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初中歷史地理如何考試
首先,平時必須好好學。
其次,歷史地理屬於文科,需要背書上的內容和老師專的資料,這兩屬個非常重要。
第三,要是開卷的話就要非常熟悉課本和資料,因為開卷題目量一般很大。
記住老師說的難點重點考點等點點點,很有用,最後就被這個。
然後就沒了,祝你好運!
如果你問的是考試的形式,給一張卷子,一般60分鍾。統考一般是這樣。要是自己考則以老師說的為准。
⑵ 有關北京的地理知識
中文名稱: 北京
外文名稱: beijing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東城區,西城區等
政府駐地: 北京
電話區號: 010
郵政區碼: 100000-102629
面積: 16,410.54平方公里
人口: 1,695萬人(2008年)
方言: 北京話
著名景點: 頤和園,長城等
車牌代號: 京
人類發展指數: 0.882
北京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54.2平方公里(中國城市第1名)。其中,山地面積10,418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62%;平原面積6,390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38%。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9]其中漢族佔95.7%,回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的人口均過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共有少數民族人口58.5萬人,佔4.3%;其中居住在城近郊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1.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70.2%。在北京市18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三個區縣分別是朝陽區(11.5萬人)、海淀區(10.1萬人)和豐台區(4.9萬人)。
北京CBD:眾多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總部所在地北京是綜合性產業城市[11]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2008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0,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人均GDP達到63,029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8億,2217.2億和5405.1億元(2006年),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2005年實際增長12.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實際增長8.7%。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6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32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依據2005年國家統計局資料,北京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低到31.8%,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2009年「世界500強」中共有26家企業總部位於北京市[7],較去年增加5家。北京高居全球城市第三名,次於東京(51家)和巴黎(27家),總收入高達13,614.07億美元,居全球城市第三名。截至2007年底,「世界500強」企業在京設立機構共有447家,其中「中國企業500強」總部位於北京地區的共有94家。
按2008年美國《財富》雜志排名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託,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布。先後依託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截至2007年,全市道路總長25,765公里,其中城八區道路總長4,460公里,全市立交橋數共有381座,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流經北京。全市鐵路總里程962公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京承鐵路、京通鐵路等多條鐵路干線匯集於此。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亞洲第二大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2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2007年吞吐旅客更超過5,000萬人次。北京已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通郵,國內直撥電話可達所有城市,國際直撥電話可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914.5萬戶,2007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598.4萬戶。
北京站:位於東便門西側。建於1959年,是全國鐵路客運重要樞紐,北京第二大火車站。
北京南站:位於永外大街。2008年改建完成,成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起點。
北京西站:位於蓮花池東路。建於1996年,是全球最大火車站之一。
北京北站:位於西直門。建於1905年,是京張鐵路上的車站之一。現北京北站於2008建設完成。
北京東站:位於百子灣。建於1938年。
北京是中國鐵路網的中心之一,主要有北京到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北京到廣州的京廣鐵路,北京到哈爾濱的京哈鐵路,北京到包頭的京包鐵路,北京到原平的京原鐵路,北京到通遼的京通鐵路和北京到承德的京承鐵路。大同到秦皇島的大秦鐵路也過境北京。在國際鐵路運輸方面,去往俄羅斯各城市和朝鮮首都平壤以及去往越南首都河內的列車均從北京發車。京津城際鐵路於2005年7月4日開始修建,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北京和天津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半小時。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
⑶ 談一談北京的歷史和地理!
網路裡面有很詳細的北京歷史和地理介紹。參考資料裡面的地版址就是哈~~可權以直接點去看。。
北京有著三千餘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餘年的建都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民國時期,稱北平。新中國成立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簡稱「京」,現為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它薈萃了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⑷ 關於北京地理歷史文化的幾個問題
一、我的作業題:
1.北京的氣候類型是:
B.溫帶季風性氣候
2.下列那些城門在老北京真實存在:
A.B
3.北京為治理空氣採取的措施有
供暖用低硫煤 汽車用清潔燃料 增加綠化面積
4.北京有(三千六)條胡同
大的胡同三千六,小的胡同賽牛毛
二、要求完成的幾個小調查
1.您認為北京最具有突出景觀的寺院及其景觀:(潭柘寺
)
2.您印象中北京最美的景色是什麼?簡述理由。 (自己答)
3.您心目中最能代表北京建築特色的寫字樓、別墅、豪宅是怎樣的?
