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歷史上保護民權的三次重大運動是哪幾次
美國女權運動
女權運動,即婦女解放運動。目的是為婦女爭取平等權利,賦予婦女以與男回子平答等的地位,以及選擇自己的職業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又譯為「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55年—1968年),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於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斗爭。
『貳』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事件演變
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是南北戰爭期間美利堅聯盟國的首都,也是實施種族隔離制的代表性城市之一。馬丁·路德·金博士於1954年到該市擔任牧師工作,1955年成功帶領該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反對公共汽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經過一年長期抗爭,終於迫使蒙哥馬利市的巴士取消種族隔離措施。這次的罷乘公共汽車運動雖然成效有限,雖然未達全面性廢除種族隔離措施,但對全美各地的黑人卻起了鼓舞作用,並啟發他們的靈感,開始一波波爭取民權的運動。
運動的高峰是在1963年8月,金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眾,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這次集會所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成為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
百年前林肯雖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在南方卻從未獲落實,直到金博士領導民權運動才獲得成功,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對其社會及留學生有很大影響,當時對少數民族及婦女的權力均受到重視,開拓了新的視野,金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
一直到1967年,金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分是因為經濟不平等所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於是,他將公民權的斗爭轉為經濟權的斗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田納西州孟斐斯被射殺身亡,當時正籌劃帶領一群同志參與該市的罷工活動。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亦算是在該年告一段落。
『叄』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爆發的背景,代表性人物及成果
正確的說法是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背景
非洲黑人最初被引進美國,主要是在南方農場當農奴,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短缺問題。理論上,林肯總統在1863年的解放宣言中,已經讓他們獲得了自由。在南北戰爭結束後,聯邦軍隊佔領南方期間(所謂重建時期1865年—1877年),黑人曾獲得解放宣言所賦予的平等權利。然而黑人因為窮困及教育程度較低,為求經濟上的生存,必須再度依靠白人僱用,特別是當聯邦軍隊撤出南方後,黑人頓失聯邦法律的保護,其地位又陷入類似美國內戰前的狀況。
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普萊西訴弗格森案」判決,確立對黑人採行「隔離但平等」措施的合法性時,無異對南方黑人人權造成嚴重的打擊,最高法院判決中有關「隔離」的部份被執行得十分徹底,但有關「平等」的部份則不然,導致南方出現更多種族隔離制度法令,甚至連在工廠、醫院及軍隊都採取種族隔離制度。
在歷經58年後,萊西訴弗格森案的法律觀念才被推翻;1954年聯邦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教育委員會」一案,判定種族隔離的學校並未提供黑人學生公平教育,因此公立學校應該要種族混合。一連串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也正式開始。
(Meiguo heiren minquan yundong)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權利的大規模斗爭運動。美國黑人是美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長期受到種族歧視,處於社會最底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國家有色人種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勝利的鼓舞以及由於工業化的進展,大批黑人流入城市,使黑人地位問題成為全國性問題,是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為反對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度,堅持抵制公共汽車運動達一年之久,使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違憲。此事件表明,黑人運動由合法斗爭發展到非暴力直接行動的新階段,是黑人民權運動開始的標志。運動以非暴力主義為指導方針,採取抵制、靜坐、遊行、和平進軍等方式。1957年,南部基督教領袖會議組成,作為民權運動最有影響的組織,負責協調各有關組織的行動,馬丁·路德·金任主席。1960年,南部各州普遍開展在公共場所的靜坐示威,顯示出運動范圍已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主動沖擊種族隔離制。1961年和1962年,民權運動的重點分別是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1963年運動達到高潮。4月,在種族隔離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爆發黑人抗議示威斗爭,迫使當局接受黑人要求。8月,在華盛頓舉行該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25萬黑人和白人同情者舉行爭取就業和自由的「自由進軍」。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64年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1964年以後,黑人運動走上武裝抗暴斗爭的道路。
代表性人物
領導黑人民權運動的靈魂人物馬丁·路德·金博士,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父親是教會牧師,家境優渥,屬中產階級,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金於1955年取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看盡南方的種族不平等待遇,使他在成年後積極投入民權運動。
成果
它不僅改變了美國黑人的命運,賦予了他們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嚴,也深刻影響了所有美國人的生活與觀念。具體來說,民權運動推動聯邦政府實行鏟除種族隔離制的改革,最終消滅了公開的白人至上主義,為黑人贏得民權。它把美國從一個容忍種族主義、歧視黑人的社會轉變為一個不管膚色與種族,承認每一個公民的平等權利的社會,從而深深改變了民眾的思想。不僅如此,民權運動也激發了新時期美國社會的民主和自由斗爭。現代婦女運動、反戰運動、新左派運動和其他族裔爭取權利的斗爭等都受到民權運動的推動和影響。
望採納!!
