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京夫子廟的詹園怎麼樣風景美嗎
瞻園是南京來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源林,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瞻園也是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與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並稱為「江南四大名園」。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布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台,勾勒出一幅深院迴廊,奇峰疊嶂,小橋流水,四季花香的美麗畫卷。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府的取景地便是瞻園。
『貳』 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藝舍
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北部,有一座古建築大廳,外觀古色古香,內部設施現代化,這就是瞻園藝舍的多功能展廳。此展廳面積大約550平方米,展線長120米,展櫃由入口處向兩側延伸形成環繞狀,中間展櫃成丁字式,外有玻璃隔塵,內有射燈照明,配以格調高雅的字畫展品,給觀眾帶來一種清新脫俗、耳目一新的感覺。該展廳從1999年落成開放至今,共展出書畫等各類展覽展示近百次,受到廣大觀眾和書畫家們一致好評。 說起瞻園藝舍的歷史,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趙朴初先生為我館瞻園藝舍藝術沙龍親筆題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先生、昆劇表演藝術家俞振飛先生、古琴表演藝術家梅日強先生以及書畫藝術家林散之、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趙良翰、李味青等藝術大師都先後來到瞻園雅集、潑墨揮毫,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有鑒於此,江蘇國畫院錢、亞、宋、魏,群賢畢至,也把一些大型藝術筆會放在瞻園舉行。
瞻園藝舍在藝術家心目中的地位與日俱增,逐步形成了一個高雅藝術聚會的場所。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應廣大藝術家的要求,將瞻園藝舍建成一個藝術沙龍的形式,深入社會,與藝術家廣交朋友,並得到社會各界朋友的關心與支持。吳門畫派的著名書畫家吳養木、沙曼翁、錢持雲、張繼馨等也與藝舍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並先後到藝舍舉辦個人書畫展,贈送作品。湖北著名畫家谷有荃、邵聲朗等都成為藝舍的朋友。在南京也雲集了一大批有實力的中青年藝術家。瞻園藝舍還經常組織筆會,邀請書畫界的朋友參與。
藝舍收藏有大量著名書畫家的頂尖力作:其中有林散之書法狂草作品《朝辭白帝彩雲間》、傅抱石《大渡河悲劇》 、俞劍華《清涼世界》、錢松嵒《江上朝暾》、陳大羽《一唱雄雞天下白》、李味青《丹楓秋菊圖》、趙良翰《梅石圖》、范曾《太平軍進南京》、戴敦邦《太平天國十王圖》、劉繼卣《金田起義》、沙曼翁《隸水軸》、吳養木《山水》、張繼馨《梅鶴圖》等。
瞻園藝舍不僅展示書畫家的作品神韻和風采,還舉辦了各類圖片、資料展等,如《龍文化藝術展》、《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圖片展》和《中共「十五大」圖片展》,為瞻園藝舍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社會效益。
概況
瞻園被譽為「金陵第一園」,原系明代開國功臣徐達府邸之西圃,始建於嘉靖初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乾隆南巡時曾駐蹕於此,並御題「瞻園」二字,取自蘇東坡詩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據說乾隆對此園十分欣賞,回京後便命人在北郊長春園中仿瞻園而建「如園」。
瞻園素以假山著稱,全園面積15000平方米,由三座各具風姿的假山組成了瞻園的主景,遊人至此,無不流連忘返。北假山陡峭雄峙,原為600多年前明代一石山,至今仍保留明代風格。西假山蜿蜓如龍,石頭猶如從土中生出,充滿自然野趣。而南假山則是由劉敦楨先生設計建造於1958年,它巍峨雄壯,由1800多噸太湖石拼連而成,呈現出層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壯麗景觀。
