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衡州歷史事件

衡州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4 13:48:11

⑴ 解放戰爭時衡州是如何解放的

衡州,也就抄是衡陽,是在襲衡寶戰役中的解放的。

1949年10月8日,衡陽解放,這是一個永遠值得衡陽人記住的日子,從此,衡陽涅槃重生,煥發出無窮活力。

1949年10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路軍向衡寶線之敵全線出擊。5日,解放軍又全線推進20-50華里,控制了青樹坪、花門樓、渣江一線陣地,與敵對峙。

至10月5日止,西路軍經過20多天的追擊作戰,殲敵8000餘人,先後解放了芷江等11座縣城及湘西廣大地區,打通了湘川、湘黔公路,突破了白崇禧的所謂「湘粵聯合防線」的西翼,斬斷了湘南、湘西兩敵的聯系,白崇禧主力賴以西竄貴州的湘黔公路被解放軍切斷。

(1)衡州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衡寶戰役,解放軍雖一度受白崇禧以進為退的臨時部署所迷惑,延誤了追擊時間,但由於第135師在敵縱深奮勇抗擊,有效地遲滯了敵人的撤退行動,又由於解放軍發現敵人撤退時,當機立斷,立即迅猛追擊。

因而最後仍然消滅了白崇禧的精銳部隊近4個師,沉重地打擊了白崇禧集團,為爾後進軍廣西全殲桂系主力,以及第二野戰軍經湘西進軍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⑵ 在衢州以前發生過什麼歷史大事

蔥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
1、 蔥洞遺址:衢州、建德交界處分布著大面積的石灰岩地貌,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環境。位於衢州上方鎮境內的蔥洞、觀音洞遺址就是該地區一個典型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活動在衢州的最早例證。正是根據這一遺址的出土文物,將衢州市的歷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氣候溫暖,植被茂盛,動物繁多,十分適宜人類居住。衢州,與餘姚河姆渡、餘杭良渚文化等地區一樣,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來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一處處新石器時代遺存就是最好的實物例證。
2、 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傳承
越族是構成華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閩浙贛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發源地,衢州就處於這一地區的中心。春秋時期,姑蔑族從山東泗水地區輾轉南遷,其一部與偃王後裔一部先後遷居浙西衢州。姑蔑南遷及其定居衢州的歷史表明衢州地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融入了華夏族之列。眾多青銅禮器、兵器和隨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說明當時衢州經濟文化的繁榮。姑蔑史料:
(1)《左傳·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預注。
魯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參與越國對吳國的戰爭。說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
(2)《國語·越語上)(卷二十):勾踐之地,……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
姑蔑管轄范圍包括如今整個衢州地區及遂昌、湯溪、江西玉山等地。
3、 偃王南遷
徐國,為嬴姓子爵,始封於夏朝,其國在下邳僮縣,今泗州臨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後,徐國與東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統治,雙方不斷發生戰爭。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國,徐偃王棄國南遷,春秋時期其一部輾轉來到衢州。
秦漢至唐時期的衢州
約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縣治在今龍游縣境內,揭開了衢州歷史新的一頁。兩漢時期,衢州經濟還處於發展初期,但從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來看,仍表現出較高的工藝水平。六朝時期,地處江南的衢州相對安定,經濟文化緩慢發展。唐代初年於信安縣設州城,衢州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開鑿,使衢州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縣制,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故城在今龍游縣城西,正式開始了衢州建縣的歷史。東漢末年,又設立了新安縣(今衢江區、柯城區)、定陽縣(今常山縣)。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縣設須江縣(今江山市)。同年於信安縣設州級行政區劃,因境內三衢山而稱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⑶ 衡陽歷史

秦漢
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始建酃縣(今珠暉區酃湖鄉,西漢至隋朝酃縣治現衡陽市珠暉區酃湖,後遷現炎陵縣治)。

