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初中政治歷史知識點總結(全冊)
政治知識點(一)
一、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
1.依法治國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
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二是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三是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
一是每個人的一生都與法律有不解之緣,既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對人們的正當權益有保護作用。三是法律與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2)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為了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國家要履行很多職責。國家履行各種職責叫治國。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如果沒有法律,國家承擔的各項職責就難以實施,社會就會陷於混亂。
(3)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管理國家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確保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近年來,我們黨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方針。這一治國基本方略和目標的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民掌握政權以後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這一極其重要的歷史課題。
2.學習法律常識的重要意義
學好法律知識、養成守法習慣,對青少年而言意義重大。因為,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強。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國家提倡什麼、保護什麼、反對什麼、禁止什麼,從而做到依法辦事,依法律己,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學好法律知識,是青少年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的需要。只有學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培養和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當好國家小主人。第三,學好法律知識是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需要。
3.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徵之一
(1)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國家制定,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創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國家認可,是指國家對某些已經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范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這里的「國家」,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無論是國家制定的法律,還是國家認可的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
(2)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不同的行為規則,約束力是不同的,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其一,人人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平等權利和義務,誰也不能佔便宜。其二,誰犯了法,都不能逍遙法外;任何人都不能幹擾法律的實施,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4.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徵
第一,法律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它的實施常常會遇到被統治階級的反抗和破壞。
第二,在統治階級內部,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調整統治階級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制裁其中的違法犯罪分子,需要國家強制力來實施。
第三,有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才能使人們的法定權利和義務得到保障和實施。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5.談談個人對「提高道德水平有助於公民守法、護法」的認識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們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人們遵紀守法的基礎,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為保障。法律和道德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維系一定社會秩序的社會規范,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兩者有三點區別:表現形式不同;實現方式不同;調整對象和范圍不同。
(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有著密切聯系。
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的。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指導思想和目標上都有一致性,具體表現在:第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現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保障社會主義道德的順利實現。第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又是互相補充的。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自覺地守法、護法。
(3)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依法治國,又要堅持以德治國。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作為現階段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兩個基本方略,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治」的重點是人的外在行為,「德治」的重點是人的內心世界。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維護、實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德治是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來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動依法治國。「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和基礎,「法治」是「德治」的法律保障。二者好比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不可偏廢。為此,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並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4)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遵守法律。
道德構成法的靈魂。對守法者而言,道德教化能提高社會成員的守法意識和法制意識,樹立對法律的信仰,樹立法律的權威。公民的道德水準提高了,就會自覺地遵紀守法,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勇於揭露和打擊犯罪。
二、法律與國家生活
1.用「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說明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則
第一,「無規矩不成方圓」,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如果人們各行其是,各行其「道」,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各種違法現象就無法制止。
第二,法律是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准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秩序,都要靠法律來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行為規則尤其要靠法律來維護。
第三,法律維護社會生活的准則,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社會之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人際關系要由法律來規范和協調。法律作為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養成守法習慣的重要性
第一,公共秩序是公民安居樂業的保障,遵守公共秩序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國制定的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人們參加社會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規則,也是人們同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作斗爭的有力武器。
第二,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導致正常的社會活動無法進行,損害他人的利益,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同時敗壞了社會風氣,到頭來也使行為人自己受到懲罰,自食害人的苦果。
3.各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1)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
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其他重要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法律規范的制定,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各項活動能夠有法可依,使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是經濟活動最主要的參與者。它能否生產符合國家和行業質量標準的產品,直接關繫到國家建設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生產者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應該做到:不得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生產的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等。
銷售者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銷售者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應該做到:不得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不得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保證其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消費者也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消費者應該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場和商店的秩序等要求,以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
(3)我國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重要原則:
①平等,是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它主要是指經濟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平等、企業身份的平等,具體是指買賣雙方的地位平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的地位平等。
②公平,也是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表現為:商品交換中要買賣公平;競爭過程中要公平競爭。法律對市場競爭定出必要規則,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確保公平、合理的競爭。
③誠實信用,是法律規范經濟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人們在經濟活動中不弄虛作假,要言而守信。
4.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
第一,為了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我國法律堅決打擊破壞國家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保護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順利進行。
第二,為了確保經濟安全,我國法律規定:堅決打擊走私犯罪,打擊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犯罪,打擊危害稅收征管犯罪,以及打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犯罪,堅決打擊妨礙公司、企業管理秩序犯罪,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等。
5.社會主義道德風尚與法律
第一,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部分,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在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大力普及道德教育,不僅極其重要,而且十分緊迫。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形成和鞏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因為,社會主義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既是增強人民法制觀念的過程,又是積極倡導和維護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只有綜合利用教育和法律等手段,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地約束和制止不文明行為,實現民族素質的顯著提高。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有法律保障
第一,我國法律不僅具有規范、引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功能,而且具有禁止和制裁損害精神文明建設的功能。目前,社會上還存在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騙取財物的行為,制黃、販黃和非法出版活動污染著社會風氣,賭博引發了很多社會不安定因素,由毒品引起的許多社會問題逐年增加。這些都是我國法律禁止和應當受到制裁的行為。
第二,我國法律禁止和制裁損害精神文明建設的各種行為,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於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也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7.環境保護法
第一,我國制定頒布的環境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律。
第二,各種行為所遵循(或違背)的具體環境保護基本原則,主要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
第三,從我國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及其嚴重危害,以及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等方面,說明依法保護和治理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8.未成年人保護法
從青少年自身特點和對於國家、民族的重要性角度,說明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國家給予特殊的關注,法律給予特殊的保護,增強青少年監督家庭、學校、社會履行教育保護職責的自主意識,提高青少年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自覺性,培養自我保護能力。
9.犯罪
第一,犯罪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犯罪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犯罪是違犯刑法的行為;犯罪是依照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第二,任何一種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其中,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刑罰處罰。
三、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1.我國憲法關於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的規定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首先在內容上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包括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原則、國家標志等。
(2)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有:
①「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②「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④「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相關憲法條款依據: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3.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
(1)一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全體公民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依法辦事,樹立高度的憲法意識;都必須貫徹「依法治國」的方略,而「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依憲治國」。
(2)相關憲法條款:我國憲法第五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3)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憲法集中體現了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國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公民權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首先應依憲治國,一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個人依法辦事首先要依憲辦事。也就是說,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憲洗為根本活動准則,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公民權利至上的憲法原則,實現人民的權利和自由。
4.憲法是人民權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憲法保障我國公民權利的條款有:
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我國憲法規定,對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憲法規定公民應履行的義務有: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
憲法規定:「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
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不知道你什麼意思,將就將就吧
B. 初中歷史所有知識點總結
今年中復考么?
