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春望歷史事件

春望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5 05:36:03

① 春望 一詩寫於什麼歷史事件

唐 安史之亂

② 詩歌春望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此詩寫於(歷史事件)前期。

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

③ 《春望》反映的是唐代哪個歷史事件

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消息後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春望》寫於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於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而他蒼老得這么快,又因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④ 春望的歷史背景是啥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內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容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於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凄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⑤ 杜甫的《春望》中,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玄宗,把回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答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於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

⑥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哪些歷史事實

本詩選自《杜詩詳注》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內山;「史」指史思明容。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fu)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⑦ 春望杜甫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抄是安史之亂。
春望
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發起反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⑧ 《春望》這首詩與唐代的重大歷史事件___有關

和安史之亂有關,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逃到了成都,他寫了一首詩,叫春旺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⑨ 望春有什麼歷史事件

唐玄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襲月,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叛唐,史稱「安史之亂」。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於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春望

[ 唐 ]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⑩ 《春望》是以什麼歷史事件為背景

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內德元年(756年)八容月,杜甫從鄜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閱讀全文

與春望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