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兩晉時期重大歷史事件

兩晉時期重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5 07:13:59

⑴ 東晉時期的著名歷史事件有哪些

古代經濟中心南移 文化 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葯煉丹.長生不老. 名人 陶淵明 王羲之 顧愷之

⑵ 兩晉時期的歷史(具體的年份和事件)

http://www..com/s?wd=%C8%FD%B9%FA%C1%BD%BD%FA%C4%CF%B1%B1%B3%AF%C0%FA%CA%B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自己看

⑶ 兩晉大事件 兩晉時期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求解~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東晉禪宋

⑷ 兩晉時期的歷史故事

1、賈後亂政

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 ,外戚楊駿託孤輔政,出汝南王鎮守許昌。野心勃勃的皇後賈南風干政。當時楊駿執政,與賈後對立,楊駿為了鞏固自身勢力,任命其親信掌管禁軍,此舉使宗室諸王與某些大臣不滿。

東晉初期,朝廷採取以攻為守態度抵禦北方 。317年祖逖意圖北伐,晉元帝給予充分支持,不僅從庫存數千匹布帛中取出三千匹支援,晉元帝命祖逖相機收復中原。

他招募流民建立軍隊北上,晉元帝還先後派自己的次子和司馬颺出兵配合祖逖 ,並與當地塢堡合作,最後成功收復黃河以南領土,與石勒隔河相持。

但由於東晉發生內亂,朝廷於321年派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各軍守壽陽,鎮西將軍祖逖不願隸屬其下,修武牢沿黃河防禦,又得知朝廷內部王敦和劉隗矛盾重重,憂憤而死。王敦因為祖逖去世而不必顧慮遂叛變 。

祖逖軍由其弟祖約率之,最後也隨蘇峻叛變。由於晉朝內部矛盾,失地得而復失。晉成帝時則由庾亮、庾翼兄弟主持北伐,他們以荊州為中心,意圖發動北伐。但是因被抵制,所以沒有實現統一。庾氏兄弟相繼去世後,朝廷先後由褚裒、殷浩、謝尚、桓溫、司馬勛等多次北伐 。

346年晉穆帝時,桓溫、周撫、司馬無忌、毛穆之、袁喬等討伐成漢,次年討滅。349年石虎死,晉廷派褚裒北伐,失敗。桓溫多次破壞北伐,在褚裒北伐失敗後引軍東下武昌與殷浩爭權。

晉廷不許,改以殷浩、司馬勛、謝尚負責北伐。352年殷浩聯合羌將姚襄北伐前秦,被苻健擊敗。次年殷浩再度北伐,為姚襄所襲,殷浩被桓溫彈劾罷免。

354年桓溫伐前秦,但由於苻健采堅壁清野戰術 ,桓溫又態度消極不進,最後晉軍缺糧而撤退 。

356年,桓溫討伐河南姚襄,擊潰之並攻佔洛陽,修謁皇陵。

358年桓溫不顧朝廷要求其駐守經營洛陽,僅留毛穆之三千人守洛陽,自行南撤。等到晉哀帝及晉廢帝(即司馬奕)相繼為帝之後,桓溫已經控制兵權。

當時北方呈現前秦、前燕代涼割據的局勢,洛陽為前燕佔領。桓溫為了准備專權,於369年討伐前燕 。當時燕軍大敗,晉軍進駐枋頭(今河南浚縣附近)與燕將慕容垂對峙。最後晉軍缺糧而退,慕容垂率軍追殺,晉軍大敗。

371年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司馬昱為簡文帝。隔年簡文帝去世,晉孝武帝繼位,373年桓溫要求「九錫」,大臣謝安、王坦之拖延該事,不久桓溫病死 ,東晉暫時中止了北伐。

(4)兩晉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晉朝開國皇帝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咸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2、歷史評價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

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⑸ 誰可以列出魏晉南北朝的重要事件年事表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復雜化。

漢魏之際,曹操崛起於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採取的政治措施皆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節,從而影響了整個時代。在思想理論上,體現道法結合的刑名之學曾一度占據主導地位。

魏晉之際,道法的結合逐漸趨於破裂,以道家思想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揚棄魏晉早期的名法思想,轉而批評儒法之士。這樣,魏初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玄學進一步得到強化。

西晉後期,玄學思潮同極端發展,至此,玄學所主張的放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行為上,都對封建政權構成破壞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學內部及儒家學者的不滿,從而掀起對道家和玄學的批判思潮。

