築。它還要融合不同國際地區文化特色的內涵才能彰顯建築獨有的文化魅力。中國館不就是?貝聿銘也是建築領域的代表者。

6.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的經營

分會在沒有經費的情況下,克服各種困難,由楊鴻勛主編出版了《建築歷史與理論》輯刊。輯刊的創辦為建築史學研究成果的發表提供了園地,大大地促進了學術的交流與發展,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83年,中國建築學會鑒於學術委員會的實際情況,暫時停止學術委員會的工作。經過長時間的反復醞釀研究,中國建築學會第7屆常務理事會議決定改組和恢復建築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工作,並在第8屆理事會上宣布成立建築史學分會。1993年9月召開了建築史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1次學術報告年會。楊鴻勛任會長,樓慶西、劉敘傑、陸元鼎、王紹周、張柏、於振生任副會長。
1994年6月,在濟南召開了第2次學術報告年會;1997年6月,在杭州召開了第3次學術報告年會;2000年8月,在浙江龍游召開了第4次年會;2001年3月,在杭州召開了第5次學術報告年會暨理事會換屆選舉大會。
分會的成立將全國建築史學工作納入了有組織有學科建設軌道,它標志建築史學科大發展的新階段的開始。迄今為止所召開的5次年會,顯著地促進了學科的發展。特別是1998年8月,分會舉辦了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加的第1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更是向全世界弘揚了「人為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中國建築理念;會議一致通過了被認為是中國建築走向世界裡程碑的《香山宣言》;同時,一致通過成立「國際中國建築史學會籌備委員會」。於2001年8月出版了以這次國際會議的論文選編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性中英雙語刊物—-《營造》第1輯。
分會將「建築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的不定期學術刊物——《建築歷史與理論》,於1998年復刊,出版了第5輯;2002年出版了第6、7合輯;第8輯正在編輯之中。

7. 中國建築學會生土建築分會的學會歷史

1980年在蘭州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分會成立會議,任震英任主任委員;1981年6月在延安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第1次學術討論會,五十多人參加,提供了27份調查報告、專題論文和探討性文章;1982年9月在鞏縣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第2次學術討論會,七十多人參加,提供了 53份調查報告和專題論文,甘肅和寧夏印製了論文專集,甘肅、河南、陝西、寧夏、福建、山西等省區還為大會提供了50幅展品版面;1983年4月在蘭州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分會協調會議,37人參加,傳達陳雲同志關於「把窯洞搞好了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的有關會議精神;1984年10月在烏魯木齊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第3次學術討論會,79人參加,提供了32份專題報告和學術論文,還有七百多張幻燈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為會議提供了一部《中國窯洞》電視錄像片;1985年11月在北京召開了國際生土建築學術會議,174人參加,編輯了70篇論文的「論文選集」,其中中國學者的論文38篇;1986年12月在福州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科研協調會議,五十多人參加,會議部署了下一階段的窯洞及生土建築調研工作;1989年10在蘭州召開了窯洞及生土建築第4次學術研討會,78人參加,以茶谷正陽先生為首的11名日本學者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建築學會窯洞及生土建築分會章程》和全體代表的倡議書;從1981—1989年,僅以青木志郎先生為首的日本中國窯洞考察團曾先後7次來華考察訪問,美國吉迪思·戈蘭尼先生也曾先後5次來華進行窯洞建築的研究,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還專門派出研究生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習窯洞建築;1986年9月,日本建築學會邀請任震英先生赴東京參加日本建築學會成立100周年慶典及生土建築學術交流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了演說;1990年10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侯繼堯先生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在美國召開的第6屆「土坯90」生土建築國際保護會議,並在大會上宣讀了《生土·文化·建築》為題的論文;1992年9月,中國建築學會與日本建築學會在北京共同舉辦中日傳統民居學術研討會,窯洞及生土建築分會由侯繼堯和任俠兩位先生參加了會議,在大會上宣讀了論文,論文都編入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7月窯洞及生土建築分會正式更名為生土建築分會,任震英任理事長;1995年9月分會副理事長侯繼堯出席了在法國召開的第6屆地下空間與城市設計國際會議,並擔任了分會會場主席,在會議上宣讀了《中國窯居環境質量的改善與開發》論文,並播放了《中國窯洞民居》電視專題片。1996年3月荊其敏先生編寫的《生態家屋——世界傳統民居》一書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榮獲天津市優秀圖書二等獎;1999年4月由楊志威和王文焰合作研究的「八五」科研課題《黃土窯洞防水技術研究總結報告》通過了部級專家鑒定;1999年7月分會委託蘭州鐵道學院工程結構研究所主持完成了以甘肅省技術標准頒發的《甘肅省黃土窯洞設計與施工規章》(試行),結束了黃土窯洞建築沒有規范可循的歷史;1999年9月分會在西安舉辦了第8屆國際城市地下空間與生土建築學術研討會,一百多人參加,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同時出版了會議專題論文集,會議期間,由侯繼堯和王軍編著的《中國窯洞》一書簽名、贈書、售書,該書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會議還舉辦了《中國黃土高原風情與聚居環境》攝影展、《延安棗園村窯居環境及住居模式》研究成果圖片展和《清代窯居村落—-山西省汾西縣師家溝窯村保護與發展規劃設計》的畢業設計作品展等;2000年9月在蘭州召開了分會第5屆代表大會暨2000年學術年會,二百多人參加,產生了第5屆理事會,舉辦了以《生土建築與生態環境》為中心論題的2000年學術交流會,徵集32篇學術論文和專題報告,大會總結了20年來生土建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未來生土建築研究的發展方向:「以研究生態、生土建築的建築形態、深層結構、文化內涵,從傳統生土建築環境中發掘可構成新建築的『基因』,為當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建築體系提供理論及實踐依據,為改革、創新生土建築、節約土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創造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資助的科研項目《黃土高原綠色建築體系與基本聚居單位模式研究》於2001年5月通過驗收,並認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中國建築學會周若祁、分會王軍等完成,由該項目建造的新5代窯居「棗園新村」已在陝北廣泛推廣;2001年6月分會副理事長王軍赴香港中文大學講學,主講《黃土高原窯洞民居》;2001年6月8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直播中國》欄目現場直播陝西米脂縣劉家峁姜家大院窯洞庄園,由分會副理事長侯繼堯介紹中國傳統窯洞民居;2001年8月香港吳恩融等4人同分會王軍赴陝北、榆林、延安、淳化等地考察山地窯居和地下四合院窯居,並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簽訂聯合研究「山地窯洞人居環境」的課題;2001年10月分會組織以分會理事長李祥源為首的專家一行,赴隴東、陝北及晉西北地區進行了《21世紀可持續發展與生土建築的未來》為專題的考察調研活動,經過這次調研活動,分會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人民政府聯合,擬建「甘肅慶陽西峰生態窯居示範區」,並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甘肅工業大學搞縱向科研合作,將此示範區的規劃設計納入「黃土高原溝壑地區人居環境研究」總課題,該項目並列入《建設部2003年科學技術項目計劃》;由中國建築學會主辦、分會和蘭州市建委承辦的「生土建築與生態環境學術研討會」於2002年5月在蘭州召開,八十多人參加,學術交流內容從整體上反映了建築界在生土建築及生態環境科研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探索理念,全方位地揭示了生土建築發展的現狀與未來,也反映了生土建築工作者和新一代的青年建築師對生土建築的再認識、再創作和環保的責任感,標志著我國的生土建築科研上了一個「新台階;2002年9月分會學術年會暨福建土樓建築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召開,八十多人參加。