西漢末年,酃縣西部設鍾武侯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衡陽分屬於衡陽郡和湘東郡,出現二郡分立,分別隸屬於荊州湘東郡和衡陽郡,耒陽、常寧屬桂陽郡。

西晉初沿襲之,後析荊州、廣州置湘州,現衡陽市均屬湘州。東晉廢湘州並其入荊州,先後設湘東郡、湘州,現衡陽市均位於其范圍內。

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仍設重安縣、臨蒸縣、衡山縣,南朝陳設新城縣,湘州隸衡陽國;耒陽、衡東先後屬桂陽郡、湘州;常寧均屬湘東郡;現祁東劉宋時分屬永昌、祁陽二縣,隸湘州零陵國,齊梁陳三朝,祁東亦分屬永昌、祁陽二縣,屬零陵郡。

隋唐五代十國
公元589年,隋滅陳並改郡為州,並湘東、衡陽兩郡為衡州,並臨蒸、新城、重安為衡陽縣,州、縣城均設湘江東岸,為歷史上首次出現以衡陽命名的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衡州,復析臨蒸、新城、重安三縣。後重安、新城並入臨蒸。開元二十年(732年),復名衡陽,為衡州治。天寶元年(742年),衡州改為衡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衡州。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在湖南創建楚國,衡陽為衡州地。

宋元
北宋時現衡陽市仍分屬衡州與潭州,現衡山、衡東、祁東屬潭州。南宋沿襲之。

元朝確定行省制度,省下設路,改置衡州路總管府,現衡陽市分屬衡州路總管府和永州路總管府,在衡州設湖南道宣慰司(後遷治潭州),隸屬湖廣行省。元貞元年(1295) 衡永郴桂諸路人民抗糧、抗丁,起義頻繁,朝廷於衡州設行樞密院。

明清
置衡州府,隸屬湖廣行省。下轄衡陽、衡山、衡東、常寧、耒陽、安仁、炎陵、桂陽、嘉禾、藍山、臨武地。明朝中後期設雍王、桂王藩國,都衡陽。明末清初順治九年(1652年)十一月,在清統一戰爭中,大西軍安西王李定國率軍於衡州城郊伏擊清軍,陣斬清定遠大將軍敬瑾親王尼堪,史稱「衡州之戰」。

清朝,為衡州府,轄境為衡陽、衡山、衡東、常寧、耒陽、安仁、炎陵、桂陽、嘉禾、藍山、臨武等縣地。雍正十年(1732年),桂陽州升為桂陽直隸州,府境南界北移至耒陽市、常寧市。

公元1676年,吳三桂曾在衡陽稱帝,國號周,衡陽稱應天府。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存道,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衡陽道所轄縣仍如清代衡永郴桂道,治衡陽,轄湘南34縣。後廢道。

1936年,湖南設立行政督察區,衡陽先後屬於第五和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衡陽,轄衡陽、衡山、常寧、耒陽、攸縣、安仁、酃縣、茶陵。

1939年春因抗戰的緣故湖南省政府自沅陵遷至耒陽,省政府設在水東江至竹市一帶,秘書廳設杜陵書院(今耒陽一中)。

1942年,衡陽縣東華、雁峰、西湖、石鼓、江東5鎮和城郊的廣福、奇罡、酃湖3鄉區域設置衡陽市。1943年衡陽市改為省轄市。

1944年的衡陽會戰,使當時的衡陽市僅存三座建築物,衡陽保衛戰的悲壯和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也使衡陽得到了「中國抗戰紀念城

