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初二歷史學科實踐活動方案

初二歷史學科實踐活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1-02-25 18:10:11

① 如何開展初中歷史科教學開展學科綜合實踐

對如何開展初中來歷史綜自合實踐活動進行探討
初中階段,學生身心基本成熟,同時可塑性強。他們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活躍,具有強烈探究慾望,不滿足 於對書本知識的簡單地死記硬背,在知識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 研究基礎。開展歷史課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處理歷史信 息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等

② 如何讓歷史課與社會實踐活動課有效的整合

「人人應該受到一種周全的教育,並且應該在學校裡面受到」,這是大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中講到的,學校裡面的教育主要途徑是課堂教教學,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這一觀點也是我們所認可的,但是,課堂教學仍然有它的局限性,課堂教學活動受到時間、空間、教材、教學任務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這些限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社會為教育提供條件的變化,也得到了相應的突破,如學生可以通過影視、報刊、網路、廣播等多種途徑來了解歷史知識,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接觸到更全、更新的歷史知識,從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拓展、延伸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條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我校學生家庭中,98%以上的擁有VCD,擁有電腦的佔45%左右,其中能夠上網的佔35%左右,相信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擴大。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空間(如:教室)內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受到約束,使歷史教學的總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
就教材而言,2001年上半年以前的初中歷史教材也從以下幾方面影響著歷史課堂教學: ⑴ 缺乏能夠反映歷史研究的最新動態的資料。2001年上半年的歷史教材從1992年秋開始普遍使用,到2001年上半年以前的這十年裡沒有多大的變化,中國現代史部分講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而且理論較多。在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中就只引用了1992年國民生產總值,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當代史卻涉及很少,這樣也就人為地拉遠了學生與時代之間的距離。 ⑵ 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偏多、偏難、材料少、結論多。2001年上半年修改以前的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過多,對學生而言勢必會造成死記硬背的結果,減弱了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是蜻蜓點水,面面俱到地講,學生被動接受,考前背,考後忘。教學活動也就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意識。⑶ 定位出現偏差,不符合初中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無法真正體現分層次教學。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初中生一般12—14周歲之間,是未成年人,學生個體還存在差異,素質教育要求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現代公民必備的歷史知識和技能。2001年上半年以前的教材從知識點的把握和技能的培養都看不出這種分層次教學的內容,往往都是依賴於教師去精心設計出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但是不能忘了教師也是以教材為本的。 ⑷ 不能夠充分體現出綜合門類學科的交叉。一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是需要多種相關學科的知識,這應在教材中得到體現並使學生認識到這一點,要使學生自覺地認識並應用所學到的知識,通過整理、應用來提出和解決問題。
而歷史實踐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學生可以從以上課堂教學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在教師的有意指導下,學生可以多方面、多層次、積極主動的了解、接觸歷史知識。從而克服了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諸多局限。從97年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我搞了部分實驗,讓學生搜集、整理了一些關於「文革」期間和改革開放以後家庭生活變化的資料,學生通過比較,了解了發生在自己周邊生活的變化,而得出「中國社會近二十年的變化,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這一結論。但這一試驗還處於一種較低層次的階段。2001年2月宣武區教委頒布的《初中畢業會考實施辦法》中歷史部分又明確規定了「階段性考試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考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撰寫調查報告、歷史小論文、觀後感、訪問記

