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的慈禧太後究竟是怎麼死的,是病死的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不僅彰顯了詩人的文采程度之高,而且還體現出了詩人的人情世故的智慧,是很容易引起眾人的共鳴的。但其實這句話是出自慈禧太後之手,慈禧太後當時是為了給自己的母親賀壽,但是自己卻沒有時間親自去拜壽,所以這時候才題詩以表祝賀。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比較具有爭議性的說辭而已,一生活了73歲的慈禧太後,在死後有很多人說這是中華陪葬品最奢侈的一位女性。因為在慈禧太後去世後不久,整個大清都成為了慈禧太後的陪葬品。
2. 歷史上的慈禧太後
君主制思想十足,不夠愛國,
好享受的,自私的,貪婪的,個人至上,以至於連國家人民利益於不顧
3. 慈禧太後故事
光緒初年,慈禧太後剛滿40歲,她為了達到二度垂簾聽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種種手段,但懾於朝中有人反對,終日心中不樂。心腹太監李蓮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後,李蓮英速去稟告慈禧,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請太後駕臨前往觀看」。
慈禧聽罷感到十分驚奇,便起駕出宮。出西直門下高梁橋,坐上皇船,沿長河,直到萬壽寺。慈禧上了碼頭,進了山門,直奔大雄寶殿而來。
進得殿來,見供奉的依然是原來的三世佛,不覺勃然大怒:「明明是原來的三世佛嘛,哪來的雙佛顯光」。
那個時候,奴才欺騙主子是要殺頭的,但李蓮英心中有數,忙說:「太後息怒,請您後殿御覽」。
慈禧太後慢慢悠悠轉到三世佛後,果見一慈眉善目的觀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還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這里。
這時,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 慈禧見狀明白了一半兒,但她故作不解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
李蓮英他們答道:「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請您垂簾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於水火之中啊」。
一席話說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為「太後老佛爺」。
(3)慈禧太後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慈禧,葉赫那拉氏,滿族人,生於道光十五年。在咸豐時代入宮,由懿貴人晉為懿嬪。三年後生同治,由妃晉為貴妃。咸豐駕崩後尊為慈禧,與慈安、恭親王進行辛酉政變,開始「太後垂簾、親王議政」的時代。
幾年後,兩宮太後歸還政權不再干預。同治駕崩,光緒即位,兩宮太後不放心,再度垂簾。1881年,慈安逝世,慈禧罷免親王獨掌大權。
八年後歸政退居。1898年,慈禧引起政變,囚光緒,出面治理。十年後,光緒駕崩,慈禧立溥儀為帝後隨光緒而去,葬於普陀峪。
慈禧是鑲藍旗人,出生於北京某胡同,後入鑲黃旗。但是二十世紀末,有人舉證稱慈禧是漢族人。證據表明慈禧出生在山西的一個漢族家庭。
因為貧窮,慈禧被賣給縣里的人為女,後又被賣給惠征為婢,非惠征親生女兒。咸豐年間,慈禧以惠征之女的名義選入宮中,之後步步高升,成為太後。
面對西方列強的挑戰,慈禧知人善用,雖是接連敗仗,但她重用李鴻章等人,努力把賠款金額降到最低。慈禧還努力進行變法新政。
她推行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停止武舉,籌備學堂,編練新軍,倡導官商,重用漢臣,興辦女學。可惜慈禧操之過急,不少改革沒能成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慈禧
4. 關於慈禧生平的重大事件的概括,簡單提及事件就行。重點是想知道歷史評價,相對客觀一點的。
1835年陰歷十月初十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有人說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說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說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長治市,有人說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1851年5月(十六歲),選秀入宮,賜號懿貴人。
1854年(十九歲),晉懿嬪。(清制後宮地位共分八級,依序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1856年(二十一歲),生下兒子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當日晉懿妃。
1857年(二十二歲),晉懿貴妃。
1860年(二十五歲),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皇帝率後妃、宗室、重臣等避禍承德避暑山莊,命恭親王奕䜣留京與聯軍議和。
1861年(二十六歲),咸豐皇帝駕崩,皇子載淳繼位,以皇帝生母被尊為聖母皇太後;八月,在恭親王奕䜣支持下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太後聯合恭親王,殺肅順等八大臣,成功奪權,垂簾聽政。
1862年(二十七歲),同治皇帝對聖母皇太後晉徽號「慈禧」。
1865年(三十歲),罷議政王奕䜣職務,遭洋人、宗室、大臣疑問,旋又復職,但是對奕䜣開始有所戒備。
1874年(三十九歲),同治皇帝駕崩,因其無嗣;遵皇太後之意,由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位(即後來的光緒皇帝)。
1888年(五十三歲),光緒帝大婚,翌年親政;慈禧繼續「訓政」。
1894年(五十九歲),皇太後六十大壽慶典;慈禧太後不惜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是為甲午戰爭戰敗的其中一個因素。
1898年(六十三歲),因光緒皇帝發起戊戌變法,皇太後與守舊派大臣及新軍領袖袁世凱,聯合發動戊戌政變,殺六君子、囚光緒,後重行訓政。
1900年(六十五歲),因義和團發起庚子拳亂,導致列強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帝後被迫離京,前往西安避禍,列強順勢搶奪其最心愛的頤和園文物古董,並火燒圓明園。