⑷ 衡州的歷史沿革

戰國屬楚地,秦屬長沙郡,西漢屬長沙國,東漢系長沙郡地,隋置衡州,唐天寶初改為衡陽郡,宋為衡州、衡陽郡,明清為衡州府,1914年廢衡州府改置衡陽道,1922年廢道存縣,1937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2年置衡陽市。
公元220年,孫吳於長沙郡西南部設衡陽郡,治地在今湘潭市區,下轄蒸陽(今衡陽縣)、重安(今衡南縣)、湘南(湘潭市)、湘西(今衡山縣、衡東縣、南嶽區)、湘鄉、益陽等縣。此為歷史上首次出現以衡陽命名的郡。
西晉置湘州,治衡陽,轄今韶關、連州、郴州等地區。
南北朝時期,衡州分為湘東郡、湘州。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湘東郡始興郡。陳·太建十三年(581),大余改隸廣東湘東郡安遠郡 。
隋朝(公元589年),隋滅陳並改郡為州,並湘東郡、衡陽郡為衡州總管府,為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衡州命名。
唐天寶年間將衡州改稱衡陽郡,直至唐乾元元年復用衡州。肅宗至德二年置衡州防禦使,治衡州(今衡陽市),領衡、涪、岳、潭、郴、邵、永、道八州。
公元764年,唐朝為了加強對湖南地區的控制,設置湖南觀察使。湖南觀察使駐衡州。
宋朝,為衡州衡陽郡,湖南提刑司治所。
元朝,確定行省制度,改置衡州路總管府,在衡州設湖南宣慰司。元貞元年(1295)衡永郴桂諸路人民抗糧、抗丁,起義頻繁,朝廷於衡州設行樞密院。
明朝,置衡州府,下轄衡陽縣(衡陽市區、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南嶽區、衡山縣、衡東縣)、耒陽縣(耒陽市、安仁縣)、常寧縣(常寧市)、茶陵州(茶陵縣、攸縣、炎陵縣、安仁縣)、桂陽州(桂陽縣、臨武縣、藍山縣、嘉禾縣),明朝中後期設雍王、桂王藩國,都衡陽。
明末清初順治九年(1652年)十一月,在清統一戰爭中,大西軍安西王李定國率軍於衡州府城郊伏擊清軍,陣斬清定遠大將軍敬瑾親王尼堪,史稱「衡州之戰」。
清朝,置衡永郴道,駐衡州府,領衡州府(衡陽縣、清泉縣、衡山縣、耒陽縣、常寧縣、安仁縣、酃縣、桂陽州、臨武縣、藍山縣、嘉禾縣)、永州府(零陵縣、祁陽縣、東安縣、道州、寧遠縣、永明縣、江華縣、新田縣)、郴州(永興縣、宜章縣、興寧縣、桂東縣),雍正十年(1732)增領桂陽州,更名衡永郴桂道。
公元1676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國號周。衡陽稱應天府(國都)。
1852年,曾國藩、彭玉麟在衡州創建湘軍。1854年,從衡州出師北伐太平天國。
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存道,廢衡州府,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俞壽璋任道尹。衡陽道(全省三道:衡陽道、湘江道、辰沅道)所轄縣仍如清朝衡永郴桂道,治所衡陽,直轄湘南34縣。
1937年,湖南分十個行政督察區,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衡陽,轄衡陽、衡山、常寧、耒陽、攸縣、安仁、酃縣、茶陵。
1941年1月,湖南省政府決定將衡陽縣東華、雁峰、西湖、石鼓、江東5鎮和城郊的廣福、奇罡、酃湖3鄉區域設置衡陽市,直屬湖南省政府,衡陽縣治仍駐市區。
1942年,國民政府設縣級衡陽市,屬省轄,市長朱玖瑩。
1943年,升為省轄市。1944年,全城毀於戰火。
1949年設衡陽專區,專署駐衡陽市。轄衡陽市及衡陽、衡山、攸縣、茶陵、炎陵、安仁、耒陽、常寧等8縣。
1950年衡陽市改由省直轄。
1952年撤銷衡陽專區,設立湘南行署,行署駐衡陽市。原衡陽專區所屬衡陽、衡南、衡山、耒陽、安仁、炎陵、常寧等7縣和原郴州專區所屬郴縣、永興、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藍山、嘉禾、桂陽等10縣,原零陵專區所屬零陵、東安(駐白牙市)、祁陽、祁東、新田、寧遠、江華、道縣、永明等9縣劃入湘南行政區,轄1市26縣。
1956年永明縣改稱江永縣。1959年,原由省直轄的衡陽市劃歸衡陽專署領導,衡南縣交由衡陽市領導。1961年,原由衡陽市領導的衡南縣劃歸衡陽專署領導;由零陵縣析置冷水灘市;衡陽縣由城關鎮遷駐西渡鎮;衡陽專區轄2市、11縣、1自治縣。1962年,撤銷冷水灘市,並入零陵縣;將零陵、江永、道縣、寧遠、東安5縣及江華瑤族自治縣劃歸零陵專區;衡陽專署轄1市、6縣。1963年由衡山縣析置南嶽縣(駐南嶽鎮)。1966年,撤銷南嶽縣,並入衡山縣;由衡山縣析置衡東縣(駐洣水鎮)。
1970年衡陽專區改稱衡陽地區,地區駐衡陽市,轄衡陽市及衡南(駐雲集鎮)、衡山、衡東、常寧、祁陽、祁東、衡陽(駐西渡鎮)等7縣。
1980年2月20日,國務院批准衡陽市升格為地級市,下設江東區、城南區、城北區。
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陽地區,所屬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常寧、祁東6縣劃歸衡陽市;祁陽縣析出,改隸零陵地區。衡陽地區與衡陽市合並,實行市管縣新體制。衡陽市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常寧、耒陽、祁東七縣和石鼓區、雁峰區、珠暉區、蒸湘區、南嶽區五個縣級區。