名石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要有佳峰珍石,方稱得名園。若再有名人品題,或有文字鐫刻載於著錄的,那就愈加珍貴了。在素有「金陵第一園」之美譽的瞻園中,就有一塊這樣的奇石——「招鶴峰」,因其形同「如意」,又稱「如意峰」。峰高3.61米,正面鑿有海水紋,體態古樸。石峰上還鐫有明朝中期的狀元錢福、吳寬、名畫家沈周等人的題詩,字跡依稀可辨。古人有詩雲:「每看孤雲招野鶴,頻攜樽酒對名花」,峻秀奇特的山石聳立在靜謐的玉蘭院中,構成「危峰招鶴」之佳景,成為瞻園新十八景之一。不過這塊奇石並非瞻園舊物,而是來自附近四福巷中的栝園。
關於栝園和這塊巨峰,在《康熙江寧縣志》、《嘉慶新修江寧府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載:「栝園在大功坊( 即今瞻園路)東巷內,本魏公東園,後歸周亮工。堂前老栝兩株,趙宦光題額,左峙一巨峰,沈周、吳寬、錢福皆有鐫題」。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三位在招鶴峰上題詩的名人。
明朝著名書畫家沈周(1427-1509),是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與文徵明、唐寅和仇英合稱「明四家」,文徵明與唐寅均曾師法沈周,得益非淺,所以以沈周居「明四家」之首。他以山水畫著稱,花鳥畫亦有較深造詣,並能畫人物。他學識淵博,詩文書畫均負盛名。
狀元吳寬自幼聰慧好學,不僅文章寫得好,書法也好,年青時在鄉里已負盛名。成化八年(1472年)連中會元、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他學識淵博,為人敦厚,是東宮朱祐樘(即孝宗弘治皇帝)的老師。孝宗皇帝即位後的弘治八年(1495),擢升為吏部右侍郎。這年,吳寬母親逝世,他趕回蘇州料理喪事,在家守孝三年。按照慣例,吳寬離職後應有人補缺,但皇上不派人去補,留著空職,等吳寬回京後續任。吳寬回到京城,即轉為吏部左侍郎,又侍奉東宮,做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的老師。仕至禮部尚書。吳寬在朝廷的威望很高,受到皇上和官員的尊敬。七十高齡的吳寬因身體有病,幾次要求隱退,皇帝都未同意,後死於任上。被追封為太子太保,謚號文定。吳寬是位書法大家,擅長正楷行草,對稍後進入書壇的祝枝山、文徵明、唐寅等人,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還是個有名的藏書家,家藏古籍甚多。蘇州的怡園就是吳寬當年的府第。
錢福是上海人,約1505年前後在世。少負異才,科名鼎盛。弘治庚戍(1490年)會元、狀元,授翰林修撰。詩文藻麗敏妙,登第後名聲煊赫。我們兒時常聽父母老師教導的那首「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明日歌》就是錢福的大作。
招鶴峰上鐫有這三位名人的手跡,此石歷史至少應在500年以上,當為中山徐氏宅園遺存,確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隨著明王朝的滅亡,栝園逐漸衰敗,據史料記載,至清道光年間,園已廢圮,但這塊名石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20世紀90年代初,大全福巷、四福巷一帶拆遷,此峰被移入瞻園。歷經五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人事滄桑,昔日名石依然能屹立在名園之中,確為一大幸事。
王府之夜
「瞻園——王府之夜」是一項以明代文化藝術欣賞為主題的游園活動,其創意新穎、曲目精彩,是明代王府庭院的再現。它將燈藝、園藝、曲藝、服飾藝術的古典美與古園林的美妙夜景融為一體。
在美輪美奐的瞻園夜王府內:亭台樓閣玲瓏剔透,假山湖石巍峨雄渾,碧水波光粼粼,草木青翠葳蕤……有流光溢彩的晚亭上宮廷細樂的奢華,也有曲折幽深的迴廊里古塤的悠思,霧氳仙苑中,有況世奇緣「牡丹崑曲」的演繹,七彩飛瀑下,更有琵琶鳴泉的歡歌,一輪月影淡描出翩翩霓裳的飄逸……伴以一出出古典戲曲、絲竹舞樂,將明清時期的音樂、舞蹈、曲藝和服飾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演繹著一個歡樂祥和的太平盛世。
『叄』 論太平天國服飾制度出自哪一本書
服飾作為人類物質復生活中的一大要制素 ,是人類文化和社會生活最直接、最生動的反映 ,同時也和各個時期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及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 ,除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之外 ,還代表著一個時期、一個地區的文化 ,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自從服飾走出了以遮體禦寒....