③ 如何開展初中歷史課外活動課

很多年來,歷史學科在初中階段是一門不被重視的學科,由於在中考中所佔的分值只有30 分(還要看是否被抽考),與生物、地理一起被當成了「被抽考」的學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其實歷史不應成為「副科」,歷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有著不可低估的社會價值,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社會重要性。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帶有強烈的功利性:中考要考的就學,不考的就不感興趣。為了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也為了學生終生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各學科教師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發展問題。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希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採取各種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歷史教學中,除了精心准備每一次的課堂教學,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外,還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置身於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和事件中,把抽象地傳授變成直觀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使歷史知識的抽象學習成為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為了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我,學生會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活動所需的歷史材料,這樣就極大在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習歷史的興趣會十分高漲。下面是我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的幾點做法,請老師們指正:
1、活動安排要緊扣現行歷史教材,為歷史課的學習服務
開展歷史課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其主要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活動的安排不能脫離現行歷史教材。我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適合開展活動的內容,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和時間安排。例如:初一階段除教材上已經有的活動課以外,我還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互走訪(目的是掌握農耕文明的主要內容),商鞅舌戰群儒(目的是掌握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秦始皇功過的辯論會(目的是掌握秦始皇統一的功績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以及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另外還有學期末的歷史人物表演(目的是對全學期所學的歷史人物及主要歷史事件進行復習)等……;初二階段我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火燒圓明園歷史電影觀看(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課的內容並適當在情感價值觀方面拓展),長征組歌演唱(目的是掌握紅軍不怕遠征難及配合活動課「重走長征路」),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目的是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培養學生愛熱愛南昌),家庭相片展(目的是充分認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初三安排了古代文明之光小報編輯活動(鞏固中外古代文明成就方面的知識),近代世界藝術作品欣賞課等;組織學生進行以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為主題編寫手抄報等……。
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活動准備中充分學習課標要求的有關歷史知識,學習興趣較濃,對提高學生初中歷史課的學習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2、活動要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
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都有創新的見解並且願意和渴望以一定的方式表現自己,自我實現的慾望強烈,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採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歷史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小報,觀看影視劇、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等活動,我力求活動進行得豐富多彩。如「商鞅舌戰群儒」活動中,讓一位學生扮演商鞅,再找幾位學生扮演反對他的守舊大臣,一場商鞅舌戰群儒的場面就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活動有聲有色,學生對有關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再如,歷史人物表演活動中,我精心布置會場,讓學生置身於一個良好的表演環境中,感受到老師對表演活動的重視和對表演者的尊重,他們會認真地對待這次活動。活動中,學生做了充分的准備,自己製作了道具、服裝,還查閱大量資料收集所扮演的人物的故事、言行等,編寫台詞,甚至把頭發做成古人模樣,表演栩栩如生,令人嘆服。我還給活動全程錄相,活動後回放給學生看,大家歡聲笑語,興趣盎然。又如,在「我的家庭影展」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自己的相片,按時間先後排序,有的同學還認真編寫了相片說明,標注拍攝時間、地點、人物及當時的歷史背景等,活動讓學生切實認識到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從枯燥的「背歷史」中解放出來,能更好地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對歷史學習極為有利。
3、活動一定要注重實際效果,避免只有形式而無內容
一次有效的歷史課外活動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教育活動的結束,必須及時鞏固和深化活動的成果。在這方面,我們通過讓學生寫日記,做作文、開座談會、辦壁報等方式,幫助他們從思想上總結自己的感受。總之,要把學生在歷史課外活動上引發的感情沖動、形象的感染,上升為歷史的反思、理論的思維,逐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達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真正為歷史教學服務。歷史課外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歷史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地參加歷史課外活動,為此,在安排活動時,我力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決不是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如:歷史人物表演中,我要求大家盡量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既提高了參與率,又豐富了內容,增強了活動的實效性。觀看了歷史記錄片《南京》後,我讓學生寫出觀後感,學生紛紛表達了觀看影片後的感受,大家對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義憤填膺,都表示要好好學習,為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而努力。……
歷史課外活動既要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歷史課外活動無疑應該做到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學生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又決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形式。進行扎實的歷史學習,教師特別要考慮什麼樣的歷史教學內容適宜採用什麼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有促進作用,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讓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總之,開展好歷史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了對教材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歷史課外活動,廣大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從近代中華民族屈辱與抗爭中,領悟到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要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機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戰;有利於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歷史課外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每次活動中要求教師要參閱大量的資料,要在如電腦、音像、美術等多方面進行准備,必定會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在活動中,要自主查閱資料,整理出對活動有用的信息,有時,還需要幾位同學一起完成活動 ,這對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都有極大的提高。

