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文物的歷史
你這個「問題」可以讓多個傑出中國考古學家聯手,用十幾二十幾年,出一部大歷史專著!這專著還至少有幾十本,按種類寫分冊!
2. 有關歷史文物的資料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內肯定會有所損毀容,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3. 有什麼歷史常識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千年之前的日子太遙遠了。那些可以記錄歷史真相的文獻和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了變化,並在戰爭和朝代更迭中遭到破壞。子孫後代只能依靠不完整的古代文物或尋找一些新的文獻記錄,甚至有很多都需要根據民間傳說,來推測古人的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
因為當時只有一些有關該技術的間接書面記錄,並沒有直接的證據。直到1991年,寧夏白寺溝方塔一共出土了9冊西夏佛教經文。這些佛經有力地證明了在西夏時期,印刷術已經存在並投入使用。例如,在以前的中學教科書中,陳勝和吳廣被大雨所阻礙這件事,壓根兒就不會被殺頭,頂多執行鞭笞之刑而已。也從此可見,許多我們以為的歷史事實,也僅只是「我們以為」的而已。
4. 中國歷史文物有什麼
1958年出土於明十三陵定陵地宮的金翼善冠。中國現存最為精緻的帝王皇冠,其細金工藝登峰造極。該冠由前屋、後山、角(俗稱紗帽翅)三個部分組成。此冠以極細的金絲編織得天衣無縫,空眼均勻。精美絕倫,氣勢雄渾,充分表現出封建帝王用器的庄嚴肅穆氣氛,堪稱中國明代金銀細工高超技藝的傑作。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金雙龍鈕「天子之寶」方形璽。該璽上有滿文「天子之寶」陽文篆書,附黃色綬帶及牙牌,牙牌兩面分別用滿漢文刻「天子之寶匱」。原紫禁城交泰殿在乾隆初年收藏39方寶璽,乾隆十一年(1746年)將御寶總數定為25方。從剩下的14方中又選出10方,這10方寶文有的與25寶文重復,或者是清初諸帝使用過,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很大作用,所以乾隆帝非常重視,將「十寶」存於盛京(今沈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俄國出兵東北,盛京告急。「十寶」同其他國寶被送往承德避暑山莊,民國時送回北京。這方寶璽就是「十寶」之一。
西周時期的伯矩鬲。鬲為古代炊具,此為燕國貴族伯矩所屬。有蓋,口沿外折,方唇,束頸,直立耳,蹄足,足跟部呈袋狀。此鬲造型別致,工藝復雜,以高浮雕修飾,在西周早期器物中十分少見,充分反映出西周早期燕國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
清乾隆年間的銅胎鎏金掐絲琺琅三足香爐。銅胎掐絲琺琅器的代表作,用於宮廷陳設。器身通體施天藍色琺琅釉,彩色纏枝蓮間飾萬壽團花,以銅鍍金象首為足、耳。該器寓意太平吉祥。
現代作品白玉東方巨龍花薰。花薰共分為兩個部分,蓋鈕為一條昂首盤龍;花薰蓋部鏤雕百花紋樣,四個開光內分別雕有祖沖之、張衡、僧一行、李時珍之像。用料講究大氣、富麗典雅,為現代玉雕作品中的精品。該器物由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特級藝術大師夏長馨雕刻完成,曾長期陳設在人民大會堂的毛主席休息廳內,後被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這座高65厘米的觀音像,是現存元代最出色的青白釉瓷塑人物造型藝術品。此尊塑像頭戴寶冠,廣額豐頤,神態庄肅,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手放在右膝上,姿態自然優美。這種姿勢的觀音一般稱水月觀音。
明代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此瓶是明代宣德年間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由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圓口、長頸、圓腹、平底,頸部用青花飾以卷草紋一道,瓶腹飾滿青花海水紋,在洶湧起伏的波濤之間,兩側各有一條白龍。此器獨特之處在於以青花繪大面積海水紋,以暗刻工藝留白做龍紋,製作復雜,工藝繁縟。
西漢虎牛銅案。西漢時期滇國貴族盛放祭品的禮器。此件虎牛銅案造型別具一格。牛頭巨大而前伸,雙角向前,項頸肥壯;設計者為處理由於沉重的牛頭給整個銅案帶來的不平衡感,在牛尾一端,特意連鑄了一隻緊緊咬住牛尾的猛虎。它是雲南青銅文化中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古滇國高度發達的青銅製造技術和藝術成就。
5. 文物古跡知識
文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他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研究.欣賞.歷史價內值。文物是祖先留給容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日用品壞了,可以再生產製造,文物卻不同,它不能再生產,再生產出的東西不是文物,是仿製品或贗品,是沒有任何文物價值的。文物一旦損壞,就永遠不能復原。沒有眾多的文物史跡,文明古國也就名存實亡,失去其傳統的風采和內涵。
6. 文物的保護知識有哪些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原封不動的保存(凍結保存):原封不動的保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這是聯合國提倡的標准。一般對文物古跡應原封不動的保存;
整舊如故——謹慎修復:對於殘缺的建築(古遺跡)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憲章》提出了世界各國公認的兩個修復原則:修復和補缺的部分必須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於恢復而不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信息價值;
增添部分必須與有部分有所區別,使人能辨別歷史和當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築的歷史性。此外,加固、維護應盡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由於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徵、象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跡。在更多情況下保存殘跡更有價值;
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遊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
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徵。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
保護特色建築風格:保護特色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控制適當的建築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護歷史環境:事物與其存在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脫離環境而存在。歷史文化遺產環境的意義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地形、地貌、原野、水體、花木及其特徵都要保護;
拿不準的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應暫不拆除。許多偏遠的地方,尤其是山區農村,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雖然不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也是歷史文化遺產,有相當高的價值。當地人不知道,有沒有財力和機會請專家鑒定。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暫不拆除,以免造成遺憾,待專家論證後在根據情況處理。
做好歷史文化古城和歷史文化地段保護規劃。規劃是龍頭,保護必須以規劃為前提,規劃必須先行。有了規劃,按規劃進行保護。
7. 我喜歡關於文物的知識
