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看歷史學道理

看歷史學道理

發布時間:2021-02-25 18:57:10

❶ 學習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大英網路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網路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范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盡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❷ 學歷史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有什麼好處請講具體和通俗些,不要大道理

1、歷史教會我們做人,有個詞叫李廣難封,李廣為了西漢王朝戎馬一生,但是到死都沒有封侯,而後起之秀衛青、霍去病都拜將封侯,甚至連部將以及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個個封侯,原因何在,一是李廣運氣不好,二就是李廣不會做人心胸不寬廣,殺了一個以前得罪過他的守門人。
後來打匈奴的時候迷了路,要論軍法,因為受不了刀筆文吏的委屈,自殺了,這說明他受不了委屈。李廣的悲劇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還有三國時期的楊修,看似很聰明經常猜中曹操的心思,但是鋒芒過於顯露不是好事,最後因為誤傳軍令被殺了,所以領導在的時候要低調,不要自作主張!這都是歷史上的教訓,教會我們怎麼做人。
2、歷史教會我們怎麼做事,現在很多類似於《水煮三國》之類的挖掘三國的人物和歷史事件,就是為了從中學到一些經驗用於管理企業和做人,原因就在於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個人發展事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曹劉孫如何籠絡人心,讓別人為自己賣命?知道了原因也就知道了如何防止自己公司精英人才的流失問題。
還有隋朝為什麼那麼快就滅亡了?不是因為隋煬帝太荒淫無道,而是隋煬帝太能幹了!他又要征高麗又要開運河,但是老百姓吃不消了 結果起義的起義 造反的造反。這件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來,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事實上,後來唐太宗也征高麗了,他的兒子唐高宗也征高麗了,並最終滅了高麗。但是他們卻吸取了教訓並沒有在打仗的同時大興土木。
3、歷史還告訴我們要順應潮流,所謂順者昌逆者亡嘛。
袁世凱死後不久張勛復辟,但是馬上受到了各方面的聲討,最後失敗了,原因何在?因為自從辛亥革命以後,革命成了大勢所趨,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這個時候你再搞封建制復辟,在老百姓頭上強加一個皇帝,老百姓會答應嗎?所以在面對歷史潮流的時候,我們應該抓住機會順應潮流,成為潮流的領航者!也就是與時俱進。試想下,在別人都認為這件事是對的,而你卻說不對,別人會怎麼看你,你自然而然的會被孤立起來!
4、歷史中有很多是錯誤的,有很多真相是被掩蓋的,當我們在一些模糊的,缺乏邏輯的事件中發現一些端倪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不是這個樣子。這讓我們知道很多事物光看錶面不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比方說宋朝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個憋屈的時代,打仗打不過人家,經常給人家送錢買和平,但是實際上宋朝的軍人的軍事素養卻是歷朝歷代之最,之所以打不過人家原因很多,也不是重點,在此不多贅述而且宋朝是中國經濟發展最輝煌的時期,那個時候的百姓生活水平是很不錯的(相對來說),以至於周邊國家都爭相來華夏「借種」,寄希望以此來改良人種。而所謂的漢唐盛世,卻因為連年打仗,人口劇減,漢武帝更是下發罪己詔以示過錯。

❸ 學習歷史後,你悟到的最大的道理是什麼

學到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是一個叛亂分子,但是他還懂六個民族的語言,我明白了:人再壞,都有其擅長的一面。

❹ 你怎麼看待歷史這門學科

歷史是一抄個讓人可以學到智慧的歷史,我喜歡歷史的原因是我喜歡去幻想,總是有很多想說的東西。當然現在越來越少了,因為理工科學多了,腦子越來越僵硬,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少。每次對歷史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又活了一遍。然後就去幻想,我喜歡這種把自己放空的方式。

❺ 歷史教會了我們哪些道理

教會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有錢就是大爺,當你滿足於耗子抗槍窩里橫的話,貓已經睡醒了,只要奮斗,一切皆有可能。

❻ 歷史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我對歷史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國被八國聯軍侵佔剝奪土地,它不僅是告訴我更是億萬中國人,落後就要挨打,只有自己的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真真正正的站起來

❼ 學歷史的意義

❽ 以史為鑒學來的道理

用別人旁敲側擊長孫無忌的思想守舊,不合時宜,不重視大局,從而鏟除頑固派的代表。歷史證明雖然犧牲一位忠心大臣,不過武則天的大局眼光是對的。
現在的職場和官場同樣適用,因為職場也需要為大局犧牲一些頑固的實力派人物,現今的官場一直保留封建帝王專制思想,不過不是那麼容易,畢竟一個黨派要比一個人大,而且內部思想復雜的多。

❾ 學習歷史的感受

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以下是我學習歷史的感受:
了解歷史並不是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過去那麼簡單,歷史對人們還有啟示和借鑒作用,因為歷史的錯誤會不斷重演,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學良被囚禁十年期間潛心研究明史,以致於料事如神,終成一代明史專家(曾在台大歷史系和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明史)。讀史使人明智,同一片葉子,有的人因這一葉而障目,有的人則因這一葉而知秋,學習歷史可以培養我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對信息的敏銳感覺,學習歷史還使我們有博大的胸懷去看世間萬物,以最樸素的想法思考著名和利,因為歷史能夠包容萬物,但歷史又將他們所遺忘。曹操「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遲早將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所謂「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到那時候,一切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將失去意義,依舊還在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好友對坐,談古論今,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學習歷史還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
寫此文送給所有愛歷史的人。

❿ 學歷史有什麼用呢!以史為鑒等等的大道理都懂,但是沒有什麼一言點

現在抄的中國人,大都空有知識,卻沒有文化,我認為學習歷史的作用是讓自己明白,什麼能稱之為中華文化,怎麼樣把這種綿延不絕的文化道統傳承下去,讓中國人不在是地域上的概念,而是文化上的認同。學歷史應該知道,我們華夏民族版圖的擴展,向來靠的是文化上的認同,而非武力上的侵略。反觀現在我們失去的已經太多了

閱讀全文

與看歷史學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