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傅

歷史學傅

發布時間:2021-02-25 01:02:20

Ⅰ 姓傅的來歷

傅姓的起源,史書說是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相傳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一天晚上,武丁在夢中見到一個聖人名叫說(音yue),認為就是理想中的人,醒後找遍群臣百吏也沒有,於是尋訪民間,終於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部)築土牆的奴隸中找到了說。武丁與之交談後,認為果然是位聖人,於是任用他為相,遂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因為說出自傅岩,於是便讓他以傅為姓,稱他為「傅說」。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博岩,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由此可見,這位傅說,便是傅姓的始祖。

而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的傅氏的另一姓源:「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為氏。」此說法說傅姓是黃帝的裔孫。

歷史上的另一支傅姓,始於滿洲人進入中原之後,當時的部分滿族貴族改為漢姓傅氏,如清康熙年間的兩江總督傅臘塔,以及乾隆年間平定金川、准葛爾及緬甸,官至川陝總督的保和殿大學士傅恆等,為傅姓增加了外族人氏。

傅姓形成於商朝都城殷,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到了唐朝末年,由於中原人南遷避亂,北方的傅氏也隨之江南各地,後來延伸到今天的四川、廣東、廣西、福建一帶,此後繁衍昌盛。到了明代,傅氏已遍布江南各省。清代閩粵有傅氏移居台灣,進而又有徙居海外者。

傅姓在中國歷史上表現不凡,如西漢時期漢高祖的開國功臣傅寬、平樂監傅介子,東漢時的文學家傅毅;三國魏時的哲學家傅嘏;西晉時的哲學家、文學家傅玄,傅玄之子傅咸;唐代的學者傅奕,武則天時的宰相傅游藝;宋代的律博士傅霖;明初有將領、潁國公傅友德;明、清之際有思想家、醫學家及書法家傅山;清代有工部尚書博繼鱗,武英殿大學土兼兵部尚書傅以漸。近現代有衛生部副部長傅連暲;國民黨起義將領、水利電力部部長傅作義;畫家、美術教育家傅抱石等,都在歷史上做出不凡功績。

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國姓氏中,傅姓居於第36位

Ⅱ 傅姓的起源

關於傅姓的起源,史書說是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相傳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一天晚上,武丁在夢中見到一個聖人名叫說(音yue),認為就是理想中的人,醒後找遍群臣百吏也沒有,於是尋訪民間,終於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部)築土牆的奴隸中找到了說。武丁與之交談後,認為果然是位聖人,於是任用他為相,遂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因為說出自傅岩,於是便讓他以傅為姓,稱他為「傅說」。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博岩,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由此可見,這位傅說,便是傅姓的始祖。

而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的傅氏的另一姓源:「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為氏。」此說法說傅姓是黃帝的裔孫。

歷史上的另一支傅姓,始於滿洲人進入中原之後,當時的部分滿族貴族改為漢姓傅氏,如清康熙年間的兩江總督傅臘塔,以及乾隆年間平定金川、准葛爾及緬甸,官至川陝總督的保和殿大學士傅恆等,為傅姓增加了外族人氏。

傅姓形成於商朝都城殷,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到了唐朝末年,由於中原人南遷避亂,北方的傅氏也隨之江南各地,後來延伸到今天的四川、廣東、廣西、福建一帶,此後繁衍昌盛。到了明代,傅氏已遍布江南各省。清代閩粵有傅氏移居台灣,進而又有徙居海外者。

傅姓在中國歷史上表現不凡,如西漢時期漢高祖的開國功臣傅寬、平樂監傅介子,東漢時的文學家傅毅;三國魏時的哲學家傅嘏;西晉時的哲學家、文學家傅玄,傅玄之子傅咸;唐代的學者傅奕,武則天時的宰相傅游藝;宋代的律博士傅霖;明初有將領、潁國公傅友德;明、清之際有思想家、醫學家及書法家傅山;清代有工部尚書博繼鱗,武英殿大學土兼兵部尚書傅以漸。近現代有衛生部副部長傅連暲;國民黨起義將領、水利電力部部長傅作義;畫家、美術教育家傅抱石等,都在歷史上做出不凡功績。