東晉時期,佛教的流行,特別是般若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於道家、玄學的思想、語言及方法,故出現玄佛合流的趨向。因此,這一時期的儒家學者,除繼續批判道家、玄學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義和人文傳統批評佛教。他們站在維護儒家名教的立場上,分別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響,力圖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但都缺乏足夠的理論系統和創造性。

南北朝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於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於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盡管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趨於復雜化,但儒學不但沒有中斷,相反,卻有較大發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學說經過玄、佛、道的猛烈沖擊,脫去了由於兩漢造神運動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學外衣,開始表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晉南北朝的學術思潮和玄學思潮來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改革、發展和補充儒學的願望。他們不滿意把儒學凝固化、教條化和神學化,故提出有無、體用、本末等哲學概念來論證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們雖然倡導玄學,實際上卻在玄談中不斷滲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於老莊,名教符合自然。此時期雖然出現儒佛之爭,但由於儒學與政權結合,使儒不始終處於正統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倫理作認同,逐漸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趨勢。

所謂的「魏晉南北朝」,它是一個朝代名稱的復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

我們不妨就先從「魏晉南北朝」一詞開始,「魏」指的是三國里的曹魏,「晉」主要指的是司馬氏所建上的西晉與東晉(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南北朝」則指當時南北對峙的幾個朝代,南方包括宋、齊、梁、陳四朝,北方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及最後統一全國的隋朝。

除了魏晉南北朝一詞外,也有以「六朝」來指稱這個時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孫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的時間基本上與魏晉南北朝相當,它的特點是這六個朝代都立國於江東地區,而且國都都在建康(或稱建業、建鄴,即今日之南京)。

三國包括了魏、蜀、吳,分別是曹操父子、劉備父子及孫權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於西元220年,曹丕篡漢,建都洛陽,史稱魏或曹魏。統治范圍有整個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長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肅、陝西、遼寧的大部分地區。亡於西元265年,共歷五帝、46年。

蜀漢為劉備所建立的國家,西元221年,劉備稱帝於成都,國號曰漢,史稱蜀或蜀漢。統治區域有今四州、雲南、貴州全部和陝西的一部分。西元263年為曹魏所滅,共歷二帝、43年。

孫吳為孫權所建立的國家,西元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建都於建業,史稱孫吳或東吳。統治區域有今長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兩廣地區。西元280年為晉朝所滅,共歷四帝、59年。

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西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晉武帝),國號曰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西元280年滅吳,統一全國,秦漢以來的分裂,至此再度統一。統治疆域東、南至海,西至蔥嶺,西南至雲南、廣西,北至大漠,東至遼東。

但晉武帝死後不久,宗室之間爆發「八王之亂」,曹魏以來入徙塞內的游牧民族也乘機起兵稱帝,全國又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匈奴人劉淵建立漢政權(後改國號曰趙,史稱前趙),西元316年,劉淵族子劉曜攻佔長安,俘晉愍帝,西晉亡國,共歷四帝、52年,北方從此進入所謂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晉朝宗室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王朝,佔有今長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稱東晉。西元420年,劉裕代晉,改國號曰宋,東晉亡,共歷十一帝、104年。兩晉共歷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國,自西元304年劉淵稱王起,北方各民族紛紛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國,直到西元439年被鮮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為止,共歷135年。在此期間,共有六個種族各自建立王國,包括.運、

匈奴、鮮卑、氐、羌、羯;這些王國的統治區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帶,共計有成漢(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連氏)、前趙(匈奴劉氏)、後趙(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鮮卑族乞伏氏)、前燕(鮮卑族慕容氏)、後燕(鮮卑族慕容氏)、南燕(鮮卑族慕容氏)、北燕(漢族馮氏)、前涼(漢族張氏)、後涼 (氏族呂氏)、西涼(漢族李氏)、南涼(鮮卑族禿發氏)、北涼(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國。但另外還有漢人冉閔的魏、鮮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國等不被計算在內,此即史稱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這時諸國彼此混戰,僅有前秦苻堅時,曾經一度統一北方,但為時不久。

南朝分為宋、齊、梁、陳四代。宋乃劉裕於西元420年奪取東晉政權後所建立,國號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劉,故史稱劉宋。

犟盛時統治區域有今黃河以南、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當中疆域最大者,後來河南、淮北漸為北魏所奪。西元479年為蕭道成所篡,共歷八帝、60年。