④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意義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關心社會發展,關注社會熱點,豐富假期生活,提高綜合素質。
(二)活動意義
1、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2、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
3、主動服務社區,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
(三)活動原則
學生一般以個人分散活動或由6-10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也可以青年志願者小分隊活動組織。
1.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2.堅持「就近就便」的原則。在學校周邊、家庭所在的城鎮社區或者鄰近村社開展活動。
3.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參與社會實踐的班級和個人,必須注意自身形象,認真參加活動,為學校和個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絕不允許在實踐活動中弄虛作假。
二、主要內容和要求
(一)道德實踐活動
1、開展「向祖國母親拜大年」活動,營造歡樂喜慶、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用圖片和文字形式向中國文明網、央視網等媒體提供吉祥物、春聯、拜年簡訊、民俗等方面的好創意,並通過鞠躬、寄語等各種形式向祖國母親拜大年,祝福偉大祖國、感恩祖國母親,以凝聚愛國報國情,共創祖國美好未來。
2、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珍愛生命,遵守交通法規」、「垃圾不落地、從我做起」等道德實踐活動,在家庭、社區(村組)開展文明禮儀、交通法規、環境保護等宣傳活動。
3、利用放假時間,在家庭中開展「孝敬父母、體驗親情」活動。倡導向父母道一聲辛苦;為父母洗一次腳(頭);陪父母參加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和父母參加一次勞動;為父母自製一次(節日或生日)禮物;承擔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與家長進行一次交心活動;給出門在外的父母寫一封「爸爸/媽媽辛苦了」為主題的書信。
4、開展自我服務和家庭服務活動。鼓勵和指導孩子制定文明健康的作息計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睡懶覺,不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家長還應支持孩子做好家庭服務,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洗衣服,打掃衛生、做飯等,創造一個清潔美麗、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二)好書伴我成長活動
假期閱讀名著2-3部,並准備一本摘抄本,每天摘抄好的詞句(不少於200字)。
(三)社會調研活動(參考主題如下,也可自選主題)
1、洛川春節民情風俗調查
2、關於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3、洛川名勝古跡、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搜集整理。
4、初中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家庭收入與個人消費調查;壓歲錢數量及用途調查
5、洛川蘋果產業發展的調查與研究。
6、初中生學習習慣的調查與研究
(四)社區服務活動
社區保潔活動、社區護綠活動、社區綜合宣傳活動、社區「陋習」糾察活動、社區敬老愛老活動、社區幫困助殘活動、社區讀書輔導活動、交通服務活動、環保志願者活動、社區公益勞動、社區流感防控和禁毒教育宣傳活動等。
(五)社會參觀活動
參觀、訪問、考察(革命遺址、科技館、英雄模範人物、現代化建設成果、市政工程、高新技術產業運作情況……),例如以當地的居民小區為調查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可以「物業管理」、「商業網點」、「文化娛樂」、「交通路線」等為研究方向。
以上(一)、(二)項為必完成內容;(三)至(五)項中,根據實際選擇1至2項內容。每生必須寫出調查報告或社會實踐感受、認識等一篇,並上傳到學校網頁「洛川縣鳳棲鎮初級中學」(http://www.fengqi.30e.com)
四、活動總結和表彰
開學後,開展以下總結、表彰活動:
1、以班級為單位,以班會、板報、專刊、網頁等形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2、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會(包括圖片展覽、搜集資料、調查報告、手抄報製作展等)。
3、評選社會實踐優秀作品、讀後感或調查報告,表彰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⑤ 初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總結怎麼寫