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國姓氏中,傅姓居於第36位

Ⅲ 歷史上的傅說是個什麼樣的人

商朝武丁時期的大臣傅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聖人」稱號的傑出人物。《國語·楚語上》載白公子張對楚靈王的諫諍說:「若武丁之神明也,其聖之睿廣也,其智之不疚也,猶自謂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猶不敢專制,使以象旁求聖人」,於是「得傅說以來,升以為公。」《史記·殷本紀》亦敘述道:「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武丁「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魏晉南北朝時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述:「河水又東,沙澗水注之。水北出虞山,東南徑傅岩,歷傅說隱室前,俗名之為『聖人窟』。」(《水經注·河水四》)唐代地理著作《括地誌》雲:「傅險即傅說版築之處,所隱之處窟名『聖人窟』。」(《史記·殷本紀·正義》引)由上可見,傅說自春秋以來,經歷漢朝、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朝,各種歷史記載都稱他為「聖人」,這是從君王、公卿下至廣大百姓一致的認識。《水經注》特別指明,傅說原隱居之地「俗名聖人窟」。這是老百姓所起的「名」,大家都這么稱呼,可知傅說是一位受人尊敬、不同凡響的奇才,他被尊為「聖人」要比春秋末年的孔子早了700多年。
傅說是商王武丁最主要的輔相:他對商王的諫諍言論,大膽潑辣,精闢深刻,成為商王治國的座右銘;特別是他親自實踐,輔佐商王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富國強兵,傳達王命,調兵遣將,征伐常來侵擾的周邊游牧部落和氏族、方國,擴大疆土,四方歸服,成為商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傅說以他思想理論的精闢深刻和行政實踐的光輝業績,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聖人」。他與東周時代歷來被尊為「聖人」的孔子,在上古三代一前一後、一西一東,各自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在當時及後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長期以來,由於傅聖的歷史資料比較分散,研究和宣傳不夠,特別是古文《尚書》的冤假錯案影響深廣,使傅聖事跡的宣傳更增添了阻力。今天,學者們稽古鉤沉,正本清源,讓中國歷史上最早「聖人」的思想理論和治政業績大白於天下,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希望採納為答案,謝謝