齊,西元479年蕭道成所建,國號曰齊,建都建康,為了與北朝的北齊加以區別,史稱「南齊」,也因皇室姓蕭而稱「蕭齊」。

統治區域有今長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東昏侯時國內大亂,西元502年為蕭衍所篡,共歷七帝、24年。

梁,西元502年蕭衍所建,國號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蕭,故稱蕭梁」。梁武帝時國力頗盛,統治區域有今長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漢中。西元557年為陳霸先所奪,共歷八帝、56年。

陳,西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統治區域有今長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當中版圖罪小者,589年為隋所滅,共歷五帝、33年。

北朝主要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鮮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國時代為代國,淝水之戰後拓跋珪重建代國,後改國號曰魏,史稱北魏,或稱後魏、拓跋魏、元魏。

西元398年建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元399年改號稱帝,逐步並吞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北涼諸國。

西元439年統一北方,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北至遼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嶺為界,與南方的劉宋對峙。

北魏國力頗犟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遷都洛陽,進行一連串的漢化運動,但因種種因素,卻造成漢化與反漢化兩大陣營的對抗,引起「六鎮之亂」,瓦解了北魏王朝。

西元534年分裂 東魏與西魏,隔黃河而治,東魏後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從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晉南北朝王國中立國最長久者。

東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權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中。

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

統治區域有原北魏領土洛陽以東的地區。西元550年為高洋(高歡子)所代,東魏共歷17年。

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將領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統治區域有今原北魏領土洛陽以西的地區及益州、襄陽等地。西元557年 宇文覺(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4年。

北齊,西元550年東魏大將高歡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稱帝,國號齊,建都於鄴,為與南朝的蕭齊區別,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故亦稱高齊,統治區域相當於東魏領土。西元557年 北周所滅,共歷八帝、28年。

北周,西元557年,西魏大將禹文泰子宇文覺奪取西魏政權稱帝,建國號周,都於長安,史稱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稱宇文周。

西元557年滅北齊,統一中國北方,並繼續攻取江北、淮南,統治區域擴大到長江北岸。西元581年 隋所代,共歷五帝、25年。

隋,西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篡奪稱帝,國號曰隋,西元583年建都大興(今陝西西安),西元589年滅南方的陳朝,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國再度統一。

統治疆域東、南至海,西到新疆東部,西南至雲南、廣西,北到大漠,東至遼河。西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殺,隋亡,共歷二帝、38年。夠了吧