⑸ 衢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一、節慶活動

衢州地理復雜、歷史事件(戰爭、移民等)眾多因此而方言眾多,多受北部吳語、皖南徽語、江西贛語、閩北方言的建州語等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其中江山方言堪稱是漢語活化石保留了不少古代詞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5)衡州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衢州被稱為中國特產之鄉,各縣都有一批名牌旅遊特色產品:開化紙、開化根雕、江山西硯、柯城瑩白瓷等。

柯城區花卉、特禽;衢江區椪柑、竹炭;龍游縣:竹筍、黃花梨;江山市:白鵝、獼猴桃、白菇、蜜蜂;常山縣胡柚、油茶;開化縣龍頂茶、金針菇、根雕藝術。

衢州著名小吃:三頭一掌,衢州三頭分別是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都是衢州地方特色風味食品。

風味特色小吃:衢州烤餅、衢州麻餅、八寶菜、龍游米糊、龍游開洋豆腐乾、龍游發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開化青螄、開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開化板栗、高家蘿卜絲、衢州椪柑、衢州柑橘、衢紅桔、雙橋粉干、常山索麵。

衢州也是產茶地區,龍游是全國重點茶葉產區之一,有1500多年的種植史。龍遊方山茶、開化龍頂茶、衢州玉露茶、江山綠牡丹等。

⑹ 國民黨衡州起義是現在什麼地方

衡州,是衡陽的古稱,歷史上曾有衡州府,大致覆蓋現在湖南省的衡陽市、永州市和郴州市局部地區。但沒有你說的什麼「國民黨衡州起義」。

⑺ 清朝時期的衡州是現在的哪裡啊

清朝置衡永郴道,道治駐衡州府城(今衡陽市區),衡陽再次成為湘南政治、軍事中心;領衡州府(衡陽縣、清泉縣、衡山縣、耒陽縣、常寧縣、安仁縣、酃縣、桂陽州、臨武縣、藍山縣、嘉禾縣)、永州府(零陵縣、祁陽縣、東安縣、道州、寧遠縣、永明縣、江華縣、新田縣)、郴州(永興縣、宜章縣、興寧縣、桂東縣)。雍正十年(1732)增領桂陽州,更名衡永郴桂道。
公元1676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國號周。衡陽稱應天府(國都)。
1852年,曾國藩、彭玉麟在衡州創建湘軍。1854年,從衡州出師北伐太平天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全國廢府、州,存道縣,撤銷衡州府、永州府、郴州、桂陽州建制。衡永郴桂道直轄原衡州府、永州府、郴州、桂陽州所屬24縣,衡永郴桂道設觀察使。
中華民國3年(1914年)6月2日,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分湖南省為衡陽、湘江、辰沅、武陵4道,其轄區與清代衡永郴桂道、長寶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相同,共75縣,衡陽道直轄24縣。民國5年(1916年),裁常德道,所轄縣劃歸辰沅道。全省存3道,仍有75縣。
中華民國11年(1922年),全國撤銷道制,設行政督察區。衡陽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駐衡陽,轄衡陽、衡山、常寧、耒陽、攸縣、安仁、酃縣、茶陵。
