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事件時間表
1939年鴉片戰爭。
1939-1942年 三次長沙會戰。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團大戰。
1941年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2-1945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1946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48年12月 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觀察》雜志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觀察》的被查封,標志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
1949年春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日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Ⅱ 中日交流歷史事件有哪些
三國時期:日本邪馬台時代,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出使曹魏,受到魏國皇帝曹丕的封賞專,是中日交流最屬早的記錄。
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中國求學發展,這些遣唐使者回國後幫助統治者建立了日本的政治制度,並影響了日本的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就是依據唐的制度來改革的
鑒真東渡,將中國的文化帶到了日本,促進了中日交流
元朝:忽必烈攻打日本,因兩度遭遇台風全軍覆滅。
明朝:元朝末年開始,由於日本戰亂,許多武士逃離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形成強盜勢力,被稱為倭寇,多次騷擾我國沿海,到了明朝中期,勢力更為龐大,明朝大將戚繼光訓練軍隊,消滅了倭寇,保證了東南沿海的安定
明朝中後期,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發動兩次旨在佔領朝鮮,侵略中國的戰爭,史稱壬辰戰爭,明朝派出軍隊與朝鮮軍隊共同大敗日本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佔領遼東半島和台灣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
1931-1945,抗日戰爭
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Ⅲ 中日歷史事件
兩漢:西漢時,日本30多個小國和漢朝來往。
隋唐:日本派「遣唐使」13次,留學生很多。專
明朝:戚繼屬光、俞大猷抗擊倭寇。
明治維新--------中日甲午戰爭(19世紀6、70年代-------19世紀末)
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19世紀末-----20世紀20年代)
九一八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31---1945)
二戰後------中日建交(1945---1972)
Ⅳ 日本歷史大事年表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十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及採集為生,構成了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差別,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飛鳥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廣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和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引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及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及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及人民的強而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戰國時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制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視輕工業,19世紀90年代,生絲和棉花紡織業已經為典型工業。生絲全國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紗代替了茶葉,出口量僅次於生絲。漸漸地,日本成了生絲和棉的出口大國。但與此相對照的是,日本的重工業在此時期發展緩慢。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時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不久後侵佔中國滿洲。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972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Ⅳ 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1、淞滬會戰(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2、上高戰役
上高戰役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
上高會戰在政治和軍事上,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大大減輕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正義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因而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3、南京保衛戰(抗日戰爭時期保衛中國首都的戰役)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徐州會戰(抗日戰爭時期一次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5、長沙會戰(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 。
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Ⅵ 日本侵略中國的「十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日本侵略中國的「十大歷史事件: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扶立偽「滿洲國」,731細菌部隊。
1,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2,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英語:Russa-Japanese War;日語:日露戦爭;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3,濟南慘案。
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於是竭力阻撓北伐戰爭的進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准備用武力阻止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當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復濟南後,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進攻國民革命軍駐地、在濟南城內肆意焚掠屠殺。此案中中國民眾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受傷者二千餘人,被俘者五千餘人。同時,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占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
4,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
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葯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於當日死去。但秘不發喪。其子張學良從前線動身,於6月18日趕回沈陽,穩定了東北局勢,直到張學良21日繼承父親職務後,才正式公開發喪。案發皇姑屯站以東,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時在日本國內,由於沒有公布兇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10,731細菌部隊
731部隊,全名為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對外稱石井部隊或加茂部隊。是侵華日軍假借研究內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為名,實則使用活體中國人、朝鮮人、聯軍戰俘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及製造基地,是日本軍國主義違背國際公約,用活人進行凍傷、細菌感染、毒氣實驗的大本營,是發動細菌戰爭的策源地,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掠奪資源、踐踏中國主權的重要罪證。
Ⅶ 四月一日歷史上都發生過什麼大事件啊!!