『肆』 民權主義初步實現的標志是什麼事件
民權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理論,對民權主義理論的構建具有決定性意義。
『伍』 民族民權民生是在哪次歷史事件中被提出來的
清光緒三十一年,西歷1905年,同盟會成立大綱
『陸』 有哪些民權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事跡
1、羅莎·帕克斯,1913年2月4日出生在亞拉巴馬州的一個黑人家庭。1955年12月1日,她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一位白人男子讓座,拉開了美國現代民權運動的序幕。 當時,亞拉巴馬州實行吉姆·克勞法,這是一部對黑人進行隔離、壓制的種族歧視性法律。它規定黑人在乘公交車、到餐廳以及其他公共設施時不能與白人坐在一起。由於當時車上的人很多,司機要求羅莎·帕克斯將座位讓給一位白人男子,但她拒絕了。此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叛逆行為」發展成改變美國歷史進程的民權運動。羅莎·帕克斯自己回憶說:「那天像平常日子一樣,唯一使它變得重要的是全體黑人的團結。」底特律市市長基爾帕特里克評價說:「她通過坐下去而站了起來。」
2、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48年大學畢業。1948年至1951年期間,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1963年,馬丁·路德·金覲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年僅39歲。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馬丁·路德·金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
3、馬爾科姆·X一般指馬爾科姆·利特爾,1925年5月19日,馬爾科姆·利特爾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父親厄爾·利特爾(EarlLittle)在公民權利問題上言辭激烈,遭到了來自白種人優越論組織「黑色軍團」的死亡威脅。4歲時,父親死於非命。馬爾科姆此後一直認為他是被謀殺的。
4、瑟古德·馬歇爾,是第一位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非裔美國人,他從1967年開始在最高法院服務、直到1991年退休為止;在任此職之前,馬歇爾擔任「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的律師,協助1954年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的案件 -「布朗控訴投陴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cation of Topeka, Kansas) - 贏得勝訴;他終其一生都致力於運用法律爭取公民權和社會正義。 瑟古德·馬歇爾是美國20世紀的一位英雄:他承接並勝訴的"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導致美國廢除了種族隔離法。他後來成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始終致力於增進包括少數族裔、婦女和移民在內的全體美國人的權利。
『柒』 宣傳民族維新,倡西學,發展資本主義,批判專制守舊,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此對聯反應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戊戌變法運抄動。措施有: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開采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文化上,廢八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於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結果是只實行了100多天,又稱百日維新,以失敗告終。原因是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名族資本主義勢力的弱小
『捌』 近年來能代表祖國強大的事件
1、新中國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2、抗美援朝的勝利
1952年7月,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目的,支援了朝鮮人民,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穩定了朝鮮的局勢,保衛了中國大陸的安全,維護了亞洲及世界的和平。無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乃至對於整個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
3、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4、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1年11月10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它標志著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終於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也標志著中國在經過了15年的歧視待遇之後,終於有了享受與其他世貿成員同等待遇的權利。
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進程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事件,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無論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還是對世界經濟的促進,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5、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交接入列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接入列,中國海軍從此邁入航母時代。航母入列,對於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增強防衛作戰能力,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玖』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運動背景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20世紀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權利的大規模斗爭運動。美國黑人是美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長期受到種族歧視,處於社會最底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國家有色人種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勝利的鼓舞以及由於工業化的進展,大批黑人流入城市,使黑人地位問題成為全國性問題,是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為反對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度,堅持抵制公共汽車運動達一年之久,使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違憲。此事件表明,黑人運動由合法斗爭發展到非暴力直接行動的新階段,是黑人民權運動開始的標志。運動以非暴力主義為指導方針,採取抵制、靜坐、遊行、和平進軍等方式。1957年,南部基督教領袖會議組成,作為民權運動最有影響的組織,負責協調各有關組織的行動,馬丁·路德·金任主席。1960年,南部各州普遍開展在公共場所的靜坐示威,顯示出運動范圍已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主動沖擊種族隔離制。1961年和1962年,民權運動的重點分別是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1963年運動達到高潮。4月,在種族隔離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爆發黑人抗議示威斗爭,迫使當局接受黑人要求。8月,在華盛頓舉行該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25萬黑人和白人同情者舉行爭取就業和自由的「自由進軍」。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64年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1964年以後,黑人運動走上武裝抗暴斗爭的道路。
『拾』 中國近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4、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