4.您認為「京味大宅」應包含那些元素?
5.如用一句話抒發對北京的熱愛,您會說什麼?(隨便寫)
6.您認為為迎奧運北京在城建、綠化、人性化建設方面還應做什麼?(太多了,盡管隨便寫)
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按照世界七種主要氣候類型,應該選B。
北京的老人們都知道,關於北京的城門有句俗話兒,叫「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鍾」,說的就是北京城內外進出的城門。
以前的北京城其實有四城,由外而內分別是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其中的「內九」指的是內城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面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和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外七」是指在嘉靖三十二年為了抵禦外敵增修的外城城門。與最北邊和內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皇城四」:東南西北按順序分別有東安門,天安門,西安門,地安門。
2、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會,北京也是一個各類各式建築的展示場所,這裡面既有標新立異的概念作品,也有充滿濃濃異域風情的建築。但正如歌詞所唱:「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充滿京味,凝聚著北京情結的四合院、「京味大宅」依然是北京人的最愛。請列舉你心目中最能代表北京建築特色的寫字樓、別墅、豪宅。並說明你認為「京味大宅」應該包含哪些元素?
3、對北京,很多人都充滿了溫情和眷戀,一些文人墨客更是不吝筆墨妙筆生花:老舍在《想北平》中形容北京是一杯溫和的香片茶,郁達夫吟詠的《北京的秋》意境悠遠,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描繪了京城的繁華和變遷……作為一個北京人,請以一句話說出你對於北京的熱愛,不超過30字。
4、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2008年的第29屆奧運會馬上就要在北京召開,你認為北京在城市建設、綠化、人性化建設等方面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請您獻計獻策!
這些題無固定答案的~自己用心寫的最好~
⑸ 北京人文地理環境
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佔北京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
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5)北京歷史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根據「十三五」北京水務規劃,到2020年,我市節水型社會將率先全面建成;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供水、排水、防洪排澇等水務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運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將控制在43億方以內,再生水利用量將達到12億方;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消除全市范圍內黑臭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7%;萬元GDP水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15%以上。
⑹ 故宮的歷史和地理知識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內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容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明清故宮的建築與規劃,繼承了中國古代宮殿的傳統,並有所發展和創新。
古代中國為了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有將皇宮建在都城中央的傳統,但實際上大都只是將其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軸線上.
紫禁城內的皇宮建築分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後寢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這三座殿宇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物,表現出它們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後寢是皇帝和皇後、殯、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後居住在中軸線上的宮室中,左右各有六處宮院稱東六宮和西六宮,供姨、妃居住。前朝後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
⑺ 北京一個著名關於歷史、地理或生物知識的景點
頤和園九非常不錯啊。。
文昌院園藏文物展覽
文昌院,位於頤和園內文昌閣之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
館內設有六個專題展廳,陳展了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數以千計的頤和園精品文物,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諸多門類。它們與帝後生活密切相關,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是中國皇家文化最具真實性的物證。[2]
耕織圖景觀文化展覽
耕織圖位於頤和園西北部,是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頗具江南水鄉風情的獨特園林景觀。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當年,昆明湖與玉泉山之間河湖交錯,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園時又特意將原在城內、專門負責為宮廷織造絲綢布料的內務府織染局遷到此處,組成了一處生活氣息濃郁、景色淳樸清幽而又融入傳統農桑生產的園林景區。因此乾隆將其命名為「耕織圖」,意寓著一幅洋溢男耕女織生活情趣的幽美圖畫。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清漪園,景區內只有一塊乾隆御題的耕織圖石碑存留至今;1886年至1895年,這里成為清朝專門培養滿族海軍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學堂;再之後,耕織圖地區的功能和歸屬幾經變化,最終成為廠房和生活區,園林景觀完全喪失。
水木自親殿專線展覽
水木自親殿,是樂壽堂建築群的宮門,五間穿堂殿,前有石造雕欄臨水碼頭。慈禧太後走水路出入頤和園時,常在此碼頭上下船,清末在殿內裝設了第一條皇家御用電話專線。
1908年,清政府開通了頤和園水木自親殿至西苑(中南海)來薰風門東配殿專備上用的電話專線,專供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使用,致使頤和園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軍事及外交指揮中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皇家御用電話專線。
此前,1902年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西逃西安返京後,深切體會到通信快捷對處理軍政事務的重要,架設開通了北京城(外務部)至頤和園步軍衙門公所電話線;隨後,清政府又相繼籌辦開通了東單二條電話局、海淀西苑電話二分局,連通了頤和園與清廷各府衙、八旗各軍營的電話線路,形成了北京電話網路的雛形。
⑻ 有哪些歷史,地理,文化的因素,使北京成為近幾朝的都城
三面環山,並且離海也不遠,氣候也不錯,在古代,北方匈奴經常南下,把首都設在北方有利於抵抗匈奴。
⑼ 求歷史地理政治知識總結
新課標地理必修三 復習提綱
一、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區域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①地理位置差異:長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礦產資源貧乏,松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對農業:長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松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長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對商業:長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松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農業社會: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長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遙感
RS,主要是獲取,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 →感測器(最重要)→ 遙感地面系統 → 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統
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
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地理信息系統
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我國西北地區
我國西北地區大致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
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東部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乾旱的氣候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②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①過度樵採 ②過度放牧 ③過度開墾
不同歷史時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緣,由戰爭、瘟疫、過度墾耕導致。
近代:清 ——內蒙古東南部,因為移民增多,農業對土壤的破壞力強於牧業
現代:20世紀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誤
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
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⑤控制人口增長
森林分布
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
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熱帶雨林的分布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相逢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
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區。
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 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
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 移民亞馬孫平原 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雨林的保護