Ⅳ 歷史上有姓傅的英雄嗎

傅作義

Ⅳ 傅姓的由來

http://ke..com/view/25449.htm

一、姓氏源流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於殷商名相傅說(Yuè 音悅)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岩(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說的後裔以其居地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大由之後,以邑名為氏。黃帝(一說堯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其子孫以邑名為姓,稱為傅氏。
3、出自姚姓,為舜帝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姓源》所載,古有傅國(故城今山東省棗庄南),舜之裔也。以國名為姓,稱為傅氏。
4、出自賴姓,源自為避難改姓傅氏而來。據《賴氏族譜》所載,賴氏族人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故有賴、羅、傅聯宗之說。
5、出自清代有少數民族改姓傅。如滿洲人傅恆(本姓富察氏)、傅開(本姓郎佳氏),還有高麗、蒙古、回、馬、土等少數民族改為傅姓。
得姓始祖:傅說。商朝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以後,只興旺了很短的一個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繼位時,國力已經很是微弱。武丁決定振興朝綱,可是朝中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為此他一直憂慮。一日晚,武丁夢見了一個叫說的聖人,此人狀如囚徒模樣,卻口稱腹有良謀,武丁笑醒後,命人按夢中模樣畫成圖像,四處尋訪。結果在一個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個叫說的奴隸,他們把他帶回朝中。說給武丁提了不少關於治國方面的建議,武丁便任命說為宰相。說執政以後,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說的輔佐下,商朝後期達到了極盛,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因說曾居於傅岩,所以稱他傅說,傅說就成為傅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雖說傅說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陸以東之地,但是其得姓則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國傅姓最早的發源地應當是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漢晉之際,傅姓人是以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東部、寧夏等地為遷居地,爾後便東遷移居河北、山東,北地(治今甘肅慶陽西北)傅姓始於西漢中葉的傅介子,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孫傅長,復封義陽侯,長曾孫傅允仕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太守,這一支派顯貴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這說明,在漢朝傅姓已開始自北地大舉經陝西遷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此時北地傅姓形成許多分支:河內(今河南省溫縣)傅姓,是西漢大司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屬浙江省)傅姓,是西漢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傅姓,是東漢人傅毅之族所在。兩晉時,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發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來繁衍最為旺盛的時期,為東漢漢陽太守傅燮(扶風傅姓)發展而來,稱盛於「清河」一帶的傅姓,後成為我國東部地區傅姓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動盪而從清河遷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漢代已有傅姓遷居貴州,三國已有傅姓入川。大舉南遷則始於魏晉南北朝之際,或遷會稽(今浙江省紹興),或遷上虞(今屬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實避難入閩,為傅姓入閩始祖。靖康之變,有清河傅姓南遷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遷入福建上杭之蛟萍鄉,不久即興為望族,後廣東興寧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後,傅姓人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傅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五。
三、歷史名人
傅 毅:字武仲(約47-92),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
傅 寬:北地(治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漢高祖時開國功臣,被封陽陵侯,曾任漢丞相,顯赫非常。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18人,傅寬列第9位。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人,西晉時哲學家、文學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和玄學空談。著有《傅子》等集傳世,在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卒後被追封為清泉侯。
傅 咸:字長虞(239-294),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東南)人。傅玄之子。西晉初,任冀州刺史,後轉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曾上疏議以載並冗官,靜事息役,發展農桑,並指斥當時統治集團奢華靡費之風,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兼任司隸校尉時,狠狠打擊恣行京都一帶的門閥士族。終卒於官。明人輯有《傅中丞集》。
傅 琰:字季珪,北地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後,世代僑居南方。從其父開始,傅氏祖孫四代都曾擔任過南朝的縣令,並著聲名。傅琰歷任縣令、廣威軍將郡丞、尚書右丞、督軍、建威將軍、刺史職。為官明察事理,處事果斷,特別是辦案重視實物證據,廉正有才,勤於職守,其父子成為廉吏世家。
傅 亮:字季友,南朝宋國人,佐劉裕篡位,被封城建縣公,後廢少帝,迎立文帝,官至散騎侍郎、尚書令。編著有《光世音應驗記》等。
傅 奕:相州鄴(今河北省臨漳)人,唐代學者、自然科學家和無神論者。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學方面,精天文歷數,極力反對佛教對民眾的危害,建議皇帝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後代,益國足兵。後來,他又上書十二論,揭露寺院「剝削民財,割截國貯」,「寺多僧眾,損費為甚」,「軍民逃役,剃發隱中」等流弊。他還指使兒子用羚羊角擊碎婆羅門僧的假佛牙,當眾揭穿佛徒的騙局,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反佛教神學的斗爭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晉以來反對佛教思想的言行為《高識傳》共十卷。
傅 寅:字同叔,唐朝大學問家。從唐仲友學,對天文、地理、井田、學校、郊廟、律歷、軍制等類研究精深,號曰群書百考,所著《禹貢說斷》,有獨到見解。
傅 霖:宋代律博士,為齊、梁、陳、隋兵部尚書兼宏文館學士傅蕎之子,歷官翰林學士、婺州太守。《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著有《刑統賦》二卷。(與下明代同名者有別)
傅 霖:明代太原人,十三歲做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三十歲中進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載,官至山東布政司參議,但是,就在他三次擊敗後金軍隊的侵擾之後,卻以「擁兵拒調」的罪名被彈劾,解甲歸田。幾年之後,明廷讓他官復原職,早已厭倦官場傾軋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個高山仰止的孫子傅山在這一點上與他是何其相似。傅霖回鄉後,以急公好義的善舉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萬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發生人相食的慘劇,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賑災。傅霖去世前的萬曆二十九年,太原發生飢荒,他再次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糧食收獲。
傅 山:山西省陽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義士、大學問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為青主,別號公之它、石道人、嗇廬、朱衣道人等。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並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注》等,醫學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書。
傅介子:西漢北地(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北地傅氏開基始祖,漢昭帝時,用計斬殺樓蘭王,因功被封義陽(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陽西北)侯。
傅游藝: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為相者第一人,為武則天寵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時人號為「四時任宦」。
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今安徽省宿縣人,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農民起義,先從劉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後歸明玉珍,再從陳友諒,均無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傅友德率眾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潁國公,曾為明朝一統天下,尤其是明對西南地區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傅以漸: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山東省聊城人。字於磐(1609-1665),號星嚴。順治三年(1646年)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後多次升遷,從國史院侍講、秘書院侍講學士、國史院學士,至順治十一年授秘書院磊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傅以漸奉詔陳述時務,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國情、順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為後來繼位的康熙帝的老師。改任國史院大學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丑)東試狀元,仕至丞相。她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位女狀元,為東王楊秀清政務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義:山西省臨猗(今屬萬榮縣)人,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守涿州孤城而一戰成名,曾參加長城抗戰和綏遠抗戰,1949年,率部起義,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餘人,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畫山水,善於將水、墨、彩色融為一體,對中國美術史和畫論廣有研究。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北地郡:治所秦時在義渠(今甘肅省慶陽西北),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武忠西南),東漢末地入羌胡,三國曹魏相當今陝西耀縣、富平等地。
清河郡:清河郡:漢高帝置郡,後屢改為國,元帝永光後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省清河東北)。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省臨清東)。
2、堂號
興商堂:商武丁時刻想振興自己的國家,但缺乏賢人幫助。一天夜裡,他夢到聖人來到他面前。這位聖人名說,治國的本領很大。於是武丁就畫了那聖人的像,命許多人去找,結果在傅岩找到了一位泥水匠人,正在那裡築牆,他很像武丁夢中見到的人的模樣。他就是傅說。請到朝廷,他果然幫助武丁振興了商朝。是歷史上的名宰相。
此外,傅姓的主要堂號有以:「清河堂」、「版築堂」、「野版堂」等為其堂號。
五、宗族特徵
1、傅姓歷史上權臣政客頗多,福澤百姓,為後人所敬仰。
2、字行輩份有序。如山東高密一支字行為:「日敘丙余,希深聯貽,馨名因溥,垂法迪之。」另浙江紹興丁巷傅姓字行為「宏規大啟,垂裕後昆,淵源繼述,孝友傳家,允能纘緒,恪循謙恭,廉讓攸賴,聞望遠播,肇其敦厚,世澤綿長」。又新續傅姓派語字行為:「仁義禮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勛彰,永紹箕裘,俾爾熾昌。」