1901年(六十六歲),辛丑條約簽訂後,兩宮回鑾;皇太後及皇帝下詔罪己、行庚子新政。
1908年(七十二歲),光緒皇帝駕崩後一天,皇太後於11月15日下午五時病逝,後葬於定東陵;大行皇帝無嗣,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即後來的宣統皇帝)
5. 翡翠與慈禧太後的歷史故事
在恢宏的紫禁城裡,曾經居住過二十四位有著不同性情、不同嗜好的明清皇帝,而在這些帝王們中間,有兩個人卻有著一種完全相同的愛好,那就是他們都特別喜歡玩玉。據說,故宮現今存留下來的三萬多件玉器中,有二萬多件都歷經了這兩個人的把玩和收藏,他們一位是執政時間長達61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簾聽政46年的慈禧太後。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正是關於這個晚清女人的故事。
1793年,一位叫馬戛爾尼的英國使臣帶著大英帝國的禮物來拜見大清朝的乾隆皇帝時,喜愛珍玩玉器的乾隆回贈給他的是一隻精工細作的白色玉如意。當時的馬戛爾尼或許還不太明白,一個原本用來撓癢癢的物件兒,為什麼會被中國人推崇為一種摯愛珍寶。在他的眼裡,這東西不過就是一塊兒不怎麼值錢的白色石頭。然而,歷史常常就是這樣荒誕而又有趣,若干年之後,當一個外國人拿著一顆他們西方光彩奪目的鑽石敬獻給慈禧太後的時候,這位全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對這樣一件從來沒有見過的舶來品,同樣流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她只揮了揮手,淡淡地說了一句:「邊兒去。」也許在這位東方女人看來,這件噴射著火彩的洋人鑽石遠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頭們可愛。
慈禧太後一生有許多嗜好,她喜歡過年,也喜歡看戲。而她喜歡過年的真正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圖個熱鬧和沾點兒喜氣,而是更喜歡收年禮。每當別人送來的禮物,慈禧都會一件件地仔細過目,喜歡的就留下來用,不喜歡的就鎖進倉庫里。也許再不去看上一眼了。這些禮物包括細小的用品、珠寶、綢緞、衣服,應有盡有。慈禧從28歲與慈安一齊「垂簾聽政」,到她74歲死去的四十六年裡,每年過年都要收受禮物。有時候一年就能收到裝滿幾個房間的禮物。因為禮物太多,慈禧設立了專門的收藏間,這也就是「鎖在庫內」 這種說法的來歷。因為慈禧很在乎這些年禮,大臣們都把送年禮看作是巴結這位老佛爺謀求個人發跡的大好機會。
一次,一個人捧著一塊產自緬甸的綠色玉石進獻給慈禧太後,面對這個水潤潤、綠瑩瑩的小物件兒,慈禧的眼睛裡忽然大放異彩,她迫不及待地大聲喊了起來,「好東西!賞!」之後,這位進獻者得到了一筆價值不菲的賞賜。這件產自緬甸的綠色寶石就是「翡翠」。
相傳慈禧太後在頤和園里有一個珠寶房,四面擺著檀木方櫥,盛著大大小小的玻璃錦盒,那些用綉緞包裹著精緻盒子里邊就裝滿了各式各樣的珠寶,金銀、寶石、珍珠、瑪瑙、翡翠、數也數不清。在這成千上萬件寶物里,她最喜歡的是一對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什麼樣子?為何珍貴?一般人常常以為翡翠是綠色的,其實不然,除了常見的深淺不一的綠色,翡翠還有紅、黃、白、黑、灰、藍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淺之別,一塊同時並存有多種色彩的翡翠,不僅寓意豐富,也更加珍貴。傳說中的翡翠西瓜正是由綠色、紅色、黑色三色之分,據說,這對翡翠西瓜是生的瓜皮翠生生、綠瑩瑩的,還帶著墨綠的條紋,瓜里的黑瓜籽、紅瓜瓤還能影影綽綽的看得見,可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據說,這對翡翠西瓜是在昆侖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對它可謂是愛若至寶啊!就是放在最堅實的櫃櫥里還是覺得不放心,後來,又加上一把機械鎖。如果要想打開這把鎖,你必須把鑰匙插入鎖心左轉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轉錯了,或者多轉少轉了一圈兒半圈兒的,就根本打不開了。為了這對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還特意派了幾名親信太監,三人一班,日夜輪流看守這間珠寶房。每到高興的時候,慈禧太後就會讓太監把翡翠西瓜取出來,在自己手裡盡情地把玩觀賞一番,她還經常向人誇耀說:「這對兒翡翠西瓜啊!你找遍天下也就這么一對兒。」
6. 慈禧太後的歷史簡介有哪些
(1835年~1908年),同治帝的生母。她以皇太後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版制,為清末時期的「無權冕女皇」,生前,外人以「慈禧太後」、「聖母皇太後」、「那拉太後」和「西太後」等稱之者。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她。
7. 慈禧太後的介紹與事件
孝欽顯皇後(慈禧太後)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氏,名杏貞。出生於葉赫部(今四平附近)。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後身份或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為期僅次於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人稱清朝「無冕女皇」,由於在其48年的統治期間,中國除了太平天國之亂外,還飽受外國侵略,中國國力日漸衰敗。其執政能力頗受爭議,加上中國傳統對於女性執政的負面意見,近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從歷史條件局限的觀點,對慈禧當政提出多元化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有人說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說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說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長治市,有人說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現在一般認為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咸豐二年(1852年5月)(18歲),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咸豐四年(1854年)(20歲),晉懿嬪。