⑹ 西晉重大歷史事件簿

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繼承其父司馬昭的晉王之位,數月後迫使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他,定國號晉,建都洛陽。晉武帝即位後,大封宗室、繼承了兩漢的封國制。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浚等人分兵伐吳,280年滅吳,統一全國。晉武帝之子司馬衷近乎白痴,群臣多主張立齊王司馬攸為皇位繼承人,而晉武帝固執己見一心想讓其子司馬衷即位,遂於283年逼死了齊王司馬攸。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子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武帝死後,外戚楊駿和楊太後,父女合謀,掌握了朝廷大權。惠帝是一個近乎白痴的庸人,而其皇後賈南風懷有政治野心,並手段毒辣。291年三月,賈後聯絡楚王司馬瑋,殺了楊峻及其家屬和黨羽數千人,命汝南王司馬亮與太保衛瓘共錄尚書事以輔政,楚王司馬瑋為衛將軍,領北軍(守衛京城的禁軍)中侯。從此,賈後把持朝綱,為所欲為,同年三月,司馬繇密謀廢除她,卻反被賈後罷官職、廢王號。291年六月,賈南風誣告汝南王亮與衛瓘圖謀不軌,讓惠帝給楚王瑋下詔,命他將汝南王亮與衛瓘等人免官。楚王瑋接到密詔,借機發泄私怨,連夜派兵包圍了二人的府第,汝南王被殺。不久,賈後又以惠帝的手詔,責楚王司馬瑋擅殺大臣,殺司馬瑋。至此,朝廷權力都落在賈南風手裡。賈後以賈模為散騎常侍,加侍中;安南將軍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共掌機要。299年末,賈後將皇太子司馬遹廢為庶人,又將其毒死,以便自己長期專權。300年四月,趙王司馬倫在他的心腹孫秀的謀劃下,宣稱為太子報仇,起兵進攻洛陽,殺賈後及張華、裴頠等。301年初,司馬倫自立為帝。與此同時,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擁兵各據一方。301年三月,齊王司馬冏與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等起兵共同討伐趙王倫,並派遣使者約請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等發兵,諸王先後響應。四月,洛陽城中衛將軍王輿與廣陵公凗發動兵變,自南掖門入宮,殺了孫秀及其黨徒,囚禁了趙王倫,不久趙王司馬倫被殺。晉惠帝復位,齊王司馬冏輔政。惠帝無子,按親疏順序應由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齊王冏貪戀權位,立了惠帝一個侄子司馬覃為皇太子,引起成都王穎的不滿。302年,河間王顒推尊成都王穎為首,起兵討冏,驃騎將軍長沙王司馬乂起兵為內應,發兵攻司馬冏,司馬冏兵敗被殺。齊王冏死後,長沙王乂(「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 入掌朝柄,與河間王顒、成都王穎間嫌隙漸生。303年七月,顒、穎聯合起兵討伐司馬乂,顒命張方率軍七萬,自函谷關東攻洛陽;穎派陸機等將兵二十萬南向洛陽,戰久,司馬乂糧乏,東海王司馬越秘密與殿中諸將聯合逮捕了司馬乂,次年初司馬乂為司馬顒部將所殺。304年,成都王司馬穎進占洛陽後,把持朝政。同年三月,廢司馬乂所立皇後羊獻容,廢皇太子司馬覃,不久以皇太弟之身份都督中外諸軍事。304年七月,東海王越奉惠帝詔親征穎,為穎所敗,逃歸東海。同月,幽州刺史王浚聯合並州刺史司馬騰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穎以匈奴貴族劉淵為北單於,參丞相軍事,發匈奴人抗浚、騰軍,劉淵遂乘機起兵反晉,旋即擁眾五萬。王浚與司馬騰連破穎軍,鄴中大震,司馬穎倉惶挾惠帝奔洛陽,返洛陽後司馬穎軍政權被奪,大權落入張方之手。304年十一月,張方挾持惠帝和司馬穎、司馬熾等西遷長安,次月,詔司馬熾代司馬穎為皇太弟。遙以司馬越為太傅(越辭不受),與顒夾輔帝室,這時朝政大權轉入河間王司馬顒手中。305年,東海王司馬越以迎惠帝為名,起兵討伐河間王司馬顒。306年,司馬顒敗,司馬越迎惠帝還洛陽。成都王司馬穎北渡河為人所殺,河間王司馬顒後來在應詔赴洛陽途中為人所殺。
公元306年,惠帝中毒死,皇太弟晉懷帝司馬熾即立,朝政大權落入東海王越之手。經過這次變亂,西晉的統治機能從此癱瘓。308年,劉淵改稱皇帝,建都平陽,國號漢。310年劉淵死,子劉和立。劉淵死時,受顧命之託的劉聰握十萬勁卒,劉和發兵要消滅劉聰,反為劉聰所殺,劉聰即帝位。311年三月,司馬越病死。311年五月,劉聰攻陷洛陽,晉王公百官及百姓死者三萬多人,晉懷帝被虜到平陽。晉懷帝被虜後,晉人立憨帝於長安。公元316年,劉聰遣劉曜攻長安,晉愍帝出降,西晉亡。懷、愍兩帝在平陽受盡侮辱,最後都為劉聰所殺。

