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歷史學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個人認為,當前歷史學最大的難題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一種廣泛的狀態,簡言之是能否以歷史發展的專業眼光和古之「良史」的職業道德精神來把歷史當成一門學問踏踏實實地搞研究。
『貳』 歷史難題
杜甫寫的詩通常抄揭示的是社襲會的動盪、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他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的詩從精神境界上來看 : 愛國憂民; 從寫作格式上來看 : 工整簡潔 ;從內容反映上來看 : 通俗易懂
『叄』 歷史上四大難題
世界四大科學難題 當前世界上有四個最大的科學難題,全球各專業的科學家都在設法揭開大自然的這些秘密,如能解開這些謎團,那麼人類的生活以及對世界的看法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一、人體基因結構 人的基因存儲在一個螺旋形的大分子中。現在科學家希望能准確地知道在哪一種基因中存儲哪些信息,因為每種基因由約3萬個信息構成,要一個一個地檢查,現在才查明約10萬種基因中的100種。日前,科學家們已解出一個志願者的全部基因密碼,如能揭開全部基因的秘密,那麼由於基因受損而引起的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迄今已知的4000多種遺傳疾病都可以通過修復基因來根治。 二、宇宙中的黑暗物質 根據新的計算,宇宙間存在的物質比現在天文學家看見的要多九倍,宇宙爆炸論才能成立。然而這些物質在哪裡,是什麼成分,是否還能發現大量的黑暗物質,完全是個未知數。 三、受控核聚變 用7克氫核燃料能夠產生6噸煤的能量,而且氫核燃料是從水中提取的,用之不盡,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也只是現在能源的1%。現在理論問題雖然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沒解決。氫核聚變的前提是1億度高溫,如何建造能承受如此高溫的熔爐。 四、生命起源 美國科學家米勒仿造出40億年前地球上的條件,結果在此條件下產生出氨基酸---生命的組成部分。但是如何演變成生命仍然是個謎,現在計算機科學家編制出人工生物的程序,在計算機世界中觀察「生命」起源,他們認為,這是理解生命結構的第一步,未來的目標要模擬出生命的形成。參考資料: http://xcx.xznu.e.cn/blog/more.asp?name=qiank&id=224
『肆』 歷史高難題
選C
這道題思維性的東西不多,考的是史實辨析
內容就是近代中國面對千年之變不同應對態內度的派別。容
題干中說道的是1、逃避的 2、調整適應的
1的代表就是最早的頑固派、義和拳;2代表涉及所有向西方學習的派別(洋務、維新.....)
所以選C,你可能不知道朱紅燈這個人——他是義和拳的領袖,該派反對西方的任何事物...對於先進的東西也完全排斥(拒絕時代的潮流,可以看做是一種逃避行為)...
不知道這個人也可以用排除法做,其它人都是2代表的
『伍』 在歷史學領域,除了李約瑟難題還有哪些難題
關於中國古代科學的沒落,還有西方近代科學的產生及其帶來的科技革命的為什麼的問題,最早由李約瑟博士提出,而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答案的難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在這里,淺顯的我能談的也只是一些自己淺顯的見解罷了。
要問為什麼,我們首先就要搞清問題的界定。首先近代科學是什麼?它的特點又是什麼?它的產生又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有人把科學歸結為兩類:一是以近現代科學,尤其是以物理學為典範,從科學的內在結構出發,強調科學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的組成的關於自然界的嚴密的理論體系;其二是從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出發,認為科學是人的「一種特殊的思想和行為」,是「理性思維在經驗目的上的應用」,並認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社會中,人們實現這種思想和行為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科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社會中有不同的形式。
關於這兩種認識中,顯然第二種更符合我們現在對於科學的理解。但在本文的討論中,我們討論的應當是第一種,即所謂的近代科學。
近代科學主要是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的主要特徵是用數學抽象地描繪自然規律,同時面對自然能夠創造出相適應的抽象數學。那麼對於我們的描繪是否准確,我們採取的是實驗的方法。所以自然科學大部分都屬於實驗科學。
要討論李約瑟問題,就必須拿中國的文明傳統來和西方的文明傳統作一個比較,同時這個比較應該是多方位的。有人只比較東西方的思維方式,顯然過於片面和簡單了。說到底,科學雖然和人的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但要形成一種科學文化,並隸屬與文化,那就離不開關於該文化產生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馬克思講,文化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如果科學不能形成一種文化來傳播,那它絕不會有科技革命。只有把近代科學當成一種文化來研究,我們的認識才能更全面一些。
『陸』 初一歷史難題
(1)題選B.理由如下:法家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主張嚴刑駿法,以形成一個強力的國家機器版,一切為耕戰權服務,同時建立中央集權,秦國執行地最為堅決,因此能夠統一六國.(2)題選A.理由如下:墨子的思想是不要打仗並且人們要相互友愛.
