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先秦史學的特點
中國上古最早的理性思維,產生於以「殷鑒」為標志的歷史認識領域,首先通過對歷史的思考來認識政治、認識天人關系,從而啟沃心智,繼而豐富邏輯思考能力,打開哲理的眼界。這對中國文化特徵的形成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造成歷史認識與政治文化結成密不可分的聯系,積淀為凡事從以往歷史中尋求根據、經驗與教訓的思想模式。「殷鑒」的思考,還導致歷史文獻的保存與整編,今所存之上古典籍文獻,都是西周及其後保存和整編的。所有這些,都是史學得以發展的基礎。因此,中國古代史學的興旺發達,歷代官方的史學活動之綿延不廢,古代史學多以經世致用為根本宗旨。這些西方所不具備的特點,皆可追溯至理性思維的源頭,追溯到「殷鑒」給中國社會文化植入的思想根基。
在西周「殷鑒」思想的基礎上,春秋時期建立「君舉必書」和講究一定書法的記史制度;提出「良史」的概念,這涉及史家標準的評議,產生了史家的榜樣性人物;形成以史借鑒、以史教化、以史輔政和從史學中學習治國之策的史學觀念,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運行發展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表述得還相當簡約,有如格言成語,而唯其簡約,更便於傳播、更提供了後世展開、發揮與豐富化的空間。
先秦時期的史學觀念,體現出中國古代史學蓬勃發展的淵源。由「殷鑒」的思索進展到官方鞏固的記史制度,繼而產生一系列基本原則性質的史學觀念,隨之又有孔子《春秋》為私家史學辟開蹊徑,促使史學觀念的進一步深化。這一步步的跨越,為古代史學的興旺發達准備了勢不可遏的社會條件。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史學,唯其源頭深邃豐饒,才成其日後的煙波浩瀚、奔流不廢。
希望能夠幫到您!
㈡ 先秦歷史學習研究需要參閱哪些書籍,最好全一點,專業一點
程二行復;官學下移與游士之風——先制秦士人文化的發展道路
葛荃;論中國傳統「士人精神」的現代轉換
馬亮寬;略論漢初士人在社會秩序建設中的作用
白自東,孔憲鳳;論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形成及其歷史作用
朱順玲;東漢後期士大夫社會拯救活動述論
朱國偉;略論周、淳之爭的緣起——也談焚書坑儒發生的原因
郝建平;漢代太學生的干政之舉
李禹階,汪榮;漢初儒士的群體認同與價值取向探析
程敬恭,張仁璽;秦漢時期的社會問題及解決措施
孫家洲;;先秦儒家與法家「忠孝」倫理思想述評
譚佛佑;「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辨異
郭克煜;駱承烈;;孔子與陽虎
程濤平 ,蔡世驥;「有教無類」廣議
黃中業;;評魏文侯
張秉光;《戰國策》寓言思想內容初探
呂文郁;春秋時期的士
詹子慶;先秦士階層的演變及其歷史地位
尚志儒;;先秦從死從葬制度初探
韓鐵錚;;說「士」
㈢ 史學界經常提到的「先秦」究竟是指秦朝以前的上古夏商周時期還是秦朝本身這個時期
先秦指的是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從三皇五帝到秦朝建立之前這段時間內都算是先秦。不過也有狹義的,就是春秋末期到秦初期。也有這種說法。不過現在大部分的都是廣義的前21-前221那個時代
㈣ 歷史系考研先秦史方面哪些學校比較好
南開是史學基礎好,有楊樹達等老人的基礎,川大那是徐中舒開辟的
㈤ 先秦具體指的是什麼時期
先秦泛指中國古代秦朝以前的歷史時代,起自遠古人類產生時期,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戰國時期這個階段,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為止。
狹義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圍,包含了我國從進入文明時代直到秦王朝建立這段時間,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戰國這幾個時期的歷史。
(5)先秦歷史學擴展閱讀
先秦是中國歷史上自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在長達18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志。
先秦時期,學術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產生了諸子百家,諸子如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稱「百家爭鳴」。
先秦君王:
三皇五帝及炎帝(共九位君主):傳說中的君主,開啟了「禪讓制」。
夏禹:名姒文命,傳說「大禹治水」,是「禪讓制」的最後一位部落首領,建立夏朝。
夏啟:名姒啟,結束了原始社會,開始了奴隸制。
少康:名姒少康,夏朝中興之主。
夏桀:名姒履癸,荒淫無道,但智、力皆過人,夏王朝最後一位君王。
商湯:名子履,第一位被考證確實存在的中原地區的國王,創建了商朝,滅了夏朝。
盤庚:名子旬,將商都遷至「殷」,商王朝的中興者;以後商便稱「殷商」。
武丁:名子昭,商朝中興之主。
商紂:名子壽,殷商最後一個國王,荒淫無道,與夏桀並稱「桀紂」。
周文王:名姬昌,周武王的父親,稱為「聖人」,傳說寫了《周易》,治國賢明。
周武王:名姬發,滅商紂,建周。
齊桓公:名姜小白,使齊國興盛的首領,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名子茲甫,春秋五霸之一,為宋國君主,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晉文公:名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名嬴任好,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名熊旅,春秋五霸之一。
鄭庄公:名姬寤生,一代霸主。
吳王闔閭:名姬光,一代霸主。
吳王夫差:名夫差,一代霸主,但因放走勾踐而被勾踐亡國。
越王勾踐:名姒勾踐,滅吳,一代霸主。
魏文侯:名魏斯,戰國初期魏國的開國之君,魏國百年霸業的建立者。
秦孝公:名嬴渠梁,用商鞅變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齊威王:名田因齊,一代霸主。
魏惠王:名魏罃,一代霸主。
趙武靈王:名趙雍,一代霸主。胡服騎射。
秦昭襄王:名嬴則,一名嬴稷, 一代霸主。
秦王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統一天下後為秦始皇。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㈥ 先秦時代的歷史時代
先秦時代,指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這一段歷史時期。也就是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
在長達18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志。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諸子百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軍事、經濟等領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從分散逐步走向統一。 傳說遠古時期炎帝與黃帝大戰,黃帝勝,黃帝部落取代炎帝部落的統治,然後經過五帝,從大約公元前5700年開始到大約公元前2100年的約360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國王的產生均採用「禪讓制」,最後到了堯帝,堯帝禪帝位於舜,舜帝在老後又禪帝位於禹,禹死後,禹之子啟建立夏王朝,結束了「禪讓制」,從此,「夏」成為中國第一個傳說中的朝代。傳說夏朝時有「兩萬諸侯」。