我校2006年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開設伊始,就受到了李待軍校長的高度重視.組織並召開了學校領導班子、教研組長、專任教師組成的會議.會上李校長詳細說明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現代教育的重要地位.並要求大家群策群力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我們的宗旨是「確定好一個主題、開展好一項活動、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帶動全體學生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稱.它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雖然有國家制定的總的活動綱要,有獨特的先進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但沒有課程標准和現成的教材,也沒有可學的操作模式.綜合實踐活動本質上是一門「校本化」的課程,僅僅靠「模仿」和「選用」,很難使它成為學校「自己的」課程.我們覺得,要實施好這門課程,必須走校本化之路;因地制宜,利用社區資源,結合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整合自己的優勢,才能形成學校的特色,創出學校品牌.
另一方面,我們在考慮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時,取得了學校的大力支持.把綜合實踐活動分成兩步走:一是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二是以學科實踐活動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力爭把學生培養成既有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又有相當科學知識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如何根據地區、學校、學生的特點,開發出有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呢?又怎樣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開展符合學生特點、體現地方特色的實踐活動呢?我們在學習、思考之後,選擇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這一課題,旨在構建一系列具有創造性、綜合性、實踐性、教育性、自主性的活動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更新能力,以提高學生急需具備的各方面的素質.另外,所研究內容試圖解決知識增長的無限性與課程內容的相對穩定性、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同時,我校也力圖抓住這次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契機,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下面就本課題的開展情況作一簡單的匯報:
一、明確課程目標,構建內容結構
1、圍繞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需求,確立課題的研究目標.
在學校辦學理念定位的大討論中,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定位於:從認識家鄉入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再以熱愛家鄉為中心,輻射愛國主義教育.根據學生認識范圍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逐漸加長半徑,擴大圓面,豐富內涵,升華主題,提高品位,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程開發的目標是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我們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發展了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根據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提出以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2、按照「三維」結構,構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框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教材,但決不意味著活動內容可以隨意而定.實際上,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一門課程,但是它也存在它的內容框架,不過這種內容框架不是由學科教材當中的章、節、目組成,而是由活動的序列構成.一個學校開展的活動如果毫無序列,就無法解釋自己的課程框架,無法解釋開展這些活動的必要性.當我們在考慮活動有序列的時候,有兩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保持自然探索、社會實踐和自我發展三者之間的大致平衡.綜合實踐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不外乎這樣三個「維度」.保持三者的平衡,有利於促進學生素質結構的和諧發展.第二,要對學生在校三年當中的活動做出統一的安排,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適當的活動.只有這樣,不同年級的教師才能抓住活動的要點,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把上述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我們的具體的做法是:學校根據本校的特點和地域資源優勢,從自然、社會、自我三個「維度」出發,在不同年級確定適當的活動「主題」,在同一主題下,由學生選擇開展不同的「活動」.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要按「維度→主題→活動」這樣一個邏輯結構展開.課題組就發揮鄉村和校內課程資源的優勢作了幾次討論,將烈士陵園等作為德育教育的基地;將集發觀光農業園作為社會勞動實踐基地;把校內苗圃作為環保教育基地,把圖書室、信息技術中心等作為探索性、信息化學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也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
3、依託地方資源,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
我們感到有責任把豐富的地方資源進一步整理和發掘,發揮它的教育功能,讓我們的學生不要遺忘,更要以此為驕傲.因此課題組的老師們積極行動了起來,投入到了校本教材進一步完善的工作中.在這過程中,我們強調師生互動,學校與社會聯動開發,突出教師、學生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通過調查整理,我們把家鄉的自然人文資源分成了以下幾類:
(1)、優美的風景:風景優美的碣石山,秦皇島有機農業生態帶橫貫其中.
(2)、育人的基地: 烈士墓是遠近聞名的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都有中小學生到這里緬懷烈士的英勇事跡,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體驗幸福的來之不易.