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三、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 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 市場廣闊 ③ 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能源基地建設
① 擴大煤炭開采量 ② 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③ 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三條產業鏈
煤—電—鋁 煤—焦—化 煤—鐵—鋼
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術;② 調整產業結構;③ 「三廢」的治理
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尼羅河文明 兩河文明 黃河——長江文明 印度河——恆河文明
田納西河
位於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
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護
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
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
氣候:亞熱帶地區,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並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定。
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① 18世紀下半葉 :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② 19世紀後期 :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
③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流域的綜合開發
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
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
大規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
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四、區域經濟發展
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① 氣候條件: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② 地形、土壤條件: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
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③ 社會、經濟條件:工業: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牧興工、共促農牧
交通: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
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三山脈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
農業布局特點
耕作農業區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區。
林業和特產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葯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畜牧業區: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
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東北商品糧基地生產特點
① 大規模機械化生產② 地區專業化生產
農業發展方向
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
建設綠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
山區農業 :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並舉的轉變。
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條件
①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②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於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③ 良好的區位條件:位於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 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
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
第二階段:1990年以後,高新技術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
問題與對策
① 產業升級面臨困境——產業結構調整
重工業和機械製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
② 城市建設相對落後——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 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加強規劃與管理
「城中村」
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
五、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西氣東輸: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① 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② 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和酸雨)③ 今後,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天然氣分布總體特徵: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四大氣區: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的鄂爾多斯。
油氣發展戰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產業轉移
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① 勞動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
② 內部交易成本因素: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
③ 市場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歐、北美是日本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20世紀末,東亞和東南亞因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大而成為日本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並成為日本企業主要投資地區。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① 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② 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③ 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④ 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如果一個國家產業大量向國外轉移,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常常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如日本; 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大量吸收國際產業轉移有助於減緩就業壓力
⑽ 跪求:北京課改版八上歷史、地理、生物的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北京市門頭溝區使的教材) 大家幫幫忙啊、
八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
1、從世界看中國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無寒帶;
②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5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錫、不,南部緬、老、越。)
②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域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
④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34個少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包括自治縣、自治洲、市)鄉(民族鄉、鎮)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佔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兩次人口增長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佔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2、中國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一、了解我國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
我國地形的特徵:地形復雜多樣和高原、地面積廣大
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構成;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
地勢對我國的影響:
① 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富的降水;
② 河流: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了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古詩雲「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
③ 交通: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不同的地形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
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意義: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後,並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總結: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遊業;乾旱、半乾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乾旱、半乾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我國的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我國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