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某個歷史事件

某個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5 02:49:42

❶ 以某一歷史事件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家鄉變化大
我的故鄉在臨沭,那裡人民樸素,笑容和藹,是一個在改革開放後,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時不同往日,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這是我親身體會到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歲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轉眼之間,改革開放的征途已經整整走過30年。
在這30年中,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小小城市,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勤勞善良的家鄉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辦公樓更是鱗次櫛比,一列列火車橫貫家鄉,家家住進了新樓房,一台台彩電飛進千家萬戶,現如今家家電腦、電視、電冰箱樣樣不少,生活水平也是顯著提高,家鄉讓我刮目相看,在不經意間,我們的家鄉已隨著時代的變革,走入了小康社會,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質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長。
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我和媽媽不僅談起祖國的變化,媽媽回憶起過去——那時候,哪有什麼柏油馬路,泥土簡簡單單踩成了一條狹窄的馬路,一下雨,更是泥濘不堪,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裡……睡覺的地方是睡在乾乾的茅草上,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整宿整宿睡不著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臟,一腳踩下去,腳也不知變成了什麼樣……以前,家鄉人民很窮,住著破爛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壞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來湊熱鬧,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連夜挪動傢具。那時的學校是一座破舊有土木結構房屋,土牆斑駁脫落,一塊玻璃也沒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風凜冽刺骨;春天,雨點從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聲與琅琅的讀書聲湊成了不合諧的曲子。……
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從改革開放後,家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破舊的茅草屋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泥濘的小路變成了條條柏油馬路……人們利用資源,蓋了公園、蓋了大橋……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不僅我的家鄉在變化,我的祖國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2001年7月13日晚,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要揭曉了!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中國人終於以完美的理念從眾多國家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前不久,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的實力。首次太空漫步對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終於有了中國人的足跡;太空中首次飄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
今天,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今天,我們迎來繁榮富強的好日子。我們的祖國,正日益龐大,我們的祖國,將迎來大好時光!欣喜,在於變化。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我們的祖國,未來將會更強大!

我家在周至縣,近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拿我家來說吧。
以前,我們家沒有電腦。爸爸是個工程師。以前,爸爸畫圖都要用手畫,畫的時候要用尺子,畫錯了不得用橡皮擦,不小心會把繪圖紙擦爛,畫圖慢,還得不停地削鉛筆。畫出的線條不優美。畫一張圖紙要用一兩天時間。還要描圖、曬圖最後才能形成工程圖紙。總共需要三天。現在,我家買了電腦。他可以用電腦畫圖了,不用描圖;只要用一小小的滑鼠點來點去,就可以代替人工所做的一切。一張工程圖畫好只要一下的時間。畫完了直接一列印,又清晰又美觀。
有了電腦。我總在電腦上幫媽媽打文章。我自己還用文件夾,存了動畫片、日記、作文等。我還用它看文學名著。我還用它學英語、裝軟體,打游戲……媽媽就用它制卷子、打詞語。電腦給我家帶來了許多方便。
今年夏天,我們家還添了電冰箱。以前,夏天的東西經常會壞,壞了就扔了,多可惜。現在電冰箱可以冷藏食品,食品放在冰箱里不會壞。它可以給我製作冰塊。我補課回來,我就冷凍一個冰塊讓我解渴。冰箱給我家帶來了方便。
去年,我們家還買了空調。以前,在冬天沒有空調,起床穿衣服,我總藏在被窩里。現在有了空調,起來穿衣服就不會感冒了。在夏天沒有空調時,能把人熱得發悶,不想活動。現在,在夏天有了空調,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一開空調,調成冷風,會覺的非常涼爽,像置身於涼爽的森林一樣。
最近,我們縣上出現了互聯網,大部分家裡人的電腦都上了Inter網。以前,沒有互聯網,想投稿或有事只要發一個E-mail,就可以把作文投上去,把信寄了出去。互聯網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
啊!我們家鄉變化真大呀!