8.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的建築史學分會

1978年,在楊鴻勛先生的建議下,中國建築學會正式成立「建築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任內命單士元為主任委員容,劉致平、龍非了、莫宗江、羅哲文、陳從周、楊鴻勛、汪之力、劉祥禎為副主任委員。
1979年,在南京召開了建築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這次大會也是建築歷史學術委員會的第1次年會。此後,分別於1980年、1981年和1982年召開了3次年會。

9. 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歷史

從梁思成先生為之終身奮斗的理想――「居者有其屋」,到吳良鏞先生孜孜以求、不斷實踐的目標――「安得廣廈千萬間」;從梁思成先生提出的「體形環境論」,到吳良鏞先生開創的「廣義建築學」和「人居環境科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經過了六十年的發展歷程。 六十年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理論創新、創作實踐和國內外交流等方面,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目前,建築學院已經形成完善的「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育人模式,「建築•規劃•景觀」三位一體、交叉融貫的學科架構,以及六年制本碩統籌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三個二級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建築學院也是清華大學實施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單位。在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建築學一級學科被評為第一名。從1946年至2006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共培養了4300餘名畢業生,他們在國家建設崗位上、在國際建築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現出了一批建築大師、兩院院士、學術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國建築事業各個時期的領軍人物和各相關單位的骨幹人才。六十年中,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如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及文物建築保護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北京菊兒胡同新四合院設計實踐、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設計、廣義建築學理論、人居環境科學、《北京憲章》等,已經成為中國建設史上的重要成果乃至世界建築界的標志性事件。二十一世紀是中國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也是中國建設事業迅猛發展的黃金時代,建築學科與建築教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面對未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目標的總體部署下,制定了建設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建築院系的發展計劃。第一,在廣義建築學和人居環境科學指導下,從科學和文化兩個方向深入探索新時代建築規律,力爭在理論建設和創作實踐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使學院成為未來建築發展的「智庫」和高端建築人才的培養基地;第二,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景觀規劃與設計、建築技術與設計、建築歷史理論與文物建築保護、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等領域均衡發展,保持特色、積極進取、多出成果,使學院成為一流的教學和科研示範案例;第三,以解決中國建築文化和城鄉建設的重大問題為目標,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創建中國特色建築教學、科研和創作實踐為發展方向,全面提升學院在世界建築舞台的空間和影響。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將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和城鄉建設的發展,隨著二十一世紀世界建築學科的發展,保持特色,開拓創新,為鞏固國內領先地位,躋身於世界一流建築院校而努力奮斗!

10. 建築歷史與理論主要學習什麼,就業方向

讀研出來以後,最好的方向是做規劃或者房地產開發(做可行性方案)
《建回築歷史及理答論》的研究對象是建築的發展過程。它的主要任務是講述和闡釋各時期建築的產生、變化和衰亡,著眼於它們的歷史意義
建築是人類社會生活必要的物質條件,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離不開建築。生產方式、國家形態和階級關系的變化與建築的變化息息相關。建築時代風格反映著時代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反映著和它們相應的思想文化潮流。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會滲透到建築中去。建築時代風格不可避免地要適應建築的材料、結構等技術條件。
一個成熟的建築風格,必定具有獨特性、穩定性和一貫性。
世界各國建築發展是不平衡的,有早、快和遲、慢之分。所以在建築史的各個階段,每個國家有它們自己的建築特點。
這就是這門學科特點,他的長處是,比做設計的更懂的建築歷史的演變和預測到未來的方向,比做規劃的更有前瞻意識,對於民族建築的走向有明晰的觀點,這對於做規劃方案和地產商的設計研發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你的建築基本功和手上功夫要注意加強。這也是伯樂欣賞你最直觀的依據。

閱讀全文

與建築歷史學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