(3)、悲壯的歷史:勤勞勇敢的人民,在戰爭年代,不畏強暴,同敵人作過殊死的斗爭;在困難時期,艱苦奮斗,戰天斗地,創造了新的生活.他們用鮮血和汗水書寫了一部悲壯的歷史.
(4)、淳樸的鄉風:泥井本土的風俗,是勤勞的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形成的.有吃秧歌、元宵燈會等習俗.
(5)、成材的學子:當年在我校勤學苦練,現在高等學府深造或走上工作崗位取得佳績的莘莘學子.
(6)、愛國的熱情:近年來,在我鎮涌現出許多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回報人民的感人事跡.
(7)、輝煌的成就:近幾年我鎮在經濟、農業、工業、商業、教育事業等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村村通水泥路、實現一鎮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中學等
通過大量的走訪和實地調查,特別是發動學生和家長搜索、提供素材,我們形成了第一手的資料,在進行細致的梳理後,把我校的辦學理念貫穿於校本之中,進一步完善了校本教材.
校園環境資源的利用.我校非常重視使校園文化成為綜合實踐課程的資源,力圖把校園建成學生學習、成長的搖籃.學校每一個區域的劃分,每一個景點的建設,都帶著濃郁的家鄉氣息.有突顯家鄉建設成就的長廊,有學生宣傳家鄉的書畫廊,有展示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動手製作的精美的手工作品.這些布局的設計完全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鄉村教育理論,也滲透了我校「為繁榮家鄉育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在學校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會帶動家鄉的發展,更會為祖國的將來做出貢獻.
二、強化組織管理,建立保障機制
課程內容的現實規定、課程特性和實施情境的復雜性都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課題實施的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兩年多來,我們從實際出發,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的實施相適應的管理和保障機制.
1、構建組織管理網路,形成責任分明、協調一致的合力.
為了使本課題的有效的推行,學校建立健全了實施組織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校長室負責課程目標、課程開發方案的制定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教科室負責活動研究、指導培訓、成果鑒定、資料管理等;教導處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執行和檢查考核;教研組負責計劃的制定、總結、實驗的指導、教學研討;各年級研究組負責確定、協調活動計劃;班主任及其他指導教師是具體實施者.在計劃制定方面,我們注重全員參與、自主制定,即校領導、教師、學生都參加到學校計劃制定的活動中來,它經過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兩個輪回.由上而下,即由學校領導、教科室將確定的我校綜合實踐的課程理念、目標向下傳達,組織教師學習領悟,讓每一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充分了解本課程的性質、任務、本校的活動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內容的制定全員參與,由學生到指導教師最後再匯總到主管的教科室.在學生中展開廣泛的調查,圍繞家鄉的山水,圍繞身邊的事物,你最感興趣、最想研究的課題是什麼?再由指導教師進行篩選、歸類,最後由教科室根據各年級確定的研究主題進行統一的規劃安排,制定計劃.可以說,這些計劃集全校師生的心血和智慧,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學生的需求,更體現了我校綜合實踐依託地方資源的特色.這些活動主題富有新意,又源自學生生活,貼近學生,都是他們樂於探索實踐的.
2、制定相關制度,促進課程實施.
課題開始研究之初,能完全勝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並不多,針對現狀,我們建立了相關制度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和本課題的研究能基本達成.①保障激勵制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決定了教師指導工作的復雜性和師資配置的難度.為了更好的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我校對於申報擔任綜合實踐課程指導教師的教師承諾提高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及輔導員成果獎,期末根據實際(參照教師檔案袋和指導教師的過程性評價表)進行評比獎勵.②校本教研製度: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我校以校本培訓為主要手段,不斷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水平.以定期檢查與抽查等方式,督促任課教師按計劃組織教學.允許教師採用「拿來主義」,鼓勵他們多看一些相關的雜志、文章、課堂教學錄相片、網路資源等,讓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模仿著在教學中實施,使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更感性的認識.安排任課教師到秦皇島去取經,回到學校後立即向其他任課教師交流聽課所得,又分別請外校教師到我校指導教學,幫我們提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同時我校還邀請了縣教研室、進校的專家到我校對教師進行課改知識的培訓,解答了教師們在課改中存在的困惑,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方法.其次,我們借鑒語、數學科開展活動的成功經驗,每兩周組織教師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例研討和教師匯報示範活動,讓教師在不同類型的案例剖析中了解並掌握一些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具體方法.另外,課題組定期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推薦、印發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案例,並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開展「六個一學習研究活動」,即讀幾本與綜合實踐相關的理論專著,寫一份學習體會,參與一個課題的課題研究,上一堂公開研討課,交一份完整的主題活動方案,寫一份活動案例或論文並公開交流.由教導處和教科室聯合對教師的「六個一」進行評比考核.以上活動的有效組織開展,確保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能基本勝任這門課程.
3、重視宣傳發動,取得廣泛認同.
我們利用學校的櫥窗、班級板報等宣傳陣地,以及向每位學生家長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積極向學生家長宣傳、解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和對學生成長的好處,努力取得家長對學校開設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時走向社會,積極聯系我校的「學校德育基地」、「學校文明共建單位」及部分工廠、公司、企業,走訪、聯系一些勞模、老幹部、老教師、本地的致富能手及關心學校教育的人士,和他們就我校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展開討論,取得了共識,獲得了他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們成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又一支生力軍.
三、實行制度化管理,促進課題研究
1、課時管理: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周2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我校聯系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2節綜合實踐活動分成「1+1」的形式,「1」為信息技術課,每周一節,單獨列入課表,配備相應的信息技術老師;「1」為綜合活動大課,每周1節,以年級為單位集中安排在一個單位時間,列入課表.在平時的教學中,由各年級組長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負責將課時進行調整組合.可以根據需要將1節綜合活動大課與信息技術課打通,也可將其與其它學科如自然、班隊、社會、地方等打通,統一安排使用.這樣的安排靈活性大,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