Ⅵ 請問「傅」這個姓的來源,有那些歷史名人

遷徙分布

雖說傅說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陸以東之地,但是其得姓則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國傅姓最早的發源地應當是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漢晉之際,傅姓人是以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東部、寧夏等地為遷居地,爾後便東遷移居河北、山東,北地(治今甘肅慶陽西北)傅姓始於西漢中葉的傅介子,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孫傅長,復封義陽侯,長曾孫傅允仕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太守,這一支派顯貴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這說明,在漢朝傅姓已開始自北地大舉經陝西遷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此時北地傅姓形成許多分支:河內(今河南省溫縣)傅姓,是西漢大司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屬浙江省)傅姓,是西漢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傅姓,是東漢人傅毅之族所在。兩晉時,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發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來繁衍最為旺盛的時期,為東漢漢陽太守傅燮(扶風傅姓)發展而來,稱盛於「清河」一帶的傅姓,後成為我國東部地區傅姓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動盪而從清河遷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漢代已有傅姓遷居貴州,三國已有傅姓入川。大舉南遷則始於魏晉南北朝之際,或遷會稽(今浙江省紹興),或遷上虞(今屬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實避難入閩,為傅姓入閩始祖。靖康之變,有清河傅姓南遷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遷入福建上杭之蛟萍鄉,不久即興為望族,後廣東興寧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後,傅姓人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傅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五。

三、歷史名人

傅 毅:字武仲(約47-92),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

傅 寬:北地(治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漢高祖時開國功臣,被封陽陵侯,曾任漢丞相,顯赫非常。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18人,傅寬列第9位。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人,西晉時哲學家、文學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和玄學空談。著有《傅子》等集傳世,在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卒後被追封為清泉侯。

傅 咸:字長虞(239-294),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東南)人。傅玄之子。西晉初,任冀州刺史,後轉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曾上疏議以載並冗官,靜事息役,發展農桑,並指斥當時統治集團奢華靡費之風,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兼任司隸校尉時,狠狠打擊恣行京都一帶的門閥士族。終卒於官。明人輯有《傅中丞集》。

傅 琰:字季珪,北地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後,世代僑居南方。從其父開始,傅氏祖孫四代都曾擔任過南朝的縣令,並著聲名。傅琰歷任縣令、廣威軍將郡丞、尚書右丞、督軍、建威將軍、刺史職。為官明察事理,處事果斷,特別是辦案重視實物證據,廉正有才,勤於職守,其父子成為廉吏世家。

傅 亮:字季友,南朝宋國人,佐劉裕篡位,被封城建縣公,後廢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騎侍郎、尚書令。編著有《光世音應驗記》等。

傅 奕:相州鄴(今河北省臨漳)人,唐代學者、自然科學家和無神論者。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學方面,精天文歷數,極力反對佛教對民眾的危害,建議皇帝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後代,益國足兵。後來,他又上書十二論,揭露寺院「剝削民財,割截國貯」,「寺多僧眾,損費為甚」,「軍民逃役,剃發隱中」等流弊。他還指使兒子用羚羊角擊碎婆羅門僧的假佛牙,當眾揭穿佛徒的騙局,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反佛教神學的斗爭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晉以來反對佛教思想的言行為《高識傳》共十卷。

傅 寅:字同叔,唐朝大學問家。從唐仲友學,對天文、地理、井田、學校、郊廟、律歷、軍制等類研究精深,號曰群書百考,所著《禹貢說斷》,有獨到見解。

傅 霖:宋代律博士,為齊、梁、陳、隋兵部尚書兼宏文館學士傅蕎之子,歷官翰林學士、婺州太守。《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著有《刑統賦》二卷。(與下明代同名者有別)

傅 霖:明代太原人,十三歲做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三十歲中進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載,官至山東布政司參議,但是,就在他三次擊敗後金軍隊的侵擾之後,卻以「擁兵拒調」的罪名被彈劾,解甲歸田。幾年之後,明廷讓他官復原職,早已厭倦官場傾軋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個高山仰止的孫子傅山在這一點上與他是何其相似。傅霖回鄉後,以急公好義的善舉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萬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發生人相食的慘劇,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賑災。傅霖去世前的萬曆二十九年,太原發生飢荒,他再次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糧食收獲。