『柒』 歷史難題..!!
當時外國的政府,主要是資產階級所組建的政府,奉行資本主義。而俄國十月革命倡導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相矛盾。這是外國干涉的原因。
被推翻的沙皇政府,自然不甘心自己下台的命運,而國內由於十月革命使自身利益遭受損失的人也為數不少,所以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了國內叛軍。這是國內出現叛軍的原因。
『捌』 關於一些歷史難題。
其實,你的三個問題問的都是一個問題。
古今中外,許多人致力於圓周率的研究與計算。為了計算出圓周率的越來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數學家為這個神秘的數貢獻了無數的時間與心血。 19世紀前,圓周率的計算進展相當緩慢,19世紀後,計算圓周率的世界紀錄頻頻創新。整個19世紀,可以說是圓周率的手工計算量最大的世紀。進入20世紀,隨著計算機的發明,圓周率的計算有了突飛猛進。藉助於超級計算機,人們已經得到了圓周率的2061億位精度。 歷史上最馬拉松式的計算,其一是德國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幾乎耗盡了一生的時間,計算到圓的內接正262邊形,於1609年得到了圓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於圓周率在德國被稱為Ludolph數;其二是英國的William Shanks,他耗費了15年的光陰,在1874年算出了圓周率的小數點後707位。可惜,後人發現,他從第528位開始就算錯了。 把圓周率的數值算得這么精確,實際意義並不大。現代科技領域使用的圓周率值,有十幾位已經足夠了。如果用Ludolph Van Ceulen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圓周率值,來計算一個能把太陽系包起來的一個圓的周長,誤差還不到質子直徑的百萬分之一。以前的人計算圓周率,是要探究圓周率是否循環小數。自從1761年Lambert證明了圓周率是無理數,1882年Lindemann證明了圓周率是超越數後,圓周率的神秘面紗就被揭開了。現在的人計算圓周率, 多數是為了驗證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還有就是為了興趣。
『玖』 如何突破歷史教學中的難點
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是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重難點知識的處理常常流於形式,尤其對難點的處理,往往不盡人意,在教學設計時有難點,在課堂上卻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學生更無從下手,只好冷眼相看了。如何解決?筆者認為,針對難點我們應該搜集相關資料,細致地挖掘,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制定行之有效的突破措施,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力爭難點當堂突破。
一、材料分析法。這是突破難點常用的方法,通過補充相關材料,讓學生閱讀、體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破解難點,順利過關。例如《上古亞非文明》一課,如何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對於剛接觸世界歷史的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指導學生查閱該法典的相關內容:奴隸可以買賣,可用來抵債;如果奴隸膽敢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發師不經奴隸主許可,就把奴隸主頭上的奴隸標志剃掉,理發師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閱讀、感悟材料中,就不難理解「它是一部奴隸主性質的法律文獻」,其實質是保護奴隸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難點,不僅給人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
二、表格比較法。比較法是人們通常運用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正如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例如,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基本形勢都是敵強我弱,但結局卻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抗日戰爭中國取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出現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將兩次戰爭的領導階級、民眾動員、戰略戰術、國際環境等方面內容列成表格加以對比的話,那麼上述不同結局的出現也就很自然了。這種對同一特徵或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現象到本質,從而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
三、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例如,如何幫助學生認識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世界史中的國體與政體、國家政權的性質等問題本身就超過了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將這一大問題分解成以下幾個台階:(1)3月18日革命是哪兩個階級面對面的生死搏鬥?(2)巴黎公社組織機構的組成成分怎樣?(3)公社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為哪個階級服務?(4)為什麼說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學生沿著這些台階步步深入,最後水到渠成。
四、結構重組法。無論學生使用的是哪一種版本的教材,由於各個地方的學生智力和認識水平參差不齊,對教材某些章節或某一子目的編排,有時感到費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安排,要勇於打破教材的結構,大膽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經過思索後的想法,重組教材上的知識結構。例如《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教材是按「北宋、遼、西夏的建立及其之間的關系」和「南宋與金對峙」兩大條目安排的,把各民族政權和民族關系混雜在一起,學生感到繁瑣,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本人則按「兩宋時期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兩大板塊設計,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知識體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課堂效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