2、人員管理: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實踐證明,少數教師或專職教師承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是難以滿足全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的.因而,我校在教師的構成上,以「教師小隊」形式,以一個年級為單位組建若干個教師指導小組,從而來有效地開展各類活動.各年級的教師指導小組由年級組長、班主任、一些相關的科任教師(如:信息技術教師、自然教師、勞動與技術教師、品社教師等)組成.一次活動的指導老師不局限於一人,可以聘請校內相關老師客串.此外,各年級還可以根據需要自主聘請一部分社會教育力量,擔任校外輔導員,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源,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
3、過程管理: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動態管理.(1)集體備課制:每次主題研究活動由年級組成員先初步商量一下,由一位教師負責制定活動方案,方案不在於詳而在於是否能真正讓學生展開研究實踐活動,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師在活動中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方案進行,因為活動是不斷生成的,教師可以根據活動、學生的需要進行調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課題;每周安排一位教師上一堂活動觀摩課,全體教師聽課、評課,使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2)每學期案例評比制:期末請每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選一份最好的案例參加學校案例、論文評比,優秀案例送交上一級參加評比.在這種管理機制中,教師們在活動中與學生一起主動研究探索.
四、開展主題化活動,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我們開發地方資源為的是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空間,使學生認識了解資源,更重要的是研究利用資源.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設計系列化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增長見識,發展能力,提升才幹;讓靈動的山水成為鮮活的教材;讓厚重的文化成為孩子的精神養料.在開展「走尋家鄉的名人」主題活動中,發動學生去走訪在家鄉建設事業中有特殊成績的領跑者,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老黨員、老英雄,在外辛勤求學的學子,學生們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在分享的時候大家感觸最多的是他們那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學生們紛紛申報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把教師「涼在一邊」,學生在活動中培養了合作意識、人際交往意識、問題意識,鍛煉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開展「我是碣石山小導游」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發動學生整理碣石山各景點的傳說和故事,串編成導游詞在每個景點進行解說.這充分證明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結合「校園是我們成長的樂園,家鄉是我們學習的課堂」,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大自然,讓他們在美麗的環境中認識各種動物和植物,採集和製作各種標本,鼓勵他們開展小實驗、小製作、小創作活動.讓他們欣賞各種美妙的動人景象.讓他們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溪流水的嘩嘩聲,悅耳動聽的鳥鳴聲,湖濤涌動的拍岸聲,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大自然的樂趣.從而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走進歷史,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昌黎的文明史和先進文化的遺產,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歷史知識,在社會課的實踐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和優秀文化知識.讓學生走進村鎮,就是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組織學生到社會福利院,帶上自己心愛的禮品慰問孤寡老人,為他們表演節目,這時學生特定的社會角色是「下一代或兒女」,在慰問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們尊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責任意識.組織學生到公共場所(如:菜場等)打掃環境衛生,參加義務勞動,這時,學生特定的社會身份是公民,打掃環境衛生是公民應盡的權利和義務,在這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應有的公德責任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參觀、考察和訪問,了解昌黎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感受昌黎現代化的科技成果,同時增加了學生對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感性知識.在這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去感知,在實踐活動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變革、去創造,從而真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同時,成立了十幾種班級活動小組,他們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家鄉的資源進行手工製作,他們的作品就張貼在校園的走廊上.在對我校九年級學生起床、上學情況和農村衛生情況作了調查後,有的學生向同學、家長、社會發出了倡議書,有的學生與家長簽訂了《環保條約》、約法三章,有的學生寫信給校長、老師、建議如何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增加學生的睡眠時間,還有的學生用作文、畫畫、創作手抄報、宣傳欄等形式,向人們宣傳環保知識……
五、實施多元化評價,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綜合實踐雖然是一個校本課程,但我們課題組成與經過討論認為它與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必須通過評價來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可以說,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合實踐的評價強調多元化,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教師、學生、夥伴、校外指導員等都可作為評價者.應該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僅針對他們結論成果.只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基於以上理念,我校對學生評價採用的是檔案袋評定製.我們讓學生按活動小組建立自己的活動檔案袋,保存本小組活動所得的資料.比如學生活動的照片、搜集的資料、體驗日記、作品、評價表等.由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等級評價與評語相結合的方式,評價要注重過程,重視態度,特別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感體驗,力求體現評價的多樣性與層次性.
經過兩年多的實驗,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表現在: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潛能生、學困生的興趣得到了適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自信心得到了培養;同時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內外生活,增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
我們走出校園,組織各類有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探索.投身這青山綠水之中,學生們領略了家鄉的美麗,激發了探究的慾望,點燃了創新的火花,體驗到了生活的真諦.我們的研究活動也得到了兄弟學校及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程開發與實施經驗交流研討會」在我校舉行;2007年5月我承擔了市十一五科研立項《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以上是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的一些很不成熟的嘗試,感覺我們的工作還是很粗淺的.我們願在教科研的廣闊空間里不斷追求、前進,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執著耕耘,迎接燦爛的明天.