出自
《學海》2003年第5期|袁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南京210001
中國文科技期刊的資料庫中有這本期刊,你去搜索可以看到。
這是結尾部分:
太平天國的服飾在中國服飾歷史舞台上只是
曇花一現, 但它繼承了中國服飾文化的古老傳統,
又融入了新的藝術風格, 表明了太平天國軍民對
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 也為後人留下了一些珍
貴的服飾精品, 成為人們了解當時歷史、研究太平
天國經濟、文化及藝術的重要佐證
------作者簡介:袁蓉, 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館員。
一共五頁,詳見附件
『肆』 瞻園是不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是的。
瞻園已開辟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是江南四大名園,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其歷史可追溯到明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瞻園是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也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府邸的一部分,也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辦公的地點。瞻園疊經明、清、太平天國、民國與當代,和江南多數園林一樣,沿革復雜,園貌歷經變遷。
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布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台,奇峰疊嶂。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府的取景地便是瞻園。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瞻園始建於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現仍留存的石磯及紫藤。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達"未有寧居",特給中山王徐達建成了這所府邸花園,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曆年間已初具規模。
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並御題"瞻園"匾額。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瞻園先後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
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
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國民政府內政部、水利委員會、中統局、憲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歷經歲月變遷,范圍日漸狹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然曾有過幾次修葺,但都沒能恢復原來的盛況。
瞻園園雖不大,卻頗具特色,是江南名園之一。瞻園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總面積15621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260平方米。園內有喬灌木810株,竹類面積400平方米。
山、水、石是瞻園的主景,東瞻園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展區、水院、草坪區、古建區,西瞻園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靜妙堂等景點。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位於瞻園東部與東北部,此即原為江南行省與江寧布政使署之建築,由照壁和五進庭堂組成。
大門在東半部,大門對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塊太平天國起義浮雕。大門上懸一大匾書"金陵第一園",字系趙朴初所題。
西瞻園靜妙堂位於瞻園西南,坐北朝南,面對南假山,西靠西假山,北望北假山,是西瞻園主體建築。
南假山位於靜妙堂前,面積900平方米,系用1000餘噸太湖石拼接堆砌而成,臨池絕壁高7米,主峰高9米,由危崖、溶洞、鍾乳石、蹬道、石磯、瀑布與步石組成。
瞻園北假山位於西瞻園北,面積1100平方米。
西假山位於瞻園西部,面積1050平方米。從北假山經8.87米長三曲橋登岸,即西假山。
東瞻園水院位於北池之東,西與西瞻園長廊相連,東與展覽區相通,佔地面積800平方米。
東瞻園草坪區位於東瞻園中部,東為展覽區,北靠水院區,西依西瞻園,南臨古建區,面積1026平方米。
東瞻園古建區位於東瞻園東南部,佔地面積797.5平方米,其中心建築為籟爽風清堂。
『伍』 侵華日軍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京城牆 南京總統府 中山陵 南京明皇宮 棲霞寺 南京國
有點太多了,簡單梳理一下
1 南京明皇宮已經沒有了,可以去 午朝門遺址看一眼皇家花園,半小時即可,然後直奔南京博物院,門口就是中山門可以游覽城牆,南博內容較多,花費時間較長
2 東郊,包括中山陵,明孝陵,天文台(要爬山),紫金山,如果要爬山的話,也得一天時間
3 城裡 南京大學,南師大在一起,拉貝故居也在一起,上午看完再學校吃飯,下午可以往河西,寶船公園,長江大橋,也可以往南到夫子廟 去瞻園(天平天國紀念館)晚逛夫子廟
4 春牛首,秋棲霞,棲霞山有點遠,需要一天時間,牛首山有新的大報恩寺塔,附近有 鄭和墓,南唐二陵,也需要搞一天
5 剩餘比較獨立,雨花台可以加中華門一起;大屠殺可以和朝天宮一起,鄭和紀念館沒內容可以不用去
『陸』 瞻園的主要景點
靜妙堂建於明代,為三開間附前廊的硬山建築。檐口高3.82米,面積195.75平方米,室內以隔扇劃廳為南北兩鴛鴦廳。東西山牆均開小窗,南北皆為落地隔扇門。廳南建月台與坐欄,可觀水池游魚與南假山景色,為瞻園觀景西瞻園全貌。
靜妙堂是一座面臨水池的鴛鴦廳,它將全園分成南北兩大空間,並置有南北兩大水池。南水池緊接靜妙堂南沿,略呈葫蘆形,靠近建築一面大而南端收小。北水池,空間比較開闊,曲折而富變化。東臨邊廊,北瀕石磯,西連石壁,南接草坪。在靜妙堂西側,有一泓清溪溝通了南北兩大水池,使南北兩個格調鮮明的空間有聚有分,相互聯系。 瞻園是著名的假山園,全園面積僅8畝,假山就佔3.7畝。瞻園分為南假山和北假山兩組,全是假山堆疊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積之大,確是巧奪天工。