看在我剛剛接受完制中考的摧殘的份上..把我的復習資料發給你吧..
http://wenku..com/view/c7e11b22aaea998fcc220e38.html
地理 上面其他的自己找。
咦?樓主你設著問題加不上你啊?!怎麼給你發?!
C. 初中歷史知識點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冊知識點總結「截取片段如下: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課 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全文鏈接:http://wenku..com/link?url=9TQOEh2_LEmHp4zPvDDGoMgpCiDlD7M-nHH3u
D.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類
當前,我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最常見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講談——接受式」、「自覺——輔導式」和「參與——活動式」。 一、講談——接受式 講談——接受式是在改革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 傳統歷史教學模式是50年代初我國歷史教育工作者以蘇聯的教學模式為基礎,融合我國的一些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家庭作業」五個環節為結構程序。它的優點是方便了人們對歷史教學活動過程的准確把握,有利於歷史知識的系統傳授,對歷史教學實踐的指導也更為明確具體。其教學過程由教師直接控制,通過教師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系統講述,使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由感知到理解,然後通過總結新課和家庭作業的完成,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它能使學生比較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歷史知識,比較突出地體現了歷史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簡約的認識過程的特性,使系統性較強的歷史知識得以有效地傳授,歷史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最主要的是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教學實踐中,就是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忽視能力培養,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教師一講到底,學生一聽到底的被動學習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為授受關系,表現在教學內容上以知識為主,在教學方式上以傳授、灌輸為主。
E.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史作為非熱門考試科目,卻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重,近年來的歷史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的比重在不斷增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歷史19大必考知識點,讓這萬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國崛起
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3)善於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
二、中日關系
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2. 答案模板 (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
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
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
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
(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
(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
三、中美關系
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
(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
(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
2. 答案模板
(1)積極影響: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消極影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正確利用科技,減少消極影響。
五、對外交往
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開放利於進步,閉關導致落後;
(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
(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六、民族復興
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答案模板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
七、戰爭與和平
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
2. 答案模板
(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
(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八、民族團結
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
(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
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2. 答案模板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
(4)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台」等各類台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
十、改革與制度創新
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麼啟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十一、侵略與反抗
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
(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十三、黨的發展歷程
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
十四、改革開放
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
2. 答案模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十五、民主與法制
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十六、經濟全球化
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重視區域合作,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2)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重視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3)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
2. 答案模板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十八、傳統文化
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 答案模板
(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
(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
(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十九、三農與民生
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
(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
(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歷史學科注重記憶理解與背誦,學生們不可忽視歷史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打好基礎。
F. 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製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並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四、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於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從而密切了漢匈關系。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志,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辟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煉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歷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
8、南朝的四個政權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時,揚州、荊州是江南生產絲織品最多的地方,涌現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業城市,番禺(今廣州)成為海外貿易中心,
10、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吳國境內絕大多數山越人從山區遷到平原,和漢族人民一道開發江南。農業有所發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5個)
11、北朝的五個政權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12、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王朝均建都於洛陽。
13、南朝時期,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科學家,比歐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
14、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最完整的農書。
15、北魏時期,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16、漢字書法從東漢起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藝術:曹魏時鍾繇創立了楷書;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聖」,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17、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8、石窟藝術是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G.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 北平
主要內容{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代國歌,首都,採用公元紀年
{決定 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意義:為新中國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開國大典{1949 10 1 北京
{毛澤東宣告:中華………………(湘潭口音)
{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合法政府
(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結束了中國100多年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壯大了世界和平、命主、社會主義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人民的解放斗爭
(還沒寫玩,明天繼續寫。記得金幣喲~沒有就不發了~~~~氣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