四百餘年後(即約公元前1600年),最後一個王——夏桀暴虐無道,成湯革夏,立商朝。商時,青銅器工藝非常發達,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所以,夏商時期(約公元前2100年到約公元前1100年)(也有稱商代或商周時代),又稱為「青銅時代」。傳說商代有「三千諸侯」。
約前1046年,黃河上游周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取勝後建西周,定都鎬京,疆域逐步擴大。在周朝初期,約有「八百諸侯」。
前841年「國人暴動」,反抗周厲王暴政,此後實行六卿合議,史稱「共和行政」,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前770年,在西北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襲下,周平王遷都雒邑,史稱東周。
此後,隨著周王朝勢力衰落,分封的諸侯形成了眾多諸侯國,相互爭戰,著名的先後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被稱為春秋戰國。
最後在戰國時期,周朝被秦國所滅。
這一時期,學術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產生了諸子百家,諸子如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稱「百家爭鳴」。
㈦ 研究先秦史的著名學者
作者:知乎用戶鏈接:hu/question/19936693/answer/28945271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復旦歷史地理最強,所以學者雲集。周振鶴,歷史政治地理、歷史文化地理、中外交流史等;葛劍雄,人口史(含移民史);吳松弟,歷史經濟地理(港口—腹地),人口史(含移民史);安介生,人口史(含移民史),山西區域歷史地理,歷史民族地理;滿志敏,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時期氣候變化,歷史時期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張偉然,歷史文化地理(尤其佛教地理);張曉虹,歷史城市地理、歷史文化地理;李曉傑,歷史政治(政區)地理;王振忠,歷史社會地理,徽學;侯楊方,人口史(含移民史),人口地理信息系統,側重清代。王建革,歷史農業地理,環境史,側重農學。韓昭慶,歷史自然地理,中國地圖學史,環境史。朱海濱,歷史文化地理。傅林祥,歷史政治(政區)地理。楊偉兵,中國歷史環境與社會變遷,清代沿革地理,明清西南區域史。楊煜達,中國歷史氣候變化,西南邊疆史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唐曉峰,古代地理思想、先秦地理、歷史城市地理;韓茂莉,歷史農業地理,歷史環境變遷等;鄧輝,歷史時期環境變遷。闕維民,世界遺產,現在不搞歷史地理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歷史文獻(不僅限於地理文獻),多研究漢唐地理問題兼及其他。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華林甫,擅長地名學、沿革地理、歷史地理學術史,目前主要研究清史地理問題(清史地圖集)。中央民族大學:黃義軍,歷史城市地理;歷史瓷業地理(結合考古學方法)。
㈧ 誰能告訴我想了解先秦時期的歷史應該看那些史書
你只是想了解事跡的話,本人極力推薦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先秦部分,其他的書太文太古太文讀著難理解
㈨ 先秦時期史學代表作品
先秦歷史散文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奴隸主貴族日趨沒落,地主階級逐漸興起。當時記載各國卿大夫和新興階級「士」的言論以及諸侯各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活動的著作,就是歷史散文。其代表作品有編年體的《左傳》、國別體的《國語》記載謀臣策士辭說的《戰國策》等。
《左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撰。編年記事,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所記內容涉及到周王朝及諸侯各國之間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許多方面。對於當時的社會現實,諸如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統治者的荒淫殘暴,以及頻繁的諸侯爭霸戰爭等等,作了比較真實的反映和相當具體的敘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往往能寫得委婉曲折,有條不紊,表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語言簡潔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國語》是較早的一部國別史,記述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各國的史實,共二十一卷。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所撰,但現代學者則多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國語》記言多於紀事,記述了春秋時代許多歷史人物的言論,文字朴實、平易、簡潔。
《戰國策》屬國別體雜史著作,主要記述戰國時策士的言論和活動。作者不詳。西漢末年,經劉向整理編訂,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包括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十二國策,共三十三篇。主要記載各國有關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面的史實。對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各國縱橫捭闔的言行記載尤為具體。《戰國策》語言生動、論事透闢、寫人傳神、善用寓言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
㈩ 列舉先秦時期文學何史學著作五部
《左氏春秋》,簡稱《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
《戰國策》
《春秋版》(中國權歷史上第一部私人編著的通史)
《論語》: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孔子的言行編纂的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國語》:傳為左丘明所著。
《易經》(周易):傳為周文王所著。(五經之一)
《禮記》:傳為孔子整理。(五經之一)
《孫子兵法》:「兵聖」孫子所編。
《呂氏春秋》:由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
《詩經》:孔子整理。(五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