❷ 評析(中國近代史)某一歷史事件

辛亥革命:
政治影響
辛亥革命被中國共產黨稱為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在此之前的中國的歷次起義都是以一個朝代代替另一個朝代而結束,但辛亥革命卻徹底推翻帝制,並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盡管後來民主共和的規則受到北洋軍閥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一度有短暫帝制的復辟,但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顛覆眾望所歸的共和國體。
當時成功的中國革命黨人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治國方案,遂按照美國憲法,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總統共和制。盡管因為現實社會條件的限制和統治者們對約法的蔑視,例如孫文為約制袁世凱而隨意更改《民國約法》,袁世凱後來又因稱帝而中止了約法,民國初年民主共和體制並未真正貫徹實施,但這畢竟是中國首次試圖實行民主共和政體,推動了民主共和觀念在中國的傳播,使民主共和的價值觀得到了確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在辛亥革命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二千餘年的帝制、專制思想都沒有在中國完全消除,而且還一度具有相當的社會基礎。盡管中國共產黨聲稱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但一些人則認為,在實際運作上,所謂「真正的民主共和」還從來沒有得以在中國全面實行——無論是北洋政府、國民黨的南京國民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思想影響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中,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於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沖擊,致使在其後的新文化運動中一度出現打倒孔孟、「全盤西化」等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文化權威的消失,也造成這一代知識分子產生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因此如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尤以具有明確進程的共產主義)等具有完整系統的新價值體系,成為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的新信仰。
經濟影響
此外,從辛亥革命各省獨立響應開始,中國進入長期的分裂混亂之中,除了袁世凱曾在二次革命之後曾短暫大致統一全國之外,其他中華民國的政權都未能直接統治整個中國(如號稱統一的國民政府只能收到五個省的稅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國共產黨使中國大陸再度統一。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造成很大的阻礙。
社會影響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大。辛亥革命雖然常被稱作「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當時中國其實缺乏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參與革命者也並非以資產階級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傳統社會的改變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會頂層的滿人權貴,但中國傳統地方社會居領導地位的各省士紳及漢人舊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轉投向革命而獲得地位,反而更加鞏固他們的地位。
辛亥革命並沒有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那樣,重新建構社會結構。參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軍人,舊式官僚,各地士紳。這些人在辛亥革命後仍然掌握權力。雖然其主要領袖孫中山出身平民知識分子,但中國貧窮的平民階層沒有參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後,生存條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辛亥革命後的軍閥割據,大量戰亂及軍人政治才使傳統擁有知識和功名的士紳官僚力量漸衰,代之而起的是具軍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惡霸。
辛亥革命對於十八世紀後的人口劇增,清末的土地兼並以及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壓迫和經濟侵略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改觀。
生活文化影響
「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海外華人的影響
馬來半島和新加坡華人介入中國的革命活動是史無前例的,雖然革命活動主要在於挽救中國,但這一行動已對當地華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為:馬新華人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 ,馬新華人團結力量的增長 ,新思想的涌現 ,政黨政治的影響。
孫中山於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臨時總統後,許多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轉而支持孫中山。武昌起義後,馬來亞和新加坡各地華人剪掉辮子,另一方面,在同盟會和孫中山的號召下,當地華人也積極捐款支持革命運動。
當孫中山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展開革命之前,當地華人是不團結的,常有幫派和籍貫的斗爭。不團結阻礙了革命思想的傳播,幫派斗爭影響華人社會的經濟成長並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團的合作。
1906年,孫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會支會成立儀式時發出警告說:當地華人的不團結最終將導致整個華人社會的崩潰。因此同盟會展開各種宣傳活動,如閱書報社、夜校、戲劇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團為孫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這使得不同籍貫的華人有機會學習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決共同的難題。通過不間斷的聯系,華人的團結精神和國民意識逐漸被加強和發展起來。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輸團結思想的組織。
另一項最主要的發展便是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學校傳播標准華語,主要目的在於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學。這使得不同籍貫的華人間有了共同的媒介語。
孫中山的革命思潮帶為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帶來了新的思想,沖擊了華人傳統的舊社會和舊傳統。利他主義,舍己為群,平等和自由之觀念因此不斷傳開。鼓勵設立女子學校,女人被允許加入社會活動和參加孫中山革命。
革命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代長達27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前後的一系列事件對此後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等都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對中國的外交,中國的邊防形勢都有重大影響。辛亥革命後,南北議和後,產生的北洋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革命評價
在民國前幾年,知識分子們和革命的參與者尚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滿清而興奮不已,對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較高的評價。不過,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真正的實施,因而人們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孫中山在1921年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的信中提到「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孫中山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0年代以後的國共兩黨,則對於辛亥革命有了較高的評價。國民黨視孫中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視辛亥革命為其所領導成功的革命,賦予辛亥革命有極高的評價,辛亥革命是現代中國史的起點,是中國能發展成民主及現代的國家最重要的關鍵。
例如劉少奇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周恩來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後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何香凝認為「辛亥革命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它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廣大人民中傳播了民主共和國思想的種子,促進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新發展」。

❸ 一個重要歷史事件(簡介)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回國之戰。先後答於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滅齊。在從未屠城的戰爭中,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❹ 一個歷史事件

皖南事變

發生於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發出「皓電」,限令黃河以南新四軍於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同時密令其數十萬軍隊准備進攻華中新四軍,從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為顧全抗日大局,決定將皖南的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並連電東南局和軍分會書記項英,乘國民黨軍尚未部署就緒,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襲擊。1941年1月4日,項英率新四軍軍部和部隊共9000餘人北移。6日,當進入安徽涇縣茂林地區時,突遭事先埋伏的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和襲擊。廣大指戰員經7晝夜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措施失當,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對方談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7日,蔣介石竟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並聲稱要將葉挺交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周恩來等根據黨中央指示,向國民黨提出嚴正抗議,並在《新華日報》上刊登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針對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決定,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繼續領導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敵後抗日斗爭。