文物的定義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第二,必須是已經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目前,各個國家對文物的稱謂並不一致,其所指涵義和范圍也不盡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個對文物共同確認的統一定義。文物的范圍文物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它的范圍很廣,涉及各個領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下列各項應由國家保護: (一) 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二) 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三) 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四) 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五) 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古代文物古代文物指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遺留下來的遺跡和遺物,也稱古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存,范圍十分廣泛。古代文物分兩部分。其一是文物史跡,即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其二是文化遺物,包括內容很廣,其中主要的是各種古器物、古書畫和古文獻。近現代文物近現代文物主要有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等。 革命文物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中遺留下來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建築物、遺址和紀念物。民族文物是反映一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遺跡和遺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間風俗、習慣等民俗現象的遺跡和遺物。 文物價值的客觀性從整體來看,文物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歷史遺存。三者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在於物質文化遺存之中,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某處遺跡、某件遺物來講,並不都具有三個價值,但一般都具有歷史價值,同時具有藝術價值或科學價值。一處不可移動文物,若由若干個體組成,內容豐富,一般都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而每件器物,並不都如此。文物的歷史價值文物的時代特點即歷史性,能幫助人們去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這是文物歷史價值的重要反映。研究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只有依靠舊石器時代的遺跡和遺物。新石器時代社會面貌的研究與復原,除參考民族志材料外,最根本的還是依據這個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一部原始社會史,除了文獻所載遠古傳說故事和民族志材料可供參考外,最根本的是根據這個時期的遺跡與遺物,綜合研究後才能寫成。文物的藝術價值文物的藝術價值內涵極其豐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審美、 欣賞、愉悅 (消遣)、借鑒以及美術史料等價值。它們之間既相互滲透,又相互制約。 審美價值主要是從美學的深層次給人以藝術啟迪和美的享受。欣賞價值主要是從觀賞角度給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愉悅價值主要是給人以娛樂、消遣。借鑒作用主要是從中吸取精華,在表現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學習借鑒以創新。至於美術史料價值,主要是作為研究美術史的實物資料。 文物的科學價值文物的科學價值主要包括知識、科學、技術等內涵。歷史遺跡和遺物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反映了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說明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軍事、文化狀況。按照唯物史觀來看,勞動生產者所創造的一切,都受到當時生產力水平的限制,超越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產品是製造不出來的。文物的史料作用及功能文物的史料作用是可證實文獻之記載,校正文獻之謬誤,補充文獻記載之缺佚。對無文字記載的史前社會,文物則是研究、恢復其社會面貌的實物史料。 文物作為實物史料,其證史、正史、補史的作用是開展科學研究,發揮文物作用的第一步。在完成第一步工作之後,還要運用這些可信而翔實的資料,研究歷史,促進科學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 文物的證史作用中國古代文獻是中國的文化寶庫。而豐富多採的文物,對古文獻記載的證實,不僅增加了文獻記載的真實性、可靠性與珍貴性,而且又增加了實物資料,成為文獻記載的真實見證。從另一個角度講,文物可以證明文獻記載的歷史。將文獻和文物密切結合,相互印證,對社會歷史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8. 文物知識
1、小說: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小說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三要素有人物、情節、環境;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寫(外貌、語言、行動、心理)、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是虛構的,因此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我」和作者要分開。
2、散文: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線索: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串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時間、地點等作為線索。
3、詩歌:
詩歌的分類:從表達方式上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從詩歌體裁上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兩類,古代詩歌又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新詩包括自由詩(五四以來產生的白話詩)、散文詩(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內容)、民歌(民間流傳,集體創作的詩)。
4、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它把文學、表演、雕塑、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綜合成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
戲劇的分類:按表現形式分為話劇、詩劇、歌劇、舞劇、戲曲;按內容性質分為悲劇、喜劇、正劇(悲喜劇);按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按篇幅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
戲劇文學,即劇本,劇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劇本通常包括兩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詞;劇本的情節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劇在第一幕之前還有序幕,結尾之後還有尾聲。
5、常見文學知識梳理:
A、古籍和作品:
(1)、四書五經:四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2)、<<諸子集成>>:原國學整理編輯。本書輯錄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家和學派的代表作品二十八種。
(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305篇作品。<<詩經>>通常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共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國風」共一百六十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民謠,內容大都是記述周朝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共40篇,多是祭祀祖先的詩歌。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的敘事、議論和小說、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5)、<<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和<<左傳>>明顯的區別是<<國語>>分別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則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6)、<<晏子春秋>>: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對當時統治者的奢侈腐敗,勞動人民的館飢寒交迫及各國之間的勾心鬥角,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實反映,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7)、<<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