傅 山:山西省陽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義士、大學問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為青主,別號公之它、石道人、嗇廬、朱衣道人等。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並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注》等,醫學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書。 傅介子:西漢北地(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北地傅氏開基始祖,漢昭帝時,用計斬殺樓蘭王,因功被封義陽(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陽西北)侯。

傅游藝: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為相者第一人,為武則天寵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時人號為「四時任宦」。

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今安徽省宿縣人,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農民起義,先從劉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後歸明玉珍,再從陳友諒,均無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傅友德率眾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潁國公,曾為明朝一統天下,尤其是明對西南地區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傅以漸: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山東省聊城人。字於磐(1609-1665),號星嚴。順治三年(1646年)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後多次升遷,從國史院侍講、秘書院侍講學士、國史院學士,至順治十一年授秘書院磊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傅以漸奉詔陳述時務,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國情、順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為後來繼位的康熙帝的老師。改任國史院大學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丑)東試狀元,仕至丞相。她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為東王楊秀清政務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義:山西省臨猗(今屬萬榮縣)人,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守涿州孤城而一戰成名,曾參加長城抗戰和綏遠抗戰,1949年,率部起義,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餘人,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畫山水,善於將水、墨、彩色融為一體,對中國美術史和畫論廣有研究。

Ⅶ 古代時「師」 與 「傅」有什麼區別

一、基本釋義不同

師父,在古代是對老師的通稱,也是對出家人的尊稱。尊版師重道向來是我權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古代,師生之間情同父子,老師是真教,學生是真干,老師把學生當自己孩子,學生則把老師當做自己的第二任父母。

師傅,在古代是徒弟對傳授自己技藝的人的尊稱,有一定的感情在內;也是對一些有專業手藝的工匠的尊稱;到了現在,我們對普通的男性勞動者,也習慣的尊稱為師傅。

二、稱呼對象不同

徒弟對於傳授技藝給自己的人,可以稱師傅,也可以稱師父,看關系親密程度而定;沒有師徒關系的時候,只適合稱師傅,不適合稱師父。對於出家人,只適合稱師父,不適合稱師傅,否則就顯得不尊重。

有技藝的人稱呼自己的時候,用師傅比較合適,比如:我這個徒弟很厲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已經超過我這個做師傅的了。

三、情感色彩不同

因為師父後邊有個父字,表示要像敬重父親一樣的對待老師,相較於師傅,關系更親近,更真摯,感情色彩更濃烈一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傅

Ⅷ 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陳寅恪(1860——1969)江蘇義寧(今修水縣)人,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倡導為人治學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原名開貞,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張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是中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開創者,造就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範文瀾(1893—1969),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文心雕龍講疏》《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近代史》《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等,帶有黨性政治色彩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著名史學研究家,在《詩經》《尚書》以及史前史階段頗有研究,曾發表論文《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漢代學術史略》、《王肅的五帝說及其對於鄭玄的感生說與六天說的掃除工作》、《三統說的演變》、《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夏史三論》、《九州之戎與戎禹》、《鯀禹的傳說》等篇。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是中國近代學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學者。
錢穆 (1895~1990)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代表作有《先秦諸於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是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儒家人文主義史學家的代表,他從歷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學認識的獨特性對歷史認識問題作了闡述。錢穆力圖把傳統史家從事考據所揭示的個別事實的真實構成一個前後連貫、有因有果的時間序列,力求從時間上把歷史綜合為一個發展的整體,著眼於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統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語言學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有:《夷夏東西說》、《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於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之想像》等。「史學本是史料學」是傅氏史學思想的最基本點,應建設絕對客觀的歷史學。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先秦、秦漢部分,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呂振羽(1900—1980),湖南邵陽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民族簡史》等,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 (1902~1962)字伯倫,河北省永清縣人。中國歷史學家,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西洋文化史綱要》等。雷海宗認為真正的史學不是繁瑣的考證或事實的堆砌,於事實之外須求道理,要以哲學的眼光,對歷史作深刻透徹的了解。
侯外廬(1903—1987),山西平遙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合著,五卷)等,著重對歷史做整體研究,在思想史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吳晗(1909~1969) 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 中國歷史學家,著有《歷史的鏡子》、《史實與人物》、《朱元璋傳》、《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帶有實用史學的觀念。
黃仁宇(1918——2000)美籍華裔,祖籍湖南長沙,《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放寬歷史的眼界》《十九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他的「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在史學界影響深遠。