中華民國26年(1937年)抗戰爆發後,隨著國民政府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西移,衡陽的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為南方交通中心,而且成為大後方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工商業中心。
中華民國30年(1941年)1月,湖南省政府決定將衡陽縣東華、雁峰、西湖、石鼓、江東5鎮和城郊的廣福、奇罡、酃湖3鄉區域設置衡陽市,直屬湖南省政府,衡陽縣治所仍駐市內。
中華民國31年(1942年)1月1日,國民政府設衡陽市,屬省轄。
中華民國32年(1943年)衡陽為國民政府第二大工商業城市。
1952年,湖南省政府撤銷衡陽專區、郴州專區、零陵專區,設立湘南行署,行署駐衡陽市區。原衡陽專區所屬衡陽、衡南、衡山、耒陽、安仁、酃縣、常寧等7縣,原郴州專區所屬郴縣、永興、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藍山、嘉禾、桂陽等10縣,原零陵專區所屬零陵、東安(駐白牙市)、祁陽、祁東、新田、寧遠、江華、道縣、永明等9縣劃入湘南行署。湘南行署轄1市(地級衡陽市)26縣,轄區(除炎陵、茶陵劃歸湘潭縣升格後的湘潭專區,後劃歸株洲鎮升格後的株洲市外)與清代衡永郴桂道、民國衡陽道相同。
1983年7月,衡陽地區與衡陽市合並,實行市管縣新體制。衡陽市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常寧、耒陽、祁東七縣和石鼓區、雁峰區、珠暉區、蒸湘區、南嶽區五個縣級區。

希望能夠幫到您!

⑻ 衡陽(衡州)歷史

告訴我是什麼電影啊。有空我也去看看

⑼ 衡陽從古至今的歷史

古衡陽興起的時間十分久遠,夏商周時期,衡陽為衡湘國,春秋時期被五霸之一楚莊王所內滅,後形容成楚南重鎮龐邑,這是衡陽最早的城市雛形。

後來在歷史的變遷中,各朝分別設置了酃縣、臨蒸縣、衡陽郡、湘東郡、衡州府等行政區域,在歷朝歷代所設的州府中,衡陽最大所轄范圍覆蓋了衡、岳、潭、邵、郴、永、道、連八州,覆蓋整個湘南甚至湘中部分區域,最小所轄范圍也覆蓋了當前衡陽所轄的五區、五縣、二個縣級市。

(9)衡州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衡陽,湖南省地級市。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衡陽下轄5區5縣,代管2縣級市,總面積15310平方公里,城區橫跨湘江,是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多條重要公路、鐵路干線在此交會。

衡陽處於中南地區凹形面軸帶部分,構成典型的盆地形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截至2017年底,衡陽市全域常住人口720.53萬人。

衡陽是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城市之一,擁有湖南第一家綜合保稅區和國家級高新區,被定位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以及全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 。