(8)、<<春秋三傳>>:指<<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
(9)、<<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
(10)、<<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特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大禹治水」、「精衛填海」、「誇你追日」等著名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11)、<<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統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三十三篇。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
(12)、<<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所編,主要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著作。
(13)、<<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書中還保存了一些先秦時代優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14) 《樂府詩集》:詩歌總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機關,專事製作樂章並採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後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15)、二十四史:指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書。四史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總稱。
(16)、《史記》:西漢司馬遷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豐碑,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7)、《漢書》:東漢班固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18)、《後漢書》:南朝范曄撰,屬紀傳體斷代史。
(19)、《三國志》:西晉陳壽著,是一部紀傳體分國史。
(20)、《世說新語》:小說集,南朝劉義慶所做,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有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
(21)、《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集,東晉文學地干寶著,所記多為神怪差異,其中也保存了一些民間傳說,它代表了魏晉南北朝小說的最高成就。
(22)、《夢溪筆談》: 是用筆記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著。書中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政治、軍事、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不少創造性見解處於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23)、《資治通鑒》: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它綜合了各朝「紀傳體」斷代史的成果。
(24)、《三國演義》:我國最早的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著,它是我國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就是戰爭描寫。
(25)、《水滸傳》: 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著名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又名《忠義水滸傳》,相傳由明初施耐庵著。全書以北宋末年宋江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為題材,明確地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斗爭綱領,塑造了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也真實描述了封建社會中農民革命必然遭到失敗的歷史悲劇。
(26)、《西遊記》:我國古代著名的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明吳承恩著。全書共一百回,取材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刻畫了孫悟空的形象,表現了他蔑視權威,不畏強暴,除惡務盡的戰斗精神,可以說,整部書是孫悟空的戰斗史,小說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鬧天宮》。
(27)、《聊齋志異》: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清蒲松齡著,全書共四百九十一篇,其故事大都是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內容多談狐、魔、花妖,以此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給以揭露。
(28)、《儒林外史》:我國古代優秀的長篇諷刺小說,清吳敬梓著。主要內容是批判各種類型的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祿觀念,著重抨擊科舉制度,刻畫士人的種種丑態,暴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在藝術上,諷刺手法超過了以前任何作品。
(29)、《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為高鶚續寫,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賈府的興衰歷史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敗,揭示了封建制度瀕於崩潰和必然滅亡的命運。
B、作家 、作品並稱:
屈宋: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
兩司馬:指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散文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後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
班馬:也叫「馬班」,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
班張:指東漢班固和張衡,二人都擅長辭賦,班固有《兩都賦》,張衡有《二京賦》。
三曹:指漢魏間曹操與子曹丕、曹植。
陶謝:指晉末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
初唐四傑:指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王孟:唐詩人王維、孟浩然的並稱。
高岑:唐詩人高適、岑參的並稱。
李杜:指唐詩人李白、杜甫,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被後人稱為小李杜。
韓柳:唐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的並稱。
韓孟:唐文學家韓愈、孟郊的並稱。
元白:指唐詩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兩代八個散文家,即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三蘇:指北宋文學家蘇洵與子蘇軾、蘇轍,蘇洵稱老蘇,蘇軾稱大蘇,蘇轍稱小蘇。
蘇黃:指北宋文學家蘇軾、黃庭堅。
蘇辛:指北宋文學家蘇軾、辛棄疾。
周柳:宋詞人周邦彥、柳永的並稱。
南宋四大家:指南宋詩人楊萬里、尤袤、范成大、陸游。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當代四大散文家:楊朔、秦牧、魏巍、劉白羽。