Ⅸ 關於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傅姓追根溯源
(一)單字姓之傅。來源有五:
1、出自殷商名相傅說的後裔:相傳自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今河南安陽小屯村)以後,商朝只是興旺了很短一個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時,國勢衰微,武丁決心振興朝綱,可是舉目朝中, 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一直為此憂慮。有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叫「說」的聖人,那人背有點駝,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拴著繩索,狀如囚徒模樣。天帝對他說:「這就是你要尋找的聖人。」武丁醒後,令人按夢境中說的模樣畫成圖像,命群臣四處尋訪夢中的聖賢,結果在虞虢(音y』渝 gu?國)之界一個叫傅岩的地方(在今山西平陸縣東南)找到了一個叫說(音yu?月)的奴隸,便將說帶到朝中。他向武丁提了不少好建議,武丁便 任命他為宰相。傅說執政以後,修政行德,使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武丁在位59年,這個時期達到了商朝後期的極盛時期。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說」因居於傅岩(傅險),「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傅說的後代遂以地為氏,史稱傅姓正宗。
2、出自國姓:古有傅國(故城在今山東棗庄南50里),舜裔之地,故以國為氏。
3、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故其子孫便以地為氏,也稱傅氏。
4、出自賴氏改傅姓:據《賴氏族譜》所載,賴氏族人也有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的,以其毗鄰,兼有姻戚關系,因有賴、羅、傅聯宗之說。
5、部分滿洲貴族改姓傅:如傅恆,滿洲鑲黃旗人,本姓富察氏;傅開,滿洲正白旗人,本姓郎佳氏,傅臘塔,滿洲黃旗人,本姓伊爾根覺羅氏。
(二)復姓之傅
如:傅佳、傅柳、傅能、傅特、傅餘、傅其(如:傅其芳,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劉傅;傅察拉、傅錫哩、傅維克、傅索忒(音tei、tu‰推)等等。
而劉傅復姓的來歷,還有一段難忘的故事:據廣東省茂名市政協教科衛委員會主任劉傅皆喜先生提供的資料稱:明末弘治戊申年(1488),大始祖傅騰宵為翰林院庶吉士,妻謝氏,生六子。次子傅鸞,號鳴鳳者,即劉傅氏之始祖。傅鸞應廣東韓榜之召,從原籍福建上杭縣珠璣巷大城偕妻及弟向當局領取文書。由於擔心路途遙遠,三人孤單,復邀盟兄劉榮作伴。他們一行四人至廣東途中,傅鸞不幸病故。此時,傅鸞之妻身懷有孕,後生子麗川,而劉榮之妻不育,乃托其撫養,麗川長成後,不忘劉榮養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故劉傅復姓從此產生。劉傅之姓,原聚居在廣東省化州市、廉江市和廣西的陸川縣交界處,方圓百里有餘。經五百餘年的播衍遷徙,現在全國及海外一些地方均有分布。《劉傅氏族譜》已修編過四次,最近一次於1987年續修。據不完全統計,姓劉傅者,全國約有六萬人口之多。繁衍最快者,在廣東省化州市長岐鎮下山管理區,已有二十六代。
(三)少數民族傅姓
據目前掌握情況,我國少數民族傅姓有:蒙古族、藏族、回族、苗族、彝族、壯族、滿族、侗族、瑤族、黎族、土族、畲族、土家族、納西族、錫伯族、赫哲族、僳僳族等17個。
以回族傅姓為例:據《中國回族姓氏溯源》記載:傅姓先世系阿拉伯人,隨萬葛思應唐王之求來中國平定「安史之亂」留居中國,進入廣西,始祖宏烈於明末清初由江西任廣西提督軍門,又於十六年至十九年(1677-1680年)任巡撫,殉職後葬於臨桂舊村滾獅嶺,後裔定居舊村,成為傅姓一族。目前,傅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河北等地。
(四)客家傅姓
客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支。客家民系是歷史移民的產物。客家人根在中原。那麼,什麼是客家人呢?可以這么說,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客家人是漢民系獨特而穩定的群體,客家人的聚集地為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區;客家話是客家人的獨特語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客家人具有獨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說,客家人是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漢民族的獨特穩定的一個民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獨特穩定的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態(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穩定特徵的人,可以稱為客家人。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1億人,除500萬海外客籍華僑華人外,尚有約8800餘萬客家人居住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據有關資料,客家人在中國聚居地區,共有17個省市區,203個縣市,其中純客家縣34個,非純客家縣169個。
廣西14個地級市現約有500多萬客家人,其中有部分客家傅姓族人,散布於合浦、防城、欽州、博白、浦北、陸川、靈山、寧明、崇左、扶綏、邕寧、玉林、橫縣、北流、容縣、武鳴、貴港、賓陽、滕縣、桂平、平南、武宣、馬山、蒼梧、梧州、來賓、象州、全秀、柳州、紹平、蒙山、鹿寨、宜山、賀縣、鍾山、柳城、環江、河池、荔浦、平樂、陽朔、羅城、融水、融安、三江、鳳山等47個縣市。
(五)「賴、羅、傅」三姓聯宗之謎