⑽ 關於衢州的完整歷史

行政歷史
衢州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轄區內衢縣、龍游、江山、常山、開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錛、石刀、石矛等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屬百越之地。
春秋初為姑蔑國,後為越國姑蔑之地,戰國時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滅楚,平定江南,於吳越之地置會稽郡,今衢州屬會稽郡之太末縣(一作大末)。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為荊王國地。十二年(前195),吳國地。景帝四年(前153),誅吳王劉濞,復屬會稽郡。
東漢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縣置新安縣。為衢縣建縣之始,仍屬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縣置定陽縣。
三國吳國寶鼎元年(226),新安縣改屬東陽郡。
晉太康元年(280),因與弘農郡新安縣同名,改新安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說溪以縣得名,仍隸東陽郡。
南朝宋、齊、梁三代,新安縣隸屬不變;陳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領信安、定陽2縣,隸縉州。
隋大業三年(607),太末、定陽2縣並入信安,隸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於信安置衢州,並分置須江(江山)、定陽(常山)2縣,衢州州名始於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為州治;同時,析太末縣之西設白石縣並置榖州,州領太末、白石2縣,白石為州治之所;七年(624)廢衢州,並定陽,須江、白石、太末4縣入信安縣,隸婺州;貞觀八年(634),從信安、金華2縣析置龍丘縣;武後垂拱二年(686),復置衢州,轄信安、龍丘、常山3縣,屬江南道,信安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龍丘縣之西置盈川縣,衢州轄信安、龍丘、須江、常山、盈川5縣;證聖元年(695),分須江、定陽、弋陽3縣置玉山縣,隸衢州;天寶元年(742),改衢州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衢州,同年,玉山縣改隸信州;衢州仍轄信安、龍丘、須江、盈川、常山5縣,信安為州治,隸浙江東道;大歷十四年(779),改隸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復隸浙江東道;二年(781),又改隸浙江西道;貞元三年(787),復隸浙江東道;元和七年(812),廢盈川縣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隸衢州。
五代時,衢州屬吳越國(907-978),州治倚西安,轄西安、龍游、常山、江山4縣;後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龍丘為龍游。
北宋時西安縣仍為衢州治,屬兩浙路;南宋時屬兩浙東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總管府,西安縣倚廓,隸江淮行省浙東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游府為衢州府,西安倚廓,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樂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襲明制,仍為衢州府,隸浙江省金衢嚴道;順治八年(1651),浙閩總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縣仍為府治外,又為金衢嚴道治所;宣統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縣並入衢州府,由府兼理縣事。
辛亥革命後(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軍政分府,兼理縣事;民國元年(1912)二月,廢府,改西安為衢縣;三年(1914),實行道制,衢縣屬金華道,並為道尹駐地;五年(1916),裁道,翌年復設,道尹仍駐衢縣;十六年(1927),設第一特區縣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衢縣;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改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衢縣仍為公屬屬址;一九四六年,專員公署與保安司令部合並,稱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駐衢縣;一九四八年,衢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址移金華。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衢縣解放,始設軍管會,後建衢州專員公署。衢州市,專屬仍駐衢州,縣政府遷至樟潭鎮;一九五一年,撤銷衢州市,縣府遷回衢縣城區,專署駐衢縣;一九五五年三月,衢州專員公署撤銷,衢縣屬金華專區;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常山並入衢縣;一九六0年一月一日,龍游縣並入;一九六一年,復置常山縣;一九七九年九月,恢復衢州市,縣、市並存;一九八一年四月,撤縣並入市;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龍游縣析出,另立縣治;一九八四年,轄區不變;一九八五年五月,金華地區撤銷,衢州市升省轄市,原衢州市分設柯城區與衢縣,實行市管縣,市轄衢縣、江山、常山、開化、龍游五縣及柯城區;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江山縣改縣級市,屬衢州市。