皖南事變的難解之謎

對於皖南事變這樣一個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國共兩黨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迄今為止,仍有許多待解難解之謎。如當時為什麼選擇了最難走的路線?項英為何一再推遲皖南新四軍部隊北上日期?遭圍剿皖南新四軍部隊究竟突圍出來多少人?等等。

❺ 某一歷史事件作業350字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但是,令共產黨和八路軍始料不及的是,這次戰役導致了特別嚴重的後果。二十多年後的文革期間,還有人因「百團大戰」而受到批判。特別是戰役的具體組織者聶榮臻,發動「百團大戰」成為他搞「晉察冀山頭主義」的罪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37年10月,日寇佔領娘子關, 11月8日太原失守,國民黨軍隊在華北正面戰場的抵抗宣告失敗,山西、察哈爾、河北地區陷於混亂狀態。八路軍9月首戰平型關,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一一五師一部在聶榮臻率領下,經五台、平山進入阜平縣,11月成立晉察冀軍區和中共晉察冀省委,並於1938年1月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後抗戰的主力軍,邊區政府黨、政、軍、民齊心協力,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創造了抗戰史上的奇跡。

山西是侵華日軍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基地,這些物資通過正太路轉運至前線。1940年初,彭德懷、聶榮臻、左權等在晉東南就破壞日軍運輸線等問題展開討論。有同志提出,應當控制正太路,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敵後抗日根據地連接起來,或者對正太路進行大范圍破襲。聶榮臻提出,依靠當前力量,完全控制正太路是不現實的,但破壞正太路是可行的。因此,商定大規模破襲正太路。7月22日,八路軍總部發布了大舉破擊正太路戰役的預備命令。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負責破襲正太路石家莊至平定段,襲擊重點是娘子關至井陘礦區及其兩側地區。還要求晉察冀軍區對其區域內的平漢路、北寧路、津浦路、石德路、滄石路等鐵路、公路、橋梁進行破壞,以牽制敵人向正太路的增援。晉察冀軍區按照上述任務進行了戰前准備。

❻ 寫一個歷史事件

皖南事變

發生於1941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發出「皓電」,限令黃河以南新四軍於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同時密令其數十萬軍隊准備進攻華中新四軍,從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為顧全抗日大局,決定將皖南的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並連電東南局和軍分會書記項英,乘國民黨軍尚未部署就緒,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襲擊。1941年1月4日,項英率新四軍軍部和部隊共9000餘人北移。6日,當進入安徽涇縣茂林地區時,突遭事先埋伏的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和襲擊。廣大指戰員經7晝夜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措施失當,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對方談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7日,蔣介石竟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並聲稱要將葉挺交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周恩來等根據黨中央指示,向國民黨提出嚴正抗議,並在《新華日報》上刊登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針對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決定,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繼續領導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敵後抗日斗爭。

皖南事變的難解之謎

對於皖南事變這樣一個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國共兩黨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迄今為止,仍有許多待解難解之謎。如當時為什麼選擇了最難走的路線?項英為何一再推遲皖南新四軍部隊北上日期?遭圍剿皖南新四軍部隊究竟突圍出來多少人?等等。

❼ 講一個歷史故事

因為「安定門之約」,也是因為盡快逼迫清政府議和的手段,當然也有心思想要掩蓋當時英法聯軍犯下的暴行罪證,所以才有了兩次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的起因其實很復雜。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逼近了京城。英法聯軍派出了以兩個使者加一位記者,還有一小隊印度士兵的使團前去談判有關停戰的協議。但是在此期間,英法聯軍已經開始了對圓明園的劫掠以及毀壞。

當英法聯軍聽到使團被囚禁的消息之後,憤怒的軍隊焚燒了當時圓明園的一座宮殿。但是這只是一個起始,數日後清軍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入,並釋放了囚禁的使團。但是當時使團中的一些人員傷亡,以及使團內部自稱受到虐待的報告,致使當時駐清英國最高長官額爾金,照會恭親王。要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以作報復。

其實第二次焚毀圓明園也是由於「安定門之約」的約束原因,當時於英法聯軍約定不得毀壞京城內的建築設施,而為了催促清政府盡快接受和談,英法聯軍選擇了當時在京郊的圓明園,作為報復警告以及示威的場地。當然其中也不乏,英法聯軍想要掩蓋當時在圓明園暴行的嫌疑。於是便有了第二次火燒圓明園,「三山五園」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只剩下些殘垣斷壁。

英法聯軍的暴行永遠無法被我們遺忘,現在的圓明園遺址還在述說當時的慘狀。這些恥辱,我們無法遺忘,也不應該遺忘。歷史教會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終將會努力讓我們的國,屹立在世界之巔,讓這些恥辱永遠無法再發生在我們身上。

❽ 請問一個歷史事件

漢高祖劉邦和韓信,高祖曾與韓信有約:見天不殺, 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呂後就偏偏把劉邦都不殺的韓信,用布兜起來,用竹簽刺死, 殺他過不見天,不見地,不見鐵器。

❾ 怎麼對一個歷史事件進行評價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❿ 如何對一個歷史事件進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史論結合法」是我們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閱讀全文

與某個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