⑥ 初二歷史社會實踐活動 急急急急~~~~~~~

一定的歷史時期,重大的歷史事件,總是同一些歌曲聯系在一起。法國大革命時期流行過《馬賽曲》,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誕生了《國際歌》,蘇聯衛國戰爭中到處傳唱《喀秋莎》,中國北伐戰爭期間響徹《國民革命歌》……正所謂歲月如歌、時代如歌、歷史如歌。20世紀的歷史歌曲見證了中國人民從苦難走向勝利的歷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盪著人們的深情,激勵著民族的鬥志。今天,我們用音樂回顧歷史,讓歷史與歌聲在時空中交織,讓我們在歌聲中展開翅膀飛回從前,去觸摸歷史的脈搏。課前,同學們進行了調查采訪家裡的長輩、學唱老歌,收集歷史歌曲、填寫新歌詞等活動,現在,各組將圍繞主題展示其研究的成果。

小組一:我們組的主題是「抗日歌曲——救亡的號角」。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把中華民族推向亡國滅種的邊緣,同時也改變了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方向——抗日救亡成為中國音樂家的時代主題和由衷吶喊:「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在狂飆般的抗日救亡群眾歌詠運動中,產生出成千上萬首音樂作品,涌現出以聶耳、冼星海為代表的大批才華橫溢的愛國音樂家。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大地炮火連天,硝煙彌漫,廣大愛國軍民積極投入到抗戰烽火之中。抗日歌曲也具有強烈的戰斗性,聽歌唱歌猶如置身戰場與敵人搏鬥,那慷慨悲壯、激越昂揚的歌聲,是中華兒女真實感情的流露。如《松花江上》,傾訴了東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憤之情,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義勇軍進行曲》則以慷慨悲壯的旋律,表達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戰斗豪情和中華民族不怕犧牲抵禦外侮的民族精神。這些歌真實反映了抗日戰爭的歷史畫卷。請聽抗日歌曲聯唱。(可將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四場「抗日的烽火」用抓屏方式製成多媒體課件,作為背景放映)

聯唱曲目可選擇《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游擊隊之歌》《南泥灣》《保衛黃河》等。順序可按抗日戰爭的不同階段編排。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然抗日戰爭剛剛過去了半個世紀,但日本國內仍有極少數右翼分子對這段侵華罪惡史,採取「不認賬」的態度,甚至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更有甚者,借修改教科書之機公然歪曲歷史真相。重唱一首首滲透著中國人民血和淚的抗戰歌曲,既是不忘民族恥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對日本極少數右翼分子的有力回擊。歷史是不容篡改的,也是篡改不了的。

小組二:我們組的主題是「再聽文化大革命歌曲」,盡管「文化大革命」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這實在不能不算是一段漫長的時光。我們身邊有許多長輩親身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歌曲對他們來說記憶猶新,下面,請同學們聽一聽我們在調查采訪中錄制的文化大革命歌曲。(由被采訪者演唱,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啊就是好!革命大字報,嘿!烈火遍地燒,勝利的凱歌沖雲霄。」等歌曲。)同時展示組員收集的文化大革命時期膠木老唱片、舊歌集等。聽完這些老歌,請大家談一談你從歌中了解到哪些文化大革命的歷史現象? 中國在20世紀走過了一個艱難曲折、又充滿著英雄主義斗爭精神的過程,其間,最能顯示中國人民力量與鬥志的大事件,就是抗日戰爭(板書)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與傷害,首先受害的是我國東北同胞,請聽《松花江上》.