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
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並稱,《詩經》中的《國風》、《楚辭》中的《離騷》,都是古代作品,對後代文學很有影響,故常以「風騷」並舉。後來「風騷」直接指代《詩經》、《楚辭》。
「樂府雙璧」指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寫的三個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指明代小說家凌濛初編著的兩個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三吏三別:唐代杜甫的六首詩。三吏指《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指《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部曲源於古希臘,指情節連貫的三部悲劇,又稱三聯劇,現指三部內容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的作品,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茅盾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中國小說四大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
中國近代四大譴責小說: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元雜劇的四大悲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關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莎士比亞的四大愛情劇:《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
C、書籍第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孫子兵法》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
《世說新語》是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
《樂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描寫農民戰爭的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
《女神》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
D、外國作家作品:
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馬克思贊譽他:「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主要成績就是戲劇。代表劇作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拜倫: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重要作品有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東方敘事詩》和代表作諷刺詩體小說《唐·璜》。
雪萊,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短詩《西風頌》和《致雲雀》等膾炙人口。
狄更斯:十九世紀英國批判主義的傑出代表。《大衛·科波菲爾》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還有《艱難時世》《雙城記》等。
笛福:英國小說家,他的作品有《魯濱遜漂流記》、《辛格頓船長》等。《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過很大作用。笛福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夏洛蒂·勃朗特:英國作家,代表作《簡·愛》。
肖伯納:愛爾蘭卓越的喜劇大師,191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華倫夫人的職業》、《魔鬼的門徒》。
伏尼契:愛爾蘭女作家,代表作《牛虻》。
莫里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創建者,他一生共創作三十七部喜劇,是世界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堂·璜》、《偽君子》、《慳吝人》是世界喜劇最出色的作品。
巴爾扎克: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代表作《人間喜劇》。
雨果: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物和代表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都德: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是《小東西》等,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
莫泊桑:法國著名小說家,作品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等,長篇小說以《一生》、《漂亮朋友》為代表。
羅曼·羅蘭:法國作家,作品有《愛與死的搏鬥》等。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約翰·克里斯朵夫》,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司湯達:原名亨利·貝爾,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紅與黑》。
大仲馬: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基督山伯爵》。
小仲馬: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茶花女》。
左拉:十九世紀後半期法國著名作家。他是自然主義創始人,代表作有《小酒痁》、《萌芽》、《金錢》等,《萌芽》成功地塑造了革命無產階級的形象。
普希金:俄羅斯傑出的民族詩人,被稱為「俄國文學的始祖」,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兒》、《葉甫蓋尼·奧涅金》。
果戈里: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喜劇《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標志著他的創作最高峰。
屠格涅夫:俄國作家,代表有《前夜》、《父與子》、《獵人筆記》等。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者,代表作著名小說《怎麼辦?》,列寧稱其為「唯一真正偉大的俄國著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十九世紀後半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等。
契訶夫:十九世紀末期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巨匠和劇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說《套中人》、《變色龍》、《哀傷》、《萬卡》等,劇本《萬尼亞舅舅》,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體裁而登上世界文學高峰的人。
高爾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是其代表作。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另有長篇《暴風雨所誕生的》等。
歌德:德國偉大的詩人和思想家,德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葛茲·伯利欣根》、詩歌《普羅米候斯》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使他享名世界,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不朽的傑作,被認為是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德國先進思想在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海涅:十九世紀德國傑出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和政論家,長詩《德國――冬天的一個童話》是他的代表作。《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是他的著名政治詩,第一次塑造了自覺埋葬舊制度的資產階級掘墓人的形象。
馬克·吐溫:美國傑出的幽默諷刺作家。《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他的代表作。