(清制後宮地位共分八級,依序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咸豐六年(1856年)(21歲),生皇長子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當日晉懿妃。 咸豐七年(1857年)(22歲),晉懿貴妃。 咸豐十年(1860年)(26歲),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皇帝率後妃宗室重臣等避禍承德避暑山莊,命恭親王奕?留京與聯軍議和。 咸豐十一年(1861年)(27歲),咸豐皇帝駕崩,皇子載淳繼位,以皇帝生母被尊為聖母皇太後;九月,在恭親王奕?支持下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太後聯合恭親王,殺肅順等八大臣,成功奪權,垂簾聽政。 同治元年(1862年)(28歲),同治皇帝對聖母皇太後晉徽號「慈禧」。 同治四年(1865年)(31歲),罷議政王奕忻職務,遭洋人、宗室、大臣疑問,旋又復職。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歲),同治皇帝駕崩,因其無嗣;遵皇太後之意,由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位(即後來的光緒皇帝)。 光緒七年三月(1881年) (47歲)慈安皇太後 鈕鈷祿氏病逝;年45歲。 光緒十三年(1888年)(54歲),光緒帝大婚,翌年親政;慈禧繼續「訓政」。 光緒十九年(1894年)(60歲),皇太後六十大壽慶典;甲午中日戰爭戰敗。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4歲),因光緒皇帝發起戊戌變法,皇太後發動戊戌政變,殺六君子、囚光緒,後重行訓政。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6歲),因義和團發起庚子拳亂,導致列強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帝後被迫離京,前往西安避禍。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67歲),辛丑條約簽訂後,兩宮回鑾;皇太後及皇帝下詔罪己、行庚子新政。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74歲),光緒皇帝駕崩後一天,皇太後於11月15日下午五時病逝,後葬於定東陵;大行皇帝無嗣,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 其子溥儀為帝(即後來的宣統皇帝)。 皇太後葉赫納拉氏生前死後得到的謚號全稱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謚字23字,連皇後共25字,謚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後孝庄,及孝德與孝貞兩位正宮皇後,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後中之最。 · 1928年,軍閥孫殿英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盜掘了金碧輝煌,極盡奢華的慈禧定東陵。
8. 請問歷史對慈禧太後的資料與評價~.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她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
在她47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不諳世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正面評價
慈禧皇太後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清廷的絕對權威。
慈禧皇太後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
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後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
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抗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2、負面評價
個人人格方面,從宮廷斗爭中奪得政權,慈禧太後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後的葉赫納拉氏,聯合恭親王奕䜣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
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系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後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後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
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後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8)慈禧太後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在晚清的大變局中,沒能認清世界大勢,把握好轉型的大局,這也許是苛責慈禧了,在那個時候,也許換一個人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但是,在甲午之後,亡國危機迫在眉睫的情形下,居然為了個人的權勢,發動政變,廢掉變法。進而掉進光緒忘恩不孝的感情漩渦里不能自拔,
為了能順利廢掉光緒,不惜冒崩盤的危險,貿然支持義和團,跟西方決裂。渾到這個地步,幾乎喪失了滿清統治的最後的機會和合法性。
後來即使傾全力投入改革,迴旋的餘地已經很小了。她死之後,選了一個少不經事的第二代醇親王載灃,清朝的辛亥年的脆敗,在很大程度上,是慈禧一手造成的。
9. 慈禧太後的歷史小故事
清朝末年, 軍機大臣袁世凱從香港買了一輛小轎車.他坐著四處兜風, 覺得挺新鮮好玩.