南假山的假山上伸下縮,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鉗住水面。進入假山內還可看到暗處有仿自然石灰岩的溶蝕景觀,懸墜了幾塊鍾乳石,造成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層次豐富,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觀。山上的植物讓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機,水池東北各有古樹兩株,栽種於明代,已飽經600年風霜,紫藤盤根錯節,女貞翠綠豐滿。另有牡丹、櫻花、紅楓等點綴其間,襯託了南石山秀麗多姿的特色。
北假山系明代園林遺存,由體態各異的太湖石堆砌成。臨水面壁,縱深山谷,谷上旱橋,橋長1.4米,寬1.18米。
北假山坐落在北部空間的西面和北端,是全園的制高點。西為土山,北為石山。兩面環山,東抱曲廊,夾水池於山前。山中還有著名的普靜泉,水面清澈澄靜,宛若明鏡。在水池的北部,有一座緊貼水面的石平橋,溝通了東西遊覽路線。石山體積雖大而中空,山中有瞻石、伏虎、三猿等洞壑。 籟爽風清堂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附前後卷棚式。檐高3.91米,面積112平方米,「籟爽風清堂」匾額為沙孟海書。西側與花籃廳連接,東部為一覽樓,南部為小院。一覽樓二層,面積104平方米,樓上北側有一梁台,與翼然亭相對,樓下南側為落地長隔扇,一覽樓是瞻園最高建築,登臨樓閣,園中湖光山色,一覽無余。
簌爽風清堂南面小院面積200平方米,鵝卵石組成「花階鋪地」圖案,院東側有「迎翠軒」,軒名為趙朴初書寫,面積53.75平方米。 瞻園的觀魚亭入口處右邊牆壁上有一巨形草書「虎」字碑,是王府中珍存著鎮宅之寶,堪稱「百年古碑,天下第一」。這塊碑寬約兩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筆揮就一氣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猶如一隻猛虎在咆哮。
這虎字里暗藏玄機,虎字里藏有四個字:富甲天下。細觀此「虎」字,一虎端立,雄視生威,虎頭、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彷彿仰天長嘯,人稱其為「天下第一虎」。
虎字碑是民國時期擔任汪偽南京政府考試院院長的江亢虎題寫的。江亢虎是中國社會黨首領,民國時期的著名文人,文采斐然,思想曾一度激進。江亢虎一直附庸風雅,常刻碑題詞。「總統府」煦園內有一碑亭,內有一塊漢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碑的背面有清末學者俞樾考證該詩的碑文。此碑就是當年江亢虎任汪偽政府考試院院長時為討好日本侵略者,仿照蘇州寒山寺碑復制的。
民間傳說摸摸瞻園的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諧音福,實乃威武鎮邪之靈物。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進門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銅像,院中兩邊排列著當年太平天國用過的大炮20門。二進大廳上「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與「太平天國歷史陳列」匾額為郭沫若題寫。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一座館園合璧的博物館,東側是五進氣勢雄偉的古建築群,為展區部分,西側即是瞻園。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最多、史料最豐富的文博單位,是中國惟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主要陳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璽、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寶劍、石槽等數百件,先後徵集到太平天國高級將領的官服「團龍馬褂」、太平天國印製的《欽定士階條例》、《欽定軍次實錄》、《欽定英傑歸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真切、詳盡而全面地反映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的始末。收藏有太平天國文物2800餘件,,其中有42件一級文物;各類文物及遺址、遺跡照片10000餘張;清方原始檔案、函札資料2000餘卷宗;有關太平天國史圖書6000餘冊;並已整理出版太平天國資料書籍30多部700餘萬字。
『柒』 太平軍當年是因為找到了吳三桂留下的軍火,才能攻克南京嗎
離世的老藝術家單田芳曾創作有大型評書《太平天國》,其講到太平軍到達岳州,通過一個名叫李良的老頭找到了吳三桂當年埋藏大炮軍火的地點,順利取出這批軍火,用來攻武昌、取南京,發揮了巨大威力。
這段故事,倒非純屬單老虛構,是有史可查的。《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二記:“擄民船數千,出臨資口,渡洞庭,陷岳州。城中舊儲吳三桂軍械,至是盡以資寇。”
當然,最靠譜的還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親筆寫的《李秀成自述》,其中記:“破岳州得吳三桂之器械,搬運下舟,直下湖北。一攻破漢陽,得漢口,困武昌,然後開道破城。”
另,還有一門鑄造於壬戌十二年(1862年)、於1975年被人們從蘇州婁門內城河中發現的銅炮,銘文稱其重一千斤,每次發炮需裝填發射用火葯達四十八兩之多,堪稱重炮,也是太平天國自行鑄造的。而在太平天國後期,隨著清軍手裡繳獲、或從洋人手裡購買的“洋庄”“洋炮”增多,按《李秀成自述》所記,太平軍甚至能仿製“與一樣無差”。
所以,不應該太過誇大“吳三桂留下的軍火”的作用,甚至認為“太平軍能夠攻克南京建國”憑借的就是這個。反過來想想吧,吳三桂當年不也擁有這些軍火嗎?為什麼敗得這么慘?!
『捌』 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南京太平天來國歷史博物館是源中國收藏保管、陳列宣傳、調查研究太平天國文物史料的專題性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瞻園路。由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等在1950年12月主持籌建。1956年10月1日,在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遺址,成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961年1月,改名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該館建築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展廳西部的瞻園是南京城裡獨有的古典園林。曾是東王楊秀清王府和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後為幼西王蕭有和王府。瞻園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