⑺ 晉朝大事跡:晉朝都發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役和事件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之一。265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此後是綿延16年的「八王之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滅西晉,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晉朝歷史事件
司馬炎篡魏
自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始,司馬氏掌握魏的大權,至司馬炎手篡魏的機會成熟,司馬炎篡魏,吞並吳、蜀而有天下,國號晉,是為晉武帝,傳至愍帝,為前趙所滅,史稱西晉。司馬炎於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晉,史稱為西晉,晉王司馬炎成了晉武帝。
西陵之戰
西陵之戰,講公元272年,吳國西陵守將步闡降晉,遭到吳軍沉重打擊。吳大將陸抗軍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殺叛將步闡的作戰。
禿發樹機能擾涼州(鮮卑)
禿發鮮卑族首領。「河西鮮卑」禿發部首領匹孤的四世孫,他在祖父壽闐死後接替大首領位置。率部反抗西晉王朝,先後大破晉的封疆大吏胡烈、蘇愉、牽弘、楊欣,攻陷涼州,威震天下,晉武帝驚呼:「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咸寧三年十二月,禿發樹機能為晉將馬隆所敗,旋即為叛徒所殺。
晉滅吳之戰
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晉武帝統一全國,經濟繁榮,在西晉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
八王之亂
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並引發了亡國和近300年的動亂。其最終結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對統治造成了嚴重破壞,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斗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名稱:八王之亂
地點:中原(司豫冀兗雍地區)
時間:291年~306年
參戰方:司馬宗室藩王成員
結果:東海王司馬越攫取朝綱
傷亡情況:50萬以上
後果其一:大批開國名將、股肱廢除
後果其二:導致西晉滅亡的內部原因
郝散起兵(匈奴)
元康四年(294年)五月,郝散於上黨郡縠遠縣故地率領部眾叛亂,並進攻上黨郡治所潞縣,殺害郡中官員。至八月,郝散又率部眾向朝廷歸降,但在經過馮翊郡時被該郡都尉殺死。
兩年後,其弟郝度元又在三輔地區與當地胡族叛變。間接促成齊萬年叛變。
齊萬年起兵(氐)
齊萬年, 西晉時期氐族首領。自從曹魏時代,很多少數族內遷後自立。元康六年(296年),匈奴人郝度元聯合羌胡二族起兵反晉。當時關中大飢,秦、雍二州的羌人紛起響應,推齊萬年為帝,擁兵七萬。他率兵圍涇陽(今甘肅平涼西北),威懾關中。晉朝廷派安西將軍夏侯駿、建威將軍周處征討,受梁王司馬肜節制。
當時齊萬年屯兵梁山(今陝西乾縣),周處以五千精兵出擊,梁王與周處有舊怨,斷其後路,周處孤軍深入,被齊萬年大軍包圍,從清晨激戰到黃昏,殺敵一萬,在六陌兵敗陣亡。
元康八年,張華、陳准等薦左積弩將軍孟觀出征。次年齊萬年軍敗於中亭(今陝西武功西),兵敗被殺,此亂前後共四年始平。江統有鑒於此,作《徙戎論》。
流民起義
西晉時,大量少數民族內遷,受到封建士族政權的壓迫。內遷各少數民族人民紛紛破產,淪為流民。301年,巴氏人李特為首在綿竹起義,屢敗官軍。長江一帶的流民也紛紛起義,延續了十幾年,有力地打擊了西晉的統治。史稱流民起義。
《徙戎論》
徙戎論是西晉陳留圉人江統的一部政治論著,鑒於當時游牧民族大量內遷雜居,後齊萬年等在邊關作亂的情況,提出「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的主張。《徙戎論》在當時西晉朝廷由賈南風當政時期,自然無法採納,不到十年即發生五胡亂華。
賈後弒君
張昌起兵
張昌改名李辰,於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陸北面的石岩山起義。各地不願遠征的丁壯和就食江夏(今湖北雲夢)的飢民,都踴躍參加。義軍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敗司馬歆派來鎮壓的大軍,立原山都(今湖北谷城東南)縣吏丘沈為天子,更名劉尼,冒充漢朝後代。張昌以相國掌實權,其兄弟皆領兵。江漢人民紛紛響應,旬月之間,眾至三萬。義軍頭著絳色巾,上插羽毛,作戰非常勇敢,分四路進攻。一路黃林率兩萬人向豫州進發,繼而東下,破武昌(今湖北鄂城),斬太守。一路張昌親率大軍西攻宛(今河南南陽),敗豫州刺史軍,並於樊城一戰斬司馬歆,直逼襄陽。一路別帥石冰東破江、揚二州。臨淮(今江蘇盱眙東北)人封雲起兵響應,佔領徐州。一路陳貞等南破長沙、湘東、零陵、武陵諸郡(今湖南境內)。這樣,義軍迅速佔領了長江中下游的荊、江、徐、揚、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區,多以下層人民擔任州郡牧守。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9/45509_2.html

⑻ 1.東晉時期的著名歷史事件有哪些

1,淝水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2,詩人陶淵明,佛學家版道安,文學家謝安,才女謝道韞權,名將祖逖「聞雞起舞」,數學家祖沖之發現圓周率(比西方早數百年),書法家王羲之.3,東晉時期是中國文化史上輝煌時期,尤其是在書畫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頂峰,佳作數不勝數,如「蘭亭序」.

⑼ 秦朝到晉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簡略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版和文字權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閱讀全文

與兩晉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