(多媒體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及圖片)

《松花江上》這首歌反映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到處逃亡的慘境和凄苦憤懣、懷念家園的思想感情.事實上,逃亡的不只是東北同胞,隨著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擴張,戰火四起,從北平到天津,從河北到上海,災難瘋狂蔓延!這時候,在黃河邊上,逃難的兩位老鄉相遇了,他們互訴衷腸,那麼,他們苦難是怎樣的,他們又將怎樣面對苦難?請聽《黃河大合唱·對口曲》

(多媒體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對口曲》及圖片)

哦,東北的老鄉,山西的老鄉,他們決定投身於抗日的洪流中,收回自己的家鄉,保衛自己的祖國!所以我們看到了,我們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之所以取得完全的真正的勝利,首要的原因,我們這場斗爭是全民族的斗爭,是齊心協力所取得的巨大勝利!

和《黃河大合唱》一樣在抗日戰爭中鼓舞了全國人民鬥志的,還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那就是《義勇軍進行曲》,後來,又是這首歌曲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並成為我們中國的國歌.(板書)

這首歌將繼續激勵我們,繼續克服困難,贏得勝利!現在,同學們起立,同唱國歌,讓我們和祖國一起成長一起更強大起來吧!

(多媒體播放樂曲及圖片,共唱國歌)

新中國成立初,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來自敵對勢力的威脅,其中仇視新中國的美帝國主義,借朝鮮內戰之機,侵略朝鮮,並進一步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同時派遣其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阻止我解放軍解放台灣,美帝當時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威脅到新生中國的安全,因此我國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多媒體播放歌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及圖片)

多麼豪邁的氣概!所以我們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的拼搏奮斗甚至流血犧牲換來的!親愛的同學們,如果有一天,危險的時刻,祖國需要你,你會怎樣做?(生答:挺身而出,保衛自己的家園!)

我們知道,抗美援朝的同時,我們解放軍正在努力解放我國西邊的一大塊地區,那就是我國歷史以來的固有領土------西藏.1951年,解放軍和平解放西藏,從而使祖國大陸完全統一;其後在60年代,在我國中央政府關懷領導下,西藏地區進行了民主改革,廢除了西藏地區一向實行的封建農奴制度,藏族人民歡欣鼓舞,歌聲代表他們的心.

(多媒體播放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及圖片)

藏族同胞很開心,其他各族人民都很開心,我們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我們一定會過上好日子.那麼,我們開始探索發展的道路,一條我們的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可是,我們缺乏經驗,客觀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於是,我們的道路發生了曲折,有1957年發生的「大躍進」,有十年文革,等等,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灰心過,我們挺過來了,我們走過來了,我們在1978年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這是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我們指引的道路,他帶領我們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多媒體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及圖片)

20世紀,我們中國人一起走過,血與火的考驗,最痛苦的掙扎與拼搏,都是我們,我們頑強的中國人民,我們團結努力的中國人民,我們已經走上了正確與光明的發展之路,我們一定會一路走得更好,迎來一個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大世紀!!!

⑦ 歷史 實踐活動

如果是作題的話復應該這樣答才不制會被老師認為你照抄答案。我給你修改了一下答案:
不同意,中國有句古話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非但不是退步,而是歷史的進步。.這是因為,東漢中後期以來,統治黑暗,外戚和宦官專權,土地兼並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膨脹,民不聊生.黃巾起義以來,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特別是董卓之亂以後,軍閥割據,混戰連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魏,蜀,吳統治者在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內的相對統一,並採取了一些穩定社會,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人民生產生活狀況有所好轉.從這些史實看,從東漢政權到三國鼎立,既有利於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也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說這一過程是歷史的進步 。

閱讀全文

與初二歷史學科實踐活動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