海明威:美國20世紀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作品有《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等。
但丁: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偉大身軀,代表作《神曲》是不朽的偉大著作。
塞萬提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傑出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成就在於塑造了堂吉訶德這樣一個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的文學典型,它是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他一生共寫童話一百六十多篇,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童話作家之一,名著有《皇帝的新裝》、《夜鶯》、《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葛茲·伯利欣根》等。
9. 歷史文物常識
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專陶器和瓷器的總稱。陶是有空屬隙的,而瓷器的密度是很高的,陶有很大的吸水性。還有一點,瓷有透明度而陶沒有。密度可以通過敲擊來判斷,透明度可以通過視覺來觀察。
對瓷器的具體定義,一般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
1、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份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莫來石成份;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後,胎色白,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2、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溫之下和瓷器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
4、瓷器燒成之後,胎體必須堅硬結實,組織緻密,叩之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金屬聲。
陶器的英文是:pottery
瓷器的英文是:porcelain
陶瓷器的英文是:chinaware(注意c字母要小寫)
陶器和瓷器的製品:ceramics
10. 歷史文物資料
新聞鏈接:
據有關資料記載,江心嶼東塔建於唐咸通十年(869年),西塔建於宋開寶二年(969年)。自宋至清約900年間,江心雙塔白天高大顯赫,是船舶進港的目標,夜晚燈火輝煌通宵不熄,為夜航船隻導航。1997年,國際航標協會將江心嶼雙塔連同上海青浦泖塔、浙江舟山嵊泗花鳥山燈塔、大連老鐵山燈塔、海南臨高燈塔一起評定為歷史文物燈塔百強,並正式宣布為世界航標遺產。歷史文物 簡要地說,文物就是歷史文化的遺存。從《文物保護法》的內容來看,可以把文物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文物保護單位;一是散存文物。
文物保護單位,是指不能移動的文物。包括:①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築物;②古代遺址;③古代墓葬;④古建築以及歷史紀念建築物;⑤石窟等;⑥石刻及其他。
散存文物,是指可以移動的文物。包括:①革命文物:指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有關遺物;②歷史文物:歷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金屬器、骨角器、漆器和磚瓦、石刻、織綉、璽印、書畫、輿圖、貨幣、徽章、文獻、拓片以及紙筆墨硯、鍾表、眼鏡、景泰藍、下班器皿、名遺照片等;③民族文物:指近現代國內少數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數民族文物歸入歷史文物類;④外國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現代由外國傳入中國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文物是我們祖先勞動、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一,文物是向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令人信服的實物教材。人們通過文物右以深刻體會歷史、祖國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以及無數先輩為了反抗外敵入侵和推翻舊制度而英勇斗爭的光輝事跡;其二,文物是祖國歷史發展的見證,是最右靠的史料,可以起到補充歷史記載的作用。我國商代以前的歷史,就是完全靠地下出土文物得到證實和恢復的;其三,文物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標志,是我國最重要的旅遊資源;其四,文物可以發揮它忠實記錄歷史上地理變遷、水文、地震情況的作用,可以為今天的文化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營養,可以為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提供必不可少的借鑒,可以在現實國際政治斗爭中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總之,文物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文物,舊為禮樂、典章制度的統稱。《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現在人們多把古代遺留的東西稱為文物,但對於究竟什麼是文物,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的《現代漢語詞典》中,稱文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築、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種藝術品。」《辭海》中對文物的解釋是:「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一般包括: (1)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重要人物有關的、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等:(2)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3)各時代有價值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4)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舊圖書資料;(5)反映各時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條,對保護文物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條同時還規定:「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上述規定中,十分明確地指出了國家保護文物的范圍。可以認為,國家保護文物的范圍,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內容。由此,可以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文物一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三個方面的價值。具體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個方面的價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價值。
第二,文物應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實物。
第三,國家保護的文物具有廣泛性,應是反映歷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實物。各個方面的文物之間具有廣泛和密切的聯系。只有全面保護各個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價值不受損害。
至此,可以這樣認為: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也可以說,它是歷史上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遺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此外,文物按其屬性,又可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兩類。《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為此明確規定: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