據史料記載,賴、羅、傅同屬姬姓,原均聚居於河南地帶,毗鄰而居數百年,彼此有姻親關系。楚靈王(公元前540年-529在位)崛起,欲滅賴、羅、傅三國大肆殘殺之時,賴國人為了逃避殺戮,便改羅、傅;其後羅國被滅,楚長殺戮如故,羅國人也多改姓依附於賴、傅;傅國最後仍然難逃厄運,其國人也便改領隊於賴、羅。等到天下太平時,賴、羅、傅已歷時數代,子孫眾多,混淆不清,大家決定不再恢復原姓,並立下「三姓不通婚姻」,的規矩,以表示血脈相連、同祖連根之意。在福、廣東、台灣和東南亞等地,賴、羅、傅三姓的人相見時還會以「親堂」相稱。
1980年,各國華人賴、羅、傅三姓,在新加坡正式成立了「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宗旨是:聯絡和地宗親情誼,互通信息,促進世界賴羅傅宗親在工商業方面之聯系與合作。決議每兩年在各地舉行一屆代表大會,不常設機構,由各地輪流主辦,接辦團體就是聯誼會的聯絡中心。從1982年首屆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代表大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以來,至今已召開十四屆代表大會。2008年11月首次在中國福建泉州舉辦了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第十三屆代表大會,2010年8月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召開了第十四代表大會,2012年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第十五屆代表大會,將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舉行,我作為此次大會籌委會的組成人員之一,特邀請在場有識之士屆時到會指導,並一睹大會的盛況!
(六)「 傅」姓與「付」姓考辨
據《中國姓氏辭典》記載,「付」不同於「傅」氏。明人有付吉,永樂年間為監察御史,後升任按察副使,河北大城人。付氏在歷史上極罕見。《中國人名大辭典》僅有1例。歷史來源:據《元和 和姓纂》所載,為春秋時鄭國史官付之後。地望分布未見記載。又據《中華姓氏大辭典》記載:付姓來源有三:遼寧沈陽錫伯族付佳氏,漢姓之付;「付佳」為滿州八旗傅佳氏之異譯;納西、土家、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分布很廣。大陸很多地區把「傅」寫成「付」,致使姓付人數很多。傅、付為兩個不同的姓,不應把傅寫成付。此外,復姓中的漢族劉傅之姓是如此,那些把「劉傅」誤為「劉付」之姓的,都是錯誤的。目前,我國只有「劉傅」之姓,沒有「劉付」之姓。
從上述可以看出,「傅」為「付」是兩個同音不同漢字的姓氏,絕不能混為一談,更不可將「傅」誤認為或誤寫為「付」。據眾多資料表明,當今要查找到真正的漢字「付」姓和漢族「付」姓,實事難事。然而,目前一些把「傅」姓專承為「付」姓的事和人,實在是令人擔憂。例如《四川省高級專家名錄》書中收錄傅、付名人共265人,其中「付」姓75人,占入錄傅、付名人總數的20.8%;又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整理室編的《漢字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在四川省地區抽樣的25239人中的傅、付人數共58人,其中「付」姓的就有54人,佔93.1%。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其中有些傅姓人因受簡化漢字的影響,而把「傅」姓簡寫為「付」姓,甚至有的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姓「傅」還是姓「付」?更令人吃驚的是,有的人明知自己姓「傅」,然而戶口簿、身份證、名單冊上基本上全寫的是「付」,實在使人不可理解。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袁義達、杜若甫兩位專家在《中華姓氏大辭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10月)作者序言中這樣寫道:姓氏不要簡化,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有關停止使用異體字的聯合通知及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教育部有關簡化字使用的聯合通知中,就已提到姓氏可以不簡化。但這些年來「姓氏不要簡化」這一重要原則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許多姓氏仍然普遍簡化,以致相互混淆。
姓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產物。它關繫到人們的社會交往、政治生活、經濟聯系、文化活動、傳統習俗等各方面。傅姓代代相傳三千多年,可謂源遠流長,縱貫如一。這是傅姓族人為之驕傲的,也是中華家庭文化、民族文化和炎黃文化的體現。因此,特別向傅姓人提出,一定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不忘先祖之「根」—傅。
二、傅氏始祖傅說的主要功績
傅說(公元前1335—1246年)。傅說是我國上古奴隸社會、殷商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建築科學家,早於孔子800年前的我國第一位聖人,被敬尊為「夢父」、「寢父」、「天神」。傅說的主要功績有:
(一)創造發明,版築技術。傅說創造發明「版築」(以兩塊木板相夾,中間填充濕土,以石杵(ch「)搗實,築成土牆)營造技術,在我國建築科學史、交通史上佔用重要的一頁。
(二)《說命》三篇,曠世哲言。傅說為相以後,有一段與武丁之間的對話,史稱《說命》三篇(《書經》)。《說命》三篇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是敘述傅說初見武丁之過程,及對武丁虛心納諫的言論;中篇是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法,其中有傳頌千古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哲理名言;下篇為傅說論學,武丁以伊尹為鏡子期望於傅說,傅說則以商第一代國君成湯為榜樣,誠求於武丁,兩人水乳相融,互相勉勵,各盡其道。實際,君臣對話,《說命》三篇,成為了武丁安邦治國的總綱領,從而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輝煌盛世。