人文歷史
衢州,古為姑蔑國、大末縣、信安縣,唐初因境內三衢山而得名「衢」。衢州地處浙江西部、錢塘江上游,「控鄱陽之肘腋,扼甌閩之咽喉,連宣歙之聲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浙、閩、贛、皖四省交通之門戶。獨特的地理位置,秀麗的一方山水,勤勞而智慧的勞動人民,孕育出燦爛的歷史文化。從距今六千年的蔥洞遺址到東華山漢墓群,從姑蔑族的南遷到孔氏大宗的南渡,從綿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連綿不絕的衢江水運,從兩宋時期的群星薈萃到明清之際的天涯賈客,一處處史跡、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名人都在述說著衢州六千年的歷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衢州
衢州地處錢江源頭,自古就人傑地靈。考古學家在境內發現眾多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中著名的蔥洞遺址將衢州的歷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前。商周時期的衢州,屬揚州之域,雖在文書上鮮見記載,但眾多原始瓷器和精美玉器的出土,可見當時的繁榮。春秋末年,衢州屬「姑蔑」之地,姑蔑族和徐偃王後裔構成了衢州的早期居民。
蔥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
1、 蔥洞遺址:衢州、建德交界處分布著大面積的石灰岩地貌,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環境。位於衢州上方鎮境內的蔥洞、觀音洞遺址就是該地區一個典型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活動在衢州的最早例證。正是根據這一遺址的出土文物,將衢州市的歷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氣候溫暖,植被茂盛,動物繁多,十分適宜人類居住。衢州,與餘姚河姆渡、餘杭良渚文化等地區一樣,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來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一處處新石器時代遺存就是最好的實物例證。
2、 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傳承
越族是構成華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閩浙贛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發源地,衢州就處於這一地區的中心。春秋時期,姑蔑族從山東泗水地區輾轉南遷,其一部與偃王後裔一部先後遷居浙西衢州。姑蔑南遷及其定居衢州的歷史表明衢州地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融入了華夏族之列。眾多青銅禮器、兵器和隨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說明當時衢州經濟文化的繁榮。姑蔑史料:
(1)《左傳·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預注。
魯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參與越國對吳國的戰爭。說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
(2)《國語·越語上)(卷二十):勾踐之地,……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
姑蔑管轄范圍包括如今整個衢州地區及遂昌、湯溪、江西玉山等地。
3、 偃王南遷
徐國,為嬴姓子爵,始封於夏朝,其國在下邳僮縣,今泗州臨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後,徐國與東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統治,雙方不斷發生戰爭。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國,徐偃王棄國南遷,春秋時期其一部輾轉來到衢州。
秦漢至唐時期的衢州
約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縣治在今龍游縣境內,揭開了衢州歷史新的一頁。兩漢時期,衢州經濟還處於發展初期,但從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來看,仍表現出較高的工藝水平。六朝時期,地處江南的衢州相對安定,經濟文化緩慢發展。唐代初年於信安縣設州城,衢州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開鑿,使衢州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縣制,於姑蔑舊地設大末縣,故城在今龍游縣城西,正式開始了衢州建縣的歷史。東漢末年,又設立了新安縣(今衢江區、柯城區)、定陽縣(今常山縣)。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縣設須江縣(今江山市)。同年於信安縣設州級行政區劃,因境內三衢山而稱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宋元時期的衢州
兩宋時期,伴隨著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衢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獲得空前繁榮。特別是在北宋,衢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達到了頂峰,為兩浙(今浙江及江蘇南部地區)翹楚。北宋167年間,衢州僅文科進士就達250人,遠高於蘇州、杭州、紹興等地。南宋時期,隨著聖裔南遷,衢州成為南方新的儒學聖地,史稱「東南闕里」。作為南宋全國知名書院,柯山書院、包山書院更是人文薈萃,其影響一直波及到元代。
明清時期的衢州
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明清時期的衢州作為東南軍事重鎮的地位日益顯現。平「三藩之亂」後,衢州自此有了「鐵城」之稱。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從杭州經衢州至江西玉山或福建浦城的驛道,成為明清時期內陸交通最繁盛的商路。處在這條驛道要沖之地的衢州,經濟文化得以進一步發展。鼎盛於明代中後期,以經營珠寶、書籍為主,以衢籍,特別是龍游籍商人為核心的龍游商幫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一,也正是衢州作為四省通衢要地的明證。

閱讀全文

與衡州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