大事記/4月1日
1356年4月1日 朱元璋攻克集慶(今南京)。
1572年4月1日 荷蘭獨立戰爭開始。
1605年4月1日 良十一世成為天主教教皇。
1867年4月1日 新加坡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Crown Colony)。
1905年4月1日 巴黎、柏林開始通電話。
1906年4月1日 中國京漢鐵路全線通車。
1923年4月1日 中國大連的電話全面自動化。
1924年4月1日 阿道夫·希特勒因啤酒館政變被判五年囚刑。
1939年4月1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內戰結束。
1945年4月1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在日本沖繩島登陸,沖繩島戰役陸上之戰爆發。
1946年4月1日 阿留申群島發生里氏7.8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在夏威夷群島造成159人死亡。
1946年4月1日 馬來亞聯邦成立。
1948年4月1日 柏林危機:東德政府開始封鎖西柏林。
1948年4月1日 法羅群島從丹麥獲得自治權。
1949年4月1日 國共內戰:雙方在北京開始和平談判,發生南京慘案。
1957年4月1日 西德第一次徵兵,成立聯邦德國軍隊。
1958年4月1日 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博物館開放,此博物館建立在陝西省西安附近半坡村。
1960年4月1日 美國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TIROS-1。
1964年4月1日 日本解除外匯限制。
1976年4月1日 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喬布斯的車房裡成立蘋果公司。
1979年4月1日 伊朗舉行全民公決,通過在伊朗建立伊斯蘭共和制政體的國家。
1988年4月1日 台灣「中國小姐」選拔恢復。
2001年4月1日 中美撞機事件發生,一架懷疑在進行間諜偵查任務的美國EP-3E偵察機在中國領空附近與中國一架戰斗機相撞,中方飛機失事,美方飛機迫降海南,機上24名美軍被拘留,直到美國總統布希向中國表示道歉。
2001年4月1日 前南斯拉夫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因涉嫌濫用職權等罪被塞爾維亞警方逮捕。
2002年4月1日 荷蘭安樂死法律正式生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安樂死合法的國家。
2004年4月1日 google對公眾啟動Gmail服務。
2005年4月1日 教育部公布備案的56所高等職業學校名單。
2005年4月1日 中央教育行政學院舉辦第一期高校後勤管理改革研討班(~5月31日)。
2005年4月1日 中國開始實施專利法。
2007年——日本新潟縣新潟市、靜岡縣濱松市升格為政令指定都市。
2008年——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正式施行。
逝世/4月1日
1282年4月1日阿八哈,蒙古伊兒汗國君主。
1939年4月1日安東·馬卡連柯,蘇聯教育學家。
1968年4月1日列夫·朗道,蘇聯物理學家。
1991年4月1日瑪莎·葛蘭姆,美國編舞家,現代舞蹈史上最早的創始人之一。
1993年4月1日李國豪,李小龍的兒子、香港電影演員。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香港藝人、歌手。(1956年出生)
Ⅷ 日本侵略中國十大歷史事件
1、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2、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3、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5、濟南慘案
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於是竭力阻撓北伐戰爭的進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准備用武力阻止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6、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葯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於當日死去。
但秘不發喪。其子張學良從前線動身,於6月18日趕回沈陽,穩定了東北局勢,直到張學良21日繼承父親職務後,才正式公開發喪。案發皇姑屯站以東,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時在日本國內,由於沒有公布兇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7、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8、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9、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 )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10、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
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Ⅸ 日本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哥斯拉,奧特曼,人類補全計劃,日本沉沒
Ⅹ 發生在日本的重大歷史事件
平氏和源氏為了爭奪日本霸權的戰爭,後有源氏物語
天下諸侯爭奪天下,織田信長在桶狹間戰今川義元以少勝多確立威名
本能寺之變,在信長即將奪取天下時背麾下武將明智光秀背叛,切腹在本能寺
天王山之戰,信長愛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信長報仇的名義和明智光秀在天王山決戰,擊敗對手後得到天下
關原之戰,豐臣秀吉死後,大名德川家康趁豐臣家內亂,假意支持其中一派,率領東軍在關原地區和另一派的西軍展開決定日本命運的決戰,並以德川取勝告終。
大阪之戰,撤退的西軍最後的據點大阪,在德川取得關原之戰的勝利後攻陷了大阪城,奠定了今後日本幾百年的德川幕府
美國培里艦隊敲開日本大門,開始了歐洲入侵時代,並使得幾百年的德川幕府開始搖搖欲墜
新選組建立,一群為了維護時代治安的浪人,在幕府的召集下,在京城組建新選組(看看介紹去吧,他們都是真男兒!)但是,不管是多麼想守護這個時代的和平的心願也抵擋不住時代的潮流,新選組最後全部戰死在最後的戰場上
池田屋事件,新選組發現倒幕派攘夷武士集結的一個名為「池田屋」的酒館,就突然襲擊那裡,殺死了大量的攘夷武士,導致了倒幕派提前實施推翻幕府的計劃
鳥羽,伏見戰役,決定日本未來走向的戰役,幕府與倒幕派的對決,幕府失敗,新選組戰死,明治維新在倒幕派的領導下開始
明治維新,不用多說了吧
日本加入二戰前,在日本發生一場政變,將主張和平的首相趕下台,東條英機上台,日本開始了對外侵略的計劃(叫什麼政變我忘了,也是根據日子的叫法,就像918事變)
日本和德國,義大利共同攜手建立軸心國
日本挨了2個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