不久, 這件事傳到宮里, 被慈禧太後知道了.慈禧把袁召到宮里, 讓他把"稀罕玩藝兒"送到宮里, 她也要玩一玩.
袁世凱立刻照辦, 命司機把車開到宮里, 並在一旁伺候西太後登車.但當袁世凱打開小轎車的後門讓西太後坐進去時, 西太後不高興了: "怎麼, 讓我坐在後邊, 前邊的座位是留給誰的?"
袁答道: "前邊的座兒是車夫坐的."
西太後說: "那不行, 讓車夫坐在我前邊, 擋我的道兒?"
袁連忙解釋: "老佛爺, 這種洋玩藝兒都是這樣的."
西太後有點火了: "今兒個我非要坐在前邊不可, 誰要是讓我一時不痛快, 我就叫他一輩子不舒服."
聽了這話, 袁世凱的冷汗都冒出來了.看來不讓西太後坐在前邊是不行了, 但她坐在前邊, 這車又如何開呢?袁腦瓜轉了幾轉突然有了主意, 他對西太後說:
"老佛爺, 這洋人就是怪, 他們的前就是咱們的後, 他們的後就是咱們的前, 您現在要坐在這一邊, 按洋人的意思是後邊, 但按著咱們大清國的意思就是前了, 您盡管上車, 車夫絕擋不了您的道兒."
西太後聽他這么一說, 便半信半疑地上了車.袁世凱給西太後關上了車門後忙把司機叫過來, 如此這般地吩咐一番.
只見司機上了車, 倒開著車在紫禁城裡兜起圈子來.西太後坐在車里扭頭從車後窗看去倒也很新鮮, 車夫果然沒擋她的"道兒".
開著開著西太後又覺得不對勁兒, 她問坐在司機身邊的袁世凱: "我聽說這種洋玩藝兒跑起來像飛一樣, 可這車怎麼開得這么慢那?"
袁世凱乖巧地說: "平時這車能跑得挺快, 可今兒個這車上坐的是大清的江山, 就開不快了."
西太後聽了笑罵道: "少跟我耍貧嘴."
車又開了幾圈, 西太後老扭著脖子很不舒服, 於是就吩咐停車, 從車上下來了.她對袁世凱說:
"這洋玩藝兒也不過如此, 沒什麼意思, 坐上老扭脖子怪累人的, 你還是帶回去吧."
袁世凱謝過恩後, 擦了把汗, 如釋重負地帶著轎車回去了.
10. 慈禧太後做過哪些有利於清朝發展的事情
1894年,大清甲午海戰落敗,慈禧委派李鴻章赴日簽馬關條約,並賠白銀二億倆,割讓台灣島。回答
國恥國恥啊。1900年,慈禧為義和團事件向西方列強宣戰,結果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同光緒倉惶西逃,一路逃到西安。
委派李鴻章同八國聯軍簽辛丑條約,並賠償白銀4,5億倆,平均每個國人賠償一倆,中國近代史最大國恥,辛丑條約。
慈禧對中華民族最大貢獻是任命左宗堂收復新疆,將新疆再度納入中華版圖。慈禧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