(三)鼎力輔佐,武丁中興。傅說以奴隸身份一躍上升為地位顯赫的宰相,而被賦予很大的治國安邦權力,這在上古奴隸社會中,確實是殷商高宗武丁一樁了不起的、驚天動地的改革之舉。武丁執政期間,能誠心接受傅說的諫言,因此,傅說也盡心盡力地輔佐武丁大力刷新改革,使殷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出現了空前鼎盛的局面。
據傳,傅說輔佐武丁在位59年,耄耄之年榮歸故里,死後葬於山西省陸縣中條山麓馬趵泉下。
總之,傅說輔佐武丁,使殷商王朝成為世界上最文明、最先進、國力最強盛的大國之一。歷史上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庾信、李世民、杜牧、王維、胡曾、司馬光、蘇軾等,均撰文述作頌揚他的卓才德操。歷史上把傅說居住的傅岩(傅險)隱室命名為「聖人窟」,傅岩的澗水為「聖人洞」,版築的麥秸為「聖人秸」等,現在傅相祠遺址之旁,還有宋代鐫刻的「傅岩」和明清時期的「傅說故里」、「殷中興賢相傅公版築處」等碑刻,還有「傅說墓」、「馬趵泉」、「大臣村」、「侯岳」等遺跡。三千多年來,傅說故里人們建祠立碑,追念這位上古時期的偉人。今天海內外傅氏後裔-賴羅傅宗親。奉「版築」為族記,其居處多書有「版築流芳」、「版築居」等匾額,以揚先輩功德。
三、傅氏遷徙分布
傅姓在得姓以後,如同所有悠久的姓族演變史一樣,它的遷徙及分布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今幾乎已遍布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許多地方。
先秦時期,傅姓悄悄地活動於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狹小的地區,到了秦漢之際,傅寬從漢高祖劉邦打天下,以功封陽陵侯,歷任齊相和漢丞相,傅姓的足跡已經踏上了山東,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漢化,傅姓在漢朝已是甘肅、寧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貴州、雲南、廣西等地遷移。至西晉時,傅姓已經北上河北,南下江蘇。渡長江進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隨中原南下移民潮進入福建。明朝時傅姓已分布於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進入了台灣地區和東南亞各地。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傅姓大約有2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傅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20%,占江西省人口的0.7%。全國形成了南方贛閩、北部魯冀豫兩大傅姓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傅姓大約有4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7%,列為第五十位。明朝時期,江西為傅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34%,占省總人口的1.1%。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閩、山東兩塊傅姓人口聚集地區,全國重心已由北向東南漂移。
當代傅姓的人口已達614萬,為全國第三十六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1%。從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614萬,大約14倍。全國人口增長了13倍。傅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13%)、湖南(11.5%)兩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24.5%;其次分布於雲南(9.1%)、安徽(8.1%)、浙江(6.3%)、福建(6.2%)、江西(6.1%)、四川(5.6%)、河北(5.1%),七省的傅姓又集中了46.5%。山東為傅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0.8%,全國形成了北山東、南湖南、西南雲南三塊傅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傅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民流。

Ⅹ 歷史上有哪些姓傅的名人

一、有如下名人:

1、傅山:明清大學問家,字青主。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並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注》等,醫學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書。

2、傅善祥: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不久開"女科",考中鼎甲第一名。是東王楊秀清政務上的得力助手。

3、傅玄:西晉時哲學家、文學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和玄學空談。

4、傅寬:漢高祖時開國功臣。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18人,傅寬列第9位。

5、傅毅: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

二、傅姓

1、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6%。[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610多萬,增長了約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35%。

2、關於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博岩,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由此可見,這位傅說,便是傅姓的始祖。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